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以来经济学界几次重要的会议
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回顾(1995-2011)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1.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
2.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
3.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4.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继续推动东中西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5.坚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2006定调2007: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05
积极的财政政策,并辅之以适当的货币政策
1997
12月9日-11日
明年的经济工作中:
1.要继续贯彻稳中求进的方针。贯彻这一方针,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和把握稳中求进的内涵。稳,就是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和加强农业,防止和化解金融风险,搞好社会保障,保持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2.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3.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抓紧推进结构调整,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要提升制造业水平,加快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要努力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进一步安排好电源和电网建设,加强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加快重要交通干线和枢纽的建设。突出抓好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和节约用水工作,搞好重要资源的综合利用。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回顾(1995-2011)
3.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虽然我们面临着保增长的繁重任务,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方向不能动摇。一是要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最终消费需求为重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二是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三次产业协调性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键技术,精心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加强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以推进城镇化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重点,改善城乡结构。四是要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优化生产力布局为重点,调整地区结构。四、深化改革开放,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2.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3.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抓紧推进结构调整,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要提升制造业水平,加快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要努力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进一步安排好电源和电网建设,加强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加快重要交通干线和枢纽的建设。突出抓好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和节约用水工作,搞好重要资源的综合利用。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2.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措施。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3.深化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三年目标,是明年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6.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大记事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全会作出的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
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5年医疗卫生系统改革: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不断下降,产权改革、“国退民进”的呼声日益高涨。
1986年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提出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可积极试行租赁、承包经营。
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要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1993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分税制改革,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目标: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来源,较好的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
确立中国人民银行作为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体系;实行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分离的金融组织体系;1994年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我国对4000多种商品进口关税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总水平降至23%。
1994年7月18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
《决定》的出台,开启了城镇住房商品化的大门,标志着我国全面推进住房市场化改革的确立。
历次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历次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历次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自1978年以来,中国每年都会召开一次经济工作会议,这是中国经济政策制定的最高级别会议。
历届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了一定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方向,并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规划。
以下回顾一下历次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和主要内容。
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门,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在当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2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稳中求进”的发展思路,同时确定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目标,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2008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召开的,会议提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相关措施,为中国顺利渡过金融危机提供了重要保障。
2017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补”的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应对新冠疫情的相关政策和举措,包括稳定就业、保障民生、防止资金链断裂等。
历次经济工作会议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为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每一届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都凝聚着中国经济改革的真谛,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要会议高频考点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要会议高频考点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二、中共十二大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胡耀邦作了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
会议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
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制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
首先,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这就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次,提出经济建设的总目标: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在本世纪末“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即从1980年的7 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万亿元左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最后,这次大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提出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历次会议汇总表
2014.1.22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工作规则》、《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6个专项小组名单;审议通过了《中央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分工方案》。
第九次
2015.1.30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副组长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中管企业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
第八次
2014.12.30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历次会议
次序
时间
主要内容
第十三次
2015.6.5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等。
第十二次
2015.5.5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改革试点方案》、《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第五次
2014.9.29
会议审议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建议根据会议讨论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实施。
中国经济改革最重要的两个民间会议
中国经济改革最重要的两个民间会议---- 当年的战友如何成为对手一、莫干山会议1984年9月3日至10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上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讨论会。
它被称作“经济改革思想史的开创性事件”。
现在当年能够上山开会已经在中国政坛和学术圈成为一种荣耀。
莫干山会议是由朱嘉明、刘佑成、黄江南、张钢这四人策划的。
1984年的背景是农村改革已经大有起色,城市改革举步维艰。
保守势力很强大,思想意识形态依然僵化。
1984年5月温元凯在合肥搞了一个“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和中国改革研讨会”,邀请了改革的先锋人物凤阳县县委书记翁永曦、浙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鞍山无缝钢管厂厂长王泽普等等,自称“全国改革者大会”,结果遭到了中央领导的批评:“凭什么叫改革者大会,难道说参加是改革者,不参加就不是改革者?”。
温元凯被处理。
改革者大会后,全国草木皆兵。
所以他们在当时属于“顶风作案”。
1984年,朱嘉明33岁,是现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前身国务院技术经济中心经济师;黄江南34岁,是国务院技术经济中心助理研究员(他们两个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第一届硕士),张钢35岁,是《经济学周报》负责人,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简称经团联)联络人;刘佑成34岁,浙江经济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他们当时认为,农村改革已经五年了,不进行城市改革配套不行。
应该利用年轻人的力量团结起来,推动一下。
于是策划了在莫干山召开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会议。
会议由《经济学周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世界经济导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中国村镇百业信息报》、《经济效益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发起召开。
经济日报》总编安岗、副总编辑丁望,《经济学周报》总编辑王瑞荪,《中国青年》杂志副总编辑崔维德,《中国村镇百业信息报》社长白若冰等等也参与组成会议筹备组。
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有124人,是由会议筹备组根据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1300余篇应征论文挑选出来的。
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览
中国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一览一年一度的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
作为回顾一年得失,确定并部署来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其他宏观调控政策走向的定调会议,该会议备受关注。
以下为2000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时间及主要内容:--2010年--召开时间:2010年12月10-12日。
会议基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主要内容:在2011年的经济工作中,各方面要切实把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使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各地区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发展目标,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切不可盲目追求高速度。
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要加强财政、货币、投资、土地、贸易、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召开时间:2009年12月5-7日。
会议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2010年经济目标:GDP增长8%;CPI增长3%。
2010年实际实现:GDP增长10.3%;CPI增长3.3%。
--2008年--召开时间:12月8-10日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要内容: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 国改革开放的五次经济浪潮-五次经济浪潮
中国改革开放的五次经济浪潮-五次经济浪潮《中国改革开放的五次经济浪潮五次经济浪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期间出现了五次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经济浪潮,每一次都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面貌。
第一次经济浪潮:个体经济浪潮上世纪 80 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起,个体经济开始崭露头角。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初期,政策逐渐放宽,允许个体劳动者从事商业活动。
那些头脑灵活、敢于尝试的人纷纷“下海”,摆起了地摊,开起了小店。
当时,个体户们主要经营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服装、小百货等。
虽然规模不大,但他们的出现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一浪潮不仅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还培养了人们的市场意识和商业头脑。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个体户通过辛勤努力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逐渐积累了财富,成为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
他们的成功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个体经济的大潮中。
第二次经济浪潮:股票经济浪潮90 年代初,中国的股票市场应运而生。
这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充满神秘和机遇的领域。
起初,很多人对股票一无所知,但随着一些企业成功上市,股票价格的飙升,人们开始意识到股票投资的巨大潜力。
一时间,炒股成为了热门话题,无数人涌入股市,希望能够从中获得丰厚的回报。
然而,股票市场的波动是巨大的,缺乏专业知识和风险意识的投资者往往在市场的起伏中遭受损失。
但不可否认的是,股票市场的出现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也推动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
第三次经济浪潮:房地产经济浪潮进入 21 世纪,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不断增长,房地产行业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房地产的繁荣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建筑、建材、装修等,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同时,房价的不断上涨也让早期投资房地产的人获得了巨额的财富增值。
中国经济体制的三次大变革
中国经济体制的三次大变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懈探索下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
分别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商品经济以及延续至今的市场经济。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通过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认识以及在经济体制模式探索过程中的认识的跃迁。
一、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共产党在受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理论以及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下,在中国开展了以计划为主体的计划经济模式。
表面上看,这样的经济体制相对来说比较公平、合理。
但是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使人们的思维模式趋于定势,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只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忽略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市场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影响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直到1982年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总结以往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明确指出:“我国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
有计划的生产和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同时,允许对于部分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不作计划,由市场来调节。
”[3]自此,党中央已经认识到了市场调节作用的重要性。
但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还看不到计划经济的体制性弊病,只是将市场作为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时期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将权利过于集中的计划经济所有权有目的性地下放给私有企业,促进了私有企业的市场活力,推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同时国有经济也暴露出了严重问题,与私有经济相比,国有经济相对缺乏活力,发展相对滞后。
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依据前一阶段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理论。
198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商品经济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标志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正式到来,也表示党中央认识到了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我国经济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经济运行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议题、成果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议题、成果及意义作者:陆颖来源:《上海人大》2013年第11期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主要议题: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在经济建设问题上从纠正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和全党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出发,必须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措施,对陷于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
取得的成果: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袭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等“左倾”错误观点;审查和解决了中共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强调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决定加强党的领导机构,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陈云为第一书记。
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
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主要议题: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取得的成果: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这个决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现了党在经济理论上的突破,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览
中国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一览一年一度的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
作为回顾一年得失,确定并部署来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其他宏观调控政策走向的定调会议,该会议备受关注。
以下为2000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时间及主要内容:--2010年--召开时间:2010年12月10-12日。
会议基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主要内容:在2011年的经济工作中,各方面要切实把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使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各地区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发展目标,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切不可盲目追求高速度。
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要加强财政、货币、投资、土地、贸易、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召开时间:2009年12月5-7日。
会议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2010年经济目标:GDP增长8%;CPI增长3%。
2010年实际实现:GDP增长10.3%;CPI增长3.3%。
--2008年--召开时间:12月8-10日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要内容: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一览
中国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一览以下为2000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时间及主要内容:--2008年--召开时间:12月8-10日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要内容: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改革开放,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2007年--召开时间:12月3-5日基调: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主要内容:要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作为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手段,实施已经10年的稳健货币政策2008年将调整为"从紧"。
--2006年--召开时间:12月5-7日基调: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内容: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环境。
--2005年--召开时间:11月29日-12月1日基调:继续搞好宏观调控主要内容:2006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继续推动东中西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97年至今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
政治局:明年货币政策变宽松为稳健2010年12月04日昨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2011年经济工作,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这是2008年11月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之后,首次回归“稳健”。
按照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随后召开。
透过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出的经济政策新信号,可以判断出明年中国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
此前几天,中共中央于11月30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
专家分析认为,货币政策基调的改变,可向市场传递出明确信号,通过货币信贷的合理投放,达到稳定物价的目的。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已经攀高至4.4%,且全年CPI突破3%的年度调控目标可能性较大。
显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刺激政策需要作出改变,以适应发展方式的转型,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
■ 解读明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政治局关键词货币政策防控通胀货币不能再宽松此次是继我国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后,再现“一松一稳”的调控组合。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说,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就必须有相应的扩张手段,防控通胀压力要求不能再搞宽松的货币政策。
“应当承认,我们现在的流动性是过剩的。
但也要看到,过去发放那么多货币信贷是不得已为之,而且为率先战胜危机冲击发挥过关键作用。
随着形势的变化,货币政策到必须调整的时候了。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
“过去两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非常之举’,此时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回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应及时退出。
历届金融工作会议重点梳理
历届金融工作会议重点梳理历届金融工作会议是中国金融工作的重要平台,每届会议都对未来金融发展方向进行了全面部署和重要决策。
本文将重点梳理历届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内容,包括金融改革、金融监管、金融开放、金融创新等方面,以期对金融行业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趋势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第一届金融工作会议(1978年):1978年12月,中国召开了第一届金融工作会议,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金融工作会议。
会议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更加注重改革”为指导思想,明确了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会议提出了加强金融体制改革,发展金融业,促进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
第二届金融工作会议(1994年):1994年10月,中国召开了第二届金融工作会议。
会议肯定了金融改革的成就,指出了金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对今后的金融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
会议提出了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向,重点是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动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发展,并提出了加快金融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
第三届金融工作会议(2003年):2003年12月,中国召开了第三届金融工作会议。
会议提出了“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本思路,并提出了要坚持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届金融工作会议(2010年):2010年12月,中国召开了第四届金融工作会议。
会议强调了要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促进金融开放,加强金融创新,健全金融产业,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会议还明确了要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业核心竞争力,增强金融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总体目标。
第五届金融工作会议(2016年):2016年7月,中国召开了第五届金融工作会议。
会议强调了要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并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会议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包括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加快金融市场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金融创新,促进金融科技发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回顾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22日
会议主题: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民营经济之火被点燃,中国自此开启改革开放新时代。
这一时期,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诞生。
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
会议主题: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确立国家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
这一时期,万科开始原始积累,柳传志下海经商。
十三届三中全会1988年9月26~30日
会议主题:会议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
这一时期,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1月26日上交所创立。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11~14日
会议主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时期,“92派”崛起,大批原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和各方面能人纷纷主动下海创业,形成了以陈东升、
田源、郭凡生、冯仑、王功权、潘石屹、易小迪等为代表的企业家。
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年10月12~14日
会议主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外贸崛起,加入WTO
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14日
会议主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时期,废除8亿农民的农业税。
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年10月9~12日
会议主题: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这一时期,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出台。
1978-1989年中国经济大事件
1978-1989年间中国经济大事件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除了对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重大历史事件的拨乱反正之外,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会议还提到我国经济管理体质的一大缺点是“权利过于集中”,应该“大胆下放”,这一思想直接奠定了79年以后实行的改革方针的基础,即“放权让利”等方式进行。
此次会议确定了改革的重心在农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提出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展开、乡镇企业等非国有企业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我国经济腾飞的起点。
2、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3月)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相继设立。
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
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
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
影响:使我国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1月1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陆推行“改革”,而改革最早始于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的标志为“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即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
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关键是改变了人民公社体制,人民共社强调一大二公,削弱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特征是包产到户,虽然没有改变土地的所有制,但是因为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所以极大地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最终,它带领中国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了三步走的第一步。
为改革开放理论奠基的三次重要会议
作者: 余信红
作者机构: 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广州510521
出版物刊名: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
页码: 16-20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6期
主题词: 重要会议 改革理论 奠基 探析
摘要: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三次重要会议即1978年3月的全国科学大会、1978年10月的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和1978年11至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分别作了《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工人阶级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优异贡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三个讲话。
邓小平的三个讲话,成为了改革开放抉择的几个关键点,提出了为什么要改革开放以及怎样改革开放的问题;对改革的目标、内容、方法也表述得很明确,从而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本而扎实的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以来经济学界几次重要的会议杨白197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学界举办过无数大大小小的会议。
这些会议有的为理论界发起和组织,有的得到了有关政府部门的参与和支持。
在不断地学习、研讨和激辩中,在一次又一次应对来自思想、学术、传统等各方面的挑战和冲击中,中国的经济学不断成熟和发展。
经济学家也在参与国家经济政策制定和体制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的今天,回顾这些会议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79年:无锡价值规律问题会议1978年,刚刚从"文化大革命"走出来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工作者,热切响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发出的把注意力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号召,学术界呈现出空前的生机,到处洋溢着"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的激情。
从1978年下半年起,经济学界和有关经济部门开始探讨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发挥市场作用的问题.先后举办了几十次不同规模的关于价值规律问题的会议。
在此基础上.中国计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决定联合发起"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问题讨论会"。
热情的人们向大会提交了2万多份学术论文和经济资料。
会议于1979年4月16日至29日在江苏无锡举行,与会代表约400人。
这是共和国成立以来讨论价值规律问题的第二次盛会(第一次是在1959年4月的上海举行的)。
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的于光远原本要来主持大会,但因出国访问未能参加。
同是社科院剧院长的许涤新准备来主持,却因病住院也未能赶到。
所以,薛暮桥在致开幕词时说:"我代替他们来致开幕词。
"在开幕词中,薛暮桥特别讲到台风。
他说,作为学术讨论会,百家争鸣的学风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百家承鸣,就是要坚持真理,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承认有什么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势压人,以枚压人的所谓"理论权威"。
孙冶方也在开幕会上讲:"党和人民对我们经济学界寄予很大希望。
我们要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办事,一方面要'三不主义,,另一方面也要'五不怕',这样经济学界才会生动活泼。
"大会代表共分10个小组,就3个议题进行讨论。
1-6组讨论"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7-8组讨论扩大企业权限与价值规律的关系问题;29-10组讨论价格问题。
分组讨论进行了5天,每组推举出3-4位代表到中型会上发言。
中型会分3个会场举行了2天,然后再回到小组讨论,最后才进行大会的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有:《南斯拉夫经济考察》(刘国光),《国民经济计划管理》(薛暮桥),《价值规律的内因论和外因论--兼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孙冶方),《日本经济考察》(孙尚情)。
无锡县委副书记施广聚作了《关于社队企业问题》报告。
无锡会议是一次空前的大聚会.它拉开了经济学界深入研究改革问题的序幕。
会后,大会秘书处归纳出12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它们成为未来许多年里经济学界甚至思想理论界争论不休的主题。
1984年:莫干山中青年经济学者会议1984年9月3-10日,由经济学周报、经济日报、世界经济导报、经济效益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村镇百业信息报、浙江省社科院、浙江省经济研究中心等10家单位联合发起的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讨论会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行。
这是中国第一次以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的名义举行的会议。
会议适逢我国改革事业如火如荼,经济学队伍亟需一大批新生力量,这次会议便成了发现、汇集、扩大经济科学工作者大军的一个具体行动。
会议筹备始于当年的3月,向全国发布的征文消息不仅吸引了经济学人,也吸引了实际部门热衷改革的中青年人,筹备组共收到应征论文1300余篇,他们制定了"以文选人"的原则,坚持选拔过程中不讲关系、不讲学历、不讲职业、不讲名气,代表入选资格一律凭论文水平确定。
最后有120篇论文入选。
莫干山会议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关怀和地方的支持,浙江省委书记、省长等都到会讲话。
讨论会没有采取各念各的文章的形式,而是以城市经济改革及其相关问题作为中心议题,分七个专题小组展开讨论,论文另外印发。
会议的参加者多是些新面孔,他们中的很多人表现出了良好的理论素养,文字泼辣、观点新颖、有见地。
大家畅所欲言,平等讨论,不讲发明权,互相补充,形成集体成果。
激烈的讨论经常延续到深夜。
而且,会议期间,他们不看电影.不游山玩水。
这使得不少老同志对他们刮目相看。
老同志赞扬这些年青人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勇于探索和进取,严肃认真,有事业心、献身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讨论会主要涉及了以下8个问题:(1)关于价格改革。
会议认为主要应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以提高采掘工业品价格为中心,改革工业品价格体系;二是以解决农产品价格倒挂和补贴过多为中心,调整消费品价格和公用事业收费。
对于工业品价格如何改革则有两种思路:"调放结合,以调为主"和"调放结合,先放后调"。
(2)关于工业企业实行自负盈亏问题。
大家认为只有根本解决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问题.才能激发企业积极性,进一步挖掘潜力。
(3)关于发挥中心城市多功能问题。
(4)关于沿海14个城市对外开放问题。
(5)关于金融体制改革问题。
与会者分析了现行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诸如统存统贷的资金管理体制、不存在金融市场、中央货币政策很难发挥作用等,并提出近期改革的政策建议及配套措施,包括扩大银行存贷自主权,制定公司法、票据法、银行法、破产法等保障金融市场正常运行的法规,建立银行准备金制度,充分发挥利率杠杆作用等。
(6)关于发展和管理股份经济问题。
大家对股份经济产生的原因和意义作了充分探讨,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7)关于农村产业结构变动问题。
与会者认为,应解决价格倒挂问题和改革购销体制,选择好带头产业,运用好农村资金,重视区域特点等。
(8)关于现阶段政府经济职能问题。
与会者认为,应当由经营型转向调节型,由微观经济转向宏观经济,由低层次的管理转向高层次的管理。
他们认为,政府担负的经济职能是:(1)、对微观经济活功进行调行,例如制定法规,社会收入再分配,保险、补贴、救济等;(2)、提供经济发展环境,包括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控制人口,以及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稀缺资源和社会共有资源等;(3)、经营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主要是交通、邮政通讯、银行以及新兴产业的重点项目、围防工业等。
莫干山会议把中青年经济工作者作为一个群体推上了中国改革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大舞台。
莫干山会后不久,《中青年经济论坛》于1985年创刊。
中青年经济学家在8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相当活跃。
80年代末,中青年经济学家开始走向分化,他们中有的人继续研究与改革相关的现实经济问题,有的"下海"经商,有的出国。
1985年:"巴山轮"宏观经济管理国际会议1985年9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世界银行在从重庆到武汉的"巴山号"游轮上召开"宏观经济管理国际讨论会",放被称为"巴山轮会议"。
会议汇聚了众多国外的高水准经济学家,他们是:匈牙利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部主任、经济学教授亚诺什·科尔奈;英国牛津大学安瑟尼学院高级研究员、沃弗森学院院委委员弗拉基米尔·布鲁斯;南斯拉夫政府经济改革执行委员会委员、斯治文尼亚艺术与科学院通讯院士亚历山大·巴伊特;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校长阿来克·凯思克劳斯;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198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美国波士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南朝鲜财政体制改革委员会顾问里罗尔·琼斯;联邦德国证券抵押银行理事长、教授奥特玛·埃明格尔;法国保险总公司董事长、里昂信贷银行董事米歇尔·阿尔伯特;日本兴业银行董事、调查部部长小林实等。
中国方面的代表有安志文、薛兽桥、洪虎、马洪、吴敬琏、刘国光、赵人伟、高尚全、童大林、项怀诚、王琢、张卓元、周叔莲、戴园晨、郭树清、楼继伟等50多人。
9月2日上午,薛暮桥致开幕词,当天的中心议题是宏观经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3-4日的议题是宏观经济管理的国际经验,5-6日的议题是计划与市场问题,6-7日讨论可供中国参考和借鉴的国际经验,7日上午闭幕,由马洪致闭幕词。
中外学者们都格外珍惜这次聚会的机会,他们利用晚上互访,进行自由交谈。
中外经济学家乘坐"巴山轮会议"从重庆启航,沿途经过了许多地方,并做短暂停留,进行参观和考察。
"巴山轮"会议引起厂人们极大的关注,特别是新闻界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经济学家们都说了些什么。
有关媒体作了大量的跟踪报道。
"巴山轮会议"的一个背景是,1984年第四季度中国发生银行信贷失控,投资猛增,消费基金增长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达到10%。
如何看待宏观经济形势?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中外学者几乎给出了一致的认定,就是经济出现了过热,总的对策意见是要收缩信贷,压缩需求。
特别是托宾,这位美国凯恩斯主义一新古典综合派的核心人物尖锐地说出了中国面临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的危险。
他主张中国应当采取"三紧政策",即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而不是西方国家在面临较温和的通货膨胀时通常使用的"松紧搭配政策"来避免危机。
他的发言使当时中国以"西方主流经济学"名义宣扬"通货膨胀有益于经济发展"的言论在一段时间里销声匿迹了。
这次会议也给中国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作出了有充分科学依据的结论。
"巴山轮会议"还开始了宏观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
1988年:《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的"寻租理论座谈会"1988年9月24日,由吴敬琏、荣敬本、赵人伟主编的《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在北京西斜街召开"寻租理论座谈会",分析腐败产生的机理、本质,估量中国"寻租"活动的范围和租金总量,并探求消除"寻租"环境的途径。
参加座谈会的有吴敬琏、荣敬本、顾锦屏、何匡、胡志红、李成瑞、周小川、郭树清、楼继伟、林毅夫、陈东琪、丁宁宁、沈昌文、黄亚生、张吉林、贾德昌、费晓栋、徐足之、王方、沈明高、胡和立、李青原、薛小和、张玉川、高尔强、姜季等。
在中国,"寻租"问题的提出最早见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1988年第2期发表的美国经济学家拉迪的文章《中国经济体制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