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地 理
中国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7e1337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0.png)
中国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地处东经73°33′至135°05′,北纬18°03′至53°33′之间。
东临太平洋,东北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邻朝鲜半岛、韩国和日本诸岛。
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国、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
南界缅甸、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北连蒙古国,西南与尼泊尔、不丹、印度接壤。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分为高原、山地、盆地和平原。
中国地形以西北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南部丘陵和广大的河流系统组成。
1. 西北高原:包括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它是中国境内最重要的自然地理单位,占地面积约26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4。
2. 安集海、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横断山、秦岭、大巴山等山脉纵横交错,横亘中国地理版图,构成中国境内的重要山脉。
3. 平原和盆地: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四川盆地等一系列平原和盆地的形成,使中国南北平原和盆地占了很大的土地面积。
4. 沿海地区:中国沿海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多个海域。
中国的海岸线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之一,沿海地区属于典型的沿海平原地区。
三、气候环境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变化多样。
主要气候类型有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等。
1. 寒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因地处高纬度,气候干燥寒冷,冬季漫长,夏季短暂。
2. 温带气候:包括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沿海地带等地区。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3. 亚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云贵高原等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4. 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和台湾岛等地区,气候炎热潮湿,雨量充沛。
中国的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东亚季风和西北季风是中国主要的季风类型。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465fe96c1711cc7931b7165a.png)
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四川 省。 云南省,贵州省。
土家族
哈尼族
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
云南省。
哈 萨 克 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
傣族 黎族 傈僳族 佤族 畲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 东乡族 纳西族 景颇族
云南省。 海南省。 云南省,四川省。 云南省。 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安徽省。 台湾省,福建省。 云南省。 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云南省,四川省。 云南省。
位置和范围 昆仑山,祁连山以南, 青藏高原 横断山以东,喜马拉雅 以北 大兴安岭以西延伸到祁 内蒙古高原 连山,长城以北 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 黄土高原 太行山,秦岭以北,长 城以南 云贵高原
名称
平均海拨及地形特点
面积
4000米以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有珠穆朗马蜂是世界最高 8848米
1000米左右,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东岳泰山 (海拔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
南岳衡山 (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
西岳华山 (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北岳恒山 (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
中岳嵩山 (海拔1491.7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郊)
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的总称。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中部。 中华民族共包括汉族和其他55个少数民族。
中国民族主要分布
民族名称 蒙古族
主要分布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 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肃省,云南省。
回族 藏族
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 海省,云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辽宁省,北京市, 黑龙江省,天津市,吉林省,陕西省。 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
中国地理知识
![中国地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cd57d5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22.png)
中国地理知识中国是一个广袤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地理资源和多样的地理景观。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著名的地理景点等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知识。
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邻近韩国、日本等国家,西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
北起蒙古国,南界越南、老挝等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14个与周边国家接壤的国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二、地形地貌中国的地形地貌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河流等。
中国的地势主要由西北高、东南低的梯度构成,西部和南部是高原和山地,例如青藏高原、巴山蜀水等;东部和北部是平原和丘陵,例如长江流域和华北平原等。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的峡谷长江三峡,地形地貌的多样性为中国带来了独特的地理风貌。
三、气候特点中国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
中国地域广大,南北长达5000多公里,跨越了多个纬度带。
因此,中国北方较冷,南方较热,气温和降水分布不均匀。
在中国北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而在南方,气候湿润多雨。
中国还是灾害多发地区,常常受到台风、洪水、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四、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硫磺、钢铁、铝等矿产资源,水力、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以及世界上最大的稻谷、小麦和棉花产区。
中国的自然资源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著名的地理景点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地理景点,吸引了无数游客。
例如,长城是中国最著名的地标之一,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黄山以其奇特的峰林和云海而闻名;张家界则以其险峻的山峰和石柱而著名;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和独特的植被吸引着众多旅游者。
中国的地理景点丰富多样,每一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结论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地理知识的国家。
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到自然资源和著名的地理景点,中国都展现了其多样性和独特之处。
通过了解中国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中国的美丽,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和感情。
中国地理的详细介绍
![中国地理的详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37b5bb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b.png)
中国地理的详细介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东方大国。
地理环境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地理环境多样丰富,山川河流交错,气候多样变化,地理条件极为复杂,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地理环境最为丰富、多样的国家之一。
一、地理位置中国地理位置位于东亚,地处北半球的东经73°34'至135°11',北纬18°03'至53°33'之间。
东临太平洋,南濒南海,西邻阿尔泰山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北接蒙古国、俄罗斯。
地域界定上,中国包括内地和海洋两个范畴。
内地包括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东、中南六大地区;海洋面积广阔,辐射范围广泛,东、南、北三面临海,海岸线绵延3.58万公里,拥有11个海港。
二、地势地形中国地大物博,地势变幻,地形多样。
在地势上,中国大致呈现出四大地形形态:青藏高原、广大的内陆盆地、雄伟壮观的大山区、丰富的丘陵和平原区。
青藏高原为世界最大高原,覆盖面积为250万平方公里,绵延2500多公里。
高原地势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
内地盆地广泛分布,有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盆地等,盆地总面积约33.7万平方公里。
大山区包括东北山地、大别山区、秦岭巴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山脉众多,呈南北走向,蜿蜒数千里。
丘陵和平原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形成了中国的主要农业区。
三、气候特点中国气候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中国气候分带特征明显: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青藏高原次大陆型气候、西北干旱气候。
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地域广泛,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与珠江流域,气候温和湿润。
青藏高原寒冷干燥,冬季漫长,夏季短暂。
西北干旱气候,降水稀少,气温变化较大。
四、水系地貌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湖泊、河流和海洋。
中国地形图地理全册
![中国地形图地理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4c9e42d9f90f76c661371a73.png)
3、 地 形 骨 架 呈 网 格 状
评价
优点:
在一些山脉的迎风(海风)坡形成较丰 富的降水(多雨中心),导致山脉两侧的 气候差导,成为重要的地理界线。
联想:
①德国地形的三级阶梯:由南向北——阿尔 卑斯山脉、巴伐利亚高原、北德平原;
②我国沿不同经纬度的地形剖面图,沿经线 作剖面-30°N、38°N、45°N,沿纬线作 剖面-90°E、100°E、110°E。
③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水电站;
评价 :
(1)优点:
①有利于水汽深入 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海洋湿
秦岭淮河21202041山脉走向山脉名称地理事物的分界线东西走天山北侧是准噶尔盆地南侧是塔里木盆地阴山北侧是内蒙古高原南侧是黄土高昆仑山北侧是塔里木盆地南侧是青藏高秦岭北侧是黄土高原南侧是四川盆地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南岭北侧是江南丘陵南侧是两广丘陵湖南江西和广东的省界22山脉走向山脉名称地理事物的分界线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太行山西侧是黄土高原东侧是华北平原山西和河北的省界巫山西侧是四川盆地东侧是长江中下游平原雪峰山西侧是云贵高原东侧是江南丘陵长白山中国和朝鲜的界山23山脉走向山脉名称地理事物的分界线南北走西侧是内蒙古高原东侧是黄土高原西北东中国和蒙古的界山祁连山北侧是河西走廊南侧是柴达木盆地喜马拉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24中华五岳
内蒙 古高 原
连山麓与甘 新边界—大 兴安岭,长 城-北面国
界
特点
①我国第二大高原;②地面平 坦广阔;③东部多草原西部多 沙漠戈壁;④海拔一般1000米 左右;⑤有丰富的炼、铁、稀 土矿,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407e656ea98271fe910ef97e.png)
中国地理1.地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南近印度洋,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区位优越。
①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②最北端:黑龙江漠河附近黑龙江江心(53°31′N);最南端: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3°51′N);最西端:新疆乌恰县西侧帕米尔高原东部(73°22′E);最东端:黑龙江抚远县以东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耶字界碑东南(135°03′E)③海陆位置:位于全球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并南距印度洋不远2. 疆界:①幅员辽阔,海陆兼备:陆地面积960万km²,陆地疆界约22230km,海域面积473万km²,海岸线总长度32000 km,岛屿个数5400个,岛屿面积3.87万km2②邻国较多:A.与我国接壤的邻国有14个,自东北起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B.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7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
C.有9个陆疆临边省区(132个县市):辽、吉、黑、内蒙、甘、新、藏、滇、桂。
D.陆地边境有15条主要的国际性河流。
E.最东岛:钓鱼诸岛东边的赤尾屿。
③内部划分为34个一级行政区:23个省、4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3. 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①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②地貌类型复杂,山地高原为主③山脉定向排列,格局呈网格状4. 地貌类型: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5. 重要分界线:①秦岭是我国自然地理最重要的界线A.我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与秦岭重合。
B.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C.秦岭以南农作物以水田作物为主;以北以旱作物为主。
D.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②南岭是我国南方的一条自然地理分界线:A.是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分界线,阻止寒潮南下。
B.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界。
一、中国地理政区、地形
![一、中国地理政区、地形](https://img.taocdn.com/s3/m/f317a22ea45177232f60a281.png)
陆 东面 上 邻 北面 国 西面
西南面
南面
隔海相望的国家
朝鲜 蒙古、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 缅甸、老挝、越南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 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我国的行政区划
请说出 图中34 个省级 行政单 位的全 称、简 称、分 布位置 及行政 中心
浙闽丘陵:浙江省杭州以南、福建全省和广东省东部低山、 丘陵的总称。海拔在200-1000米之间。地形破碎,流 水切割强,形成峡谷急流。
两广丘陵:广东、广西两省区大部分低山、丘陵的总称。 丘陵海拔多在200-400米之间。
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地理位置的确定
1、相对位置——我国主要地形区的边界、范围和相邻区域 如黄土高原相对位置的掌握:
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主要特征
5、主要丘陵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江南丘陵 东南沿海丘陵
江南丘陵
两广丘陵
我国主要的丘陵
辽东丘陵:分布辽河平原的东侧,海拔500米左右,有千 山等名山。
山东丘陵:在山东的中部和东部。由古老地块久经侵蚀而 成。海拔200-500米,
江南丘陵: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以西、云贵高原 以东的低山、丘陵地总称。海拔多在200-600米之间, 低山、丘陵间多河谷盆地,适宜发展农业和亚热带经济林 木。
青藏高原
内蒙古 高原
四大高原的特点及分布
名称
分布
特点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 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位于我国西南部
①海拔高气候寒冷,雪山连绵 ②面积大,我国最大高原 ③多高大山脉高原面起伏和缓
主体位于内蒙境内, 含内蒙古的大部分
中国地理初二知识点全汇总
![中国地理初二知识点全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f10573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5.png)
中国地理初⼆知识点全汇总 初中⼆年级的地理主要是中国地理,因为我们作为学⽣作为祖国的未来,学好我们国家的地理知识是很有意义的。
⼩编在这⾥整理了中国地理初⼆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帮助到您。
⼀、从世界看中国 (⼀)辽阔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国⼟辽阔:陆地领⼟⾯积960万平⽅千⽶,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居世界第三位。
①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邻国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印尼、不丹,南部缅、⽼、越。
) ②我国领⼟四⾄:最北是⿊龙江与乌苏⾥江主航道中⼼线交汇处,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因⽽产⽣了季节差异);最东是漠河以北⿊龙江主航道中⼼线,最西是帕⽶尔⾼原(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因⽽产⽣了晨昏差异); ③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领海及内⽔⾯积37万平⽅千⽶,海域⾯积300万平⽅千⽶;我国最⼤的盐场是长芦盐场,最⼤的渔场是⾈⼭渔场。
④海岸线长18000多千⽶,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本、菲律宾、马来西亚、⽂莱、印度尼西亚) 3.⾏政区划⾏政区:我国的⾏政区域分为三级:省、县、乡,我国共34个省级⾏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政区。
我国的⾸都是北京。
本节重点:熟记34个省级⾏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概轮廓(即课本7页图1.7) (⼆)众多的⼈⼝1.世界⼈⼝最多的国家:2000年第五次⼈⼝普查我国⼈⼝12.95亿,占世界⼈⼝1以上,我国⼈⼝增长较快,我国⼈最多的省是河南省,⼈⼝最少的省是澳门,⾯积最⼤的省是新疆,⾯积最⼩是澳门。
我国的⼈⼝政策是:计划⽣育(控制⼈⼝增长、提⾼⼈⼝素质) ①我国⼈⼝的国情是:⼈⼝基数⼤,增长速度快,⼈⼝东多西少。
地理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
![地理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7f9d3a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f.png)
地理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中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拥有广袤的土地和多样的地理特点。
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不仅是对中国国情的认识,还能够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提供基础。
本文将从中国的地形、气候、水系、资源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介绍中国的地理特点。
一、地形特点: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和沿海等地形类型。
中国境内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和高原之一,在这里可以找到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此外,还有长江、黄河、淮河和珠江等重要河流,这些河流连接着中国各地,为中国的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气候特点:中国的气候种类繁多,涵盖了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等多个气候带。
中国地域辽阔,北方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燥;南方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湿热,冬季湿润。
此外,西南地区和台湾地区的气候受到季风和海洋气候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三、水系特点:中国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之一,这两条河流流经中国多个地区,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此外,还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
四、资源特点:中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农业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同时也是重要的稀土、铁矿石和石油产出国。
此外,中国的农业资源也非常丰富,有利于发展粮食种植和养殖业,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
五、自然灾害: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副热带台风带,地震、洪涝、干旱和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中国政府重视自然灾害的防治工作,通过加强监测、预警以及建设抗灾减灾设施等手段来减少灾害对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结:中国地理特点的多样性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
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更具有科学性的支持。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efe7fd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0.png)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概况一、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优越的地理位置中国地处北温带和热带交界处,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地理位置优越。
2.辽阔的疆域中国国土辽阔,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疆域广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
3.优越的地理位置带来的好处中国疆域广阔,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广,国防回旋余地大,利于国防安全。
濒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
同时,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人民友好往来。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交流。
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多种经济。
4.众多的邻国中国陆地接壤14个邻国,海上隔海相望6个邻国。
5.行政区划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二、我国的地形、地势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主要山脉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祁连山、阿尔泰山、贺兰山和横断山脉。
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世界最高的山脉。
三、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中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
1.四大高原中国的四大高原包括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和湟水谷地,人口稀少。
内蒙古高原海拔1,000米左右,地面坦荡,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到荒漠,主要以草原畜牧业为主,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也发展较快。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的黄土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则以丘陵山地为主,农业和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2.四大盆地中国的四大盆地包括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巴里坤盆地和东北平原盆地。
中国地理 知识点
![中国地理 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e809c2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68.png)
中国地理知识点中国地理是指中国国土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点。
中国地理辽阔多样,包括了广袤的大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景观。
下面将从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资源和自然资源等方面介绍中国地理的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中国地处东亚,濒临西太平洋,东临黄海和东海。
位于北纬18°10′~53°33′,东经73°33′~135°05′之间。
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占亚洲总面积的1/3,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中国东西跨度约约5500多公里,南北跨度约约5000多公里,跨越东、中、西三个时区。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从东向西,可以分为东部沿海平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西南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
东部沿海平原是中国最主要的平原地带,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则是中国两大重要平原。
西南高原是中国的第三大高原,包括了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西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亚洲主要的水源地。
西北地区则是中国的沙漠和戈壁地带。
三、气候中国气候多样,从寒冷的北部到温暖的南部,从湿润的东部到干燥的西部,各地气候差异较大。
总体上可以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气候和沙漠气候等几种类型。
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北方地区寒冷干燥,冬季较长;西南地区气候温和多雨;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尘暴较多。
四、水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江河湖泊和地下水资源。
中国的主要江河有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素有“中华母亲”之称。
中国的湖泊众多,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面积约为4400多平方公里。
五、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铁矿石、锌矿石等矿产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水力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发电国家之一。
【区域地理】中 国地理分区
![【区域地理】中 国地理分区](https://img.taocdn.com/s3/m/8f78b34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d.png)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分区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中国地理,通常会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分区。
我国常见的地理分区方式主要有四大分区和六大分区。
四大分区包括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这里的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等。
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盛产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同时,这里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有着丰富的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
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部和南部面临东海和南海。
气候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
地形复杂多样,有平原、丘陵、山地和盆地等,如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
南方地区水热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
这里的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较为发达。
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气候干旱,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
地形以高原、盆地和山地为主,如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天山山脉等。
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同时,这里的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如石油、天然气等。
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喜马拉雅山以北。
这里是世界屋脊,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气候。
地形主要为高原和山地,如青藏高原。
青藏地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水能和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其农业以河谷农业为主,主要种植青稞、小麦等作物。
六大分区则在四大分区的基础上,把北方地区进一步分为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把南方地区进一步分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和华南地区。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这里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
中国地理位置介绍
![中国地理位置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57baf5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15.png)
中国地理位置介绍中国位于东亚,东临东海和黄海,面积约为9.6 million 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它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俄罗斯、蒙古、朝鲜、印度、巴基斯坦等。
中国的地理位置独特,拥有多元的地貌和气候,以及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一、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地处亚洲东部,东经73°33′E至135°05′E,北纬18°03′N至53°33′N之间。
它的东部和南部都临海,海岸线长约 18,000 公里。
中国的边界线长达22,117公里,主要与俄罗斯、蒙古、朝鲜、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接壤。
二、地形特点中国地貌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四个主要地形区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青藏高原。
华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基地,而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三、气候分布中国的气候类型繁多,包括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寒温带气候等。
南部地区温暖湿润,北方则寒冷干燥。
中国的气候和季节变化十分显著,典型的有汕头的热带湿润气候、上海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哈尔滨的寒温带气候。
四、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黄金消费国。
此外,中国还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水资源,是农业大国。
五、人文景观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享有世界上最彪炳的古代文明之一。
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遗址,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成为了吸引游客的热门景点。
此外,中国还以自然风光著称,如五岳之首泰山、壮丽的长江三峡等,各具特色。
六、总结中国地理位置独特,横跨东亚,紧邻14个国家。
它拥有多元的地貌和气候,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灿烂的人文景观,展示了中国独特的魅力。
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人文景观,中国都以其独特的特色吸引着各国游客的目光。
文章至此结束。
中国地理的地势和地形
![中国地理的地势和地形](https://img.taocdn.com/s3/m/7cfbf80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c.png)
中下 庭湖平原、鄱 气候高温多雨,盛产稻米、油菜、棉花,河湖众多,是
游平 阳湖平原、长 我国炎水渔业最发达地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原 江下游沿江平 ④长中下游干流江阔水深与众多支流构成纵横广阔的水
原、长江三角 运网,被誉为“黄金水道”。加上铁路网,水陆交通便
洲(太湖平原 ;⑤有丰富的铁、铜等矿产资源,工农业发达,沿江城
21
中国山脉的界线作用
• 地形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 地形二级阶梯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 斯山
• 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界线:
•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 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 交通的影响: 一方面,向东流的大和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
,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
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4
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气候的影响
海平面
西高东低有利于暖湿的海洋风向内陆推进
海平面
东高西低则会阻碍暖湿的海洋风向内陆推进 5
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河流的影响
刘家峡水电站
大兴安岭—太行山 —巫山—雪峰山
3
思考: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有何影响?
➢ 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地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 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行,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
丰沛的降水。 ➢ 对河流的影响:
① “水往低处流”,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 国的大江大河大多自西向东本流入海。
②阶梯间落差巨大,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
中国地理总论
![中国地理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b29ed3395a8102d277a22f07.png)
读我国民族分布图,说出分布特点,熟悉人口较 多的少数民族的分布
我国少数民族 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 聚居 我国少数民族 人口最多的 是壮族,分 布最广泛的 是回族。
二、中国的地形
描述我国的地形特征,并分析这种特征产生的影响
五种类型齐全多种多样、山区面 积广大;西高东低、呈三极阶梯 分布 有利影响:1、有利于海洋湿润 水汽深入内地 2、使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 交通,同时流经地势阶梯处产生 巨大水能 3、不同的地形有利于发展多种 农业类型 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 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 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 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 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 足
中国地理总论
一、中国疆域行政 区划人口和民族 1、疆域
帕米尔高原上 ( 73°E)
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上(北纬53度) 黑龙江与乌苏 里江主航道中 心线上 (135°E)
读中国政区区, 找出我国领土的四 端点
说出我国地理位 置的特点及意义
曾母暗沙(4°N)
跨纬广,有多种热量带,有利于不同农作物的 生长;海陆兼备,海岸线漫长,有利于发展对 外贸易
一年一熟
积温:3400~4500℃,
高原气候区
暖 温 带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秦岭—淮河线 积温:4500~8000℃,
亚热带
亚热带 热带
高原 气候区
一年两熟到三熟
寒温带 中温带
积温:﹥8000℃,
一年三熟 热带 热带
暖温带
3、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 读我国部分城市气温和降水柱状图,描述年降水量的时间 分布特点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 节,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 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中国地理知识
![中国地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2b0854b1a37f111f0855bcb.png)
2、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 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 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3、中国领土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跨了5 个时区,东西距离约5200公里。
4、中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南北 距离约为5500公里。
5、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 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6、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 母暗沙(4°N附近)。
7、中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 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8、中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 (73°E)。
9、中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沿海 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船舶避风和停靠。 10、中国岛屿大约有5000多个,绝大部分分 布在长江口以南的海域。
泊尔等国的边境上,主脉平均海拔超过 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35、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玛峰耸立在 中国与尼泊尔边境上,海拔8848米,是世 界第一高峰。
36、中国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30、中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 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 乡(镇)三级。 31、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 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云贵福吉安 四西二宁青甘陕 海内台北上渝天 香港澳门和台湾 爱我祖国好河山。
32、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33、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全 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 34、喜马拉雅山位于中国西藏同印度、尼
17、台湾海峡位于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从南 到北连接着南海和东海,是中国海上运输的重 要通道,人们称它为“海上走廊”。
中国地理概况及区域划分
![中国地理概况及区域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110a645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d.png)
况各 区 域 经 济 状
东部地区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省市
经济特点:以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经济发达,人均GDP较高
主要城市: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
发展前景: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东部地区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同时面临人口老龄化、环 境污染等问题
气候条件
气候类型:温带 大陆性气候、亚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等
气温分布:从北 到南逐渐升高, 冬季寒冷,夏季 炎热
降水分布:从东 南沿海向西北内 陆逐渐减少,南 方多雨,北方少 雨
季风影响:夏季 东南季风带来大 量降水,冬季西 北季风带来寒冷 干燥的气候
水文特征
河流:长江、黄 河、珠江、黑龙 江等
地形地貌:高原、 山地、盆地、丘陵、 平原等多种地形地 貌
气候特征:干旱、 半干旱、高原气候 等多种气候类型
自然资源:丰富的 矿产资源、水能资 源、生物资源等
东北地区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东北部,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冬季寒 冷,夏季凉爽
自然资源:森林、矿产、石油、 天然气等资源丰富
中部地区
位置:位于中国中部, 包括河南、湖北、湖 南、江西、安徽、山 西、陕西等省份
地形:以平原、丘 陵为主,地势平坦, 河流众多
气候:属于亚热带 季风气候,四季分 明,雨热同期
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如煤炭、铁矿、石油等, 农业资源丰富,如小麦、 水稻、棉花等
西部地区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西部,包括新疆、 西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四 川、重庆、云南、贵州等省区
中部地区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中部,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西等省份 地形地貌: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较为平坦 气候特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自然资源: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等,以及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
介绍地理中国
![介绍地理中国](https://img.taocdn.com/s3/m/f16fcb5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e.png)
介绍地理中国中国位于东亚,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拥有广阔的土地和多样化的地理特征。
中国地理上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自然条件各不相同。
本文将介绍中国地理的特点和不同地区的景观。
中国东部地区是中国大陆的核心地带,也是国家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东部地区有长江和黄河两大著名的河流,它们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份,它形成了著名的三峡景区,被誉为地球上最壮丽的河流之一。
黄河则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曾经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沿黄河地区有许多历史名城和名胜古迹,如山西的平遥古城、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等。
中国南部地区被山脉、高原和丘陵交织而成,形成了中国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和八大名山之一的武夷山等著名景区。
南部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业和园林建设,因此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
例如,广东的丽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富饶的农业地区之一,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国土面积最广的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宝贵的自然生态。
西部地区有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等著名的山脉。
西藏自治区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素有“屋脊上的河”之称。
西藏的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河流之一,以其壮丽的景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
此外,新疆地区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青海湖和四川的九寨沟等也是西部地区著名的旅游景点。
中国北部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有大片的草原和农田。
辽宁、内蒙古和黑龙江等省份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和畜牧业基地。
中国的东北地区也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对中国的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部地区还有著名的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线的代表,也是中国的象征之一。
总之,中国地理上有着各具特色的地区,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
从东部的长江和黄河,到南部的山川和湖泊,再到西部的高山和草原,以及北部的农田和长城,中国的地理景观多样性使其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国家。
这种多样性给中国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中国地理常识
![中国地理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554ecd8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3.png)
中国地理常识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2万多千米。
中国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公里,东邻朝鲜,北邻蒙古,东北邻俄罗斯,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和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接壤,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相连。
东部和东南部同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
中国大陆海岸线长达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还有疑问,建议查阅相关地理书籍或咨询地理专业人士。
中国地理常识大全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领土辽阔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
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2、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山地、高原面积广大。
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多千米,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省级行政单位总共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民族众多。
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相对不足。
中国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
3、中国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公里,中国同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
8个国家隔海相望。
4、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
5、中国河流总计3.2万于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599条。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因黄河携带的泥沙最多,人们也称它中国的母亲河。
6、中国的湖泊面积达3.8万平方千米,扣除人造的湖泊外,天然湖泊有2.39万平方千米,仍居世界第三位。
人工湖泊主要有滇池、洱海、抚仙湖、十三陵水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理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1、我国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我国位于3′52″N至53′37″N,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3、我国的四个端点:最北端漠河县以北黑龙江主航道;最南端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
4、我国南北跨纬度广,产生气温差异;东西跨经度广,产生时间差异。
5、我国大陆频临的海洋,自西向东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我国的两个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
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
6、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为:省、县、乡。
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7、我国人口总数为13.4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千米。
人口最多的省份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是澳门;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澳门,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
8、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东南人口多,西北人口少。
9、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其余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
10、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回族分布最广,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11、汉族遍布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东南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南地区,形成了“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1、我国地形的分界:天山北侧准噶尔盆地、南侧塔里木盆地;大兴安岭西侧内蒙古高原、东侧东北平原;太行山西侧黄土高原、东侧华北平原;巫山西侧四川盆地、东侧长江中下游平原;横断山脉北侧青藏高原、南侧云贵高原;昆仑山北侧塔里木盆地,南侧青藏高原。
2、我国地形面积比例: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3、我国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将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4、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
有利于发展林业、山区牧业、旅游业、采矿业。
5、我国山脉的走向,东西走向: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小兴安岭、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6、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二阶梯分界: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二、三阶梯的分界: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7、我国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8、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一月平均气温由南到北逐渐降低,一月的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北方气温低于0℃,南方气温高于0℃.9、根据气温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我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青藏高原地区。
10、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夏季多,冬季少。
11、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
干旱区(200毫米),以沙漠、戈壁为主;半干旱区(200—400毫米)以草原为主;半湿润区(400—800毫米),以森林草原为、旱地主;湿润地区(800毫米以上),以森林、水田为主。
12、我国的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
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位置。
(夏季:偏南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偏北风,陆地吹向海洋)1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注入太平洋。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长江、黄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14、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方河流水位低、水量小、汛期短,结冰期长;南方河流水位高,水量大、汛期短(有春汛)、无结冰期。
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长江;结冰期最长的是黑龙江。
15、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最后注入东海。
上、中游分界:宜昌,中、下游分界:湖口。
16、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有“黄金水道”“水能宝库”之称,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主要水利枢纽是三峡。
17、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
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18、黄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水量小,有结冰期,初春会形成凌汛。
19、黄河塑造了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华北平原,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著名水利枢纽是小浪底、万家寨、三门峡。
21、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即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22、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沙尘暴;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
云南省常发生的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干旱。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1、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源,如森林、阳光等;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称为非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矿产。
3、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人均不足。
4、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废物再利用、少使用一次性物品、不用或少用贺卡。
5、我国的土地类型:农业用地(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难以利用的土地(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
(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
6、我国耕地和林地90﹪以上集中在东部的湿润和半湿润区,土地利用程度高(农、林、渔)。
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林地分布在山区,牧业分布在西北地区。
7、我国土地的特征:林地、草地多,耕地少。
8、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城镇用地扩张,占用耕地;过度放牧,草场退化;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工业废弃物污染。
解决措施:制定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和保护;在农耕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保护;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营造防护林,防风固沙。
9、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的淡水资源。
10、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征:南多北少(空间);夏秋多,冬春少(时间)。
11、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措施:兴修水利,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调节河水量的时间变化;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的措施: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将长江水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
还有引滦入津、引黄入晋等。
12、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人多水少,利用率低,浪费惊人;工业用水多,污染严重。
13、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方法: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1、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
构成了我国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其中铁路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2、运输工具选择:水路量最大、价最低;铁路量大价低;(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公路灵活价高;(鲜活的、容易变质的货物,近距离)航空速快价最高(远距离、贵重、急需、量小的货物)3、我国铁路线东西干线:(四横)①滨绥线—滨洲线;②京秦线—京包线—包兰线(秦皇岛、北京、包头、兰州);③陇海线—兰新线(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④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上海、杭州、株洲、贵阳、昆明);南北干线(五纵):①京沪线(北京、上海);②京哈线—京广线(哈尔滨、北京、广州);③京九线(北京、香港九龙);④焦柳线(焦作、柳州);⑤宝成线—成昆线(宝鸡、成都、昆明)。
4、经过省级中心最多的干线是:京哈-京广线(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
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北京、上海、郑州等。
5、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6、西部降水稀少,为我国的四大牧区(新疆、青海、内蒙古、西藏);东部为我国的种植业、林业、渔业、分布区,其中平原为种植区;林业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东南的人工林;沿海为海洋渔业,南方为淡水渔业。
7、东北平原是我国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种植区,一年一收;华北平原是小麦、玉米、花生种植区,两年一收或一年两收;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水稻、油菜种植区,一年两收和三收。
黄土高原主要种植高粱、莜面,青藏高原主要种植青稞,糌粑、酥油、茶叶、牛羊肉是藏民的“四宝”我国的棉花三大种植区(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新疆)。
8、发展农业应结合自然条件的优势和社会经济条件(居民生活需求)“因地制宜”。
9、我国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超过50﹪,应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10、开采自然资源(煤炭、石油、矿产)及对原材料的加工、在加工称为工业。
11、我国的工业区有:辽中南(重工业)、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轻工业)。
12、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依附于大中城市发展,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区。
13、中关村是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誉为中国的“硅谷”。
第五章中国地理的差异1、秦岭—淮河一线:①1月0℃等温线;②南方与北方分界线;③800毫米等降水量线;④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⑤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⑥冬季河流是否结冰分界线。
2、自南向北,纬度升高,气温下降;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离海的距离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层降低。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高原地区、西北地区。
第六章北方地区1、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包括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
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处在中温带和暖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平均气温在20℃以上;降水量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2、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农作物,主要种植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
我国采取跨流域调水解决京津唐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3、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被称为“白水黑山、林海雪原、北大仓”。
有“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特点。
4、中朝分界线:鸭绿江、乌苏里江;中俄分界:黑龙江。
5、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多。
6、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被称为“黑土地”,农作物一年一熟,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食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