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斯大林模式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七 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测试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七 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测试

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选择题1.下表为1930﹣1940年《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卢布)表中外贸总额发生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B.两大阵营的对峙C.世界局势的紧张D.新的经济体制的确立2.据《苏联真相》记载,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国家)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

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

”苏联的这一做法()A.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B.维护计划经济体制C.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D.为工业化积累资金3.如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

该状况是()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军事工业遥遥领先C.民众衣食住行先进 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4.刘继峰《斯大林模式的几点思考》:“斯大林模式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它的产生有历史必然性,改革斯大林模式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该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层面下斯大林模式的不同”。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斯大林模式是适应苏联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产物B.斯大林模式后期阻碍苏联经济发展C.斯大林模式是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D.斯大林模式不符合社会主义制度5.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趋于崩溃,而苏联经济发展迅速,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它”是指苏联的()A.农业集体化道路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社会主义制度D.利用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做法6.“国家情况不妙。

我们什么都有: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

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后到他们的后面……”这是戈尔巴乔夫辞职时发表的电视演说词。

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戈尔巴乔大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改革失败B.美苏冷战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片面强调重工业发展的恶果7.苏联制定“二五”计划时,规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0.97倍、1.4倍、1倍。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同步测验(word有答案)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同步测验(word有答案)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同步测验一、选择题1.列宁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

”可见这一政策()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2.1919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党纲草案》中提到:“俄共将力求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

这一认识()A.适应了当时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B.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C.直接导致苏俄政权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D.为新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依据3. 小王在查阅苏俄(联)相关资料时发现了一段史料:“一些以前经商的公民应约来到指挥部,据说是要他们来为劳动义务登记的。

在这些公民登记时,他们遭到拘留并被送往兵营等候派往前线。

”这表明了当时苏俄(联)()A.力图推行国家资本主义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国内出现了政治多元化D.正忙于应付德国的进攻4.“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

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B.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我们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主要是指苏俄()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生产力水平落后C.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武装干涉D.遭遇旱灾,粮食匮乏6.列宁说:“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

”下列引言与“尝试”相符的是()A.“应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B.“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C.“不关心个人利益,是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D.“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7.列宁指出:“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

高二历史斯大林模式试题

高二历史斯大林模式试题

高二历史斯大林模式试题1.俄罗斯科学院一名院士说“将苏联送进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那么,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A.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B.西方“和平演变”政策C.民族矛盾尖锐D.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答案】D【解析】西方“和平演变”政策属于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排除B;AC虽然属于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但不是最主要原因;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经济危机又导致政治危机,因此选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斯大林模式是一个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严密整体,对其评价不正确的是()A.指令性计划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B.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C.思想文化模式利于统一人民意志D.权力高度集中不利于民主法制建设【答案】B【解析】斯大林模式忽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主张采用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计划来发展和管理经济,故选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评价3. 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答案】B【解析】1931年斯大林说的“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反映了当时苏联急于求成的思想,违背了当时苏联的国情,排除A选项,但是在该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从而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故选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4.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的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略5.苏联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A.以农业集体化为前提B.输入机器和设备为主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D.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D【解析】略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有①1935—1938年间,苏联进行的大清洗运动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表现②从1928年起,苏联完整地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③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的工业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④20世纪30年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D【解析】略7.斯大林把“使用木犁的俄国”迅速建设成装备原子武器的工业大国,但他开创的斯大林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同步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同步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 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斯大林模式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相似之处是()A.国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B.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都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D.后来都发展成为苏联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2. 张建华教授所著《红色风暴之谜》载:“1927年苏联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加大了行政干预和国家计划的力度,工业方面越来越广泛地控制新建企业的审批权,某些商品的出厂价格也由国家控制。

农业方面实行农产品合同预购制。

1928年两次用行政命令强制收购农村余粮。

“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 )A.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做法C.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D.加大力度推进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3. 戈尔巴乔夫曾指出:“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利用集中营的囚犯,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

对农业来说,集体化实际上成了新的农奴制。

”在戈尔巴乔夫看来,斯大林模式( )A.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之上B.未能推动苏联农业的发展C.使苏联短期内实现工业化D.造成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4.下列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它优先发展重工业,使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②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③它超越了苏联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成为以后苏联经济发展的桎梏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5. 在1932年,有730名美国工程师和专家于不同时期在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工作过。

斯大林曾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技术建成的。

上述现象说明( )A.资本主义国家向往计划经济B.苏联和罗斯福政府关系友好C.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发展先导D.苏联适时把握历史发展机遇6.下表为1927年前后,苏联集体农庄与个体小农拥有的部分生产资料数据对比(每100俄亩),A.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B.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D.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7. 十月革命建立的苏俄(联)对人类20世纪的历史有着极其重要影响,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人类政治发展的新方向。

高中历史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习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习题及答案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
答案: C
4. 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 )
A 联共(布)“十五大”提出总方针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与农业集体化同时展开 . D 到1937年差本实现
答案:B
二.农业集体化的弊端
1.关于新经济政策中的农业政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对比,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两者都利于农业的发展
B.两者都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两项政策具有连续性
D.在当时部分地恢复私有更能促进农业的发展
答案:D
2.据统计,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在苏联农村中,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
答案:(1)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2)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3)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A.两者之间无内在联系

高二历史斯大林模式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历史斯大林模式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历史斯大林模式试题答案及解析1.(19分)二战后现代化发展模式殊途同归。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1945年之后,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

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联,所有的资本都由国家拥有,按照需要提供给管理者和工人,所有的生产和交换都由公共权力机构预先制定计划。

在苏联式社会主义中,政府的角色是无所不包的。

另一端是由美国来代表的,这种体制之下经济交换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本由私人所有,而私人所有者自己来选择投资渠道并决定工作机会的提供。

在实践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体制都不是纯粹的,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也是通则,只不过政府干预的程度有所不同。

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美国体制的主要缺陷则是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及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安全面对着的威胁。

在“二战”后的年代里,美国人力图纠正其缺乏经济安全的问题,其努力之巨,远远超过苏联人在纠正其缺乏自由的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

——摘编自 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的经济体制。

(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任意一国经济体制的利弊。

(4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调整?(4分)为改变材料所述现状,苏联作出了哪些努力?(2分)(3)指出苏联模式对 20世纪 50年代的中国有何影响?(3分)结合史实说明 1978年以后,中国如何逐步突破苏联模式?(3分)【提示:两问均可从农业、工业、所有制任选一方面作答】(4)根据上述材料及回答,你获得什么启示?【言之成理均可得分】(1分)【答案】(1)美国:市场经济体制(1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1分)。

美国:①利:竞争机制,社会生产效率高。

(2分)②弊:周期性经济危机,社会公平相对缺失。

(2分)苏联:①利:社会相对公平,初期工业化速度快。

精品解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测试题(.docx

精品解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测试题(.docx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我们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主要是指苏俄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生产力水平落后C.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武装干涉D.遭遇旱灾,粮食匮乏【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战时共产主义是在“战时”,即苏俄面临内部叛乱和外部干涉的背景下,采取的一种非常政策。

苏俄在三年国内战争时期,通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为卫国战争取得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战吋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排除。

2.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产品”是指A.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B.1918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D.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战结束后苏俄企图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材料屮“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无法实现直接向共产主义的过渡,B符合题意;ACD均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点睛: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頁必要性和合理性,这一点在教材中有明确说明,须要补充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除了有直接应对战争需要的被迫性之外,还有苏俄领导人想将俄国由落后的学%资本主义国家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主观设想。

科%网…学%科%网…学%科%网…3.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A.苏俄的社会性质所致B.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所致C.苏俄生产力水平所致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所致【答案】C【解析】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把苏俄面临的国内外敌人都打败的前提下继续实行,引发了农民和士兵的不满,所以列宇等人从国情出发,将政策进行调整,实行新经济政策,结果得到农民的支持,巩固了工农联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是调整生产关系,从根本上说是由于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故选C; A 与题意无关,BD不是根本角度的内容,故排除ABDo4.“商业正是我们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我们居于领导地位的共产党'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否则就'建不成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步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步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步测试1.1928年,斯大林提出:“我们推翻了资本主义,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正在加速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并使农民经济和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结合起来。

但是,我们还没有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

这些老根藏在什么地方呢?它们藏在商品生产里,藏在城市小生产者特别是农村小生产里。

”据此可知,斯大林要求()A. 在农村实行粮食收购制B. 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的改造C. 集中力量进行农村建设D. 发展工业促进农业的现代化2.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当时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量呈不断下降趋势。

这一判断()A. 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转型B. 促使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废除C. 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 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3.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

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

这说明()A. 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B. 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C. 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技术人员D. 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4.粮食问题是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人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

可以说,当时解决粮食问题和解决苏维埃政权的生存问题,不是和解决苏维埃俄国农业的恢复和发展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 有效地巩固了新苏维埃政权B. 完全忽视了广大农民的利益C. 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D. 并非是一项发展经济的政策5.1923年夏天,在苏联一个农村家庭的男主人平均每昼夜生产劳动11.51小时,用于睡眠的时间只有5.58小时;1922-1924年,农民家庭兼并了成百1 / 9万英亩的土地作为私财,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了靠工资维持生活的“无产阶级”雇工。

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0课2全面认识斯大林模式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0课2全面认识斯大林模式测试题含答案

第20课 2 全面认识斯大林模式1.下面是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下列对表中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轻重工业发展相对均衡B.1926年的工业生产超过了1913年的水平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

从材料可看出,这一时期轻重工业发展相对均衡,A正确;1926年工业指数超过了1913年,B正确;从1921年到1926年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新经济政策,D正确。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斯大林时期基本实现的,C错误,符合题意。

2.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说:“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请推断他当时在苏联不可能看到()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时期的建设活动。

B、C教材有明确说明,属此时期活动,A 是斯大林时期进行工业建设的内容,D则属列宁时代。

3.美联社曾经报道,1930~1932年,每天有大量的美国人聚集在苏联驻美大使馆门前,要求移民苏联。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美国工人大量失业B.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C.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D.苏联的经济政策吸引美国人前去投资解析:D。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抓住“1930~1932年”这一时间信息深入分析,当时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出现了A、B两项内容。

而同时期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却取得了巨大成就,因此A、B、C三项均是原因,但当时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与资本主义市场运作模式难以兼容,因此,D项不准确。

4.《苏联史》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这一体制( )①与实施初期的苏联国情基本适应②是苏联成为工业化国家的重要条件③奠定了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④其弊端是造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D。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当时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量呈不断下降趋势。

苏联根据这一判断采取的措施()A.阻碍了国民经济的转型B.促使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废除C.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2.“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

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

”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A.余粮收集制的废除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集体农庄自主权扩大3.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

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

这表明苏联工业化建设()A.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 B.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C.导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失衡 D.导致地方的失业率偏高4.《俄罗斯历史》中写道:“斯大林时代就类似太空中突然喷发出的一颗超新星,然后逐渐熄灭,但在它的光辉照耀下把我们向前推进了差不多40年。

”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斯大林模式()A.给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只有灾难B.在俄国的历史上仅仅存在了40年C.对俄国的贡献只有发达的航天工业D.曾经对俄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5.苏联研究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时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时期”是指()A.新经济政策时期B.十月革命时期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D.卫国战争时期6.1927年秋季,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

对危机产生的原因,斯大林认为:一是工业发展速度太慢,以致农村商品供应不足;二是个体小农生产率低,不能提供充足的商品粮;三是富农拒绝把粮食按规定价格卖给国家。

但政治局委员布哈林认为危机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粮价太低,农业赋税太重,致使谷物生产减少。

高中历史 专题七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练习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七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练习 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下表是1926—1940年苏联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状况。

由此可见,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所呈现的特点有( )项目年均增长速度重工业21.2%轻工业14.1%农业 1.5%高④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度下降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从表格中反映的信息来看,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年均增长速度不均衡,重工业发展较快,与之相比,轻工业发展较慢,而农业发展则极其缓慢。

正因为如此,社会消费水平难以得到提高。

材料并没有体现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度下降,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答案:C2.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3/4;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斯大林模式造成了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失调B.过激的集体化压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两个五年计划片面地发展工业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苏联农场的生产率低于美国,同时苏联的私人土地生产率高于苏联集体农场,根据题干时间“20世纪30年代”,联系所学可知是苏联过激的农业集体化运动造成的这一现象,故B项正确。

答案:B3.下面是关于苏联的漫画《军转民——飞机锯木》,它揭示出苏联(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持久和平到来C.农业经济迅速发展D.工业建设成就突出解析:材料中“飞机锯木”突出反映了苏联轻工业产品短缺,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的状况,故选A。

答案:A4.“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

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2.结合材料二,概述斯大林模式下的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综上所述,你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影响?
第四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这种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于集中全国力量进行经济建设、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题
题目:结合所学,分析斯大林模式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局限性。
第三题
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认为,苏联的工业化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重工业的发展能够提供军事装备和其他工业发展的基础,对于保证国家的安全和经济的独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他指出:“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持国家的独立;没有重工业,我们就会在新的战争面前成为手无寸铁的国家。”
3、斯大林模式在苏联的最高阶段集中表现在以下哪个方面?()
A.工业化
B.农业集体化
C.重工业优先发展
D.思想政治领域的严格控制
4、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苏联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
A.列宁逝世
B.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
C.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5、斯大林模式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3、斯大林模式在苏联的最高阶段集中表现在以下哪个方面?()
A.工业化
B.农业集体化
C.重工业优先发展
D.思想政治领域的严格控制
答案:D
解析:斯大林模式在苏联的最高阶段集中表现在对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严格控制上,特别是在思想政治领域保持高度统一。选项A、B、C虽然也是斯大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D项更全面地体现了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因此,正确答案是D。

高中历史第22课“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历史第22课“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历史第22课“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不包括A. 重工业重B.轻工业轻C.农业滞后D.商业发达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摘自人民版教材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第120页请回答:(1)根据材料中的数字用简短的文字概述苏联当时的工业发展状况。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苏联当时的工业发展状况出现的原因。

3, 20世纪30年代在苏联对斯大林个人崇拜与中国文革时期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相同点①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关②与领导者个人因素有关③与帝国主义的包围威胁有关④与落后的经济文化状况有关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4,下列关于农业集体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1929年开始B. 1937年完成C.推动了国家工业化进程D.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5,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的时间是A.1926年-1931年B. 1927年-1932年C.1928年-1932年D. 1928年-1933年6,斯大林认为,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A. 重工业B.轻工业C.金融业D.服务业7,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8,阅读以下材料:斯大林在1927年时指出:“我们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出路就在于把分散的小农户转变为以公共耕作制为基础的集体耕种制。

出路就在于逐步地然而一往无前地不用强迫手段而用示范和说服的方法把小的以至最小的农户联合为公共的互助的集体的耕种制为基础的大农庄。

”--《斯大林全集》第10卷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苏联是怎样实现农业的社会化大生产的?有哪些经验和教训?9,下列叙述与1925年苏联的状况不符是A. 国民经济基本恢复B. 是落后的农业国C. 列宁病逝D. 联共(布)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政策10,结合相关社会背景,概述俄国十月革命后到二战前苏联(俄)农业政策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

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11,1935年出现的“斯达汉诺夫运动”是苏联人民A. “勒紧裤腰带”的典型B. 进行社会主义开展劳动竞赛的代表C. 开展星期日义务劳动的表率D.忘我的劳动精神和掌握新技术结合的典范12,1926年,苏联①召开了联共(布)十四大②进入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③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④提出农业集体化的方针A. ①②B. ①③④C. ②D. ①②③13,苏联的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是在A.一五计划完成后B. 二五计划完成后C.三五计划实施时D. 卫国战争爆发前1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时,苏联的经济状况是A.实行新经济政策,经济迅速恢复B.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C.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15,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表述,不确切的是A.在一定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B.存在严重问题C.对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一直有积极影响D.同当时苏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答案1, D2, (1)状况:苏联的工业发展速度比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快得多;特别是1928-1937年间发展更快;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国;(2)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1926年,苏联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1928年又加速进行工业化建设并实施五年计划,因而1928年后工业增长更快。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斯大林模式”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斯大林模式”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因此。

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对这里的“模仿”表述正确的是A.从根本上调整了生产关系B.完全照搬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手段C.缓解了当时的经济危机D.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兼顾了社会各阶层【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苏联二三十年代开始由政权推动下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此时西方面临经济危机的冲击,为解决危机,罗斯福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故称为“模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经济危机。

所以答案选C。

2.经斯大林亲自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写到:“……农村中也开始了农民群众建立集体农庄的劳动高潮。

……农民们一批批地来到国营农场和机器拖拉机场,观看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的操作,看得眉飞色舞,马上决定加【答案】C【解析】1938年苏联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造成的,排除A;题干说的是国民经济人均收入不是经济总产值,排除B;从表格可以看苏联的人口和人均收入超过了日本、意大利,苏联经济总产值跻身于发达国家,C正确;当时美国仍是世界经济霸主,排除D。

4.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

1934年,他第二次来到苏联,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导致他态度截然不同的原因不包括()A.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巨大B.西方国家经济大危机破坏严重C.资本主义制度已无可救D.斯大林模式的某些做法值得西方借鉴【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根据材料的描述,第一次他访问苏联的时间是在1934年之前,第二次是在1934年。

结合当时世界的背景,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刚刚结束,资本主义市场一片萧条,而苏联的集体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高二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试题

高二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试题

高二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试题1.列宁曾指出:“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邓小平也曾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

”两者的共同点是A.都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多样性B.都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必要加以改革C.都体现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结合D.都肯定了社会主义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C【解析】“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指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社会主义建设的手段也即具体模式可以多样化;“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指的是实行新经济政策也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变,而又不拘泥于探索某种具体的模式,体现出策略的灵活性,故C项正确。

A项表述错误,具有多样性的是探索模式,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列宁时期,斯大林模式还未形成,故B项不符合列宁;D项说法虽正确,但不符合材料共同点,排除。

2.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

这说明当时美国A.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B.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C.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D.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表明,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重视与苏联对抗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这体现了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

所以答案选B。

A项知识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中的“冲击”材料体现不了;D项是对“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曲解。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3.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7.1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步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7.1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步测试

1.20世纪前半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在突飞猛进地向前推进,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跃升为工业化强国,避免了资本主义世界在大危机中一片混乱。

而罗斯福借鉴了苏联管理经济的成功经验,也从经济危机中恢复起来。

材料中的“成功经验”指的是()A.战时集中国力的非常措施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C.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D.国家经济计划的有效性2.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这反映了斯塔夫里阿诺斯()A.强调全世界都要用苏联模式B.从全球视野看待斯大林模式C.主张用社会主义来改造西方D.认为苏联与西方应相互借鉴3.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4.苏(俄)联某领导人指出:“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农业成为大农业……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农业中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任何第三条道路都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

”这一论断()A.是对苏联国情的准确概括B.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要求C.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D.不利于苏联农业经济长期发展5.英国史学家伊恩·格雷认为“斯大林统治中那些与西方格格不入的部分,根子就在俄国已经存在了几百年的历史和观念中,它们作为俄国传统的一部分被斯大林接过来了”。

这里的“斯大林统治中那些与西方格格不入的部分”主要是指()A.有计划地进行工业化建设B.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政府对经济的高度控制C.优先发展重工业加强国防力量D.建立集体农庄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力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高中历史第22课“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试题

高中历史第22课“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试题

高中历史第22课“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试题 2019.091,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是在()A.17世纪80年代 B.18世纪60年代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70年代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妇女、军人无投票权)。

材料二: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

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

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

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

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

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请回答:(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国家的什么宪法?(2)根据以上宪法条文,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该宪法。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俾斯麦)“他是有名的1848年革命的死敌,他憎恨任何民主运动和人民运动。

……恩格斯有一次称俾斯麦为‘非本心的革命者’”。

--维纳·洛赫《德国史》材料二: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但是,谁要想根据这点证明社会主义者应当帮助俾斯麦,那这个马克思主义者“真是太好了”。

--《列宁全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恩格斯称俾斯麦为“非出本心革命者”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指什么?并说明德意志采取这种方式的原因。

(3)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采取什么原则?4,标志着法国共和体制最终确立的事件是()A.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B.法兰西第二帝国覆亡C.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5,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的总统权力不包括()A.有权任命内阁B.有权任命文武官员C.可以解散众议院D.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6,按照1875年法国宪法,当时的总统是通过哪一种方式产生的?()A.由选民选举产生 B.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C.由议会提名,国王任命 D.由众议院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出任7,19世纪早期,阻碍德意志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金融资本发达,工业资本不足 B.国内资源缺乏C.国家四分五裂,国内市场不统一D.手工工场相对分散,技术力量薄弱8,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主要针对的是()A.阻碍德意志统一的各种势力B.德意志无产阶级的革命活动C.普鲁士资产阶级的革命活动D.马克思领导的国际工人运动9,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是在()A.1871年B.1873年C.1875年D.1878年10,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实行()A.资产阶级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人民民主专政制D.邦联共和制11,马克思说某一个国家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斯大林模式试题1.任何经济发展模式(体制)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同一经济发展模式(体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

目前已经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是①苏俄(联)的新经济政策②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史料阅读及史实的再认和再现能力。

题干强调的是任何经济政策都不是一尘不变的,据所学知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评价;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答案】C【解析】从材料“(苏联)………尽管这个制度及其缺乏效率,及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工业化)”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故选C。

BA项错误,从材料“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可以看出明显说的是斯大林模式;D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这一体制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主要意图并不是说的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考点】斯大林体制点评:斯大林体制是1936年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这种体制片面的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的失调,忽视了商品货币关系,单纯的依靠国家的行政性指令,越来越僵化,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但是这种体制的积极方面也需要掌握,也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3.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到苏联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而1934年他第二次到这里时,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的精神。

”维尔斯这么说的主要着眼点是A.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要力量B.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经济的力量C.西方世界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D.苏联与西方国家暂时处于和平共处状态【答案】C【解析】联系必修二所学的知识可知,1934年和所学史实1929年至193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救命稻草,罗斯福新政中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就是借鉴社会主义苏联的经验,故此题应选C项【考点】斯大林模式点评:从横向上注意将斯大林模式与苏联以外其他经济模式进行比较。

4.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A不对,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B不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此后日益暴露,此后更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C不对,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是指列宁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选D。

【考点】计划经济体制点评: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功绩,也存在很多弊端。

(1)积极:①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称为工业强国。

②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③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在扫除文盲的基础上,国家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专家。

④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

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2)弊端:①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

②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结论: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

5.(12分)许多研究者认同,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的充分组织与动员、人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列是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状况的材料。

第一条: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少于十二小时。

第二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第三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经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由织工赔偿。

第十一条: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者,罚款六便士……厂方将不受理工人一切无理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工人阶级的状况。

(3分)为此,马克思与恩格斯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2分)材料二纪德在《访苏归来》后编中引用了一段当时一位莫斯科郊区农民的日记:“12月4日,新政府突然硕布了粮食征集制法令,要求我们按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我有点担忧。

12月11日,上面来了征粮队,由10多人组成,每名队员都带有步枪。

部居的大娘告诉我,征粮队刚才在一户人家里搜粮食,发现男主人一藏根,就把他给枪毙了。

12月12日,他们终于来到了我家,把我家里的粮食都拿走了……他们给了我500卢布,什么东西都买不到!……我们都团结在苏维埃周围,列宁万岁!苏维埃万岁!”(2)列宁曾经说:“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结合材料二,列宁的“不同办法”指的是怎样的一条道路?在列宁这一思想影响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苏联和中国呈现了怎样的现代化发展模式?(5分)(3)根据材料三,中国30年的发展和2008年后继续前进主要依赖于哪些条件?(2分)【答案】(1)儿童不受保护、工作时间长、纪律严酷、上诉无适当途径;(3分,每点1分)以革命手段取得无产阶级专政(2分)( 2)建立苏维埃政权,(1分)以国家法令形式,(1 分)充分组织群众,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

(1分)政治经济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2分)(写斯大林模式的,不点出特点,只给1分) (3)社会主义(1分),人的解放(1分)(评分建议,其他答法酌情赋分)【解析】略6.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根本的是A.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B.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C.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D.人民群众对党的极端不信任【答案】A【解析】略7.某一时期的苏联曾流行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同他们参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他们要飞机干什么?”苏联官员煞有介事:“当然有用啦,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

”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A.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和平演变”B.苏联人民对新经济政策的支持C.苏联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D.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答案】C【解析】略8.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

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反映斯大林时期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C.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答案】BC【解析】略9.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曾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后来却严重制约着苏联发展的经济体制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斯大林模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苏俄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打败国内外敌人,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但是不利于战后经济建设,排除A;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但很快被废止被斯大林模式取代,其历史作用是积极的,排除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与苏联无关,排除C;斯大林模式既在短时间内推动了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又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挫伤人民生产积极性,影响其日后发展,D符合题意。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斯大林模式的影响10.(19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

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

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

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7分)材料二: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2)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革命道路?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材料三: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

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