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一等奖创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经典常谈》(教案)
教师帮助学生对章节进行整体梳理,使学生对文本有整体的了解。
四、其他阅读方法
除了上述阅读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阅读本书呢?
1.圈点勾画批注法
教师举例《说文解字》、《周易》、《诗经》,讲授批注法
2.思维导图法
对每一篇介绍的典籍,用思维导图画出它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对典籍的由来、观点、价值一目了然。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教学设计
课题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2.掌握“选择性阅读”的读书方法。
3.养成读经典的习惯。
重点
了解作者、作品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难点
掌握“选择性阅读”的读书方法。
教学方法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的、具体的感知章节,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需要的章节进行课下阅读。
本环节通过举例讲解,使学生学会批注法,学会细节阅读。
本环节通过举例讲解,使学生学生画思维导图,从整体角度进行学习。
本环节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
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小结
学会选择性阅读,读好《经典常谈》。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虽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大路上去。”
学生根据课下所学内容回答问题,整体感悟
学生根据课本进行整理。
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学生做笔记,学习批注法
学生学习思维导图法
学生写文章,感悟阅读经典的意义。
回答问题
让学生介绍自己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教师归纳整理,给学生整体印象,引起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 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经典常谈》整本书的相关内容,激发对《经典常谈》的阅读兴趣。
2.掌握并能运用选择性阅读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作者、作品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掌握“选择性阅读”的读书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激情导入有这样一本书,介绍了我国传统文化经典。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名著——《经典常谈》,去体会它的艺术魅力……教师板书:《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教师:同学们,我们首先一起来了解本书的作者——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
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中国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家。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后又从事散文写作。
先后执教于江苏、浙江的几所著名中学,任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教授,并致力学术研究。
早期诗作表现对黑暗现实的忧愤和对光明、对美的憧憬;散文风格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有《朱自清全集》行世。
三、整体感知,走近名著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本名著的内容。
预设:内容简介《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四、精读细研,阅读名著教师:同学们,我们来探讨一下本书的艺术特色吧。
(师生讨论,教师点拨。
)预设1:见解精辟,文笔优美。
《经典常谈》不是“国学概论”,它以经典为主,以书为主,深入浅出,不故作玄虚。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说课稿说课题: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
这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的第一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这本书,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兴趣和好奇心。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前后阶段,思维能力逐渐成熟和发展,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感性认同,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他们需要通过阅读优秀的国学启蒙读物来拓宽视野、提高修养、培养品格。
说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经典常谈》这本书的基本内容、特点和价值,能够选择感兴趣的章节进行阅读和分享。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预习、导读、小组讨论等方法进行有效地阅读,能够运用总结、评价等方法进行深入地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敬畏和尊重,能够体会到国学经典对现代人的启迪和影响。
说内容:本节课的教材是朱自清先生写于1942年的《经典常谈》,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
全书共十三篇,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经典内容。
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
本节课重点介绍全书的总序和第一篇“说文解字”,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朱自清先生对国学经典的态度和方法,以及《说文解字》的编写背景和意义。
说方法:本节课采用导读、小组讨论、展示分享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说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朱自清先生的照片和简介,引出《经典常谈》这本书,激发学生对作者和作品的好奇心。
预习检测:通过提问或抽查的方式,检测学生对全书总序和第一篇“说文解字”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教材的基本认识。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互动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互动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摆渡经典,对话古今——《经典常谈》导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初步探索与选择性阅读:学生将通过浏览《经典常谈》的标题、目录及章节概述,初步构建对书籍内容的理解框架,并实践选择性阅读策略,聚焦关键章节进行深入阅读。
2.激发兴趣与提升素养: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活动,激发学生对经典书籍的浓厚兴趣,促进他们主动探索书中的文学价值与文化内涵,从而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3.合作批注与文化传承: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将采用选择性批注的方式,共同解析书中精华,分享阅读感悟,以此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强化集体荣誉感与文化自信。
二、核心任务《经典常谈》导读课的教学设计精心构建了一个核心任务——“为《典籍里的中国》栏目甄选并深度赏析经典篇章”,这一任务设计不仅紧密贴合了新课标中强调的任务驱动与情境教学理念,还巧妙地模拟了现实工作场景,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而言,学生需在本课学习中,首先明确任务目标,即作为栏目组的“经典推荐官”,深入《经典常谈》这部著作,依据个人兴趣与栏目定位,进行有选择性的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运用批注技巧,记录关键信息、赏析亮点及个人感悟,以此为基础,完成经典选择性阅读任务单的撰写。
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选择性阅读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还促进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传承。
最终,通过提交任务单的形式,学生不仅展示了个人学习成果,也为《典籍里的中国》栏目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与见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双重提升。
三、名著学习任务课段课时安排学习安排导学课1课时消除隔阂,激发兴趣推进课3课时深入阅读,梳理探究提升课3课时前后统整,读懂读透四、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阅读策略:学生能够通过深入思考与小组讨论,深刻理解并熟练运用选择性阅读的技巧,同时学会有效运用批注方法,以提升个人阅读效率与理解深度。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从经典中来,到书香中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从经典中来,到书香中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从经典中来,到书香中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以期末试卷为依托,学习仿写现代诗歌。
2、以校本资料为例子,学习阅读要尊重文本。
3、以教材为基础,跟着课文学习现代文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1、学习阅读要尊重文本2、学习写景、写人要抓住特点、发挥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方法。
课前播放《听妈妈的话》一、导入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一首《听妈妈的话》送给大家,因为疫情,让我们提前进入了寒假,但我们要坚持停课不停学,把握好这个给自己充电的机会,利用好这些充电的时间,实现寒假弯道超车的愿望。
在家要听妈妈的话哦!孩子们,老师希望大家能真正懂得父母和家人对你爱。
不管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那都是因为爱你,因为爱你是没有理由的。
就像冰心在《不为什么》中说的:“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额抵住我的前额,温柔的,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同学们,还记得期末试卷上那首诗吗?《写给孩子的诗》“但若是感到疲累,请回到我身边来休憩”,其实,父母和家庭就是我们休憩的港湾啊。
过渡语:老师知道,在咱们晋泽中学有很多孩子都是爱自己的父母的,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写给父母的诗》。
从字里行间,能体现出这位同学对父母足够的关心和理解,真的非常优秀!过渡:诗歌是文学的骄子,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所以我们既要学诗歌,又要写诗歌。
那么,怎么能把诗歌写好,那就先从仿写开始。
一、诗歌仿写1、写是一个由内向外的动作,写诗便是把内部(心里)所思索的事情采用诗的方式写下来,先看诗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看中心、定基调),然后找一个类似的方向;2、观察要仿写的那首诗的用词风格和修辞手法,挑选合适的词汇和手法;3、整首诗在表达时的节奏感,这其实是一种表达的韵味,类似古诗的押韵,这种节奏会创造一种韵味出来;4、聚焦表述,看表述是否清晰,精简有力,同时是否有自然的情感流露。
《经典常谈》名著导读公开课--读前导(课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学案)
《纸的发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 能了解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 能了解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学难点:- 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书积累知识吗?老师有几个小问题要考一考大家,看看谁平时积累的知识最丰富。
谁发明了电灯?(爱迪生);孔明灯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地动仪是中国古代的(张衡)发明的。
看来大家平时的积累着不少呢,我们发现这些问题都与什么有关?(发明)我们今天的课就与发明有关。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纸的发明》。
二、预习检查1.课前学生搜集关于纸的资料,并在课堂上分享这些资料。
2.检查预习情况,并通过词语大作战、多音字辨析等游戏,让学生学习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三、生字学习1. 存(cún):仓库- 造句: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仓库来储存货物。
2. 普(pǔ):普通- 造句:这件衣服款式普通,适合大多数人。
3. 制(zhì):制造- 造句:工厂每天都在制造各种各样的产品。
4. 糙(cāo):粗糙- 造句:这张纸的手感很粗糙。
5. 蔡(cài):蔡伦- 造句:蔡伦是古代中国著名的历史人物,被誉为“纸张之父"。
6. 伦(lún):伦理- 造句:在我们的社会中,家庭伦理非常重要。
7. 累(lèi/lěi):劳累- 造句:他已经工作了一整天,感到非常劳累。
8. 切(qiē/qiè):切除- 造句:医生决定切除病人的一部分肿瘤组织。
9. 便(biàn/bián):方便- 造句:这个设计让我们的工作更方便快捷。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下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 一等奖创新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下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一等奖创新教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教案【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养成读经典的习惯。
2.掌握“选择性阅读”的读书方法。
3.了解作者、作品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魅力,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语言运用:品味作品中的语言,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培养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思维能力: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掌握并能运用选择性阅读的读书方法。
审美创造:从朱自清“读”经典的方法中获得启发,理解学习经典的意义,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文学巨匠汪曾祺曾盛赞这本书:“渐归简淡,朴实无华,显示出阅历、学问都已成熟。
用口语化的语言写学术文章,并世似无第二人。
”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家、编审钱伯城先生为其撰写的长篇“导读”中介绍其是:“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是学习传统文化典籍(也叫国学)的入门书,打基础书,又是极有学术分量的书。
书中随处可见是那一时代学者共有的严谨的治学方法,并不时闪现真知灼见。
他的文化观、历史观,不拘守一家之说,新旧兼容,通达平和,足以给后学者有益的启示。
”这本书所说经典,不专指经籍,是用的“经典”二字的广义,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共十三篇。
把目录抄在这儿:《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四书”第七;《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诸子第十;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
前头十一篇都就书讲;末了“诗”“文”两篇却只叙述源流,不就书讲,“因为书太多了,没法子一一详论,而集部书的问题也不像经、史、子那样重要,在这儿也无需详论”。
经典常谈导读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经典常谈导读年级:八年级课时: 2课时教材来源: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梳理《经典常谈》全书框架,感知其主要内容。
- 学习并运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进行有兴趣、有目的、有方法、有专题的阅读。
- 掌握《经典常谈》中涉及的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运用归纳、总结等阅读策略,有效获取并理解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对《经典常谈》的阅读兴趣,培养对国学经典的热爱和尊重。
- 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 梳理《经典常谈》全书框架,感知其主要内容。
- 学习并运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并运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进行有兴趣、有目的、有方法、有专题的阅读。
课时安排:- 第1课时: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经典常谈》。
- 第2课时:深入阅读,探讨《经典常谈》中的经典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经典常谈》相关资料、教学课件。
- 学生准备:预习《经典常谈》,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经典常谈》的作者朱自清及其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经典作品?经典作品的特点是什么?二、整体感知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常谈》目录,了解全书结构。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经典常谈》整体内容的初步认识。
三、学习阅读方法1. 教师讲解选择性阅读的方法,如预测、归纳、总结等。
2.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练习运用选择性阅读方法阅读《经典常谈》。
第2课时一、深入阅读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常谈》中的经典作品,如《说文解字》、《周易》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二、探讨经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经典作品为何能够流传至今?2.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探讨经典作品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经典常谈》的价值。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经典常谈》的主要内容,激发对《经典常谈》的阅读兴趣。
2.掌握并能运用选择性阅读的读书方法,认识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意义。
教学重点1.了解《经典常谈》的主要内容。
2.掌握并能运用选择性阅读的读书方法。
3.认识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并能运用选择性阅读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经典常谈》的评价。
渐归简淡,朴实无华,显示出阅历、学问都已成熟。
用口语化的语言写学术文章,并世似无第二人。
——汪曾祺它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
谁要知道某书是什么,它就告诉你这个什么……在需要读些古书的学生,这本书正适合他们的理解能力跟所需分量。
——叶圣陶通过阅读对《经典常谈》的评价,引导学生进入学习。
新知探究一、作者简介【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的“作者简介”,带领学生了解作者的信息。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激发学生对《经典常谈》的阅读兴趣。
二、作品简介【活动内容】1.教师出示课件中的“作品简介”,带领学生共同了解作品的信息。
【活动内容】2.教师出示课件中“《经典常谈》正文篇目”“《经典常谈》艺术特色”,带领学生了解作品的篇目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读书方法指导【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内容,让学生认识到选择性阅读的重要性,再带领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方法指导,学习选择性阅读的几种方法。
在讲解这几种选择性阅读的读书方法时,可提示学生在阅读《经典常谈》时采取适合的方法。
1.兴趣选择。
可选取书中感兴趣的部分精读,其他部分略读。
2.问题选择。
可以分门别类,以问题的形式对书中内容进行梳理。
3.目的选择。
确定读书目的,选择不同的读书内容。
4.方法选择。
根据文本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选择性阅读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自主阅读活动【活动内容】阅读《经典常谈》,采取合适的选择性阅读的读书方法,完成阅读活动。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同步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同步教案一. 教材分析《经典常谈》是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名著导读,本书由朱自清先生撰写,内容涵盖了古代诗文选本、诗、词、文、赋、论、序、书、说、辩等文学体裁,对古典文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讲解。
本书语言简练,深入浅出,既能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接触过一些古文,对古文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八年级的文言文难度加大,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此外,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也各有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经典常谈》的背景和内容,掌握古典文学的主要体裁及其特点;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经典常谈》,学会欣赏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文学素养;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学会尊重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经典常谈》的背景和内容,掌握古典文学的主要体裁及其特点;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教学难点:对古典文学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运用批判性思维。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经典常谈》的背景、内容和文学体裁的特点。
2.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培养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对古典文学进行分析和评价。
4.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常谈》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经典常谈》原著、相关文献资料、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经典常谈》原著,了解作者和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经典常谈》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经典常谈》中的片段,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经典常谈》中的文学体裁及其特点。
《经典常谈》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经典常谈》名著阅读教学设计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中,名著阅读更是培养人们审美情趣、提高思维能力以及学习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如何在教学中设计出有效的名著阅读教学方案,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经典作品的特点,探讨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设计。
第一部分:名著选材的基本原则及意义名著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学作品,它们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人性的重要资源。
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时,我们应该坚持以下原则:1. 体现普世价值观:名著应该具备普世的价值观念,体现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引导学生了解并思考社会和人性的本质。
2. 适应学生发展:教师在选择名著时应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水平,确保名著的语言和内容不至于过于晦涩难懂。
3. 多样性选择:名著的选择应涵盖不同的文化和时代,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视野。
名著阅读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整体素养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名著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其次,名著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最后,名著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追求。
第二部分:名著阅读教学的设计原则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以下是一些教学设计的原则:1. 多元呈现:采用多种形式的教材呈现,如文字、绘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2. 互动交流:打破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景再现:结合名著的内容和情节,设计情景再现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名著中的世界。
4. 全面评估:除了传统的书面考试,还应采用口头答辩、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多种评估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三部分: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1. 名著导读:在学生开始阅读名著之前,进行名著的导读。
【一等奖】摆渡经典-对话古今——《经典常谈》导读课教学设计
【一等奖】摆渡经典, 对话古今——《经典常谈》导读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标题及目录等内容, 初步了解《经典常谈》, 并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2.通过教学环节的情境设置, 增进学生对经典书籍的阅读兴趣, 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选择性批注, 增强文化自信与集体荣誉感。
【核心任务】《经典常谈》导读课教学设计以“为《典籍里的中国》栏目组选取经典进行选择性赏析”为核心任务, 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后, 通过提交经典选择性阅读任务单的形式完成对《经典常谈》的选择性阅读和批注。
该核心任务是符合真实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任务, 符合新课标的任务驱动和情境性要求。
【名著学习过程】【课时学习目标】1. 能通过思考与讨论, 理解选择性阅读的阅读方法和批注方法。
2. 能通过梳理与整合, 自主建构《经典常谈》的阅读框架。
3. 能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明确《经典常谈》名著导读课学习的核心任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策略等。
【课时学习重难点】能通过梳理与整合, 完成经典选择性阅读任务单。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问题解决法【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 思辨标题学习情境: 《典籍里的中国》栏目组来到了里水中学, 今天他们录制的主题是“摆渡经典, 对话古今。
”作为主办方的负责人, 你听到了典籍的名字, 只是, 这典籍的名字到底怎么写呀?自主思考: 到底是《经典常谈》还是《经典长谈》?“长”和“常”的区别只是文章篇幅的长短吗?出示:阅读经典的用处, 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
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 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 也有接触的义务。
——《经典常谈·序》明确: 《经典常谈》是指国学经典——常识。
出示:渐归简淡, 朴实无华, 显示出阅历、学问都已成熟。
用口语化的语言写学术文章, 并世似无第二人。
——汪曾祺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
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 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 灵感涌上心头, 便造起文字来。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教案
动荡年代,远而近的力量——《经典常谈》导读课教材分析《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受当时“教育部教育委员会”委托而编写的一本教学参考用书,这本书最初编写的目的就在于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当读的,更是新时代的青少年们不可忽视的。
这本书涵盖了包括经、史、子、集在内的文献佳作,作者朱自清整理了一系列古代文化经典,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这类的传世佳作。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明确指出,“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经典常谈》的价值在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体悟传统文化中的现实力量,体悟历史语境中的人情人性,搭建古今的沟通桥梁,明确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股远而近的力量。
学情分析朱自清强调:在中等以上的教育,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于文化。
《经典常谈》为中华经典画出的理论框架,因此《经典常谈》内容庞杂,信息大,了解经典不是其目的,目的在于了解之后真正地去阅读经典,亲近经典。
但是由于目前初中学生对经典认知少之又少,加之经典作品与学生之间存在很深的年代沟壑,这导致学生的整体阅读兴趣不高。
阅读整本书所有的内容不一定能激发学生兴趣,苏轼就曾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因此我想从局部入手,从学生已知入手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促进阅读《经典常谈》整本书。
同时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资料自主收集与归纳总结分析能力,因此教师适时引导,帮助他们主动探究,从中获取思想之力量。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引导学生梳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发展脉络。
2.培养学生深入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打通古今渠道,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中,体会文化思想,挖掘精神力量。
3.培养学生探究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朱自清的创作的时代背景,从抗战时期文人的状态,领悟精神力量,以此启发学生未来的生活与学习。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 选择性阅读 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一等奖创新教案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内容。
2.品读名著,掌握选择性阅读的读书方法。
3.认识学习经典的重要性,激发阅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1.借助《经典常谈》了解古代经典。
2.明确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增强文化自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从《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的流行,从《典籍里的中国》到《“字”从遇见你》的热播,“国学”已经成为一个人人耳熟的词。
但相信很多同学对“国学”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甚至有同学连何谓经史子集也尚不知晓。
面对浩如烟海的国学古籍,一个普通的国学爱好者该如何入门?要解决这个问题,朱自清先生的这本《经典常谈》便不可不读。
《经典常谈》的十三篇文字,将我国数千年文化典籍的精粹娓娓道来;华夏儿女,濡染中华文化的生命底色,是传承民族文化根脉的百年大计;接受优秀文化熏陶,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是青少年的自觉追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二、内容简介《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在内容上,《经典常谈》一书具有点面结合、点线结合的特色。
全书以“小学”开篇,然后依次介绍传统的经、史、子、集。
十三篇可分两大部分:前九篇谈经史,以经典为主,力求点面结合;后四篇论子部和集部,以文体为中心,又做到点线结合。
前九篇的“点面结合”,有多种表现:有的是一篇讲一门学问,如《〈说文解字〉第一》讲文字学,《〈尚书〉第三》讲尚书学,《〈诗经〉第四》讲诗学,《〈史记〉〈汉书〉第九》讲历史学;有的是一篇讲一种生活风俗,如《〈周易〉第二》讲上古巫术礼仪,《三〈礼〉第五》讲“生活的艺术”;有的是一篇讲一段历史,如《〈春秋〉三传第六》讲春秋五霸,《〈战国策〉第八》讲战国策士等。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教学设计
《经典常谈》导读课教学设计课题荐国学经典承华夏文脉——《经典常谈》名著读前导单元第三单元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让学生“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语文学习“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统编语文教材将八年级下册的“名著导读”由原来的《傅雷家书》调整为了朱自清的《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是一部国学启蒙读物,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经典,是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明确指出,“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经典常谈》的价值在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体悟传统文化中的现实力量,体悟历史语境中的人情人性,搭建古今的沟通桥梁,明确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股远而近的力量。
阅读《经典常谈》能让学生感受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智增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习目标1.通过知识回忆和赏析助读材料,学生能了解作者常识以及名著创作背景。
2.通过辨析题目,学生能够梳理全书框架内容并了解名著特色。
3.通过选择篇章深入辨析,学生能够产生阅读《经典常谈》以及国学经典的兴趣。
重点 1.通过知识回忆和赏析助读材料,学生能了解作者常识以及名著创作背景。
2.通过辨析题目,学生能够梳理全书框架内容并了解名著特色。
难点通过选择篇章深入辨析,学生能够产生阅读《经典常谈》以及国学经典的兴趣。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学校正在举办“我是国学推荐人”阅读活动,你被班级推选为代表参赛,八年级的你决定向全校推荐《经典常谈》这本书。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讲授新课任务一:荐封面,整感知作为阅读推荐人,你的第一个任务是选购书籍,布置国学展览角。
购买时,你发现这本书有不同的封面版本。
请根据你的第一印象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封面,并说明理由。
任务二:荐作者,知背景教师引导:回顾朱自清常识,学生借助助读资料上的人物小故事。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教学实录+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经典常谈》教学设计导入师:段老师是陕西西安人,西安号称十三朝古都,朝代多,墓也多。
最有名的墓就是秦始皇陵。
我小时候就在想,那么大的秦始皇陵(出示秦始皇陵照片),除了兵马俑,里面还会有什么?你们大家来说说看。
生1:秦始皇!生2:水银!生3:更多的兵马俑!师:看来你们都很好奇,给你们一个机会,我们一起来跟随西北大学的考古队进行云考古吧。
任务一泛读记常识师:考古筹备会议正式召开,作为一个读过《经典常谈》的考古志愿者,你认为在秦始皇陵里可以发现什么典籍?请结合之前泛读《经典常谈》的结果,回顾目录,梳理内容,完成基本信息表。
屏显:生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许慎,《周易》是卜筮官梳理编辑的。
生2:《尚书》的成书时间不太确定,但孔子时代就有了,也可能是春秋年间,但流传下来却是汉代。
师追问:尚书的流传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呢?生2:伏生护书,这是《今文尚书》,孔安国传下来了《古文尚书》。
师:说得真好,还能谈及尚书的今古文版本。
还有哪位同学能来继续填空的?生3:《诗经》里记载的是民间歌谣,相传是乐工记录,据说孔子也删改过,成书时间大概是春秋时期。
生4:《春秋》三传应该是以鲁国历史为基础的解析书。
生5:《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的纵横说客的说辞。
生6:《史记》是司马迁写的纪传体通史,《汉书》是班固写的纪传体断代史。
生7:诸子应该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师:这么多类书,陵墓虽大,想必也不好放吧,请大家结合《经典常谈》序言,帮着分分类。
屏显:这部书以经典为主,以书为主,不以“经学”“史学”“诸子学”等作纲领。
但《诗》、《文》两篇,却还只能叙述源流;因为书太多了,没法子一一详论,而集部书的问题,也不像经、史、子的那样重要,在这儿也无需详论。
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
——《经典常谈》序生1:主要分为经史子集四类,《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中的《论语》和《孟子》,这些都属于经。
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经典常谈》教学设计优质课一等奖
中学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指导课教学设计5.板书设计:6.课后反思: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文化教育的目标是“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优秀经典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等十三类经典的内容,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
《经典常谈》旨在使读者对于我国最重要的经典和思想有所认识,并且激发他们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读《经典常谈》,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培养对经典文化的兴趣,从而坚定其文化自信。
另一方面,新课标阐明了“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价值——旨在引导学生根据兴趣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
“《经典常谈》名著导读”的课堂中,应当给学生提供“选择性阅读”等方法指导,还要给学生充分的分享交流机会。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四学段(7-9 年级)的学生在阅读与鉴赏方面能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诗歌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感受经典名著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八年级学生思维能力逐渐发展并走向成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感性认同,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优秀的国学启蒙读物来拓宽视野、提高素质,阅读《经典常谈》是绝佳的机会。
附件一一位学生读邀请函,明确总体任务。
学生齐读四个板块,明确活动流程:概览全貌通晓内容,选择阅读走进篇章,拟定计划专题探究,致敬作者浸润人生。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篇文章进行阅读,给这文章起个副标题,并写推荐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一等奖创新教案《经典常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
本书旨在使读者对于我们国家最重要的几种经典和思想有所认识,并且激发他们对于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学生分析: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前后阶段,思维能力逐渐成熟和发展,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感性认同,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他们需要通过阅读优秀的国学启蒙读物来拓宽视野、提高修养、培养品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朱自清先生及其创作背景;掌握本书的主要内容、结构和特点;能够分析并欣赏部分经典原文或评注。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阅读策略(如预测、归纳、总结等)有效地获取并理解信息;能够运用讨论、展示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于本书或国学的看法和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对于国学经典的热爱和尊重;形成积极向上、博雅求知的人格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或一个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激发他们对于国学经典的好奇和探究。
例如:
你知道什么是国学吗?
你能说出几种国学经典吗?
你觉得国学经典对我们有什么用处或价值吗?
呈现目标:通过展示本书的封面、目录、作者简介等信息,让学生了解本书的基本情况和教学目标。
例如:
这本书是朱自清先生写的《经典常谈》,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文
化和思想经典的启蒙读物。
这本书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从《说文解字》到《论语》等多种经典内容。
这本书旨在使读者对于我们国家最重要的几种经典和思想有所认识,并且激发他们对于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阅读指导:通过给出一些阅读策略或问题,帮助学生有效地阅读本书前言部分,并把握作者写作的动机和方法。
例如:
在阅读前言之前,你可以先浏览一下全书目录,看看有哪些你感兴趣或不熟悉的内容。
在阅读前言时,你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作者怎么选择和安排这些经典内容?
作者怎么评价这些经典内容?
作者希望读者怎么阅读这本书?
在阅读前言后,你可以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国学经典?
这些国学经典都有什么特点或难点?
这些国学经典都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引出本课时的主题,即分析和讲解部分经典内容。
教学展示:选择几种经典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例如《周易》《尚书》《诗经》,说明它们的内容、形式、特点和意义。
可以结合一些原文或者朱自清先生的评注进行阐释和赏析。
例如:《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也是最重要的占卜书籍。
它用八个卦象(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组成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相应的爻辞和象辞,用以解释吉凶祸福。
朱自清先生说:“《周易》是中国人思想的根源。
”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集,收录了从上古到周朝初期各代君王或贤人所发表的政治言论或重要文书。
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也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民族融合。
朱自清先生说:“《尚
书》是我们国家历史教育的第一本教科书。
”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多年间所创作的三百零五首诗歌。
它包括风(民间歌谣)、雅(正统乐府)、颂(祭祀颂歌)三类,表现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
朱自清先生说:“《诗经》是我们国家文学教育的第一本教科书。
”
学生互动:让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内容,选择一种经典进行小组讨论,并准备一个简短的汇报。
讨论和汇报可以包括以下方面:这种经典对你有什么吸引力?
这种经典有什么特点或难点?
这种经典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你能举出这种经典中你喜欢或感动的一个例子吗?
第三课时
复习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引出本课时的主题,即总结全书的主旨和价值。
教学呈现:让学生阅读本书后记部分,并回答以下问题:
朱自清先生写这本书给读者带来了什么启发?
这本书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有什么帮助和启示?
这本书对于培养国学素养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教学总结: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收获,总结本书的主旨和价值。
例如:
这本书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和感受?
(引导学生总结)1、增长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的知识和兴趣。
这本书是国学入门书,能够让读者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一个大致的概览和认识,并激发他们进一步深入阅读原典的欲望。
2、体会到了朱自清先生对国学经典的热爱和敬仰。
这本书是朱自清先生在抗战时期编撰完成的,他用嚼饭哺人的方式向广大民众普及国学知识,并表达了他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坚守和信念。
3、受到了朱自清先生对国学经典的解读和评价的启发。
这本书不仅介绍了各种经典内容,还提出了一些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和观点,如“周易是中国哲学之母”、“尚书是政治思想之源”、“春秋三传是道德标准之规范”等等。
这些见解和观点能够让读者从不同角度理解和
欣赏国学经典,并且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
4、提高了自己的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
这本书语言优美而富有韵味,既有教科书式的严谨性和客观性,又有散文式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它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中华语言文字之美,并且培养他们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
你对于国学经典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和看法?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1、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根基,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思想,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和社会发展。
我认为学习国学经典是一种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认同,也是一种对自己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提升。
2、国学经典是博大精深而又多样复杂的,它们涵盖了各个领域和层面,如哲学、政治、历史、文学、艺术等等。
我认为学习国学经典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和方法,不能盲目地跟风或者片面地理解。
我觉得朱自清先生《经典常谈》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和参考。
3、国学经典是有生命力和时代性的,它们不仅记录了过去的历史和现实,也指引了未来的方向和理想。
我认为学习国学经典要有一种创新和批判的精神,不能固步自封或者教条主义。
我觉得朱自清先生《经典常谈》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和启示。
你对于朱自清先生的写作风格和态度有什么评价和赞赏?
(教师引导总结)
朱自清的写作风格是通俗流畅而又优美韵味的,既有教科书式的严谨性和客观性,又有散文式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他用白话文来重述经典内容,并兼以“导读”的形式,希望可以启发一般人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他的语言既能够准确地传达信息,又能够富有感染力地表达情感。
朱自清的写作态度是热爱敬仰而又创新批判的,既有对国学经典的尊重和认同,又有对国学经典的解读和评价。
他在抗战时期编撰了这本书,表达了他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坚守和信念。
他不仅介绍了各种经典内容,还提出了一些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和观点,如“周易是中国哲学之母”、“尚书是政治思想之源”、“春秋三传是道德标准之规范”等等。
这些见解和观点能够让读者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欣赏国学经
典,并且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
拓展延伸:通过推荐一些与本书相关的其他国学读物或资源,激发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国学的兴趣和动力。
例如:
《中国文化史》(朱自清著)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
《中国文化要略》(钱穆著)
《国学导读》(梁漱溟著)
国家图书馆数字化古籍
教学评价:通过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并反馈教学效果。
例如:
填空题:请根据提示填写以下空格。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_______的启蒙读物。
(答案:经典)
这本书按照历史发展的_______,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等多种经典内容。
(答案:脉络)
这本书旨在使读者对于我们国家最重要的几种经典和_______有所认识,并且激发他们对于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答案:思想)判断题:请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这本书适合初中生以上阅读。
(√)
这本书只介绍了儒家经典,没有涉及其他流派。
(×)
这本书不仅介绍了原文,还提供了作者自己的评注。
(√)
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启发或影响?
你最喜欢这本书中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