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戏剧》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戏剧》知识点总结1. 戏剧的结构和分类戏剧结构外部分为幕、场、景等。
内部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戏剧分类表现形式话剧、歌剧、舞剧等。
内容性质悲剧、喜剧、正剧等。
题材历史剧、神话剧等。
2. 戏剧的矛盾冲突矛盾冲突的特征尖锐激烈:由于矛盾的双方都有足够的冲击力,因此最后爆发的冲突是格外激烈的。
《雷雨》中所有的人物都卷入了戏剧冲突,人物之间的交锋是惊心动魄的,矛盾层层叠加,最终爆发。
高度集中: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表现矛盾,冲突鲜明而集中。
《雷雨》中三十年来两代人的矛盾纠葛,在不到二十四小时内展开,剧中场景集中在周家客厅和鲁家。
矛盾冲突的表现形态人与人的冲突:人与人之间意志和性格的冲突,属于外部冲突。
意志冲突,是指人物间对立的目的和动机出现,从而交织成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
《雷雨》中资本家周朴园与工人代表鲁大海的不同动机,封建家长周朴园和渴望爱情与自由的蘩漪的不同动机,构成阶级、家庭之间的冲突。
矛盾冲突的表现形态人物内心的冲突:存在于人物的内心世界,属于内部冲突,此类冲突往往不易摆脱。
在《雷雨》中,四凤和周萍的关系使鲁侍萍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她的内心深处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人与环境的冲突:人与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需要戏剧化的表现形式。
《茶馆》展示了三个不同历史阶段中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矛盾冲突的不同类型单一型:这类戏剧冲突的对立面自始至终基本不变,在一次次的交锋中,冲突越来越激烈,最后爆发。
《雷雨》中蘩漪与周萍的冲突一直存在,最终爆发。
主次型:全剧有一个主要冲突,但这一冲突并非每场都出现,有时出现的是次要冲突。
《西厢记》中主要冲突是崔莺莺、张生、红娘三人与老夫人的冲突,但这一冲突并非每场都出现,有时出现的是次要冲突,即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冲突。
多样型:一些剧作没有完整而集中的戏剧情节,各场多由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组成。
这些剧作多在众多人物的活动中展示一个个分散的冲突,而这些冲突统一于一个共同的主题之下。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小说阅读是高考语文考试中重要的一个部分,而对于小说的理解和分析对于考生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本文将整理出高考语文复习中与小说阅读相关的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散文性文学体裁,以叙事为主要手法,通过塑造人物、刻画情节、描写环境,展现现实生活或者想象世界。
小说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 真实性: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是要通过真实性塑造人物和情节,使读者产生共鸣。
2. 叙事性:小说主要以叙事的方式呈现,要注重情节的铺陈和推进。
3. 线索性:小说需要通过线索的展开,形成完整的故事结构。
4. 视角多元:小说可以通过不同的人物视角来展现故事,增加故事的层次和广度。
5. 语言灵活:小说对语言表达的要求较高,要求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人物和环境。
二、小说的分类1. 长篇小说:篇幅较长,情节复杂,具有较强的叙事和描写性。
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2. 中篇小说:篇幅介于长篇和短篇之间,情节相对简单,具有鲜明的主题和特点。
如《骆驼祥子》、《茶馆》等。
3. 短篇小说:篇幅较短,情节简洁紧凑,往往通过短暂的叙述展现故事的精华。
如《春蚕》、《草地》等。
4. 通俗小说: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故事,语言简洁明了,受到大众欢迎。
如金庸的武侠小说系列。
5. 现代主义小说:追求形式和内涵的创新,通常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如《呐喊》、《红与黑》等。
三、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1. 整体阅读法: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题、结构和风格,读懂小说的整体脉络和基本内涵。
2. 人物分析法: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形象和行动,揭示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3. 情节分析法:重点关注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分析情节的起承转合和情节的作用,理解小说的发展脉络。
4. 描写分析法:深入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揭示描写的目的和效果,理解小说的情感表达。
四、常见的小说名家及作品1. 中国古代小说: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2023届高考语文知识积累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3)
2023届高考语文知识积累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3)五、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一)结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时间、空间、情、理、物等);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主次详略得当;材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等。
(二)艺术特征抑扬顿挫;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有张有弛;详略得当;波澜起伏等。
(三)构思技巧以小见大;线索;点面结合;悬念;意外等。
六、意蕴探究(一)语句哲理意义哲理意义是指文中简练的警句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含意。
它们是作者人生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启发性。
分析句子哲理,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即产生该句的“土壤”。
隐喻意义隐喻意义就是作者使用比喻、象征、双关等手法时句子产生的临时含意。
分析句子的隐喻意义,必须抓住喻体、象征体等与本体的关系来进行。
(二)标题1.标题内涵探究第一步,理解标题的本义。
标题的本义一般指的是其字面义或常用义;在理解其本义的基础上,再考虑它的引申义。
第二步,明确标题的语境义。
要明确标题的语境义,必须找到相应的关键句。
第三步,探究标题的中心义。
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常常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中心。
答题前首先要对该文所表达的主题进行推敲,确定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就可以在把握文章主题的基础上顺藤摸瓜,也就对标题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第四步,提炼整合答案。
结合标题在文中的语境义提炼答案,借用文章中的关键句进一步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之后,按照要求,锤炼语言,整合答案。
2.标题设计原因探究第一步,明确标题表面义。
标题有时就是一个概念性名词或一个形象的短语,理解其表层含义是深入挖掘其中心义的前提。
标题的表面义就是标题中每个词语的含义的组合。
第二步,分析文章结构。
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的匠心所在。
标题常常与文章的材料安排有关,有的就是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
第三步,概括文章内容。
语文高考阅读理解知识点
语文高考阅读理解知识点精要语文高考阅读理解是考生们备战高考的重中之重。
掌握好阅读理解的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成绩和应对高考阅读理解题目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语文高考阅读理解的知识点。
一、文本理解文本理解是阅读理解题目的核心,也是考察考生对文章理解力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方面。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主旨理解: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是解题的关键。
在阅读时,要把握住文章的核心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并能够归纳总结出文段的主旨。
2. 推理判断:阅读理解题目中常常涉及到推理判断,要根据文章提供的线索,进行逻辑推理。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事实和信息,可以推断出作者的态度、观点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3. 词义猜测:掌握好词义猜测的技巧是解决阅读理解题目的关键之一。
通过上下文的线索,可以推测出生词的意思,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文章结构掌握文章结构对于解读文章和理解文章意图非常重要。
常见的文章结构有以下几种:1. 顺序结构:在阅读理解题目中,常见的有记叙文和说明文。
这种结构按照时间、逻辑或空间的顺序展开,通过时间顺序或逻辑关系将事件进行安排,阅读时要注意把握好文章的脉络。
2. 对比结构:对比是文章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解题时,要注意把握住对比的对象,理解对比的目的和意义。
3. 因果结构:因果关系是文章中常见的一种逻辑关系,通过描述事件和原因之间的关系,起到引出、解释或说明的作用。
在解题时,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因果关系,并能够正确理解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阅读理解题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揭示文章的深层含义。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1. 比喻:通过将事物进行比较,帮助我们更加形象地理解事物的特点和意义。
2. 排比:通过将事物列举出来,起到强调、修辞和对比的作用。
3.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起到烘托氛围和加深理解的作用。
高考语文100个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100个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阅读考点1.文言实词常见的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
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中用同音(或近音)代替的办法写成另一个字;古今异义词是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汉语是表义文字,文言文一般一字一词,用语精练,多义性强,语境意义地位突出。
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文言虚词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等,其中最常用的文言虚词,2003年《考试说明》只限定了18个。
3.文言句式常见文言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联系判断句中的两部分,文言文则不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判断。
一般地说,它有以下七种形式:①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来帮助判断,形成“……者……也”的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形成“……,……也”的格式,如:夫战,勇气也。
③只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不用“也”字,形成“……者,……的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
④主语后既没有“者”也没有“也”字来帮助判断,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⑤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之前用一否定副词“非”,用来否定整个谓语,如:人非圣贤,孰能无惑?⑥在谓语前用“乃”、“即”、“则”、“必”、“皆”、“悉”等副词来加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用“为”放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判断,如:在药则未为良时。
(2)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就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
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是谓语动词的主动者,或称施事者;另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者,或称受事者。
常见的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下表示方法:①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引进动为行为的主动者,前面的主语具有被动性,“于”相当于“被”,如:而君幸于赵王。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小说的文本特征》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小说的文本特征》知识点总结1. 常见的小说题材的特点及阅读要点题材特点阅读要点革命(红色)小说①以革命抗战为小说背景。
②人物主要是革命志士(战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
③多表现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军民鱼水情等。
①了解革命斗争发生的具体时代。
②把握革命者的革命事迹、革命精神及革命人格。
③领悟主旨内涵。
乡土小说①内容上,以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描绘诗意的田园风光,叙事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②主旨上,多表现农村、农民生活,表达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或对乡土社会的愚昧、落后进行批判,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
①抓住乡土特点。
②立足社会现实,建立与文本的内在联系。
③思考作品内涵,抓住作品主题。
历史小说①历史真实与虚构相统一。
②虚构程度不等。
①了解史实,把握历史真相。
②领悟借历史所表达的主题。
外国小说常见母题:人性、英雄、爱情、死亡、寻根、战争与和平、欲望与异化。
两种类型:①传统型。
重点向外,直面社会生活。
②现代型。
重视内心展示、情节处理陌生化。
①传统型。
同阅读中国小说一样。
②现代型。
注重梳理主人公的心理历程,并探究原因。
对采用了跳跃、省略、变形、荒诞、魔幻及象征手法的小说,要发挥想象,明确其意义。
散文化小说①情节。
淡化叙事,情节舒缓。
②环境。
注重景物描写,营造意境。
③人物。
虚化人物,不过分刻画。
④语言。
极凝练、简省,且富有诗意。
⑤描写。
注重细节描写。
⑥主题。
往往隐去或淡化苦难,展现人情美、人性美。
①领悟小说主题。
②关注叙述视角,把握叙述特色。
③分析“物象”,把握内在意蕴。
④分析人物,挖掘主旨意蕴。
对话体小说以对话为主体,靠对话的内容来推进情节,表现人物。
抓住对话,体会对话内容及特点。
把握对话在推进情节、表现人物和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2. 小说文本的多种元素特征文本元素解读故事与新编(历史与虚构)关系:“故事(历史)”是“新编(虚构)”的基础,“新编(虚构)”是在“故事(历史)”之上的创新。
效果:①保留下的“故事(历史)”,富有历史韵味、传奇色彩、浪漫色彩等;②“新编(虚构)”的方式充满想象力、创造性,赋予小说现实意义和深刻内涵。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高考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的一次重要考试,其中语文是考试科目之一。
语文考试中,散文阅读部分是相对难度较大的一部分,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散文的主旨、情感和意义,并能够分析散文的结构和特点。
下面将从散文的定义、分类、特点和解读技巧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散文的定义和分类散文是一种以散漫的形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
它以平实、自然、白话的文字表达人类的生活经验和思想见解,给人以亲切的感觉。
散文根据题材和风格的差异,可以分为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散文等多种类型。
散文:以描写、抒发感情为主要特点,强调生活的真实性和自然性。
在高考中,大部分出题形式都是散文,因此考生需要掌握如何理解和解读散文。
抒情散文:以抒发个人的情感为主要特点,强调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
叙事散文:以叙述事件和事物发展过程为主要特点,通过事件的叙述来传达一种思想和情感。
议论散文: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和争论为主要特点,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分析和论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散文的特点1. 主题广泛多样:散文可以涉及人物、事件、自然、社会等各个方面的话题,主题广泛多样。
2. 体裁自由灵活:散文没有固定的韵律和格式,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发挥,表达方式更为灵活。
3. 表达真实自然:散文注重真实性和自然性,用平实、真实的语言描绘生活和人情世故。
4. 运用修辞手法:散文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三、解读散文的技巧1.理清主旨:读懂一篇散文首先要理清其主旨是什么,即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
可以通过标题、首段和结尾来推断。
2.把握情感:散文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情感,通过抓住散文中的情感线索,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
3.分析结构:散文的结构是作者表达思想的框架。
通过分析散文的段落划分、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可以更好地把握散文的结构特点。
4.注重细节:细节是理解散文的关键,通过详细观察散文中的细节,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意图。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小说的叙事特征》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小说的叙事特征》知识点总结1. 叙述人称分类具体说明“我”第一人称(1)非“主人公”型旁观者置身事件之外,可以用更冷静疏离的方式呈现故事,使故事更加客观、真实;可以观察、点评故事里的各个人物;可以坦陈自己的疑虑和困惑,让读者去思考。
[链接教材:《孔乙己》中的“我”。
]参与者参与到事件中,与主人公有某种程度上的关联,可以与主人公直接对话,可以衬托主人公,可以对事件、人物产生影响等。
[链接教材:《百合花》中的“我”。
](2)“主人公”型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也因此具有一种性格化的意义,且读者容易将自己代入“我”。
[链接教材:《变形记》(节选)中的“我”。
]好处: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展开心理描写。
不足:只能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是有限的讲述。
谈作用、效果时,还要考虑叙述者的身份,是参与者、旁观者,还是主人公。
注意“我”并不等于作者。
“你”第二人称叙述者以直接对话的方式,与作品中的“你”进行交流。
使用这种叙述人称虽然可以拉近叙述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但在小说的叙述中略显拗口。
“他”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
该叙述人称可以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出来;还可以展示同一时间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
2. 叙述视角(1)常见的叙述视角类别说明及其效果全知视角大致对应“零聚焦”,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叙述的视角。
作用:①视野开阔,适合讲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故事;②自由度高,叙述时可以在不同人物、事件中自由切换;③客观全面,能够让读者全面了解事件。
限知视角大致对应“内聚焦”。
包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两种。
主人公视角就是作品中主人公的视角。
既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来叙述。
见证人视角,即作品中次要人物(一般是线索人物)的视角,通常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
作用: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
高中语文高考小说阅读必备知识点(共八方面)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必备知识点一、小说的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概括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
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后——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3)按空间(场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按线索:人、物、事、情等。
《清兵卫与葫芦》,弃葫芦——痴葫芦——玩葫芦——卖葫芦(物线)。
《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情线)。
5)从某个角度概括示例:《枪口下的人格》从主人公贝尔蒂的角度概括,俘敌——护敌——被俘——脱险——赴死。
6)概括格式:小说以……为线索(或“围绕着……”),先写……,再写……,最后写……2.小说结构特点(1)单线结构(2)双线结构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因美国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故称“欧·亨利式”。
作者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一真相又符合情理,结尾的突转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
(5)延迟式情节: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使小说故事富有张力),比较典型的小说就是《牲畜林》。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总结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学问点总结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的重要内容,读文章时要找到文章的主线,答题时结合语境分析写作技巧。
以下是学习啦我为您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学问点总结的相关资料,期望对您有所帮忙。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学问点一、叙述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其次人称:增加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沟通。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呈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敏捷自由。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学问点二、叙述方式顺叙:能按某一挨次(时间或空间)较清晰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大事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晰,照应得体。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学问点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详细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大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进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别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学问点四、修辞比方:化平淡为生动,化浅显为浅显,化抽象为详细。
比拟:给物给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夸张:烘托气氛,增加感染力,增加联想;制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高考语文各题型知识点
高考语文各题型知识点在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涯中,高考是学生们最为紧张和重要的一场考试。
而其中的语文科目,又是许多学生们感到难以驾驭的考试之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下面将给出高考语文各题型的知识点和应注意的解题技巧。
一、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高考中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题型。
其中主要有主旨大意题、细节题、推理判断题和语意补救题等。
1. 主旨大意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
解题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
然后,根据文章中的关键词、段落主题句等找出主旨大意。
2. 细节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细节的把握。
解题时,要细心阅读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寻找答案。
如果有疑问,可以回到原文进行再次确认。
3. 推理判断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隐含信息的推断能力。
解题时,要综合运用上下文的信息,通过推理得出正确答案。
4. 语意补救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整体意义的能力。
解题时,要通过推测和总结,找到与文章意义相符的选项。
二、作文作文是语文科目中最重要的题型之一。
高考作文主要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 命题作文:如何应对命题作文是很多考生担心的问题。
解题时,要先读清题目要求和写作说明。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抓住命题的要点,展开论述,并用恰当的语言和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 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基于故事、图表或其他材料进行写作。
解题时,要仔细阅读材料,抓住其要点和主旨。
在写作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所提供的材料,展开合理的论述。
三、短文改错短文改错是考查学生对语言运用和语法规则的掌握程度。
解题时,要仔细阅读短文,对于可能出错的地方要有较高的敏感度。
在修改错误时,要注意时态、语法和表达的准确性。
四、填词匹配填词匹配是考查学生对词语用法和语义理解的题型。
解题时,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与之相符的词语。
要注意词义、语法和文章的连贯性。
五、古诗文阅读古诗文阅读是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特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解题时,要仔细阅读古诗文,了解其背景和意境。
高考阅读题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阅读题知识点总结归纳高考阅读题是考核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部分。
在高考中,阅读题在语文科目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对于高考阅读题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是非常必要的。
一、题型分类1. 阅读理解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一般有短文阅读和长文阅读两种形式,其中短文阅读一般包括问题判断、细节理解、推理判断等题型,长文阅读则更注重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
2. 七选五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上下文语境的理解和语法运用能力。
要求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句子填入空白处,使文章内容连贯完整。
3. 完形填空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和对词语、句子和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
要求根据上下文语境,选取适当的词语填写空白处,使文章内容通顺连贯。
二、解题方法与技巧1. 预读法:在阅读题之前,快速浏览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主题和结构,为后续解题提供便利。
2. 细节定位:对于细节题,应通过阅读整篇文章或者局部段落,运用找关键词、找过渡词、找数字等方法,快速定位到问题所在。
3. 推理判断:对于推理判断题,需要根据文章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合理推理,运用推理关键词如"因此"、"所以"、"推测"等来辅助判断。
4. 选项排除:在阅读理解题目中,往往会有一些明显错误的选项,通过排除这些错误选项可以增加正确答案的准确性。
5. 答案解读:在选择答案时,要仔细阅读选项和题干,避免出现快速判断而选错答案的情况。
三、注意事项1. 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它们往往对解题至关重要。
2. 注意文章的篇章结构,了解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理解文章的整体意义。
3. 注意文章的语义推理和修辞手法,这对于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和作者观点是非常关键的。
4. 注意时态、语气和修辞手法的变化,这对于推理判断题和词语理解题有较大帮助。
5. 每道题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和选项,并进行适当的排除和判断。
综上所述,高考阅读题知识点总结归纳包括题型分类、解题方法与技巧以及注意事项。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在高考语文考试中,现代文阅读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掌握现代文阅读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知识点进行论述,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
一、现代文阅读概述现代文阅读是指对于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高考语文试题中,现代文阅读部分通常包括对文章主旨、写作手法、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理解与考察。
掌握现代文阅读的知识点对于应对高考非常重要。
二、现代文阅读的主旨把握1. 阅读大意:阅读文章时应注意把握文章的大意,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以及文章的主题。
2. 细节分析: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通过细致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分析文章中的重要细节,了解作者的观点和观点的支持理由。
3. 词语解读: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熟悉的词语应该积极解读,通过解读词语的意思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现代文阅读的写作手法1.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现代文中常用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学生需要熟悉这些修辞手法,并能够准确地辨析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2. 反问与排比:反问和排比是现代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使用反问和排比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四、现代文阅读的语言表达1. 词义猜测:在阅读时,遇到不熟悉的词语可以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猜测词义。
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对于整体理解文章非常重要。
2. 词语搭配:在现代文中,词语的搭配非常重要。
理解词语的搭配关系可以对整体语义进行准确的把握。
3. 修辞运用:现代文中常常使用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学生需要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语义。
总结:掌握现代文阅读的知识点对于高考语文考试来说非常重要。
学生应该注重平时的积累,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理解现代文的主旨、掌握写作手法以及语言表达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对现代文阅读知识点的熟悉和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语文考试。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重要知识点(一)+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叙事时间
5、写实结构
写实结构是“新写实”小说所采用的情节结构。“新写实”小说不像传统现实主义 小说那样去营构因果相扣的严密精致的情节和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不像现代 主义小说那样彻底打碎时间情节而完全依据人的意识的流动和闪回组织叙述。
它注重于展示客体的原形,即事物、生活(包括精神或文化现象)的原初状态 和本来面目,通过人生中平凡、琐碎的细节,揭示人性的原生特质和那酸甜苦 辣五味具全的人生体悟,而相对淡化社会历史的背景,淡化政治思想意义,甚至
2、散文结构(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
散文结构的特点:一是故事情节呈现为散文的片断,而不是有头有尾的连贯故事;二是形 散而神不散,即通过片断事件的叙述和自然景物以及社会风情的描绘,创造出生动的意境, 表达特定的主体情思。这似乎同于散文了,其实不然,散文所叙之事之人是真实的,而散文 结构的小说本质特征仍是虚构性。
象征性情节结构小说的艺术特点如下:①象征涵义凝聚着所有的情节单元, 贯穿着整个形象体系。②象征形象具有完整性和生动性。③情节过程简明、 清晰。④象征形象具有大幅变形的特点。
7、框架体结构
西方文学框架体结构,是西方文学的一个小说样式,开头一个楔子或一个引子构成 了故事的框架,将一些毫无关系的故事连接在一起。小故事之间没有关联性,就是靠 这个楔子或引子将它构建出来的,大故事套小故事。主要是承袭了《一千零一夜》的 故事结构,如《十日谈》等。
② 作家打破传统小说的时间顺序和因果逻辑,凭借人物的意识流动来组接素材。
③ 作者采用了心理分析、独白旁白、感官印象以至幻觉、梦境等表现手法展开叙 述。
4、画面结构
画面结构,以景物、场面为主体的画面式情节单元的组合,即为画面结构。这种 情节结构,在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中都大量存在,但其创作旨向、画面特点和组合的 具体方式却有很大差异。
高考语文阅读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阅读基础学问点总结高考语文中的阅读部分分为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两大块。
而且站的分值也很大!语文阅读考试中涉及基础学问、语文基本实力等试题的分值占重要比重,约百分之八十。
所以,语文阅读做不好,不要急,不要抓狂,这是用“题海战术”极级不合理的。
这个时候,同学们要做的是抓住基础学问分,所以,补习基础学问点才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抓住也基础学问点的分,中学的语文阅读失分就不会太多哦,因为,只有百分之十的分数是须要学生高素养的回答的!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同学们复习时须要留意避开的问题是:对文言字、词的理解不够精确,断章取义或者脱离句子说明;对文言语句的翻译简单漏译关键字词,或者句子翻译过于生硬、句子不顺畅;对语段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只从句子表面意思去分析,没有结合文章主题或者写作主旨去理解;结合文段谈自己的看法只是泛泛而谈,没有明确的观点和充分材料而导致劝服力不强或者表述不太清晰。
一般有默写、说明、语段阅读等题型。
对文言文的复习切忌死记硬背,肯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整理、归纳、理解才能心中有数。
对默写、加点词说明等题,学生自我感觉大多良好,但事后发觉往往是错别字扣分。
要杜绝错别字不仅要在平常规范汉字的书写,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字词的含义,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才能记得牢,写得对。
文言文语段的理解,重在“理解”,不要满意于会做课后习题。
把文言文语段当作现代文语段一样来分析感受,尤其是材料与中心之间的关系要透彻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类型大致有记叙类文字、争论类文字和说明类文字。
1.记叙类文字:比较常见的有叙事散文和小说。
叙事散文叙事结构较松散,因此把握中心是难点。
这类文章阅读的重点是理解“形散神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先理清晰文中讲了哪几件事,再分析这几件事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或者这几件事内在有何共同点,找到了事务与事务之间的焦点就找到了文章的“神”,也就是平常说的中心思想。
小说阅读重点要把握的是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一、读懂文章,探究意蕴(一)读懂文章1.把握段落中心句纵观全文,线条对创造美有哪些作用?(2020天津《线条之美》)①寄托理想、情感和审美 ②蕴藏艺术能量 ③体现人体之美④是各种艺术形式的基础 ⑤承载主观精神,是时代和国家的象征提示:答案的要点,基本来自各段的中心句。
2.关注抒情议论句3.留心首段和尾段4.理清文章的线索(二)探究意蕴1.词语(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
(2015 江苏《比邻而居》)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生活不大有定规;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
提示:要注意词语的语境义。
前两句总写;第三至六句讲这家有虚无浮华的气息;第七句讲生活不大有定规以及咖啡的味道较弱;第八至第十句讲的是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
(2)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
(2014湖南《粮食》)①机器切断了人与粮食之间的联系,对粮食的处理简单粗暴、毫无感情、颠覆了粮食、吃粮的人与吃本身。
②化肥、激素和农药的出现,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食物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不再怀有敬意。
2.句子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2018浙江《汴京的星河》)①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对城市发展新气象感到新奇。
②有感于游人众多,人民生活富裕,精神焕发。
③现代科技让汴京灯节重现历史繁华,实现了“我”的“星河梦”。
提示:要“根据全文”相应文字(“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繁荣”“现代人最仰慕的还是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啊!”),联系时代背景。
3.标题(1)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2019天津《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呼伦贝尔草原大自然的春天;羊羔生长期的春天;萨丽娃事业的春天;以萨丽娃为代表的新一代牧民未来生活的春天。
(2)文中反复出现的“针挑土”有哪些丰富的内涵?(2011全国《针挑土》)①黑妮工作状态的写真: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积土成山;②“湘援游”现状的隐喻:苗绣传统文化正慢慢消退,要促使湘西生态和文化可持续发展,如针挑土;③水滴石穿、永不言败的精神象征:“成家好似针挑土”,“赚钱好似针挑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最全高考语文知识点必学清单
最全高考语文知识点必学清单一、阅读理解1.文章类型判断和主旨概括2.归纳概括3.事实细节4.推理判断5.观点态度6.修辞手法7.修辞效果8.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二、相关修辞手法1.比喻2.拟人3.夸张4.排比5.设问6.反问7.对仗8.插叙9.补充说明10.并列11.托物抒情12.借代13.旁征博引14.象征15.比拟16.对称17.夸张与写实关系三、作文写作1.作文的写作类型(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2.作文的体裁3.作文的主旨思想4.作文的框架结构5.作文的开头结尾6.作文的段落写作7.作文的语言表达8.作文的修辞手法运用9.作文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10.作文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四、古代文学1.古代诗歌流派和代表作2.古代诗歌创作技巧3.古代词曲流派和代表作4.古代小说流派和代表作5.古代散文流派和代表作6.古代文学家和作品7.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思想8.古代文学与时代背景的关系9.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赏析五、现代文学1.现代诗歌流派和代表作2.现代诗歌创作技巧3.现代小说流派和代表作4.现代散文流派和代表作5.现代文学家和作品6.现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思想7.现代文学与时代背景的关系8.现代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赏析六、修辞学知识1.修辞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3.修辞手法与表达意境的关系4.修辞手法与情感表达的关系七、古代学术和文化常识1.古代文化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的基本情况2.古代文化思想和社会制度3.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及其价值八、现代语言知识1.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3.现代汉语的词语运用和表达技巧4.现代汉语的语义、语用和语感九、现代语言文字常识1.现代汉字的基础知识2.现代汉字的发展演变和规范化3.现代汉字与表意、表音的关系4.现代文字的特点和应用以上是一个超详细的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清单,希望对同学们备考高考语文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各题型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语文各题型知识点总结归纳高考是每个中国学生都会经历的一场重要考试,而语文作为其中一个考试科目,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高考语文中,各种题型的知识点是需要我们进行总结和归纳的。
本文将分别对高考语文的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作文等题型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题型之一,它主要考察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
下面将对阅读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1. 阅读策略- 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 其次,注意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 最后,根据问题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查找答案,避免过多浪费时间。
2. 题型及解题技巧- 主旨大意题:要注意整篇文章的主题,通过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确定答案。
- 细节理解题:要仔细阅读相关段落,找出与问题相关的细节信息。
- 推理判断题:要通过推理和分析,根据文章的暗示和线索来得出结论。
- 观点态度题:要仔细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在文中找到明确的表达。
二、完形填空完形填空是考查学生对于词语、短语、语法、篇章组织能力的一种题型,下面将对完形填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1. 词语猜测在填空时,可以通过前后文的语境来猜测生词的意思,避免因不认识生词而影响填空的准确性。
2. 语法知识- 高考完形填空中常涉及的语法知识点包括动词时态、语态、主谓一致、虚拟语气等。
对于这些知识点,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以便能够准确地判断填空处应该使用的语法形式。
- 此外,还要注意固定搭配、习惯用语等语法现象的运用。
3. 上下文逻辑关系在填空时要注意上下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理解上下文的连贯性来选择合适的答案。
三、作文作文是语文考试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考察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下面将对作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1. 文章结构- 高考作文一般包括开头、中间段落和结尾三个部分。
在写作时要注意给文章一个合理的结构,使得文章的脉络清晰,逻辑关系自然顺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整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型题知识点1、词语理解型:(1)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2)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3)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4)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
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即"六比较":比较范围的大小、比较词义的轻重、比较搭配习惯、比较构成成分、比较词性功能、比较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2、句子理解型: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3、筛选整合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是:(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文章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答题方略;筛选整合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
回答此类问题,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关键所在。
整合的题型一般不宜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
而应该紧扣题干要求,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
另外,要总揽全局,总体把握,防止因答案要点不全而丢分。
4、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1)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描写出了……(2)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5、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6、题目的作用:及好在哪里,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紧扣文章内容,简洁新颖。
7、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虚实结合:关于散文的线索,明线和暗线。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解题秘诀归纳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解题方法】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
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4.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题型二: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规范答题」1.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2.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3.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规范答题」1.文首:(1)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2)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3)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1)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2)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叙述方式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可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2)抒情手段: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即事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含蓄委婉)(3)描写方法(特点)①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②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③描写景物的手法技巧A、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虚实结合:如《雨霖铃》正侧结合:如《.》点面结合:如《江雪》声色结合B、对比:明与暗、昔与今、C、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乐景写哀、哀景衬乐D、白描(粗笔勾勒)与工笔(精雕细刻)人物描写:环境、场面描写: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生动再现景物特征,营造一种气氛,创造身临其境之感,烘托人物的形象、情感(思想),为下文议论、抒情作铺垫。
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既可用细描,精雕细刻,具体传神,纤毫毕现;也可用白描,勾勒轮廓,简洁传神。
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
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侧面描写一般不单独出现,往往与正面描写结合起来。
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共性与个性、总体情况与局部特点统一。
2、其他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映衬烘托对比、悬念、类比、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线索、繁简。
4、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伏笔、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首尾照应5、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对偶、排比、对比、借代、夸张(1)描绘类——比喻、夸张、比拟、借代比喻:借助相似点以彼物比此物,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
夸张:夸大、缩小或超前;使感情更强烈,增强文字感染力;创设氛围,引人入胜;揭示本质,给人启示。
拟人:物被赋予人的神情、动作、感情,富有情趣,充满生机。
借代:借助于某种关系以彼物此代物,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设问: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引发思考,吸引读者。
反问:加强语气,突出观点,语气强烈,增强感情。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本质,给人以启示。
(2)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对偶:句式整齐,意义丰富,有节奏感,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排比:节奏鲜明,加强语势,丰富内容,加重感情。
反复:多次强调突出,语势紧凑连贯,给人以深刻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
题型五:鉴赏作品语言要注意句式,如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等。
「规范答题」鉴赏语言作品,也要了解一定的语言风格。
以下是概括语言特点的常用术语:①浓墨重彩:②惟妙惟肖:③体物入微:④行云流水:⑤言近旨远:⑥言简意丰:⑦意在言外:⑧含蓄蕴藉:⑨整散结合:此外还有常用的清新,平淡,质朴,淡雅,明快,华丽,委婉,富有哲理,幽默诙谐,情韵悠长,引人回味等等。
理解并积累一定量的术语,会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特色的体会。
题型六引文的作用「答题要点」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②对全文的内容作用,③增加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等(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引用」①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事物的神秘性,丰富(充实)文章的内容;②引用诗词:丰富(充实)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
③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关于句子的表达效果「提问方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分析句子的表达特色——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作者是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的?「答题格式」描写(表现)对象(内容)+手法(修辞格)+分析+表达(艺术)效果(情感、语言等)。
另外,此类题型还需从以下角度思考: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虚实:虚实相生、以虚写实(以实写虚即化抽象为具体)。
此种手法常和想象、联想联系在一起。
顺序:时间、古今、春夏秋冬、早晚空间:远近、表里、俯视、仰视与平视,整体与局部,感觉: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嗅觉(这个角度要注意“通感”手法的运用)题型七:关于文题的理解和作用「要点」①概括内容作用②提示主旨作用。
③线索作用④修辞作用(比喻、拟人、引用、仿辞)等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分析散文的结构散文的一般思路是:缘起——描述(对象)——联想——感悟。
不同的散文有不同的行文思路。
写人叙事的散文多按时间、空间顺序进行;抒情类散文多以某一物,某种情为线索行文,议论文性散文多以逻辑认识为序。
在阅读分析过程中,最主要的是会分析句段和穿插性材料在结构上的作用。
句段的结构作用因位置不同而不同:处在开头,一般是统引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抑扬、引发下文某种思考;处在中间,一般是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过渡;处在结尾一般为总结上文,呼应开头,点明题意,升华主题,令人深思等。
所谓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经常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描写,不一而足;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视文章需要而定;就其作用而言,或对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示,或烘托,或渲染,或正衬,或反衬,或营造氛围,或表现风格。
二、概括段意、主题散文阅读是从阅读开始的,不是从做题开始的。
而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通读全文,把握主旨。
把握主旨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
概括把握主旨的方法有:1、读题目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