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04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训练】(解析版)

合集下载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知识联系与比较: 美国罗斯福新政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1、从新的理论方面来看,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 场理念;罗斯福新政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凯 恩斯主义) 2、从新特点方面来看: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 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后者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 施来维护发展资本主义。
第2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概念理解: 斯大林模式: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 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它不是社会主 义建设的唯一模式。 知识体系: 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基础 农业全盘集体化
2、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3、如何认识评价斯大林模式
知识讲解






1、苏俄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工业企业经营方式有很大不同。根据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的区别,我们可以推出,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 A、集中全国的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扩大经营权 C、国家政权和国外、国内私人资本合作 D、重要工业企业归国家所有和由国家经营 2、有人说美国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有人 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这两种 看法的共同缺陷中最根本的是 A、只看到政策引起的直接的、表面的变化 B、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 C、没有从发展的辨证角度分析问题 D、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
一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 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这是新经济政策“新”之处。 二是在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实质上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 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评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评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七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

”列宁所说的“这种政策”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重商主义政策,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2.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该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B.德国法西斯正大举入侵苏联C.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D.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苏维埃政府决定实行余粮收集制,题目提供的传单反映了这一政策。

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3.1923年,列宁提出:“为了通过新经济政策使全体居民个个参加合作社,还须经过整整一个历史时代。

在最好的情况下,我们度过这个时代也要一二十年。

”此后苏联的历史发展表明( )A.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B.列宁的设想体现了急躁冒进的倾向C.斯大林与列宁在过渡速度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D.斯大林坚持了列宁的建设方针,苏联通过新经济政策要“一二十年”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胜利。

但是,斯大林执政时期通过实施计划经济加快了建设的步伐,缩短了过渡的时间。

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4.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

”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A.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年,苏俄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七单元习题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这一论断()A.是对苏联社会发展水平的正确认识B.过高估计了苏联社会的实际发展水平C.进一步推动了改革的进程D.使苏联军事力量和综合国立大增2.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

”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A.实施的条件B.所有制结构C.经济管理模式D.产品分配方案3.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通过了新的《苏共纲领》,指出:“为了动员内部潜力,更有效地利用基本建设投资、生产基金和财政资金,必须在国家计划任务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业务独立性和主动性。

提高企业在采用先进技术和更充分地利用生产能力方面的作用和兴趣”。

这些措施()A.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B.是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C.埋下了苏联解体的隐患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4.勃列日涅夫被苏联人民讥讽为“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究其原因主要有()①改革过分追求稳定,经济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②改革使社会矛盾滋生,国家陷入困境③勃列日涅夫沉迷于各种各样的荣誉④改革直接导致国家的解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1930年,上海《申报丛书》如是描述某经济政策:“解放了个人的商业和个人的工业之束缚,对于农民废止了生活必需量以外的谷物的强制征收。

”据此推断,该经济政策()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C.使美国逐步走出经济大萧条的阴影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6.现代某一时期,苏俄实行实物配给制,食物与商品集中计划配给;所有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实施国有化,小工业企业则实行监督;国家经营所有的外贸活动;对工人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禁止罢工。

这一政策出现的背景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7.某书在评价一位苏联领导人时提到“在他的统治时期却算是整个苏联70多年历史中最清明承平的时光:没有大规模的屠杀和清洗,国民的生活显著提高,国力强盛堪与美国相提并论,太空竞赛令社会主义扬眉吐气”。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测试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测试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从经济规律的角度讲主要“新”在()A.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B.征收固定粮食税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列宁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列宁认为() 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C.俄国要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必须先部分恢复资本主义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政策3.1970年初,苏联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

这一做法旨在()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恢复国家资本主义C.下放企业管理权D.利用市场货币关系4.“起初,几乎没有实验的机会,因为生存斗争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

当时,采取了种种非常措施……原先的计划是向农民提供工业制成品作为补偿,但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几乎所有的工厂都在为前线生产。

”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苏联进行农业经济改革,增加粮食产量,支持工业化建设B.国内战争造成粮食短缺,经济困难,面临困境C.为解决苏维埃政权的内忧外患,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苏联强化对农业、企业的指令性计划,以发展工业5.下面是苏俄(联)经济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A.B.苏俄(联)农业发展远远超过工业发展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农业发展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苏俄经济发展水平6.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

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7.1921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列宁对到访的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说:“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重新发掘我们的经济潜能。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解析版)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解析版)

(解析版)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1.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新经济政策充分说明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性。

2.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苏俄政府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3.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国家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和方法,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工农联盟,最后战胜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4.新经济政策反映了在苏俄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它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保证了苏俄稳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5.苏俄政府采取的新经济政策大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同①前提: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

②目的:巩固政权,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③内容:涉及农业、工业、商业和分配等。

④作用:巩固了政权异含义战争环境下的非常措施,主要在经济领域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全面调整,主要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逐步过渡所有制绝对的、彻底的公有制多种所有制并存分配平均主义分配多种分配形式运行机制绝对计划调节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践效果战胜了国内外敌人,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专题13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的特点、评价及启示1.特点(1)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

它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2)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

2.评价(1)积极作用: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考前第4天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考前第4天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考前第4天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必记图示】
【必背知识】
一、向社会主义过渡
1.两个过渡
(1)直接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

2.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经济政治危机。

3.内容
农业上,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上,解除了对大部分小型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贸易上,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上,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4.作用
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斯大林模式
1.形成
工业化运动、农业集体化运动,1936年宪法的制定。

2.特征
经济上——以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政治上——高度集权。

3.经验教训
国家宏观调控经济,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国家为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经济体制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领域——农业、工业,以农业为突破口;评价——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改革以失败告终。

2.勃列日涅夫改革
领域——政治、经济,工业改革为重点;评价——前期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突破原有
体制的束缚,最终失败。

3.戈尔巴乔夫改革
领域——政治、经济,先经济后政治;评价——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效,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高二历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高二历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如果把属于同种性质的问题讲了两次,这是不是没有必要而且给人一种明显重复的感受。比如你想说你懂得很多有关工程方面的知识,你说你从小在工程单位里长大所以接触过很多这方面的东西 在大学学的是工程专业所以你对这方面很了解。其实这两者取其一就够了,因为你所要说的不就是你在工程方面的知识多吗?何必拿出同种性质的两个理由了?www.geren-jianli为此在在会计账单 多么微小的问题。总之就是这么一个基本原则讲究一一对应,不需要进行一对多的模式也不需要多对一的模式,只要针对性强就足矣。 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讲究效率才能提升个人的印象度,因为效率也是一种价值的体现,你的效率高那么可以产生更多的成果,如果效率太低则会影响进度。状况本来就直接反应出你在当中的表现 要在这个栏目里注重表述方式,切忌啰嗦以及繁琐的方式,我们从一个人讲述某种内容时使用的方式就可以看出他做事情是否干脆利落。 辅导教育加盟
3、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认识其作用(1921年) (1)内容: ①农业: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
解除了部分中小型企业的国有化; a.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b.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国家暂时无力开 发的矿产油田等。 ③商业: 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允许 商品买卖。 ④分配: 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 制
3、了解新经济政策内容并认识其作用(1921年)
(2)作用: ①经济上:
提高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②政治上:
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 ③理论上:
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俄国向建设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3)特点:
利用资本主义的做法: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 主义生产力(列宁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高二历史下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练习与解析 旧人教版

高二历史下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练习与解析 旧人教版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习与解析苏联建立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为这一革命政权的主要任务。

据此回答1~3题。

1.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列宁曾有过“国家资本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的入口”的论断。

下列政策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苏俄新经济政策③联共(布)十四大制定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④联共(布)十五大确立农业集体化政策A.①②B.②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B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体现的是直接过渡的思想,联共(布)十四大、十五大确定的政策的特点是把国民经济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故①③④均与“国家资本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的入口”的思想相悖。

2.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①与当时苏联的国情基本适应②存在着严重的弊端,随着苏联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它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事业的发展③是成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④苏联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是这一体制形成的标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答案:C解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着一系列严重的弊端,可见它不是“成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所以③不正确,A、B两项可以排除。

苏联1936年宪法,把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因而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是斯大林模式正式形成的标志,所以④属于正确的结论,答案只能是C项。

3.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A.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C.忽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D.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答案:D解析:B、C两项是政治方面的内容,不属于“经济”特征;A项属于外在表现,不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在属性,因而也不是“本质”特征。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

据此回答4~7题。

4.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B.轻工业发展迅速,消费品供应充足C.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颁布苏联新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答案:A解析:A项属于前两个五年计划的重要成果;B项与史实不符;C项并不是成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不属于“最大成就”;D项不是“经济”方面的内容。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三)(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二必修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三)(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二必修

专题检测(三)一、选择题1.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仍处于危急中,于是政府发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号召,为此苏维埃政权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全盘集体化答案 A解析据材料“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仍处于危急中”和“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可知当时苏俄处于战争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

2.列宁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材料中的“经济政策”是指( ) A.农业集体化政策B.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 D解析把握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列宁”“是同下层脱离的”“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等可以判断该政策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在国内战争结束后,依然被用来恢复经济,引起了工人和农民的不满,造成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3.(2019·嘉兴高一检测)1920~1921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

据此推知当时苏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国营农庄吸引了大量劳动力D.政府重视日用品生产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1920~1921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故A项正确。

4.当列宁认识到“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之后,他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 )A.消灭俄国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B.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监督小企业C.部分恢复私营经济废除实物配给制D.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是列宁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而要实行新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

高二历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高二历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
解除了部分中小型企业的国有化; a.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b.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国家暂时无力开 发的矿产油田等。 ③商业: 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允许 商品买卖。 ④分配: 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 制
3、了解新经济政策内容并认识其作用(1921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①农业:
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
大中小型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③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实物配给制 普遍义务劳动制。
;重大人生启示录https:///archives/view-136-1.html
人生的意义网https:///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
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向新经济 理解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政策的转变 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认识其作用
“斯大林模式”
了解“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 要表现
苏联的改革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史实 了解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向新经济 理解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政策的转变 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认识其作用
(2)作用: ①经济上:
提高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②政治上:
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 ③理论上:
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俄国向建设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3)特点:
利用资本主义的做法: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 主义生产力(列宁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例2】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
2、理解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高二历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高二历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2.3_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的第三节。

本节由“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和“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两部分组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核酸是承载遗传信息的物质,了解核酸的种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的结构,为学习后面章节中有涉及到DNA携带遗传信息,以及在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重点介绍DNA本质的更好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识图、对比、分析、总结能力。

在初中时,学生已知道细胞核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但还不知道DNA的结构,也不知道核酸的种类及分布。

根据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学生能看懂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图解及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

在本书第二节中,学生掌握了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因此,应该能够理解本节中“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这个过程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核酸的种类、分布及功能。

2.掌握核酸的分子结构,懂得区分DNA与RNA。

3.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情感目标: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学难点:DNA与RNA的区别。

(四)教学资源网络视频,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用到多媒体实验室和自己制好的教学PPT。

(五)教学思路问题探讨:观看一个凶杀案、最后通过DNA指纹技术破案的视频,向学生提问:为什么DNA能够提够犯罪嫌疑人的信息?讲授知识:核酸的种类:DNA和RNA,核酸的功能观看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得出结论。

高二历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高二历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多选,A4型题,A3/A4型题]女性,24岁,农民。2周前因家中被盗急起精神失常,兴奋话多,疑神疑鬼,胡言乱语,打人毁物,近2天病情加重而入院。2周前因家中被盗,丢失500元,当晚彻夜不眠,反复想自己做事考虑不周。情绪激动,烦躁不安,做事不能集中注意,睡眠与饮食均明显减少。第 在SPECT脑灌注显像中,脑梗死时出现交叉性小脑失联络征,对侧小脑表现为A.灌注增加B.灌注减低C.灌注不变D.无灌注E.外形增大 学习和掌握人际关系的原则有何意义? 大量元素 内生之寒邪易伤哪脏A.心B.肝C.脾D.肺E.肾 [单选,A2型题]1岁男孩,发热、咳嗽、咳痰5d。查体:呼吸38/min,双肺闻及中小水泡音,胸部X线示两下肺模糊片影,最可能的诊断是A.大叶性肺炎B.腺病毒肺炎C.支原体肺炎D.毛细支气管炎E.支气管肺炎 有关胆囊结石症,下列叙述哪些是错误的。A.可继发感染,引起急性胆囊炎B.可导致胆囊积脓C.可导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和全身感染D.结石较大者比小结石更易引起临床症状E.静止性胆囊结石可无需处理 蠕形螨属于A.兼性寄生虫B.偶然寄生虫C.永久性寄生虫D.暂时性寄生虫E.以上均不是 整机装配时应参照安装。A、印制线路板B、电原理图C、样机D、装配图 药物所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中,可同时引起。肾小球微小病变型肾病的是A.抗生素B.非甾体类抗炎药C.甾体类抗炎药D.抗病毒药物E.以上均不是 C125M×3-2RH离心式压缩机油温高报警值,联锁值。 下列对粉碎的叙述,错误的是A.借机械力将大块固体物质碎成规定细度的操作过程B.是将机械能转变成表面能的过程C.便于调剂和服用D.目的是增加药物的表面积,促进药物的溶解与吸收E.非极性晶体物质具有相当的脆性,较易粉碎 下列关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哪项错误A.增加组织耗氧量,促进产热B.促进婴幼儿脑和骨的发育C.引起黏液水肿D.增加糖原分解和糖异生E.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承包商的某项索赔要求,虽然在工程项目的合同条件中没有专门的文字叙述,但可以根据该合同条件的某些条款的含义,推论出承包商有索赔权。这种索赔属于。A.合同规定的索赔B.非合同规定的索赔C.综合索赔D.道义索赔 KenndyⅣ类的活动义齿模型设计时,将模型向后倾斜的主要原因是.A.使义齿人工牙由前向后倾斜B.制作方便C.利用倒凹固位D.牙槽嵴丰满,唇侧倒凹过大E.减少义齿前份基托与余留牙间的间隙 关于正常恶露,正确的是A.血性恶露约持续1周B.浆液性恶露含大量白细胞,坏死蜕膜组织C.白色恶露约持续1周D.胎盘胎膜残留或合并感染时恶露增多E.恶露含有血液、胎盘绒毛碎片、坏死蜕膜组织等 平分直线测验提示患者存在A.单侧忽略B.视觉失认C.体像失认D.触觉失认E.听觉失认 下列关于财务管理内容和职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长期投资、长期筹资和股利分配B.财务预算是财务控制的重要依据,财务控制是执行财务预算的手段C.长期投资的对象包括长期经营性资产和长期金融资产的投资D.短期投资和短期筹资属于营运资本管理范畴 女性的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可升高。这种基础体温的升高与哪种激素有关A.孕激素B.雌激素C.甲状腺素D.黄体生成素E.卵泡刺激素 关于歌尼斯堡七桥问题和关于多面体顶点、边和面关系的讨论,是几何学发展的重要突破,此时关心的不再是度量问题,而是位置问题、连接问题。A.欧几里得B.欧拉C.海亚姆D.高斯 什么是油品的粘度?有何意义?环烷烃含量对油品粘度有何影响? 关于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叙述错误的是A.有家族聚集性B.左侧大脑功能低下C.铅暴露D.多巴胺功能异常E.家庭关系严重不和 产生闭锁综合征脑梗死部位位于A.双侧脑桥基底部B.双侧中脑腹侧C.双侧脑桥背部D.双侧丘脑E.双侧内囊 与财务报告相关的控制活动一般由一系列手工控制和所组成。A.人工控制B.自动控制C.内嵌控制D.外环控制 主要应采取第一级预防措施的疾病是A.职业病B.冠心病C.糖尿病D.阑尾炎E.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由表面电极所记录的运动神经电位的波幅()A.0.5mV以下B.5~20mVC.20~40mVD.40~50mVE.55mV以上 关于流脑的易感性错误的是A.由于从母体获得抗体,6个月内的婴儿很少发病B.成人发病较少,因可在多次流行中隐性感染获得免疫力C.在流行期间发病年龄可向高年龄组移动D.感染后免疫力持久,各群间交叉免疫力持久E.儿童发病率高,特别是5岁以下(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取得出版专业初级职业资格者,可以聘任职务。A.见习编辑B.技术编辑C.一级校对D.二级校对 按募集的方式分类,有价证券可以分为。A.政府证券、政府机构证券、公司证券B.公募证券和私募证券C.上市证券与非上市证券D.股票、债券和其他证券 下列关于滴虫阴道炎的叙述,错误的是。A.为性传播疾病B.分泌物为豆腐渣样C.性伴侣应同时检查和治疗D.治疗后复查为阴性并不能确诊为治愈E.为感染阴道毛滴虫所引起 强夯置换法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A.稳定性验算B.稳定性试验C.现场试验D.现场考察 痹证的辨证要点是A.把握主证B.辨其何邪所胜和病情的久暂C.辨别虚实D.辨别寒热E.辨阴阳 体内缺铁初期的最早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A.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B.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C.血清铁减低D.骨髓贮存铁减少或缺乏E.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 斗架最下层的大药斗一般用于存放的是A.贵重饮片B.有毒饮片C.质重饮片D.质地较轻且用量较少的饮片E.质地松泡且用量大的饮片 [问答题,论述题]如何处理TJK2型减速器无制动缓解表示故障?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单元综合练习题: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单元综合练习题: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从1953年开始,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农副业生产和大规模垦荒等一系列措施,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是由于苏联推行了()A.新经济政策B.赫鲁晓夫改革C.勃列日涅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2.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高尔基汽车厂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援建,哈尔科夫拖拉机厂设备是德国和美国制造的,并由美国人担任建设总工程师。

这表明()A.苏联工业化得到西方国家支持B.苏联利用西方资源推进工业化C.西方与苏联双方意识形态趋同D.苏联的经济体制发生根本变化3.下表反映了苏联国民生产的发展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④全国政局不稳,社会出现了动荡A.①②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4.表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5.列宁在1922年纪念十月革命五周年的大会上曾指出:“要挽救俄国,单靠农业的丰收还不够……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农业集体化运动6.1921年推行某政策时,列宁反复强调这种“退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在日后最终转入“进攻”,这种“退却”()A.是在战争环境下采取的措施B.明确了苏联建设的步骤和方向C.不利于苏俄经济的快速恢复D.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7.1956年以来苏联的经济改革中,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的领导人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8.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04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

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从农村背进城里的,“背口袋的人”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B.实行固定的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推行D.苏联模式的确立【答案】A【详解】1918-1921年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否定市场,材料现象正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结果,故选A;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排除B;1929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推行,排除C;1936年苏联宪法颁布,标志苏联模式的确立,排除D。

【点睛】2.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发出号召:“……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A.“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B.“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C.“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D.“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标题和题干内容表述可知,该景象发生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当时是苏俄进行的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

B项是斯大林时期,C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D项是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故答案选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名师点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1)积极: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在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局限:①超出了战时需要,引发了农民暴动,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②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失败,根源在于超越了当时落后的生产力。

3.如表为苏俄(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这些探索A.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农民利益B.都以指令性计划管理经济C.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政权D.都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C【详解】1918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障了内战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1921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恢复了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1925——1936年,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苏联模式,促使苏联快速实现工业化,工业产值达到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综合国力的的增强,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故选C;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排除A;B项不符合新经济政策,排除;D项只符合苏联模式,不符合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

【点睛】4.苏俄从1919年2月开始每人每天由国家定量分配粮食,6月,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被查禁,市场被取缔。

有些城市居民不得不悄悄去农村用口袋背粮回来,于是“背口袋”活动盛行起来。

“背口袋”活动盛行从根本上反映了A.取消自由贸易的政策不得人心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C.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D.农民未认真遵守余粮收集制【答案】B【详解】由材料“1919年”可知,这时的苏俄采取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市场和自由贸易,“背口袋”活动盛行从根本上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故答案为B项。

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民众对于取消自由贸易政策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民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态度,排除C项;D项不属于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

【点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是基本上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撇开市场,采取纯粹军事、行政的手段和方法。

这一政策远远超出了俄国社会能够承受的水平,结果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生产下降,1921年春苏俄发生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5.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A.国家与工人的关系B.国家与农民的关系C.农业和工业的关系D.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答案】B【详解】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是农民不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收集制,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因此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故选B;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由于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重轻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因此CD两项成为二战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内容,排除。

【点睛】6.1929年苏联与美国福特公司签下价值约1300万美元的合同,其中包括了苏联汽车工业中最重要的高尔基厂的建设援助与技术转移;1932年,苏联与美国杜邦公司达成价值高达2700万美元的协议,双方约定杜邦将为苏联建设一座年产35万吨的硝酸工厂,并为苏联培养技术专员。

这表明苏联A.放弃了与美国的意识形态对抗B.国力发展改变了美国的外交政策C.经济重心转向推动农业发展D.工业化建设抓住了良好发展机遇【答案】D【详解】根据“……1932年,苏联与美国杜邦公司达成价值高达2700万美元的协议,双方约定杜邦将为苏联建设一座年产35万吨的硝酸工厂,并为苏联培养技术专员”可以看出,苏联利用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机遇,增加了外资及技术的引进,为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国力发展与对外政策变化的关系,排除B;苏联仍然以重工业为主,排除C。

7.下图是1913—1925年俄国(苏联)农业生产变化情况柱状图。

据图可知,这一经济指标的变化主要得益于A.商品与市场手段的运用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C.农业集体化正在加速推进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答案】A【详解】根据柱状图可以看出,1921年后俄国的粮食作物产量不断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与市场手段发展经济,促进农业的发展,故选A;20世纪30年代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排除B;1929年苏联开始农业集体化,成立集体农庄,排除C、D。

【点睛】8.1921年,苏俄虽因自然灾害而致农业歉收,但仍征得粮食税1.62亿普特,通过商品交换采购粮食0.6亿普特,国家共获得粮食2.33亿普特。

1922-1923年国家获取的粮食上升到4.3亿普特。

其他农产品、畜产品国家采购量也有较大增长。

苏俄的农业发展状况反映了A.农民为工业化做出重要贡献B.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逐渐确立C.政策调整调动了农民积极性D.国家进一步加强经济的控制【答案】C【详解】1921年,苏俄已经实施新经济政策,因此,虽然农业歉收,但国家获取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畜产品都有较大增长。

这和新经济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关,故C正确;材料不涉及工业化,故A错误;斯大林时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逐渐确立,故B错误;新经济政策使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放松,故D错误。

9.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指出: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只要发展了重工业就是实现了工业化。

至于轻工业、农业都是次要的、从属的、为发展重工业效力的部门,各经济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可以不予顾及。

这一认识A.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探索C.造成苏联农业轻工业的长期落后D.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答案】B【详解】根据“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只要发展了重工业就是实现了工业化。

至于轻工业、农业都是次要的、从属的、为发展重工业效力的部门,各经济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可以不予顾及”要得出斯大林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优先发展重工业,以迅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探索之一,B项正确;A项是在1936年苏联宪法颁布后才确立的,排除A;这一认识本身并不会造成农业轻工业的落后,排除C;D项是十月革命的影响,排除D。

10.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A.A B.B C.C D.D【答案】D【详解】材料“1928—1937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工业投资1550多亿卢布,占国民经济投资总额的42%”体现的是苏联的工业化取得较大的成就,D正确;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地位是在18世纪中叶,A排除;材料“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体现的是对私有财产的保护,B排除;材料“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资本家”政府对私人企业的扶植,C排除。

故选D。

11.如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

这反映出苏联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答案】C【详解】1928年至1932年,苏联农业春播方式中,马拉播种机和拖拉机牵引播种机的播种方式占比上升,后者上升速度尤其明显,而手播方式虽然在下降,但是占比仍然较高,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基础较为薄弱,C正确;新经济政策在1924年斯大林执政后逐渐被取消,排除A;通过播种方式无法判断工农业比例结构,排除B;说明1928年至1932年苏联的工业化水平提升较快,D排除。

12.苏联模式,别名“斯大林模式”,即苏联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体制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

以下对“苏联模式”的评述,正确的是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②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③开创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模式④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详解】据所学知识,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斯大林模式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创了不同于资本主义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工业化模式;在社会主义发展的特定阶段,斯大林模式起到了迅速发展生产力的作用,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快速发展,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③④正确,①错误,故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

13.有学者指出.1957年苏联的工业和建筑业大改组把中心放在调整经济管理组织形式上,只是把经济管理的重心由中央转到地方管理机构从条条搬到块,即只是在条条与块块、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兜圈子。

这说明当时苏联A.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B.依靠行政命令推行经济改革C.力图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D.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答案】B【详解】材料“只是把经济管理的重心由中央转到地方.管理机构从条条搬到块块.即只是在条条与块块、中央与地方济管理组织形式上”体现的是当时苏联依靠行政命令推行经济改革,B正确;联一直是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A项错误;工业和建筑业大改组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地方经济自主权,从而削弱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必要的集中统一领导,C项错误;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改革试图克服传统体制的弊病,至于是否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材料无法判断,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