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过程

合集下载

教育行业学前教育政策解读与实施指南

教育行业学前教育政策解读与实施指南

教育行业学前教育政策解读与实施指南第一章学前教育政策概述 (3)1.1 学前教育政策的历史发展 (3)1.1.1 新中国成立初期 (3)1.1.2 改革开放时期 (3)1.1.3 21世纪初至今 (4)1.2 学前教育政策的基本原则 (4)1.2.1 以人民为中心 (4)1.2.2 公平与普惠 (4)1.2.3 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4)1.2.4 因地制宜与分类指导 (4)1.2.5 国际视野与本土特色相结合 (4)第二章学前教育政策目标与任务 (4)2.1 学前教育政策目标 (4)2.2 学前教育政策任务 (5)2.3 学前教育政策实施策略 (5)第三章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5)3.1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概述 (5)3.1.1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定义 (6)3.1.2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构成 (6)3.2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6)3.2.1 改革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体系 (6)3.2.2 改革学前教育服务机构 (6)3.2.3 改革学前教育师资队伍 (6)3.3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步骤 (7)3.3.1 调查研究阶段 (7)3.3.2 政策制定阶段 (7)3.3.3 改革实施阶段 (7)3.3.4 监督评估阶段 (7)第四章学前教育资源配置 (7)4.1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原则 (7)4.2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策略 (7)4.3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实施与监管 (8)第五章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8)5.1 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8)5.1.1 师资队伍结构 (8)5.1.2 师资队伍素质 (8)5.1.3 师资队伍培训与激励 (9)5.2 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9)5.2.1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9)5.2.2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9)5.2.3 完善师资队伍培训与激励机制 (9)5.3 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培养与选拔 (9)5.3.1 师资培养 (9)5.3.2 师资选拔 (9)第六章学前教育课程改革 (9)6.1 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背景 (9)6.2 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目标 (10)6.2.1 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幼儿 (10)6.2.2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10)6.2.3 优化课程体系 (10)6.3 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策略 (10)6.3.1 更新教育观念 (10)6.3.2 优化课程结构 (10)6.3.3 创新教学方法 (10)6.3.4 完善评价体系 (10)6.3.5 加强教师培训 (11)第七章学前教育质量保障 (11)7.1 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1)7.2 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与监管 (11)7.3 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实施与推广 (12)第八章学前教育政策实施与评估 (12)8.1 学前教育政策实施流程 (12)8.1.1 政策制定与发布 (12)8.1.2 政策宣传与培训 (12)8.1.3 政策实施与监督 (12)8.1.4 政策调整与完善 (12)8.2 学前教育政策评估方法 (13)8.2.1 定量评估 (13)8.2.2 定性评估 (13)8.2.3 案例分析 (13)8.2.4 比较评估 (13)8.3 学前教育政策评估结果的应用 (13)8.3.1 政策调整与优化 (13)8.3.2 政策推广与复制 (13)8.3.3 政策宣传与教育 (13)8.3.4 政策监测与预警 (13)第九章学前教育政策宣传与推广 (13)9.1 学前教育政策宣传策略 (13)9.1.1 制定明确的宣传目标 (14)9.1.2 制定多元化的宣传内容 (14)9.1.3 创新宣传形式 (14)9.1.4 加强政策解读与培训 (14)9.2 学前教育政策推广途径 (14)9.2.1 主导 (14)9.2.2 社会参与 (14)9.2.3 家庭配合 (14)9.2.4 国际合作与交流 (14)9.3 学前教育政策推广效果评价 (14)9.3.1 政策知晓度评价 (15)9.3.2 政策满意度评价 (15)9.3.3 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15)9.3.4 政策推广策略评价 (15)第十章学前教育政策风险防控与应对 (15)10.1 学前教育政策风险识别 (15)10.1.1 政策制定风险识别 (15)10.1.2 政策实施风险识别 (15)10.1.3 政策监管风险识别 (15)10.2 学前教育政策风险评估 (15)10.2.1 风险等级划分 (15)10.2.2 风险评估方法 (15)10.2.3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16)10.3 学前教育政策风险防控与应对措施 (16)10.3.1 完善政策制定机制 (16)10.3.2 加强政策实施力度 (16)10.3.3 优化政策监管体系 (16)10.3.4 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16)第一章学前教育政策概述1.1 学前教育政策的历史发展自我国成立以来,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与改革。

建国以来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过程

建国以来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过程

建国以来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过程学前教育101 陈丽华1008110042建国后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是经历了几个时期的。

一.新中国成立初至“文革”前时期的学前教育政策发展特点:1.强调以解放区的经验为基础,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央教育部于1951年制定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试行草案)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试行草案),并于次年颁发全国。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学前教育基本上是解放区学前教育的继承和发展,而且多是通过总结归纳出一系列法政法规。

并没有针对当时的中国学前教育的形式的特点而更改,学前教育制度还不是很受重视,以继承为主。

2.全面学习苏联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倡导全面向苏联学习,尤其是在课程政策及其内容上充分而完全表现出苏联特色,如倡导分科教育,强调幼儿具有差异性,说明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教育政策制定方面是很少经验的,大多都是借鉴国外一些教育政策制度,在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但有些却可能不是很能适中国国情,需要广大教育者在不断实践中改进。

3.针对具体问题及时地制定相关政策1956年2月,教育部,卫生部和内务部发出的《关于托儿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指出,全国的保教事业已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最主要的是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发展方针不明确,托儿所和幼儿园的界限和领带关系不明确,缺乏应有的制度,缺乏经常的监督和领导,说明了中国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现到了很多问题,并提出了根据需要和可能的条件积极的发展托儿所和幼儿园,学前教育的问题日益显著而受到关注,而后来制定的《关于中小学、师范学校的托儿所的作用进行充分肯定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托儿所的领导和管理,积极改进工作,使之巩固和发展,各系列的学前教育政策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中,更能适应中国国情的发展需要。

4,。

学前教育政策体系基本成型整个世界的学前教育政策,基本有制度政策(包括体制、管理、办园条件、人员组成等方面),幼儿保护和发展政策,幼儿教师政策,幼儿园课程政策以及针对具体问题出台的政策组成,这五种政策共同组成了整个学前教育政策系统,而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文革”前所出台的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来看,无论是制度政策还是幼儿园课程政策,有些方面是向外国学习的,引进外国的教育政策,课程政策等,有些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而不断提出新的政策去改善学前教育状况和教育,因此,我国的学前教育政策体系基本成型。

论述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发展历程

论述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发展历程

论述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发展历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步探索阶段。

1950年代至1970年代初,中国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幼儿园建设,为儿童提供基本的保育和教育服务。

此时期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主要是《关于幼儿园管理的暂行规定》。

该规定对幼儿园的管理、教学、保育、卫生等方面做了初步规定,为后续制定规范化的政策法规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是规范化发展阶段。

197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学前教育政策法规逐步得到规范化和完善。

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提出:“国家发展学前教育”,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同时,还出台了《幼儿园管理条例》、《幼教法》等一系列关于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

这些法规主要围绕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学前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是高质量发展阶段。

2000年至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

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学前教育体系”的目标。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学前教育工作的意见》出台,提出了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服务和保障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同时,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如开展学前教育普惠行动、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等。

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为我国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综上所述,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初步探索、规范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三个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也会不断完善和创新,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学前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学前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学前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学前教育是指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第一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许多变化和进步。

本文将从学前教育的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现状三个方面,探讨学前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学前教育的起步阶段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

当时,由于社会经济条件有限和教育观念的滞后,学前教育并不受到足够的重视。

儿童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教育,缺乏系统的学前教育机构。

然而,随着国家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对综合素质教育的认识的提高,学前教育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学前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中国政府开始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同时,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也得到了推进,学前教育的普及率逐渐提高。

此阶段的学前教育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了基础。

进入21世纪,学前教育在中国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政府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了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

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也更加科学和全面,注重培养儿童的语言、思维、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此外,学前教育的教师队伍也得到了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这些举措都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中国的学前教育正处于进一步发展的阶段。

政府提出了“普及、提高、改革”的发展目标,致力于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推动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的衔接。

同时,也加强了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学前教育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学前教育也在不断创新和改革,引入了现代科技手段,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式。

这些努力将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

总之,学前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现状三个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学前教育是指针对幼儿的教育活动,旨在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智力育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在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自20世纪初至今,经历了多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探索(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早期的学前教育形式主要是私塾,由个人经营。

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些私塾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化管理,教学质量较为良莠不齐。

在20世纪20年代,国内一些大城市开始兴建公立幼儿园,为幼儿提供规范化、系统化的教育服务,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迈开了第一步。

第二阶段:发展壮大(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在1951年,国家开始实行“幼小衔接”政策,一系列幼儿园、托儿所、保育院陆续开设。

此时期,我国的学前教育向城乡普及,政府也开始提供大量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此时期的学前教育,以安全卫生、智育为主要目标,较为重视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为后来的学前教育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幼儿园的数量和规模愈发壮大。

1983年,全国幼儿教育学会成立,学前教育领域的教研人员和教师不断涌现。

此时期,学前教育注重以儿童为本,以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为核心,强调观察和研究幼儿的行为和动机,以期实现学前教育的个性化、多样性和综合性发展。

第四阶段:现代化发展(21世纪初至今)进入21世纪,我国的学前教育已经从幼儿保育阶段发展到早期教育阶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文件的支持下,学前教育不仅得到了经济的大力支持,更得到了社会的普遍重视。

此时期,学前教育不仅重视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发展,同时注重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实现对幼儿全面的量化评价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的来说,学前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

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

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

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
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代。

在那
个时候,学前教育并不受到足够重视,大部分幼儿只能在家中得到基本的照料和教育。

到了1960年代,中国开始着手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

在这一
时期,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一些幼儿园,尽管规模较小,但标志着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

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中国学前教育进入了一个相对停滞的
阶段。

由于社会经济的原因,幼儿园的数量和质量都受到了限制,学前教育的发展缓慢。

1990年代是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1992年,中
国政府提出了"两基"工程,其中之一就是推动普及学前教育。

这使得学前教育的发展重回议程,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000年代以来,中国学前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改善。

政府多次出台各项政策和措施,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和支持。

同时,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也在逐步提升,幼儿园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更好的普及。

近年来,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教育部发布了《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学
前教育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也纷纷出台政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质量监管和家长参与等方面的工作。

总体来说,中国学前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规模小到大、质量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

尽管还面临一些挑战,但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必将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建国以来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过程

建国以来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过程

建国以来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过程学前教育101 陈丽华1008110042建国后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是经历了几个时期的。

一.新中国成立初至“文革”前时期的学前教育政策发展特点:1.强调以解放区的经验为基础,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央教育部于1951年制定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试行草案)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试行草案),并于次年颁发全国。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学前教育基本上是解放区学前教育的继承和发展,而且多是通过总结归纳出一系列法政法规。

并没有针对当时的中国学前教育的形式的特点而更改,学前教育制度还不是很受重视,以继承为主。

2.全面学习苏联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倡导全面向苏联学习,尤其是在课程政策及其内容上充分而完全表现出苏联特色,如倡导分科教育,强调幼儿具有差异性,说明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教育政策制定方面是很少经验的,大多都是借鉴国外一些教育政策制度,在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但有些却可能不是很能适中国国情,需要广大教育者在不断实践中改进。

3.针对具体问题及时地制定相关政策1956年2月,教育部,卫生部和内务部发出的《关于托儿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指出,全国的保教事业已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最主要的是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发展方针不明确,托儿所和幼儿园的界限和领带关系不明确,缺乏应有的制度,缺乏经常的监督和领导,说明了中国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现到了很多问题,并提出了根据需要和可能的条件积极的发展托儿所和幼儿园,学前教育的问题日益显著而受到关注,而后来制定的《关于中小学、师范学校的托儿所的作用进行充分肯定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托儿所的领导和管理,积极改进工作,使之巩固和发展,各系列的学前教育政策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中,更能适应中国国情的发展需要。

4,。

学前教育政策体系基本成型整个世界的学前教育政策,基本有制度政策(包括体制、管理、办园条件、人员组成等方面),幼儿保护和发展政策,幼儿教师政策,幼儿园课程政策以及针对具体问题出台的政策组成,这五种政策共同组成了整个学前教育政策系统,而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文革”前所出台的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来看,无论是制度政策还是幼儿园课程政策,有些方面是向外国学习的,引进外国的教育政策,课程政策等,有些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而不断提出新的政策去改善学前教育状况和教育,因此,我国的学前教育政策体系基本成型。

简述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简述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简述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系统教育和培养的教育阶段。

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以下是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的简述。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将其纳入国家教育体系。

1950年,中国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在全国推行幼儿院制度的决议》,提出幼儿园要普及到农村和城市的社区。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批幼儿园,并逐渐形成了中国学前教育的基本框架。

二、改革开放以后(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学前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发展幼儿园的决定》,提出了发展学前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随后,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

到1985年底,全国共有幼儿园2.4万所,幼儿园在城市和乡村得到了广泛普及。

三、21世纪以来21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发展学前教育的新目标。

此后,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

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和覆盖面不断扩大,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四、学前教育改革与创新在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方面,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课程体系得到了完善,学前教育已经纳入了义务教育的范畴,幼儿园管理与评估体系逐渐建立。

另一方面,学前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社交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尽管学前教育在我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人口老龄化、城乡差距、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依然存在。

未来,我国学前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育环境,加强家庭教育和社区参与,促进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

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以后和21世纪以来三个阶段。

回顾中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历程

回顾中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历程

回顾中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历程中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历程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中国学前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发展。

本文将回顾中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历程,并探讨其中的重要内容和影响。

一、学前教育的起步和发展中国学前教育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学前教育主要由私人园所和慈善机构提供,而且规模较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前教育开始进入了国家的发展规划。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学前教育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学前教育体系。

二、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1. 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政府大力推动学前教育的普及,通过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投入和建设,提高了学前教育的普及率。

同时,推动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2. 推进学前教育质量提升为了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中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例如,制定了学前教育教学大纲和评价标准,规范了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此外,加强对学前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前教育的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推动学前教育与社区的融合学前教育与社区的融合是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与社区资源的整合,学前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家庭和社会的需求,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政府积极推动学前教育与社区的合作,建立了一批优质的社区学前教育机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三、学前教育改革的成效和挑战学前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同时,学前教育的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科学和有效。

然而,学前教育改革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学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史汇总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史汇总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史汇总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学前教育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重视。

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未来的希望,儿童在学前阶段接受良好的教育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史进行汇总和分析。

1. 学前教育的起步与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起步于新中国成立初期。

当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以及对教育资源的匮乏,学前教育并不普及。

不过,在解放后的几年里,政府开始注重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

1952年,国家颁布了《关于普及学前教育的决议》,提出了加强学前教育的宏伟目标。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学前教育发展的步伐较为缓慢。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对学前教育的全面改革。

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

此外,从1984年开始,政府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体系,并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为学前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 学前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中国对学前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国学前教育学校数量达到了30万所,覆盖率超过了80%。

同时,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不断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和师范院校的数量也大幅增加。

学前教育内容的改革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教育部发布了《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明确了学前教育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指导。

此外,为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学前教育也引入了多种教育方法和活动,如游戏教育、艺术教育和体育锻炼等。

3. 学前教育的问题和挑战尽管学前教育在中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学前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

城市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充足,而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仍然相对薄弱。

此外,由于中国的人口众多,学前教育的需求量巨大,但师资力量仍然不足,尤其是优质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

另外,学前教育质量和内容也面临挑战。

一些学前教育机构过于注重学术成绩和应试教育,忽视了儿童整体发展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关注也逐渐增加。

在此基础上,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也经历
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0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也得到了
前所未有的重视。

当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教学方法、幼儿心理、幼儿健康、营养和保健等方面。

在这个阶段,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发
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学前教育
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家园合作、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游戏活动
等方面。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这也为学前
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机会和发展空间。

第三阶段:21世纪初(2000年代)
总之,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经历了许多发展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学前教育科学研究逐渐完善了其研究方法和体系,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学前教育科学家和专家。

通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和需求,还能够为
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建议。

未来,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将继续深化,
在社会和政府的共同支持下,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学前教育70年

中国学前教育70年

中国学前教育70年近70年来,中国学前教育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与发展。

从初始的简单保育型教育到现如今的注重全面发展、早期干预与特殊教育的综合性体系,中国的学前教育在前进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改革成果以及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一、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1953年,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推行幼儿园制度。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学前教育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在计划经济时代,学前教育有限的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的幼儿往往面临较差的教育条件。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前教育奠定了基础。

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资金的投入,学前教育发展进入了快速扩张阶段。

198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施“两基”工程,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到2000年,中国已基本实现了学前教育阶段六年一贯制的普及,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加强了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学前教育的改革成果中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实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其中一项重要改革是幼儿园多元化发展的推进。

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幼儿园也开始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技能。

这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挑战,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一步。

此外,学前教育改革中还实施了早期干预和特殊教育政策。

早期干预的目标是帮助处于不良生活环境中的儿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条件。

特殊教育则是为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提供适应性的教育服务,使他们能够融入社会并发挥自己的潜力。

此外,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也得到了重视。

加强教师培训和提高专业素养,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学前教育的改革成果不仅体现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也包括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教育设施的改善。

三、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尽管中国学前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仍然存在。

城乡差距以及地区间的差异导致了学前教育机会和质量的不平等。

浅谈我国学前教育的变迁

浅谈我国学前教育的变迁

浅谈我国学前教育的变迁一、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1.1 早期学前教育的萌芽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就高度重视儿童教育事业。

195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在此背景下,学前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由于受到历史条件和观念的限制,早期学前教育的发展较为缓慢。

1.2 改革开放后学前教育的振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例如,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园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管理体制和办园条件;1990年实施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十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逐步实现普及化。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3 21世纪初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更加多元化。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我国学前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尝试。

例如,推广“学前双语教育”,鼓励家长在孩子入学前就开始进行英语启蒙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开展“绿色幼儿园”建设,倡导环保、健康、科学的幼儿园教育理念。

这些创新举措,使得我国学前教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发展方向。

二、学前教育的理论探讨2.1 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具体包括: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培养丰富的知识体系,如语言、数学、科学等;培养健康的体魄,如运动、游戏等;培养优美的艺术表现力,如音乐、舞蹈等;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学前教育的任务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2 学前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学前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益,保障其身心健康;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强调实践性和体验性,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学前教育政策演变情况汇报

学前教育政策演变情况汇报

学前教育政策演变情况汇报一、引言学前教育是指为3至6岁儿童提供的早期教育和教育服务。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化,学前教育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政策的不断演变。

本文将概述学前教育政策的演变情况,以及对教育领域和社会的影响。

二、学前教育政策的初期阶段(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阶段,我国学前教育政策起步较晚。

在这一时期,学前教育主要以托儿所形式存在,对于普惠性、均衡性的目标并没有明确要求。

政府在改革开放之前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和政策支持相对有限。

三、学前教育政策的改革时期(1978-1990年)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政府开始关注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

这一时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建立了一些公办幼儿园,并对幼儿园教育的教学质量进行了一定的监管。

四、学前教育政策的加速发展时期(1990-2010年)进入上世纪90年代,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进入了加速期。

政府开始大力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取消了对城市幼儿园的限制性政策,允许社会力量参与办园,推动普惠性学前教育体系的建立。

此外,还出台了关于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和幼儿园管理的政策文件,提高了学前教育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五、学前教育政策的全面发展时期(2010年至今)近年来,学前教育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

政府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和《学前教育条例》,明确了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全面推动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强调质量与公平兼顾,加强对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和管理。

六、学前教育政策的影响学前教育政策的演变对教育领域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政策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了学前教育的普及,提高了3至6岁儿童的入园率。

其次,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改善了学前教育的教学条件和设施。

第三,学前教育的发展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衔接更加顺畅,为学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走向及改革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走向及改革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走向及改革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经历了多次重要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基础,对儿童的发展和社会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政策的历程以及未来的改革趋势两个方面来探讨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走向。

一、政策的历程1. 1978年至1990年:基础奠定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学前教育受到了重视并得到了发展。

国家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中。

此阶段主要是奠定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基础,完善了管理体制和教育资源的配置。

2. 1990年至2000年:普及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儿童接受普遍的学前教育。

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设学前教育机构,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供经济支持等。

这些措施使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3. 2000年至2010年:质量提升阶段这一阶段,学前教育政策的重点逐渐从数量向质量转变。

政府开始关注学前教育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完善评估体系、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等措施,促进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同时,相关政策也鼓励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增加了家长的选择空间。

4. 2010年至今:多元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主要趋势是推进学前教育的多元发展。

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扩大了公办学前教育的数量和规模,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园,增加了学前教育的供给。

同时,政策也开始注重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

二、改革趋势展望1. 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未来学前教育政策将会更加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政府将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建立健全专业培训机制,提供更多的培训资源和机会,以提高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2. 推动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距逐渐凸显。

简述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简述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简述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事业,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第一环节,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多个阶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简要概述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国家战争破坏严重,教育基础薄弱。

在此背景下,我国学前教育工作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但随着国家的恢复与重建,学前教育开始逐渐受到重视。

在1950年代,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

例如,1952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保障幼儿园贯彻执行恢复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决定》,为学前教育的恢复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前的学前教育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

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兴建了一批规范化的公立幼儿园,并开始推广幼儿教师专业化培训。

此外,还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早期教育理念和经验,为学前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二、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学前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政府工作的重点。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布,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为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

随后,兴起了社会办幼儿园的热潮。

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

同时,学前教育的课程改革也多方探索,将幼儿园教育纳入了综合改革的步伐。

各地普及了幼小衔接教育,改善了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21世纪初,国家再次提出了推进学前教育的战略目标。

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九年义务教育的决定》提出,力争到2010年,全国幼儿园普惠率达到70%以上。

政府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和政策支持,进一步改善了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程度。

三、21世纪至今21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政府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提高了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

新中国成立后幼教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幼教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幼教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幼教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采
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幼教的普及和提高。

在这个阶段,国家开始培养幼儿园教师,建设幼儿园,制定幼儿园教育大纲和教材,逐步形成了以托儿所和幼儿园为主体的幼教体系。

2.调整和整顿阶段(1958-1965年):在这个阶段,中国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
政治运动,幼教事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但是,国家仍然没有放弃对幼教的重视,在经历了短暂的混乱之后,开始对幼教进行整顿和调整,加强了对幼教的领导和管理,促进了幼教的健康发展。

3.改革和发展阶段(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
幼教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国家开始对幼教进行全面改革,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了对幼教的规范和管理,推动了幼教的快速发展。

同时,幼教的理念、模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个性化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后,幼教事业经历了从初步发展到调整和整顿,再到改革和发展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不断加强对幼教的重视和管理,推动幼教的普及和提高,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中国学前教育政策发展历程、办学数量及师资队伍规模

中国学前教育政策发展历程、办学数量及师资队伍规模

中国学前教育政策发展历程、办学数量及师资队
伍规模
近二十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一系列文件、政策、法规等的颁布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经三个阶段,体现出学前教育政策采取了渐进性的制度变迁模式,在现有基础上有步骤地调整、替换与改进,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趋向科学、完善,不断向着科学化、法制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幼儿园办园的数量是衡量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从2011年到2020年10年间幼儿园的数量基本趋势是稳中有进、逐步攀升的,增加的数量每年较上一年度都稳定在1万所以上,2020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9.17万所,这反映出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组织,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在不断增强。

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都比较及时地把适龄幼儿送到幼儿园接受科学的保育和教育,2011-2020年我国幼儿园在园幼儿数量逐年增加,2020年在园幼儿达到4818.3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增长至85.2%。

我国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也呈现增长态势,2020年达到4082.83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4.74%。

学前教育政策阶段

学前教育政策阶段

学前教育政策阶段
《学前教育政策阶段》
学前教育是指对0-6岁儿童进行的系统性、全面性教育活动。

在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可
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学前教育政策才刚刚起步。

国家主要
是借鉴国外的经验,推出了一些政策和文件,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90年代初期至21世纪初,国家开始重视学前教育政策,并相继出台了《关于进
一步加强和改进幼儿园工作的决定》、《全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文件。

这一阶段国家开始提倡学前教育普及化,投入了大量的财政和物质力量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21世纪初至今,学前教育政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
社会的进步,学前教育政策也在不断完善,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和政策,如《学前教育法》、《学前教育学科发展规划纲要》等,以及城乡居民收入规模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让更多的家庭有了能力和意愿送孩子去接受学前教育。

通过不断完善的政策,学前教育的普及率逐渐提高,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学前教育政策的不断发展,为培养优秀的下一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学前教育政策能够继续发展,为更多儿童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

简述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简述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简述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学前教育是指为3至6岁儿童提供的早期教育,旨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在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就。

20世纪50年代,我国学前教育开始起步。

当时,学前教育主要由社会力量提供,如民办幼儿园、幼儿游戏班等。

这些机构的数量有限,质量也参差不齐,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到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前教育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

1986年,国家颁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正式确立了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

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学前教育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也得到了完善,为学前教育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基础。

1990年代初,我国学前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政府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大量新建和改扩建了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普及率显著提高。

此时,学前教育的重点开始从保育型向教育型转变,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育教学内容也逐渐科学化,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兴趣培养。

进入21世纪,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2001年,国家发布了《学前教育工作纲要》,明确了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

政府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了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学前教育的体制改革也在进行中,逐步建立了统一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规范的教师队伍。

我国学前教育正朝着更高水平发展。

政府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了全面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的目标。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动了学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同时,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注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和多元化培养。

总的来说,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提高发展阶段。

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关政策的出台,使得学前教育得到了有效推进和规范发展。

未来,我国学前教育将继续朝着全面普惠、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助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国以来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过程
学前教育101 陈丽华1008110042
建国后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是经历了几个时期的。

一.新中国成立初至“文革”前时期的学前教育政策发展特点:
1.强调以解放区的经验为基础,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中央教育部于1951年制定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试行草案)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试行草案),并于次年颁发全国。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学前教育基本上是解放区学前教育的继承和发展,而且多是通过总结归纳出一系列法政法规。

并没有针对当时的中国学前教育的形式的特点而更改,学前教育制度还不是很受重视,以继承为主。

2.全面学习苏联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倡导全面向苏联学习,尤其是在课程政策及其内容上充分而完全表现出苏联特色,如倡导分科教育,强调幼儿具有差异性,说明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教育政策制定方面是很少经验的,大多都是借鉴国外一些教育政策制度,在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但有些却可能不是很能适中国国情,需要广大教育者在不断实践中改进。

3.针对具体问题及时地制定相关政策
1956年2月,教育部,卫生部和内务部发出的《关于托儿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指出,全国的保教事业已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最主要的是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发展方针不明确,托儿所和幼儿园的界限和领带关系不明确,缺乏应有的制度,缺乏经常的监督和领导,说明了中国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现到了很多问题,并提出了根据需要和可能的条件积极的发展托儿所和幼儿园,学前教育的问题日益显著而受到关注,而后来制定的《关于中小学、师范学校的托儿所的作用进行充分肯定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托儿所的领导和管理,积极改进工作,使之巩固和发展,各系列的学前教育政策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中,更能适应中国国情的发展需要。

4,。

学前教育政策体系基本成型
整个世界的学前教育政策,基本有制度政策(包括体制、管理、办园条件、人员组成等方面),幼儿保护和发展政策,幼儿教师政策,幼儿园课程政策以及针对具体问题出台的政策组成,这五种政策共同组成了整个学前教育政策系统,而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文革”前所出台的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来看,无论是制度政策还是幼儿园课程政策,有些方面是向外国学习的,引进外国的教育政策,课程政策等,有些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而不断提出新的政策去改善学前教育状况和教育,因此,我国的学前教育政策体系基本成型。

二.改革开放初至今的学前教育政策发展特点(1978年至今)
一.学前教育政策的范围进一步扩展
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政策的范围扩大了很多,1979年中国又制定颁发了《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1980年又制定颁发了《幼儿园教育纲要》,并与卫生部联合发出了《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试行草案)等文件,对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内容及各班的教育方法均给予详细论述,使这个《纲要》成为全国幼儿教育工作的依据,学前教育政策的关注点不仅更加关注儿童的教育问题,明确规范了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及内容等,而且还更加注重了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另外政策的范围进一步扩展,涉及到学前教育由3岁—6岁延伸到3岁前以及入小学后,由关注教师的职前培训扩展到关注教师的职后培训,由总体关注幼儿园的开办及教育扩展到关注不同地区的学前教育的发展等等,这说明了国家更加关注学前教育的发展,明确了学前教育对于国民发展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开始从各个方面完善学前教育,使更多儿童能科学地接受学前教育,增强国民素质。

二.政策的制定更加敏感和具有针对性
改革开放以来,针对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如1991年,针对当时学前班教育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发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就学前班的性质、举办原则、领导和管理、保育和教育要求、改善办班条件的要求以及教师的管理和培训等方面作出了相应的说明和规定, 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已经开始能够针对中国的国情而制定相关的政策,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完全吸收西方的一些教育政策,因此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更具实时性、敏感性和针对性。

(三)政策的制定开始走向法制化
进入80年代后,由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幼教领域的改革呼声日益高涨。

1989年6月,国家教委制定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同年9月11日,国家教委发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有关幼儿教育的行政法规,1996年正式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

到2001年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而1989年的《幼儿管理条例》的颁发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开始走向法制化建设的道路,而此后的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开始颁布实施. 从学前教育发展的这个角度来看,各种政策的颁发更加有利于学前教育的法制化发展,这更有利于从不同程度和不同层面对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作了进一步的规范,使其健康而快速的发展。

(四)更加关注儿童的发展及自我保护
2007年,针对幼儿园接送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事故凸显出幼儿教育的安全问题,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发出多部文件,进一步强调幼儿园教育的规范性,要求充分保障幼儿的安全。

为了提高家长的素质。

1997年3月,原国家教委,全国妇联联合颁发了《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就家长如何教子做人,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学习和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及方法等内容予以规定。

这一时期的学前教育政策不仅关注儿童的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且也在关注儿童的生存、保护及自我发展方面,真正体现了把儿童的生命安全和发展放到第一位的思想。

(五)发展规划性的政策明显增多
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这一时期发展规划性的政策明显增多.学前教育政策用于指导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明显加强。

如。

90年代中期,原国家教委颁发《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明确规定,到200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45%,大中城市基本解决适龄幼儿入园问题,农村学前一年幼儿园(班)率达60%以上。

为实现这一目标,又制定了《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目标实施意见》,就指导思想、具体目标、措施保障等提出了基本要求。

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等带有对未来规划性质的政策和文件。

这一系列的文件的出台不仅提升了学前教育地位,使更多人开始关注和重视学前教育,还有助于国家未来学前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有明确计划的执行,使更多儿童能接受到学前教育,而不是盲目地发展,使学前教育能更好地发展。

(六)与时代和国际接轨
纵观我国制定的学前教育政策,始终强调以儿童的发展为本。

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儿童的和谐发展, 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始终是与世界和时代同步而行,中国的学前教育政策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