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县农业发展情况简介

合集下载

雷山县郎拉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企业信用报告)- 天眼查

雷山县郎拉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企业信用报告)- 天眼查
4.2 投资事件
截止 2018 年 09 月 25 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及天眼查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 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 考。
4.3 核心团队
截止 2018 年 09 月 25 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及天眼查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 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 考。
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因使用该报告而产生的任何后果,天眼查概不负责。
2

一、企业背景
1.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
雷山县郎拉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工商注册号: 522634000023133
统一信用代码: 915226345983533365
法定代表人: 蔡春
5.5 行政处罚
截止 2018 年 09 月 25 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及天眼查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 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 考。
5.6 严重违法
截止 2018 年 09 月 25 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及天眼查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 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 考。
五、风险信息
5.1 被执行人信息
截止 2018 年 09 月 25 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及天眼查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 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 考。
5.2 失信信息

雷山县“借鸡生蛋”发展村集体经济

雷山县“借鸡生蛋”发展村集体经济

龙源期刊网 雷山县“借鸡生蛋”发展村集体经济作者:来源:《当代农村财经》2016年第10期近日,贵州省雷山县以现场竞争立项答辩会的形式,统筹安排村集体经济滚动发展资金,在全县8个乡镇发展40个村集体经济试点,每村获得100万元村集体经济滚动发展资金。

“我们村以5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作为全村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股金注入合作社,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集体和合作社共同发展。

”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支书杨炳兴在村集体经济竞争立项答辩会现场的“施政方针”,获得专家组认可,成功入围村集体发展资金试点创建村。

为进一步发挥“村两委”的带头致富作用,把财政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雷山县积极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到4000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

在全县8个乡镇154个行政村开展2016年“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公开竞争遴选,最终评出40个村为试点村,每个村获得100万元的发展资金。

“近年来,投入到农村的各项资金基本上是一次性投入、一次性使用,且点多面广,资金投入分散,作用发挥不明显。

针对这些问题,我县采取集中投入、产业带动、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借鸡生蛋’方式,使分散的资金聚集起来,实现资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推动农村加快发展”。

雷山县财政局局长李光祖说。

据他介绍,雷山县高度重视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成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各乡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统筹抓好本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制定出台了《雷山县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不断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提出在省州安排项目资金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开发建设集体项目,积极搭建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平台,涉及乡村旅游、农家乐、特色养殖、茶叶加工、中药材种植等。

同时,对首批已经确定发展项目的40个村,要求确保扶持资金安全、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建成发挥效益,进一步推动全县农村经济长足发展。

雷山旅游扶贫的实践与探索(1)

雷山旅游扶贫的实践与探索(1)

雷山旅游扶贫的实践与探索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但是,对于一些偏远贫困地区而言,旅游业相对落后,甚至没有开展。

贫困导致的旅游资源缺失,旅游业的发展也就受到限制,同时这些贫困地区也无法从旅游业中获取经济利益。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旅游扶贫”的政策,重点促进贫困地区旅游业的开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雷山县便是我们这篇文章要重点介绍的一个地方,下面我们将从实践和探索两方面为大家介绍雷山县旅游扶贫的情况。

一、雷山县的现状雷山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个多山丘陵的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

由于地处偏远,之前的雷山县一直是一个贫困县,经济发展缓慢。

2013年,贵州省旅游局联合雷山县政府共同启动了雷山旅游扶贫项目,目的是通过旅游项目的推广,促进雷山县经济发展,并且帮助当地居民脱贫致富。

二、实践探索1. 利用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特色在旅游扶贫方面,雷山县主要利用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特色为基础。

该县拥有瑶族、苗族、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特有的传统文化和风俗,这为雷山县的旅游业提供了无尽的宝藏。

比如雷山县以南门瑶寨、侗家风情为代表,推广瑶、侗族传统风俗文化,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少数民族文化及传统手工艺。

雷山县还利用自然风光,以垂钓、冬游、南门河漂流、登山为主要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

如今,雷山县已经建成了公路、桥梁、水厂等基础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了当地的旅游水平。

2. 建立补贴和培训机制并不是所有贫困地区都有旅游资源,对于这种情况,雷山县也建立了补贴机制,帮助当地居民开展旅游业。

具体的做法就是对符合规定的居民家庭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金。

此外,雷山县还建立了培训机制,开展各种相关的培训,帮助当地居民了解旅游业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

这两种做法都帮助当地居民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促进了人才的培养。

争项目 扩基地 建品牌——雷山县2010年茶产业发展回顾

争项目 扩基地 建品牌——雷山县2010年茶产业发展回顾
来雷 山茶 产业发 展 的工 作实践 , 雷 党发 ( 0 5 1 以( 203 6 号) ( 和 雷党发 ( 0 7 1 2 0 3 6号 ) 个 《 叶产 业 发展 意 两 茶
见》 为基 础 , 收省 内外 茶 叶 产业 发 展 的先 进 经验 , 吸 完成 了雷山县制 定《 于进 一 步加 快 茶 叶产 业 发 展 关
茶 叶基 地 建设 是 一 项跨 年度 实 施 的系 统工 程 。 年初 以来 , 克服 干旱 等 自然 灾害 的影 响 , 织 良种无 组 性 系茶苗 45 1 株 , 7 万 完成 茶 叶新 基 地 建设 8 4 8 3. 3
h , m 完成任务 5 3 3 m 3 . 3h 的 1 6 5 ; 5 . 组织 2 3吨 9
24 抓重点 推进抗旱 救 灾和茶 叶技术 培训。 .
敬旺公 司选送 的“ 公 山 牌银 球 茶” 苗 家 春茶 叶 公 雷 、
贵州 茶 叶
2 1 ,9 1 : 0 1 0 1 3 ( ) 4  ̄4
Guz o a ih u Te
争项 目 2 1 0 0年茶产业发展回顾
毛启 文 ,周 富裕
( . 山县 茶 叶 产业 局 , 州 雷 山 5 7 0 ; . 州 省 茶 叶 研究 所 ,贵 州 贵 阳 5 0 0 ) 1雷 贵 5 10 2 贵 50 6
油菜籽枯 投入低 产 茶 园 改造 , 成低 产 茶 园 改造 面 完
积 4 6 6 h , 成 任 务 1 0 。在 不 采 取 招 标 育 6 . 7 m 完 0
苗 的前提 下 , 强对业 主 自主育苗进 行指导 , 3位 加 有 育 苗 商 在 陶 尧 、 安 、 里 等 地 完 成 育 苗 面 积 治 黄 1.3 m , 3 7 h 完成 预 计 育苗 目标 的 1 3 。预 产 茶 苗 0

高铁时代雷山机遇

高铁时代雷山机遇

雷山县高速高铁建设机遇分析一、雷山基本状况。

雷山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东邻台江、剑河、榕江三县,南抵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连丹寨县,北与凯里市接壤;全县国土面积1204.35平方公里,总人口15.4万人,苗族人口占84.4%,是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是贵州重要的文化旅游景区和旅游目的地、有机茶叶生产区和生态有机食品出产区。

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47亿元,同比增长17.2%,人均GDP达14951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亿元,同比增长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43元,同比增长17.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8884元,城镇化率为28.2 %。

雷山县交通状况:县境内主要出县道路为:穿越南北走向的黎平—庐山(省道308)途径凯里庐山-雷山郎德-丹江(县城)-大塘-永乐-榕江塔石-黎平,雷山-凯里舟溪县道,西江-凯里公路;目前正在修建的凯雷高速公路预计2015年通车;县境内所有乡镇均通油路(水泥路);46.5%的农村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

雷山县相邻的重要交通线:雷山县目前到州府所在地凯里有1个小时车程,距黄平机场2小时车程。

凯雷高速通车后车程雷山-凯里缩小到25分钟。

通过凯里的重要交通路线有:贵新高速、夏蓉高速、沪昆高速;贵广高铁,沪昆高铁,黔桂线,沪昆线。

随着凯雷高速、贵广高铁、沪昆高铁的开通,雷山逐渐融入凯里城市半小时经济圈,雷山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接受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辐射能力和旅游、生态产业发展后劲增强,雷山将迎来高速、高铁经济发展新机遇。

二、两高经济给雷山带来的机遇。

(一)雷山旅游业发展迎来巨大机遇。

近年来,雷山强力推进“环境立县、旅游强县”战略实施,西江、郎德、雷公山、县城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随着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旅游业得到巨大发展,先后被评为“中国苗族银饰之乡”、“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贵州十大影响力风景名胜区”等品牌,先后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示范县和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不断提高雷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已成为中国西部、贵州省重点打造的民族文化旅游、生态文明建设县份之一。

新农村建设中贵州省雷山县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探讨

新农村建设中贵州省雷山县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探讨

1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农业和农村政 策 ,保持农村 社会稳 .
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为根 本出发点 , 科学的调 整农业产 业结构 , 定 。 依法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 定性 , 进一步完善有 用 土 推进 山区农业综合 开发 , 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 主要体现在以 关农村土地的法律法规体系 , 法律确 定土 地产 权范围 、 地
提高农村城市7T-。 .g 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 技能培 L  ̄ 资源利用 率低 ,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薄弱 ,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 设 , 训, 建立有组织 、 有秩序 的劳 动力转移 机制 , 加快 城镇化建 设 后 , 业综合效益低 , 业产业化进 程举步维 艰 , 农 农 是国家扶贫 吸纳一 部分农村 富余劳动 力 , 力争到 21 年使 城镇化 00 开发 重点县及贵 州省委 、 省政府 确定的 “ 山” 贫开发重 点 步伐 , 两 扶
县之一 。
水平达到 2 %以上 , 8 初步形成 以县 城为 中心 , 永乐 、 西江 为两
改善农村 能源生产消 费结构 , 推进农 “ 十五” 间 , 期 该县按 照县 委政 府以发展为主题 , 以结构调 翼 的县域经济增长极 。6 整为 主线 , 坚持在共 性中求生存 , 特色上 求发 展的原则 , 在 围 村生态建设 ,建立健全社 会保障体系 ,加强农村 医疗卫生事
19 . 6亿元 , 9 年均增长 3 % , 6 粮食总产量增加到 5万多 吨 , 年均 面 协 调 发 展 增长 2 %, 民人均纯 收入 年均增长 4 % , 村经济得 到进 7 农 . 农 1

步发展 。
二、 十 一五” 期 间雷 山县农 村 经济发 展 的指导 定 、 “ 健康发展具有极 其重 要的意义 , 同时也对我们 建设社会主

贵州省雷山县农业规划与资源保护

贵州省雷山县农业规划与资源保护

采 用 适 宜 性 评 价 与景 观 整 体 格 局 优 化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 充 分 调 查 自然 、 济 与 社 会 状 况 的 基 础 上 , 合 农 业 气 在 经 结 候 、 业 、 植 业 区划 研 究 的 结 果 , 讨 研 究 区 生 态 规 划 的实 践 途 径 , 及 如 何 将 贫 困落 后 的 山 区 社 会 经 济 状 林 种 探 以 况 纳 入 规 划 方案 对 雷 山 县 农 业 进 行 综 合 区 划 研 究 , 分 别 提 出 了农 业 和 旅 游 业 的 发 展 规 划 , 该 县 经 济 社 会 并 为
究方向 : 态规划 . 生
通 信 作 者 : 达 元 , 授 , 士 生 导 师 , 要研 究 方 向为 生 物 多 样 性 保 护 . - i:udy a@ ht alom 薛 教 博 主 Ema xe aun or i o l n .
l 4
中 央 民 族 大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如何进 行 土地开 发 是我 国广 大 民族 地 区普遍 存 在 的环 境 问题 , 合 理 的开 发 利 用将 造 成 土 地退 化 , 不 如耕 地过 垦 、 地减 少 和退化 、 场过 牧等 造成 土地 空 间结 构 与 功能 的退 化 , 而 导 致 生 态环 境 整 体 质 林 草 从 量下 降. 些 问题往 往 又与 相对过 剩 的人类 需 求 , 其 是 土地 资 源需 求 相 伴生 , 造 成 了规 划 管 理 的难 这 尤 更
气温 3.℃, 5 6 最低 气温 零下 89 C, . q 年均 降水 量 1 7 m, 3 5m 年平 均相对 湿度 8 % . 山县地处 贵州 的暴 雨 0 雷
中心 , 水资 源丰 富 , 县 有大 小 溪流 2 6条 , 全 1 总长 6 7 k 年均 径 流量 5 3亿 m , 开发 水 能 资源 15 4 m, . 可 .6

贵州千户苗寨的乡村振兴路径有何特色

贵州千户苗寨的乡村振兴路径有何特色

贵州千户苗寨的乡村振兴路径有何特色贵州千户苗寨,这座深藏在大山之中的古老村落,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创新的发展路径,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

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之一。

这里不仅有着壮观的吊脚楼建筑群,还有着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

然而,曾经的千户苗寨也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如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短缺等。

但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特色举措,千户苗寨成功实现了华丽转身。

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千户苗寨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

景区内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苗族传统的歌舞表演,品尝到地道的苗族美食,购买到精美的苗族手工艺品。

为了提升游客的体验,千户苗寨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修建了宽敞的道路、便捷的停车场、舒适的酒店和民宿等。

同时,加强了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了服务质量。

千户苗寨还注重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开发。

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还推出了民俗体验、农耕文化体验、亲子游等多种旅游产品,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此外,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宣传推广,千户苗寨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千户苗寨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和增收。

二、文化传承与保护苗族文化是千户苗寨的灵魂所在,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千户苗寨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当地政府和居民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和修复了众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如古老的吊脚楼、风雨桥等。

同时,加强了对苗族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如苗族刺绣、银饰制作、芦笙演奏等。

通过举办培训班、设立传习所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传承人,使苗族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苗族文化,千户苗寨还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考察,举办苗族文化研讨会和艺术节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苗族文化的魅力,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雷山乌杆天麻发展现状及对策

雷山乌杆天麻发展现状及对策
源”的种源契机,不断深入推进乌杆天麻“药食同源”申
报工作,
2022 年 1 月雷山供应链公司 通 过 申 报 并 成 功
获批为试点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目前,供应链
发生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种植过天麻的林地要经过
3~5 年才能再一次种植天麻,就造成天麻 种 植 土 地 资
源短缺。张进强等 [4]研 究 表 明,限 制 天 麻 连 作 的 原 因
44 亿,其中标准化种植乌杆
2
天麻的面积就达到 1933hm ,产量达 1313t,产值达
2
1.
05 亿元。
1.
3 产业模式
雷山 由 于 地 形 地 貌 影 响,耕 地 较 少,森 林 资 源 丰
富,素来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称号,这也为大力发展
林下仿野生乌杆天麻提供了便利条件。推动乌杆天麻
种植的主要为龙头 企 业、农 民 合 作 社 和 种 植 大 户。 近
大的就是天麻,林 下 养 殖 包 括 林 禽 和 林 畜。 以 产 业 振
合天麻产业发展的 优 劣 条 件,从 乌 杆 天 麻 的 发 展 现 状、存 在 问
兴来巩固 脱 贫 攻 坚 成 果,进 一 步 全 面 带 动 乡 村 振 兴。
题以及发展对策几 个 方 面 进 行 论 述,为 雷 山 乌 杆 天 麻 高 产、优
2.
3 天麻连作技术攻关难度大
连作障碍在同种作物或植物科属间存在显著的差
收。截止 2022 年,全县注册乌杆天麻经营主体 15 家,
其中以雷山世章天麻开发有限公司和贵州国特天麻科
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种植大户 150 多户,使得
雷山乌杆天麻逐渐走向科学化与规范化。
1.
4 产业链拓展

贵州千户苗寨的生态环境如何如何可持续发展

贵州千户苗寨的生态环境如何如何可持续发展

贵州千户苗寨的生态环境如何如何可持续发展贵州千户苗寨的生态环境如何可持续发展贵州千户苗寨,这座隐匿在大山深处的苗族聚居村落,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壮丽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千户苗寨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实现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之一。

这里山峦起伏,溪流纵横,森林茂密,生态资源丰富。

苗寨的建筑依山而建,木质吊脚楼错落有致,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然而,近年来,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千户苗寨的生态环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首先,游客的大量涌入导致了生活垃圾的急剧增加。

原本宁静的苗寨街道上,如今随处可见垃圾堆积的现象。

这些垃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仅会影响景区的美观,还会对土壤、水源等造成严重的污染。

其次,过度的旅游开发使得部分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为了修建更多的旅游设施和道路,一些树木被砍伐,山体被开挖,这无疑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此外,由于游客数量超出了景区的承载能力,水资源的消耗也日益加剧,给当地的水资源保护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实现千户苗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至关重要。

当地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在景区内设置宣传栏、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向游客和当地居民普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

例如,可以告诉游客如何正确分类和处理垃圾,提醒他们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破坏生态环境。

同时,也可以组织开展一些环保主题的活动,如“环保志愿者行动”“生态保护月”等,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

完善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是当务之急。

应增加垃圾桶的数量,并合理布局,确保游客能够方便地投放垃圾。

同时,建立高效的垃圾清运和处理系统,将垃圾及时运出景区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于污水排放,要建设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污水达标排放,避免对周边水体造成污染。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农业发展现状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农业发展现状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农业发展现状一、湘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湘西包括1个市7个县,即吉首市和泸溪、凤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顺、龙山7县。

湘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6.2亿元,增长 3.5%。

其中农业增加值68.3亿元,增长4.4%;林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4.7%;牧业增加值20.59亿元,下降0.9%;渔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2.3%;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1.31亿元,增长8.9%。

二、湘西农产品分析2019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5.78千公顷,增长0.8%。

其中稻谷播种面积95.75千公顷,下降1.7%;玉米播种面积33.03千公顷,增长4.9%;豆类播种面积10.65千公顷,增长5.7%;薯类播种面积25.75千公顷,增长3.4%。

油料播种面积51.38千公顷,增长0.1%。

蔬菜种植面积55.87千公顷,增长4.2%。

茶叶种植面积26.06千公顷,增长21.6%。

烟叶种植面积10.52千公顷,下降21.6%。

猕猴桃果园面积7.8千公顷,增长10.5%,柑橘果园面积50.33千公顷,下降5.4%。

《2020-2026年中国农业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投资规模预测报告》数据显示:湘西粮食总产量87.53万吨,增长2.8%。

其中稻谷产量59.42万吨,增长0.9%;玉米产量14.89万吨,增长10.1%;豆类产量 1.57万吨,增长 5.2%;薯类产量11.48万吨,增长4.2%。

油料产量7.9万吨,下降0.5%。

蔬菜产量73.31万吨,增长3.6%。

茶叶产量9517吨,增长61.7%。

烟叶产量1.85万吨,下降24.6%。

猕猴桃产量8.73万吨,增长13.8%;柑橘类水果产量66.24万吨,下降1.9%。

中草药材产量10.96万吨,增长5.9%。

湘西肉类总产量9.49万吨,下降11.2%。

其中猪肉产量7.07万吨,下降15.9%;牛肉产量0.7万吨,增长1.6%;禽肉产量0.81万吨,增长10.4%。

2024年雷山县工作计划

2024年雷山县工作计划

2024年雷山县工作计划1. 引言本文档旨在总结和规划雷山县2023年的工作计划。

根据对当前形势和发展需求的分析,本计划将重点关注以下领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教育事业和社会服务。

2. 经济发展2.1 产业发展•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升级。

•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推进农村电商发展。

•支持新兴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创新,加强科技研发支持。

2.2 对外合作•拓展对外贸易合作,鼓励本地企业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引进外资和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商投资,推动经济开放。

3. 基础设施建设3.1 交通建设•加快公路网络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

•推动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提升城市交通运输能力。

•加强对道路、桥梁和隧道等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修复。

3.2 水利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提高农田灌溉水平。

•积极推进水库和水电站建设,提供清洁能源和水资源支持。

•加强水污染治理,保护水资源环境。

4. 环境保护4.1 生态建设•加强生态保护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打击非法砍伐、采矿等破坏环境行为,保护森林、草原和湿地生态系统。

•推动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经济发展。

4.2 环境治理•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减少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强化水污染治理,加强废水处理和污水排放监管。

•推动固体废物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5. 教育事业5.1 基础教育•提高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条件。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培训和激励机制。

•推动教育信息化,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5.2 职业教育•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就业能力。

•推动职业教育与行业需求的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6. 社会服务6.1 医疗卫生•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完善医疗体系,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

•推动医疗信息化,提供智慧医疗服务。

雷山县特色水稻的保护及开发利用

雷山县特色水稻的保护及开发利用

雷山县特色水稻的保护及开发利用作者:杨正英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2期摘要:雷山县通过特色水稻品种的保护与开发,稳定粮食的总体生产面积,丰富特色水稻的品种结构,从而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

本文探讨了雷山县针对特色水稻开发保护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并总结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雷山县;特色水稻;保护;开发利用一、特色水稻概述1.概念。

所谓的特色水稻,其中包括很多有色稻米,例如黑米、紫米、红米等,这种稻米往往具备较高的蛋白质、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含量,在黑米中还包含锰、锌、铜、钙、磷、钾、镁、铁等无机盐,以及普通稻米缺乏的维生素C、叶绿素、花青素、β-胡萝卜素和强心甙等,因而营养更为丰富,有良好的食疗与保健作用。

由于黑米、紫米和红米色素本身属于天然色素,无毒性的同时还保持了植物体内的丰富营养,因而能够作为食品的着色剂,其发展前景非常诱人。

2.常见的特色水稻品种(1)“宜香优2115”。

该品种的特色水稻,其全生育期为156d,株高达到117cm,穗长则为26cm,约每667m2(1亩)的有效穗可达到15万,穗的平均着粒为156粒,结实率是82%,千粒重32.8g。

该水稻具有良好的抗稻瘟病、稻曲病能力,其平均的产量达到每623kg/667m2。

该水稻所产出的米质指标如下:出糙率是80.6%,精米率72.9%,整精米率54.5%,粒长7.6mm,长宽比2.9,垩白粒率15%,垩白度2.2%,胶稠度78mm,直链淀粉含量17.1%,达国标优质2级。

用该稻米做成的米饭入口清香,松软适中。

该品种水稻适宜种植在云南、贵州、重庆的中低海拔籼稻区。

(2)“天优1177”。

该品种属于早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其全生育期为158d,株高可达到94.6cm,每667m2有效穗15.5万,穗长为23.7cm,穗实粒数平均达到140.7粒,结实率为78.3%,千粒重29.2g。

水稻粒型较长、粒重较大,颖尖呈现紫色、无芒,后期转色好。

雷山县加大财政投入助力生态建设

雷山县加大财政投入助力生态建设

龙源期刊网 雷山县加大财政投入助力生态建设作者:来源:《当代农村财经》2016年第04期近年来,贵州省雷山县积极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以“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为引领,着力构建稳定的林业生态建设财政投入机制,大力支持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实现了生态建设持续发展,和美雷山建设稳步推进。

“十二五”时期,该县坚守绿色生态发展底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7588万元,大力开展县、乡、村造林绿化工程,实施林业产业种植和中低产林改造等林业生态工程3.3万亩,完成封山育林、退耕还林8.4万亩。

扎实推进生态村镇创建,获得国家级优美乡镇、生态村4个,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7个。

完成《雷山县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试点改革。

大幅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1.8%,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6.8%,建成负氧离子监测站点50余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保持100%。

同时,成立雷山县生态保护法庭、雷山县生态检察科、雷山县生态保护公安分局等生态保护机构,将全县国家级公益林42.93万亩和地方公益林9万亩纳入森林保险范围,为全县生态公益林装上了安全保护伞,给山区群众吃下了“定心丸”。

此外,雷山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森林防火经费,有效控制森林火灾发生,森林病虫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较好保护与恢复,森林面积持续增加,生态质量日益改善。

目前,雷山县森林覆盖率达68.49%。

继续围绕生态做文章,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特色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努力实现生态空间与生产、生产空间深度融合,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开辟出一条“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科学发展之路。

(贵州省雷山县财政局梁定华供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山县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简介一、基本情况雷山县地处云贵高原湘、桂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苗岭主峰雷公山山脉直接贯穿全县,最高海拔达到2178.8米。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77%,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9.7%,草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8%,生态环境资源十分丰富。

雷山县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以1694米的垂直高差,跨黄红壤,黄棕壤,山地灌丛、草地土四个土带,越温暖带,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土壤条件。

全县设4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地丹江镇,全县总人口约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13万人,少数名族占全县人口的95%以上,以苗族为主。

二、农业发展情况(一)粮食种植。

紧紧围绕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粮食总产、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和增加粮食效益”的原则,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工作。

全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8万亩以上,主要以水稻、玉米、马铃薯、甘薯种植为主,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常年在8万亩以上、玉米种植面积常年在2万亩以上、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在6.5万亩以上、甘薯种植面积常年在1.7万亩以上,常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万吨以上。

(二)畜牧水产养殖。

2011年,全县完成畜牧业总产值9600万元,实现牛存栏2.35万头,出栏0.6万头;羊存栏3.8万只,出栏1.09万只;生猪存栏7.5万头,出栏6.32万头;禽类存笼22.8万羽,出笼24.5万羽。

肉类总产量达6600吨以上,水产品654吨以上。

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我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把茶叶、中草药、果品、蔬菜、黑毛猪养殖和大鲵养殖作为振兴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按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宣传引导、示范带动、科技服务和政策扶持,使我县特色种植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逐年增加,(一)茶产业。

茶叶作为雷山县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十年间,全县共以国家项目直接投资6700万余元,带动社会资金和配套资金3亿余元,各项指标年度均以成倍递增,已挤身进入贵州省茶叶重点县。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县茶产业已有了质的发展,2000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审定批准为“贵州名牌产品”;银球茶2002年荣获中、日、韩第四届国际名优茶评比会金奖;2004年被评为“贵州省茶叶行业”著名品牌;2005年被评为“贵州省特型名茶”称号;2008年被评为“贵州省著名”商标;2009年获得“贵州十大名茶”和入选“多彩贵州百强品牌”,和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2009年全国重点产茶县”;2010年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选为金奖;“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一等奖”;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优质奖”。

截止目前,全县已有茶叶种植面积7.8万亩,实现采茶青面积近4.5万亩,茶青产量达5400吨以上,产品产值达1.9亿元以上,全县共有茶叶企业67家,其中QS企业11家,初加工企业56家。

(二)蔬菜产业。

1、常规蔬菜种植。

全县常年常规蔬菜种植面积4.5万亩以上,蔬菜产值约达0.66亿元。

2、特色山野菜种植。

由于雷山县海拔高,气候适宜,水质好,为雷山山野菜提供了良好的先天生长环境条件。

目前全县山野菜种植发展发展已有一定的规模,山野菜种植正逐步走上市场轨道。

山野菜口感好并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类微量元素,对人的身体健康具有极大的保健作用。

雷山县山野菜种植品种主要有:薇菜、蕨菜、魔芋、辣椒、韭菜、玉米笋、竹笋、折耳根等等。

截止目前,全县已完成山野菜人工种植面积5080亩,较上年增长12.3%。

其中:折耳根1655亩;魔芋1905亩;芭蕉芋、雪莲果等其他山野菜种植面积1520亩;今年全县仅收购加工薇菜干45吨;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10多万元。

县内企业加工生产竹笋、薇菜、蕨菜等制成品250余吨,产值230多万元。

3、特色冷凉蔬菜种植。

雷山县特色生菜由返乡农民工杨和带头种植,生产出来的鲜菜经冷藏包装后运往贵阳,空运到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地销售。

由于品质好,深受客户欢迎,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可观。

主要种植品种有红珊瑚、绿珊瑚、水仙头、法国豆、苦苣、红菊苣等30多个。

目前在全县适合种植特色生菜1500亩左右,主要分布在方祥乡雀鸟村、毛坪村、大塘乡高岩村、交腊村、郎德镇乌瓦村、乌肖村、报德村,望丰乡五星村等高海拔区域。

(三)中药材种植。

雷山县森林覆盖率较高,占全县的总面积的70.77%,由于海拔高,湿度大,特别适应中草药生长。

近年来雷山县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栽培种植业。

据统计,全县共有中药材171科、313属、647种,其中杜仲、黄柏、淫羊藿、厚朴、三尖衫、金线莲、龙胆、天麻、冰球子、何首乌等珍稀名贵、地道中药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声誉。

我县野生中药材和种植基地主要分布种植在雷公山核心区位臵,每年收购外销量约达10万公斤左右,产值约200余万元。

截至目前,全县中草药面积共52328.7亩,其中天然药45000亩、基地药7328.7亩,基地药品种主要包括:鱼腥草1655亩、天麻228.1亩、冰球子1330亩、雷公藤316亩、三木药材3468.6亩、其他331亩,建成示范基地5个,其中:西江镇营上村太子参示范点20亩,方祥乡雀鸟村冰球子示范基地6亩、乌天麻种子有性繁殖示范基地2000窖、永乐镇肖家村示范点(柴胡、当归、人参、太子参)1468亩,方祥乡雀鸟村太子参示范基地130亩。

(四)果品。

目前我县共种植面积3.1万亩,主要品种包括:梨、杨梅、葡萄、猕猴桃等,共计年产量约3833.6吨,产品年产值约878.8万元,其中(1)梨:全县种植面积17719亩,年产量约2800吨,年产值约280万元,主要分布种植在我县丹江镇、望丰乡、西江镇、大塘乡、郎德镇等乡镇;(2)杨梅:全县种植面积6806亩,年产量约343.6吨,年产值309.2万元,主要分布种植在我县丹江镇、大塘乡、永乐镇等乡镇;(3)葡萄:全县种植面积427亩、年产量约480吨、年产值约256万元,主要分布种植在我县丹江镇的脚猛村、桃子寨、小郎当等地;(4)猕猴桃及其他果品:全县种植猕猴桃、桃、核桃、蓝莓、板栗等面积共计6152亩,年产量约210吨,年产值约33.6万元。

(五)特色养殖业。

近年来,我县除传统的生猪、肉羊等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外,以黑毛猪、土鸡和大鲵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养殖业悄然兴起,2011年底,我县黑毛猪存栏达8900头,出栏13000余头,在方祥乡黑毛猪加工企业的带动下,品牌效应明显,产品质量得到提升,销路和市场得到拓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销售收入3500万元,土鸡存笼3.7万羽,出笼4.4万羽,实现销售收入227万元,大鲵养殖和繁育基地2个,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养殖状况良好。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1、龙头企业。

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州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其中茶叶龙头企业4家,山野菜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

全县龙头企业现有员工595人,主要产品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及沿海地区、香港和台湾等地,经济总收入2114.8万元,固定资产5461万元,利税129万元,带动农户12644人,基地面积32387亩。

2、工业:规模以下工业有26家,工业总产值39609万元,从业人员754人。

3、茶叶企业:(1)雷山县银球茶叶公司的茶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基地23个村,总面积666.6公顷。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共14个村,产量65吨。

(2)雷山县毛克翕茶叶发展研究所、苗家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敬旺绿野食品有限公司的有机茶正在产品转换认证期中。

4、果品企业:我县果品发展站位在生态立县、旅游活县的基础上,主要依靠旅游发展带动果品销售。

因为果品存储与调运需要较高的基础硬件和技术要求,我县暂时还未发展有条件比较成熟、设施比较完善的果品企业,目前主要依靠农民自发组成的果品合作协会的形式组织果品销售及调运,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欠缺。

5、中药材企业:截至目前,在我县发展中药材企业主要有2家:(1)黔东南州信邦公司,在方祥乡雀鸟村建立了130亩太子参和冰球子基地,带动农户160余户,解决就业270余人;(2)贵州同济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丹江镇、西江镇、郎德镇等地建成了27720亩的淫羊藿抚育基地,带动农户约5000余户,辐射带动致富约1万余人。

6、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力措施,是农产品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我县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增加较快,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行业和领域日益宽广,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组织呈现好势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到2011年10月发展到38个,其中种植业32个,养殖业3个,茶叶3个;成员1569人,基地面积12776亩,注册资金2571万元,带动农户10370户,在我县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一)切实加强领导,把农业产业化经营纳入新阶段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来抓,各级党委、政府认识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阶段加快我县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时期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在工作中,一是抓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作为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他们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是实行分管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具体抓。

三是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

(二)抓产业示范区建设,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供原料保证。

按照统一规划、产业突出、优势明显、相对集中和重点推进的原则,在全县选择基础条件好的乡镇,依托资源优势,以茶叶、果树、中草药、山野菜和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为主攻方向,培育和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完善市场建设,通过企业对基地的带动形成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以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

通过各项措施集成,现全县基本上形成了以茶叶为主,果树、中药材及其他山区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不断得到延伸与发展。

(三)积极组织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参加展销和品牌活动,雷公山银球茶获得上海国际茶博会中国名茶“特别金奖”、“贵州十大名茶”“多彩贵州十大特产”、“多彩贵州百强品牌”等,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品牌战略性调整。

(四)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对农村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把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当前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在巩固、规范和完善原有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情况下,积极引导和发展新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积极配合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产品销售难的后顾之忧,把党的温暖切实用在民心上。

(五)查找差距、总结经验,进一步调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中各方面的积极性,为谋求“十二五”发展初年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推进全县特色农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作不懈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