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名著导读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走进《水浒》——名著导读《水浒传》 教案3套

走进《水浒》——名著导读《水浒传》 教案3套

走进《水浒》——名著导读《水浒传》教学目标:1.了解《水浒》小说中个别任务的现实意义。

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把握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体会小说的链式结构和巧妙构思。

3.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4.学会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并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重点与难点:1.结合小说情节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及小说人物形象。

2.使学生学会创新的思维,创新的阅读。

教学环节:导入设计一、播放《水浒》主题歌《好汉歌》《水浒》是一部老少皆宜,雅俗皆爱的名片巨著,他引人入胜的连环章节塑造了不少的不计其数的人物,个性之鲜明,在文学史上首屈一指。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

意思是三国出智士,梁山多勇夫。

《水浒》勇夫知多少,通过阅读,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多少凉山英雄好汉。

学生活动:学生尽多地说出英雄好汉的名字。

二、一部伟大的著作,具有永恒的魅力,感动着不同时代的广大读者,这与作品人物性格的创造有密切联系,梁山好汉各个以正义和公理于一身,他们嫉恶如仇,除暴安良,所作所为,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大家既然知道了这些好汉的名字,我在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在我的描述中这时那位英雄好汉,并说出小说中与他有关的故事或情节人物竞猜:1.他时江州知府蔡九手下的两院节级,他与无用是旧交,自幼练就一身行走如飞的功夫。

人称“神性太保”。

宋江浔阳楼题反诗,蔡九曾经派他捉拿,他让宋江披头散发,把屎尿坡在身上,装疯逃过捉拿,他曾经被蔡九派往东京送信,在驻桂的酒店里被蒙汗药蒙倒,后背连累入狱,或梁山好汉营救,排梁山好汉第20位。

受招安后,被封为兖州府都统制,他不接受,在泰安岳庙陪堂,了此一生。

此人是梁山好汉:戴宗2.此人在梁山英雄中排行第六,马军五虎将第二,生的豹头环眼,早年是东经八十万禁军教头,曾得鲁智深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雪夜入梁山,为白衣秀才王伦不容,后火并王伦,。

三打祝家庄擒获扈三娘。

极力反对招安,在征讨方腊时,得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合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2)分析《水浒传》的艺术特色,如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3)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水浒传》;(2)学会欣赏名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文学的精神;(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崇尚正义、勇敢,厌恶邪恶、腐败。

二、教学内容1. 《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简介;2. 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3. 经典故事情节解析;4. 艺术特色分析;5. 阅读方法指导。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况;(2)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掌握名著阅读方法。

2. 教学难点:(1)艺术特色的鉴赏;(2)阅读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名著,了解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的演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名著的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鉴赏指导:(1)教师示范鉴赏名著片段;(2)学生跟随教师鉴赏,培养鉴赏能力。

5. 阅读方法指导:(1)介绍名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2)学生实践运用,提高阅读效果。

五、课后作业1. 总结《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2. 分析《水浒传》的艺术特色,并结合实例进行阐述;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浒传》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名著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3. 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自主阅读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水浒传》的背景、作者及主要人物。

(2)能够把握《水浒传》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3)能够分析《水浒传》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水浒传》。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批判性思考,对作品内容进行合理分析与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多元文化的态度。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追求正义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水浒传》的背景与作者(1)介绍《水浒传》的成书背景。

(2)介绍作者施耐庵的生平和创作意图。

2. 第二课时:《水浒传》的基本情节(1)概述《水浒传》的故事梗概。

(2)分析梁山好汉起义的原因和过程。

3. 第三课时:《水浒传》的主题思想(1)探讨《水浒传》中表现出的忠诚、正义、勇敢等品质。

(2)分析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4. 第四课时:典型人物形象分析(一)(1)林冲的形象分析。

(2)鲁智深的形象分析。

5. 第五课时:典型人物形象分析(二)(1)武松的形象分析。

(2)李逵的形象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水浒传》的背景、作者、基本情节等。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原著,深入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4. 批判性思考法:鼓励学生对作品内容进行合理分析与评价。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阅读笔记、心得体会等。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在名著阅读方面的兴趣、理解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水浒传》原著。

2.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评论、解读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水浒传》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水浒传》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水浒传》名著导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水浒传》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名著导读,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本节课将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况,掌握书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代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水浒传》这部作品,部分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掌握《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3.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浒传》的基本情况,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2.难点:《水浒传》的作品特点,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案例分析法:分析《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3.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阅读名著的方法和体会。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水浒传》原著或简化版。

2.课件:展示《水浒传》的相关图片、信息等。

3.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水浒传》的封面、插图等,引导学生关注作品。

教师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水浒传》的作品特点,如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等。

同时,分析书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如宋江、武松、林冲等,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水浒传》相关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水浒传》的了解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阅读名著。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方法和建议,互相学习,提高阅读能力。

《水浒传》名著导读活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水浒传》名著导读活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水浒传》名著导读活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水浒传》名著导读活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一、前言《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古典小说,它描写了北宋末年英雄好汉的传奇故事,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而在高中语文中,对《水浒传》的学习也成为了必修内容。

本篇文章即为《水浒传》名著导读活动课教学设计,主要面对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的学生进行,希望可以为广大同行提供一些指导和启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导读活动,学生们将能够了解并掌握《水浒传》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情节、主要人物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通过本次导读活动,学生们将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并掌握如何进行文本阅读、归纳总结等技能。

3. 情感目标通过本次导读活动,学生们将能够欣赏和感受《水浒传》所传达出来的英雄气概、忠实友爱等情感,培养兴趣和爱好,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1. 《水浒传》的概述首先,教师可以进行一个简短而生动的介绍,让学生们了解《水浒传》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情节等内容。

2. 文本阅读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对《水浒传》的部分章节进行阅读,重点是让学生一步步进入到小说的情境当中,感受其中的生动细节、鲜明人物形象等元素。

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归纳总结,梳理人物关系等内容。

3. 名词解释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可能会遇到许多陌生的专业名称和专有名词,如“三位一体”、“金蝉脱壳”等,因此,教师也需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注释和解释,让他们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

4. 分组讨论在学生们初步掌握《水浒传》的大概情节后,教师可以将他们分成小组,进行深入的讨论。

每个小组需要讨论的内容包括:自己心目中的重要人物、自己最喜欢的情节、自己观察到的文学手法等。

5. 读书笔记为了记录学生们的心路历程,让他们更好地把握自己的阅读体验,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写上自己的读书笔记,其中需要包括自己的感受、体验、思考、发现等内容。

水浒传导读教案一等奖

水浒传导读教案一等奖

水浒传导读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掌握《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他们的特点。

3. 理解《水浒传》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

4.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水浒传》的背景介绍。

2. 《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3. 《水浒传》的社会意义和作者的思想。

三、教学方法
1.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水浒传》的背景、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了解原著的基本情况。

2.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水浒传》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社会意义,分享各自的阅读体会。

3. 阅读指导:教师提供阅读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原著。

4. 课堂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四、教学步骤
1. 教师讲解《水浒传》的背景,包括作者施耐庵的生活
背景和时代背景,以及《水浒传》的创作背景。

2. 教师介绍《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包括宋江、林冲、李逵等主要人物的特点和形象。

3. 教师讲解《水浒传》的社会意义和作者的思想,包括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对反抗精神的赞美。

4.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悟。

5. 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6.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阅读成果和表现,提出进一步阅读的建议和要求。

五、教学反思
1. 教师应该在教案实施过程中,随时反思教案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改教案。

2. 教师应该在教案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水浒传》名著导读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水浒传》名著导读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水浒传》名著导读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水浒传》名著导读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因其形象传神、故事情节生动而广受欢迎。

无论在文化传承还是教育教学中,它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阅读素材。

而《水浒传》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授该课程时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积累和学科素养,才能更好地审视、研究、阅读、解读和评价这一著名的作品。

本文将利用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议,结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探索如何开展名著阅读优质班课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浒传》这一名著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使其能够深刻理解其中包含的人民性、民族性和历史文化。

2.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人物的特点和性格,认识传统美德和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其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入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时间背景/名著的创作动机及文化价值。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传奇与小说的关系通过分析《水浒传》的文本,引发学生对于“文本背后有故事”这一观点的思考,使学生了解《水浒传》中的故事与民间故事、传奇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3. 全书概况介绍《水浒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整篇小说的鲜明特点和整体风格。

4. 人物形象深入浅出地讲解《水浒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人物,如林冲、宋江、武松等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他们所代表的价值观念、人格特征,从中找到创作初衷和文化内涵。

5. 传统文化介绍《水浒传》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如武林、义气、江湖、斗争等,通过教学使学生更深入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和特点。

6. 阅读态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阅读题目,让学生在阅读中发挥思维和想象,发现问题和隐含信息。

同时还应该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态度,如保持兴趣、注重细节、严谨思索、多角度看问题等。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人物关系等基本知识。

(2)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深入解读《水浒传》。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水浒传》的基本知识。

2. 人物形象分析。

3. 作品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2. 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水浒传》相关章节,感受作品魅力。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挖掘作品主题。

3. 讲授法:教师讲解《水浒传》的基本知识,引导students 深入理解作品。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水浒传》相关章节,了解作品的基本知识。

2. 课堂导入: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自主阅读:让学生分享预习心得,交流阅读体会。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挖掘作品主题。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价值观念。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水浒传》与其他名著的比较,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分析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2. 影视作品欣赏:组织学生观看《水浒传》的影视剧版本,引导学生从视觉角度感受作品,并与原著进行对比。

七、课堂互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水浒传》中的人物,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围绕作品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如“宋江为什么能够成为梁山泊的首领?”“武松打虎的故事对现实社会的启示等。

八、文学鉴赏1. 分析《水浒传》中的诗词、曲子,理解其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水浒传》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水浒传》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水浒传》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水浒传》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认读、理解生字词,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标出不懂的内容,准备质疑。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导析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们喜欢读书吗?说说你曾读过了哪些有趣的书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自己童年读浒传》的__。

(板书课题:童年读《水浒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理解的词语查一查字、词典。

2.思考:全文写了什么?3.有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4.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下列词语)(1)生字词:读一读下列词语。

水浒传特别搬秦叔宝身材魁梧赤手空拳破涕为笑毕竟生辰纲(2)读准下列多音字:水浒传好奇吞没答应曲折天分赤手空拳(3)理解下列词语:百听不厌破涕为笑迫不及待豪情壮举毕竟赤手空拳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天分观摩(4)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写了"我"童年读《水浒传》的故事,表达了"我"对这本书的喜爱之情。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各拟一个小标题更好。

2.想一想,从这些内容中,你明白了什么?3.学生默读。

边读边做笔记或批注,以备交流。

四、熟读课文五、指导书写本课生字,抄写生词六、课堂小结板书设计:25童年读《水浒传》水浒传好奇吞没答应曲折天分赤手空拳《水浒传》优秀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会写10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水浒传》的喜爱。

4.学习作者通过具体情节、事例描写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查阅工具书,理解字词。

2.通过朗读、默读、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通过默读、感悟作者童年时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4.通过品读具体情节、事例、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

《水浒传》教案(精选多篇)

《水浒传》教案(精选多篇)

《水浒传》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水浒传》教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水浒传》这部名著故事情节;2、能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分析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2、初步了解《水浒传》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3、通过片段的学习,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

学习课时:一课时自主预习一.下面各项中,人物的绰号在前、姓名在后,请补充完整:1、浪里白条_________2、____________吴用3、赤发鬼___________4、插翅虎___________5、神行太保_______6、小李广___________7、玉麒麟___________8、____________时迁9、____________ 史进二.写出与下列情节相关的主要人物。

⒈大闯五台山___________⒉误入白虎堂___________⒊风雪山神庙___________⒋大闯野猪林___________⒌醉打蒋门神___________⒍怒杀阎婆惜___________⒎大闹清风寨___________⒏斗浪里白条___________⒐智取生辰纲___________探穴救柴进___________浔阳楼题反诗_________血溅鸳鸯楼___________检测题1.《水浒传》的作者_______,朝代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小说。

2.《水浒传》中共有_______将,天罡共_____人,地煞星共________人.3.《水浒》生动的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兴盛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通过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的体现“ ”的主题。

4.《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梁山好汉聚齐一百零八位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共有___位.他们是_ ___、______、_______。

6.《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将领:______,_____.主张招安的将领:_____,_____.8.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杀死张督监等人后,在墙上写下了哪八个字。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水浒传》名著导读教案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水浒传》名著导读教案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水浒传》名著导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浒传》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讲述了宋江、吴用、林冲等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起义,反抗封建统治的故事。

本节课旨在通过阅读名著,让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感受人物形象,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水浒传》作为一部古典名著,其中的一些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领会作者通过描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名著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水浒传》的基本情节,了解主要人物形象。

2.难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水浒传》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等。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典型情节,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水浒传》原著或简读本。

2.课件:涉及《水浒传》封面、人物形象、情节等内容。

3.参考资料:关于《水浒传》的介绍、评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引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水浒传》的封面、人物形象等,让学生对名著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水浒传》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并说明原因。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讲解、答疑,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名著。

5.拓展(10分钟)教师选取《水浒传》中的典型情节,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浒传》的价值和意义。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第一章:《水浒传》简介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成书时间、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

2. 掌握《水浒传》的基本人物形象和故事梗概。

3. 培养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者及成书背景:介绍施耐庵及其创作《水浒传》的背景。

2. 故事梗概:概括介绍《水浒传》的主要故事情节。

3. 人物形象:简要介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成书背景、故事梗概。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分享心得。

四、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水浒传》的价值和意义。

2. 讲解:详细讲解作者、成书背景、故事梗概。

3. 讨论:分组讨论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分享心得。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一、教学目标1. 深入了解《水浒传》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2. 分析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林冲:忠诚、勇猛、忍辱负重。

2. 武松:刚正、勇武、智勇双全。

3. 鲁智深:忠诚、豁达、粗中有细。

4. 其他人物:宋江、李逵、吴用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物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情节中人物形象的表现。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

2. 讲解:详细讲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情节中人物形象的表现。

4. 讨论:分组讨论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章:故事情节分析一、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水浒传》中的重要故事情节。

2. 分析故事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林冲雪夜上梁山:揭示林冲性格转变的关键情节。

2. 武松打虎:展示武松勇武、智勇双全的形象。

3.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体现鲁智深忠诚、豁达的性格。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含板书及反思)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名著导读《水浒传》。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水浒传》的故事,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水浒传》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水浒传》的故事,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的心得,讨论作品中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形象。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水浒传》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社会现实人生观和价值观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水浒传》的故事情节。

2. 请描述一位《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并说明其体现的社会现实。

3.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阅读《水浒传》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让学生了解了故事情节,把握了人物形象,理解了作品中的社会现实。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同时,也发现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阅读理解的训练。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学目标】1、积累作家及其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

2、了解作品中的人物,感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主要故事情节。

3、初步评价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感情倾向。

4、了解我国古典名著的辉煌成就,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作品中的人物,感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主要故事情节。

2.初步评价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感情倾向。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朝代:元末明初。

2.它是我国小说史上的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

3.《水浒传》描写了108梁山好汉,他们有着爱打抱不平,重友情,讲义气的共同特征,小说记叙了他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揭示了官逼民反主题。

4.好汉们大都有着自己的辛酸史,他们是被逼无奈才铤而走险、“犯上作乱”的,这恰好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真理。

在梁山,不论是富豪将吏,还是贫贱子弟,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高低,表达了人们对平等与人人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将它翻译成英文时就定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二.人物篇(一)读名著片段,识水浒英雄:人物绰号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花和尚-鲁智深拚命三郎-石秀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孙二娘鼓上蚤-时迁黑旋风-李逵行者-武松青面兽-杨志豹子头-林冲母大虫-顾大嫂神行太保-戴宗浪里白跳-张顺浪子-燕青圣手书生-萧让活阎罗-阮小七立地太岁-阮小二玉麒麟-卢俊义入云龙-公孙胜霹雳火-秦明(二)人物性格及故事如何分析人物性格特点?1.通过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把人物放在特定故事情节中分析性格特点。

A绰号:及时雨性格:仗义疏财、济弱扶贫、善于用人、浓厚的正统观念与忠君思想。

故事情节: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B绰号:智多星性格:机巧聪明故事情节: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C绰号:豹子头性格:逆来顺受、忍辱负重故事情节:误入白虎堂、雪夜上梁山、刀并王伦D绰号:花和尚性格: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暴、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故事情节: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倒拔垂杨柳、大闹五台山E 绰号:行者性格: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武艺高强、仗义豪爽故事情节:景阳岗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F绰号:黑旋风性格:仗义豪爽、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直爽率真、脾气火暴、头脑简单故事情节:怒杀四虎、真假李逵3.牛刀小试以比较的方法分析英雄性格的异同,加深理解。

(完整版)《水浒传》名著导读教案

(完整版)《水浒传》名著导读教案

(完整版)《水浒传》名著导读教案一、简介《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施耐庵所著。

小说以宋江等108位英雄好汉起义抗暴为主线,讲述了他们经历艰难困苦,最终与宋江相聚于梁山泊的故事。

二、教案目标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能够:1. 了解《水浒传》的背景和基本情节。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道德观念。

3. 探讨小说中的社会问题和历史意义。

三、教学内容1. 水浒背景介绍:介绍宋朝的社会背景和农民起义的原因。

2. 108位英雄好汉介绍:介绍主要的英雄人物及其特点。

3. 故事情节导读: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

4. 人物形象分析:让学生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存在的道德观念。

5. 社会问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揭示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和义贼思想等。

6. 历史意义探究:通过分析小说,探讨《水浒传》在历史上的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阅读解析:学生通过阅读小说原文或精选节选,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小组讨论: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小说中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3.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思想。

4.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书写《水浒传》中的一段故事或人物形象。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回答问题,评估对于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完成的创意写作作业,包括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水浒传》小说原文或精选节选。

2. 相关历史资料和研究文献。

3. 角色扮演道具(可选)。

七、教学安排根据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课时安排,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评估形式。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深入解读《水浒传》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色。

2. 组织观看相关的电视剧或电影,拓宽对《水浒传》的认识。

九、教学反思与优化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完善教案。

十、教案总结本教案通过导读《水浒传》,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该名著的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其历史意义。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二)《水浒传》导读教学设计 (2024)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二)《水浒传》导读教学设计 (2024)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水浒传》导读教学目标1.通过细节观察和分析,增加学生对武松、宋江等人物的了解。

2.梳理、总结前期的阅读成果,提升学生对《水浒传》中打斗情节的认识和理解,领会“打”中所蕴含的深意。

3.学习检视、比读、思辨的读书方法,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细节观察和分析,增加学生对武松、宋江等人物的了解。

2.梳理、总结前期的阅读成果,提升学生对《水浒传》中打斗情节的认识和理解,领会“打”中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难点:1.梳理、总结前期的阅读成果,提升学生对《水浒传》中打斗情节的认识和理解,领会“打”中所蕴含的深意。

2.学习检视、比读、思辨的读书方法,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同学们,说起《水浒传》,想必你一定不会陌生。

前期,大家都通读了《水浒传》的故事,对作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要来聊一聊这部名著,相信通过这节课,同学们一定会对《水浒传》产生许多新的认识。

有人说,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可以分别用一个动词来概括其特征,《西游记》是“走”,《三国演义》是“战”,《红楼梦》是“哭”,那《水浒传》可以用哪个字来概括呢?那就是这个“打”字了。

二、检视阅读1.请同学们快速检视目录,找一找,包含“打”字的回目有多少?2.想一想,你对哪些打斗故事或情节有深刻的印象?三、比较阅读1.在有关《水浒传》阅读情况的调查中,班级有多达19人表示不太喜欢读《水浒传》,其中一大重要的原因就是觉得写的都是打打杀杀的内容,不太感兴趣。

这样一部被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称赞“天下之文章无出《水浒》右者”的我国首部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怎么会有那么多同学不喜欢读呢,这让老师很疑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比读,一起来思考“打”中有什么,探寻“打”字背后的深意。

2.通过调查发现,武松是同学们最喜欢的人物之一。

我们就从武松说开去。

首先一起来回顾武松的一生,你能完成下列情节的填空吗?结拜宋公明——景阳冈打虎——重逢武大郎——怒杀潘金莲——斗杀西门庆——结拜十字坡——威震安平寨——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醉打独火星——再逢及时雨——落草二龙山——聚义打青州——同归梁山泊——受招安征战——六和寺出家3.“打”几乎贯穿了武松的一生。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人物。

(2)掌握《水浒传》的基本情节和结构特点。

(3)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水浒传》。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批判性思考,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情怀。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辨析善恶美丑。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作者及成书背景介绍(1)介绍施耐庵及其生平事迹。

(2)介绍《水浒传》的成书背景及创作过程。

2. 第二课时:情节梳理与结构特点(1)梳理《水浒传》的基本情节。

(2)分析《水浒传》的结构特点。

3. 第三课时:人物形象分析(一)(1)分析主要人物宋江的形象特点。

(2)分析其他重要人物如林冲、武松等形象特点。

4. 第四课时:人物形象分析(二)(1)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2)探讨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5. 第五课时:作品主题探讨(1)分析《水浒传》的主题思想。

(2)探讨作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浒传》的相关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4.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水浒传》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分析评价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水浒传》原著或改编作品。

2. 相关人物形象插图或海报。

3.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素材。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了解《水浒》小说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把握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体会小说的链式结构和巧妙构思。

能力训练: 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学会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并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古典名著的辉煌成就,激发阅读古典名著《水浒传》的兴趣、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领略《水浒传》的艺术魅力。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对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1、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水浒人物的图片,创设生动的情境;2、准备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视频片段,学生通过观看与文学名著比较。

教法与学法:朗读品悟法;赏析再现法;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学设计思路:《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伟大的古典名著。

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向学生推荐阅读这部作品,关键要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热情。

因此,教学时应从“激趣”入手,激发学生对这部名著的兴趣。

并且,通过赏析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精彩情节——三打郑屠,以了解《水浒传》的艺术魅力。

最后,比较文学名著与影视作品的优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对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

五、教学环节:一、激情导入播放《水浒》主题歌《好汉歌》。

(在歌声中走进课堂)同学们,刚才咱们听的歌曲是-----------,听着这激昂的旋律,真叫人心旌荡漾,我们随着歌声仿佛跨越了千年时空。

梁山好汉的铮铮铁骨好像就在眼前,天罡地煞的英雄壮举仿佛就在身边。

同学们,你们肯定直接或间接接触过《水浒传》,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梁山水泊,感受水浒精彩。

名著导读教案——《水浒传》

名著导读教案——《水浒传》

名著导读教案——《水浒传》教学对象:八年级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和主要人物,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原著,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评价古典文学名著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水浒传》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作品特色。

2.教学难点: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部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

(2)请大家谈谈自己对《水浒传》的了解,包括作者、背景、主要人物等。

2.作者及背景介绍(1)施耐庵,明代小说家,代表作有《水浒传》。

(2)背景:北宋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间起义不断。

3.主要人物介绍(1)宋江:义薄云天,忠诚勇敢,被称为“及时雨”。

(2)武松:勇猛善战,性格刚烈,被称为“行者”。

(3)林冲:英勇善战,忠诚正直,被称为“豹子头”。

(4)李逵:粗犷豪放,忠诚勇敢,被称为“黑旋风”。

4.故事情节简介(1)高俅陷害王进,王进投奔史进。

(2)史进结识林冲,林冲结识鲁智深。

(3)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逃至五台山。

(4)宋江结识武松,武松血溅鸳鸯楼。

(5)梁山好汉聚义,攻打祝家庄。

5.作品特色分析(2)人物性格:丰满鲜明,各具特色。

(3)故事情节:紧张刺激,引人入胜。

6.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水浒传》中某个角色的喜爱及原因。

(2)讨论《水浒传》中的某个故事情节,分析其反映的社会现实。

7.课后作业(1)阅读《水浒传》原著,了解更多故事情节和人物。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水浒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但在分析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方面,仍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浒传名著导读优秀教案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108位好汉在梁山聚义,反抗封建统治,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为。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背景。

2.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语言特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过程及历史背景。

2.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语言特点。

3. 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语言特点。

重点: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意义。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投影仪和PPT。

2. 《水浒传》原著、电视剧或电影片段。

3. 相关的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水浒传》的认知情况。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场景模拟等活动,加深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水浒传》电视剧的主题曲或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过程及历史背景;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语言特点;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意义。

3. 巩固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场景模拟等活动,加深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进行思维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反映出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4. 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意义,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收获。

七、评价与反馈:
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观察学生的讨论表现和口头提问等方式进行评价。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指导学生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如何改进。

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和鉴赏能力。

3. 自我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未来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