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MDT模式的应用

合集下载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实施与管理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实施与管理

国外MDT案例
• 但是上述三个地方的MDT有个共同点,就是不涉及病人的“抢夺”,因为医 生的工作量和他们的收入没有关系,所以大家分工非常明确,肿瘤内科——化 疗;肿瘤外科——手术;放疗科——放疗。 • 而在中国就不一样了,你懂的,外科要抢病人去手术而且外科也要化疗,除肿 瘤科外若干科室都在化疗,都在争夺化疗病人等等。
资料完善
• 病史 • 体检 • 实验室检查
通知会诊
• 会诊时间 • 会诊患者 • 会诊专家
会诊
• 诊断 • 治疗方案
• 解释会诊的诊 断和治疗计划 • 诊疗计划进度 • 疗效 • 并发症 • 副作用 • 生活质量 • 随访
医患沟通
跟进与随访
病人数量 疾病谱 诊疗空间 转 归
门诊筛选:10人次/周 专家或科室推荐:2-4人次/周 会诊:4-6人/次
国外MDT案例
•日本:
日本医院定期全院病历讨论制度执行得非常好,很多医院每个月会选10份典型病例,由医院专 家委员会讨论票后选出其中两份,由大科主任轮流主持,组织全院医生进行病历大讨论,各相 关科室做好处分准备,包括此病例诊疗过程中的不足、相关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诊疗方案及 研究进展、相关文献、可能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临床问题,所有的医生各抒己见、互相探讨,专 家进行点评。这种方式对医生的培养、特别是年轻医生的培养非常有益,可以让医生的进步很 快。 日本很多医生基本都是晚上八九点才会回家,医院没有明文规定要加班到几点,但很多医生白 天处理临床事务,晚上在医院做实验、写论文。我们每天参加的多学科讨论,无一例外都是下 午六点开始,由主治级的医生主持,全科所有医生参加,对临床病历进行跨学科的讨论,大家 各抒己见,各专科主任总结点评。观察到其中一个细节,在每所医院多学科讨论的过程中,看 不到任何一位医生拿着手机翻看,所有的人都很投入的讨论。这就是日本医生的敬业精神。

现代神经外科新技术应用【33页】

现代神经外科新技术应用【33页】
术中B超,术中电生理监测,术中核磁
四. 伦理、医患关系及人文精神
数据来源: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2011
工业革命 4.0
第四次工业革命带领生物医学研究进入大数据时代
2013:——汉诺威共博会
微观方面---
生命组学引导生物医学进入大发现时代
肿瘤的多学科MDT治疗
MDT提高了肿瘤治疗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疗效
肿瘤诊疗均需要多学科协同完成
肿瘤诊疗需要多学科协作治疗
肿瘤患者
手术治疗
神经科学MDT的核心成员
NICE Guidance on Cancer Services. Improving outcomes for people with brain and other CNS tumours. 2006
技术升级---综合为大脑决策体系
Journal of Neurotrauma (IF 4±) Brain Injury (IF1.8)
神 经 导 航系统
神经调控技术在功能性脑病的临床应用
胶质瘤的治疗需多学科(MDT),包括:神经外科,放射治疗科,(神经)肿瘤科,(神经)影像科,神经病理,神经内科等专业科室合作,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遵循循证医学证据,优化和规范治疗方案治疗目的: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最需优先考虑的因素,是临床决策的基础,达到最大治疗效益,尽可能地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现代神经影像学发展 在神外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神经外科影像诊断技术升级
高级MR+传统MR,可结合应用多组参数流程工具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治疗监测,使胶质瘤术前分级更准确,提高了脑内占位的鉴别诊断精度(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解决了许多疑难(传统)影像问题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转移瘤、淋巴瘤、脑脓肿、瘤样脱髓鞘TDL、脑梗、脑炎、放射性脑病、假性进展高级MR--:波谱(MRS)、弥散(DWI)、灌注(PWI) 、张量(DTI

胶质瘤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

胶质瘤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

胶质瘤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试行)1.目的:胶质瘤MDT是根据不同胶质瘤患者的疾病状况和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由多个相关学科专业人员共同讨论,综合不同学科的专业意见,作出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定期进行疗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不断调整诊疗方案,以期取得最佳疗效的一种诊疗模式,旨在为胶质瘤患者提供个体化、综合性的诊疗服务。

脑胶质瘤MDT的目标是整合神经肿瘤相关多学科优势,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实现最佳序贯治疗。

2.使用范围:本制度适用琼海市人民医院临床医技科室。

3.定义:是由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种疾病进行临床讨论,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为病人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模式。

4.内容:4.1 胶质瘤MDT组织形式:MDT病例讨论会和MDT联合门诊等形式。

4.2 胶质瘤MDT由相关专科医师和专业人员组成。

根据疾病诊治的不同阶段,以关键临床问题为导向,组织脑胶质瘤MDT成员实施。

核心临床专业包括神经外科、放射影像科、病理科及神经内科。

其他专业包括感染科、肿瘤内科、中医科、血液科、内分泌科、康复科、护理部等。

4.3参与多学科协作诊治(MDT)讨论的各科专家的资质要求:4.3.1.应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特殊专业至少高年资主治以上相应资质人员担任,且有良好的神经肿瘤诊治基础并热心从事该事业,专家定期参与MDT讨论,并负责提供病例,准备资料等。

4.3.2 科主任因故不能参加的,可指派科室副主任、副高以上职称或高年资主治医生参与诊疗。

4.3.3 不允许住院医师参与。

4.4 胶质瘤MDT的组织机构包括:4.4.1 召集人(首席专家):由权威专家担任,对MDT项目全权负责;4.4.2 记录员:全程记录MDT,统计MDT病例的临床资料;4.4.3 秘书(协调员):协助召集人进行MDT的全程组织。

4.5 胶质瘤MDT要求:4.5.1 对初次诊治患者,MDT实施路径包括讨论诊断及鉴别诊断,拟诊脑胶质瘤后决策是否手术及手术方式。

胶质瘤MDT诊疗管理共识PPT

胶质瘤MDT诊疗管理共识PPT
通过远程会诊、病案信息/临床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资料共享、三级双向转诊等方式,为患者提供 更好的治疗方案和管理服务。
协同关系的建立
在国家、区域和地方三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起协同关系,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患者诊 疗成本。
单病种融合病房和诊疗中心的建设
在有条件的医院设立胶质瘤单病种融合病房、胶质瘤诊疗中心等,由经验丰富的医生组成,通过 多学科系统诊疗,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胶质瘤MDT的管理模式优势
MDT模式可以提高医疗团队的沟通效率,降低医疗风险,有利于开展跨学 科临床试验和探索性治疗。
胶质瘤MDT的组织形式
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设立胶质瘤单病种融合病房、胶质瘤诊疗中心等,通 过多学科系统诊疗,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国家、区域和地方三级医疗机构协同关系构建
胶质瘤MDT网络平台建设
02
超说明书用药的知情同意
主诊医师向患者明确药品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用法,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03
超说明书用药的法律风险防控
药事委员会审议通过,药剂科执行,有权限主诊医师向患者开具处方。
胶质瘤MDT组织架构图
18
MDT标准化流程图
19
MDT的实施路径图
20
感谢观看
胶质瘤MDT的组成
包括首席专家、核心科室专家和协调组织人员等,涵盖神经外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等各个学科。
MDT组织架构的设立
首席专家的设立
胶质瘤MDT的组织架构中需要设置 首席专家,一般由核心临床科室的 权威专家担任。
相关科室专家团队
胶质瘤MDT还需要包含与胶质瘤诊 疗全程相关各个学科的专家,如神 经外科、影像科、病理科、放疗科 、肿瘤内科等。
MDT模式有助于制定精准诊疗方案, 提高患者对诊疗方案的依从性,延长 总生存期,改善患者预后。

神经外科eras制度

神经外科eras制度

神经外科ERAS制度是一种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其核心是通过多模式方法减轻手术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风险。

这种制度是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的结果,涉及外科、麻醉、护理、手术护理、营养、心理、康复等学科,以及患者和其亲属的配合。

在神经外科中,ERAS制度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ERAS制度的目标是加速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ERAS 制度在围手术期管理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术前评估和准备、术中管理和术后康复。

在术前阶段,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

同时,医生会采取措施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控制血压和围手术期电解质平衡等,以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和安全性。

此外,医生还会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在术中阶段,医生会采取微创手术技术和麻醉管理措施,以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和并发症风险。

同时,医生还会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和护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在术后阶段,医生会采取一系列康复措施,包括疼痛控制、营养支持、心理辅导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
医生还会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

总之,神经外科ERAS制度是一种有效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快速康复、减少并发症和降低医疗费用。

这种制度的实施需要多学科协作和患者的积极参与,通过术前评估和准备、术中管理和术后康复等措施,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康复支持。

伤口治疗师主导的MDT模式在TCS术后切口感染防治中的应用

伤口治疗师主导的MDT模式在TCS术后切口感染防治中的应用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11]颜晓恒.中医情志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焦虑状态及睡眠质量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2):204 207.[12]张蕾,邓燕,李萍.心理护理和舒适护理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 心理状态的影响[J].新疆医学,2017,47(11):1321 1322.(本文编辑:李小玲)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1.04.034工作单位:430030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杨静容:女,本科,主管护师厉春林:通信作者收稿日期:2019-06-15伤口治疗师主导的MDT模式在TCS术后切口感染防治中的应用杨静容 戚春霞 厉春林摘要 目的 探讨伤口治疗师主导的多学科合作(MDT)在脊髓栓系综合征(TCS)术后切口感染防治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94例TC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7年4月之前治疗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将2017年5月之后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伤口治疗师主导的MDT护理干预模式。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换药次数、肉芽覆盖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观察术后当日与术后5d两组患者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和切口渗液细菌数。

结果 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5例,切口感染率为11.36%,观察组术后无切口感染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1,P=0.014);观察组患者的肉芽覆盖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日,两组患者的CRP及细菌计数均较术后当日减少,且观察组的CRP、WBC及细菌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无缝隙护理模式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无缝隙护理模式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无缝隙护理模式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1. 引言1.1 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定义无缝隙护理模式是一种注重全程无缝隙、全方位护理的护理模式。

它强调在患者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全过程中,由同一组护理人员进行持续性的协同护理,确保患者得到连续、贯通、细致和全面的护理。

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患者为中心”,注重患者的需求和体验,以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为目标。

在无缝隙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和合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连续性、综合性的护理服务,实现医疗质量和护理效果的最大化。

无缝隙护理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护理方法,更是一种护理理念和文化,对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神经外科护理中,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可以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质量,实现全程全方位的专业护理。

1.2 神经外科护理的重要性神经外科护理是医院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关于治疗和照顾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的护理工作。

神经外科疾病和损伤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神经外科护理成为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神经外科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项重大的生命体验,需要专业的护理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在手术前,护士需要为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做好相关检查和评估,准备必要的器械和药物,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手术中出现的问题。

手术后,护士需要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帮助患者恢复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神经外科疾病和损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需要专业护理团队提供持续的护理服务。

神经外科护理不仅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还涉及到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需要护士具备很强的综合护理能力和人文关怀。

1.3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意义无缝隙护理模式是一种全方位、持续性的护理模式,对于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

护理MDT实施方案

护理MDT实施方案

护理MDT实施方案护理MDT(多学科团队)实施方案是指在医疗工作中,护理人员与其他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多学科团队工作,协同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护理MDT实施方案的建立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从多学科团队构建、护理MDT实施流程和护理MDT实施中的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多学科团队构建多学科团队由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心理医生等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组成。

在构建多学科团队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治疗需求,确定团队成员的组成,确保团队成员的专业性和协作性。

同时,建立团队领导者,负责协调各个专业成员的工作,推动多学科团队的高效运转。

护理MDT实施流程护理MDT实施流程包括患者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和评估护理效果四个环节。

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等方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明确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

在实施护理措施时,护理人员需要与其他多学科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推动治疗方案的实施。

最后,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护理计划,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护理MDT实施中的注意事项在护理MDT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团队沟通与协作,确保多学科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工作协调。

其次,注重患者的需求和意见,尊重患者的选择,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再次,持续评估护理效果,及时调整护理计划,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最后,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提升,不断提高护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结语护理MDT实施方案的建立和实施,需要多学科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协作。

护理人员作为多学科团队的重要成员,应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希望通过护理MDT实施方案的建立和实施,能够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MDT团队合作护理工作总结

MDT团队合作护理工作总结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首先,我们加强了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定期召开MDT团队会议,确保信息共享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其次,我们加强了制度建设,明确了MDT团队合作护理的流程和职责,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我们加大了培训力度,提高了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MDT团队合作护理模式。
MDT团队合作护理工作总结
编 பைடு நூலகம்: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MDT团队合作护理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工作中,MDT团队合作护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多学科的合作,不仅提高了患者护理质量,还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以下是MDT团队合作护理工作的总结。
一、MDT团队合作护理的优势
四、未来展望与计划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MDT团队合作护理模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我们将通过持续的培训和制度建设,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确保医疗安全。同时,我们也将积极倾听患者和家属的反馈,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期望MDT团队合作护理工作能够在实践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篇二》MDT团队合作护理工作回顾与展望
回顾过去,MDT团队合作护理工作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这不仅提升了患者护理质量,也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新的启示和反思。以下是MDT团队合作护理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一、工作重点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重点关注了患者诊断的准确性、治疗的个性化以及患者满意度的提升。MDT团队合作让患者得到了来自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士的共同关注,这不仅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也为患者了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篇三》MDT团队合作护理工作的探索与前行

MDT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MDT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 102 •中国髙等医学教育2021年第4期♦临床教学MDT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李晨,?长晴,万蕾,王蓓’(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武汉430071)[摘要]目的:探讨M D T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的98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

实验组48名采用M D T教学,对照组50名采用L B L教学,比较两组教学效果。

结果:实验组知识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〇. 05);基础理论成绩、教学满意度无显著差异 (P>0. 05)。

结论:M DT教学法可改善神经外科护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MDT;神经外科;护理教学 D()U〇.3969/j.is s a l002-l7〇1.2021.04.052[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701(2021)04-0102-02神经外科护理工作量大、专科性强、突发事件多[1]。

神经外科护理传统带教采用“讲座导向学习(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方式教学。

为了克服L B L自身的 缺点,教师通常还会结合病例讨论、临床小讲课、操作示 范、查房教学等形式[23]。

但单一的专科教学模式已无法 满足护患双方的要求[1’<]。

随着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一 些复杂疾病往往需要多个专业学科共同商讨制定护理方案。

多学科协作是指以病患为中心,由多科室协作对患 者进行诊疗并决策,从而制定最佳诊断和最优治疗方案⑴。

多学科协作教学(Multidisciplinary Teaching,MDT)模式在肿瘤科W、口腔门诊[7]、直肠癌[8]、胸部微创[9]的临 床护理教学方面取得了满意结果,但在神经外科护理教 学中的应用还较少。

本研究将M D T模式应用于神经外 科护理实习生教学,以小儿脑积水为例,研究其对教学效 果的影响。

一、对象与方法(一) 研究对象。

卒中MDT实施方案

卒中MDT实施方案

卒中MDT实施方案
卒中多学科团队(MDT)实施方案是为了提供卒中患者综合
性治疗和康复服务的一种组织模式。

该方案的目标是通过不同专业医务人员的协作和协调来提高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MDT实施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 组建多学科团队:由神经学家、神经外科医生、康复治疗师、心血管专家、护士、社工等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组成,形成一个协作紧密、相互配合的团队。

2.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多学科团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这个方案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病因、并发症以及患者自身的特点和需求。

3. 协调治疗过程:MDT负责协调患者在不同阶段的治疗和康
复服务。

各个专业的医务人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患者的进展、调整治疗计划以及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4. 提供全面的协同支持:多学科团队会提供全方位的协同支持,包括提供家庭支持、康复服务、心理辅导、社区资源链接等。

这样可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康复和关怀。

5. 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计划:MDT会定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
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这样可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合适的治疗。

通过实施卒中MDT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卒中患者的预
后和生活质量。

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和协调能够确保患者得到全面、协同的治疗和康复服务,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社会参与。

MDT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MDT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MDT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ching,MDT)所取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选取72名护生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研究组采用MDT模式,对比教学效果。

结果:经教学,护生的神经外科知识掌握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价值(P<0.05)。

结论: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通过MDT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帮助护生进一步实现对于护理综合素养的培养,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理教学;MDT模式;护理综合素养;教学满意度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神经外科承担着重要的救护任务。

总的来看,由于该科室涉及的护理内容相对较为复杂,因此,为了有效促进护理工作综合质量的优化,医护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做好对于护理教学模式的合理探索[1]。

在此期间,医护教育工作者对于如何开展神经外科护理教学活动进行了分析,进而促进了教学工作模式的合理优化[2]。

本文针对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MDT模式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汇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选取72名护生分为两组,对照组男5名,女31名;年龄20~22岁,平均(21.25±0.23)岁;研究组男4名,女32名;年龄20~22岁,平均(21.33±0.24)岁;护生组间差异无统计价值(P>0.05)。

1.2 方法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如下:①在课前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告知并引导护生开展预习。

②依据教学内容组织相应的知识讲授活动并带领护生进行查房。

③组织护生开展答疑活动,帮助其实现对于神经外科护理知识的梳理。

1.2.2 研究组采用MDT模式,教学内容如下:①做好护生分组:教师应将护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发放相应的护理知识专题内容,引导其结合多种形式对于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多学科会诊制度

多学科会诊制度

多学科会诊制度引言多学科会诊制度,又称为MDT(Multidisciplinary Team)制度,是一种通过不同学科的专家团队共同协作,对疑难病例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的医疗模式。

本文将从多学科会诊的定义、发展历程、优势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多学科会诊的定义与发展历程多学科会诊是指由不同专业的医师、护士、药师等进行协同工作,共同就患者的诊断、治疗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一种医疗模式。

该模式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欧美国家,最初主要应用于外科手术方面,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交叉学科的发展,多学科会诊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多学科会诊的优势1. 充分利用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多学科会诊可以集结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共同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充分利用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整合。

2. 提高疾病诊疗水平:通过多学科会诊,医疗团队可以共同对疾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提出多角度的治疗意见,从而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3. 减少误诊误治:多学科会诊可以避免因单一专科的主观认识和局限性而导致的误诊误治,通过多学科专家的集思广益,减少疾病的漏诊和误诊。

4. 提升医疗效率:多学科会诊通过合理分工和协同配合,可以减少因反复就医而造成的时间和资源浪费,提高医疗效率。

三、多学科会诊的应用1. 肿瘤学领域:肿瘤多学科会诊已经成为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标准流程,通过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讨论,能够提供更加个体化和精准的治疗方案。

2. 心脑血管病学领域:心脑血管疾病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多学科会诊能够全面评估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并制定最合适的治疗计划。

3. 神经外科学领域:神经外科手术疾病复杂多样,多学科会诊能够对手术方案进行充分讨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4. 儿科领域:儿科疾病需要综合考虑生理、心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多学科会诊能够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儿科医疗服务。

结论多学科会诊制度为医疗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它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各学科专业知识、提高疾病诊疗水平、减少误诊误治和提升医疗效率。

多学科共同诊断(MDT)管理策略

多学科共同诊断(MDT)管理策略

多学科共同诊断(MDT)管理策略多学科共同诊断(MDT)管理策略1. 介绍多学科共同诊断(Multi-Disciplinary Team,简称MDT)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协同工作模式,通过将不同学科的专家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和决策,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

本文档旨在阐述MDT管理策略的各个方面,包括组织架构、工作流程、人员培训和质量控制等。

2. MDT组织架构MDT团队由各个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包括但不限于:- 临床医生- 放射科医生- 病理科医生- 营养师- 心理医生- 护理人员MDT团队应由一名负责人领导,负责协调和管理工作。

3. MDT工作流程MDT会议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患者资料收集:各学科专家提前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包括病历、检查报告、治疗方案等。

2. 会议议程制定:负责人根据患者资料,制定会议议程,确保各学科专家充分讨论。

3. 会议进行:各学科专家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4. 决策制定:根据讨论结果,负责人制定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5. 方案实施:各学科按照制定的方案执行,并及时反馈实施效果。

6. 定期评估:负责人组织定期评估,分析MDT会议的效果,不断优化工作流程。

4. 人员培训与教育为了提高MDT团队的专业水平,应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和教育,包括:1. 专业知识培训:针对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进行培训。

2. 沟通技巧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3. 案例分享:通过实际案例,分析MDT会议的成功经验和改进空间。

4. 外部交流:组织团队成员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交流MDT工作经验。

5. 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为了确保MDT工作的质量,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1. 病例筛选:确保纳入MDT讨论的病例具有代表性、复杂性和难度。

2. 会议记录:详细记录MDT会议的内容,包括讨论意见、决策方案等。

3. 反馈机制:建立患者反馈渠道,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方案。

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试行)

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试行)

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管理制度(试行)1.目的与意义1.1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

针对住院患者,可以探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

1.2逐步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

2.多学科协作诊治(MDT)定义是由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种疾病进行临床讨论,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为病人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模式。

3.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3.1住院患者下列情况必须向医务科申请组织 MDT 讨论3.1.1各类恶性实体肿瘤病例(肺癌、肝恶性肿瘤、消化道肿瘤、头颈部肿瘤、腹膜后肿瘤、垂体瘤等);3.1.2疑诊恶性肿瘤病例;3.1.3肺结节病例;3.1.4诊断不明或治疗不佳感染病例;3.1.5临床确诊困难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病例(疑难关节疾病、脉管性疾病、癫痫等);3.1.6新发现的疑似传染病病例;3.1.7出现并发症≥3个专业学科的病例3.1.8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3.1.9其他临床科主任认为有必要进行 MDT 讨论的病例。

3.2门诊患者下列情况建议向门诊办申请组织 MDT 讨论3.2.1糖尿病足病例;3.2.2甲状腺结节病例;3.2.3椎间盘突出症病例;3.2.4肺结节病例3.2.5诊断不明或治疗不佳感染病例3.2.6出现并发症≥2个专业学科的病例;3.2.7一月内在门诊就诊≥3次的病例(同一系统疾病);3.2.8其他有需要进行 MDT 讨论的病例。

4.管理机制4.1医院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门诊患者 MDT 由门诊办负责管理,住院患者 MDT 由医务科负责管理。

4.2参与多学科协作诊治(MDT)相关学科应为病种相关的临床科室、相关医技科室(如医学影像科、病理科、超声科、临床药学、检验科等)及相关职能部门(医务、护理、质控、院感、精神心理科等)。

mdt护理团队实施方案

mdt护理团队实施方案

mdt护理团队实施方案护理团队实施方案。

为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我院决定成立MDT(多学科诊疗团队)护理团队,以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本方案旨在明确MDT护理团队的组成、职责和实施方式,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一、团队组成。

MDT护理团队由医生、护士、康复师、心理医生等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

其中,医生负责制定治疗方案,护士负责实施护理措施,康复师负责康复训练,心理医生负责心理疏导。

团队成员之间要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二、团队职责。

1. 医生,负责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病情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2. 护士,负责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包括输液、换药、观察病情变化等,同时负责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和健康宣教。

3. 康复师,负责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估,并制定康复训练方案,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4. 心理医生,负责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治疗。

三、实施方式。

1. 制定工作流程,明确MDT护理团队的工作流程,包括患者的接诊、评估、治疗、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等各个环节。

2. 加强沟通协作,团队成员之间要加强沟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团队会议,讨论患者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确保各个环节的衔接和协作。

3. 完善记录体系,建立患者的电子病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和护理措施,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4. 提高专业水平,团队成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不断改进护理技术,提高护理质量。

四、总结。

MDT护理团队的成立,将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希望全体团队成员能够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为患者的康复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神经外科护士进修汇报

神经外科护士进修汇报

亮点11:危重病人的肺部康复护理
同时留置胃管、鼻肠管 体外膈肌训练
(康复科执行)
床上脚踩单车训练
亮点12:以护士为主导的模式,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
科室开展以护士为主导的帕金森病MDT,实施快康模式, ✓ 患者早期下床率达100%, ✓ 术后肺部感染发生下降10%。
亮点13:护理科研与时俱进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谢谢聆听
月计划
周重点
日安排
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人群监控。
亮点2:人才梯队建设
做好护士职业规划,铺好职业发展之路,让护士在成长的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专家 优培
10年以上 护士
精培
5-10年护士
选培
3-5年护士
专培
1-2年规培护士
三基培训
国家级专科护士
重症专科护士:9人 康复专科护士:3人 伤口专科护士:1人 肿瘤专科护士:1人
治疗车挂有二维码
宣教内容上墙
亮点5:工作内容明确,非护理工作较少
医院有强大的后勤保障系统,护士工作只针对病人,其他琐碎的工作非常少。
亮点6:持续学习,培训到位
护士通过培训不断丰富完善自己。
课后护士提问: 1、术后可以翻身拍背? 2、什么时候可以下床? 3、为什么戴颈托? 4、何时行功能锻炼?
亮点7:临床教学
亮点3:合理的人员配置与人性化的排班
分小组排班管理,责 任班护士相对固定
权利下放,责任下 放,让责任护士担 起责任,起到带头 的作用。
排班需求本,护士 有需求就在上面体 现,护长根据护士 需求排班。
1
2
3
45体现了各层次护 的价值责任护士及高年资 护士将护理质控融 入到日常工作中。

护理主导的MDT会诊PPT

护理主导的MDT会诊PPT
通过参与MDT会诊,培 养护理团队的跨学科协作 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推动护理学科发展
通过多学科协作和交流, 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创 新。
总结与反思
总结会诊经验
对每次MDT会诊进行总结 ,提炼经验,为今后的会 诊提供参考。
分析问题原因
对会诊中遇到的问题进行 深入分析,找出问题产生 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MDT会 诊。
分析会诊原因
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需要MDT会诊的主要原因 。
组织会诊团队
确定会诊团队成员
根据病人病情,选择合适的医护人员组成MDT会诊团队。
分配角色与任务
根据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和经验,分配相应的角色和任务。
制定会诊计划及流程
制定会诊计划
在医疗领域,这种模式逐渐受到重视,旨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患 者多样化的需求。
MDT会诊的意义
提高诊疗质量和效率
优化医疗资源利用
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可以充分发挥各学科的 专业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诊 断和治疗方案。
MDT会诊可以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信息共享 和资源整合,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避 免重复检查和过度治疗。
特点
以护理为主导,整合多学科资源,注重团队合作,提供全面、连续的诊疗服 务。
护理主导的MDT会诊的必要性
满足患者需求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患 者对诊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护理主导的MDT会诊能够满 足患者的综合诊疗需求,提供
全面、连续的护理服务。
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多学科协作,护理主导的 MDT会诊能够为患者提供个性 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有助于提
制定跟进计划

中医辅助下MDT模式在神经外科偏瘫患者的早期干预

中医辅助下MDT模式在神经外科偏瘫患者的早期干预

中医辅助下MDT模式在神经外科偏瘫患者的早期干预发布时间:2021-10-28T06:31:12.840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7期作者:李丹岑胡玲红[导读] 目的探索中医辅助下MDT模式在神经外科偏瘫患者的早期干预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共70例卒中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以一般神经外科医疗护理为主。

李丹岑胡玲红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常州 213000摘要:目的探索中医辅助下MDT模式在神经外科偏瘫患者的早期干预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共70例卒中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以一般神经外科医疗护理为主。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中医针灸、艾灸、手法推拿,结合康复科功能锻炼、仪器治疗,医护合作采取个性化治疗护理方案,进行早期干预。

评估2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Lovett肌力,比较偏瘫肢体的康复程度。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和Lovett肌力评估表均无明显差异。

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和Lovett肌力评估表均高于治疗前。

(P <0.05)。

结论使用中医针灸、艾灸、手法推拿,结合康复科功能锻炼、仪器治疗,医护合作采取个性化治疗护理方案,进行早期干预。

中医辅助下的MDT模式可有效改善神经外科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且自然、无毒、易于施行,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偏瘫;中医;MDT模式;针灸推拿脑卒中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临床上常急诊手术抢救患者生命。

伴随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脑出血死亡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患者脑出血诱发的偏瘫等肢体功能障碍并发症仍呈现高发态势[1]。

偏瘫是卒中后最为常见也是伴随病人时间最久最痛苦的症状,对患者心理情绪、社会形象、日常自理能力造成严重影响,降低生活质量。

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尽早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和预后效果的提高[2]。

神经外科发展规划

神经外科发展规划

神经外科发展规划神经外科作为医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分支,致力于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的疾病与损伤,其发展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拯救生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为了推动神经外科领域的持续进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制定一份全面而有效的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状分析目前,神经外科在技术、设备和人才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手术创伤减小、恢复时间缩短;神经影像学技术如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的不断升级,为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仍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

例如,地区之间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一些基层地区的患者难以获得优质的神经外科医疗服务;部分复杂疾病的治疗效果仍有待提高;神经外科专业人才的培养速度还不能满足需求等。

二、发展目标1、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手术流程,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建立完善的患者随访体系,跟踪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加强人才培养增加神经外科专业医师的数量,通过引进和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实人才队伍。

为年轻医生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鼓励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3、推动科研创新加大科研投入,鼓励开展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水平。

4、促进学科协作加强与其他科室如神经内科、影像科、康复科等的合作,为患者提供综合性的医疗服务。

建立多学科诊疗团队(MDT),针对疑难病症进行集体讨论和决策。

三、具体措施1、技术与设备更新引进先进的手术设备,如神经导航系统、手术机器人等,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推广应用新的治疗技术,如神经介入治疗、神经内镜手术等,丰富治疗手段。

2、人才培养与引进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为不同层次的医生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方案。

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优秀的神经外科专家和学者。

3、科研创新机制设立科研专项基金,鼓励医生开展科研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MDT模式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索多学科综合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学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方法:以2018年7月-2019年2月98例实习护士为被试。

在实验中,对48名学
生进行了MDT教学,50名学生进行了LBL教学。

结果:实验组的知识运用和自主
性学习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成绩与教学满意度之间
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教学方法,能提高神
经外科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MDT;神经外科;护理教学
引言
神经外科的护理任务繁重,专业性强,经常发生突发事件。

传统的神经外科
护士的带教模式是“讲授式”。

为弥补LBL本身的缺陷,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病例
研讨、临床小讲座、操作示范、查房等多种方式。

但是,单纯的专科教育已经不
能很好地适应护理和患者的需求。

随着临床护理的不断进步,许多疑难杂症常需
多个专科医师共同探讨,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

多学科协同就是以患者为核心,通过多个部门的合作,对患者的诊治和决策,最终形成最优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多学科协同教学(MDT)已在肿瘤、口腔、直肠癌、胸部微创等领域获得良
好效果,但其在神经外科学领域的应用尚不多见。

本文探讨了多学科协同教学模
式在外科临床护士实习中的运用,并以成人脑积水为个案,探讨了该模式在临床
护士实习中的作用。

[1]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项目拟以通用医疗三六三医院神经外科临床实习的8个批次98人为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50例,男性6例,女性44例;其中,男5例,女43例,平均年龄为21.1±2。

5例,其中本科学历13例,专科
学历35例。

两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在性别、年龄和知
识水平上无显著差异(P>0.05)。

(二)本项目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在此基础上,通过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
行教学。

两个小组均有一位有经验的主任指导。

(三)教学实施。

1.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

研究组采用接受神经外科治疗的成人脑积水病
例作为教学对象。

本课程分为3节课,4课时。

将学生随机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从神经外科、成人外科、康复科、营养科的
角度展开分析,一起对脑积水成人的护理重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并制定出适合的
护理方案。

具体步骤如下:①上课前,让同学们提前学习有关成人脑积水的知识,并要求同学们掌握成人脑积水的护理要点。

②第一节课和第二节课,都是由班主
任主持的,具体步骤是:对这一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通过对患者的医疗
记录进行分析,掌握相关的检查结果,既往史,当前病史等信息;指导学生对病
人进行床头检查,了解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主要体征;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生
对护理问题的思考、分析、设计、实施、评估。

③在第一、二节课之后,请同学
们在课后,带着疑问,参考相关文献,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归纳出成人脑积水护
理的主要内容。

如:围术期护理,成人护理评价,成人意识评价,成人营养状况
和喂养方法,成人吞咽能力评价和训练,成人康复训练等。

④第三期为多学科合
作研讨会,由神经外科学、外科、康复科学、营养学各1名护士和1名主任组成。

神经外科、成人外科、康复科、营养科4个小组,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探讨成
人脑积水的护理。

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发言,然后由小组长对他们小组的意见进行
口头总结和汇报,在专家点评之后,将各个小组提出的意见进行汇总,从而为孩
子们制定出一套适合他们的护理方案。

最后,由各个学科的护理专家及神经外科
主任医师将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问,再由带教组长作出总结。


授课结束时,写一份报告。

[2]
2.作为对照组的学生。

对照组使用LBL教学模式,具体的教学过程是:①课
前通知学生预习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对成人脑积水相关知识点和护理要点有一
定的了解。

②2学时的授课方式:指导教师带着学生到病人家参观,做护理评价,查阅病历等。

③最后2学时的授课,由授课教师向学生介绍成人脑水肿的围术期
护理要点。

(四)对课堂教学成效进行评估。

1.学识测试。

在授课完毕后,分别对两组的学员进行成绩评定。

考试分两部分,一是基础理论考试,二是知识应用能力考试。

在基础方面,考试方式为单项
选择题,一共25道题,每道题2分,50分。

在知识应用能力的测试中,使用的
是案例分析题,一共有3道题,10个问题,每回答出一个问题,就会得到5分,50分。

2.评估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用的是由第二军医大学姜安丽等人制定的一份护
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估量表,该量表一共有28个条目,有3个部分,分别是:自
我管理能力(10个条目)、信息能力(11个条目)、学习合作能力(7个条目)。

3.对教师的教学满意程度进行评估。

教师对教师的满意度由教师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态度三个方面组成,共10道题目,满分50分。

(五)数据统计。

数据处理以SPSS22.0为主要工具,以t、秩和检验为主要工具,检验水平
a=0.05。

二、结论
两个小组的评量结果进行对比。

在基础知识测试中,两组学生的基本知识测
试得分无明显差别(P>0.05)。

结果:实验组的知识运用能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见表1。

表1不同教学组别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分,x±s)
三、讨论
将MDT运用于成人脑积水的临床护理教学中,发现两组学生的基本理论考试分数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知识运用方面的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可能与在MDT教学的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关系。

学生扮演的角色是一名专业护士,他们需要站在专业护士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复杂问题展开有目的、有意义的判断、推理,进而做出决策,这对培养临床思维和未来临床护理工作有很大帮助。

但是,在LBL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起着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为: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在被动地学习,授课的重点是要把大纲中的重难点都掌握好,这对护理学这一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来说,不能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充分的训练。

结论:MDT教学模式能让护生对成人脑积水的护理方式有较深的了解,并能在不同的护理岗位上,以不同的护理岗位为例,从不同的护理岗位上,了解不同的护理岗位对成人脑积水的护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今后的护理学教学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深化MDT教学,不断总结经验,并将其应用于更广泛的疾病,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学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3]
参考文献
[1]李晨,张晴,万蕾等.MDT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04):102-103.
[2]刘阳,王晓蓓.TBL结合CBL、PBL整合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8):8-10.
[3]安辉.情境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6):51-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