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感染相关标本的采集
血培养标本采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血培养标本采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血培养临床实践指南
CLSI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for Blood Culture; Approved Guideline (M47-P,2006)
血培养标本采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LSI 简介
CLSI是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的英文缩写,英文名为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前身是NCCLS【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英文名称为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血培养是最好的工具帮助临床用药、减少患者死亡率
血培养标本采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血培养的指征是什么?
• 血流感染(Bbloodstream infection,BSI)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在 循环血液中呈一过性、间歇性或持续性存在,对机体所有器官,如心脏瓣膜、关节等造成 损害、严重者可导致休克、多器官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甚至死亡。
儿童血培养采集规范
8~
新生
13
儿
Kg
13~ 27
Kg
27~36
Kg
左侧
右侧
>36 Kg
单抽1儿童瓶: 单抽1儿童瓶:
0.5~1.5ml
3~5ml
单抽2儿童瓶:
5ml/瓶
单抽2成人瓶:
8ml/瓶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第一篇: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血流感染的发生发展可以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其正确诊断不仅可以减少抗菌药物的误用和滥用,同时可以大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医疗花费。
本文向读者详细介绍血培养标本采集时间、套数、血量要求、样本运输、皮肤消毒注意事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规范、快速鉴定血培养中的念珠菌、MRSA、葡萄球菌等新方法。
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严格执行血流感染的诊断规范,快速报告实验结果,强调及时与临床,提高血流感染诊断水平的重要意义。
1、采血时间研究表明,大量入血的时间为患者寒颤发热前1小时,在此期间,应同时(或间隔30-60 min)采集2-3套血培养,只有在怀疑患者有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其它血管内感染(如导管相关性感染)时,才有必要间隔较长时间多次采集血培养。
2、血培养数量在每次败血症期间,推荐采集2-3套血培养。
对于成人,不应仅做1套血培养,不仅因为采血量不足,而且1套血培养的结果较难解释。
由于在开始抗菌治疗后,患者中的致病菌不会立即清除,2-5天内无须重复进行血培养。
但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多次进行血培养以评估和指导治疗;由金葡球菌引起的败血症(非感染性心内膜炎),应在48-96 小时重复培养以判断其是否为复杂性金葡菌败血症。
3、血培养采血量采血量对于败血症的检测非常重要。
对于成人,采血量在2-30 ml 时致病菌的检测与血量成正比,虽然采血量增长至40 ml(甚至更高)时血培养阳性率仍在提高,但已经不再与采血量成正比。
对于婴幼儿,采血量不应超过患儿总血量的1%。
4、血标本在需氧瓶和厌氧瓶间的分配在常规血培养中,推荐成对使用需氧瓶和厌氧瓶。
如果采血量低于推荐血量,应将血标本先注入需氧瓶,再将剩余血液注入厌氧瓶,因为大部分败血症是由需氧或兼性细菌及酵母菌引起的。
如果仅做需氧培养,每套培养应使用2个需氧瓶并保证有足够的血量。
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血培养是临床诊断败血症的重要方法,阳性结果对明确诊断、对症治疗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但据文献报道目前国内的血培养阳性率仅为17.8%~18.4%。
为了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客观的反映出败血症患者血内存在病原菌的实际状况,需要临床医生精确选用血培养,检验师精心分离鉴定,更需要护理人员正确、无菌的操作技术!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欢迎阅读。
一、采血时机1、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最好在下次用药前采集;3、寒战和发热初起时采血可提高阳性率;4、怀疑血流感染时应尽早采血,不要强调体温超过39才抽血。
二、采集方法1、手卫生:洗手或手消毒,最容易忽略,却也是很重要的一条;2、准备血培养瓶:根据检验申请单,选择合适的`血培养瓶,检查血培养瓶有无破损、保质期,用75%酒精消毒血培养瓶塞,作用60s,待干。
在血液注入血培养瓶之前,用无菌纱布或棉签清除橡皮塞残留的酒精;3、皮肤消毒:按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使用消毒剂[碘酊或聚维酮碘(碘伏)]对皮肤进行严格仔细的消毒处理,消毒范围为8×10cm,待干,防止皮肤寄生菌或环境引起的污染。
4、持采血针按常规方法刺入静脉,另一头刺入相应血培养瓶内,利用瓶内真空抽取血标本,如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
(使用采血针采血时应先采集需氧瓶后采集厌氧瓶,使用注射器采集标本时则反之)5、建议每套血培养同时接种至需氧瓶和厌氧瓶,有利于微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检出。
如果不能满足推荐的采血量时,应首先满足需氧瓶;婴幼儿血培养一般只抽一瓶需氧瓶进行培养,无需常规做厌氧瓶。
6、血液注入血培养瓶后轻摇瓶子以防血液凝固。
三、标本运送1、已采集的标本应视为潜在性生物危险品,均应置于防漏、防渗、相对密封的容器中收集、存储与转运。
2、血培养采样结束后应由专人立即送至微生物实验室核收,一般不得超过2小时;如因某种原因不能及时送检,应将已采集好的血液培养瓶放在室温,切勿放入冰箱内冷藏或冷冻。
血流感染相关标本的采集
第一节血流感染相关标本的采集血液作为无菌标本,血液培养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培养检测可以为临床进行血流感染和其它部位感染的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快速、准确的血培养检测结果,对临床的治疗和患者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临床采样指征:1.菌血症:患者出现下列指征:①发热(≥38℃)或低温(≤36℃);②寒战;③白细胞计数增多(计数>10.0×109/ L,特别是有“核左移”时)或减少(计数<4.0×109/L);④呼吸频率大于20次/min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⑤心率大于90次/分钟;⑥有皮肤黏膜出血;⑦昏迷;⑧多器官功能障碍;⑨血压降低;⑩炎症反应参数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PCT)1-3-β-D-葡聚糖升高。
只要具备其中之一,又不能排除细菌、真菌血流感染的,就应进行血培养。
尤其伴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应立刻进行血培养:(1)医院获得性肺炎。
(2)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等血管导管大于48小时。
(3)有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
2.感染性心内膜炎:凡原因未明的发热,持续在1周以上,伴有心脏杂音或心脏超声发现赘生物,或原有心脏基础疾病、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患者,均应多次进行血培养检测。
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带有血管内导管超过1天或者拔除导管未超过48小时,出现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全身感染表现,不能除外由血管内导管引起感染可能的,应多次进行血培养检测。
二、标本采集:1.菌血症:1)采血时间:①尽可能在患者寒战开始时,发热高峰前30-60分钟内采血。
②尽可能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培养标本;如患者已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应在下一次用药之前采血培养。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常伴有定植菌存在。
2)采血器具:采用商业化的真空血培养瓶,如果血培养瓶的储存温度为2-8℃,应先将血培养瓶在室温放置30分钟左右,平衡至室温再采血。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一、血培养指征患者出现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怀疑血流感染时,尤其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72h;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二、采血时机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应立即采血做培养,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h后,以寒战、发热时采集为宜。
三、采血流程(一)消毒1、培养瓶消毒程序: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
2、皮肤消毒程序: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需30s以上)穿刺采血。
(二)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成人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的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先注入厌氧培养瓶,避免注入空气,然后注入需氧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近年来,临床普遍采用负压血培养瓶,将血从患者静脉直接吸入血培养瓶,减少污染环节。
(三)注意事项1、检验单需要注明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皮肤正常菌群污染。
3、采血次数: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4、细菌性心内膜炎:在24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2次。
5、采血量: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抗体等杀菌物质。
采血量过少会明显降低阳性率。
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8~10ml,婴幼儿每次每培养瓶采血2ml。
四、运送要求1、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h内。
血流感染标本和呼吸道标本操作规范及临床意义
血流感染标本和呼吸道标本操作规范及临床意义一、血流感染标本操作规范血流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原体可通过血液侵入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对血流感染病人的标本采集和操作应该十分慎重并符合规范。
1. 采集时间:应在病人症状出现后尽早进行,最好在发热的第二至第三天采集。
避免在病人用抗生素治疗前开展采集工作。
2. 采集方式:采用消毒后的无菌转移管。
3. 采集部位:采用正常细胞计数管采集静脉血,避免使用针头,同时应收集5至10毫升血样。
4. 标本运送:血样要立即送到实验室,血液先用质量较好的抽滤纸擦拭干净,然后用无菌瓶密封,保证标本安全。
5. 质量控制:取血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污染和混杂,同时要注意控制文化试验条件,保证操作过程中的质量。
6. 操作步骤:准备好工具和消毒液,消毒采血部位的皮肤,然后开始采血。
血样采集后,将血样慢慢注入细胞计数管,注意保持采血針稳定。
收集样本到细胞计数管后,打印标签将标签粘贴到细胞计数管上。
最后将标本交由负责实验室的人员。
二、呼吸道标本操作规范呼吸道标本中包含多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准确采集和操作呼吸道标本可有效提高病原体的检测率及病情的诊断。
1. 采样时间:应在病人症状出现后立即采集,以便尽早发现问题。
2. 采取方式:选择化学加压法,即用生理盐水冲刷口咳分泌物,将其于无菌容器中收集起来。
3. 采取部位:不同的病原体可通过不同的部位采样获取,如细菌可通过口腔、喉咙或鼻腔采集,而病毒则可通过鼻咽部或鼻腔采集。
4. 标本保存:采集的标本需要立即送入实验室进行及时处理。
5. 操作步骤:采用化学加压法,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采样区域。
在采集每个样本之前,需要更换手套和无菌冲洗液。
每次采集后要清洗好采集器,更换消毒液。
在正式采样前,应将采集物减少到赛尿盘大小。
最后将标本交由负责实验室的人员。
三、临床意义规范的标本采集,是实现临床快速诊断及治疗的必要前提。
标本操作规范和标本质量与诊断和治疗结果密切相关,同样地,其临床意义还有如下几点:1. 为正确诊断提供可信的数据,将疾病原因和相关信息准确反映在检测结果中。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标本的采集、运送及处理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标本的采集、运送及处理一、标本采集与运送(一)标本采集指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1.发热,T≥38℃,寒战和(或)低血压,<1岁的患者T <37℃。
2.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渗出物/弥漫性红斑。
3.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红斑(排除理化因素)。
(二)采集方法1.保留中心静脉导管采取至少2套血培养,其中至少一套来自外周静脉,并做好标记,另外的一套则从导管中心或VAP隔膜无菌采获,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不超过5分钟),各自做好标记。
2.不保留中心静脉导管从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
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尖端或近心端交付实验室进行Maki半定量平板滚动培养或者定量培养(followingVortex)或超声降解导管。
(三)标本运送方法剪下5cm导管尖端或近心端置无菌容器内,血培养瓶应尽快送至微生物实验室。
采血后的血培养瓶室温放置不能超过12小时。
二、标本处理标本验收、培养瓶处理、培养基的选择、接种方法、培养方法同血培养标本;剪下5cm导管尖端或近心端在无菌状态下滚动接种血平板。
三、结果报告1.阴性结果报告两套血培养和导管末梢培养均为阴性,排除CRBSI。
2.阳性结果报告(1)如果两套血培养阳性且为同种菌:①如缺乏其他感染证据,提示可能为CRBSI;②来自导管的血培养报阳时间比来自外周静脉的早120分钟提示为CRBSI;③报阳时间差异小于120分钟,但耐药谱一致,同时缺乏其他感染证据,也可能提示为CRBSI;④来自导管血培养的细菌数量为至少5倍于外周静脉血培养,如果缺乏其他感染证据,提示可能为CRBSI(用于手工定量血培养系统)。
疑似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最佳证据总结
疑似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最佳证据总结摘要: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在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领域广泛使用,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
其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CRBSI是指安置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后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伴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
虽然CRBSI发生时会出现上述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但其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不能单以此确诊,需结合血液培养进行确诊。
血培养标本的阳性结果直接影响了CRBSI病原体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是抗生素治疗用药准确强有力的证据,其药敏结果能有效避免临床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所导致的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疾病负担增加,死亡上升(死亡率14%~16%)等风险。
本文主要分析疑似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最佳证据总结。
关键词: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标本;最佳证据;循证护理引言正确的标本采集,不仅能提高检验结果的阳性率、合格率,而且能辅助临床医生做出准确诊断。
血培养是临床诊断败血病的重要方法,阳性结果可以明确诊断、对治疗具有极高的价值。
血液培养的结果受时间、部位、次数、血量的影响,给临床诊断带来困惑,因此规范血培养标本采集是至关重要的。
1、资料与方法1.1确定问题采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问题开发工具PIPOST模式构建本次循证的临床问题。
包括证据应用的目标人群:CVADs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干预措施:CVADs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采集工作流程及规范化管理;证据应用的实施者:临床医护人员及临床管理者;主要结局指标:CVADs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检出率及污染率;证据应用场所:涉及静脉输液、肿瘤化疗及肠外营养的相关科室;证据类型:临床决策、指南、专业标准、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及随机对照实验(RCT)。
1.2证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研究对象为CVADs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涉及血培养采集、保存与运输管理;结局指标包括:CVADs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检出率、污染率;研究类型为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标本采集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标本采集
时机:
1.使用抗菌药物前、停用抗生素后
2.寒战开始时、发热高峰前0.5-1小时采血,不知晓发热规律时在
寒战或发热半小时后采血
3.如不能停用抗菌药物,应于下次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
部位:
1.同时分别从外周静脉两个部位采集标本
2.因特殊原因自留置导管内采血时,对侧肢体血培养标本应选择从
外周静脉采集
消毒方法:
1.橡皮塞:用75%酒精反复摩擦、消毒血培养瓶;用无菌棉签或纱布清
除表面剩余酒精
3.皮肤:用75%酒精消毒采集处皮肤位点,消毒液接触皮肤时间至少
30秒,待干;再用碘伏消毒采集处皮肤位点,消毒液接触皮肤至少1-2分钟,待干
顺序:
1.按先厌氧瓶、后需氧瓶顺序采集,每个部位应需氧和厌氧培养
各一瓶
血量:
2.成人每培养瓶采血8-10ml,5分钟内完成采集
3,婴幼儿每培养瓶(儿童瓶)采血l-5ml,采集量是总血量的1%
保留导管:
1.分别从外周静脉和导管内各采取1套血培养标本
2.在培养瓶上标注采集部位,送往微生物实验室
不保留导管:
1.在外周静脉采集2套血培养标本
2.同时通过无菌操作剪取已拔出的导管尖端5cm,放置于无菌瓶
中送往微生物实验室。
血培养标本的正确采集
采样时应该采用正确的采样方法,以避免破 坏血培养中的细胞或细菌,从而确保检测结 果的准确性。
运输和处理血培养标本时应该规范操作,以 避免污染或变质,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性。
06
特殊情况下血培养标本的采集
发高烧时的血培养标本采集
总结词
高烧时采血要慎重
详细描述
高烧时,血液循环加快,白细胞数量增多,此时采集血培养标本容易被污染,影响检测结果。因此,一般情况 下不建议在患者发高烧时采集血培养标本,但如果必须采血,应尽可能在患者降温后或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前进 行。
血培养标本的处理
分离培养
在实验室中,将血培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以获得更纯的培养物。
检测分析
根据不同的检测目的,对培养物进行检测分析,如药敏试验、细菌鉴定等。
03
影响血培养标本采集质量的因素及控制 措施
患者因素对采集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患者因素
患者自身状态如病情、年龄、性别、饮食等均可能影响血培 养标本采集的质量。例如,病情养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采集血培养标本前,需了解患 者的病史、用药情况等信息,
以避免干扰检测结果。
采集时需注意无菌操作,避免 污染标本。
采集后需及时将标本送至实验 室进行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
02
正确的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
采集前的准备
核对患者信息
01
在采集血培养标本前,需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保正确的患者
血培养标本是指从人体血液中采集的用于细菌培养和检测的 样本。
血培养标本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医生了解患 者感染的细菌种类和病情严重程度。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方法
1
采集血培养标本需在患者发热期间采集,通常 采集静脉血液样本。
血液标本的采集步骤与注意事项有哪些
医药界 2020年02月第03期—30—医药与临床血液标本的采集步骤与注意事项有哪些杨颖莹(武汉市第四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普爱医院),湖北 武汉 430030)【中图分类号】R 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08(2020)03-030-01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快速发展,对医学检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血液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只有坚持全面的质量控制,才能够有效避免血液标本出现感染,保证血液标本具有检测的价值。
本文通过对血液标本采集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介绍,为相关的人员提供重要参考。
一、血液标本采集血液标本的整体质量会直接影响对患者身体状况的诊断情况,必须要严格保证血液标本采集,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血液标本采集。
在血液标本采集时,必须采取正确的体位。
不同的姿势会造成患者血液标本出现显著的差异。
例如采取卧姿时,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各项指标都会明显升高。
合理选择采血的位置,确保血液标本采集具有代表性。
目前大多数的血液标本采集主要以静脉采血为主,例如,肘前静脉、腕背静脉等。
对于小儿来说,可以利用颈静脉和前卤静脉作为标本采集位置。
在采用动脉采血时,选择桡动脉、股动脉、支动脉为主。
在新生儿血液标本采集时,可以选用毛细血管采血的方式,例如,在耳垂儿指端竹根部位进行采血,采集针刺入皮肤应<2ml,保证采集部位没有水肿或炎症。
二、血液标本的分类为了加强对血液标本采集的科学管理,在临床血液标本采集分类时,可以分为血清、血浆和全血三种类型。
血清和血浆主要以临床应用为主,这两者之间只有纤维蛋白原的差异。
全血在红细胞内成分和血浆成分相似时才能够选用。
三、血液标本的处理在血液标本采集完成之后,必须要及时的保证血浆与血细胞相互分离,只需要在常温放置30-60min 左右,血清标本就能够完全凝集。
如果室内温度低于22℃,则可以增加促凝剂,促进标本血液采集速度加快。
【指南与共识】儿童血培养规范化标本采集的中国专家共识
儿童血培养规范化标本采集的中国【专家共识】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s,BSIs)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在循环血液中呈一过性、间歇性或持续性存在,对机体所有脏器,特别是心脏瓣膜、关节等造成损害,严重者可导致休克、多脏器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甚至死亡[ 1] 。
血培养可为血流感染的临床病原学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2] 。
由于儿童血容量低于成人,自主配合依从性差,因此,如何规范血培养标本采集、降低污染率,对于血流感染的诊断至关重要。
在我国目前对儿童血培养的采集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而国外相关指南又难以符合我国的实际需求,因此制定本共识,以便规范儿童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操作流程,为儿科临床提供血培养规范化采集的参考依据。
一、适用范围本共识规定了儿童血培养标本采集的要求,适用于对中国儿童患者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运输的指导。
二、术语和定义血培养:将新鲜离体的血液标本接种于营养培养基中,在一定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使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一种人工培养法[ 1,2,3] 。
一套血培养:从同一穿刺点采集一瓶或同时采集多瓶的血液标本[ 4] 。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是指血管内置管定植细菌、真菌后,该菌进一步导致血流感染、菌血症。
本共识提及的导管包括中心静脉插管、动脉插管、经过外周静脉的中心静脉插管、血透置管等[ 5] 。
三、血培养指征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当临床医生考虑患儿可能存在血流感染时,应及时进行血培养。
与其他年龄段儿童相比,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易于发生血流感染且与其母体感染相关性高,因此本共识对新生儿(0~28 d)和儿童患者(29 d~18岁)可疑血流感染的临床指征进行分别表述。
(一)新生儿(0~28 d)血培养的临床指征包括新生儿母亲分娩时胎膜早破(≥18 h)、疑似绒毛膜羊膜炎、白细胞增多、C 反应蛋白升高、持续性发热高于38 ℃、孕期生殖道及肛周B群链球菌定植;并且新生儿本身具有体温升高或降低,心率、呼吸频率加快,白细胞计数升高(6 h~3 d≥30×10 9 /L,≥3日龄为≥20×10 9 /L)或降低(任何日龄<5×10 9/L),C反应蛋白升高(出生6 h内≥3 mg/L,6~24 h龄≥5 mg/L,>24 h龄≥10 mg/L),降钙素原升高(≥0.5 mg/L),血糖异常,病情不稳定或恶化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6,7,8] 。
医院感染临床微生物检查标本采集与送检规范
•
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
•
血培养的指征是什么? ? ? ?
血培养的指征是什么? 答 案
• 1. 当怀疑血流感染或脓毒症时,应常规行血培养 • 2. 怀疑患者有血流感染的症状有: • – – 不明原因的发烧( ( > 36 ℃) ) 或体温过低( ( < 36 ℃) ) • – – ( 白细胞增多( > 10,000/ul ),粒细胞减少( < 1,000ul ) • – – 休克,寒颤,僵直 • – – 严重的局部感染( ( 脑膜炎,心内膜炎,肺炎,肾盂肾炎,腹部术后
针对如此严重的分析前误差微生物室能做什么?
• • 提供准确的“标本采集输送的标准操作程序” • • 持续的临床教育和交流
三、常见标本的采集与运送规范
做好病原学检查要特别重视标本质量
基本原则: • 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 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 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 采样后立即送检
应该采集多少血液? ? ? ?
• 采血量是影响灵敏度最关键因素 • 成人一份标本2 个培养瓶(需氧+厌氧),每瓶8 -10ml ,共
20ml ;要求至少采两份标本,即 40ml 。 • 儿童一般只需采集需氧瓶,在保证采集血量<1 1 %总血量下,
一般为1 - 3ml • 新生儿一般0.5ml • 采血量不足时应优先保证需氧瓶,因临床 90 %以上的感染为需
• 近年来由各种不同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越来越多 ,导致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其结果是耐药菌株的增 加。
• 临床微生物室应如何帮助临床医生合理治疗感染性 疾病成为我们共同目标。
检验误差发生率哪个阶段最高?
微生物结果的影响因素
血流感染标本和呼吸道标本操作规范及临床意义
———关于采血部位
“患者静脉中插有导管,可直接 从导管采血。”
关于从静脉留置装置直接采血
• 3. 最终(书面)报告
报告最终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菌种鉴定对判断血培养污染的价值
• 当分离出的微生物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
肠埃希菌以及其他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假 丝酵母菌时,90%以上是血流感染病原菌。
• 分离出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产单核李斯特菌、脑
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其它假丝酵母菌和新型隐球菌 时污染的可能性更低。
现象。
我国痰细菌培养现状
• 标本送检率低 • 苛养菌检出率极低 • 结果重复性差 • 报告速度慢 • 感染菌与污染菌不易区分 • 药敏结果与治疗反应存在差距
咳痰标本的采集
• 标本采集方法
– 医师或护士直视下采集标本 – 病人先漱口,去除表面的菌群 – 教育病人深咳,收集从下呼吸道咳出的痰液
• 临床上约半数咳痰标本不合格!
• 检测原本无菌的血液及体液中是否有细菌存在. • 如有细菌,则极有可能为致病的细菌. • 进一步进行鉴定/药敏试验.
完整的血培养过程
• 医师开出医嘱 • 护理人员收集送检样本 • 实验室检测、分离并鉴定导致血流感染的微生物 • 三级报告:为临床医生提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目前血培养的问题
• 采血时机不合适 • 采血套数不够 • 采血量不足 • 只做需氧培养,不同时做厌氧培养 • 采血前或采血时正在使用抗生素治疗
血流感染血培养标准采集- - 副本
备注:
替加环素对MRSA具有抗菌活性,特殊情况 下(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可以使用替加环素, 但缺乏临床研究依据。
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首选:万古霉素去或甲万古霉素
次选:利奈唑胺、 替考拉宁、 达托霉素、 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
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30秒。 1%或2%碘酊作用30秒,从穿刺点由里向 外,涂圆圈擦拭,直径为1.5-2.0厘米。 对酒精过敏患者,用酒精脱碘60秒。
对采血人员的干预
污染的可能性贯穿于整个采血过程。环境准备、操作者准 备、合格的血培养瓶、选择特定穿刺部位等。 其中对采血人员额干预最为重要。 国外相关循证医学证明;未经过与经过培训的采血人员进 行研究比较,污染率为8.4%和1.2%,发现有显著差异。 对采血人员的培训,对降低血培养的污染率有积极的意义。
赫氏埃希菌
蜂房哈夫尼亚君 肺炎克雷伯菌 摩根摩根菌 奇异变形杆菌 潘氏变形杆菌 普通变形杆菌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斯氏普罗威登斯菌 沙门菌和志贺菌 黏质沙雷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R
R R R R R R R R R
抗菌药物 微生物
R R R
对β-内酰胺类无固有耐药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 R
肠球菌:氨曲南、多粘菌素B/粘菌素、 萘啶酸、 头孢菌素、 低水平氨基糖苷类、 克林 霉素、复方新诺明。
不能常规报告的药物
分离于scf中的细菌: 一二代头孢菌素(除cxm注射液) 头霉素 克林霉素 大环内酯类 四环素类 氟喹诺酮类 仅通过口服给的药物
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6
(三)血培养的现状
• 不正确采样 • 污染问题
皮肤定植菌群是血培养污染的最常见细 菌。
• 阳性检出率低 • 检验周期长
编辑课件
7
二、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编辑课件
8
二、自动化血培养系统
我院使用的是BacT / ALERT 3D 全自动细 菌、分枝杆菌培养系
统
工作原理:
细菌在培养基中代谢 基质时产生CO2,并 水解成H+, H+透过 瓶底滤过膜,瓶底乳 胶感应器颜色由墨绿 色变成黄色。
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编辑课件
1
1 血流感染概述 2 自动化血培养系统 3 标本采集和运送 4 阳性报警后处理方法 5 如何判断是否污染
编辑课件
2
一、血流感染概述
编辑课件
3
(一)血流感染的定义
•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s,BSI )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侵入血循环,释放 毒素和代谢产物,并诱导细胞因子释放, 对机体所有脏器造成损害,严重者可导致 休克、多脏器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甚至死亡,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
编辑课件
28
编辑课件
29
编辑课件
9
二、自动化血培养系统
• 仪器培养孔底的 光电探测器测量 反射光变化并按 相应公式计算。
• 判读公式: 加速度法 速率法 起始阈值法
编辑课件
10
三、标本采集和运送
编辑课件
11
(一)标本采集
• 采集时间 1.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 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最好在下次用药 前采集; 3.寒战和发热初起时采血可提高培养阳性率,心 内膜炎(持续性菌血症)例外; 4.怀疑血流感染时应尽早采血,不要强调体温超 过39℃才抽血,而错过时机。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监测规范及操作手册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监测规范及操作手册筛选指征:在ICU 病房内携带中心静脉导管超过48小时,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烧或低血压的患者,儿童患者出现低体温者.处置方法:临床医护人员送检微生物学标本。
感控人员填写《ICU—CRBSI病人目标监测日常记录表》送检方法:临床医生首先判断导管是否仍有保留的必要性。
按导管保留与否分别采用不同的送检方法。
1、保留情况:采取至少2套血培养,其中至少一套来自外周静脉,并做好标记,另外的一套则从导管中心或VAP隔膜无菌采获,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不>5分钟),各自做好标记。
2、不保留情况:从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
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尖端或近心端交付实验室进行Maki 半定量平板滚动培养或者定量培养(following Vortex或超声降解).采血方法:1。
消毒:①采血者用速干乙醇消毒液洗手②75%的乙醇消毒培养瓶的橡胶塞,待干60秒.③用安尔碘(络合碘)消毒皮肤待干60秒钟才能进行穿刺。
2。
两个部位采血时间接近(不〉5分钟)。
3.每瓶采血10mL,尽量保证两套血培养采血达40mL,提高阳性检出率。
4。
采血后,血培养瓶应尽快送至微生物实验室。
采血后的血培养瓶室温放置不能超过12小时。
实验室工作流程:①血培养孵育时间5天。
②第4天早晨进行早期阴性报告③报告内容:血培养第四天,阴性.注:如无阳性,不再重复阴性报告④阳性标本进行早期涂片、镜检,早期阳性报告,转种,进一步鉴定、药敏试验,报告最终鉴定药敏结果。
诊断标准1。
保留导管者结果解释:如果两套血培养阳性且为同种菌:(1)如缺乏其它感染证据,提示可能为CRBSI;(2)来自导管的血培养报阳时间比来自外周静脉的早120分钟:提示为CRBSI(报阳时间差异小于120分钟,但耐药谱一致,同时缺乏其它感染证据,也可能提示为CRBSI);(3)来自导管血培养的细菌数量为至少5倍于外周静脉血培养,如果缺乏其它感染证据,提示可能为CRBSI(用于手工定量血培养系统) 如果仅是来自导管的血培养为阳性:不能确定为CRBSI,可能为定植菌或采集血标本时污染如果仅是来自外周静脉的血培养为阳性:不能确定为CRBSI;但如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念珠菌,在缺乏其它感染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如果一套或多套血培养阳性,且导管末梢培养阳性,根据鉴定和药敏谱提示两种培养为同种菌:提示可能为CRBSI如果一套或多套血培养阳性,而导管末梢培养阴性:如培养为金葡菌或念珠菌且缺乏其它感染的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确认可能要求额外的血培养阳性结果且是同种菌如果血培养为阴性而导管末梢培养为阳性:提示为导管定植菌,不是CRBSI流程图:监测数据的分析:备注:1、对参与项目监测ICU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掌握美国CDC 的CRBSI定义标准。
院感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院感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概述院感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采集和处理标本,能够有效帮助医院监测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以防止交叉感染和传播。
本文将介绍院感标本的采集方法以及相应的处理流程。
院感标本的采集1. 标本采集的目的院感标本的采集是为了检测和鉴定患者体内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对可能存在的院内感染进行监测和诊断。
标本采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采集的标本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能够准确地反映患者身体内的病原微生物情况。
2. 标本采集的常见方法常见的院感标本采集方法包括:•血液标本采集:血液标本采集可通过静脉穿刺或皮下注射器抽取,采集前需进行必要的消毒和采血准备工作。
•咽拭子标本采集:使用专用的喉拭子轻轻刮擦咽部黏膜,避免刮伤。
•尿液标本采集:采集前需要清洁外阴部,使用无菌容器采集中段尿,避免第一滴尿和最后一滴尿。
•粪便标本采集:采集前需将清洁的座便器放置在马桶上,避免污染。
用无菌尿杯或专用盒子采集粪便样本。
确保采集时间和采集量的准确性。
•鼻咽部标本采集:使用鼻咽拭子轻轻擦拭鼻腔后部,避免刺激引起呕吐。
•眼部标本采集:用无菌棉签轻轻擦拭结膜下缘,避免划伤角膜。
3. 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标本采集人员应该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消毒措施。
•标本采集前,采集人员应该认真洗手并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避免污染:标本采集设备应保持清洁,采集容器应为无菌容器。
避免交叉感染,如不同患者间的采集设备、容器应分开使用,避免污染。
•采集后及时送检:采集后应尽快将标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避免标本质量的下降。
院感标本的处理在标本采集后,标本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才能得到相应的结果。
以下是院感标本处理的一般流程:1. 标本接收和记录实验室工作人员接收标本后,应及时进行登记和记录,包括标本的类型、采集时间、采集者信息等。
确保后续处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2. 标本送检前的处理标本送检前,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工作,以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血标本、导管相关感染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一)采集指征1.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怀疑血流感染时。
2.以下情况时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48h;感染性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二)采集方法1.皮肤消毒程序: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 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需30s以上)穿刺采血。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
3.采血量: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为10:1为宜。
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8~l0ml,婴幼儿每次每培养瓶采血2ml。
对于成人患者,应该同时分别在2个部位各采集1套(每套含1个需氧瓶和1个厌氧瓶)血标本,以帮助提高检出率和排出污染情况。
4.培养瓶接种:成人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先注于厌氧培养瓶,然后注入需氧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推荐采用负压血培养瓶,减少污染环节。
(三)标本运送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h内。
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宜置于室温环境。
血培养瓶送到检验科前,不应暂存于冰箱内。
(四)注意事项:1.采血时机: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在停用抗菌药物24小时后采集;最好在寒战和发热初期采血。
2.采血次数及间隔:对需马上做抗菌治疗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如脑膜炎、细菌性肺炎)或需紧急手术的患者,应立即从两臂分别取2套标本。
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24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2次。
对发热原因不明者2次抽血间隔60min;必要时于24~48小时后再抽血2次。
3.不能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标本采集二、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定义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内导管外,无其它明确的感染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流感染相关标本的采集
第一节血流感染相关标本的采集
血液作为无菌标本,血液培养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培养检测可以为临床进行血流感染和其它部位感染的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快速、准确的血培养检测结果,对临床的治疗和患者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临床采样指征:
1.菌血症:
患者出现下列指征:
①发热(≥38℃)或低温(≤36℃);
②寒战;
③白细胞计数增多(计数>10.0×109/ L,特别是有“核左移”时)或减少(计数<4.0×109/L);
④呼吸频率大于20次/min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⑤心率大于90次/分钟;
⑥有皮肤黏膜出血;
⑦昏迷;
⑧多器官功能障碍;
⑨血压降低;
⑩炎症反应参数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PCT)1-3-β-D-葡聚糖升高。
只要具备其中之一,又不能排除细菌、真菌血流感染的,就应进行血培养。
尤其伴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应立刻进行血培养:
(1)医院获得性肺炎。
(2)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等血管导管大于48小时。
(3)有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
2.感染性心内膜炎:
凡原因未明的发热,持续在1周以上,伴有心脏杂音或心脏超声
发现赘生物,或原有心脏基础疾病、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患者,均应多次进行血培养检测。
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患者带有血管内导管超过1天或者拔除导管未超过48小时,出现发热
(>38℃)、寒颤或低血压等全身感染表现,不能除外由血管内导管引起感染可能的,应多次进行血培养检测。
二、标本采集:
1.菌血症:
1)采血时间:①尽可能在患者寒战开始时,发热高峰前30-60分钟内采血。
②尽可能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培养标本;如患者已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应在下一次用药之前采血培养。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常伴有定植菌存在。
2)采血器具:采用商业化的真空血培养瓶,如果血培养瓶的储存温度为2-8℃,应先将血培养瓶在室温放置30分钟左右,平衡至室温再采血。
同一部位采集两瓶血培养时不建议更换针头。
3)采血次数、血培养瓶选择:对于成人患者,应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每个部位应需氧和厌氧培养各一瓶(双侧四瓶)。
对于儿童患者,应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双侧两瓶),分别注入儿童瓶,厌氧瓶一般不需要,除非怀疑患儿存在厌氧菌血流感染。
4)采血量:采血量是影响血培养检出阳性率的重要因素,采血量过少会明显降低血培养阳性率。
成人每次每培养瓶应采血8-10ml注入成人瓶;婴幼儿根据孩子的体重确定采血总量,每培养瓶(儿童瓶)采血2-5ml。
5)皮肤、血培养瓶消毒:为减少皮肤、培养瓶口等对血培养造成的污染,在穿刺前,应对皮肤和培养瓶口进行消毒并充分干燥,以减少假阳性的发生机率。
①培养瓶消毒:取掉瓶顶部保护性弹性盖帽,
用70%酒精或碘伏消毒,待自然干燥后方可采血;②皮肤消毒:首先用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秒钟以上;然后用一根碘酊或碘伏棉签消毒皮肤(1%~2%碘酊30秒或10%碘伏消毒60秒),从穿刺点向外以1.5cm~2cm直径画圈进行消毒;最后用70%酒精脱碘。
6)血培养瓶接种:将采集的血液注入事先准备好的血培养瓶中,血培养瓶接种顺序:①用注射器采血时,先厌氧瓶再需氧瓶;②用真空采血系统采血时,先需氧瓶再厌氧瓶。
避免采血管内空气注入厌氧血培养瓶。
避免在静脉留置导管连接
处(如肝素帽处)采血标本,避免标本污染。
2.感染性心内膜炎
1)建议在经验用药前30分钟内在不同部位采集2-3套外周静脉血培养标本。
如果24小时内3套血培养标本均为阴性,建议再采集3套血培养标本送检。
2)怀疑左心心内膜炎时,采集动脉血提高血培养阳性率。
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分为保留导管和不保留导管两种情况。
1)保留导管:分别从外周静脉和导管内各采取1套血培养标本,在培养瓶上标注采集部位,送往微生物实验室,同时进行上机培养。
2套血培养检出同种细菌,且来自导管的血培养标本报阳时间比来自外周的血培养标本报阳时间早2小时以上,可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2)不保留导管:在外周静脉采集2套血培养标本。
同时,通过无菌操作剪取已拔出的导管尖端5cm放入无菌容器中送检。
从导管尖端和外周血培养培养出同种同源细菌,且导管尖端血平皿的菌落计数超过15CFU有意义。
三、标签和申请单:
每套血培养瓶上标签应有唯一标识号或条码,并注明标本采集时间和部位。
如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或疑似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的标本,申请单除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外,一定要注明疑似诊断。
四、标本运输:
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最好在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
不能
及时送检者,应置室温暂存。
血培养瓶接种前后都禁止放冰箱。
运送的装置要足够安全,避免血培养瓶的运送过程中因碰撞发和破裂。
五、实验室拒收标准:
由于血培养标本采取不易,且血流感染患者往往病情急重,实验室应尽可能接受血培养标本,并尽快进行培养检测。
除非以下几种情况:血培养瓶破裂、渗漏;血培养瓶内注入非无菌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