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猪病流行特点及主要原因
猪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猪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畜牧堂倪老师为你,讲解该疾病的治疗预防:一、夏季病流行的原因l.饲养管理不当。
大户一般在密闭舍,由于通风不良,造成有害气体严重超标。
如果湿度较高,则利于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为疫病的发生创造条件。
对于在开放或半开放舍饲养的只,过热的环境温度易使产生应激,扰乱机体的正常代谢。
2.品质不良。
夏季气候潮湿,不利于的保存,容易发霉变质,如饲喂了霉败变质的,会使各种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
3.气温高,湿度大,天气剧变。
这些因素有利于病原体的孳生和繁殖,成为夏季病流行的重要诱因,而其中一些病是在受凉感冒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后诱发或继发感染的。
4.农户养舍调价差。
不加盖纱网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导致蚊、蝇、蠓等吸血昆虫泛滥,促进了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5.人为传播。
如人的流动、的放牧,特别是病死肉在市场上销售,使疫病广为传播。
二、常见病防治夏季的常发病除了瘟、流感、仔副伤寒、嗜血杆菌病、腹泻以外,近几年来还流行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和弓形体病等,使夏季病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及特点,因此诊断及防治时,应加以区别及注意。
1.附红细胞体病。
不同品种和年龄的均易感,仔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
本病多发生在夏季,传播与吸血昆虫有关,特别是虱。
另外,注射针头、手术、交配等也可传播。
应激因素如饲管不良,气候恶劣或其它疾病,可使隐性感染发病。
主要呈现出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
母生产性能下降,仔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
育肥病初精神萎顿,体温升高到39.5℃~42℃,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
病耳、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
治疗本病的药物虽有多种,但真正有效的药物却不多。
可选用上午奇迹下午千金方或上午速可生下午双黄连粉针+补免抗病毒注射液等治疗。
2.链球菌病。
多发于春、夏两季,呈散发性传染。
主要通过创伤或咬伤感染,被病污染的物器是传染媒介。
主要发生于体重10~30kg仔,以败血症和脑膜炎型多见,中感染多见于化脓性淋巴结炎型。
目前猪病发生流行特点及防制措施
目前猪病发生的流行特点及防制措施近几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迅猛发琵。
猪病形势日益严峻。
笔者综合多年在实际生产中的经验和对全区情况的周查了解,就当前猪病流行特点和防台技术总结如下。
1 当前猪病发生流行的特点1.1 疾病种类明显增多,多病原混合感染显着增加由于商州区饲养模式、管理技术落后。
加上近年来一些中小规模养猪场纷纷上马,技术缺乏,设施落后,疫病发生和流行已成为严重制约养猪业发展的巨大瓶颈。
据统计,不少的养殖场户,病死猪率都在10%左右,有的猪场的病死率在15%以上。
当前的许多生猪疾病是由多种致病因子的共同作用造成的,它们导致的复合性疾病危害极为严重。
且难以控制。
其中病原体感染的有多种细菌相加。
或多种病毒相加。
或多种细菌和多种病毒相加,往往是几种不同病原体,有的为原发,有的继发或并发,而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使病情加重。
除了猪瘟与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猪喘气病与巴氏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等都有病例发生。
1.2呼吸道综合征问题日益突出,病毒病成为传染性疾病的主体从近几年病死猪的剖检中可以看出,90%以上的猪肺部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病变。
哺乳猪和育成猪尤为严重,尤其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危害极为严重。
1.3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危害加大随着规模化养殖场的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
环境污染越加严重,细菌性疫病和寄生虫病明显增多,如猪大肠杆菌病、弓形体病、附红细胞体病。
其中不少病的病原广泛存在于养殖环境中。
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这些环境性病原微生物已成为养殖场的常在菌和常发病。
另外,某些损害免疫系统的疾病如圆环病毒等未能有效控制,使猪的免疫功能及抵抗力下降,也很容易引起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更为主要的原因是盲目滥用抗菌药物,使养殖场一些常见的细菌产生强的耐药性,一旦发病后。
诸多药物都难以奏效。
一些条件性传染病已变为非条件性传染病。
这种情况近年来日趋普遍,危害日趋严重。
2防治技术2.1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配套防疫卫生措施降低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某些普遍发生、危害性大的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当前猪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
上, 时任我 国农 业现 代技 术 体 系建设 生 猪疫 病控 制 主任 的 中 国农业 大 学杨 汉
春教 授 回顾 了本 次猪 蓝耳 病 疫情 ,总结 了当前 我 国猪 病流 行 的情 况及 特 点 , 并 对此提 出了一 些 有针 对性 的防控 措施 。
和 当前 猪病 的流 特 点 防控 措 施 行
率 和死亡率 很高 。
此 毒株 在猪群 里有 很高 的感染 率 , 猪带毒 , 母 且
. 中固鸯 患 | 8 教东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4 4卷 第 1 2期
SeiAp ah 耱 别 纂 搠 p a pr c ・ cl o
猪 瘟病 毒 、 流感病 毒 、 猪 猪伪 狂犬 病病 毒 和肺炎 支原 体 等 。其 中猪蓝 耳病 病 毒和猪 圆环病 毒 2型 的双重
持续 性感 染 ,还 可能 造成 反复 感染 。例 如 对一 些 猪 场 的后备母 猪 的血清 检测 显示 ,病 毒 的 阳性 率 特别 高 , 些猪 场 甚 至 达 到 9 % , 说 明 目前 猪 蓝 耳 病 某 2 这 病 毒 还在猪 群 里反复 的循 环感 染 。 由此 会 引发 例 如 母 猪 不 发情 、 配不 上种 、 反情 、 汰率 增 高 以及 时 常 淘 出 现 流产 等 方 面 的 问题 ; 可 引 发 哺 乳 仔 猪 、 育 还 保 猪和 生长育 肥猪 的高 发病 率和 死亡率 ( 很多 猪 场在
本次 流行 的毒株 对 猪 的免疫 抑制 能力 要 强于 经
典 毒 株 。实 验 室的数 据 以及 临 床上都 表现 出猪群 中 存 在严 重 的细 菌性继 发感染 ,无 论从 发病 死亡 的猪 还 是 实验室 人工感 染 的猪体 内都 能够 分离 到大 量 的
目前我国猪病传染流行新特点与防控
目前我国猪病传染流行新特点与防控1、当前我国猪传染病流行新特点1.1 多病原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使病原体多元化,症状复杂化多病原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已成为当前猪群发生疫病流行的主要形式与特点,单一病原引发的疫病很少见,二种或二种以上病原,甚至多种病原共同引发已为常见。
其病原有病毒、细菌,还有寄生虫等。
2007年陈涛等对河南省周口地区牧业小区和3个规模猪场进行猪高热病调查,检出猪瘟阳性率为70%,兰耳病为80%,多杀性巴氏杆菌为30%,副猪嗜血杆菌为50%,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为50%,猪链球菌为20%等。
当前在临床上常见兰耳病与猪瘟,兰耳病与圆环病毒,兰耳病与猪流感,猪瘟与圆环病毒,猪瘟与伪狂犬病,兰耳病与伪狂犬病,猪瘟与兰耳病和弓形虫病,兰耳病与附红细胞体病,猪瘟与附红细胞体病等混合感染,同时常继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猪肺疫,传胸,大肠杆菌病,喘气病、附红细胞体病等,呈现为病原体多元化,临床症状复杂化,给诊断与防控带来困难。
据杨汉春教授报道:在猪疫病检疫中发现兰耳病加圆环病毒占54.4%、兰耳病加伪狂犬病占10.5%、圆环病毒加伪狂犬病占14%、兰耳病加圆环病毒加伪狂犬病占10.5%。
1.2 免疫抑制性疫病在猪群中广泛存在,危害甚大兰耳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猪瘟、猪流感、喘气病、传染性胸膜肺炎、沙门氏菌病、弓形体病等,均为免疫抑制性疫病。
免疫抑制性疫病的病原作用于猪体的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损伤免疫系统的功能,造成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抑制,导致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紊乱,致使猪体对各种病原体高度易感,易引发多种疫病的发生。
这是当前猪群中最为严重的一类疾病,应重点防控。
1.3 许多病原体在猪群中持续性感染长期存在,很难根除许多免疫抑制性病毒在猪群中持续性感染,使猪体长期带毒。
在流行病学上以持续性感染、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为特点;在临床上以免疫抑制、双重感染与多重感染为特征,导致了疫病的长期、持续的存在,难于根除。
当前猪病流行特点与防控对策建议
当前猪病流行特点与 防控对策建议
马 慧玲 王金 亮 耿 国芹 2李 清 2李 玉杰 兰邹 然 1 (1,山 东省 动 物疫病 预 防与控 制 中心 250022;2, 山东省 临 沂市 畜牧局 276000)
摘 要 :对 2o12年 入 春 以来 126个猪 场 的猪 病 发 病 情 况 进 行 ;12 总分 析 ,发 现 流行 性 腹 泻 、猪 蓝 耳 病 、 猪 瘟 和 猪 圆环 病 毒 病 等 疫 病是 当前 猪 病 的 主 要 流 行 病 种 ,根 据 分 析 结 果 .阐 述 了 当前 猪 病 的 流行 情 况 和 流 行 特 点 . 并 对 " - 3前 猪 病 发 病 原 因进 行 了探 讨 。 最后 提 出 了相 应 的 防控 对 策 ,以 期 为 当前 猪 病 防 控提 供 一 定 参 考 。 关 键 词 :猪病 ,流行 特 点 ,发 病 原 因 ,防 控 对 策
斑 ;膀 胱 粘 膜 有 少 赶 }n血 点 : 胃粘 膜 有 血斑 ,在 胃底 部 出 病 毒 检 率 仍 然 较 高 , 因此 ,对 于本 病 仍 然 不 可 松 懈 ,还 应
血 较 严 重 ,呈 片 状 血 ;十 二 指肠 、空 肠 、 回肠 粘 膜 有 血 密 切 关 注
溃 疡斑 ,用 剪 刀剥 离 溃疡 斑 ,可 以 露 鲜 红 的溃 疡 灶 ;肠 系
的 驱 除 等 丁 作 难 以 开 展 ,一 般 采 取 牧 民 自愿 防 疫 的 方 法 , 因 此 , 不 发 病 时 牧 民 不 愿 主 动 防 疫 ,发 生 疾 病 时 才 找 兽 医 ,这 时 已 造 成 很 大 的 损失 。
3.6 防 疫 员 工 资 待 遏 低 积 极 性 难 以发 挥
患 病 的 防 治 。 畜 禽 产 品 的 安 全 和 人 民 身 体 健 康 等 方 面 发 挥 了 较 大 的 作 用 。 但 是 他 们 的工 资 每 年 只 有 1500元 。没 有 保健 津 贴 ,也 没 有 任 何 福 利 待 遇 。
浅析猪病发生与流行的主要特点及防控
浅析猪病发生与流行的主要特点及防控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肉类,猪类养殖更加科学合理,为人们提供着丰富的猪肉及制品,人们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使猪养殖与制品供应成为各级政府和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猪养殖情况的好坏直接带动区域特价指标,影响到物价稳定和社会和谐。
要想科学养殖,为人们提供健康饮食,则需要在猪疾病控制上下功夫,确保养殖安全,保证肉类品质。
文章主要通过对养猪生产发展重要因素、疾病防控、猪病流行主要特点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提出防控对策与措施。
标签:猪病养殖;流行特点;防控措施1 猪病发生与流行的主导因素随着养猪规模的不断扩大,猪病呈现多发性的特点,导致猪病出现了多发、高发、高死亡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就会大大挫伤养猪人养猪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分析,我们看到,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1.1 技术含量低为了追求规模化、经济化,养殖户就会大规模扩大生产,在基本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扩展养殖规模,已经成为当前养猪发展的一种大趋势,扩大的规模与现有的技术不成比例,出现了养殖速度过快和设施、技术、人员素质落后的矛盾,一些基本条件都跟不上扩大的速度,往往会导致出现病情无法控制,使一些才刚刚发展起来的中、小猪场成了高发病、高死亡的重点地区,控制不力,则会出现大范围的蔓延,使周边区域全部感染,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2 疫情不报猪病发生后,一些养殖户并没有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不能有效进行控制,导致猪病大范围的扩散,对那些已经感染疫情而对死猪到处乱丢、屠宰后出卖的,也会导致疫情向周边地区的扩散蔓延,结果往往是顾此失彼,不但重大疫病没有控制好,相反像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新老疫病却不断增加,使疫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造成更多的死亡。
1.3 管理缺位在养殖管理上不能科学管理,猪的生长环境不好,出现了环境严重污染,使病原微生物快速生长与传播,猪饲料配置不合理,特别是一些没有消毒处理的、灭菌处理的餐具,往往会导致病源产生,一些养殖户为了降低成本,还回收一些餐饮下脚料,以此喂猪增加营养,但往往却没有达到效果,致使城郊养猪区域成为猪病高发区。
2023年猪病流行情况与2024年流行趋势及防控对策
2023年,我国生猪养殖产能有所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猪肉产量5 794万t ,增长4.6%;全年生猪出栏72 662万头,增长3.8%;2023年年末生猪存栏43 422万头,下降4.1%。
受到多种因素的叠加,全年猪价持续低迷,生猪养殖行业严重亏损。
非洲猪瘟流行严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和猪流行性腹泻偏重发生,对生猪养殖企业的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影响极大,特别是非洲猪瘟对生猪产业的实际危害与影响呈加重态势。
很显然,生猪产能(猪肉产量、出栏数量)增长背后的“隐匿”现象值得全行业思考。
1 2023年重要猪病流行情况1.1 非洲猪瘟1.1.1 疫情发生与流行加重2023年,非洲猪瘟(ASF )发生与流行重于2022年,疫情呈现返弹和加剧态势。
据诸多方面的信息,自2023年10月以来许多地区呈现区域性暴发流行,疫情涉及的区域较为广泛,规模化和大型养殖企业2023年猪病流行情况与2024年流行趋势及防控对策杨汉春,周 磊(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疾病防控研究室,北京 100193)基金项目: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CARS-35)猪场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2023年我国非洲猪瘟疫情为零报告,实际发生的情况以及严重程度值得重视。
不上报疫情和不管控疫情不仅无益于非洲猪瘟的防控,更不利于生猪产业稳定发展和提质增效。
1.1.2 非洲猪瘟病毒I 型/II 型重组毒株的出现进一步加剧流行毒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据相关实验室的研究报告和检测数据显示,除非洲猪瘟病毒(ASFV )基因Ⅱ型野毒株及其低毒力变异、重组毒株而外,2023年出现基因I 型与基因II 型的重组新毒株,该毒株呈现致病性强、传播快的特点,流行地区较广,临床样本中的检出率大幅增加。
由此提示,非洲猪瘟病毒基因I 型/基因II 型重组毒株的污染已比较严重。
非洲猪瘟病毒毒株的多样性无疑造成了临床疫情和病型的复杂性,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非洲猪瘟以及非洲猪瘟病毒毒株混合感染的存在加大了生猪养殖场对临床疫情监测与识别、实验室诊断与检测的难度。
目前猪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
S i y a n g t i a n d e我国猪病的种类越来越多,据调查估测,猪传染病的发病数占总发病率的70%以上,全国猪的病死率为8%~12%。
而且近几年新增疫病不少,疾病的复杂程度不断加剧,对疾病的控制也越来越难。
一、猪病的流行特点:1.明显的季节性:自2006年发生高热病以来,每年疫病流行都是伴随着持续的高温高湿天气的来临为开始,南方6月下旬,中原7月下旬,北方多为8月下旬,持续时间2-3个月,由南向北逐步推进。
2.症状的多样性:病猪临床症状五花八门,同群猪中也会出现不同的症候,多以高烧、厌食、皮肤发红、呼吸困难为主。
3.发病率及致死率与饲养环境、营养水平关系密切:管理粗放营养缺乏,发病率和致死率均高。
一些管理水平高,环境和营养水平好的猪场往往相安无事。
4.怀孕母猪发病率最高,往往出现流产死胎。
5.治疗效果不确切:同一治疗方案,对同群病猪疗效不一,差异很大,总体疗效不佳。
二、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猪体温突然升高至41-42℃,且高烧不退,精神极度萎萎靡,常卧地,挤卧在一起,难以移动,呼吸急促,临死病猪呈腹式呼吸,进入濒死期的病猪常见痉挛性惊厥,尖叫,有神经症状,四肢划动,类似猪链球菌症状。
皮肤发红,有鼻塞,可听到严重的喘鼻音,厌食或食欲废绝,极度虚弱至虚脱。
部分猪阵发性咳嗽,眼、鼻流出粘液性分泌物,出现呕吐,腹泻等肠胃反应,后肢无力,走路摇摆。
小部分猪耳、四肢末端、鼻尖等处发绀。
触诊肌肉僵硬,疼痛。
体况差的猪恢复缓慢。
体况好的猪,多数呈良性经过。
肌注猪瘟苗、黄氏多糖可加快病猪的死亡。
年龄愈大的猪,抵抗力愈强,症状相对较轻。
三、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主要在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粘膜充血。
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充满浓粘样渗出液,胸腔积有纤维素性浆液(果冻样),伴有肺下部萎缩,小叶性肺炎病变,颜色由红到紫,塌陷、坚实。
肺脏病变,右肺较左肺严重。
表皮部分有出血点,背脊有一片红色带状出血点,毛细孔有渗出物,表面有粘稠液体。
猪病频发的根源分析及对策
止继发其它疫病 。也可采集 一些感染猪 的粪便 , 或死 胎的 胃 肠切碎 后 , 分别饲 喂初产母猪 或经产母 猪 , 在 配种 前后均 可 试用 , 这种方法不仅可 以预 防本病 , 并且可 以保 护胎猪 、 吃奶
[ 6 】 陈义祥 , 等. 广西猪 圆环病毒 2 型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 中国兽 医
根 本 原 因所 在 。
1 . 2 . 过程 中产 生 的有害 物质 ( 酮酸、 尿酸 、 乳 酸、 自由基 ) 、 多余 的脂肪及老 旧坏死的细胞 。 ( 2 ) 外毒 : 外界环境带来 的有害物质 。
①霉菌毒素。包括 黄曲霉毒素 、 赭 曲霉毒素 、 呕吐毒素 、 伏马毒素 、 玉米赤霉烯酮 、 T 一 2 毒 素等 。不仅可使肝细胞的变 性坏死 、 淋 巴结 出血水肿 , 严重破 坏体 内的免疫器 官, 引起机 体严重 的免疫抑制 ,还会抑制 蛋 白质合成 ,影 响抗体产生,
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 o 0 4 . 1 0 1 — 1 0 3 .
4 . 2 . 7 发生本病时应采取的措施。发生本病 时要及 时清除病
猪, 全群 检疫 , 淘汰 阳性猪 , 添加药 物 , 控 制疫情 , 全 面消毒 , 每天消毒一次 , 直到疫情得到控制 , 加强 营养 和饲养管理 , 防
养
猪
猪病频发 的根源分析及对策
张学栋 , 李钦 臣 , 张安斌 。
( 1 . 黑龙 江农 业经 济职 业 学院 ,牡丹 江 1 5 7 0 4 1 ;2 . 宁 安市 畜牧 兽 医局 ,宁安 1 5 7 4 0 0)
DO l : 1 0 . 3 9 6 9 / J . I S SN. 1 6 71 - 6 0 2 7 . 2 01 3 . 0 7 . 0 5 7
当前猪病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3 5 慎 重 引种 .
定期监测免疫抗体 , 根据抗体 消长规律制定合理 的 免疫 程序 , 猪群 在 整 个 生 产 期 都得 到有 效 的免 疫 使 保护。在疫苗使用上要选择正规厂家疫苗 , 慎重选 择联苗, 注重免 疫 效 果 的确 切 性 。 同 时要 注 意 弱 毒
显, 如猪瘟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及多杀性 巴氏杆菌 , 圆环病毒
病 与猪瘟 等 。
13 细 菌抗药 性 明显增 强 . 由于有 些 猪 场 在 治疗 疾 病 时 , 长期 滥 用抗 生 素 和抗 菌 药物饲 料 , 导致 猪 的细菌性 传 染病病 原 的抗
种病 原 体所 致 的 多 重 感 染 或 混 合 感 染 趋 势 日益 明
其 原 因主要 是不 少 养 殖户 长 期 滥 用抗 菌药 物 造 成 。 此外 , 不少饲 料 厂长期 使用抗 菌 药物作 饲 料添加 剂 , 也加重 了细 菌抗 药性 的产 生 , 并且 还 给 人 畜 ( ) 禽 健
普遍的 , 的甚至很严重。加上饲养管理条件差 , 有 环 境 恶劣 , 果有 应 激频频 发 生 , 会严 重 扰乱猪 的生 如 就
理机能 , 大大 降低 猪抵抗 力 , 这样 缺 乏强 抵抗 力 的群 体 , 病原 微生 物 的包 围下 , 在 对各 种病 原 的易感 性 就
非 常高 。
上市 , 在最小范围内将其控制和扑灭 。
( 上接 第 7 3页 )
人 工助 产 , 必须 严格 进行 保 护性 处理 , 以保 证母 猪 生
当前猪病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
环境卫生
保持猪舍通风良好,降低氨气浓度 ,定期清理粪便和垃圾。
饲养密度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减少疫病传播风险。
猪舍温度
保持适宜的猪舍温度,避免温度波 动引起应激反应。
定期消毒
消毒频次
定期进行猪舍消毒,一般每周1-2次。
消毒剂选择
选择高效、安全、无残留的消毒剂。
消毒方法
消毒效果评估
采用喷雾、熏蒸等多种方式进行消毒。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开展针对 当前猪病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的研究,研 发更有效的疫苗、药物和治疗技术。 NhomakorabeaVS
推广先进技术
积极推广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疫病防治 技术和市场营销策略等,帮助猪农提高生 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做好疫情监测与预警
建立疫情监测网络
建立覆盖全国各地的疫情监测网络,及时 收集、分析疫情数据,为决策部门提供参 考依据。
猪病防治措施
疫苗接种
疫苗选择
根据猪场疫病流行特点,选择适合的疫苗 种类。
接种方法
确保疫苗接种途径正确,如肌肉注射、口 服等。
免疫程序制定
根据猪的日龄和疫苗特性,制定合理的免 疫程序。
接种效果评估
定期检测疫苗抗体水平,评估疫苗接种效 果。
加强饲养管理
饲料管理
保证饲料营养均衡、无霉变,确保 饮水清洁。
混合感染
猪瘟常与其他病毒或细菌 混合感染,如猪流感、猪 肺炎等,加重病情,增加 防治难度。
猪伪狂犬病
传播速度快
伪狂犬病病毒传播途径多 ,可通过空气、接触等途 径快速传播。
症状多样化
伪狂犬病可引起多种症状 ,如流产、死胎、呼吸道 症状等,给诊断和防治带 来困难。
当前猪病流行特点分析
道疾病 有所抬头 ,霉菌毒 素危害呈现越 至有些地方常年不断 。
来 越 严 重 的 发 展 态 势 ,表 现 为 以 下 几 个 特点。 2蓝 耳 病 疫情 虽有 所 缓 和 , 仍 不 容 . 但 忽视。2 0 0 6年春 夏 之 交 发 生 的 “ 热 风 高
展 态势 , 尚未引起 重视 。由于霉菌无处 出现 ,剖检变化错综复杂 ,以蓝耳病、猪 却
不 在 , 一 般 猪 场 仓 储 条 件 有 限 、检 测 手 肺 炎 支 原 体 病 为 主 的 呼 吸 道 症 状 及 呼 吸 而 段 缺 乏 , 上 技 术 人 员缺 少 防范 意 识 , 加 饲 器官 的典 型变化 和广 泛性损 害 ,几乎 见
1猪 瘟时有发 生,非典 型性 占主流 , 暴” . ,给我 国养猪业带来了沉重打击 ,至 成为混合感 染的 重要 疫病 。有些猪 场缺 今仍令 不少养猪人谈 “ ( 热”高热病) 色变 , 乏规范化的 猪瘟 净化 技术和手段 ,猪瘟 见 “ ( 红”皮肤发红) 丧胆 。据了解 , 近两年 隐性 带毒猪 ,特 别是带毒母 猪的普遍 存 来我 国局部地区的 “ 高热病 ”依然断断续
一 ■ ■ 一卓葬稿
一
—一 —
一
…
~一
一
・ 一
~
~
一
~
- ~ 一
猪业科技
病 、非典型猪瘟 、副猪嗜血杆菌病 、链球 疫 细 胞 减 少 、 凋 亡 或 影 响 免 疫 细 胞 活 菌病 、弓形体病 或 附红细胞 体病 等的一 性 ,干扰 抗原递 呈 ,抑制或 阻断免疫 抗 种或多种 混合 感染 ,与 2 0 0 6年的高致病 体形成 ,无法 完成正 常的免疫 反应 ,导 性蓝 耳病疫 情 同 出一辙 ,只 是流行 规模 致 出现免 疫干扰 或免 疫缺 陷 ,这 才是造 和传播速 度 比较缓和 罢了。 性 疾病 。副猪嗜 血杆 菌病是 世界性 分布 的条件性疾病 ,近年来 由于受饲养 管理 、 成 免疫 失败 的真 正原 因 ,在 生产实 践 中
当前猪病流行现状
当前猪病流行现状当前猪病流行现状一、猪群老病新发、不断出现如腹泻病,其常见原发性病原多为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博卡病毒等,继发性病原以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圆环病毒多见。
伪狂犬病毒gC、gE等多处抗原位点发生变异,毒力增强。
伪狂犬病毒基因中,TK基因为主要毒力相关基因,疫苗必须要缺失该基因才安全;gG基因与趋化因子抑制作用有关,缺失对伪狂犬有治疗作用;缺失gE基因可用于识别野毒;gB基因能产生抗体检测靶标蛋白。
陈院士强调,伪狂犬的免疫主要依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水平高,并不能代表保护力就好。
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6-10天时间产生IgM(IgM是疾病早期感染标志),随即产生IgA(分泌型IgA 参与黏膜免疫)和IgG(可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其中,特异型IgM 和IgA可持续3个月,这说明黏膜免疫在伪狂犬的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
gE抗体检测显示近年来野毒感染率呈现上升趋势(2011年6.32%、2012年19.46%、2013年23.64%、2014年26.43%),保育猪的野毒感染率(2.22%)。
新毒株SMX2012对猪的致病力显著增强,可导致50日龄仔猪神经症状和死亡,导致长时间发热、精神沉郁和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而Bartha-K61疫苗不能完全保护该新毒株的感染与进攻。
口蹄疫持续流行,需加强防疫。
近年来,2型和7型传染性胸膜肺炎也发生较多。
根据华中农大疫病诊断中心2014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临床送检病料中,以腹泻、多系统衰竭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较为多见。
仔猪主要以腹泻病多见(在仔猪疾病中占比66%),母猪主要为繁殖障碍性疾病(在母猪疾病中占比70.2%),保育猪主要为断奶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和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占比35%和27%),育肥猪表现为呼吸系统疾病和莫名高热多见(分别占比41.2%和20.2%)。
病料统计分析显示,蓝耳、圆环、链球菌、副猪、大肠杆菌对猪场威胁较大。
近年猪病流行特点及防制措施
激 因素打破这种平衡 ,机体 的免疫 系统必成崩溃
炎致病菌 的抑制作用l. J 中国兽医科技,9 7 2 () 1 19 ,7 3 :
3 — 8 7 3 .
[] 2 乌孝 民 , 王超 . 中西 医结合治 疗奶 牛乳房 炎l1 代 [】 爱芳 , J现 . 5杜 蔡渭 明, 胡松 华. 成鱼腥 草素对 奶牛乳 房 合
虫 免疫状态 ,机体 的免 疫系统既不能 替 而 至 。极端 气 候 常 发 ,生态 环 境 恶 劣 ,对 所 有 带毒 ( 、菌) 动物都是一种强烈 的刺激 ,使动物体一直处 于应 清 除这些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 生物 也不能使猪 发
病 ,两 者 势 均 力 敌 ,暂 时维 持 平 衡 。一 旦 某 些 应
畜 牧 兽 医 ,0 9 () 5 — 8 20 ,5 :7 5 . [] 艳 芳. 谈 奶 牛 乳房 炎 的综 合 治疗 [. 代 畜牧 兽 3李 浅 J现 J
医 , 0 0 () 5 — 0 2 1 ,4 :9 6 .
[] 6 靳胜 新.奶牛乳 腺炎 的防 治 l.黑龙 江畜牧 兽 医, I ]
13 发病率及致死率与饲养环境 、 . 营养水平关系 汗腺不发达 ,抗冷不抗热 ,热应激 易造成身体 内 密切 管理粗放 、营养缺乏往往导致发病率和致 分泌紊乱 、 自体 中毒 、微循环障碍和综合抗病 力
死率均 高;而一些管理水平高 、环境和营养水平 下 降 。 好 的猪 场 往 往 相 安 无 事 。
之 势 , 多种 病 原 微 生 物 同 时 大 量 繁 殖 ,造 成 混 合 可加入霉 可脱等脱霉剂 ,防止霉菌毒素 引起 的慢 感 染 , 治愈 率很 低 。
当前猪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介绍
消 瘦 、 长发 育 受 阻 等症 , 料 转 化 率 大 大 降 低 , 生 饲 给
免疫 抑 制性疾 病 猪蓝耳病继发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 ,病仔猪死亡率
2 %一 0 , 0 5 % 严重 者高达 10 。 0%
效 的药 物 ,且 对一 些 重要 的病毒 病 尚未研 制 出可 靠 的疫 苗 , 对病 毒 病 的 防治手 段 显得 无 力 , 得 感 染 故 使 猪 的病 毒 病危 害更 为 突 出。
染、 猪增生性肠病等 , 这些新发生的传染病 已遍及全 国 , 致 不 少 养 殖 户 ( ) 死 淘 率 为 发 达 国 家 的 导 场 的 13倍 , 多 猪场 的死淘率 达 到 l%以上 , 至更 高 。 - 许 5 甚 由于免 疫接 种 、 物 的大量 而 频 繁使 用 , 得 病 药 使 原体在免疫与药物压力下发生变异的情况增多。新 的变异 株 和血 清型 出现后 ,其 致 病 性 和危 害 性较 传
统 菌株或 毒株 有所 加剧 。
5 细菌性继 发感染普遍
猪 的细 菌 病 , 原 发性 感染 外 , 多 的见 于 一些 除 更
具 有 免 疫 抑 制 性 的病 原 感 染 或 因 素 引 起 的 继 发 感 染 。该 病 主 要 发生 于仔 猪 保育 阶段 ,特 别 是 保 育 后 期, 临床 上表 现 为 呼 吸道 症状 , 死亡 猪 剖检 呈 现 心 包 炎 、 膜 炎 、 膜 炎 和关 节 炎 , 死 率很 高 , 胸 腹 致 且各 种 抗 菌 药物 均难 以奏效 。
球 菌病 等继 发感染 。
7 寄生虫 感染的危害加重
随 着 集 约 化 养 猪 场 的 增 多 和 养 猪 规 模 不 断 扩 大, 污染 变 得 更 严 重 , 寄生 虫 病较 以往 明显 增 多 。 主 要 的寄 生虫 病 有 蛔 虫 、 猪囊 尾 蚴 、 节虫 、 虫 、 螨 结 球 疥
当前猪病的流行趋势及防治对策
非典 型性 猪瘟 没有 好 的治疗 办 法 , 建议 超 剂量 注射 猪瘟 弱毒 苗 ,每 天保 证饮 用 足够 的补 液盐 水 ,
可以使一部分猪康复。 使用抗病毒中草药制剂配合
20 1年 第 2 期 1
在 2 ~ 5日龄免疫外 ,每隔 6 5 3 个月用 高致病性猪 蓝耳病 疫苗 免疫 一次 。
颤 , 躯无 力 、 能站 立或 共济 失 调 ; 肥 猪 眼睑水 后 不 育
肿 , 眼屎或脓 性分 泌物 。 有
23 预 . 防
是 病后 以发热 为 特征 ,体 温 4 .℃度左 右 , 1 5
注 射 消炎解 热药 后症 状 可暂 时缓 解 ,不久 复 发 , 反 复 几个 回合 后死 亡 ; 二是 病势 不猛 烈 , 时集 中 , 有 有
头感染 。四是在外购猪群 中, 到市场抓猪 , 人栏后注射
几倍量猪瘟疫苗做加强免疫 , 果注苗后 3 4 , 结 ~ d猪发 病 死亡 , 的结果损失 很重 , 因是 在猪群 中混有 病 有 原 猪, 使许多猪处于隐 陛感染 , 注弱毒苗后加 速发病 。
1 临床 特 点 . 2
一
伊胎 、 死胎和病弱仔猪 ; 仔猪打喷嚏 、 咳嗽 , 肌肉震
养 猪
当 前 猪 病 的 流 行 趋 势 及 治 对 策
张立新 , 奇 , 于 周文庆 , 峰 , 刚 于 周
( 宁省普兰店 市双 塔动物 卫生监 督所 ,普兰店 1 0 辽 2 0) 1 6
D I 03 6 / . O : .9 9 JI 1 SSN. 6 1 6 2 2 1 .2 0 6 1 7 — 0 7.0 10 .4
在配种前 2周 注射猪 瘟兔 化弱毒 苗 。
2 高热病 唱主 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目前猪病流行特点及主要原因
1.近些年来,我国养猪场以传染性疾病为主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规模化猪场养殖密度大,猪环境中一旦病原侵入易感猪群,很快涉及及全群造成明显的经济损失。
首先如猪五号病,蓝耳病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或是后者与非典型温和型猪瘟混合感染,在江浙、山东、河南、河北…….东北起伏波动的传播或危害很大。
其次,是圆环病毒流感在蓝耳病毒、猪瘟病毒协同作战下不断地发生。
总之,当前猪病是以猪五号病、猪瘟、蓝耳病三大传染病为主体。
尤其是蓝耳病阳性猪易并发混合感染附经细胞体或流感、呼吸系统综合症等。
2.有些猪病多由原来的典型向非典型的温和型或亚临床型转变。
如“温和型猪瘟”就是非典型猪瘟,病猪临床症状轻又不典型;猪瘟病毒低毒力毒株通常引起疾病经过和隐性感染。
但是妊娠母猪感染温和型或低毒力毒株时,可发展成“带毒母猪综合征”,其母猪食欲和精神状况未见异常。
由于病毒侵袭子宫内的胎儿,造成木乃分伊、流产、死胎(约占每窝仔猪的1/2-2/3),或者产出弱仔;有的发生先天性肌肉颤抖;有些所产仔猪虽然无明显病状,但是感染猪终身带毒和排毒,接种猪瘟疫苗后不易产生免疫应答,可形成天然免疫耐受。
而且经易感猪传几代后,则毒力增强,但是仍然与石门系猪瘟强毒淡同一血清代型。
造成猪瘟的持续感染或潜伏感染。
目前我国流行的猪瘟病毒与传统的石门系强度、兔化弱毒在抗原上有较大差异,从而导致免
疫逃避株的产生、导致免疫失败。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中含有的吐温-80成分干扰了猪瘟的免疫。
高密度免疫压力下出现的猪瘟致弱毒株感染母猪的现象已大为普遍,出现了所谓的带母猪综合征。
通过胎盘引起胎儿先天感染而导致终止带毒。
从而说明可通过胎盘感染或公猪精液带毒感染猪瘟。
有的则发生病原体遗传变异或血清型改变,致使原来标准株制作的菌苗免疫注射产生的保护护力不强或失败;如大肠杆菌苗、链球菌苗、猪肺疫苗等。
3.老疫区仍然有,并出现新的流行特点:某些细菌产生耐药性、抗药性、变异性,以及毒性累积作用;有的细菌和病毒发生抗原结构变异和血清型复杂多变,这些传染病病原在流行的过程中发生毒株变异,导致非典型疫病流行,使用疫病预防控制变得越来越困难,疫病流行加重,如大肠杆菌病、链球菌病、口啼疫、猪繁殖呼吸道综合征、流行性感冒、伪狂犬病则又表现呼吸道病症。
4.猪群发病的方式由原来的单一感染为主转向混合感染为主的综合征。
如大肠杆菌病与肺病、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或轮状病毒性腹泻共同发生;猪瘟与副伤寒或弓浆虫病并发;猪气喘病、巴氏杆菌病或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猪瘟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
附红细胞体与蓝耳病混合感染,或与流感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