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方法理论问题发展.pptx
合集下载
发展心理学理论课件(PPT 34张)
呈现出一种停滞或退化的状态。此时期的男女儿童之间在情感上比较分 离,团体性活动多呈现出男女分离的趋势。此前时期被压抑的性感大多 被遗忘,因此,潜伏期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
05
青春期(11/13岁以后)
从年龄上讲女孩约从11岁开始进入青春期,男孩约从13岁开始 。该时期个体性器官逐步成熟,两性差异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开始 理发展以臻成熟。青春期个体的最重要任务是要摆脱父母对自己 时,个体容易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与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
成年中期 繁 殖 - 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 怀的实现.
完美
这一 善感 着智
02
行为主义的心理
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约翰·华生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 人,1951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
0
先 足 照 业 刺 为
(三)、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博尔赫斯·弗雷德里克
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 始人,也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
著有《沃尔登第二》、《超越 尊严》 《言语行为》等
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与巴普 件反射相区分
首先提出了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 化与消退、及时强化等原则;其 运用于实际创造了育婴箱、教学 还将其理论运用于行为矫正之中
03
前 ) 3-
获 且 ” 母
02
肛门期(1-3岁)
1-3岁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原始欲力的满足主 便时肛门区域黏膜上的愉悦感觉或以抹粪和玩弄粪便得 此时期的卫生习惯的训练对幼儿而言至关重要,如管制 人时期会表现出肛门期性格,在行为上表现为冷酷、顽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04
潜伏期(6-11岁 该时期的儿童就原始欲力而言呈现出潜伏的状态,就其性的发展而言则 )
05
青春期(11/13岁以后)
从年龄上讲女孩约从11岁开始进入青春期,男孩约从13岁开始 。该时期个体性器官逐步成熟,两性差异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开始 理发展以臻成熟。青春期个体的最重要任务是要摆脱父母对自己 时,个体容易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与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
成年中期 繁 殖 - 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 怀的实现.
完美
这一 善感 着智
02
行为主义的心理
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约翰·华生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 人,1951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
0
先 足 照 业 刺 为
(三)、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博尔赫斯·弗雷德里克
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 始人,也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
著有《沃尔登第二》、《超越 尊严》 《言语行为》等
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与巴普 件反射相区分
首先提出了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 化与消退、及时强化等原则;其 运用于实际创造了育婴箱、教学 还将其理论运用于行为矫正之中
03
前 ) 3-
获 且 ” 母
02
肛门期(1-3岁)
1-3岁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原始欲力的满足主 便时肛门区域黏膜上的愉悦感觉或以抹粪和玩弄粪便得 此时期的卫生习惯的训练对幼儿而言至关重要,如管制 人时期会表现出肛门期性格,在行为上表现为冷酷、顽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04
潜伏期(6-11岁 该时期的儿童就原始欲力而言呈现出潜伏的状态,就其性的发展而言则 )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理论ppt课件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模型
心理发展理论
例如爱因斯坦的阶段理论和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
社会发展理论
例如沃尔登福尔的理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例如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布鲁纳的建构性理论。
研究方法和技术
1 纵向研究
跟踪同一组人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变化。
3 实验研究
通过控制和操作变量来观察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理 论ppt课件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本课件 将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定义、主要理论模型、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1 定义和解释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 心理变化和成长。
2 研究对象和范围
研究人类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从婴儿 到老年人。
2 横断研究
同时研究不同年龄组的人的发展特征。
4 观察研究
直接观察和记录个体的行为和发展情况。
发展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儿童教育
利用发展心理学理论指导教学方法和教育政策。
职业发展
帮助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实现心理发展和成长。
心理辅导
运用发展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
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技术的影响
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心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跨文化研究的重要性研不同文化下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差异。
发展心理学-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PPT课件
四、微观发生学设计
(三)优点:
1. 研究者能够直接观测发展变化的过程; 2. 能够在研究的年龄范围内追踪特定行为的个体发
展轨迹; 3. 能够观察到个体的内部差异; 4. 能够确定变化最有可能发生的条件。
2021/3/31
四、微观发生学设计
(四)缺点:
1. 需要对被试进行逐个观察、逐点记录,耗时耗力, 因此被试的数量有限;
重复效应 揭示心理
变化 揭示因果
关系 无关变量
短 低 没有 困难
困难 多
长 高 有 容易
容易 少
优缺 优缺 优缺 缺优
缺优 缺优
三、聚合交叉设计
▪横向设计和纵向设计的最佳组合
(一)定义:
选择不同年龄的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在短
期内重复观察这些对象 90
80
70
60
年龄
50
40
30
2021/3/31
20
2. 只适用于动机性强的被试; 3. 有时仍难以分清被试已具备的能力和变化后的能
力。
2021/3/31
第三节 常用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一) 定义:
在自然环境下,不加干涉或控制,通过感官或一定的仪 器设备观察个体的行为表现,对行为进行研究。
(四)生态化原则
▪ 生态学运动:
在自然与社会的真实生态环境中研究被试的心理 特点。
强调生态化原则,但不等于反对实验室研究。
2021/3/31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
一、横断(横向)研究设计
(一)定义:
研究者在大约相同的时间考察不同年龄的多组被试群体, 然后将研究结果在时间的维度上综合整理,以描绘有关 心理活动随年龄而发生的变化。 例如:当前中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研究。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pptx
女 11.26 14.83 18.35 15.63 18.91 12.60 14.62 10.76 14.54
合计 12.94 15.55 15.07 13.75 15.86 12.93 14.00 11.18
13.93
13
优点
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同一年龄或不同年 龄群体的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发 展的年龄特征
18
纵向研究:男孩行为问题
19
纵向研究:女孩行为问题
20
纵向研究:儿童行为问题
行为问题的总分值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的下降;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行为问题,男女性别具有
不同的发展趋势。
21
优点
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资 料,从而系统、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 连续过程和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9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
横向研究 纵向研究 聚合交叉研究 跨文化研究 微观发生学设计
10
11
横向研究
横向研究是指在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同时对不 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
12
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N=2016)
年龄 4
5
6
7
8
9
10
11 合计
男 14.40 16.18 12.45 12.11 13.08 13.30 13.31 11.64 13.34
这些记者坐在离讲台很近的地方。一个人写道,听 众对我的演讲感到非常惊讶,会场上鸦雀无声;另 一个人写道,我经常被大声的鼓掌打断,在我讲演 的最后,鼓掌持续了几分钟的时间;一个人写道, 在我的对手讲话的时候,我经常微笑着;另一个人 则注意到我的脸保持严肃,没有一丝笑容;一个人 说到我的脸由于激动变得紫红,另一个人则发现我 的脸变得惨白。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ppt课件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
了解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史以及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等内容。
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来揭示心理及其发展过程。
发展历史
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等不同的学派和理论。
重要人物
包括威廉·詹姆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伊万·巴夫金等心理学家为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 重要贡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跨学科研究
与其他学科(如神经科学和教育学)合作,探索各个领域之间的关联。
3
个体差异的研究
了解个体间差异和多样性,个性化发展途径和教育方法。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1 认知发展理论
关注个体的思维、知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2 社会情感发展理论
研究个体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和社会互动对发展影响的理论。
3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结合认知、情感和社会因素,探讨个体如何发展成为适应社会的成熟个体。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纵向研究
通过观察同一组人在不同 时间点上的变化,了解发 展过程中的持续性和变化。
横向研究
比较不同年龄段的人群, 探索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和 相似之处。
实验研究
通过控制变量,观察特定 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儿童教育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 点,设计合适的教育方法 和教学内容。
青少年教育
关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 求,提供适应性的学习环 境和支持。
成人教育
针对成年人的学习需求和 发展目标,设计个性化的 教育方案。
影响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因素
了解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史以及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等内容。
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来揭示心理及其发展过程。
发展历史
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等不同的学派和理论。
重要人物
包括威廉·詹姆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伊万·巴夫金等心理学家为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 重要贡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跨学科研究
与其他学科(如神经科学和教育学)合作,探索各个领域之间的关联。
3
个体差异的研究
了解个体间差异和多样性,个性化发展途径和教育方法。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1 认知发展理论
关注个体的思维、知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2 社会情感发展理论
研究个体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和社会互动对发展影响的理论。
3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结合认知、情感和社会因素,探讨个体如何发展成为适应社会的成熟个体。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纵向研究
通过观察同一组人在不同 时间点上的变化,了解发 展过程中的持续性和变化。
横向研究
比较不同年龄段的人群, 探索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和 相似之处。
实验研究
通过控制变量,观察特定 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儿童教育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 点,设计合适的教育方法 和教学内容。
青少年教育
关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 求,提供适应性的学习环 境和支持。
成人教育
针对成年人的学习需求和 发展目标,设计个性化的 教育方案。
影响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因素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幻灯片PPT
❖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
❖
心理的发展是指: 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
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
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
(1)低级心理机能:指依靠生物进化而获得
的心理机能,是个体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
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
❖
(2)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
其实质在于以“心理工具”,即以人类社会特有的
❖ 行为主义心理发展观的共同点:
❖ 强调行为,反对以那些不可捉摸的内部过 程为研究对象;
❖ 儿童的行为是由环境力量塑造起来的;
❖ 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只有量的增加, 没有质的变化。
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 (一)环境定论决 ❖ 1、否认遗传的作用
❖ 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 教育万能论
教育万能论
❖ 请给我十几个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 我放在我自己之特定的世界中教养,那么, 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中,我随便拿 一个来,都可以训练其成为任何专家无论他 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 怎样,我都能够任意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 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首 领,或可以训练他成一个乞丐或窃贼。
❖对待危机的不同品质 ❖积极解决 ❖消极解决
❖出生至2岁 ❖信任——不信任 ❖2岁至4岁 ❖自主——羞怯 ❖4岁至7岁 ❖主动——内疚
❖ 安全感 ❖ 自我控制 ❖ 自信
❖ 恐惧 ❖ 自我怀疑 ❖ 无价值观
❖7岁至12岁 ❖勤奋——自卑
❖ 能力和智慧 ❖ 缺乏能力感
❖12岁至18岁❖同一性——角色混乱 ❖
对华生行为主义的评析
❖ 贡献: ❖ 使心理学从哲学的边缘跳入科学之林; ❖ 使心理学研究从主观内省转入客观经验研究; ❖ 使心理学走出学院的围墙进入广泛的实用领域; ❖ 对儿童心理和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原则 ❖ 局限性: ❖ 把复杂的心理简单化; ❖ 强调客观的、实证的、可重复的实验研究,排斥任何形式的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ppt课件
• 阶段性:强调认知发展的阶段 • 强调二者:既强调儿童内在的探索世界的
内部动力,也强调这种动力必须得到刺激丰 富的环境的支持
15
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信息加工理论
• 有机论和机械论:积极的信息加工结构加 上机械的、计算机式的输入刺激和输出行为 导致发展
• 连续性:随着年龄增长,知觉、注意、记 忆解决问题技能的数量增加,导致发展
勒温:B = f ( P E ) (行为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
布朗芬布伦纳:D = f ( P E ) (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
Dt = f (t-p) (PE) (t-p) (t指对发展结果进行观测的时间,t-p指时间段,
它不仅出现在(PE)下面,而且出现在f下面, 意思是说,导致发展的过程不是即刻完成的。
• 3)宏时间——在更广阔的社会中关注不 段变化的预期和事件
39
案例
过程-人-环境模型的一个实例 --关于低出生体重与儿童心 理发展的关系
40
研究者:Cicil Mary Drillien, 英国爱丁堡大 学
被试:360名低出生体重儿(低于2000克)
方法:追踪研究
自变量:出生体重(人),儿童性别 (人),儿童年龄(过程),母亲养育 行为(环境),家庭社会阶层(环境), 家庭收入(环境)
大系統 macrosystem
紀年
外系統 宗教階級制度
系統
中系統 工作場所 exo-system mesosystem
時間 向度
小系統
chrono
工商 業
家庭
microsystem
工作場所
家庭
教會
教育
教會 系統
system
個體
内部动力,也强调这种动力必须得到刺激丰 富的环境的支持
15
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信息加工理论
• 有机论和机械论:积极的信息加工结构加 上机械的、计算机式的输入刺激和输出行为 导致发展
• 连续性:随着年龄增长,知觉、注意、记 忆解决问题技能的数量增加,导致发展
勒温:B = f ( P E ) (行为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
布朗芬布伦纳:D = f ( P E ) (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
Dt = f (t-p) (PE) (t-p) (t指对发展结果进行观测的时间,t-p指时间段,
它不仅出现在(PE)下面,而且出现在f下面, 意思是说,导致发展的过程不是即刻完成的。
• 3)宏时间——在更广阔的社会中关注不 段变化的预期和事件
39
案例
过程-人-环境模型的一个实例 --关于低出生体重与儿童心 理发展的关系
40
研究者:Cicil Mary Drillien, 英国爱丁堡大 学
被试:360名低出生体重儿(低于2000克)
方法:追踪研究
自变量:出生体重(人),儿童性别 (人),儿童年龄(过程),母亲养育 行为(环境),家庭社会阶层(环境), 家庭收入(环境)
大系統 macrosystem
紀年
外系統 宗教階級制度
系統
中系統 工作場所 exo-system mesosystem
時間 向度
小系統
chrono
工商 業
家庭
microsystem
工作場所
家庭
教會
教育
教會 系統
system
個體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PPT教案
第一是成熟。指神经系统的成熟。 第二是练习和习得经验。该经验又可分为两
第三是社会经验。包括社会生活、文化 教育、语言等。
第四是平衡。指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 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心理发展 的最重要因素,即决定因素。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地来 自客体,也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 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 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人们把他的发 展理论称为“相互作用论”。
三类强化(班杜拉)
直接强化:个体出现合乎要求的行为后所导致的 学习结果的知悉,或实物、金钱、表扬及其他象 征物的获得,加强了该态度和行为。
替代强化:个体因观察他人的某种行为受到强化 而增强了自己出现榜样行为的频率。
自我强化:个体的态度会因是否达到自己设置的 目标而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
三、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第二种 唤起式影响
指由于个体的遗传特征而影响了作用 于他的环境。
第三种 主动式影响
主体在其遗传特征的影响下,对环境 因素进行有目的的选择、改变与创造。
三种相互作用对发展的影响
早期:被动式影响占主要地位。 成熟期:主动式影响越来越重要。 唤起式影响:一直很重要。
三、基本问题对教育的意义
二、发展心理学的基本争论
1 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2 一种还是多种发展路线 3 遗传与环境 4 稳定对开放 5 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斯卡尔 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论
“遗传-环境-行为表现”的关系随个体年龄 的发展而变化,具体表现为三种形式。
第一种 被动式影响
指由儿童的父母为他们提供成长的环境。 对具有不同遗传的个体而言,同样的环境 经验有不同的作用。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生平
第三是社会经验。包括社会生活、文化 教育、语言等。
第四是平衡。指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 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心理发展 的最重要因素,即决定因素。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地来 自客体,也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 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 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人们把他的发 展理论称为“相互作用论”。
三类强化(班杜拉)
直接强化:个体出现合乎要求的行为后所导致的 学习结果的知悉,或实物、金钱、表扬及其他象 征物的获得,加强了该态度和行为。
替代强化:个体因观察他人的某种行为受到强化 而增强了自己出现榜样行为的频率。
自我强化:个体的态度会因是否达到自己设置的 目标而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
三、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第二种 唤起式影响
指由于个体的遗传特征而影响了作用 于他的环境。
第三种 主动式影响
主体在其遗传特征的影响下,对环境 因素进行有目的的选择、改变与创造。
三种相互作用对发展的影响
早期:被动式影响占主要地位。 成熟期:主动式影响越来越重要。 唤起式影响:一直很重要。
三、基本问题对教育的意义
二、发展心理学的基本争论
1 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2 一种还是多种发展路线 3 遗传与环境 4 稳定对开放 5 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斯卡尔 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论
“遗传-环境-行为表现”的关系随个体年龄 的发展而变化,具体表现为三种形式。
第一种 被动式影响
指由儿童的父母为他们提供成长的环境。 对具有不同遗传的个体而言,同样的环境 经验有不同的作用。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生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伽利略范式(场范式) 勒温的场论
22
从静到动:生态系统论
传统的发展研究模型: 社会地址模型 个人特征模型 人-环境模型
在环境中考察发展的研究模型 过程-人-环境模型:把发展变化结果看作
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synergistic function) 历时系统模型:关注生活经历和生活事件引
发的发展变化
13
方法:定性研究新概念
• 2.定性研究强调对所研究的社会 背景作出全面的、整体的理解。社 会生活被看作是相互联结在一起 的事件,为了反映日常生活的真 实面目,需要对它们进行完整的 描述。
14
方法:定性研究新概念
• 3.定性研究采用的是一种灵活而可重复的研
究策略。这种做法常常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
的重要课题,而如果研究者局限于一套预定
• 有机论:心理结构之间的联系(如本我、 自我、超我)决定人格
• 阶段性:强调性心理发展和心理社会发展 的阶段
• 天性和教养:强调二者,通过儿童教养实 践引导并控制儿童的本能冲动
5
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论
• 机械论:发展是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建立 联系的结果
• 连续性:随着年龄增长学到的行为的数量 增加导致发展
• 连续性:儿童与成熟的社会成员的相互作 用导致思维和行为的按部就班的变化
• 天性和教养:强调二者,成熟加上同有知 识的社会成员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心理结构的 发展和适应文化的技能
11
二、方法:定性研究 新概念
12
方法:定性研究新概念
• 1.定性研究是从被研究者的角度来 描述、分析人类及其群体的文化和 行为。定性研究的最重要的特征是 “从所研究的人们的角度来表达出 对事件、行动、准则、价值观等的 看法和意见”。
23
小环境:家庭,
幼儿园,邻居
中环境:两父母工作单 位,父母的朋友, 社区
大环境:父母的
社会阶层,价值 观,法律,风俗 习惯,父母的信 仰
24
从静到动:生态系统论
小环境系统是一些活动、角色及 人际关系模式。这些活动、角色和 人际关系是一个身处特定环境的发 展中的个体亲身经历的。这里所说 的环境,必须是个体直接面对和接 触的,并且,该环境具有某种物质 和物理特征,同时,它还包括具有 鲜明气质、人格特征及信仰系统的 其他人。
• 强调教养:条件反射和模式化的学习原理 决定发展
6
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有机论:心理结构决定着儿童对周围世界 的理解;儿童积极地建构他们的知识
• 阶段性:强调认知发展的阶段 • 强调二者:既强调儿童内在的探索世界的
内部动力,也强调这种动力必须得到刺激丰 富的环境的支持
习性学
• 有机论:婴儿天生就生物性地准备好接受社会 符号,以积极地为生存而努力;在婴儿与养育者的 依恋和其他适应行为基础上,心理结构随年龄而发 展
• 连续性和阶段性:适应行为类型的数量随年龄 增长而增加,同时也强调短暂的敏感期的突然出现, 它导致能力和行为的质变
• 天性和教养:强调二者,强调具有生物基础的 行为方式,但必须有适当的刺激环境来激发之,学 习可以促进行为的适应性
9
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生态系统论
• 有机论:儿童的人格特征和思维活动方式 积极促进他们的发展
• 连续性和阶段性:未说明 • 天性和教养:强调二者,儿童特征与别人
的反应双向地互相影响,环境的层次影响着 儿童养育经验
10
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 有机论:儿童将社会对话内化,形成心理 结构,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见图2)。
15
目的与对象/研究的问题
研究设计与取样
研究结果在实 践中的应用
数据分析
数据收集
图1 定性研究的多重、循环特征 16
目的、对象/研究的问题 研究设计与取样
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
成果应用 图2 定量研究的逻辑结构
17
三、从静到动: 生态系统论
18
从静到动: 生态系统论
尤里·布朗芬布伦纳 Urie Bronfenbrenner
布朗芬布伦纳:D = f ( P E ) (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
Dt = f (t-p) (PE) (t-p) (t指对发展结果进行观测的时间,t-p指时间段,
它不仅出现在(PE)下面,而且出现在f下面, 意思是说,导致发展的过程不是即刻完成的。
21
从静到动:生态系统论
亚里士多德范式(分类范式) 四根说:土壤,空气,阳光,水
发展心理学 理论与方法论的发展
陈会昌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1
发展心理学理论与方法论发展
• 1 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 2 方法:定性研究新概念 3 从静到动:生态系统论 4 从宏观到微观:行为遗传学 5 从智力五因素到人格“大五” 6 从道德认知到道德实践:从科尔伯格到
尤尼斯 7 从家庭到社会: 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 8 从工具智力到背景智力
的问题或数据收集方法的话,这些课题也许
就不会发现。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要对研
究问题及数据收集方法作出一些初步的选择,
但是随着资料收集的进展,这些选择也许要
做适当的变动(见图1)。这就与严格按照一
定程序行事的实验设计形成对比。在实验设
计中,所有的步骤必须在数据收集之前就制
定好,并且要按部就班地加以遵守和执行
2
一、发展心理学的 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3
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 有机论
对
• Organism
VS
机械论
Mechanism
• 发展的连续性 对
• Continuity
VS
阶段性
Discontinuity
• 天性
• Nature
对
教养
VS
Nurture
4
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精神分析理论
7
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信息加工理论
• 有机论和机械论:积极的信息加工结构加 上机械的、计算机式的输入刺激和输出行为 导致发展
• 连续性:随着年龄增长,知觉、注意、记 忆解决问题技能的数量增加,导致发展
• 天性和教养:强调二者,儿童的成熟和学 习机会的多少决定信息加工技能的获得
8
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19
从静到动:生态系统论
人类发展的生态学就是对人 与人直接生活的环境之间相互适 应的科学研究。这里所说的人, 是不断成长的、积极主动的,环 境的特性也是不断变化的。这两 者之间相互适应的过程受环境之 间相互关系的影响,同时也受环 境所处的大环境的制约。
20
从静到动:生态系统论
勒温:B = f ( P E ) (行为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
22
从静到动:生态系统论
传统的发展研究模型: 社会地址模型 个人特征模型 人-环境模型
在环境中考察发展的研究模型 过程-人-环境模型:把发展变化结果看作
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synergistic function) 历时系统模型:关注生活经历和生活事件引
发的发展变化
13
方法:定性研究新概念
• 2.定性研究强调对所研究的社会 背景作出全面的、整体的理解。社 会生活被看作是相互联结在一起 的事件,为了反映日常生活的真 实面目,需要对它们进行完整的 描述。
14
方法:定性研究新概念
• 3.定性研究采用的是一种灵活而可重复的研
究策略。这种做法常常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
的重要课题,而如果研究者局限于一套预定
• 有机论:心理结构之间的联系(如本我、 自我、超我)决定人格
• 阶段性:强调性心理发展和心理社会发展 的阶段
• 天性和教养:强调二者,通过儿童教养实 践引导并控制儿童的本能冲动
5
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论
• 机械论:发展是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建立 联系的结果
• 连续性:随着年龄增长学到的行为的数量 增加导致发展
• 连续性:儿童与成熟的社会成员的相互作 用导致思维和行为的按部就班的变化
• 天性和教养:强调二者,成熟加上同有知 识的社会成员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心理结构的 发展和适应文化的技能
11
二、方法:定性研究 新概念
12
方法:定性研究新概念
• 1.定性研究是从被研究者的角度来 描述、分析人类及其群体的文化和 行为。定性研究的最重要的特征是 “从所研究的人们的角度来表达出 对事件、行动、准则、价值观等的 看法和意见”。
23
小环境:家庭,
幼儿园,邻居
中环境:两父母工作单 位,父母的朋友, 社区
大环境:父母的
社会阶层,价值 观,法律,风俗 习惯,父母的信 仰
24
从静到动:生态系统论
小环境系统是一些活动、角色及 人际关系模式。这些活动、角色和 人际关系是一个身处特定环境的发 展中的个体亲身经历的。这里所说 的环境,必须是个体直接面对和接 触的,并且,该环境具有某种物质 和物理特征,同时,它还包括具有 鲜明气质、人格特征及信仰系统的 其他人。
• 强调教养:条件反射和模式化的学习原理 决定发展
6
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有机论:心理结构决定着儿童对周围世界 的理解;儿童积极地建构他们的知识
• 阶段性:强调认知发展的阶段 • 强调二者:既强调儿童内在的探索世界的
内部动力,也强调这种动力必须得到刺激丰 富的环境的支持
习性学
• 有机论:婴儿天生就生物性地准备好接受社会 符号,以积极地为生存而努力;在婴儿与养育者的 依恋和其他适应行为基础上,心理结构随年龄而发 展
• 连续性和阶段性:适应行为类型的数量随年龄 增长而增加,同时也强调短暂的敏感期的突然出现, 它导致能力和行为的质变
• 天性和教养:强调二者,强调具有生物基础的 行为方式,但必须有适当的刺激环境来激发之,学 习可以促进行为的适应性
9
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生态系统论
• 有机论:儿童的人格特征和思维活动方式 积极促进他们的发展
• 连续性和阶段性:未说明 • 天性和教养:强调二者,儿童特征与别人
的反应双向地互相影响,环境的层次影响着 儿童养育经验
10
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 有机论:儿童将社会对话内化,形成心理 结构,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见图2)。
15
目的与对象/研究的问题
研究设计与取样
研究结果在实 践中的应用
数据分析
数据收集
图1 定性研究的多重、循环特征 16
目的、对象/研究的问题 研究设计与取样
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
成果应用 图2 定量研究的逻辑结构
17
三、从静到动: 生态系统论
18
从静到动: 生态系统论
尤里·布朗芬布伦纳 Urie Bronfenbrenner
布朗芬布伦纳:D = f ( P E ) (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
Dt = f (t-p) (PE) (t-p) (t指对发展结果进行观测的时间,t-p指时间段,
它不仅出现在(PE)下面,而且出现在f下面, 意思是说,导致发展的过程不是即刻完成的。
21
从静到动:生态系统论
亚里士多德范式(分类范式) 四根说:土壤,空气,阳光,水
发展心理学 理论与方法论的发展
陈会昌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1
发展心理学理论与方法论发展
• 1 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 2 方法:定性研究新概念 3 从静到动:生态系统论 4 从宏观到微观:行为遗传学 5 从智力五因素到人格“大五” 6 从道德认知到道德实践:从科尔伯格到
尤尼斯 7 从家庭到社会: 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 8 从工具智力到背景智力
的问题或数据收集方法的话,这些课题也许
就不会发现。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要对研
究问题及数据收集方法作出一些初步的选择,
但是随着资料收集的进展,这些选择也许要
做适当的变动(见图1)。这就与严格按照一
定程序行事的实验设计形成对比。在实验设
计中,所有的步骤必须在数据收集之前就制
定好,并且要按部就班地加以遵守和执行
2
一、发展心理学的 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3
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 有机论
对
• Organism
VS
机械论
Mechanism
• 发展的连续性 对
• Continuity
VS
阶段性
Discontinuity
• 天性
• Nature
对
教养
VS
Nurture
4
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精神分析理论
7
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信息加工理论
• 有机论和机械论:积极的信息加工结构加 上机械的、计算机式的输入刺激和输出行为 导致发展
• 连续性:随着年龄增长,知觉、注意、记 忆解决问题技能的数量增加,导致发展
• 天性和教养:强调二者,儿童的成熟和学 习机会的多少决定信息加工技能的获得
8
发展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19
从静到动:生态系统论
人类发展的生态学就是对人 与人直接生活的环境之间相互适 应的科学研究。这里所说的人, 是不断成长的、积极主动的,环 境的特性也是不断变化的。这两 者之间相互适应的过程受环境之 间相互关系的影响,同时也受环 境所处的大环境的制约。
20
从静到动:生态系统论
勒温:B = f ( P E ) (行为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