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答辩陈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陈述

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叫***,是****级***班,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下面我将对我的学位论文的基本内容做一个简要的陈述:

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这篇论文的写作进行介绍:首先是选题的过程;其次是选题的价值;再次是论文的基本构思、主要内容;最后谈谈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首先,选题的过程。

在2005年参加了社会实践支教活动之后,针对如何改变当前学生的学习现状,如何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惑着我,通过2007年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使我更进一步的认识到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等问题,感受颇深。当前,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主化的持久学习方式,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前人的研究着重在传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培养方法是以训练为主。我认为:学习习惯的内涵需要拓展,培养方法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发展,应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

其次,课题价值。

1.理论价值:在心理学的科学实验和理论探讨中,对学习行为的研究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提出了很多的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观等,对学习的

原理、过程及学习者的角色等角度对学习行为做出了不同的阐释,研究涉及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等许多领域,提出了大量的有关学习策略的思想和理论模型,可以作为教育实践研究的有益指导。但存在的不足是,缺乏从学习习惯培养的角度来探讨促进学生终身学习、主动发展方面的研究。

2、实践价值: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动机与兴趣的激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经验。但对于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的学习方式要求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途径和策略的研究比较匮乏,导致只注重学生的知识产出,往往忽视了学生态度、习惯、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针对小学生可塑性大,正处于新习惯易于养成阶段的有利条件,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探索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途径和策略,促进学生形成创造学习、动手学习、发现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适应学习、善于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再次,论文的结构、主要观点和大概内容。

本文共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学习习惯的内涵,旨在加强对学习习惯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价值。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主要了认知、个性及教育背景等因素。

第四部分主要针对存在的现状,提出了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原则、策略及途径。

本文的写作中,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重视人的尊严价值,主张发展人性和追求自我实现,主张人类具有自我实现的性向、潜能和倾向性,认为人是主动的、理性的、成长的、追求有价值目标的、有其积极生命和生存态度的。同时,也借鉴了苏联教育理论界在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活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把实践活动、认识的能动性和交往过程统一的思想引入教学论的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个性的形成。

本文是在查阅相关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情况下来进行写作的。其次,本人在教育实习期间,与一线小学教师进行交流,对他们的教学经验进行借鉴,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总结。最后,对所有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分析原因,并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1、提出了满足情感需求、动机激发、增强感悟、尽早开展、适度强化、循序渐进等六个培养原则;2、提出了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及途径,主要从学校、家庭及自我教育等方面着手。

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最后一点,想说说论文存在的一些不足。

第一,搜集第一手材料的问题;虽然学习习惯研究是老话题,但由于今年来研究热点的转移,国内学者对其研究较少,资料收集比较困难,再加上本人理论层次不够。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出现大段引用原文的现象,独创性评论较少,今后我将继续努力。

第二,对学习习惯的价值,特别是实践价值研究不够,培养策略可操作性不强。论文对这些问题没有深入展开探讨,与导师期望达到的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

虽然自己翻阅了许多资料、进行了不懈努力,使这篇文章既是大学对教育问题的所思、所学在这一问题上的运用和总结;也成为进一步改造自身主观认识的起点。但由于水平有限、时间性仓促,其中观点尚不成熟、不系统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导师批评指正。最后,向今天不辞辛苦参加我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并对四年来让教育、培养过我的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

谢谢大家!

答辩记录

一、答辩主席宣布答辩规则

二、介绍答辩人情况

三、答辩人陈述

1、论文选题背景

20世纪是教育改革和学校不断重构的世纪。诸如有效学校研究、校本管理、学校发展计划、学校教育质量保证、新课程计划实施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等教育改革运动,在欧美国家及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不断发生。60、70

年代,教育管理的努力方向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和学习辅助方面。由于效果的不明显,使得人们开始质疑学校在学生学习绩效改进方面的能力。80

年代,受工商管理科学的影响,改革的着眼点由课堂层面转向了组织层面。90

年代,学校管理改革趋于多样化。

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学校几乎连续不断的被要求改革,或在一定环境要求下试图推行改革,然而成效却不明显。素质教育的思想轰轰烈烈的搞了这么多年,仍处于了解和认可阶段。能够真正接受和贯彻落实的,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宏观政策、教育改革以及科学理论到学校微观实践之间有一个极为关键的转折点——校长的创造

性活动。创新的推行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富有创造性的代理人—创新型校长。校长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连接着宏观与微观,处在学校外部到内部的重要节点,在学校的各项创新中起着统帅的作用,影响制约着其他各项创新。

就目前来说,校长创新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多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描述,动态的把校长创新作为一个过程,研究其如何创新以及各阶段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文章较少。

2、论文的结构框架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旨在对校长创新进行概念、过程、条件的梳理,第四部分以德育创新为例,简要阐述校长创新在实践中的应用,仅仅是校长创新的一个方面。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校长创新的内涵、层次、要素、特性及意义,旨在增强对校长创新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校长创新的外部环境、内部机制和个人要素,通过事例的引入,理论的分析,旨在提出争取创新条件的可操作性建议。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校长创新的过程,及其每个阶段应着力把握的问题,旨在推动校长创新在学校的产生、发展和完善。

第四部分以德育为例阐述了具体创新的操作,一方面是对前三部分的微弱佐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引出其它方面如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研究。

3、论文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属于应用性教育科研范畴,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注重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研究又是综合性的,涉及校长创新的各个方面,试图在总结经验、反思过去、预测未来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性思考并尽可能给出可操作的建议。

根据课题研究的上述特点,在研究方法上,笔者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和案例研究法。为探寻从个别到一般的规律,笔者查寻了大量的文献和网络资料,分析研究了许多特色校、名优校的办学历程和经验。为了找到校长创新的亮点,笔者借鉴了许多企业领导创新的做法,在充分考虑教育和学校特点的前提下,基本构建了校长创新的体系。为了获得感性方面的强烈认识,笔者多次到闸北八中访谈,刘京海校长给与了热情的接待,他那博大的思想和行事的魄力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4、论文的创新之处

i.理论上的创新之处

(1)基本上构建了一套从概念到条件到过程的校长创新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