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和金属材料》全章优秀教案
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全章教案(2)(人教版九年级下)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学习情景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寒冷,而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川。
原来装煤油的铁桶低部和桶壁的连接处是用金属锡焊接的,而锡在-300以下的低温时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粉末。
这个惨剧就是因为我们对使用的金属性能不了解。
为了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我们学习一些有关金属材料的知识好吗?学习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学习指导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从光泽、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熔点等方面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但从颜色、密度、硬度等方面具有差异性。
金的活动性最差,在地壳中以单质的形式存在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菜刀、锤子用硬度大的金属铁制而不用硬度小的铅制,灯泡里的灯丝用熔点高的钨制而不用熔点低的锡制。
3.生活中最常见的合金是生铁和钢,航空中常用的铝合金是在金属铝中加入了铜、镁、硅等金属制成的硬铝,合金的许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
基础训练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生铁B.钢C.黄铜D.金刚石2.下列金属颜色呈黄色的是()A.铜B.金C.铁D.铝3.下列物质不属于铁制品的是()A.菜刀B.镰刀C.锤子D.电线4.下列含铁的物质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排列正确的是()A.Fe(OH)2 Fe2O3 FeB.Fe(NO3)2 Fe FeCl3C.Fe FeO Fe2O3D.Fe(OH)3 FeSO4 FeCl35.用做医疗器械和炊具的不锈钢,是在炼钢时加入了()A.硅B.钨C.铬和镍D.锰6、一种新兴的金属由于其密度小、延展性好、耐腐蚀强,它和它的合金在航空、航海和化学工业中正逐步取代铝和铝合金而被广泛应用,该金属是()A.锌B.钛C.镁D.锰7.自行车架是用下列哪种合金制成的()A.不锈钢B.锰钢C.硬铝D.锌合金8.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A.铝B.铁C.铜D.钙9.把下列金属的性质和有关的用途用短线连起来金属的光泽金属铝做反光镜金属的导电性制铝箔金属的延展性制电缆金属的导热性用铝壶烧水互动交流1.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熔合,冷凝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合物———合金。
九年级化学下册《专题八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教学设计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本章节的重点,学生需要理解金属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置换反应,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能运用该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提炼与合金制备、金属腐蚀与防护。
2.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实验、动画等方式,讲授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和原理;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理解金属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置换反应;
-教师介绍金属提炼的常见方法,如热还原法、电解法等,以及合金的制备和性质;
1.教学内容: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如手机、自行车、家电等,引发学生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思考。
2.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物品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具有导电、导热、延展性等优良性质。
-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金属为什么具有这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
4.预习作业:
-预习下一章节内容,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网络搜索等方式,了解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科技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拓宽知识视野。
作业评价:
1.教师对书面作业进行批改,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对错误较多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
2.对实践作业和小论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教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价格高低、资源是否丰富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2)知道什么是合金,认识合金与纯金属相比在性能上更具优越性。
(3)了解几种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及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合金的概念。
【难点】合金的性质。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纯金属的物理性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2~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及合金。
2.按人类使用工具的材料为标志划分的时代: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人类使用铝的历史只有100多年。
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
3.常温下,铁、铜、铝都是固体,而汞是液体。
4.绝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金呈黄色;铜呈紫红色;铁粉是黑色,所以金属都有颜色和光泽。
5.铜和铝都能作导线,说明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
6.铁可拉成铁丝,铝可压成铝箔,金属的这种变形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
【合作探究】1.你能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吗?答:常温下为固态(汞除外);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
2.用铁锅炒菜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用铁锅炒菜有什么优点?答:用铁锅炒菜利用了铁具有良好导热性、熔点高的性质。
用铁锅炒菜的优点: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铁元素,预防缺铁性贫血。
【教师点拨】1.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但金属材料不一定是纯金属,也可能是合金。
2.含有金属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材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册)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2、通过调查考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意义和贡献。
【教学重点】1、引导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在交流学习中认识常见的合金并了解其广泛的用途。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指导调察,收集资料整理归纳;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及分享等。
【仪器、药品及其它】1、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
2、学生查阅有关金属材料发展前景资料。
3、酒精灯、火柴、干电池、导线、小灯泡、砂纸、铜丝、铁丝、铝丝、铁架台、黄铜、铜、焊锡、锡、铁片、铅、铝片、铝合金。
4、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
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
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
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因为不恰当使用金属而导致的尴尬事吗?说出来听听。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化学的最后阶段,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冶炼、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实验,使学生了解金属的性质,学会金属的冶炼方法,掌握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等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化学实验的操作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金属的性质,掌握金属的冶炼方法,学会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措施。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属的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金属的活性顺序。
2.金属的冶炼方法:湿法炼金、热还原法、电解法等。
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的腐蚀原因、防腐蚀措施。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性质、冶炼方法和腐蚀与防护措施。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金属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试管架等。
2.实验试剂:铁、铜、锌、硫酸、硝酸等。
3.课件:金属的性质、冶炼方法、腐蚀与防护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金属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铁锅、铜线、铝壶等,引导学生关注金属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金属是如何得到的吗?”让学生思考金属的来源和性质。
2.呈现(10分钟)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金属的活性顺序。
通过实验演示金属的腐蚀现象,让学生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教案一、知识回顾1. 金属的性质金属是指具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和延展性的物质。
金属的主要性质包括:•金属光泽:金属表面具有独特的光泽,称为金属光泽。
•导电性能: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在金属中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
•导热性能: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热能可以在金属中迅速传导。
•延展性: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在拉伸的过程中不断延长。
•高熔点和高沸点:金属的熔点和沸点较高,一般在室温下都是固态。
2.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的特点包括:•金属元素多为固态,具有金属光泽。
•金属元素通常是良好的导电体和导热体。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可以形成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
•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通常为正数。
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包括:•除了溴和汞以外,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在常温下是气态或液态。
•非金属元素通常是较差的导电体和导热体。
•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通常形成共价键,形成共价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通常为负数。
3. 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化合物。
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而非金属元素通常获得电子形成负离子。
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合物通常具有下列特点: - 化合物通常具有离子结构,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
- 金属和非金属的原子通过离子键相互结合。
- 化合物的离子数目要求正负电荷相互抵消,使化合物整体电荷为零。
4. 金属材料的使用金属材料由金属制品和金属合金组成。
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金属材料的特点包括: - 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
- 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 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二、能力提升1. 快速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选择正确答案。
1.以下不属于金属的性质的是: A. 金属光泽 B. 导电性 C. 导热性 D. 脆性2.金属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通常为: A. 正数 B. 负数 C. 零 D. 无法确定3.以下不属于非金属的性质的是: A. 金属光泽 B. 不导电 C. 不导热 D. 脆性4.下列元素中,不是非金属的是: A. 氧 B. 汞 C. 碳 D. 溴2. 选择题从下列每组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本课题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日常生活金属用品入手,说明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
首先重点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然后由学生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讨论其用途,最后得出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同时综合考虑其它多方面因素的结论。
第二部分介绍合金。
通过活动与探究比较合金和纯金属在性质方面的差异,同时根据差异得出合金的用途更为广泛的结论;为拓展学生视野,教材特意介绍了“形状记忆合金”,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材料,激发探究材料科学的兴趣及欲望。
本课题的知识难度不大,但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本课题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难点突破。
1.联系生活实际提出合理问题。
2.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实验探究机会。
3.利用上述两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
第1课时几种重要的金属【教学目标】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质及用途。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4.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5.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6.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7.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曲别针、铜丝、水龙头、多媒体课件等。
【导入新课】展示常见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铜丝、水龙头、金银首饰等)和投影彩色图片(如高压锅、马踏飞燕、河北沧州铁狮子等)。
【提出问题】以上这些实物和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同学们,想一想,以上实物和图片各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分别应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金属有哪些共性和个性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P3内容回答以上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金属的定义和特性;2.了解金属元素及其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3.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和联系;4.学会运用工具和设备进行金属材料的观察和实验;5.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6.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金属的定义和特性;2.金属元素和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3.金属与非金属的联系和区别。
三、教学重点1.金属的特性和用途;2.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
四、教学难点1.金属与非金属的联系和区别的讲解;2.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和培养。
五、教学方法1.探究教学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金属的一些共同特性,如导电性和延展性等;2.合作学习法:设置小组讨论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能力;3.示范教学法:通过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
六、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教师用幻灯片展示几个常见的金属材料,如铁、铝和铜,并问学生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 引导探究(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金属导电性实验1.将一块金属材料(如铜)的两端分别插入电池的两极,观察电路是否通断。
2.用同样的方法,将一块非金属材料(如木头)的两端分别插入电池的两极,观察电路是否通断。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实验二:金属延展性实验1.取一块金属线(如铝),用铅笔在金属线上标记两个固定点。
2.在标记点之间用手轻轻拉伸金属线,并观察是否发生变化。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3. 学习归纳(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金属的特性:导电性和延展性。
同时,通过幻灯片展示各种金属的应用领域,如铁用于建筑和机械制造,铝用于航空和包装等。
让学生认识到金属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 小组合作学习(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金属元素进行研究。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第一章:金属的性质1.1 金属的导电性介绍金属导电性的概念解释金属导电性的原因进行实验观察金属导电性1.2 金属的导热性介绍金属导热性的概念解释金属导热性的原因进行实验观察金属导热性1.3 金属的延展性介绍金属延展性的概念解释金属延展性的原因进行实验观察金属延展性第二章:金属的冶炼和用途2.1 金属的冶炼方法介绍常见的金属冶炼方法解释不同冶炼方法的原理进行实验演示金属冶炼过程2.2 金属的用途介绍金属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解释金属用途与其性质的关系进行实例分析金属的用途第三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3.1 金属的腐蚀现象介绍金属腐蚀的概念解释金属腐蚀的原因观察实验金属腐蚀的现象3.2 金属的防护方法介绍常见的金属防护方法解释不同防护方法的原理进行实验演示金属防护过程第四章:金属的合金4.1 合金的概念和特点介绍合金的定义和特点解释合金与纯金属的差异进行实验观察合金的性质4.2 常见合金的应用介绍常见合金的类型和应用解释合金应用与其性质的关系进行实例分析合金的应用第五章:金属资源的开发和保护5.1 金属资源的开发介绍金属资源的开采和提炼过程解释金属资源开发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实验演示金属资源的开发过程5.2 金属资源的保护介绍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解释金属资源保护的措施和技术进行实例分析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第六章:金属的化学性质6.1 金属与氧气反应介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类型解释金属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实验观察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现象6.2 金属与酸反应介绍金属与酸反应的类型解释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实验观察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第七章:金属的物理性质7.1 金属的熔点介绍金属熔点的概念解释金属熔点的原因进行实验观察金属的熔点7.2 金属的沸点介绍金属沸点的概念解释金属沸点的原因进行实验观察金属的沸点第八章:金属的形态和结构8.1 金属的晶体结构介绍金属晶体结构的概念解释不同金属晶体结构的特点进行实验观察金属晶体结构8.2 金属的形态变化介绍金属在不同条件下的形态变化解释金属形态变化的原因进行实验观察金属的形态变化第九章:金属的加工和成形9.1 金属的切割和焊接介绍金属切割和焊接的方法解释不同切割和焊接技术的原理进行实验演示金属的切割和焊接过程9.2 金属的铸造和锻造介绍金属铸造和锻造的方法解释不同铸造和锻造技术的原理进行实验演示金属的铸造和锻造过程第十章:金属的应用和可持续发展10.1 金属在工程中的应用介绍金属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解释金属应用与其性质的关系进行实例分析金属在工程中的应用10.2 金属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介绍金属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金属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实例分析金属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措施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观察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第一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案: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⑵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⑶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⑷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⑴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实物性质的讨论入手,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学会区分金属和非金属。
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制品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以下认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⑶通过实验比较黄铜片和紫铜片、焊锡和锡及铅的多种性质,认识加入其他金属可以改良金属特性,以及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⑵在了解金属性质的基础上,了解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如价格、资源、是否美观、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
【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金属制品、金属制品的图片、铁架台、铁片、酒精灯、焊锡、铅、火柴等。
学生用具:大小形状相同的铁、铜,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合金的资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回顾、交流【学习情景】展示金属制品的图片。
【提问】图片中的制品主要由什么材料制成?【讲解】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新课引入】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板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设问】根据生活经验,你所知道的金属有哪些?你见过哪些金属制品?我所知道的金属…我所见过的金属制品…【学生回答、交流】让学生感知学习的对象,激发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三化学下学期金属与金属材料教案(新人教版)
通过练习小结
到的现象是 。 ②本实验设计中,在 C 处所采取措施的目的是 (2)使用过的菜刀、铁锅等铁制品,清洗后应及时擦干,可以 减少 对铁锈蚀的影响.
6.下列防锈措施不合理的是( ) 练习巩固 A.擦去铝锅表面的氧化膜 B.在自行车链条上涂油 C.在车船的表面喷涂油漆 D.在铁制水管表面镀锌 7.(1)钢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 O2 和 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铁锈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写出防止 铁制品生锈的一种方法 。 (2)硅石信息产业的核心材料,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 高温 为: SiO2+2C==Si+2CO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这个反应体 现出 C 的 性。 学生自主总结本 节课的主要内 容。评价自己在 本节课的启示和 收获。
回忆物理性质
【中考链接】1.体育课上用的铅球,外面是铁壳,里面灌了铅, 练习巩固 这主要是利用了 ( ) A.铁的价格高,铅的价格低 B.铁的硬度大,铅的 密度大 C.铁的化学性质稳定,铅不稳定 D.铁的外观美观 2.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属于金 属共性的是( ) A.很高的熔点 B.良好的导电性 C.很大的硬度 D.银白色的光泽 [问题情境二]: 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你们还记得吗?小明同学用实验探究 Cu、 Fe、Zn 等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有关反应记录如下: Fe + 2HCl == FeCl2 + H2↑ Zn + 2HCl == ZnCl2 + H2↑ Fe + CuSO4 == FeSO4 + Cu Cu + HCl → 不反应 ( 1 )小明说,他能从实验过程中发现锌比铁活泼,其依据是
【回顾】观察镁条、铝片、铁丝、铜片,他们的物金属的哪些性质? 1.铁块可以制成铁丝或铁片:___________ 2.铜线用做 电线、电缆:___________ 3.炒菜用的铁锅、铁铲一般都装上木柄:_______ 4.用钨做灯 泡里的灯丝: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一、教学目标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和合金的性质及用途。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的方法,归纳合金的主要用途。
4.学会查阅资料、归纳总结等方法,知道一些重要和新型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1.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3.合金和其组成纯金属性质的比较。
4.合金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片(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
一、新课导入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碳、氧等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但是在一百多种元素中约有80%为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和广泛的用途。
本单元我们将学习一些常见金属的性质、用途和冶炼方法等。
二、新课教学1.展示一些金属制品(如订书钉、铝箔、铜丝电线、不锈钢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火箭、坦克、轮船等)。
[分析]常见的材料很少有纯金属,多数为金属的合金,即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提问]同学们知道人类是从什么时代开始使用金属材料的吗?想了解金属材料的使用历史吗?[小结]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铝的使用→钛的利用我国从商代开始使用青铜器,春秋时期就会炼铁,战国时期会炼钢,目前正大量使用的是钢和铝合金材料,钛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景的金属材料之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优秀教学案例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以及知识掌握情况。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鼓励他们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后续教学提供指导。
4.结合学生的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优秀教学案例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为例,旨在通过实际教学场景,展示如何在化学课堂上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素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及其应用,旨在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基本特性,掌握金属的活动性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金属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增强对金属材料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物质观念和环保意识,培养对金属材料的情感。具体包括:
1.通过对金属的学习,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变化规律,增强对科学的敬畏之心。
2.关注金属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高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本案例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本案例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第一章:金属的性质1.1 金属的导电性1.2 金属的导热性1.3 金属的延展性1.4 金属的反应性第二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2.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定义2.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2.3 金属的活泼度与反应性的关系第三章:金属的制备方法3.1 铜的制备3.2 铁的制备3.3 铝的制备3.4 金属的提取与精炼第四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4.1 金属腐蚀的原因4.2 金属的防腐蚀方法4.3 金属的涂层保护4.4 金属的阳极保护第五章:金属的应用5.1 金属在建筑中的应用5.2 金属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5.3 金属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5.4 金属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第六章:金属的物理性质6.1 金属的密度6.2 金属的熔点6.3 金属的沸点6.4 金属的导光性第七章:金属的合金7.1 合金的定义和特点7.2 合金的分类和应用7.3 常见金属合金介绍7.4 合金的性能优势和制备方法第八章:金属的回收与利用8.1 金属回收的意义8.2 金属回收的方法和技术8.3 金属废料的处理和再利用8.4 金属回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第九章:金属的化学性质9.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9.2 金属与酸的反应9.3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9.4 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第十章:金属的实验操作10.1 金属的称量和测量10.2 金属的溶解和过滤10.3 金属的打磨和抛光10.4 金属的焊接和铆接第十一章:金属的生态环境影响11.1 金属开采和加工对环境的影响11.2 金属废物处理和污染问题11.3 金属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策略11.4 金属行业环境伦理和责任第十二章:金属的生物应用12.1 金属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作用12.2 生物体对金属的吸收和排出12.3 金属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12.4 金属生物腐蚀和生物传感器第十三章:金属的工业应用13.1 金属在制造业中的应用13.2 金属在能源工业中的应用13.3 金属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13.4 金属在信息技术产业的应用第十四章:金属的纳米技术14.1 纳米金属材料的特性14.2 纳米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14.3 纳米金属材料的应用前景14.4 纳米技术在金属加工中的应用第十五章:金属的未来发展趋势15.1 新兴金属材料的研发15.2 金属回收和再利用技术的进步15.3 金属加工技术的创新15.4 金属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金属的性质重点: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反应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
课题1 金属材料第1课时金属的物理性质知识与技能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模式探究式二、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预习检测:1、列出五种常见的金属2、化学之最(金属)回答:1、铁、铜、铝、锌、银等2、地壳中最多的金属是铝应用最广泛的是铁从实际出发引起兴趣导入新课介绍金属史铜(商朝青铜器)铁(春秋战国)讨论:铜、铁、铝的历史以及应用年代了解金属的历史板书设计课题1 金属材料一、金属1、性质①颜色②导电性③密度④熔点⑤硬度⑥延展性2、用途二、合金1、概念2、性质a、硬度b、熔点教学反思:本课题内容多,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紧密。
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但内容琐碎,不易记牢。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3.通过实验判断金属的活泼性程度。
4.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5.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金属和金属材料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了解金属资源的有限性,树立珍惜和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观念;
3.关注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环保意识;
4.通过学习金属的性质和用途,激发创新精神,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
2.练习题类型: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
3.教师批改: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批改,及时反馈,纠正错误。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金属和金属材料的重要性。
2.教学方法: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强调金属资源的有限性,引导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金属资源。
6.创新实践,拓展思维:组织学生进行金属制品的创新设计,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
7.情感教育,培养责任感:通过讲解金属资源的有限性、环保意识等内容,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
8.多元评价,促进发展:采用实验操作、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c.撰写一篇关于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短文,培养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实践作业:
a.设计一个简单的金属制品,如钥匙扣、书签等,要求运用所学的金属性质知识,并说明设计理念;
b.利用废旧金属材料,如易拉罐、铁丝等,进行创意制作,提高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3.研究性学习:
a.分组研究金属资源的分布、开采、利用和保护,形成研究报告;
3.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及资源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知道常见的金属(铁、铝、铜)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部分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4.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5.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6.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2.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实验,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3.通过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产生金属资源短缺的危机意识.本单元在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内容中:身边的化学物质——金属与金属矿物、物质的化学变化——认识几种化学反应(置换反应等)、金属活动性顺序及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围绕金属的性质、冶炼、防锈蚀、回收与利用等内容呈现学习情境和素材,强调学生从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获取信息,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取知识.本单元是教材中首次出现系统研究和认识金属及合金的性质、冶炼、金属保护和用途等内容.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及表示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等基础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化学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体验.在此基础上安排了本单元内容,既能使学生用化学用语描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又能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本单元金属材料的知识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但仅是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在物理科学中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金属的知识,因此可以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学习合金的概念.通过课题1的学习,学生对金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生活的视角上升到课题2学科的视角,如金属的化学性质,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但条件不同,与酸反应但速率不同,接着又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设计实验的能力.接下来又从学科的角度上升到课题3社会的角度,从日常生活中所见的钢铁锈蚀、金属的污染等现象到金属的冶炼、防护、保护、回收等,让学生意识到合理利用金属资源、金属材料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课题1金属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许多日常生活用品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引入,说明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并重点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由学生根据金属的性质讨论其用途,最后得出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第二部分介绍合金,通过实验与讨论比较合金与纯金属在性质方面的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得出合金的用途更为广泛的结论.为拓展学生视野,教材还特意介绍了很有前途的金属钛及新型高科技合金——形状记忆合金,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些材料.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金属制品、金属制品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金属材料对社会进步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表8-1、8-2,及实验8-1让学生知道合金的性能、用途的优越性.通过教材4页资料卡片及7页化学·技术·社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明白: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是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通过家庭小实验——淬火和回火,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也能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在大家熟悉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用途以及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大量的照片、资料介绍了地球上和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等,既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又有保护环境意识和节约资源意识等情感领域的内容.突出的三个知识点: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以及金属资源的保护.在金属资源的保护这一知识点中,重点是有关铁的锈蚀以及防护的“探究与讨论”内容.【重点】1.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的重要性质和用途.2.金属活动性顺序.3.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4.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培养学生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难点】1.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2.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3.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要注意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要让学生从金属的用途中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从耐高温、高强度金属材料的应用,学习合金的知识;从日常所见的钢铁锈蚀现象学习金属的防护.通过本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锈蚀和防护探究性实验的学习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训练,学会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在“课题1金属材料”的教学中,课前可以安排学生收集一些常见的金属材料,由实物或事实入手,使学生认识金属材料与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并进而引入对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教学.采用“基本问题驱动——对比实验——收集整理数据——分析做出结论——解释基本问题”的探究形式,探讨“为什么目前纯金属只有90余种,但由这些纯金属按一定组成和质量比制得的合金已达几千种?”这一基本问题,使学生认识物质组成的改变是其性能发生改变的重要依据.“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可采用以下的教学过程和手段:通过家庭实验粗略感悟不同金属活泼程度不同.再通过教师的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比较得出几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启发学生学习研究问题可以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借助第五单元学习的铁与硫酸铜反应的知识,引导学生完成铁与硫酸铜、铝丝与硫酸铜、铜丝与硝酸银、铜丝与硫酸铝的实验.通过归纳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特点,得出置换反应的概念,并通过有关对习题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感受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知道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作为有关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等的判断依据.可以通过对一些实例和习题的讨论和分析进行归纳,也可以结合课题2的复习和小结进行归纳.“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可通过展示金属矿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金属在自然界存在的两种形态.通过介绍我国冶铁的历史,引出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的冶铁原理以及含杂质物质的有关计算.可以结合地理课的有关内容,鼓励、发动学生主动查找有关资料,如矿物标本、实物照片、图表、有关的文字描述等,可在课内外交流.通过展示生锈的图片及铁的锈蚀条件探究实验(此实验要在课前一周准备),让学生感受到金属锈蚀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并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设计出多种方案,并进行实验,同时做好观察记录.然后由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以及探究的结果,并从中引导学生分析归纳铁生锈的条件、防锈的方法.通过金属用途的图片及书中提供的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图片及其他途径得到的资料和教师提供的图片,增强金属资源的危机意识.自然过渡到如何保护和回收废旧金属.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是一类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计算,讨论这一类计算题的解法时,关键是归纳出解题思路:即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都是纯物质的计算,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可以视情况进行课堂练习,当堂讨论和评析一些错误的解法以及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本单元有一个实验和三个探究活动.教材5页实验8-1建议变成学生的活动探究实验(分小组).请学生根据给定的不同材料,分别进行探究活动,最后小组交流汇报得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关于“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建议:课前发给每人一小条镁,让学生从家中找铝片、铜片和黄金(有条件)并用砂纸把金属打磨光亮(黄金除外),然后放在敞口的盒子中,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上课带来.通过不同金属光泽的变化,粗略感悟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再增补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建议教师来做,需要氧气的量很大,再次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关于金属与酸的反应,要提醒学生,实验前要把几种金属表面的氧化膜用砂纸磨去,向装有金属的试管中倒酸时要注意加入金属的顺序,按铜➝铁➝锌➝镁顺序加入,这样更便于观察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铜树和银花的实验,老师要课前准备好,分组实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及反应的时间.日常生活及生产中金属与酸及盐等物质接触(如船舶业、建筑业、家庭厨房中的金属锈蚀等)造成的锈蚀现象是不容忽略的.通过“探究铁钉锈蚀条件”实验,学生应能得出导致铁锈蚀的因素是:水、氧气同时存在.酸和氯化钠能使铁在氧气、水存在的环境中加速锈蚀.既得出了铁生锈的条件同时又体现出锈蚀的速度.课题1 金属材料1课时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2课时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2课时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1课时单元复习教案1课时课题1金属材料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准备】金属制品(如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自行车、汽车、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铁片、酒精灯、绿豆粒大小的焊锡、锡、铅、火柴等.【学生准备】大小形状相同的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合金的资料.导入一:【展示】金属制品(如铝箔、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别针、自行车、铜丝等).【介绍】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设问】看到这些实物或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表感想】1.想到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2.感觉到金属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3.想知道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金属制品根据什么选用金属.导入二:【展示】资料一: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乌有了.资料二: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解释原因】锡在温度低于-18 ℃时,体积就会骤然膨胀,原子间空隙加大.如果温度下降到-33 ℃,这种变化就会像传染病一样迅速蔓延,使整块的锡很快变成粉末,这种现象人们称为“锡疫”.导入三:【展示】“辽宁号”航空母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歼15飞机的航母,制造航空母舰和歼15飞机使用大量合金材料(如铁合金、铜合金和钛合金等).你了解这些金属的知识吗?一、几种重要的金属思路一[过渡语] (针对导入一)日常生活用品如自行车、锤子、刀和水龙头等大多数是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的种类有很多,而我们最常见的金属是铁、铝和铜.铜和铁是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我们一起看下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吧.【展示】【思考讨论】人类在使用铁、铝和铜金属材料的过程中,有什么时代的特点?【交流】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那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但由于铝的密度小和具有抗腐蚀等优良性能,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过渡语] 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在物理性质上有哪些差异?下面通过实验来探究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展示】活动与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探究内容】请学生取三块同样大小的铜片、铝片和铁片,进行探究.小组确定研究方案,从光泽、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熔点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实验步骤】1.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然后用细砂纸打磨,再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2.感觉一下它们的质量大小,由此判断它们的密度大小.3.试试它们是否容易弯曲、折断,并感觉一下它们的硬度.4.用手拿着金属片的一端,在酒精灯上方烘烤它的另一端(注意:时间不要长,防止烫伤),试试它能不能传热.【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思考讨论】1.常温下,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2.金属用砂纸打磨前后,其颜色和光泽是否相同?这说明了什么?3.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金属的这些物理性质完全相同吗?请举例说明.【交流】大多数金属常温下为固态(除汞外),有颜色和光泽,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密度、硬度因金属的不同而不同.【教师总结并板书】1.金属的共同物理性质:有光泽、能导电、能导热、能弯曲、有延展性.2.金属的特性:大部分金属呈银白色,而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大部分金属是固体,而汞是液体.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差异较大.[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设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回答】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过渡语] 金属的物理性质千差万别,下面是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通过下表的比较,希望同学们能够发现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用途之间的关系.【展示】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的比较导电性导电性逐渐减弱密度密度逐渐减小熔点熔点由高到低硬度硬度由大到小【教师提问】请大家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教材5页表8—1所提供的信息,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铝制?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到前面陈述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宣布自己的不同答案.【展示和交流】1.因为铁的硬度比铝大.2.银在自然界中的储量少,价格昂贵,故一般不用银而用铜制电线.3.因为钨的熔点是3410 ℃,而锡在不到300 ℃时就会熔化,而且钨的电阻率大,发光能力强,能使灯泡更亮.如果用锡制灯丝,则灯丝易断.4.铬是硬度最大的金属,镀在铁制品表面既美观,又能延长铁制品的使用寿命.如果镀金则会增加成本,且不耐用,长时间使用后金磨损脱落,则铁又会生锈而缩短水龙头的使用寿命.【思考讨论】根据以上讨论结果并结合实际思考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其用途的唯一因素?如若不是,你认为还需考虑哪些因素?【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质的性质决定,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容易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等.[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讨论、比较,归纳出物质的用途与哪些因素有关.体现知识的应用性,联系社会,联系生活,增强学生用化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教师】我们知道,在一切比赛中,当冠军的感觉都是最好的.那么,哪些金属能获得如此殊荣呢?请大家看资料.【展示】金属之最: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硬度最高的金属——铬熔点最高的金属——钨熔点最低的金属——汞密度最大的金属——锇密度最小的金属——锂你能很快记住它们吗?【学生活动】学生记忆金属之最.【比一比,赛一赛】以小组为单位,分小组互相提问金属之最.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是冠军.[设计意图]增强化学课堂的趣味性、知识性.【小结】通过本节课我们知道,金属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颜色、光泽、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的物理性质可决定金属的一些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即同时还要考虑经济、环境、资源、美观等方面的问题.这也启示我们在看待任何问题时,都不应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是要从大局出发,权衡利弊,然后再做决定.思路二[过渡语] (针对导入三)航空母舰和歼15飞机使用了大量合金材料,如铁合金、铜合金和钛合金等.在日常生活中同样离不开金属材料,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材料制品又有哪些呢?【展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课文等了解人类发现金属、认识金属、使用金属的历史,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学生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观察图片、有目的地查阅资料,展示收集到的金属制品,如:铜钱、硬币、纪念章等.【交流】1.铜和铁是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2.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但由于铝的密度小和具有抗腐蚀等优良性能,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设计意图]设置背景,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突出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过渡语] 不同的金属的物理性质是不是有一些共同的特性?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吧.【学生活动】分组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别取铁丝、铜丝、铝丝.①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②用力试试是否可以弯曲、折断;③用小刀割一下;④用铁锤锤一下;⑤用酒精灯加热;⑥用电池、小灯泡测试它们的导电性.[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与人交流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和部分重要金属的特性.【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2~3页.讨论,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教师总结并板书】1.金属的共同物理性质:有光泽、能导电、能导热、能弯曲、有延展性.2.金属的特性:大部分金属呈银白色,而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大部分金属是固体,而汞是液体.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差异较大.【交流】让每组的学生代表说出实验和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展示】讨论题: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铝制?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代表陈述讨论、交流结果,其他同学作补充.[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密切的联系,得出“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这一重要结论.【提问】结合你在生活中看到的其他现象回答: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教师总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求实态度.二、合金思路一【板书】常见合金——生铁和钢.【思考讨论】生活中常用的铁制品有哪些?钢和生铁的性能有什么区别?【交流】铁钉、铁锅、铁锨.钢的性能比生铁好.【阅读】见教材第4页关于合金的第一段,填写下表.生铁与钢的比较铁的合金生铁钢含碳量其他杂质机械性能硬而脆、无韧性硬而韧、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