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级用户下的新浪微博平台架构
产品需求-新浪微博用户等级体系分析

新浪微博用户等级体系分析,用户可以通过访问这个页面,查看自己的等级,并了解等级升级规则。
笔者拿自己的一个帐号观察发现当前等级已经是LV6,而不是LV0/1。
说明这个前两年等级计算可能之前就已经存在,一直在后台计算数据,只是从未向用户演示过而已。
通过上面截图,我们可以得到,微博等级包含以下几个表现形式:1.当前等级2.活跃天数3.等级计算规则4.升级剩余天数,可以在页面中看到每个等级level对应的基本逐渐活跃天数需要,还可以看到非常活跃天数的累积规则:可以看到活跃平均值的看到获得有三种方式:1.登录后在线时长2.发表微博奖励3.连续登录奖励好吧,这里暂且成长是否参考了其他公司或产品的用户等级激励不谈体系,但是从这里的计算规则来看,这里还是费了一番心思的——在提高用户活跃度上有很多思考和动作。
那么现在新浪微博上是否只有这一种用户激励成长体系呢?下面就确知的几种激励,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1.V认证用户:新浪微博在最早推出的时候,就拥有了V认证用户,一度,那个黄色的小V让无数人竟折腰。
在某种场合,加V用户自夸俨然是一种炫耀的资本,尤其是一些小有名气又不太知名权威人士的社会人士,一度将微博作为提升自身形象和知名度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为加V代表着身份,代表着话语权,代表着是少数的人则,代表着“精英”身份……但最近和老朋友聊天,已经有很多朋友陆续说加V已经不值钱了,甚至有的想去V。
记得最早听说加V的条件是——500总和人以上公司总监级别人士才可以凭借身份证明重要信息加V认证。
但是目前仍然经常看到以下某某公司销售、某某公司运维字样的认证某时描述,此时笔者当更愿意相信加V认证已经变成一种很贴近草根的注重用户激励方式。
2.微博达人:这应该是最早面向草根的用户激励草根体系吧,根据官方显示的能够帮助资料,达人只需顾及一定条件如:绑定手机、真实头像、粉丝数达到100等即可申请。
而且具有完整的系数和升级规则——但貌似这一规则没有在网站上公示,我们只找到以下一段手写:“达人积分是根据作为微博达人在微博上的活跃度(登陆、发原创微博、评论)和社区产品活跃度(微群、活动)的使用情况和积分规则,系统自动统计计算出来的,可以在对个人微博首页(我的微博)页面查询,达为也可以在微博达人首页查询“。
微博“平台化”新浪

微博:“平台化”新浪
作者:
来源:《商界评论》2011年第10期
瓶颈:新浪网商业模式趋于老化,渐变为互联网里的传统企业。
新引擎:新浪微博。
现状:两年时间,140个字,改变了中国4.8亿网民获取信息的方式,新浪的下一个增长点。
新浪在产品创新方面已经沉寂了许久,甚至整个新浪网都趋于传统、没落。
一个微博,将中场休息的新浪再次推到前台。
2009年8月28日,新浪微博上线内测,名人效应、热点事件,新浪微博一炮而红,成为互联网界、媒体传播界的新宠儿。
它是一个社交工具、也是一个媒介、又是一个舆论监督利器,大众、明星、企业、政府,皆能在此平台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价值。
新浪微博获得的成功,来自于新浪自我转型的动因。
在微博项目上,新浪赌得很大,精锐尽出。
初期,微博产品由新浪三大部门联合研发运营,彭少滨领导的桌面事业部负责协调研发,王刚飞领导的无线部门负责手机端,总编辑陈彤领导的运营部负责产品运营,三大核心产品部门并肩作战。
新浪对微博的定位有三个功能:媒体功能、社区功能、开放平台功能。
网民接触新浪微博首先是因为它的媒体功能,社区功能是媒体功能的升级,开放平台功能则是新浪盈利模式发展的方向。
新浪开放平台主要围绕新浪微博的数据开放展开,包括广大用户的状态更新信息、好友关系数据,以及用户本身。
自2010年年初新浪微博推出API开放平台至今,新浪开放平台已经拥有超过800款的应用,其中已经有一些比较优秀的应用涌现出来,如街旁、口袋微博客户端。
平台化也是新浪微博探索盈利模式的一种路径,如果平台化成功,将使新浪从媒体公司再度回归互联网。
新浪拆为门户板块与微博板块,门户板块由杜红负责

前段时间关于杜红将接任曹国伟新浪CEO之职的传言四起。
随着今天曹国伟一封CEO来信发出,该传言被证明至少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不会为真了。
而这封信也表明,新浪前段时间,的确是在进行紧密集中的高层分工与架构调整。
曹国伟表明,这是“新浪多年来第一次根据战略发展的需要进行的架构重建”。
调整的总体思路是,新浪拆为门户板块与微博板块,门户板块由杜红负责(这可能就是杜红将任新浪CEO传言的由来),微博板块由曹国伟负责,王高飞任总经理。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可以说,杜红接管了老新浪。
这个动作,可以被看作是新浪加大微博与门户、移动与传统互联网的切分力度,也可以看作是对微博商业化更决绝的尝试。
此前,微博商业化的一个难题就是微博广告客户很大程度是由门户客户迁移过来,这实际上不利于微博广告产品与客户系统的独立进化,对新浪来说,也像是左手倒右手的无谓游戏。
可以想见,经此切分后,明年新浪营销体系会经受不小的调整与重新磨合。
另外一个亮点是,重建后,新浪新设了独立的产品创新部门,负责创新产品项目的孵化,由公司副总裁彭少彬负责。
另外新浪现在才提出明年将“移动优先”的战略,似乎真心晚了点?以下为曹国伟信的全文:各位同事,2012年即将结束,新的财年马上就要开始,感谢大家在过去一年里的辛勤工作,也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公司2013年的战略思考和相关业务和组织架构的调整。
在2012年,我们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有不小的遗憾。
无论是门户还是微博,无论在移动端还是PC端,我们的用户和流量都在进一步增长,而移动端的增长尤为显著。
微博商业化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回顾2012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而围绕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和模式的创新与迭代正在迅速地改变互联网的竞争格局。
我们原来从PC向移动延伸的业务架构以及按职能线划分的组织架构无论在战略布局还是在执行效率上已经很难适应移动时代的市场竞争。
微博架构方案

-提供微博内容全文搜索,优化用户体验;
-实现实时搜索,提高搜索效率。
四、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
1.网络安全
-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止恶意攻击;
-使用安全协议,如HTTPS,保障数据传输安全;
-实施严格的权限管理,防止内部数据泄露。
2.数据保护
-对用户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
-分析监控数据,优化系统性能。
六、实施与验收
1.实施计划
-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节点、责任人和验收标准;
-按照实施计划,分阶段推进项目实施;
-组织技术培训,确保项目团队具备实施能力。
2.验收标准
-系统稳定性:确保99.99%的在线时间;
-性能指标:满足业务需求,响应时间不超过500ms;
-数据安全:无数据泄露事件发生;
微博架构方案
第1篇
微博架构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微博作为国内领先的社交媒体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一个实时信息分享、互动交流的场所。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保障平台稳定、高效运行,现需对微博平台架构进行优化升级。
二、方案目标
1.提高系统稳定性:确保平台在高并发、高负载情况下,仍能稳定运行,降低故障率。
(2)采用分布式设计,提高系统性能,确保高并发场景下的稳定运行。
(3)引入负载均衡技术,合理分配请求,提高资源利用率。
2.数据库设计
(1)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用户数据,如MySQL、Oracle等。
(2)采用NoSQL数据库存储非结构化数据,如MongoDB、Redis等。
(3)建立合理的索引策略,提高数据查询速度。
揭秘国内四大门户网站主流微博的运营之道

揭秘国内四大门户网站主流微博的运营之道2010年11月29日07:37 来源:北京商报刘妮丽2010年,中国互联网从博客时代正式进入了微博时代,传统门户网站一股脑儿投奔微博怀抱。
就连已经关闭的饭否也获得了“重生”。
微博已不仅仅是一种新兴媒体,它可以做成一个网游、邮箱、音乐、搜索、相册等产品线的整合平台,每个网站必须具备一些不可复制的或者门槛较高的方法或技术,才能在即将到来的微博大浪中扬帆起航!新浪微博:媒体效应用户超5000万分成三七开从微博上线之日起,新浪就成立了专门的团队负责微博运营,如今,这一团队已经发展成为微博产品事业部,全面负责微博产品的开发、运营及规划。
虽然四大门户均已开发了微博产品,但其中作为独立事业部运作的仅新浪一家。
新浪副总裁、微博事业部总经理彭少彬表示,以微博平台为核心,新浪微博可以提供应用、连接、分享三个层面的合作模式。
与苹果的AppStore、优酷等合作,极大地提升了用户黏性和品牌曝光度。
与新浪博客共享计划相比,新浪微博将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广告模式。
在这个广告服务平台上,广告主和开发者可以进行双向选择,并实现自主竞价。
在应用增值服务方面,随着用户数的爆发式增长,无论是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都会产生对收费服务的需求,这就为开发者通过应用增值服务获得收入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此前,在互联网市场,一旦牵涉到平台应用增值服务的分成,平台基本都会占据主导地位。
但彭少彬透露,目前新浪微博用户已超5000万,开发者在新浪微博平台上开发的应用增值服务,新浪微博平台与开发者将采用3:7的分成比例,把应用增值服务的大部分收入给开发者,更大限度地保护开发者利益。
搜狐微博:明星效应名人战略投入不封顶搜狐相关媒介负责人林涛表示,“作为Web2.0的最新产品,微博的战略地位已被搜狐提升到最高级别”。
张朝阳更是表示,将亲自来抓微博的发展,对其“进行不封顶的投入,名人战略必须得走”。
此前,张朝阳在不同场合多次阐述对微博发展趋势的看法,“目前微博还仅仅在特定圈子中比较风靡,而未来微博肯定是面向大众的。
大型互联网公司新浪微博技术架构分析与设计

大型互联网公司新浪微博技术架构分析与设计新浪微博,作为当今国内最大的基于社交媒体之一,我们就不用在这赘述了。
今天我站在架构的角度上,从技术跟设计方面给大家通俗的讲一下,如果不对,请指出,我本是事实的角度,一定回承认,改正,谢谢。
12月31日跨年夜,网友再次刷新微博发送峰值。
根据微博方面的数据,2016年第一分钟,微博用户共发出883536条微博,超过去年同期。
跨年期间,相关微博互动量达1.38亿,2947万用户发布4414万条微博,整体阅读量达到106亿。
微博推出的#哈喽2016#新年许愿活动,两天里收集了166万多条网友的新年愿望,阅读量超过3亿。
如此巨大的用户规模和业务量,需要高可用(HA)、高并发访问、低延时的强大后台系统支撑。
微博平台第一代架构为LAMP架构,数据库使用的MyIsam,后台用的php,缓存为Memcache。
随着应用规模的增长,衍生出的第二代架构对业务功能模块化、服务化、组件化,后台系统从php替换为Java,逐渐形成面向服务的SOA架构(面向服务的架构),在很长一段时间支撑微博平台业务发展。
SOA架构在此基础上又经过长时间的重构、线上运行、思索与沉淀,平台形成了第三代架构体系。
我们先看一张微博的核心业务图(如下),是不是非常复杂,但这已经是一个简化的不能再简化的业务图啦,第三代技术体系就是为了保障在微博核心业务上快速、高效、可靠的发布新产品新功能。
新浪微博心业务图第三代技术体系微博平台的第三代技术体系,使用正交分解法建立模型,在水平方向,采用典型的三级分层模型,即接口层、服务层与资源层,在垂直方向,进一步细分为业务架构、技术架构、监控平台与服务治理平台,接着看一下平台的整体架构图。
第三代技术体系正交分解法将整个图分解为3*4=12个区域,每一个区域代表一个水平维度与一个垂直维度的交点,相应的定义这个区域的核心功能点,比如区域5主要完成服务层的技术架构,下面详细介绍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设计原则,尤其重点介绍4、5、6中的技术组件及其在整个架构体系中的作用。
用户贡献模式案例分析新浪微博

用户贡献模式之新浪微博
微博的基本情况
新浪微博是一款为大众提供娱乐休闲生活服务的信息分享和交流平台 。新浪微博于2009年8月14日开始内测,9月25日,新浪微博正式 添加了@功能以及私信功能,此外还提供“评论”和“转发”功能, 供用户交流。 新浪微博采用了与新浪博客一样的推广策略,即邀请明星和名人加入 开设微型博客,并对他们进行实名认证,认证后的用户在用户名后会 加上一个字母“V”(认证个人字母V为金黄色,认证企业字母V为深 蓝色),以示与普通用户的区别,同时也可避免冒充名人微博的行为 ,但微博功能和普通用户是相同的。 于2009年8月14日开始内测,2009年11月3日,Sina App Engine Alpha版上线,可通过API用第三方软件或插件发布信息。截至2014 年3月,微博月活跃用户1.438亿,日活跃用户6660万,其中包括大 量政府机构、官员、企业、个人认证账号,开放的传播机制使新浪微 博成为中国的“公共议事厅”。
收入和利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源
5)同第三方网站分享流量
根据我们的统计,新浪微博已为第三方网站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访问 流量,尤其是对于在线电子商务和在线视频。至少有三种可以是新浪 微博分享流量的方案: 1)第三方网站的官方微博,例如淘宝商城。 2)鉴于新浪微博所采用了开发系统,我们预计使用“分享到新浪”的人 将会增多,而“点击返回”的价值将会带来潜在的盈利机会。 3)与Facebook的购物商城类似,允许第三方合作伙伴开设购物商城。
新浪微博的资本模式
2010年10月11日,新浪为微博注册成立独立公司 ,名为微梦创科网络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
2000万美元,法人代表为曹国伟,此前,新浪微博一直
靠总公司新浪的资金支持,成为独立公司之后,新浪微博 将依靠自身的营收来支撑公司运转,当然,新浪也会出资 支。
微博系统架构的可信性研究

■ d i1 .9 9 . s 6 1 12 0 10 0 o : 03 6  ̄i n1 7 . 1 22 1 80 7 s
的可信性研究
庆 轩
( 清华大学 ,北 京 1 0 8 0 0 4)
摘 要 :文章 对微博 系统 架构进行 了介绍 ,提 出了新 产生的 问题 及改善 方案。 关 键 词 :微 博 系统;改善 方案 ;可信性
第一版微博服务一经推出,受到了中国广大网民的充分 认可,最早 的人人 网、开心网、博客和播客等各种社会 网络与交互方
式都没有受 到国内大众 的广泛参与,而微博这个 新事物 ,以它小巧灵便 、快捷 时尚的身姿挤入了继 Q Q、飞信后,国人参与人数
最多的网络服务。随着用户迅速攀升,原先 的 L MP架构已经不堪重负,最初的微 博发放 的推拉模式也受到了挑 战。 A
‘ \ \
旺三圊 E三 五 回 臣三
据 ,更 新的策略是 L U( 近最少使用 ) R 最 ,以及每 个 K V对的 有效时限。K V对存储有效 时限是在 me 由 A p 置并作为 端 p设
参数传给 ms 的。同时 m 采用是 偷懒替代法,HS s I 不会 开额外 的进程 来实时监测过时的 K V对并删除 ,而是 当且仅 当,新来
一
图1 me a h 的 应 用 mc c e
需要注 意的是,Me a h d使用内存管理数 据,所 以它 mc c e
是易失 的,当服务 器重 启,或者 Me a h d进程 中止 时,数 mc c e 据便会 丢失,所以 Me a h d不能用来保存持久数据。有很 mc c e 多人都 有错 误理解 ,认为 Me a h d的性 能非常好 ,相 对于 mc c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队职责
• 业务模块化、 • 提供标准化 服务化 的技术框架 • 业务流程优 • 解决系统高 化 并发、高可 • 业务容量评 用、高可扩 估 展问题
1. 平台组织架构(物理)与技术体系(逻辑)从无缝结合,提 高了团队协作的效率,降低了沟通成本。 2. 12个区间分别聚焦于各自的侧重点,指明长期的发展方向。
Web(JS、CSS、HTML) Android iPhone
接入层
Web(php)
MAPI
Push 网关
后台
搜索
微博平台(Java)
大数据
平台架构演变
2009 - 2010
2011 - 2014
2014 – 将来
节点B rpc1
SR SS
CS
SR
节点D rpc3
4节点模型: CS = Client Send SR = Server Receive SS = Server Send CR = Client Receive
亿级用户下的新浪微博平台架构
@卫向军_微博
Agenda
1. 微博的技术架构 2. 微博平台的技术挑战 3. 微博平台架构演变与第三代技术架构体系 4. Watchman-分布式服务追踪系统 5. Feed多级双机房缓存系统 6. 致谢
微博技术架构
客户端
流量切换
5
RPC MCQ 短链 用户 发号器 Config
8
服务状态
11
服务依赖
服务层
调用链
发布和灰度
3 资源层
MC HBase
6
Cache组件
9
Error
12
扩容与缩容
Redis
MySQL
对象库
异常
水平维度分析
层次 接口层 特点 • 无状态设计 • 支持HTTP/1.1协 议,JSON数据格 式 • 无状态设计 • 组合服务与原子 服务 • 数据可靠性要求 很高 • 容量与QPS规划 • 扩容方案 机器 • 前端(侧重 CPU和内存) 技术保障 • 高可扩展性 • 支持内外网两 种部署 • 高可扩展性 • 主要部署在内 网 • • • • 扩展性较差 数据迁移 服务扩容 安全性要求高
LAMP
面向SOA的架构
技术架构、业务架构、 技术保障多维度结合
平台技术挑战
10亿级PV,百万级的QPS,千亿级数据 4个9的可用性,150ms的SLA,线上故障5min内处理。 1.02亿DAU,6941万的总互动量,相关阅读数41.5亿(羊年除夕)。 百个微服务,2次/周的常规上线与不限次数的紧急上线
数据量
bigger than bigger
用户体验
faster than faster
业务
more and more
第三代技术体系
业务架构
1 接口层 2
Feed 关系 通讯 Feed 关系 通讯
技术架构
4
接口框架 基 础 组 件 + 分 布 式 追 踪 组 件
监控平台 7
SLA
服务治理 10
Scriber Serer
Spark
HBase
UI
Feed多级分布式缓存设计
用用户访问模型驱动设计
模型建 立
模型摸 索
模型发 生变化
常见的模型指标: • 读写比 • 访问时长分布 • 访问时段分布 • 访问量分布 • 访问来源分布 • ……
分布式追踪系统
分布式服务痛点
• 同一个请求,处理时依赖多 个微服务。 • 各个服务之间互相隔离,导 致出问题时,排查特别困难。 • 不同服务的日志无法有效的 匹配。
WatchMan系统
解决的问题
• 生成完整的请求调用链,方便排查问题。 • 生成服务依赖关系图,查询线上服务的状态。 • 结合RPC框架,扩展服务治理功能。
设计要点
• 生成唯一的RequestID标识,并逐级递归传递给调用的 HTTP与RPC服务。 • 对业务系统最低侵入原则,使用AOP方式织入平台中 间件。 • 对业务系统性能影响最小,采用1/1000的采样率。
调用链模型
User
CS
节点A
SR CS CR
rpc2 rpc4
CR CR SS SS
节点E
节点C
系统架构设计
agent Web V4 Server agent Web V4 Client 1.1 1.2 标准化日志 (MC/Redis/资源 中间件/...) 1.3 agent RPC Client agent RPC Server 1.4 解决跨语言、跨框架的问题,微 博平台所有服务以及接口通过生 成标准的日志,支撑不同的接口 框架以及RPC服务框架。
Feed用户行为分析
用用户浏览⻚页数统计
微博曝光量日日志抽样分析:
97%用用户都是浏览5天内的微博
服务层
• RPC Server 队列处理机 (侧重CPU和 内存) • Hbase/MySQL • MC/MCQ/ Redis(侧重 内存与硬盘)
资源层
平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构延伸
维度 平台团队 业务架构 • 业务架构师 和业务工程 师 技术架构 • 技术架构师 技术保障 • 平台运维团 队 • 服务保障 • 服务上线、 下线 • 业务监控与 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