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的高产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稻田养殖田螺高产技术

稻田养殖田螺高产技术
品种,可参考下列标准:个大、壳薄,
生长繁殖迅速,摄食性能好,肉质细嫩,抗病性能好,适合 稻田养殖。一般推荐高山薄壳田螺为养殖品种。田块可选择 富含有机物与硅藻的田块,面积以 50 ~ 100 m2 为宜。将繁 殖性能强的母螺与秸秆投入田块,便于母螺繁殖与幼螺寄生。 若水温保持在 20 ~ 28 ℃,幼螺繁殖会加速。 2 挑选稻田,做好前期准备
农业资讯 农业信息
NONGYEZIXUN
稻田养殖田螺高产技术
周丽斌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英川镇人民政府,浙江景宁 323508)
摘 要 稻田养殖田螺是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养殖田螺,不仅能实现稻谷增产,而且能获得很多商品田螺,让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这项技术具有投资少、效益好等优点,是帮助农民增产、增效的好办法。基于此,本文就稻田养殖田螺技术的相关要点进行介绍,以 供参考。 关键词 稻田;田螺养殖;高产技术
待仔螺质量超过 10 g 时,其肉质细嫩肥实,最受人们欢 迎,可分批采捕出售。田螺怀胎产仔期为每年 6 月上旬、8 月 中旬、9 月下旬,这一时期应严禁捕售。采捕田螺时,可遵循 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原则,选择性捕捞成螺,留养幼螺, 并筛选部分母螺,达到自然补种的目的。夏秋季节可在早上、 夜间在岸边或水体中放置的竹竿、草把上捡拾。冬春季节可 在晴天中午捡拾。此外,可下池摸捉或将水排干后捡拾。田 螺运输非常方便,可用普通的木桶、竹娄盛装,或用编织袋 包装。运输过程中避免暴晒,保持田螺湿润即可。
产后 14 d 方可投放饵料。在投放饵料时,可先用水泡软固 体饵料,再将动物内脏、鱼杂等下脚料剁碎,混合米糠或 麦麸后投喂。投喂时间可选在 08:00-09:00,1 次 / 天。 日投喂量一般是田螺总质量的 1% ~ 3%,随着田螺体质量 的增加,可适当调整投喂量。若稻田比较肥沃,也可不用 投喂,让田螺自行采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与水生植物。若温 度低于 15 ℃或高于 30 ℃,无需投喂。在投饵过程中,如 果看到田螺厣片收缩的肉溢出时表示田螺缺钙,此时可在 饲料中加入虾皮糠、贝壳粉。如果发现厣片陷入壳内提示 饵料不足,是由饥饿造成的,此时可立刻增加投喂量,满 足田螺的生长需要。 4.2 田螺养殖日常管理 在田螺的日常养殖管理中,最关键 的环节就是调节好水温与水质。夏秋季节田螺摄食旺盛,但 此时是高温季节,要想法降低水温。通常采取充水、换水灌 田的方法,达到降水温、增加溶氧量的目的。要严禁使用含 有过多铁、硫等元素的水源或工业废水。同时,要禁止使用 农药,避免引起田螺死亡。田螺宜在浅水、微流水环境中饲养, 池水深度保持在 25 ~ 30 cm 为宜。进入繁殖季节与高温季节 必须让池水流动。日常管理中要预防鸭、鼠、蛇、鸟类等动 物捕食田螺。要加强巡视检查,避免田螺外逃。 4.3 安全施药施肥 在养殖田螺的田块中要严禁流入受农药、 化肥污染的水质。稻田要多施农家肥,巧施化肥,禁止使用 碳酸氢铵。为防止病虫害,应选择高效低毒绿色农药。粉剂 农药应在清晨稻叶露水尚未干的时候进行,水剂农药应在稻 叶露水干后进行喷施。 5 收获与运输

田螺怎么养殖才能产量高

田螺怎么养殖才能产量高

田螺怎么养殖才能产量高田螺的美味是很多乡村朋友童年的回忆,现如今已成为广受喜爱的一种美食,一些人看中了这里面的商机,加入到田螺养殖的大军里面,但是有些朋友会觉得自己的田螺产出不理想,那田螺怎么养殖才能产量高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田螺的高产养殖技术,希望能帮到你。

田螺的高产养殖技术1、选点养殖田螺抗逆性强,疾病少,繁殖率高,对养殖场所要求不高,农村许多沟渠、水田泽地、池塘都可放养。

若是开阔的池塘,水面上可放养红萍、水浮萍、水葫芦等遮荫,池中插上竹竿、木条等供田螺栖息,既可收水上绿肥做饲料,又可饲养田螺增加收入。

2、种螺搜集田螺多为自然繁殖,人工养殖可从水田、茭白地、浑水沟渠中拣拾或去市场买,然后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种螺。

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圆,雄螺小而尖。

3、放养繁殖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若低于15℃或高于30℃时田螺便停止摄食,10℃以下便入土冬眠。

长江以南3~11月均可放养,若在自然区域内放养,每平方米投入11个种螺即可(3公8母)。

如果挖水池单一养殖,每平方米可放100~500个,水层深度以0.8~1米为宜,池底保留一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便于田螺爬行、取食、栖息等,放养时雌雄螺一起放养即可自然繁殖。

4、投料饲养田螺为杂食性动物,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一般以水生植物类、土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

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5、繁殖管理田螺系胎生动物,南方每年4~5月和9~11月是繁殖期,雌螺一般是分批产子,每只田螺每次可产20~30个小田螺,母螺产仔后需14~16个月才能再次繁殖,刚产出的小螺重0.5~1.5克,养6个月后可达3~5克以上,9个月便可达9克左右。

6、捕捞收获田螺在捕捞的时候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

盛夏、初秋水温较高,中午田螺多躲在泥土、草丛间,必须于早晨、傍晚拣拾,也可排水拣拾。

田螺养殖技术

田螺养殖技术

田螺养殖技术田螺是一种重要的水生经济动物,由于其营养丰富、味美可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田螺的养殖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能够大量生产高质量的田螺。

本文将介绍田螺的养殖技术。

一、水质要求田螺应该生长在优质的水环境中,所以水质是养殖田螺的重要因素。

田螺生长的最适宜水温是20℃到28℃,水体的PH值应在7-8.5之间,水质应该清澈、透明,富含氧气、富含钙与镁离子等成分。

二、水池设计养殖田螺的水池应该具备良好的环境和可供田螺生长必需的条件。

水池需要有足够的水深和面积,以保证田螺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和营养摄取量。

水池设计应该全面考虑,应该有防风堤、防寒堤、通风口、排污口等设施。

三、选种种苗为了确保田螺的养殖效益,选种是很重要的环节。

选种的主要条件有:成苗体型健康,外观完整,不伤或者不缺失; 草食量较大,食欲旺盛; 成苗喜湿性强,不怕中小雨; 生长快、繁殖强、抗病力强等。

四、饲料投放田螺可以吃多种植物的叶片和花卉,喜欢吃水生草和藻类等。

所以养殖田螺的时候可以喂以混合料和鲜料。

混合料中的主要成分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等。

鲜料可以选用糯米、麦芽、蒟蒻、蕨菜等。

投喂饲料的频率根据季节和水温来决定,一般为每天投喂1-2次。

五、疾病防治田螺的养殖中也需要注意疾病的防治。

主要疾病有水霉病、细菌性出血病、带壳菌病等。

一旦发现有疾病和异常情况,应该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调整饲料或者用药治疗。

六、水生植被的保护田螺喜欢在水生植物上吃食,因此养殖水池中的水生植被也要进行保护。

水体内应该少使用农药,抑制杂草生长;定期清理水池,清除落叶和水生植被等。

总之,田螺养殖需要全面考虑环境、水池、选种、饲料、疾病防治等因素,协调配合才能顺利地开展。

最新的田螺养殖技术 田螺高产养殖技巧

最新的田螺养殖技术 田螺高产养殖技巧

最新的田螺养殖技术田螺高产养殖技巧随着天然生长的田螺逐渐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加入到田螺的养殖项目当中去。

且田螺养殖只要注意技巧,是可以养殖生长很快的,可谓是“钱”途非常的广。

那么,田螺要如何高效养殖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给大家分享田螺高产养殖技巧,教你最新的田螺养殖技术!1.养殖水体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

保持底泥厚度10~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

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

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100千克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2.种螺放养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

种螺的来源:一是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

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

一般,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0.5千克,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3倍。

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

3.饲养管理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

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

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2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

水温在15~30℃时,每周投喂2次,每次投给量为鱼体重的1%左右。

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4.日常管理工作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

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

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

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

养田螺技术及疾病防治

养田螺技术及疾病防治

养田螺技术及疾病防治养田螺是一种常见的水生动物,通常用于水稻田的生态调控和病虫害防治。

它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可以有效控制一些田间害虫和杂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养田螺的养殖技术以及一些常见的疾病防治方法。

一、养殖技术1. 配种及繁殖养田螺的配种和繁殖过程相对简单。

首先,要选择品质优良的种螺进行繁殖,以确保后代的质量。

随后,将母螺和父螺放置在一个适宜的容器中,让它们进行自然交配。

交配后,母螺会产卵,孵化出小螺。

在此过程中,容器的水温、光照和水质等因素都需要适宜控制,以促进螺的繁殖成功。

2. 养殖环境养田螺需要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水质的保持,要保证水体清澈透明,并保持一定的水流和水深。

其次是水温的控制,最适宜的水温一般在20-30摄氏度之间。

此外,光照、氧气供应和水草等也是影响养殖环境的重要因素,都需要合理配置和维护。

3. 饲养管理养田螺的饲料主要以水稻秸秆、蔬菜叶子等为主,可以适量添加一些鱼粉或者其他蛋白质较高的饲料。

此外,养殖场的清洁和消毒也是关键步骤,要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避免疾病的发生。

二、疾病防治1. 寄生虫感染养殖田螺容易遭受寄生虫的感染,如螺旋体病、钩螺病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寄生虫感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定期检查和清洁养殖容器,并对容器进行消毒;- 保持水质清洁和流动,避免滋生病原体的温床;- 使用适量的药剂进行防治,但要注意用药量和频率,避免对田螺产生毒害。

2. 疾病防控田螺也会出现一些常见的疾病,如足软病、贝类衰退综合征等。

为了防治这些疾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饲养健康的种螺,提高养殖场的疾病抗性;- 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保持水质清洁,避免病原体滋生;- 定期观察和检测田螺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 病害监测定期进行病害监测,及时发现和诊断田螺的病害,对病害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方法可以包括田螺的观察、病理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稻田生态养殖田螺高产高效试验

稻田生态养殖田螺高产高效试验

稻田生态养殖田螺高产高效试验
为了提高田螺养殖效益,增强农民收入,保护环境,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稻田生态养
殖田螺高产高效试验。

试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一、选择合适的养殖环境
我们选择了成熟的稻田,水质良好,水位适中,没有污染和施药过度的地方进行养殖。

同时,在养殖前对水体进行了必要的处理,如抽水换水、增氧、消毒等。

二、选用优质种苗
我们从植物园采购优质的田螺种苗,通过人工精选、种群混合等方式进行物种优化,
保证养殖的田螺品种优质、生长良好。

三、科学施肥
我们在养殖中采用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用的方法,并根据需求进行量化施肥。

同时,
选用合适的生物制剂,促进水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增强水质稳定性和保持平衡。

四、养护管理
我们在养殖中定期检查养殖环境和田螺繁殖情况,及时处理病虫害,防止死亡。

另外,我们也加强了饲料管理,采用合适的饲料品种和喂养方式,增加田螺营养摄取量和生长速度。

试验结果显示,采用以上方法,我们的田螺养殖高产高效,出池率达到80%以上,养
殖成本降低,销售收入增加。

此外,我们的养殖环境也得到了改善,水质得到保持和改善,对环境的影响得到了最小化的减少。

未来,我们将持续改进,完善养殖技术,提高田螺养殖效益,促进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同时也为保护环境、提高水质做出积极贡献。

稻田生态养殖田螺高产高效试验

稻田生态养殖田螺高产高效试验

稻田生态养殖田螺高产高效试验引言:稻田生态养殖是一种以稻田为生态基础的多种生物共生养殖,它利用稻作的生态系统,通过调整水肥、增加养分和底泥质量,使稻螺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和生境,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的养殖。

本试验旨在探索稻田生态养殖田螺的高产高效模式,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养殖技术支持。

一、试验设计1. 选择试验地点本试验选择一片平均水田面积而且土壤肥力适宜的田地作为试验地点,保证试验结果的可比性和代表性。

2. 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将试验地点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稻田生态养殖田螺的高产高效模式进行养殖,对照组采用传统养殖方式。

3. 调整养殖条件试验组:通过调整水位、养分和底泥质量,为稻螺提供适宜的生境。

控制水位在5-10厘米之间,保持湿润的环境;增加稻螺的饲料投喂量,提供充足的养分;通过添加有机肥料和改进底泥质量,增加稻螺的生长环境。

对照组:采用传统养殖方式,不进行特殊调整。

二、试验过程与结果1. 数据采集在试验期间,每隔一周对试验地点的稻田生态养殖田螺进行数据采集和观察,包括养殖密度、出苗率、生长速度、产量等指标。

2. 试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和观察,发现试验组的稻田生态养殖田螺在产量和养殖效益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试验组的稻螺产量更高,养殖密度更大,生长速度更快,而且稻螺的质量也更好,口感更佳。

四、展望稻田生态养殖田螺的高产高效模式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但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下一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进一步优化稻田的水肥管理,提高稻田的养分利用率和稻螺的生长速度;加强稻田的病虫害防治,提高稻螺的存活率和养殖效益;探索稻田生态养殖田螺与其他生物的联合养殖,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率和生态效益。

通过稻田生态养殖田螺高产高效试验,我们为农民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可行的养殖技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养殖业的繁荣。

相信在未来的实践中,稻田生态养殖田螺的产量和效益还将进一步提高,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健康的饮食选择。

田螺养殖高效技术

田螺养殖高效技术

田螺养殖高效技术田螺肉质厚实、丰腴细腻、鲜嫩可口,被称之为食疗佳肴,田螺对肾火、腹水、水肿、浮肿、小便不利等病均有疗效。

人工养殖田螺投资少、方法简便、效益高。

现将田螺养殖高效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好螺种螺种可到稻田、池塘、沟渠收集。

亲螺应选螺色清淡、壳薄体园、个大、耳螺壳无破损、厣片完整的优质螺。

雌田螺大而圆,头部左右触角大小相等,且向前方伸展,雄螺小而长,头部右触角较左触角粗而短,末端向右内弯曲,其弯曲部分为生殖器,雌雄螺种比例以8∶2进行搭配饲养。

二、备好养殖场地可建池单养,也可利用稻田、沟渠、池塘养殖,还可鱼螺混养。

单养田螺池建在排水方便无废水污染的地方。

池宽1.5米,水深35~45厘米,长度不限。

池边修筑高出水面约20厘米的堤埂,池对角处开设进出水口,并设防逃网。

人工修建的养也还必须加铺一定厚度的淤泥层,池面应养殖藻类、水浮莲、红萍等水生植物,供田螺食用、遮阴避暑和栖息。

三、投放与饲养田螺的良好生殖期为4~10月,最适生长温度为20℃~27℃,受精卵在雌螺育儿宝发育成仔螺,一只母螺每次产仔螺20~30个,一年可产150个以上,产后2~3周即可摄食。

人工养池,每平方米放亲螺100~150个;自然水域内每平方米投放15~25个。

螺食性很杂,可投喂青菜、豆饼、米糠、红苕、昆虫、鱼虾以及动物内脏、下脚料等。

应先将固体饵料泡软,鱼虾、动物内脏剁碎,再用米糠或豆饼、麦麸搅拌均匀后分散投喂。

每天上午8、9点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螺体重的1%~3%,并随着体重增加和食量大小而增减。

对较肥沃的稻田和鱼螺混养池,有丰富的天然饵料,也可少投或不投饵。

四、加强管理田螺在每升水溶气低于1.5毫克时或水温超过40℃时均会死亡。

为促进田螺快速生长,在春秋田螺摄食旺盛的高温季节,除提前在养殖池内种植水生植物,以利田螺遮阴避暑外,还要采用活水灌池,在半流水方式中养殖,以降低水温,增加溶氧。

对田螺厣片收缩后发生内溢缺钙表现时,应在饵料中加入鱼粉、贝壳粉等。

田螺养殖一亩产多少斤 田螺养殖技术方法

田螺养殖一亩产多少斤 田螺养殖技术方法

田螺养殖一亩产多少斤田螺养殖技术方法田螺是田螺科可食性水生动物总称,螺肉质厚实、丰腴细腻、鲜嫩可口,人工养殖田螺投资少、方法简便、效益高,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田螺养殖一亩产多少斤,以及田螺养殖技术方法。

一、田螺养殖一亩产多少斤养殖田螺一亩的产量要视投放量及具体地域条件而定。

经过计算,田螺亩产一般为666.6公斤~3333公斤。

田螺系胎生动物,南方每年4月~5月和9月~11月是田螺的繁殖期,每只田螺每次可产20~30个小田螺,母螺产仔后,需14~16个月才能再次繁殖,刚产出的小螺重0.5~1.5克,养6个月后可达3~5克以上,9个月便可达9克左右。

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

二、田螺养殖技术方法1、养殖地域选择在什么地方可以养田螺?废弃的排水沟、坑塘或养鱼池塘都可以养田螺,只要是水好无污染,一年四季不于涸,能保持30-50厘米水深,底质是富含有机质的软士就行。

最好能在水里种一些荸荠、慈姑、茭白、菱角等水生植物。

也可以把田螺直接放到鱼池中,让它吃鱼的残渣剩饵,任其自行繁殖生长,但要注意有鲤鱼、青鱼的池子不能养田螺,以免被鲤鱼、青鱼吃光。

2、田螺的放养准备放养前在池中每667平方米施基肥15千克,基肥用切碎的稻草3份和新鲜鸡粪1份混合均匀制成,10天后将肥料踏入养田螺池子的底泥中,几天后池底不再产生气泡,就可以放养田螺了。

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2龄田螺100只,其中75只雌的,25只雄的。

3、饲料种类与来源田螺需要氧气多,所以养田螺的池子要经常换水,保持水质良好,田螺吃青菜、浮萍、米糠、瓜果以及鱼杂、动物内脏,最好能经常在饲料中拌点贝壳粉。

一周喂两次,喂前先捞出上次剩余的饵料。

平时多围着池子转转,把游动力差、肉少壳厚的老弱病残螺捞出来,敲碎喂黄鳝,当水温降到10℃以下时,田螺开始钻入泥中冬眠,只要保持0.5-1米水深,使冬季冰层不结到底就可以安全越冬。

田螺的高产养殖技术

田螺的高产养殖技术

田螺的高产养殖技术田螺属软体动物,粗生易长,适宜于池塘、河边、沟边和水田生长。

田螺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是盛夏人们夜宵的美食,亩产量可达2000公斤左右,产值达4000元。

现就将高产田螺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选择场地。

田螺生命力和抗病力强,有活水源的沟、水田、浅水池塘均可放养,一般采取建池养殖,螺池规格一般宽2-3米,长10-15米,池的四周作埂,埂高0.7米,并在四周安栏网,防止田螺外逃。

池底铺上20厘米厚的肥泥,注入新水,水面放养水浮莲、小葫芦、红绿萍等。

供田螺摄食,并在池中插上小竹竿或木条,供螺栖息和产卵。

二、投放种苗。

挑选种螺或仔螺、投放入池。

池建好后,一般选择在4-11月份投苗养殖。

每年6-9月份是田螺大量产卵季节,可到稻田和河沟去拾,或到市场上购买,雌螺的特征是:色泽淡褐,壳较薄,体较圆,尾钝。

从中挑选出15-20克的雌螺投入池中,一般每平方米投放10只雌螺即可。

选择仔螺作种苗的。

则按雌雄2:1的比例投放。

雌螺个体较大,螺身偏圆,厣壳凹平;雄螺个体稍小,螺身较长,厣壳凸起。

仔螺约经一年的养殖便可捕捞上市。

三、饲养管理。

田螺的饵料丰富,水中的微生物、有机质、水生植物幼嫩茎叶等都是它的主要食料。

幼螺生长旺季,每年的4-11月份之间要添喂米糠、麦皮、豆腐渣、熟番薯、小昆虫、小鱼虾以及动物的内脏等。

也可以喂配合饲料。

投料时间为每天的8-9时喂一次,体积大的饵料应当切碎以后投喂。

日投喂量为螺体的1.5%左右。

要定期更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新,约为10天换水一次。

水温在30℃以上时,要经常注入新水,加深水位,平时水深保持在30厘米为好。

冬季则白天降低水位,增加光照。

夜晚加深水位。

从而保温,并结合施一些猪粪、厩肥,以提高温度,培肥水质。

田螺对农药和工业污水较敏感。

应注意避免,还应注意鸭的为害。

四、捕捞上市。

经过一年饲养,体重达到15克以上的即可捕捞上市。

捕捞的方法可选干池捕捞,也可浅水捕捞。

同时应注意留一些雌螺,为下年培育仔螺作准备。

最全面田螺养殖技术

最全面田螺养殖技术

田螺概述田螺(Field snail)为腹足纲中腹足目,田螺科可食性鲨动物的总称。

我国田螺科分田螺属和圆田螺属两个属:田螺属,螺层不膨胀,具有螺旋色带,如长螺圆田螺、胀肚圆田螺、乌苏里田螺;圆田螺属,贝壳表面光滑,螺层膨胀,有中华圆田螺和中国圆田螺两种。

田螺是我国产的一种淡水螺,是上等保健食品。

近几年,随着田螺天然产量日渐减少,田螺市场不断看好。

目前许多地区开始人工养殖,不少农户把养殖田螺作为一项新的创业门路,加以大力发展。

一、田螺品种我国常见的和经济价值较高的田螺品种有如下几种:1.中华圆田螺中华圆田螺又名香螺,是中国常见的种类,广泛分布于各地,淡水湖泊、水库、稻田、池塘沟渠等均产,在我国华北、黄河平原、长江流域一带常见。

中华圆田螺贝壳大,薄而坚。

体型较小,壳高5厘米,宽4厘米,呈卵圆型。

螺层6~7层。

螺旋部较短而宽,体螺层特别膨圆。

壳顶尖,缝合线深。

壳面绿褐色或黄褐色。

亮口卵圆形,周围具黑色框边。

外唇简单;内唇厚,遮盖脐孔。

厣角质。

栖息于湖泊、沟渠、池塘和稻田内。

对干燥和寒冷适应力强,能将身体缩入壳内,用厣封闭壳口,缩入土内,待环境适宜时再爬出活动。

中华圆田螺肉质厚实,营养丰富。

据测定,中华圆田螺鲜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1.0%,脂肪为0.2%,无氮浸出物为20.1%,灰分为15.1%,钙为4.9%,磷为0.32%。

2.中国圆田螺中国圆田螺贝壳大,壳高6厘米,宽4厘米。

呈长圆椎形,壳薄而坚,壳呈黄褐色或深褐色。

螺层6~7层,表面略膨大,螺旋部发达,体螺层膨大,缝合线深。

壳口卵圆形,上方有一锐角,周缘具有黑色框边,外唇简单,内唇增厚,上方稍向螺轴外伸出一白色遮缘,部分或全部遮盖脐孔。

脐口部分被内唇遮盖而呈线状,或全部被遮盖。

厣角质,卵圆形,棕褐色,有环纹,核靠近内唇中心处。

常栖息于湖泊、池塘、水田及缓流的小溪内,在我国分布广泛。

中国圆田螺的繁殖季节为4~8月,交配多在白天进行,时间不固定,长者可达12小时。

田螺高效养殖方法及培育技巧

田螺高效养殖方法及培育技巧

田螺高效养殖方法及培育技巧这几年来,田螺的市场前景愈发不错起来,很多人都爱吃,于是很多的养殖户朋友开始进行人工养殖田螺,但是由于技术知识的不全面,田螺的产量都不是很高,下面一起学习一篇田螺高效养殖技术。

一、螺池选择螺池应建在靠近水源处(水源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周围无污染,面积不宜过大,池埂高50厘米,在进排水口设置滤,防止田螺逃逸。

螺池一般建成梯形,并长期保持微流水,促进水体交换,增加溶氧,有利于田螺的生长。

二、饵料培育田螺放养前要放干池水,每667平方米(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兑水全池泼洒,5天后放水培育饵料,每667平方米(亩)施200~250公斤经发酵腐熟的猪粪、鸡粪等有机肥,确保田螺投放后有充足的饵料。

三、螺种放养螺种要求个体较大,规格为30~50只/公斤,螺壳完整无破损,活力强,受惊时螺体迅速收回壳中且紧盖螺壳口。

螺种可从螺场购买,或从土外河沟、湖边水域捞取。

在每年3月放养螺种,一般每667平方米(亩)放养螺种150~200公斤。

同时每667平方米(亩)放养鲢鱼、鳙鱼50~80尾作为搅水鱼,以增加水体溶氧。

四、水质管理水质管理是田螺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要随时注意水质的变化。

池水要求深20~30厘米,当水体pH值过高时,应及时施用适量经发酵腐熟的禽畜粪肥,或每667平方米(亩)施放40~45公斤干鸡粪;当水体pH值过低时,应及时调节水质,提高酸碱度,每667平方米(亩)施放生石灰100~125公斤,特别是田螺产仔期更要注意水质变化,确保溶氧充足。

螺池间隔10天换水1次,能提高成活率,方法是放掉大部分旧水,隔1~2天,再注新水。

如能同时拣出种螺,有利于提高仔螺的成活率。

五、饲料投喂在自然条件下,田螺喜欢摄食蔬菜的幼茎、嫩叶以及腐殖质、有机碎屑,还可人工投喂一些精饲料,如豆渣、菜饼、米糠及豆麸等,一般按螺重的1%~3%投喂,每周喂1次。

若田螺壳口圆片陷入壳内,说明饲料投喂不足,应及时增加投喂量。

田螺的养殖技术与水质要求

田螺的养殖技术与水质要求

田螺的养殖技术与水质要求一、介绍田螺是一种常见的淡水软体动物,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品。

田螺肉质鲜美,富含营养,深受人们喜爱。

为了成功养殖田螺,我们需要了解其养殖技术和适宜的水质要求。

二、养殖技术1. 选场田螺一般适宜在水质清澈、富含藻类的淡水环境中养殖。

选择场地时应考虑水源的纯净度和水流的稳定性,避免工业污染和农药残留的情况。

2. 繁育方式田螺的繁育方式主要有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两种。

自然繁殖是指将雌雄田螺一同放入养殖池塘中,让其自行繁衍后代。

人工繁殖是指通过收集已产下卵壳的田螺,将其孵化出的小螺仔进行饲养,直至长成成螺。

3. 孵化田螺的孵化一般在春季至秋季进行。

将田螺卵壳收集起来,放入孵化箱中,进行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田螺卵壳在20摄氏度左右的水温下,孵化时间为10到15天。

4. 饲养田螺的饲养主要依靠水中的藻类。

在养殖池中,要保持适宜的水质和水温,促进藻类的繁殖。

同时,可以适量添加一些营养饵料,如浮游生物和水生动植物等,以提高田螺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5. 疾病防治田螺容易患上某些疾病,如白化病、溃疡病等。

为了防治疾病,我们需要定期清理养殖池和更换水体,同时注意控制饲料的数量,以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水质恶化。

三、水质要求1. 温度田螺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0到25摄氏度。

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影响田螺的生长和繁殖。

2. pH值田螺对水体的pH值要求较为严格,最适宜的pH值为7.5到8.5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pH值会引起田螺的应激反应,影响其正常生长。

3. 溶解氧田螺的养殖池中应保持适宜的溶解氧含量,一般在6毫克/升到8毫克/升之间。

过低的溶解氧含量会引起田螺窒息而死。

4. 水质浊度田螺喜欢生活在清澈的水中,因此养殖池的水质浊度应控制在15NTU以下,以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透明度。

5. 氨氮和硝酸盐养殖池中的氨氮和硝酸盐含量不宜过高,否则会对田螺的生长和健康造成影响。

氨氮含量应保持在0.2毫克/升以下,硝酸盐含量应保持在15毫克/升以下。

田螺的养殖技术

田螺的养殖技术

田螺的养殖技术田螺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滋补强身的功能,是我国城乡人民喜爱的水产品。

田螺在河滨、池塘、沟渠、水田等均有分布,具有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易于饲养管理等优点。

近年来养螺业已成为许多地区家民发家致富的新门路。

据调查,人工养殖田螺一般每亩可收获1800~2000千克,产值3500~4000元。

1.养殖场地田螺生活力强,疾病少,对养殖场地要求不严,凡有活水源的平坦沟渠、水田泽地、休耕田、菜园沟、果园沟、缓流溪滩、水池鱼塘等均可放养。

人工养殖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新鲜清洁的地方建地。

可挖土池,也可建水泥池。

面积依养殖规模而定。

商品螺池面积以100平方米左右为宜,苗种池一般以40平方米较好。

池深一般70~80厘米,水深40~50厘米。

池底铺垫20厘米肥活泥土,池的两端分别设进水口和出水口,用铁丝网或塑料网防逃。

2.种螺来源每年6~9月是田螺大量产卵繁殖期。

种苗可从池塘、沟渠、水田等分布地人工拣拾,也可到市场购买商品成螺,从中挑选体重为15~20克,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雌螺作为种螺。

雌螺个体较大,螺身稍偏圆,面壳凹平;雄螺个体较小,螺身较长,面壳凸起。

养殖商品螺可挑选雌螺直接放养,若是养殖种螺供繁殖用,则应按雌雄2:1的比例搭配放养。

3.种螺投放田螺喜栖息在池塘、沟渠、水田等浅水中,善于钻泥。

水温20~25℃时摄食旺盛,生长最快;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停止摄食;水温降至10℃以下入土冬虐,翌年水温升到15℃以上才恢复觅食。

我国大部分省区3~11月均可投放养殖。

种螺在自然区域内放养,一般每平方米投入10个产卵雌螺即可,若为未成熟的小幼螺,宜按1:1或2:1的雌雄比投放。

幼螺长成大螺,交配产卵,又孵化出小田螺,便可将它们养成商品螺。

若专门繁殖种苗,每平方米可投放产卵雌螺100~150个,未成熟的幼螺,雌雄比例则按2:1或3:1投放,一般4龄以上的亲螺可产40~50个幼螺,产后2~3周仔重0.025克,开始摄食,饲养一年后又可繁殖后代。

稻田生态养殖田螺高产高效试验

稻田生态养殖田螺高产高效试验

稻田生态养殖田螺高产高效试验稻田生态养殖田螺是一种以稻田为生境的淡水贝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等特点,是一种非常有营养价值的水产品。

稻田生态养殖田螺不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螺肉供人们食用,还可以有效地防治水稻病虫害,增加稻田的产量和收益。

稻田生态养殖田螺被广泛应用于稻田生态系统中。

稻田生态养殖田螺高产高效试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探索如何提高田螺产量和养殖效益的一项研究工作。

下面我将从养殖技术、环境因素、饲料供给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一些提高稻田生态养殖田螺产量和养殖效益的方法。

养殖技术是提高稻田生态养殖田螺产量和养殖效益的关键。

养殖过程中要科学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造成竞争激烈和疾病传播。

养殖田螺的底质要保持湿润,适度添加有机肥料,以提供充足的养分。

合理控制水位和稻田水质,保持适宜的水温和水质,并定期进行水体养殖管理,如换水、通风等。

环境因素也对稻田生态养殖田螺产量和养殖效益有重要影响。

稻田的水质要清洁,无污染,保持稳定的水温、水流和水位,不过度抽水或放水,以确保田螺的生长正常。

要保持适宜的光照条件,提供足够的阳光照射,促进田螺的养分吸收和光合作用。

饲料供给是影响稻田生态养殖田螺产量和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

田螺是肉食性动物,需长期摄食有机质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要合理配置饵料,提供高质量的饵料,如优质浮粮、水生植物等,以满足田螺的营养需求,并注意饵料的投喂量和投喂频次。

病虫害防治也是提高稻田生态养殖田螺产量和养殖效益的关键。

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病虫害监测,并对发现的病虫害进行及时防治。

可以通过合理调整水位、加强田螺养护、合理饵料投喂等措施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稻田生态养殖田螺高产高效试验主要是通过科学的养殖技术、合理的环境调控、科学的饲料供给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措施,来提高田螺的产量和养殖效益。

这对于提高稻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田螺高产养殖方法

田螺高产养殖方法

田螺高产养殖方法
田螺养殖主要有以下六种方法:
1. 蜂窝式养殖法:在泥土上挖坑,放置木壳和竹片等材料做成蜂窝状,加水至水深4-5厘米左右,放入田螺卵片孵化,孵化成功后加入青草或蔬菜残余物作为饲料,每天添加新鲜水。

2. 芦苇筏养殖法:制作长2-3米的芦苇筏子,将刚孵化的田螺放在上面,以麦芽渣、豆腐渣、青菜叶等为饲料,每周更换清水并拍打芦苇桩。

3. 板式养殖法:利用板子或木板做成层架状,将田螺放在板面上,喂以蔬菜屑、豆腐渣等,每隔2-3天更换水。

4. 水草池养殖法:在筒形容器或塑料池中种些水草,将田螺投放至里面,每天添加新鲜水及饲料。

5. 土接法:在地面上土做成凹坑状,加入水为1-2厘米左右,然后放入田螺的卵片孵化,孵化成功后加入饲料,每天添加新鲜水。

6. 拱形养殖法:在地面上拱形制成长条或圆形花坛,加水至水深4-5厘米左右,放入田螺卵片孵化,孵化成功后加入青草或蔬菜残余物作为饲料,每天添加新鲜
水。

田螺的养殖技术与水质要求

田螺的养殖技术与水质要求

田螺的养殖技术与水质要求一、田螺的养殖技术田螺是一种常见的淡水软体动物,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下面将介绍田螺的养殖技术。

1. 养殖环境选择田螺适应性强,可以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但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应选择适宜的环境进行养殖。

选择水质清洁、无污染的水源。

避免使用含有重金属、农药等有害物质的水体。

选择适宜的水温和水深。

田螺对温度要求不高,适宜的水温为20-30摄氏度。

对于水深,一般以10-30厘米为宜。

保持水体稳定。

定期清洗池塘或鱼缸,排除杂质和底泥,保持良好的水质。

2. 养殖设施搭建田螺可以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繁殖,也可以利用人工设施进行养殖。

以下是常见的养殖设施搭建方法。

选择合适的养殖容器。

可以使用塑料池塘、水缸、水槽等作为田螺的养殖容器。

根据养殖规模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容器。

设置合适的底质。

田螺需要适宜的底质来提供生长和繁殖的环境。

可以选择混合有机物和沙土的底质,保持湿润状态。

搭建适当的遮阳棚或网罩。

田螺对阳光较敏感,过度暴晒会影响其生长和繁殖。

在养殖过程中要提供适当的遮阳措施。

3. 饲料与喂养田螺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植物碎屑、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为食。

在养殖过程中,应提供丰富多样的饲料。

常见的饲料包括水生植物、蔬菜叶片、米糠等。

可以将饲料切碎或压碎,使其更易于田螺摄食。

喂养次数和量要根据田螺的生长阶段和养殖密度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每天喂养1-2次,每次的饲料量要适量,避免过度喂食。

4. 病害防治田螺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病害的影响,如寄生虫、细菌感染等。

为了保证养殖效益,需要进行病害防治。

定期清洁养殖容器和更换水源,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加强饲料卫生管理。

定期检查饲料质量,避免使用变质或受污染的饲料。

注意观察田螺的行为和外观变化。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田螺的水质要求田螺对水质有一定的要求,下面将介绍田螺的水质要求。

1. pH值田螺对pH值较为敏感,适宜的pH范围为7-8。

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对田螺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良影响。

田螺高密度养殖技术

田螺高密度养殖技术

田螺高密度养殖技术
1关于螺高密度养殖技术
螺高密度养殖技术,也称为日本螺育苗技术,是一种用于养育螺苗的新型养殖技术,可提高螺养殖效率,减少投资。

近几年来,螺高密度养殖技术被广泛用于海湾和海域。

日本螺高密度养殖技术由日本科学家于1994年发明,本着对海洋生态保护和资源恢复的态度,在螺苗养殖过程中达到了高产、高质、高效的增产效果。

螺高密度养殖的特点在于将用于养殖的池塘分割成合理的小池,以提高养殖条件,控制螺的生殖,并促进螺的生长。

通过替代处理系统的设置,可以迅速把螺类从容器里捞出,也可以把小苗捕获,从而更好地控制螺类繁殖和食用质量。

而最大的特点就是投资少,可以大面积耕种苗,提高收益率。

螺高密度养殖技术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可以有效减少污染,降低流失及非正常死亡,并且可以提高舱室的采收率,达到绿色养殖、保护环境的目的。

日本螺高密度养殖技术,不仅可以提供出色的螺苗,而且可以大大提升螺养殖效率,丰富肉类资源,有助于日益增长的螺类需求。

为了向广大消费者提供更新鲜、更安全的海鲜产品,螺高密度养殖技术应运而生,已成为当今出口螺类增收养殖技术的佼佼者。

养殖田螺怎么提高产量

养殖田螺怎么提高产量

养殖田螺怎么提高产量
田螺的美味如今已成为广受喜爱的一种美食。

一些人看中了这里面的商机,加入到田螺养殖的大军里面。

可能有些朋友因为初次养殖,觉得自己的田螺产出不理想。

那么,养殖田螺怎么提高产量呢?今天专业人士就要给大家来介绍一些田螺高产的小技巧。

如何选地
很多朋友都以为只要选择土壤肥沃、底部柔软的地方就可以了,其实这个远远不够。

大家在养殖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堆腐,农田直接埋入土地,池塘可以施洒一些碎草使其沉淀进池低。

其次选的地方一天直射时间不应该过长,周围能有遮阴最好。

最后土地在养殖时需要提前三个月养土,保证水分彻底深入土壤,且土壤处于稀烂的状态。

水源选择
很多人推荐的是水质清澈见底为最好,其实不是的。

这样首先会让阳光直射到田螺,其次浮游生物不够,田螺生长回首很大的影响。

水源应该是缓慢进入养殖地,最好可以从多个口子流入,其次水质就应该是正常的天然流水,最好是从其它田里流入,这样的水富含微生物。

其次水温控制在15-25℃左右,太热的时候可以加大水流入的缺口,天气温和时保持养殖地水的微流通就好。

此时的田螺生长最快。

饲养管理
一般为了田螺有充足的食物,养殖池一般会种植一些植物。

这样既能提高水质还能遮阴、提供食物。

田螺的食量较少,所以一般两天
喂养一次,时间最好在早上。

喂养的东西很多,一般来说会以麦皮、豆腐渣等杂粮为主。

偶尔需要投放一些细小的鱼虾和动物内脏补充田螺的生长所需。

每次喂养量为田螺重量的三分之一。

以上这些细节就是大家日常注意较少的地方,希望大家在以上的一些环节改善后能种出自己想要的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的比例投放。
雌螺
个体较大,螺身偏圆,厣壳凹平;雄螺个体稍小,螺身较长,厣壳凸起。仔螺约经一年的养
殖便可捕捞上市。
三、饲养管理。田螺的饵料丰富,水中的微生物、有机质、水生植物幼嫩茎叶等都是它
的主要食料。幼螺生长旺季,每年的4~11月份之间要添喂米糠、麦皮、豆腐渣、熟番薯、小昆虫、小鱼虾以及动物的内脏等。
养殖池建造。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放养量与饲养管理
1、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4、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也可以喂配合饲料。投料时间为每天的8~9时喂一次,体积大的饵料应当切碎以后投喂。日投喂量为螺体的1.5%左右。要定期更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新,约为10天换水一次。水温在30℃以上时,要经常注入新水,加深水位,平时水深保持在30厘米为好。冬季则白天降低水位,增加光照。夜晚加深水位。
结合施一些猪粪、厩肥,以提高温度,培肥水质。田螺对农药和工业污水较敏感。应注意避免,还应注意鸭的为害。
2、施肥投饵。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四、捕捞上市。
经过一年饲养,体重达到15克以上的即可捕捞上市。捕捞的方法可选干池捕捞,也可浅水捕捞。同时应注意留一些雌螺,为下年培育仔螺作准备。
五、越冬管理。当水温降低至8-9℃时,田螺开始冬眠,冬眠时,田螺钻入洞内,在土面上留有一个小孔,不时冒气泡。此时不吃也不动。应当保持水深10~15厘米,并且4~5天换水一次,增加含氧量,使田螺安全越冬。
二、投放种苗。挑选种螺或仔螺、投放入池。池建好后,一般选择在4~11月份投苗养殖。每年6~9月份是田螺大量产卵季节,可到稻田和河沟去拾,或到市场上购买,雌螺
的特征是:色泽淡褐,壳较薄,体较圆,尾钝。从中挑选出15~20克的雌螺投入池中,一般每平方米投放10只雌螺即可。
选择仔螺作种苗的。
则按雌雄2:
怎么养殖田螺??
农户利用小水面或稻田养殖田螺,可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现将田螺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田螺养殖场地选择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
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有流水。
田螺的高产养殖技术
田螺属软体动物,粗生易长,适宜于池塘、河边、沟边和水田生长。田螺具有清热降火
的功效,是盛夏人们夜宵的美食,亩产量可达2000公斤左右,
产值达4000元。
现就将高产田螺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择场地。田螺生命力和抗病力强,有活水源的沟、水田、浅水池塘均可放养,一
般采取建池养殖,螺池规格一般宽2-3米,长10-15米,池的四周作埂,埂高0.7
米,并在四周安栏网,防止田螺外逃。池底铺上20厘米厚的肥泥,注入新水,水面放养水
浮莲、小葫芦、红绿萍等。供田螺摄食,并在池中插上小竹竿或木条,供螺栖息和产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