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苏联解体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知识点1_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
知东欧剧变的概况】
1.概况 (1)1989年,波兰成为第1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2)1989年民主德国政局大动荡,政府宣布开放东西柏林 边界,拆除柏林墙,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实现了两德的统1。 (3)南斯拉夫1分为5,捷克1分为2。 2.原因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
【解析】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属于多极化 趋势的一方面表现,不是所谓灾难的主要含义,故A.C项错 误;美国是当前唯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难以与其分庭抗 礼,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结束以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 强,美国难以建立单极世界,故D项正确。
【答案】 D
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
【典型例题】
2.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因为“(苏联)共产党经戈尔巴
乔夫的改革一折腾,就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
至此,能够抵抗国家离心力的凝聚力量已丧失殆尽。”这
里使苏联共产党“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是
因为戈尔巴乔夫
()
A.经济改革成效不佳
B.签署了《苏维埃主权国家联盟条约》
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
2.苏东剧变的实质 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由社会主义制度演变为资本主
义制度。 3.苏联解体的原因 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
【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影响】
积极方面: 两大军事集团紧张对峙的局面消失,美俄关系转向对
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
高考历史苏联知识点
高考历史苏联知识点苏联,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简称USSR),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实体之一。
苏联成立于1922年,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高考历史考试中,苏联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下面将会介绍高考历史中常见的苏联知识点。
1. 苏联的早期发展(1922-1945)1922年,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高加索四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合组成了苏联。
在此后的几十年中,苏联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变革。
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斯大林的统治。
斯大林执掌权力,进行了一系列集体化和大规模农业工业化的政策,这导致了大饥荒和数百万人的死亡。
此外,苏联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打败了纳粹德国。
2. 苏联的冷战时期(1945-1991)二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成为了两个超级大国。
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之间展开了一场长达几十年的对抗。
这一时期,苏联试图通过军事和意识形态上的竞争来扩展共产主义的影响力。
苏联还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亲密关系。
然而,此时的苏联面临着包括经济衰退和政治动荡在内的内外压力。
3. 苏联的解体(1991年)1991年,苏联解体,成为15个独立国家。
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困难、民族矛盾、政治腐败和民主要求的增加等。
苏联的解体不仅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后来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苏联领导人在苏联的历史中,有许多重要的领导人对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除了前文提到的斯大林外,还有列宁、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等。
这些领导人的政策和决策塑造了苏联的命运,也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建立了一个以社会主义为基础的国家体制。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苏联实行了全面的国有化和计划经济。
他们通过国家控制的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政策来促进国家的发展。
高二历史第五章第一节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历史第五章第一节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五章第一节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二. 重点、难点1. 重点:苏联的解体2. 难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第一节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本节教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讲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各国的剧变,以及剧变的实质、概况和原因。
第二,讲述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概况,“八·一九”事件,苏联的解体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一. 东欧剧变1. 东欧剧变的发生1989~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急转直下的政局变化。
在短短一年多里,东欧的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和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6国,政权纷纷易手,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或下台成为在野党,或改变了性质。
紧随其后,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于1992年3月在大选失败后下台;在南斯拉夫,先是南共联盟不复存在,原南斯拉夫联邦内的各邦都发生了剧变,其后在经历近一年之久的内战后,于1992年4月最终分裂为五个独立的共和国。
伴随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政治上,实行多党制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在经济上,否定公有制占主导地位,开始实行混合所有制或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剧变后的东欧各国,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2. 东欧剧变的方式波兰的变化是以反对派组织取得合法地位后通过议会大选的方式实现的,东欧大多数国家是以这种方式变化的;民主德国演变后以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告终;罗马尼亚的变化则是以采取国内暴力的形式落下帏幕。
南斯拉夫演变后,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并爆发了激烈的地区性战争。
在东欧剧变的过程中,各国虽然因情况不同而呈现着某些不同的变化特点,但一般都经历了大体相似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其特征表现为群众的不满情绪激化,党内外的反对派向执政党施加压力甚至提出挑战,时局严重动荡不安。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东欧国家始终未能解决好政治、经济体制中和政策上积累下来的严重问题,官僚主义乃至腐败情况没有得到铲除或纠正,经济发展迟缓甚至趋于停滞,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没能提高。
苏联 解体 详解
苏联解体详解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苏联解体的背景和原因
2.苏联解体的过程
3.苏联解体的影响
正文
苏联解体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它的发生不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也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苏联解体的背景和原因、过程以及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详解。
一、苏联解体的背景和原因
苏联解体的背景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中期,当时苏联正处于冷战时期,与西方国家的对抗加剧,军费开支巨大,国内经济负担加重。
同时,苏联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包括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科技发展滞后等。
此外,苏联的民族问题也日益突出,各个民族的
矛盾不断激化,民族分裂势力抬头。
二、苏联解体的过程
苏联解体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1989 年,东欧剧变,苏
联的盟国纷纷倒向西方,苏联的对外压力增大。
其次,1991 年 8 月,苏联发生政变,戈尔巴乔夫被软禁,苏联的政治局势陷入混乱。
最后,1991 年 12 月,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叶利钦所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继承苏联主要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苏联解体。
三、苏联解体的影响
苏联解体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标志着冷战的胜
利方是美国,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次,苏联解体也引发了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力量普遍受到影响。
此外,苏联解体还对原苏联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展产生了
重大影响。
高二历史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①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加速了剧 变 ②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的推动
二、苏联的解体
1、苏联解体的背景、过程、原因如何
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困难重重 ②思想上:戈尔巴乔夫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 背景 社会主义引起了人们的思想混乱 ①苏共放权,实行多党制 ②国民经济大滑坡 ③1990年社会动荡 ③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 ④苏共党内斗争公开化
(1996年上海高考题)
3.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 ( A.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B.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C.执政党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 D.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 D
(2002年苏州试题)
; https:// 菲律宾华人网 ;
风圣城城外才终于是消停了,战斗也慢慢の结束了o该打の,也打完了,圣城中の修仙者们,对此见怪不怪了,每年拍卖会前后几天,城外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o南风圣城,壹座老宅外o壹男壹女,出现在了这座宅子外,女人看着面前の这处宅子,外面没有人护卫,但是宅子外面の法阵有些特别o" 这法阵是你布下の?"红柳脸上戴着面纱,问壹旁の根汉o根汉点了点头,右手壹挥,将法阵打开了,带着红柳进去了o与此同时,在城主府外の宅子里,守候の林嫡突然睁开了双眼o"那家伙出现了!"林嫡眼中闪过壹抹寒光:"等了壹百二十年了,你终于是出现了。""他就在这南风圣城。"林嫡 眼中寒光连闪,就在刚刚她感应到了那壹缕,令自己犯恶心の壹道气息o显然是那个祸害了自己の男人の气息,他竟然出现在了南风圣城中o"只是出现了壹刹那,不过你以为你逃得掉吗?"红柳喃喃自语:"南风圣城果然是这些年最火の城池,你果然还是来了这里了,咱倒要看看,你能在哪里 藏身。"说完,她右手取出了壹块长条玉牌,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7.21课文注释:苏联解体的经过
课文注释:苏联解体的经过
1990年3月在苏联第三次非常人代会上,决定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
戈尔巴乔夫当选为首任总统。
随后,立陶宛宣布独立,1990年,先后有11个加盟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1991年4月,格鲁吉亚宣布独立。
1991年3月17日,苏联举行全民公决,大多数公民主张保留联盟。
8月公布的新联盟条约规定各加盟共和国拥有本国领土内的全部主权,改国名为“主权苏维埃共和国联盟”。
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8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八一九”事件,不到3天,就归于失败。
此后,苏联形势急转直下。
2月3日,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下令“中止”俄罗斯共产党的活动;次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并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25日,苏共中央解散。
在这种形势下,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
1991年9月,戈尔巴乔夫被迫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
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国领导人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签署了一个关于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要求苏联停止存在,宣称苏联的法律和其他一切准则在三国内不再适用。
21日,俄罗斯等11个苏联前加盟共和国作为独立国家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独立国家联合体首脑会议。
25日晚,克里姆林宫降下苏联国旗,俄罗斯联邦的三色旗升起。
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苏联正式解体。
初三下学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知识点归纳:历史
初三下学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知识点归纳:历史知识点拨(一)知识引导1.东欧剧变时间:80年代后期起。
途径:共产党和工人党的领导人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政治多元化,反对派通过大选取得政权。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概况:①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
②除罗马尼亚以外的东欧国家都通过和平方式发生剧变。
③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南斯拉夫一分为五,爆发地区性战争;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原因:①历史原因:长期受制于苏联,照搬苏联模式。
②内部原因: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旧框架,酿成危机,使东欧各国的执政党和政府脱离群众。
③外部原因:A.戈尔巴乔夫的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纲领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
B.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2.苏联解体(1)过程:1985年:戈尔巴乔夫任总书记,经济领域改革无法打开局面。
1988年:进行政治改革,提倡“民主化”、“公开性”,对苏联历史全盘否定,引起思想的动乱。
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多党制;国民经济开始大滑波;民族分离运动愈演愈烈;党内斗争日趋尖锐、公开化。
1991年:a.《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表明该联盟要将苏联变为一个松散的邦联。
b.“八一九”事件,苏共被排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的质变。
c.《阿拉木图宣言》,表明“独联体”扩大,苏联完全解体。
(2)原因:a.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b.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治改革的消极影响。
c.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二)重点、难点1.对东欧苏联解体的认识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是螺旋上升的。
挫折是暂时的。
①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不够成熟,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西方资本主义势力敌视、遏制甚至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苏联解体
(3)、在社会结构的层面上,苏联解体有多方面的原因,如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和对外政策方面的原因,但其中经济因素起者决定性的作用。苏联几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固然巨大,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多少,这和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有直接联系。逐渐使人民对苏共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失去了信心,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二)苏联解体的影响
1.苏联解体,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证明了苏联体制的破产。两极格局解体,美国一超局面的形成,造成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霸权主义的横行,联合国的权威遭到严重挑战。
2.苏联的解体,结束了美国与中国自1979年以来的短暂的较为亲密的关系,冲突大为增加。在安全,人权等领域发生激烈冲突。
(2)、苏联的剧变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历史的原因是深层的基础性的东西,而现实原因则是直接的导火线。历史原因包括过时的僵化的经济体制与当代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之间的矛盾;严重的官僚主义与广大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矛盾;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和人民之间的矛盾。现实原因是苏联共产党把体制改革变成了社会制度的转轨,即执政的共产党在改革中的路线失误,就成了苏联剧变的直接原因。
3.苏联解体后,美国的防范重点转为遏制俄罗斯,中国的崛起以及分散欧洲的力量,避免俄罗斯,欧盟,中国崛起成为可以和美国抗衡的力量,为此,进一步渗透前苏联地区,加剧了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同欧洲的经济,安全摩擦也日益加剧。
4.苏联的解体也教育了其余的社会主义国家,那种独裁政治终将毁灭,计划经济的缺陷也暴露无遗,促使中共的改革开放
(4)、就苏共本身而言,导致苏联剧变的既有思想路线方面的原因,也有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方面的原因。思想路线在这其中起着根本的作用,因为,政治路线、组织路线都是在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制定的。苏联共产党从斯大林开始到80年代,始终没能从根本上摆脱执导思想上的僵化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左”的路线对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又从“左”的极端一下子跳到了“右”的极端,表现为全盘否定了苏联的历史,终于引发了一场毁灭性的总危机。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知识要点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知识要点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因此改革是必要的。
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应坚持从国情出发。
这些实践和探索都是既有成功,又会有失误。
基础知识一、苏联改革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二、主要改革活动1.赫鲁晓夫改革(1)内容政治改革:主要是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加大农业的投入;鼓励垦荒。
工业方面,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精简机构(2)结果及原因收效甚微,因为: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对斯大林的功过没作实事求是的分析,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
2.勃列日涅夫改革(1)内容政治方面:强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同时提出扩大党内外民主,实行集体领导原则。
经济方面: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工业方面: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扩大企业的自主权(2)改革的结果及其原因改革的结果,前期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
原因:一是仍然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
二是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这种过高估计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进一步阻碍了改革进程。
三是这一时期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加重了经济负担。
到1975年以后,国民经济进入停滞时期。
◆比较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共同点:扩大企业自主权,强调集体领导原则失败的共同原因: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对国情认识不清(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3.戈尔巴乔夫改革(1)内容经济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开始改革。
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高三历史苏联知识点汇总
高三历史苏联知识点汇总苏联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其历史与发展对世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高三历史苏联知识点的汇总,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一、苏联的形成与革命1. 俄国帝国的崩溃:1917年,俄国爆发了两次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俄国帝国开始解体。
2. 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布尔什维克党是由列宁领导的,他们在革命后掌握了政权,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3. 红军与白军的内战:苏联建立后,国内爆发内战,布尔什维克红军与反对革命的白军进行长期斗争。
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建立与发展1. 新经济政策(NEP):列宁在苏联建立初期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允许一部分私营经济的存在,以促进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 斯大林的崛起: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在党内通过种种手段掌握了核心地位,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3. 五年计划:斯大林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计划,旨在迅速发展苏联的工业和农业,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4. 集体化运动: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收回了农民的土地和财产,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外交政策1. 伟大的祖国战争:苏联在二战中承受了巨大的破坏和伤亡,但最终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取得了对纳粹德国的胜利。
2. 冷战与苏美对抗:苏联与美国之间展开了长期的冷战,两个超级大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多次较量。
3. 卫星国与华约阵线:苏联通过建立卫星国,如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扩大其在东欧的影响力。
同时,苏联也组建了华约阵线,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紧密的军事和经济合作。
四、苏联的后期与解体1. 布列日涅夫时期:1964年,苏联党和政府的领导权交替到了勃列日涅夫手中,他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和民主化措施。
2. 赫鲁晓夫与戈尔巴乔夫时期:赫鲁晓夫接替斯大林的领导地位,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
而戈尔巴乔夫则试图通过改革和开放来挽救苏联的经济和政权危机。
高二历史俄国(苏联)知识点
高二历史俄国(苏联)知识点1. 帝国俄国时期 (1721-1917)1.1 彼得大帝的改革彼得一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使俄国逐渐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他建立了圣彼得堡作为新首都,并推行了一系列的西化政策,包括西方服饰、习俗和教育制度。
此外,他还改革了军队和行政体系,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
1.2 俄国的扩张和帝国主义俄国在18世纪和19世纪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包括对波兰、土耳其和波罗的海地区的侵略。
这些扩张使得俄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并导致了俄罗斯帝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之间的冲突。
1.3 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俄国的农奴制度。
这一举措释放了约4000万农奴,但农民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他们仍面临贫困和剥削。
2. 二十世纪初的俄国革命2.1 1905年的“血腥星期日”1905年1月9日,当时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决定镇压一场和平示威。
成千上万的示威者被屠杀,引发了整个俄国的大规模抗议和暴乱。
这次事件被称为“血腥星期日”,成为1905年革命的导火索。
2.2 1917年的二月革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军队的失败和对农民和工人困境的不满,导致了1917年的二月革命。
这次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成立了临时政府。
2.3 1917年的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党在1917年10月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列宁成为了新政权的领导人。
这次革命标志着苏联的建立,后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 苏联的建立与发展3.1 新经济政策列宁在苏联建立初期,推行了新经济政策(NEP),以改善经济和恢复国家。
这一政策允许私人经济活动和小规模的资本主义经营,但仍保留了国家控制的主导地位。
3.2 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将农民强制集中在集体农庄中,以便更好地控制农业产出和实施计划经济。
这一政策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村饥荒和农民的抗议。
3.3 大清洗和斯大林的独裁统治斯大林在193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迫害,被称为“大清洗”。
苏联解体的过程、影响
考点:苏联解体的过程、影响1.过程: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明斯克协定——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领导人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阿拉木图宣言》——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志着苏联的完全解体。
叶利钦接管:1991 年12 月25 日,戈尔巴乔夫辞职并把核武器的控制权交给叶利钦。
2.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挫折,意味着苏联模式的失败。
易错微析苏联解体的实质:资本主义制度取代社会主义制度。
例题11991年12月25日,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徐徐降下,震惊世界的这一事件是()A.同盟国解体B.轴心国瓦解C.苏联解体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答案:C解析:四个选项中的事件,发生于1991年12月的是苏联解体,答案C。
例题21991年苏联解体,这标志着()A.“三国协约”瓦解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瓦解D.两极格局结束答案:D解析: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答案D。
1.“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
”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十月革命B.匈牙利事件C.东欧剧变D.苏联解体2.“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地、却是永久地降下。
它从事实上宣告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
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南斯拉夫分裂B.两德统一C.苏联解体D.捷克斯洛伐克分裂3.苏联解体是苏联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一场悲剧,其标志是()A.赫鲁晓夫下台B.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C.签署《阿拉木图宣言》D.“八一九”事件4.“它结束了曾对20 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 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
苏联历史知识点梳理高三
苏联历史知识点梳理高三苏联是20世纪最重要的超级大国之一,其悠久且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下面将对苏联历史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十月革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建立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由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夺取了政权,推翻了沙皇制度。
接着,1918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标志着苏联的诞生。
二、新经济政策和战后重建为了解决战乱后经济的恢复问题,1921年列宁推行了新经济政策(NEP),允许农民自由经营土地和个体经济活动,有效地刺激了经济的增长。
然而,斯大林在接任领导地位后,实行集体化和大规模工业化,给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和人道主义灾难。
三、五年计划和苏联的工业化进程斯大林在上世纪30年代初推行了一系列的五年计划,以实现快速的工业化。
这一计划为苏联带来了强劲的工业增长,但也对农民和劳动者造成了巨大的牺牲和压迫。
四、大清洗和大饥荒上世纪30年代,斯大林实行了大规模的政治迫害行动,被称为“大清洗”。
成千上万的人被无辜拘禁、迫害甚至处决。
同时,乌克兰饥荒导致数百万人死亡,成为苏联历史上的一大悲剧。
五、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德国入侵苏联后,苏军进行了艰苦的战斗,最终在1945年取得了胜利,并俘获了希特勒的指挥部。
这场战争给苏联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破坏,但也使其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之一。
六、苏联与美国的冷战二战后,苏联与美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的两个国家,并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冷战。
两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和对抗,最终以冷战结束。
七、戈尔巴乔夫及苏联解体上世纪80年代,苏联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改革政策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1991年,苏联正式宣告解体,成为独立的国家。
苏联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其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仍然不可忽视。
通过对苏联历史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的兴衰沉浮,以及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苏联中考知识点总结
苏联中考知识点总结
一、苏联概况
1. 苏联的建立和发展
2. 苏联的地理位置、边境、行政区划
3. 苏联的政治制度
4. 苏联的经济发展
5. 苏联的社会文化
二、反法西斯战争
1. 苏联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原因
2. 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战经验
3. 苏联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4. 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后的国际地位
三、民主化运动
1. 苏联进行民主化改革的原因
2. 苏联进行民主化改革的目标
3. 苏联进行民主化改革的历程
4. 苏联实行民主化改革的成果和不足
四、苏联解体
1. 苏联解体的原因
2. 苏联解体的过程
3. 苏联解体的影响
4. 苏联解体对世界的影响
五、苏联文化
1. 苏联的文学、音乐、舞蹈、电影等艺术形式
2. 苏联的科技成就
3. 苏联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4. 苏联的国际影响
六、苏联的领袖
1. 列宁
2. 斯大林
3. 赫鲁晓夫
4. 勃列日涅夫
5. 戈尔巴乔夫
以上是苏联中考知识点的总结,相信对学习有所帮助。
研究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的知识点
苏联是二十世纪世界政治史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它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经过70多年的发展和变革,最终在1991年解体。
苏联的历史经验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了解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二十世纪政治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苏联改革的起因苏联国内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源于斯大林时期的领导方式,苏联政府的行政体制的缺陷以及国有经济的管理方式。
除此之外,苏联在1980年代遭受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些问题使得苏联不得不进行改革,为了摆脱困境,苏联政府开始进行改革。
苏联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民主改革等。
政治改革主要体现为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民主化、思想启蒙等方面。
经济改革主要包括市场经济改革、国企改革、国有财产管理等。
二、苏联改革的实际效果苏联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力、改善民生、实现国家现代化。
然而,在苏联改革的过程中,改革者没有预料到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苏联政治、经济改革的进程并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目标。
一方面,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国有企业改革的存在严重问题导致了物价上涨和涨价条件的恶化。
另一方面,苏联民主制度改革的慢性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失败,导致社会不稳定,延误了苏联改革的进程和方向。
最终,这些问题开始削弱苏联的统治和国家实力。
三、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是苏联及其社会主义同盟国在1989年-1991年之间的一场政治大动荡。
苏联的解体是由苏共中央和高层领导人的分裂以及——同时也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源——不断加重的政治危机引起的。
苏联解体的原因包括经济问题、领导脱离了群众的根源、民族矛盾和国际形势等。
解体的经济根源在于苏联经济机制的萎缩,经济管理和社会治理能力下降,导致了苏联的经济实力下降和政治危机加剧。
苏联领导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源则在于,共产党的胜利使得领导者们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得不到正常的维持,再加上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缺陷,导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日益疏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知识点4_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启示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启示 【解析】
第一小问,注意指示语“根据材料三”,仔细阅读材料, 可以得出“现象:领袖权力高度集中,个人专断;领导干部以 权谋私,贪污腐败。”关于原因,要注意结合材料,强调监督 制度的缺失。第二小问,腐败的横行必然会导致民心的丧失, 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启示 【答案】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启示
【苏联解体的原因】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为维持世界大国的地位苏联需要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
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他上台之初,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 改革上。但是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1988年起,他转而进 行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政治多元化观点。但他的改革并 不成功,相反加剧了民族矛盾,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也最 终催生了八一九事件的发生。
同时,一部分干部公然地以权谋私,把自己领导的企业、农庄 当作资本,从事半合法的和非法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大量利 润。 ——摘编自李华《苏共党内监督机制缺失的严重后果及现实启 迪》等
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出现的政治现象 及其直接原因。(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最终带来 了怎样的后果?(2分)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启示
【苏联解体的启示】
1.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 情的道路; 2.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完 善。 3.任何经济制度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都应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 不断改革适应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启示 【典型试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监督制度的不断缺失,苏联出现了这
样一些现象:赫鲁晓夫集党政大权于一身,不经过集体讨论, 就擅自决定重大事项。此时地方官员掌控的物质资源日渐增多 ,以权谋私的空间也被扩大,各级官员和企业负责人暗中合作 ,把公有财物变成自己的家产。勃列日涅夫成为苏共第一书记 后,同样注重专权,他上台后曾自我得意地对身边人说过:“ 我就是沙皇。”
高中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民族主义势力泛滥,民族矛盾激化。 民族主义势力泛滥,民族矛盾激化。 苏共内部产生严重分歧,各派之间的斗争日 苏共内部产生严重分歧, 趋激烈和公开化, 趋激烈和公开化,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迅速 恶化。 恶化。
1990年 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 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从宪 法中删去了关于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条文。 法中删去了关于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条文。
政治改革及其影响: 政治改革及其影响:
戈尔巴乔夫在1988年首先提出“人道的、 戈尔巴乔夫在1988年首先提出“人道的、民主的 1988年首先提出 社会主义”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在实践中主张“公开性, 在实践中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识 形态多元化” 这些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混乱。 形态多元化”,这些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混乱。
பைடு நூலகம்
1、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
(1)、平反冤假错案,为受迫害者恢复名誉; )、平反冤假错案,为受迫害者恢复名誉; 平反冤假错案 (2)、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
2、经济改革
特别在农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特别在农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工业方面,他采取了一些下放权力、精简机构的措施。 工业方面,他采取了一些下放权力、精简机构的措施。
1、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恢复部门管理体制, 2、扩大企业自主权,运用经济刺激企业改进经营 扩大企业自主权, 管理
(二)、改革的结果及其原因 )、改革的结果及其原因
改革的结果: 前期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 改革的结果: 前期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 原因: 原因: 1、改革仍然是在计划经济的范围内进行,仍然没 改革仍然是在计划经济的范围内进行 在计划经济的范围内进行, 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 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 2、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 1967年 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建成“ 会主义”社会, 会主义”社会,这种过高估计苏联社会实际发展 水平的错误判断,进一步阻碍了改革进程。 水平的错误判断,进一步阻碍了改革进程。 3、加上这一时期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 加上这一时期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 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加重了经济负担。 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加重了经济负担。
高中历史: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
【学习目标】
苏联解体
重点:苏联解体的原因
难点:苏联解体的影响、教训
【知识概述】
1.原因:
①苏联是计划经济体制,缺乏市场调节机制,经济欠发达,重工业和轻工业比例失调,而与美国常年进行军备竞赛,军费开支又异常的庞大。
对国内经济造成沉重的负担;
②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滋生大量问题;
③戈尔巴乔夫不成功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促使东欧聚变,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④美国等西方国家采取的“和平演变”方针的作用。
2.影响:
①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发展遭到重创;
②结束了苏美长达40年的争霸局面,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两极格局瓦解;
③苏联的瓦解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敲响了警钟,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功改革积累了经验。
3.教训:
①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③防止西方“和平演变”;
④必须搞好经济建设。
【知识延伸】
苏联和东欧国家从盟友转为普通国家关系,苏美关系从冷战和对抗转向缓和与合作,以1985年11月日内瓦首脑会晤为转折,美苏关系开始进入比较持久和稳定的缓和时期。
两国在不同级别上就不同的问题进行对话从此制度化。
以东西方“冷战“为基本特征的两极体制解体,被多方位竟争的“多极化“格局所取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苏联解体知识点
高中历史苏联解体知识点 1、改革与解体知识点包括高中历史苏联解体知识点 1、苏联的改革、苏联的解体、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二战后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等部分,有关高中历史苏联解体知识点 1、改革与解体的详情如下:
高中历史苏联解体知识点 1
1.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2.缺点: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改变,农业和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变。
苏联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①政治和经济领域
A.内容: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
B.评价:这些改革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推进了农业的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但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②思想领域
A.内容: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的《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B.评价: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2.勃列日涅夫改革
①内容: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②评价: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
3.戈尔巴乔夫改革
①经济改革
A.内容: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B.结果:经济改革成效甚微。
②政治改革
A.内容: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
B.结果: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
苏联的解体
1991年8月19日,几位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试图阻止苏联分裂,但很快失败。
同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
二战后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
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要处理好政策、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革必须走改革开放和适应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必须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