05 苏东坡-冲刺2020年中考语文考前必读美文(历史文人篇)

合集下载

2020高考语文 作文技法 历史文化名人的深度人生 苏轼

2020高考语文 作文技法 历史文化名人的深度人生 苏轼

语文:2020高考作文技法:历史文化名人的深度人生苏轼苏轼,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巨人。

苏轼具有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广博的历史知识、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和丰的人生阅历,为历代文人所称许。

他21岁考中进士,开始了一生坎坷的仕宦生涯。

苏轼受到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但他并未固执于任何一家,而是兼收并蓄,各有取舍,从而形成了他较为复杂的思想和性格。

大体说来,他以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从政,立志做一个经世济民的人;以释、道二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思想处置人生忧患,因而在任何逆境中都能随遇而安,不悲观,不颓唐,永远保持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历年的考场作文中,考生大多喜欢用东坡事迹作话题或材料。

毫不夸张地说,有作文处尽可以有东坡。

高中语文课本上苏轼的《赤壁》等作品,也都是很重要的作文资源。

●考场作文常用的苏轼名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说明:人有情,所以按约而来;但往事已如缥渺云烟。

人面不知何处去,此等失落情绪,所在多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说明:人有聚散悲欢,正如月亮有阴晴圆缺,这是残酷的规律。

残缺的世间,本无圆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说明: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多么渺小啊!苏轼在《赤壁赋》中说,曹操“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与此意思相近。

)多情却被无情恼。

(说明: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人类心灵能够共鸣的时刻是很稀少的,所以知音难遇,所以“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堪称无量宏愿。

)天涯何处无芳草。

(说明:这是旷达之辞。

也是自我安慰之辞。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说明:风风雨雨,晴晴好好,都是人生过程中暂时的经历。

当一切成为过去,风也好,雨也好,终归寂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说明:人若不能相逢,相守,但只要能彼此平安,相互想念,就能够证明:这个世界毕竟还是温暖的。

)不识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关苏轼的美文

有关苏轼的美文

有关苏轼的美文1、风雨任平生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

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

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

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

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

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

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

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

”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

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

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

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情,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

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

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

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

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

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初三苏轼作文

初三苏轼作文

初三苏轼作文初三苏轼作文(通用43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三苏轼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三苏轼作文篇1苏轼这个人,是中国古代文坛的一株瑞木,中国的精气全被他采去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叫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叫化子,他是不出世的人杰。

古来多少文人墨客,谁堪伯仲间?东坡风华正茂,策马高歌,豪气冲天,把酒问天,一樽还酹江月,畅怀恣肆,对酒当歌,休将白发唱黄鸡,曾无数次被他的诗文所倾倒,我却不知究竟何时才能真正走近那个谪居诗文中的东坡。

一位朋友吹起了洞箫,怀古,感伤。

微风吹过两岸,芦花飘飞起来,如烟如雾,五岁苦读,老父苏询严厉教导,十九岁上京赶考,文章震惊天下,文坛领袖欧阳修毫无保留的赞誉,但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宰相三才流浪命”繁华的京师,金銮殿上无止无休的政党之争,无奈又做出几个让苏轼“牺牲”的无名的跳梁小丑,一桩莫名的“乌台诗案”,使他远谪黄州,与其说牺牲,倒不如说成全,走就走吧!于是,只把一个青山傲骨的背影留给了汴京城里那群争执不休的“忠良”。

没有官场的尔虞我诈,没有金銮殿内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没有官僚们猜忌排斥的目光,他心境空灵而来,悄带着孤独与感伤,却将自己完全涉入了一个全新的明澈的白描世界,他摆脱词的莺莺燕燕,硬是将猎犬,天狼、大江往里搁,“豪放派”轰然诞生;他任由自己的意愿将竹子一笔通顶,痛快地放荡自己的心魄,“文人画”肃然而立,他发明简易菜肴,借此在穷困的时候充饥,于是“东坡羹”沿传至今。

他驾着扁舟,抱着美酒,还是那时的明月,朗照着细草微风的原野,还是千年前的江水,流淌着亘古不变的忧愁,还是那场千年前的“赤壁之战”刺激着他的呼吸,迷茫而神奇,他活在自己的快乐释然中,喜欢与和尚佛印斗嘴,喜欢与机智大师刘份相编故事逗趣……这历历都已深深印入了苏轼仙风道骨的精魂中,早已升腾于他自然哲学的陶冶中。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之名人篇-苏轼故事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之名人篇-苏轼故事
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细柳,淡月梅花。看是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黄庭坚抢对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则填: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轼略一思索,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纵观三人对联,苏轼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6.高风亮节
作为文人,难免就喜欢在政治上豪不避讳的抒发己见。几乎就是才华同义词的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维新更是狂炮猛轰。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变法推行的第十个年头,面对苏轼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逮捕,送到汴梁受审。史称乌台诗案的文字狱开始,大量跟苏轼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苏轼老师欧阳修及家人也未幸免。苏轼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狱之苦。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昭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苏轼自己也是当之无愧的。东坡居士的这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感动。
8.涵养
朝廷保守派复辟后,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盘被废。此时,同为保守派的苏轼却主张对新法不能全盘否定,应存良箅渣区别对待,因此与司马光发生激烈冲突,再度被贬瓜州。苏轼虽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闻得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个香火钱的吧!话题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这时候佛印问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事,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不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纳自亏不如!”佛印答道。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给小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苏轼懵了忙问道:“小妹为何发笑?”“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与佛印大师成了莫逆之交。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与苏轼相关的人物素材与阅读练习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与苏轼相关的人物素材与阅读练习

苏轼人生纵有千百态东坡一笑全畅开苏轼不仅精通书法、绘画、医药、烹饪等,而且在诗、词、文方面也有超群的文学成就。

苏轼生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快速发展的北宋时期,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省眉山市),出身于书香门第,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为子瞻,号为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65岁病逝常州。

“三苏”曾被后人分解为“老苏”苏洵、“大苏”苏轼、“小苏”苏辙。

在北宋时期,苏轼在文坛上相当于现在的“文坛明星”,像近代的鲁迅等人一样,具有强大的社会效应。

因此苏轼文学作品也被当时及后人所关注。

苏轼在文学方面有如此的成就,与其生活的家庭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历程苏轼21岁那年,其父苏洵亲自带队,与他和其弟一起进京备考应试。

在主考官欧阳修、副主考官梅尧臣主持的那次科举考试中,苏轼和其弟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进士。

(这一点,在17年全国卷1诗歌阅读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的创作背景可看出。

)苏轼一生可谓是颠沛流离、命运多舛。

面对命运的捉弄、人生的思考、生死的离别、生活的坎坷、个人的愤懑和情绪的消沉等,苏轼都展现出一种积极、自信、乐观、冷静、哲思、旷达、狂浪、傲视、超越的思想态度。

这些都可在他的仕途情况和诗词文作品中看出。

当然,面对仕途不顺、壮志难酬时,难免会有所感叹和感伤,但很快就能转变为平静的心态。

其人生的政治抱负仍是希望国家安康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苏轼一生仕途极度失意。

他的一生经历了四任皇帝,在宋徽宗和宋高宗执政期间,苏轼逐渐得以重用,但已步入晚年。

苏轼自中第后,算上为其家母服除的时间,在朝约12年。

之后,苏轼因宰相王安石变法,与其观点不同,遭王安石在神宗面前的诋毁,于是请求出京任职,担任杭州通判。

43岁那年任湖州知州时,又因上书谏议新法不合理之处,被诬陷为讽刺朝政,遭吃乌台诗案的官司(乌台即御史台,因上植柏树,乌鸦长居于此,便称乌台。

),在御史台被捕入狱,随后因其社会效应影响新法的推行和朝廷元老的求情,最终被判决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位低、无实权之职。

河北省武邑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早读人物素材苏轼3

河北省武邑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早读人物素材苏轼3

人物(苏轼 3)四、交口称誉百家讲坛康震讲苏轼我们一定认可一个事实,苏轼在他所涉猎的每一个单项的领域里边都不是最优异的,比如说,从哲学来讲,他跟当时的程朱理学对比明显不可以对比,从系统的齐备性上来讲,苏轼的哲学系统没法与程朱理学对比。

从史学来讲他的成就明显不可以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比。

就从诗歌创作上来讲,有一代诗圣杜甫做出的重要的贡献,固然苏轼自己也是一位诗歌的天才,但论起在诗歌史上的贡献来讲,他也很难与杜甫相媲美。

那我们说,苏轼终究在如何的一个方向上拥有绝对的优势呢,我们说苏轼的优势在于,他一个人据有了全部当时所可能拥有的文史哲包含艺术的门类,极罕有一个人能够像苏轼这样在全部的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的领域内全面地展现出自己的才华,我方才所说的,包含杜甫,包含司马光,他们可能都在自己的领域里边是第一名,是最优异的。

可是没有一个人像苏轼这样在各个领域里边都表现出了特别优异和优异的才干,但这还远远不是苏轼的价值,苏轼更重要的价值表此刻哪儿呢?我以为有三点:第一,苏轼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丰厚的文学的遗产和文化遗产,他所创作的大批的诗文作品是滋润我们,是养育我们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最为可贵的财产,这是第一点。

第二,苏轼以他亲自的实践,为我们建立了一种人品精神的标准,我感觉这个人品精神的标准能够用两位圣贤的话来表达,第一是什么呢,“诚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此刻仔细的想想这里边方才提到的每一个环节,苏轼都是在努力的要去做到。

我们讲到了苏轼的家庭,我们讲到了苏轼对自己的涵养,我们讲到了苏轼怎么教育自己的儿女,我们讲到他怎么为官。

还有一句话也特别重要,是孟子说的“荣华不可以淫,贫贱不可以移,威严不可以屈,是为大丈夫也”,丈夫之气一何状也,我们想想看,孟子的这几句话真的仿佛是在给苏轼的一世做了一个再没有过的经准的评论,他真的是做到了“荣华不可以淫,贫贱不可以移,威严不可以屈”,在任何的状况下,苏轼都自始自终地坚持着自己的人生的价值观,坚持着自己对国家和民生非常的关注和关切,所以我感觉在这个意义上来讲,苏轼所供应给我们的人品精神力量的感化力一点都不亚于孔子庄子和孟子,这是第二点。

高考作文:经典历史人物素材(苏轼)

高考作文:经典历史人物素材(苏轼)

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苏轼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词境,前人有&uot;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uot;之评。
分点评述
一、苏轼的逆境人生
苏轼生活在北宋中期,当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家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为了富国强兵,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但是新法的实行抑制了一部分人的特权,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因此遭到了强烈反对。朝野之中,一时分成两派:一派是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一派是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苏轼既反对因循守旧,又不支持王安石激进的改革措施。但是并不是说在这场党派之争中,苏轼是个折中主义者,或者说他毫无主见;实际上,他一向立场鲜明,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
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于史有征;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他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列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并且将他们的思想、人品、学问、才华、待人接物、立身行事,看成浑然一个整体,是有一定道理的。更足称道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苏轼身上,既无头巾气,无山林隐逸气,亦无以富贵骄人气,无忠臣孝子气,无大作家架子气;既无大臣杜门思过之态,亦无谪宦战战兢兢之态。他与你我同在,同悲同喜,丝毫也不刻板,浑是率然纯真的真性情,真品格。

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旧臣,苏轼又成为这些新贵打击的对象,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尽管当时&uot;饮食不具,药石无有&uot;,条件极为艰苦,苏轼却能&uot;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uot;。并对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流露了深厚的同情。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早读人物素材 苏轼1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早读人物素材 苏轼1

人物(苏轼1)一、人生缩影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

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

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

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历久而不衰…这些事例适合话题"肩膀"、"仰望""我想握住你的手"、"豁达与成功"、"宽容与成就"等二、懿行美德1、佛与狗屎有一天,佛印和苏轼斗嘴。

苏轼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回答:“佛。

”佛印问:“那你看我像什么?”苏轼为了揶揄佛印,说:“你像堆狗屎。

”回到家,苏轼得意洋洋地和小妹说起了这件事,以为占了佛印的便宜。

谁知,小妹劈头盖脸地就骂他蠢。

苏轼问她为什么,小妹回答:“佛印看人皆为佛,只因为他心中有佛。

而你看人皆是狗屎,只是因为你心里只有一堆狗屎。

”【视点】⑴境界;⑵聪明反被聪明误;⑶外观世界是心灵的延伸。

2、东坡改联苏轼少年时就博览群书,才智过人,常常受人夸奖。

好话听多了,渐生傲气。

一天,他乘兴在自家门前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

初中必备苏轼散文

初中必备苏轼散文

初中必备苏轼散文苏轼,大家都知道吧?他可是宋代的大文豪,文、武、诗、书、画样样精通,简直是全能选手。

那种才情横溢的样子,简直让人觉得他不是人,而是个超级大写的“天才”。

不过,今天咱们聊聊他散文方面的成就。

你别看他平时行云流水似的写诗写词,散文也好得不得了,文风风趣、幽默,甚至带点俏皮。

尤其是他的一些散文,简直就是一篇篇小故事,读起来轻松又有趣,简直就像听一个朋友讲心里话。

说到苏轼的散文,不得不提的是他的《赤壁赋》。

哎,说到这篇文章,大家肯定都听过,它可不仅仅是讲历史故事那么简单。

那可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里面有他的思考,也有他的感叹。

苏轼在赤壁的那一晚,站在江边,望着月亮,想着过去,想着人生,突然间就涌上心头的感慨。

他的文字是那么自然,不做作,完全没有任何刻意雕琢的痕迹。

你能感受到那种由衷的失落,也能体会到他那种超脱的豁达。

你看他一开始就这么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哇,这句话真的是一秒就能带你进入他的思维世界。

你能感觉到他站在那里,看着江水东流,一切都在他的眼前缓缓流逝,甚至连那些古老的英雄人物,也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

但是别以为苏轼的散文都是这么沉重的,他其实挺幽默的,甚至带点自嘲的味道。

比如说他在《和子由渑池怀旧》里,就讲了他和弟弟子由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完全就像是俩老哥在茶余饭后闲聊。

这篇文章里,他回忆起年轻时和弟弟一块儿做过的一些傻事,什么爬山、看风景、喝酒这些,听起来一点都不严肃,反倒像是在讲个老故事。

可是你细细品味,又觉得这不仅仅是讲个人的经历,还是在反映一种“人生如梦”的哲理。

你看,他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不就是在告诉咱们,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错过了的就再也回不来了,然而那些过去的美好时光,却仿佛一直都在,像那只小燕子一样,悄悄地又回到了你的身边。

其实啊,苏轼的文章里有不少“小插曲”,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反而能触动你心底的那根弦。

比如在《石钟山记》中,他写到自己去游玩的经历,居然写了一篇“旅游游记”,讲得还挺有趣的,完全不像那些古人做作的游记,而是特别有生活气息。

02 庄子-冲刺2020年中考语文考前必读美文(历史文人篇)

02  庄子-冲刺2020年中考语文考前必读美文(历史文人篇)

庄子,一条会飞的鱼——庄子【编者寄语】有一种姿态叫逍遥。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忘于江湖。

外不见人,内不见己,无美于中,无丑于外。

放飞心灵,纵横于天地。

乘风而来,又驾风而去。

抖一抖“红尘”,留下“会飞”的种子,盛开出“自由”与“理想”之花。

若许俗世,纷纷扰扰,焦虑了方寸,崩塌了灵魂。

走进庄子,就走进了“桃源”,水墨山郭,粉黛飘香。

苦也好,累也好,随风飘飘,天地任逍遥。

【披文入情】庄子,一条会飞的鱼庄子为何是一条鱼?为何还是一条会飞的鱼?他是怎么飞的?点石成金,意蕴丰富,引人入胜。

①庄子在诸子里其实是最充满理想化的一个人,没有一个人能够够上他的高度。

开门见山,点出了庄子的“浪漫”与“不平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②在他的理想里,自己就是那一条北冥的鱼,倏忽化而为鸟,飞上那苍冥之天,倏尔化而为鱼,潜入那苍冥深深之中。

青天和苍冥啊,就是他那理想中翱翔和漫游的舞台。

“背负青天而莫能夭阏者”,蓝天也,抑或苍冥也。

蓝天和苍冥,一个是何其高,何其大;一个是何其阔,何其深;对于漫游的鱼儿和翱翔的鸟儿来说,无拘无束,无阻无遏,无边无际,无弋无射,轻松往来,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就是无上的幸福。

紧承上文,怎样才能达到“高度”?是灵魂的无拘无束,是思想的自由逍遥。

“蓝天也”“苍冥也”,“行者”无疆,打破名缰利锁的羁绊,思想有多远,我的鱼儿和翱翔的鸟儿来说,无拘无束,无阻无遏,无边无际,无弋无射,轻松往来,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就是无上的幸福。

我们就能走多远。

③故而对于这条始终都想自由飞翔的鱼儿来说,他始终都保持着对高官厚禄的警惕性,故而他宁愿做一条在泥潭里拖着尾巴的鱼,也不愿做一条在高贵的匣子里供奉的龟。

他生怕匣子束缚了自己的鳍,让自己变成了一条缩头缩脑的乌龟。

在他看来,即使是泥潭里拖着尾巴的鱼,也有可能游到广阔的大海,也许只要一场大雨,一次河流的泛滥。

因为在上古时期,林木丰茂,植被众多,雨量充足,一条即使暂时受到困难的鱼,也有随时获得驰骋大海的机会,只要到了大海,就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何人可以约束自己呢?富贵与自由绝缘,名利与逍遥相悖。

初中语文 文摘(历史)无心更从容

初中语文 文摘(历史)无心更从容

无心更从容
1085年,苏轼在登州做官,有个属下事无巨细都拿来请示,没完没了,每次苏轼听了都很倒胃口,非常反感,不大喜欢他,见了这名下属,巴不得早点就远远走开。

一天一大早,这个属下又来汇报工作了,苏轼就随口敷衍他说:“我现在没时间,你晚上再来吧!”搁一般人身上,心里早就明白了,这是人家在推脱,找不想见你的理由,不必当真,没啥重要事就不必去打扰人家了。

没想到,这个属下是一位来自星星的人,不明白苏轼话里有话的意思,果然按苏轼说的,到了晚上,真的又来苏轼家汇报工作了。

对这位不理解领导客气话的下属,苏轼哭笑不得,你这不是给我添堵嘛,可又不得不见。

当时苏轼正在翻看杜甫的《寄刘峡州伯华使君》一诗,见这个下属又来了,没等下属张嘴说话,苏轼就问:“杜诗‘江湖多白鸟,天地有青蝇’句里的‘白鸟’指什么?是不是指鸥鹭一类的鸟儿?”苏轼的本意是想借用嗡嗡不止让人厌烦的“白鸟”来嘲讽不受欢迎的这个下属,没成想,这位下属和苏轼的想法全然不同,饱读诗书的他想都没想就回答说:“白鸟并非指鸥鹭,而是指蚊蝇一类的虫儿,暗喻吸人血的赃官。

是说杜甫生活的时代,君子太少,小人太多。


让苏轼没想到的是,这名下属不仅有学问,为人还挺正直的,有啥说啥,觉得自己有心而问未免庸俗,而下属的无心而答是多么的从容,不由得刮目相待,把这名下属视为知己。

没有心机,不想着去算计别人,不为功利所累,这样的人,大道至简,无心更从容。

1。

走进苏轼初三作文

走进苏轼初三作文

走进苏轼初三作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走进苏轼初三作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苏轼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苏轼

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个人作为政治家,他们的个人品质 都非常好,人品都是没有缺陷的,两个人都是典范。 但是这两个人在政治上也有很大的缺点,就是在坚 持自己的政见方面过于固执,他们都坚决认为我的 政治主张是对的,对方的全是错的,一句话都不能 听,政治家不能太固执,不能太偏见,他们就是偏 见。所以,这个时候苏东坡的观点比较通达平正, 他比较稳妥,他既看到了新法的种种缺点,也看到 了其中某些合理性的部分,他既看到了司马光的主 张有些合理性,也看到了完全否定新法也是不对的。 所以,他的态度比较中立一点。当然,当时他在政 治上,他夹在夹缝中间,他是两边不讨好。
那么,这个晚上他在什么地方呢?他在 江苏无锡的太湖上,他在一艘船上,他 此时的身份是朝廷的钦犯。前一天(7月 28日)朝廷派钦差到浙江的湖州,当时 他是湖州的地方长官,宋朝知州是地方 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作为一个政 治犯把他逮捕了。本来连夜要送到汴京, 但是因为船舵坏了,当天晚上停在太湖 修舵,停了一晚上。
在日本某一个诗人收藏室里有一幅《枯 木怪石图》也就消失了。在一本叫做 《苏沈良方》的中医药书里大概有450个 药方就消失了。在我们日常语言中的一 些格言,比如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缘身在此山中”就没有了,在杭州的西 湖上那一条像长龙卧波一样的美丽的苏 堤就没有了。然后在遍布全球的中菜馆 里要失掉一道名菜,它肥而不腻、入口 即化——“东坡肉”就没有了,
这时候苏东坡反对,他批评,他 说新法执行起来很多不好的地方, 对民间有很大的扰乱,秩序都乱 掉了,有的地方没有不合理,有 的没有好好论证就推出来了,他 提出种种的批评。正因为为此, 他被朝廷千里追捕,抓到大牢汴 京进入大牢,也正因为如此,他 在牢里呆了130多天,差点面临死 刑的危险。
但是若干年以后,政治形势变了,支持变法的 皇帝宋神宗去世了,高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 东山再起了,旧党上台了,苏东坡也被召回汴 京去了,还升了官。但是这个时候当他看到司 马光不分青红皂白要在一年之内把王安石的新 法法令全部推翻,苏东坡又站出来反对,他说 这个新法有的还是合理的,而且有些执行这么 多年了,百姓都习惯了,你想一年之内又把它 全部纠正过来,他觉得这不稳妥,在朝廷里就 跟司马光当场争起来,由此而得罪了司马光。 司马光是君子,没有打击苏东坡。

作文素材苏东坡

作文素材苏东坡

作文素材苏东坡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苏轼进士及第。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

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神宗去世后,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又遭贬谪。

宋徽宗即位后,苏轼召还朝,任翰林学士、左司谏等职。

宋钦宗即位后,授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哲宗驾崩后,高太后垂帘听政,苏轼因与高太后政见不合而被贬谪至惠州(今广东惠州)、儋州(今海南儋州)等地。

靖康元年(1126)金兵入侵北宋北京时被召回朝。

宋钦宗即位后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雷州(今广东湛江)等地,后又被贬至惠州(今广东惠州)、儋州(今海南儋县)等地,晚年自定居儋州(今海南儋县),卒于常州(今属江苏)。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 1 —1 —。

关于苏轼作文600字九篇

关于苏轼作文600字九篇

苏轼作文600字关于苏轼作文600字九篇苏轼作文600字篇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清丽哀婉的诗词,勾住了我的思绪,追溯到那遥远的唐朝,想起苏轼的痴念,和那段让人神往的往事。

“臣,自请流放关外。

”怀着一身傲骨的他,辗转在各地为官,苏轼仕途不顺,不论在何地为官,和他政见不同的官僚都明里暗里地打压他,所以他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裕。

两袖清风的他,更是思念亲人,于是要求调到离弟弟苏辙近点的地方为官,只求与弟弟多多相见,互诉思乡之情。

为官不顺的失意、对帝王的失望以及一切鸡毛蒜皮的小事,他都想让弟弟知道。

他连与弟弟相见时的第一句话都想好了,一句朴实无华的“阿弟,近来可好?”他想着、算着、盼着与弟弟相见的日子,他的心仿佛已飞到阿弟身边,满面风霜的他激动地握住弟弟的手,细细地打量着弟弟的面容,喃喃道:“好小子,长大啦!”日子近了,近了。

苏轼每夜都难以入眠,应着“近乡情怯”这个词,每夜泪湿枕巾。

但他启程去别地为官时,他的心仿佛坠入无底深渊,他这些日子的所有期盼,现在看来,更像是一场笑话。

去黄州的日子,舟车劳顿,没有能下咽的菜,有的,只剩一人于天地间,孑然一身,失落和愁苦作饭食咽下,没有悲没有震惊,只有对朝堂的失望和对人心的无奈。

到黄州赴任后,苏轼怀才不遇,空有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心灰意冷的他却在绝望处,展示了文学上的绝高造诣,身处低谷还如此才华横溢,胸襟宽广也不过如此了吧!可是,那曾经对官场的热爱,对盛世的执着不在了。

对弟弟的想念却是愈来愈强,那种咫尺天涯不相见,那种有了希望又被无情泯灭的痛苦怕是无人能体会了,一醉方休,作出一首《水调歌头》,惊艳天下众人,却没有人能体会他怀才不遇、思亲的痛苦了。

这段历史,被苏轼化作了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作文600字篇2还记得《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吗?还记得《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吗?还记得《浣溪沙》中“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积极乐观吗?记得,因为我与苏轼有个约。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苏轼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苏轼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诗酒千年过飞鸿——苏轼导语:将“一蓑烟雨”换了“清风万顷”,携“飘渺孤鸿”淡然“吟啸徐行”,唱“明月大江”,从容地走出政治的窄门,走向豪放、旷达,走向洒脱、睿智,走向诗和远方。

一【知人论世】1. 人物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仙。

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宋仁宗嘉佑(1056—1063)年间进士,去世后追赠太师,谥为“文忠公”,并由宋人王宗稽撰《苏文忠公全集》。

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的文学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苏欧;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书法名列“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2.人物生平(1)进京应试,名动京师嘉佑元年(1056年),苏轼21岁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得到当时的主考官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欣赏,一时声名大噪。

十多年间主要在京城任职于史馆。

(2)自请出京,乌台诗案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触怒王安石,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

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太守、徐州太守、湖州太守。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四十三岁,因被诬“文字毁谤君相”而下狱,即“乌台诗案”,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3)狱后被贬,东山再起1080年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

1084年曾在常州居住, 1085年任登州太守。

1085年,宋哲宗即位,苏轼被召还朝。

先后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4)再请外调,流落儋州元佑四年(1089年),苏轼再度自求外调杭州,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率众疏浚西湖筑成长堤,先后任颍州、扬州、定州知州。

[2020作文]苏轼

[2020作文]苏轼

[2020作文]苏轼标题:一蓑烟雨任平生副标题:苏轼:旷达洒脱的“乐天派”词人苏轼其人苏轼(1036年/1037年—1101年),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现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二年(1057),苏轼20岁时,就考中了进士,此后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著名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苏轼重新被重用,官位高至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长)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到了晚年,苏轼再次卷入党派纷争,遭到贬谪.宋徽宗时,他获大赦北还,却在途中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作品,诗、词、文俱丰,成就都很高.苏轼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还常常蕴含哲理,具有宋诗的典型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而我们更熟悉的苏词,则开拓了豪放气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苏轼的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图片来源:网易洒脱与豁达:笑对人生中的风雨由于才华的加持,苏轼在20岁入京考试时就受到了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苏轼的前半生,仕途走得很顺.但是,苏轼到了43岁的时候,因为受到官场党派斗争的牵连,卷入了“乌台诗案”,这一巨大的打击成了苏轼人生的转折点.正是在此次诗案中,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正如我们熟知的那样,苏轼面对人生的困境并没有消沉,反而写出了许多豁达之词,著名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也就是在这时期,苏轼给自己取了“东坡居士”的别号.比如纸条君很喜欢的一首《水调歌头》,就是苏轼在被贬到黄州时期写的: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图片来源:搜狐在苏轼的一生中,有起也有落,而“落”的时候却更多.在宋哲宗即位之后,苏轼重新被重用,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但好景不长,此后苏轼在官场一再受挫,甚至到了62岁,已至晚年的苏轼,被贬到了惠州(今广东惠阳)、儋州(今海南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但他却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写下了“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这样的句子.他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自此消沉下去,而是随遇而安,无论被贬到哪里,都觉“此心安处是吾乡”.用法解析适用主题:从容面对挫折、乐观、不惧风雨等,如2015年上海卷《造就和谐自我》,2013年四川卷《平衡的生活》.示例:任何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在逆风中保持一颗前行的心,才能不被风雨所阻.李白不能得志,却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苏轼被贬黄州,却吟:“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刘禹锡谪守巴楚,仍念:“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面对挫折的时候,有的人一蹶不振、从此消沉下去;而另一些人,却豁达面对、笑对人生.汪国真曾说:“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正是如此,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更应积极地调整心态,以心中的晴朗,笑对人生的风雨.图片来源:凤凰网有趣的灵魂: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是一位极具天赋的艺术家,他总能在生活的细节中体味到浓厚的生活情趣.从他的一些词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于生活的热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初春,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在乍暖还寒时候,苏轼欣赏着“细雨斜风”“淡烟疏柳”,也品尝着“雪沫乳花”“蓼茸蒿笋”.他珍视季节所给的馈赠,在品味着景物、食物之美的同时,也体会着“清欢”的人生滋味.有一次,苏轼与朋友相约出游爬山,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众人纷纷狼狈地避雨,大家感到扫兴,苏轼却感受到别样的乐趣: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三月七日》图片来源:新浪相传令纸条君垂涎欲滴的“东坡肉”是苏轼所创制的.大文学家苏轼,讲究地说着秘制东坡肉的做法:“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也专注地酿一瓮酒:“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三日开瓮香满城”;还有着夜赏海棠的雅趣:“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生活的每一处细节,都是有趣的,苏轼以其乐观的心态和独到的眼光,去寻找生活的乐趣.不论境遇如何,不论身处在何处,苏轼总能够为心灵找到舒适的栖所.用法解析适用主题:发现生活中的美、在细节品味生活的乐趣、热爱生活等,如2014年湖南卷《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2010年辽宁卷《幸福是___》等.示例:苏轼一生坎坷不顺,却仍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在生活的每一处细节中发现乐趣.这种乐趣,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也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还是“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我们都熟悉这样一句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想要获得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首先要对生活充满无限的热爱.苏轼在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就,开拓了词在“豪放”一面的表现力,使词这个体裁有了巨大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宋词的繁荣,影响着后世的一大批人.直至今日,苏轼作品的魅力也没有衰减.作为一位“乐天派”,无论是人生之路上仕途受挫这样的大事,还是烹调食物、出游遇雨这样的小事,苏轼总能保持着一颗乐观的心,笑对人生.。

初三苏东坡传读书笔记作文700字

初三苏东坡传读书笔记作文700字

初三苏东坡传读书笔记作文700字初三苏东坡传读书笔记作文700字(篇1)好像总是这样,随着一个人年龄渐长,能使他快乐的事越来越少,在日复一日的叹息和抱怨中,浑浑噩噩地过着一天又一天。

苏东坡,一个历史上真真切切遭受过命运恶待,还能淡然微笑的人。

苏东坡早年成名,登上仕途,不曾想随后的人生却是在宦海漩涡中坎坎坷起伏。

但是他却风光霁月,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

他不伎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藏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与自己有何厉害,则一概置之度外了。

正如他诗句所说:“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苏东坡以儒家思想为本,又能博采佛道之长,奉儒而不迂腐,好道而不厌世,参禅而不虚妄。

处顺境时不骄惰逸乐,在逆境中能随遇而安,用乐观、洒脱的态度坚持人生、对完美事物的追求。

因此他得以实现从现实人生到艺术人生的转化,使他坎坷境遇化作充满艺术审美情趣的人生,并体现在他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创作中。

“国家不幸诗家幸”,在我看来苏东坡是“人生不幸诗家幸”。

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他的性格并没变得尖酸刻薄,反而更趋温和厚道。

这正是我们喜爱他的缘故。

从古至今人们不会从内心爱慕一个品格低劣的作家,即便他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

文学上万古不朽的美名,还是在于文学所给予读者的快乐上。

苏东坡的作品能使历代人喜爱,而不为短暂的文风淹没,甚至历久弥新,是具有一种发乎肺腑的真纯和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

我最为欣赏的是他那首旷达豪放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现实中又有几人像东坡那样在雨中依然微笑,依然竹杖芒鞋轻胜马。

一蓑烟雨任平生。

其实,这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用充满洞察力的目光蔑视困境时才能拥有的旷达和逍遥。

苏东坡异常坎坷的一生,也是豁达乐观的一生。

他无论悲喜,无论沉浮,都能怀揣初心,一路向前。

03 陶渊明-冲刺2020年中考语文考前必读美文(历史文人篇)

03  陶渊明-冲刺2020年中考语文考前必读美文(历史文人篇)

痴情的乡土歌手——陶渊明【编者寄语】有人说,你是一座“隐逸”的丰碑,五柳、三径、南山、东篱;也有人说,你是一首田园的牧歌,白水、青山、荷锄、牧犬;其实,你更像是一株梅,疏影、清雅、孤高、素心。

在一个做不了“人”的年代里,你在别人眼中做了一个“另类”的“鬼”。

“魂”归田园,深耕乡土,无羸弱清贫之忧,有七窍玲珑之心。

用至真、至纯、至性的笔墨将松、菊、丘、壑……一一点染,糅合成一种唯美的灵性。

红尘滚滚,风尘仆仆,许多人还看不清前方的路,你一抬脚,就让整个世界变得一片模糊。

当岁月流转,洗尽铅华,我们才发现,生命不能失去之重并不是“醉卧美人腕,喜掌天下权”的一纸繁华,而是从容、淡泊、率真。

亲近陶渊明,用心重修我们精神的小屋。

【披文入情】痴情的乡土歌手——陶渊明“乡土”,其实就是“田园”。

“乡土歌手”,实质就是对“田园”“自由”“美”的礼赞。

他是“山水田园”派的开启者,从此中国的诗歌便更加星汉灿烂。

①陶渊明也许是中国诗坛上最干净的一位诗人。

他衣袂飘飘,神采奕奕;他特立独行,傲霜凌雪;宁愿落拓,宁愿背负世人的万般不解,也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

他毅然辞去彭泽令一职,挂印返回浔阳柴桑老家。

“最干净”,指出其思想的纯洁。

“宁愿”“毅然”,点出陶渊明的“痴情”,照应题目。

②他深爱着这一片清净的乡土,悠悠白云,潺潺小溪,青青禾苗,绿绿小草,也许令他魂牵梦绕。

也许在他的眼里,它们都是最美的意象和诗歌。

宦海沉浮,潮起潮落;花开花落,朝来暮往,他宁愿忍受田间的辛苦,忍受布衣的清贫,也要获得那宦海里难以拥有的自由和逍遥,也要保持那一副天生的傲骨和卓越的品格。

何等的“倔强”“执着”。

因为热爱,所以深爱。

乡土在他心上,他在乡土心头。

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膻。

③他决心摆脱这样一个牢笼。

他内心的善良和美好的情愫不容许他停留,他内心的正义和淳朴不容许他逗留。

而此刻,也许外面的世界是风清月朗、柳暗花明;可他内心的世界却是江河翻滚、电闪雷鸣。

他一定经过了强烈的内心冲突,他一定经历了痛苦的人生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苟且活成快乐,低谷成就格局——苏东坡【编者寄语】清代赵翼的《题遗山诗》有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的确,国家破亡,政治遭贬,天涯沦落,这些苦难经历不停地擦拭着艺术家的灵魂,使他们“穷而诗工”。

屈原、陶渊明、杜甫、李白、苏轼、辛弃疾……哪一个不是?有时不免感慨上帝的公平:在生命空间受到伤害和疼痛,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而且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披文入情】东坡突围动词“突围”颇具张力,形象生动。

①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前后读过多少遍都记不清了,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

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

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

用林语堂对苏东坡的看法和自己的看法作对比,认为苏东坡在诗文方面的成就,是对黄州凄苦生活的挣扎与超越。

②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

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引用苏东坡给李端叔信中的内容,真实反映苏被贬黄州后的凄苦与孤独,为下文张本。

③苏东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绝伦、光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墨写成的信,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却换不回一丁点儿友谊的信息。

日常生活,在家人接来之前,大多是白天睡觉,晚上一个人出去溜达,见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但绝不喝多,怕醉后失言。

引用《卜算子》,真实反映苏东坡在黄州时精神上难言的孤独。

④他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

你想做个义无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

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发表自己的宣言。

⑤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

那阙著名的《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这种精神遭遇: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⑦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⑧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

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

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一个人在经历了生活和精神上的极度的孤独和痛苦之后,转而与灵魂对话,便即将从困境中突围。

⑨然而,现在他即便写诗作文,也不会追求社会轰动了。

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

一段树木靠着瘿瘤取悦于人,一块石头靠着晕纹取悦于人,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们的毛病所在,它们的正当用途绝不在这里。

这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

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

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

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在深刻的自我反省中找回了真正的自己,实现了生活、精神、才情上的多重突围,浴火重生。

⑩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强调苏东坡的成熟来源于乌台诗案的灾难,来源于灭迹后的再生,来源于穷乡僻壤,来源于无尽的凄苦。

⑪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连用排比,突出成熟的内涵,它是一剂生活的良药,是一种哲理的升华。

⑫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突围后的东坡以千古杰作向世界献礼,一个人精神上如何乐观旷达才能达此成就。

作者:余秋雨【文章珠玑】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思考探究】1.“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什么?“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是一个怎样的“真正的自己”?2.文中引用苏东坡的书信与作品,有何作用?赤壁之战分文武——苏轼【编者寄语】苏东坡诗云:“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锵然曳杖声。

”好一个悠然自得的苏东坡!可此时的他却是被贬黄州,“东坡”之名也由此而来。

但贬谪的命运却成了苏东坡的精神财富,黄州也成了苏东坡的黄州,苏东坡也从文弱的书生蜕变为流传千古的大文豪。

然而不是所有被贬谪的人都能成为那个独一无二的苏东坡,他有属于他独有的个性和魅力,亦如他的诗文,流传千古。

本文作者由赤壁之景转写苏东坡的经历,由苏东坡的经历中得到启发,着力赞颂了苏东坡在面对坎坷不公命运的时候那种豁达乐观的情怀。

【披文入情】文赤壁①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

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

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

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

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

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由苏东坡的石像引出苏东坡的形象,“仰视”一词表达了对苏东坡的景仰之情。

画线的三个反问句掷地有声,苏东坡的那份气质岂是石像能刻画出的呢?为下文写斯人远去,但其文采名声流传千古作铺垫。

②江山如画,逝者如斯!紧承上文,物换星移,但江山依旧美如画,由苏东坡的石像转写黄州的自然之景。

③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

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

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的着粉饰媚俗?用反问来强调苏东坡的名声和文采是脱俗的,没有必要去粉饰和媚俗,实际上是说苏东坡的名声和文采成就了黄州赤壁的闻名于世,照应上文的“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

④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

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

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

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在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他去世至今已有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视角由仰视变为俯视,既有利于欣赏赤壁之景,也有利于触动怀古之幽情。

登临后,感叹即使是千古江山也难抵岁月的流逝,更何况是“渺沧海之一粟”的人呢?但斯人真的远去了吗?⑤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承上启下,由眼前之景转抒历史情怀。

江面已远,江山面貌已改,苏东坡的血肉之躯也化为黄土,唯有苏东坡的名声和文采能穿越历史的风云,吸引和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有苏东坡的地方,才会游人如织。

⑥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

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

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

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苏东坡的经历引出“第一个阴差阳错”——恰恰因为被贬黄州才成就了苏东坡的不朽诗篇,“穷而后工”大抵也是如此。

⑦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

古时此山犹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

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

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

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

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

正因为浩浩长江和一时多少豪杰的客观环境,以及苏东坡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的主观情绪成就了苏东坡。

“一连串阴差阳错”成就了文赤壁。

画线句句式整齐,音律和谐,直接赞颂了苏东坡的非凡文采和豁达情怀。

⑧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

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

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并没有做过什么留的住的事。

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肮脏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为可知。

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诵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

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大可不必太在意。

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

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词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画线句乃文眼句,“不在意”就是“忘怀得失、洒脱自然、乐观豁达”的一种精神;苏东坡能“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眼前的得失不在意”。

⑨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

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

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

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

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画线句表明苏东坡能在这场“文战”中获胜,还离不开他自身过人的才华和杰出的文采。

正是因为坚强不屈的意志、豁达乐观的情怀和信笔纵情的才华,才有了不朽的杰作及被后世敬仰的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