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教案

合集下载

十面埋伏-辽海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十面埋伏-辽海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十面埋伏-辽海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课程概述本节课程主要目标为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及其音乐表现方式,通过学习古代战争曲目《十面埋伏》的演奏和歌唱,让学生了解战争背景、曲目起源以及乐器演奏技巧,同时将对音乐表现情感与意境的渲染进行研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及其音乐表现方式;2.了解《十面埋伏》曲目的演奏与歌唱技巧;3.掌握乐器演奏技巧;4.掌握情感与意境的渲染方式。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的兴趣,提升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聆听、欣赏、演奏和歌唱音乐的技能;3.增强学生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4.培养学生对情感和意境的渲染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首先,老师会引导学生了解《十面埋伏》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古代战争曲目,以及古代曲目在今天的音乐会形态。

第二步:学习乐曲1.学生分组,每个组负责演奏一个部分。

2.学生带领乐队演奏乐曲并指导其他学生演奏。

3.老师会对学生的演奏进行指导,并强调乐器演奏技巧的重点,例如节奏、速度、音乐表达等。

第三步:学唱歌曲1.学生分组,每个组负责学习一段歌曲。

2.学生带领其他学生一起练习歌曲并指导。

3.老师根据学生表现情况提供指导,并强调发音、节奏、情感表达等细节问题。

第四步:乐队合作1.学生分组,每个组负责演奏一个部分和唱一段歌曲。

2.各个组通过协商讨论确定最终演出曲目并分工合作。

第五步:演出学生根据分工合作,进行演出。

在演出结束后,学生互相评价,发表感受,提出建议。

教学评价评价指标1.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及其音乐表现方式;2.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面埋伏》曲目的演奏与歌唱技巧;3.学生的乐器演奏技巧得到提高;4.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情感和意境的渲染;5.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锻炼。

评价方法1.在课堂上,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表现进行评价;2.在演出结束后,每个学生会完成自我评价;3.老师会观察学生成果,并针对性地提出总结性评价。

琵琶曲《十面埋伏》-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琵琶曲《十面埋伏》-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琵琶曲《十面埋伏》-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
1.学习并了解琵琶乐器的由来和基本演奏方法;
2.听、演奏并了解琵琶曲目《十面埋伏》;
3.学会通过声音表达曲目的情感和氛围。

教学准备
1.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材;
2.琵琶乐器;
3.曲目《十面埋伏》。

教学过程
1. 介绍琵琶乐器
教师简单介绍琵琶乐器的由来、历史和基本演奏方法,引导学生对琵琶有一定的了解。

2. 听琵琶曲目《十面埋伏》
教师播放琵琶曲目《十面埋伏》,让学生仔细聆听。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曲目的音乐元素和情感表达。

3. 学习琵琶曲目《十面埋伏》
教师根据教材指导,通过演奏和模仿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十面埋伏》的演奏方法和技巧。

同时,注重对曲目的情感和氛围进行描述和分析。

4. 合奏和表演曲目
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学生成群合奏曲目《十面埋伏》,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和改进,并让学生尽可能表现出曲目的情感和氛围。

5. 总结
教师对本堂课的教学成果进行总结,提醒学生继续练习和加强对琵琶乐器和曲目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琵琶乐器和曲目《十面埋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通过声音表达出曲目的情感和氛围。

反思本次教学,还需注重学生个别差异,提供更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水平。

十面埋伏-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十面埋伏-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十面埋伏-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十面埋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学习歌曲《十面埋伏》的歌词和曲调。

3.分析歌曲的结构和节奏特点。

4.练习歌曲的演唱和合唱表演。

5.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歌曲《十面埋伏》的歌词和曲调,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2.分析歌曲的结构和节奏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感觉。

三、教学难点1.练习歌曲的节奏感和演唱技巧。

2.合唱表演的协调和默契度。

四、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全方位教学法。

2.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合唱表演。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十面埋伏》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学习歌词(15分钟)1.教师念《十面埋伏》的歌词,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歌词,理解其含义。

3.学习曲调(15分钟)1.听歌曲并欣赏。

2.学生跟着歌曲唱,注意节奏感和音准。

4.分析歌曲(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和节奏特点,提升学生的音乐感觉。

2.学生讨论歌曲的文化内涵。

5.练习演唱和合唱表演(30分钟)1.学生分组排练歌曲。

2.合唱表演,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总结(5分钟)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简要总结。

六、教学评价通过对歌曲《十面埋伏》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提高音乐感觉和表演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良好,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七、教学步骤总结1.导入:介绍《十面埋伏》的历史背景。

2.学习歌词:教师念歌词,学生跟读;学生自读歌词,理解其含义。

3.学习曲调:听歌曲并欣赏;学生跟着歌曲唱,注意节奏感和音准。

4.分析歌曲: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和节奏特点,提升学生的音乐感觉;学生讨论歌曲的文化内涵。

5.练习演唱和合唱表演:学生分组排练歌曲;合唱表演,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总结: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简要总结。

高中音乐教案《十面埋伏》说课稿

高中音乐教案《十面埋伏》说课稿

高中音乐教案《十面埋伏》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分析•学科名称:音乐•年级:高中二年级•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学内容:合唱《十面埋伏》•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十面埋伏》的历史背景与故事情节2.让学生掌握该曲目的节奏、旋律、和声和唱法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音乐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手拍口齿和声的学习•独唱、合唱和声部的平衡和协调•正确认识曲式,掌握故事情节,理解用音乐语言表达文化内涵2. 教学难点•感性理解《十面埋伏》这首曲子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准确掌握曲目节奏和唱法•和声协调问题三、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及步骤1.1 前奏•播放本曲前奏,让学生感受旋律、节奏和气氛,为以后的合唱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分析前奏的音乐元素:和音、旋律、节奏,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1.2 了解《十面埋伏》的历史故事•展示《十面埋伏》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从图像中了解这个历史事件。

•分享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文化背景和情感内涵。

1.3 学习音乐语言表达情感•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注意曲子的节奏、和声和旋律,把它们与歌曲中的各个情感联系起来。

•通过分析曲子的节奏、和声与情感、故事情节的关系来加深学生的音乐理解和感性认识。

1.4 合唱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重复练习和唱弦乐部分的和声。

•对学生进行合唱反复练习,注意唱法上的细节。

•组织学生完成整体合唱,注重声部平衡和协调。

1.5 合唱呈现•安排学生在班级音乐会上展示《十面埋伏》的合唱演唱,把学生学到的所有技能、知识和感性认识反映出来。

2. 教学手段•视听授课•组内合作学习•情境教学3. 教学评价3.1 评价方式•学生表现观察评价•教师笔试和口试评价3.2 评价内容•能否熟练掌握曲子的节奏•能否正确掌握曲子的和声唱法,保持声部平衡和协调•能否表达曲子中的文化内涵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情境教学、练习唱歌、合唱表演等,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唱、演中全面感受到音乐,达到了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的目标。

高一音体美 古代音乐《十面埋伏》 教案

高一音体美 古代音乐《十面埋伏》 教案

课题古代音乐《十面埋伏》教案教具录音机、多媒体教学目的1、能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2、2、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

3、3、会用“埋伏”“小战”“大战”为标题进行创作。

4、其中目标1、2为普通目标,要求全体学生达标;目标3为提高目标,只要求部分优生达标。

5、重点难点重点:6、重点:《十面埋伏》是一首大套武曲,篇幅较大。

根据欣赏课中精赏与泛听结合的教学原则,本课重点欣赏“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三个重要乐段。

7、难点: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8、9、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0、《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11、1、艺术是没有定格的,尤其是音乐的欣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让学生大胆地想,想到什么说什么,并敢于发表不同于一般的独特见解。

这样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12、2、根据课本中的提示进行,并初步感受乐曲表现古战场的壮烈情景。

欣赏后小组讨论在播放乐曲时,想象古战场的画面。

这次的欣赏让学生初次感性去认识乐曲,目的是培养感受音乐和独立欣赏的能力。

13、二、授新课14、1、分段欣赏:15、⑴泛听1—5乐段16、⑵欣赏“埋伏"①播放主题句让学生用“啦"模唱②用两种不同的力度、速度模唱主题句让学生分辨哪种能更好地表现“埋伏”17、⑶欣赏“小战”“大战”①播发“小战”“大战”的视频让学生先简单了解古战.②播发“小战"“大战”中最有代表性的乐句,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哪一段是表现“小战”,哪一段是表现“大战".再让学生对比:哪一段的力度更强?哪一段的节奏更紧凑?听后讨论,教师小结。

18、⑷将“埋伏”“小战”“大战”三个重点乐段用大屏幕演示一次让学生欣赏.19、(5)用“埋伏”“小战”“大战”为标题进行音乐创作。

《十面埋伏》教案设计

《十面埋伏》教案设计

《十面埋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十面埋伏》的作者是谁,内容梗概,主题和文学价值。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解读和评价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中感受到人生的哲理和情感的体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阅读理解: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掌握《十面埋伏》的核心内容。

2. 文学分析与评价:学生能够分析《十面埋伏》的主题、人物形象和故事结构,以及评价其文学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十面埋伏》的兴趣和思考,如:你们对《十面埋伏》这本书听说过吗?你们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2. 学习活动第一部分:了解《十面埋伏》教师简要介绍《十面埋伏》的作者是朱自清,内容梗概为一段温馨感人的父子故事。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或听取教师讲解等方式来了解故事情节。

第二部分:分析《十面埋伏》的主题和文学价值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十面埋伏》的主题和文学价值,如:这个故事的主题是什么?它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思考和感受?第三部分:解读《十面埋伏》的人物形象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并描述主要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同时分析人物形象对故事情节的推动和情感的渗透。

第四部分:评价《十面埋伏》的文学价值学生根据个人理解和感受,对《十面埋伏》进行文学评价,并简要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3. 总结与展示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如:你们觉得《十面埋伏》这个故事给你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什么影响?四、教学评估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观点,以及检查学生完成的相关作业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延伸拓展1. 阅读其他朱自清的作品,如《背影》、《荷塘月色》等,深入了解朱自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2. 能力拓展: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和评价。

3. 情感体验: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课文、写读后感或创作相关作品等方式,进一步体验文学作品带来的情感和思考。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优质课教学设计《十面埋伏》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优质课教学设计《十面埋伏》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优质课教学设计《十面埋伏》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十面埋伏》的基本音乐知识,包括作曲家、作品背景、音乐特点等。

2.培养学生对京胡、京二胡等民族乐器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学习《十面埋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十面埋伏》的音乐特点,掌握京胡、京二胡的演奏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十面埋伏》背后的历史背景,把握作品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十面埋伏》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2.基本知识讲解(1)教师介绍《十面埋伏》的作曲家、作品背景和音乐特点。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京胡、京二胡的基本演奏技巧。

3.分组合作学习(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民族乐器(京胡、京二胡等)进行学习。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演奏中的问题。

(3)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情感体验与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十面埋伏》的情感表达,讨论作品中的战争场景。

(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音乐表达战争的氛围。

(3)各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十面埋伏》的音乐知识和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和创新能力。

3.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战争题材的音乐作品,如《黄河大合唱》等。

2.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社团,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3.组织学生参观民族乐器展览,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十面埋伏》,让学生了解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需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讲解《十面埋伏》的节奏特点时,教师可以通过拍手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感受节奏的紧凑与紧张。

高中音乐十面埋伏教案

高中音乐十面埋伏教案

高中音乐十面埋伏教案高中音乐十面埋伏教案【篇一:《十面埋伏》教案】篇一:十面埋伏教案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赏析年级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课时一课时教学目的一.正确理解《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通过教学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悠久传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二.对琵琶有一简单了解,体会琵琶的丰富表现力和高超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乐曲《十面埋伏》的赏析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欣赏分析法、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体会其音乐形象教学思想对于思维能力活跃、有想象力、创造力的高中学生来说最新颖的欣赏方法是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体验、激发兴趣去感受琵琶丰富的表现力和高超演奏技巧。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情景导入)播放《霸王别姬》这首歌,许多同学都非常喜欢这首歌曲,那么有谁知道它描写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对,琵琶古曲《十面埋伏》描述的正是这一历史事件。

公元202年“垓下大战”。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优秀的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二、新课教学(一)简介乐器-——--琵琶出示挂图、实物a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乐器之一,半梨形音箱,面板为桐木,琴颈向后弯曲,钢丝尼龙弦,用人工指甲弹奏,空弦为adea(6236)b琵琶曲根据乐曲内容和风格分为文曲、武曲文曲:节奏轻缓、抒情优美以描绘自然风光和内心情感见长。

武曲:节奏复杂多变。

情绪激烈雄壮富于戏剧性。

三、乐曲赏析:(一)释题:《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武曲代表作品之一,作者不详,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琵琶曲》乐曲表现了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核下大战,汉军以十面埋伏阵法,消灭楚军的威武壮烈场面。

(二)初步欣赏欣赏全曲思考以下问题:a:全曲结构b:曲调风格c:音乐形象讨论归纳(课件)a:乐曲雄伟奇特壮丽辉煌、气势激昂、形象生动b:成功的塑造了刘邦、项羽这两位历史人物。

琵琶曲《十面埋伏》-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琵琶曲《十面埋伏》-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琵琶曲《十面埋伏》-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十面埋伏》的起源和背景。

2.能够感受琵琶演奏家所传达的情感。

3.能够模仿琵琶演奏手势运用手做出简单的琵琶演奏动作。

教学准备
•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录音。

•展示琵琶图片或实物。

•几张图片或视频,介绍关于《十面埋伏》背景的信息。

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
1.首先,展示琵琶图片或实物,让学生了解琵琶。

2.播放《十面埋伏》的录音,让学生听一遍。

3.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能从这首曲子中感受到什么情感?
步骤二:学习琵琶演奏手势
1.给学生展示琵琶演奏家的演奏视频或图片,让他们观察手势。

2.老师演示琵琶演奏动作,引导学生跟随老师模仿,尝试做出简单的琵琶演奏动作。

步骤三:了解《十面埋伏》的起源和背景。

1.展示几张关于《十面埋伏》的图片或视频,讲解关于它的起源和背景。

2.向学生介绍琵琶曲的基本结构,包括引子、主题和尾声。

步骤四:感受琵琶曲《十面埋伏》
1.再次播放《十面埋伏》的录音,让学生仔细听。

2.引导学生记住琵琶曲的主题。

3.让学生运用手做出琵琶演奏动作,跟随琵琶曲的旋律进行演奏。

4.让学生感受琵琶曲所传达的情感。

教学总结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琵琶、学习琵琶演奏手势、感受琵琶曲的情感,并了解《十面埋伏》的起源和背景。

运用手做出简单的琵琶演奏动作,能够模仿琵琶演奏家所传达的情感。

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好和传达情感的重要性。

《十面埋伏》教学设计2-八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

《十面埋伏》教学设计2-八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

《十面埋伏》
一、教学内容:
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在聆听《十面埋伏》,感受乐曲描绘的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以及古乐曲的独特魅力。

2、过程与方法
在体验中欣赏作品,探究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过程与方法
(1)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琵琶的音色特点、演奏技巧。

(2)能够运用音乐要素中的速度、力度、节奏等分析音乐作品。

三、教学重点:
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

四、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音乐要素中的速度、力度、节奏等分析音乐作品。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钢琴、鼓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二)初次聆听乐曲谈谈感受。

1、乐曲的情绪及想表达的内容。

2、介绍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

3、了解琵琶的音色特点、演奏技巧。

(H)分段分析《十面埋伏》。

1>第一部分:战前准备。

2、第二部分:决战情景。

3、第三部分:战争结束。

(四)再次完整聆听《十面埋伏》。

(五)拓展:
1、介绍琵琶文曲与武曲代表作。

2、欣赏琵琶文曲《春江花月夜》。

(六)小结下课。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第一篇:十面埋伏教案十面埋伏课时:1课时授课:戴滢滢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乐器琵琶,感受琵琶的音色特点及其丰富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2、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了解楚汉战争的故事,了解琵琶的各种演奏技法,熟悉乐曲各主题,感受乐曲描绘的各种战争场面。

教学重点、难点欣赏《十面埋伏》,了解琵琶音色并熟悉乐曲各主题。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提问:著名诗人白居易写到“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中描述的是什么乐器?引出弹拨乐器——琵琶。

介绍传统文化乐器琵琶。

三、欣赏《十面埋伏》(一)讲故事,赏全曲。

(二)分段赏析战前准备1、听听、说说2、听听、奏奏3、听听、演演4、听听、动动战争场面1、听听、辨辨2、说说、演演3、听听、比比4、以组为单位,用身体律动,对比表现“小站”与“大战”的场景。

四、复习拓展1、播放弹拨类乐器(如:古筝、琵琶)的演奏片段,让学生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来回答是那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由此观察、了解学生对弹拨类乐器——琵琶的听辨能力。

2、请学生复述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故事梗概,介绍每个故事场景。

3、出示音画图片,听音乐片段,找出匹配的图片。

五、小结第二篇:欣赏《十面埋伏》-教学教案一、乐曲简析:《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音乐曲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的情绪特征;2.使学生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3.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三、教学难点: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熟悉乐曲(25分钟)1.“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呢?”(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2.“好,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21页,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一首器乐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十面埋伏》,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战争策略和军事智慧。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1. 教学内容:(1) 《十面埋伏》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 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介绍;(3) 文学特色和主题分析;(4) 阅读策略和技巧。

2. 教学重点:(1) 学习理解《十面埋伏》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 分析《十面埋伏》的文学特色和主题;(3) 学会运用阅读策略和技巧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提问和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十面埋伏》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阅读理解:教师导读《十面埋伏》的故事情节,然后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形式下进行深入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讨论: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分析《十面埋伏》的文学特色和主题,并讨论作者通过怎样的手法表达主题。

4. 总结归纳:学生总结归纳《十面埋伏》的内容和主题,并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课外拓展活动,如角色扮演、编剧或者演讲比赛等,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对问题的回答是否准确和详细;2. 作业评价:学生完成的阅读笔记、思考问题和练习题;3. 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外拓展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五、教学资源1. 《十面埋伏》的文本资料;2. 教师准备的导读材料和讨论问题;3. 小组合作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六、教学时间安排本教案将分为两节课进行教学。

第一节课:导读《十面埋伏》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第二节课:分析《十面埋伏》的文学特色和主题,并进行小组合作活动。

七、补充说明1. 为保证教学效果,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提问环节、小组讨论环节和展示环节,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维活跃。

2. 教师应充分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教学素材,以便支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十面埋伏》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十面埋伏》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十面埋伏》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十面埋伏》是著名的琵琶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紧张、激烈的气氛。

2.通过绘画、语言描述等方法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活动准备:音乐、古代战争场面的图片、笔、纸活动过程:一、第一次欣赏——讲述1.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很特别的曲子(选段),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听完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2.欣赏乐曲,并鼓励幼儿交流:“这首曲子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3.老师介绍曲子:名称以及乐曲表达的内容。

这首曲子叫《十面埋伏》,是用丝竹乐里的琵琶演奏的,讲的是古代军人打仗的事。

(出示画有古代战争场面的图片)二、第二次欣赏——绘画1.老师:这是一首江南丝竹乐里非常有名的乐曲,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然后把你感受到的画面画出来。

2.幼儿边音乐边绘画。

3.交流:“你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三、第三次欣赏——表演1.讨论表演动作。

老师根据幼儿的创编将一些简单、典型的动作确定下来,并引导幼儿练习。

2.动作表演。

3.老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听音乐表演战斗动作。

活动反思:孩子们对古筝和琵琶的音色还是不能很好的区分,很多人都以为是古筝,于是老师介绍了两种乐器的演奏技法不同和音色差异。

有的孩子能根据看到的曲子名字从而联想到战斗,我把介绍乐曲的内容移至第一环节,这样使幼儿在作画时更明确。

画面都很准确地表达了乐曲内容,想象力丰富,可能是有电视电影等的经验所至吧。

《十面埋伏》教案2一、教材分析:1、乐曲简析:《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乐曲欣赏《十面埋伏》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第十册的欣赏曲目。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10课琵琶曲《十面埋伏》-教案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10课琵琶曲《十面埋伏》-教案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10课琵琶曲《十面埋伏》-教案一. 教材分析《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曲,它描绘了古代战场上士兵们英勇战斗的场景。

这首曲子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紧张的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通过学习这首琵琶曲,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和琵琶乐器的特点,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十面埋伏》之前,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乐器演奏技巧。

但是,对于琵琶曲的特点和演奏技巧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琵琶曲的特点和演奏技巧进行讲解和示范,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背景和特点,能够欣赏和理解这首曲子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演奏技巧,能够独立演奏或参与集体演奏。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十面埋伏》的旋律和节奏,演奏技巧的掌握。

2.教学难点:《十面埋伏》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控制,琵琶演奏技巧的熟练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这首曲子。

2.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演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琵琶曲的演奏技巧和风格。

3.练习法:通过学生的个别练习和集体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琵琶曲的演奏技巧和节奏。

4.互动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琵琶曲《十面埋伏》乐谱,琵琶乐器。

2.教学设备:音响设备,投影仪,白板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代战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战争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背景和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曲子的氛围和情感。

《十面埋伏》教案1

《十面埋伏》教案1

《十面埋伏》教案教学目的:1.正确理解《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通过教学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悠久传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2.对琵琶有一简单了解,体会琵琶的丰富表现力和高超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乐曲《十面埋伏》的赏析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欣赏分析法、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体会其音乐形象教学思想:对于思维能力活跃、有想象力、创造力的高中学生来说最新颖的欣赏方法是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体验、激发兴趣去感受琵琶丰富的表现力和高超演奏技巧。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情景导入)播放《霸王别姬》这首歌,许多同学都非常喜欢这首歌曲,那么有谁知道它描写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对,琵琶古曲《十面埋伏》描述的正是这一历史事件。

公元202年“垓下大战”。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优秀的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二、新课教学(一)简介乐器-——--琵琶出示挂图、实物A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乐器之一,半梨形音箱,面板为桐木,琴颈向后弯曲,钢丝尼龙弦,用人工指甲弹奏,空弦为Adea(6236)。

B琵琶曲根据乐曲内容和风格分为文曲、武曲文曲:节奏轻缓、抒情优美以描绘自然风光和内心情感见长。

武曲:节奏复杂多变。

情绪激烈雄壮富于戏剧性。

三、乐曲赏析:(一)释题:《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武曲代表作品之一,作者不详,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琵琶曲》乐曲表现了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核下大战,汉军以十面埋伏阵法,消灭楚军的威武壮烈场面。

(二)初步欣赏欣赏全曲思考以下问题:A:全曲结构 B:曲调风格 C:音乐形象讨论归纳(课件)A:乐曲雄伟奇特壮丽辉煌、气势激昂、形象生动B:成功的塑造了刘邦、项羽这两位历史人物。

(三)分段欣赏第一部分战前准备列吹点排走营打将阵队这一乐段由五个小乐段组成,描绘刘邦汉军战前准备。

2024年《十面埋伏》教案及反思优质

2024年《十面埋伏》教案及反思优质

2024年《十面埋伏》教案及反思优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十面埋伏》的故事情节,感受战争的残酷与英勇。

2.分析主要人物的品质特点,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

3.通过观看电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战争氛围。

2.教学难点:理解战争的残酷性,体会英雄主义精神。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a.向学生介绍《十面埋伏》的背景及主要情节。

b.引导学生关注战争中的英勇与牺牲。

2.观看电影a.播放电影《十面埋伏》,让学生感受战争的紧张氛围。

b.观看过程中,提醒学生关注主要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细节。

3.分析讨论a.观影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观影感受。

b.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战争氛围等方面进行分析。

4.人物分析a.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进行简要分析。

b.引导学生从人物的性格、品质、成长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5.课堂小结b.引导学生珍惜和平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a.学生对《十面埋伏》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了深入的理解。

b.学生在分析讨论中,积极思考,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c.学生对战争的残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教学方法a.通过观看电影,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战争的氛围。

b.采用讨论、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3.教学不足a.在分析人物形象时,部分学生可能过于关注表面,缺乏深度思考。

b.课堂小结时,时间安排不够充分,未能对所有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

4.改进措施a.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其品质特点。

b.课堂小结时,适当延长发言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课后作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刻理解战争的残酷性,感受英勇无畏的精神,珍惜和平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勇于担当,不断追求进步。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同学们,你们在电影中看到了哪些关键的战斗场景?它们如何推动故事的发展?”学生1:“我记得那个夜袭敌营的片段,主人公们利用十面埋伏的战术取得了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面埋伏
课时:1 课型:欣赏
一、乐曲简析: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舞曲。

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楚军这个历史故事。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他应体现的情绪特征
2.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的壮烈情景。

3.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欣赏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

四、教学工具:
PPT、音视频、黑板、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导入:上课之前,请观看一张图片。

大家猜一下这张图片描绘的是哪个电影?描绘的是哪两个主人公?
对,这张图片显示的就是。

楚汉相争时,两位主人公,一个刘邦,一个项羽。

那么楚汉相争时,决定性的战争也是非常著名的,就是垓下之战。

那么我国琵琶作曲家根据这一历史题材创作了这首琵琶武曲《十面埋伏》。

那么接下来就有老师引领大家共同欣赏这首十面埋伏。

首先咱们观看一个视频,这个视频的背景音乐就是《十面埋伏》。

整体感知:那么咱们先整体聆听一下这首曲子,聆听完以后回答老师一个问题:你听完以后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舞曲,乐曲内容壮丽辉煌,风格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这种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
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例是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

祝乐曲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运,表现了战争场面的激烈雄壮,以及当时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烈场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这首乐曲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战前战中战后。

那么战前又分为了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对这五个部分;战中分为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三个部分,战后分为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五个部分。

但是现在在演奏时为了让听众不产生听觉上的疲劳,所以经过历代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整理改编精简以后《十面埋伏》战后部分精减为追击、凯旋两个部分。

首先咱们欣赏战前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

(老师现场演奏)。

问题:听完以后有什么样的感受?(紧张恐怖地战前氛围)
接下来,聆听战中埋伏小站呐喊三个乐段。

听完以后回答老师几个问题。

A.你是否感受到了埋伏的情境?为什么?(音乐的强弱对比)
B.听完以后脑海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为什么?(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壮烈战争场面,通过节奏、不和谐的和弦以及琵琶特有的演奏技巧和技法)。

最后赏析战后的部分,主要欣赏追击的部分。

听完以后,回答老师一个问题:通过你的听觉感受和PPT上曲谱的节奏生动地描绘了怎样的一个场面(万马奔腾凯旋而归的盛况)
1.知识拓展:根据楚汉相争中刘邦项羽在垓下决战这一同一历史题材创作的大型琵琶武曲为《霸王卸甲》
2.小结
3.作业:课下根据今天的欣赏手法自主赏析《霸王卸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