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赵子昂行书前后赤壁赋

合集下载

赤壁赋原文书法作品欣赏

赤壁赋原文书法作品欣赏

赤壁赋原文书法作品欣赏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

此卷行楷书《赤壁赋》,结字矮扁而紧密,笔墨丰润沉厚,是中年时期少见的用意之作。

1.气韵之美:此书法作品,首观气韵。

笔墨间流淌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与文化积淀,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2.结构之美:再看结构,字形结构严谨,笔画的分布与搭配恰到好处。

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姿态,却又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

3.线条之美:线条流畅自然,或粗或细,或浓或淡,既有硬朗的骨架,又有柔韧的肉身,每一笔都凝聚着书法家对书法的深刻理解与高超技艺。

4.章法之美:章法布局更是独具匠心,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疏密有致,层次分明。

整体看来,既有动态的灵动感,又有静态的安稳感。

5.意境之美:此书法作品不仅表现了苏轼的文学思想,更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意境。

观者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创作时的心境,那种对人生、对自然的深深感慨。

总之,这是一幅极具艺术价值的书法作品。

它不仅展示了苏轼高超的文学造诣,更展现了书法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与对书法的独到理解。

高清字帖文征明小楷《赤壁赋、后赤壁赋》

高清字帖文征明小楷《赤壁赋、后赤壁赋》

高清字帖文征明小楷《赤壁赋、后赤壁赋》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明代书画家。

初名璧,以学行更字徵仲,号衡山、衡山居士。

斋名停
云馆。

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

文徵明多才艺,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桢,学画于沈周,名声日益显赫,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三人,人称“吴中四才子”。

他的书法初师李应桢,后学宋元,又上溯晋、唐,博取精华,为集古之大成者。

楷、行、草、隶诸体皆佳,尤精小楷,人称有“二王”风骨。

其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

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

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

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

【名人字帖】文征明行书《赤壁赋》

【名人字帖】文征明行书《赤壁赋》

【名⼈字帖】⽂征明⾏书《⾚壁赋》原⽂地址:⽂征明⾏书《⾚壁赋》作者:壬戌之秋,七⽉既望,苏⼦与客泛⾈游于⾚壁之下。

清风徐来,⽔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出于东⼭之上,徘徊于⽃⽜之间。

⽩露横江,⽔光接天。

纵⼀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飘飘乎如遗世独⽴,⽻化⽽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歌之。

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兮天⼀⽅。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之嫠妇。

苏⼦愀然,正襟危坐⽽问客⽈:“何为其然也?”客⽈:“‘⽉明星稀,乌鹊南飞’,此⾮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东望武昌。

⼭川相缪,郁乎苍苍,此⾮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东也,舳舻千⾥,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世之雄也,⽽今安在哉? 况吾与⼦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友麋⿅,驾⼀叶之扁⾈,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粟。

哀吾⽣之须臾,羡长江之⽆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客亦知夫⽔与⽉乎?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

盖将⾃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瞬;⾃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尽也,⽽⼜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吾之所有,虽⼀毫⽽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间之明⽉,⽿得之⽽为声,⽬遇之⽽成⾊,取之⽆禁,⽤之不竭,是造物者之⽆尽藏也,⽽吾与⼦之所共适。

” 客喜⽽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中,不知东⽅之既⽩。

《后⾚壁赋》原⽂是岁⼗⽉之望,步⾃雪堂,将归于临皋。

⼆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叶尽脱,⼈影在地,仰见明⽉,顾⽽乐之,⾏歌相答。

已⽽叹⽈:“有客⽆酒,有酒⽆肴,⽉⽩风清,如此良夜何!”客⽈:“今者薄暮,举⽹得鱼,巨⼝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谋诸妇。

前后《赤壁赋》比较赏析

前后《赤壁赋》比较赏析

前后《赤壁赋》比较赏析前后《赤壁赋》比较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前后《赤壁赋》比较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前赤壁赋原文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前赤壁赋全文

前赤壁赋全文

北宋苏轼行楷书。

素笺墨迹卷。

纵23.9公分,橫258公分。

字共六十六行。

前五行三十六字已缺,由明代文徵明补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乘舟游览黃州城外赤鼻磯,遥想八百多年前,三国时代孙权破曹军的赤壁之战,作《赤壁賦》,表达对宇宙及人生的看法。

同年十月重游,又写了一篇《后赤壁賦》,两文后世传诵不绝,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杰作。

本卷为友人傅尧俞(1024-1091)书前赤壁賦,自识:“去岁作此賦”,所以知道是元丰六年书,时四十八岁。

此卷行楷书,结字矮扁而紧密,笔墨丰润沉厚,是苏轼中年时期少见的用意之作。

《石渠宝笈》载:卷高七寸五分,横七尺二寸五分。

卷后有文徵明、董其昌等人跋,董跋称:“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此书《兰亭》之一变也。

”又称:“此赤壁赋庶几所谓欲透纸背者,乃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

”此帖运笔古拙内涵,非寻常苏轼法书可比。

译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赤壁赋完整版(含逐字逐句翻译)

赤壁赋完整版(含逐字逐句翻译)
太空
御:驾
脱离人世
传说成仙的人能飞升,像长了翅膀一样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过一会儿,月亮从东山升起,在斗、牛星之间徘徊着。
白茫茫的水气笼罩江面,水光与江色连成一片。任凭这一苇叶似的小舟随意飘荡,浮在宽广无边的江面上。觉得浩浩荡荡的,我就觉得像在太空中驾风飞行,却不知道要到什么地方去;又觉得飘飘悠悠的,就像是离开了人世而无牵无挂,飞升到仙境一般。
客人中有个吹洞箫的,便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应和起来。箫声呜呜的,好像在哀怨,又像在眷恋,好像在哭泣,又像在申诉,余音悠长委婉,就像一根细丝一样将断未绝。这箫声使潜藏在深涧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 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 。
一会儿
斗宿和牛宿 都是星宿名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 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 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指白茫茫的水汽。

笼罩。
指小船(比喻船很小,像一片苇叶)
往。
指广阔的江面。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助词,用在形容词后,……的样子
同“凭”乘。
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仍有“二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

《赤壁赋》的原文及翻译

《赤壁赋》的原文及翻译

《赤壁赋》的原文及翻译《赤壁赋》的原文及翻译导语:《赤壁赋》咏古物感叹人生,写了诗人被贬后有志难伸的苦闷,以下是由小编为您整理的《赤壁赋》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赤壁赋原文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赤壁赋书法赏析

赤壁赋书法赏析

赤壁赋书法赏析
《赤壁赋》是苏轼的一篇重要作品,其书法艺术也备受赞誉。

以下是对《赤壁赋》书法的一些赏析:
1. 气韵生动:苏轼的书法注重气韵的生动,他的字形虽然向右上方倾斜,但整体上却有一种动态平衡的感觉。

这种气韵生动的特点,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

2. 笔法丰富:苏轼的书法笔法丰富,他善于运用各种笔法来表现不同的字形和意境。

他的书法作品中既有行书的流畅,也有楷书的端庄,更有草书的狂放。

这种丰富的笔法运用,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结构严谨:苏轼的书法结构严谨,他的字形虽然向右上方倾斜,但整体上却有一种对称和谐的感觉。

他的字形大小、笔画粗细、结构比例等都非常严谨,这种严谨的结构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4. 意境深远:苏轼的书法意境深远,他的字形和意境相互呼应,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

他的书法作品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更有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这种深远的意境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总之,《赤壁赋》是苏轼的一篇重要作品,其书法艺术也备受赞誉。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前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

怎样临习《前后赤壁赋》一、赵孟頫与《前后赤壁赋》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又号水精宫道人,浙江吴兴人,为宋皇室赵德芳的后代。

赵孟頫于元至元二十三年应选入朝,一生为官,逝后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赵孟頫博学多才,学识过人,诗文、书画、音律均善,亦旁通佛学,明何良俊誉之为“上万五百年,纵横一万里”的人物。

然其为宋之皇室,后降附“敌国”沦为贰臣,是以又有傅山、康有为等刚直之士薄其人遂恶其书,大加讥贬。

客观地评价,赵孟頫书风能笼罩于元、明、清诸代,首先应归功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归功于其对传统的精确阐释。

赵孟頫是个很复杂的人物,我们可以非议其骨气,但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其书法。

笔者以为当代姜澄清先生的评价较为精当:“书法至赵孟頫才最终确立了‘婉约’的地位。

而赵书的出现,是与时代潮流相感应的,并不偶然。

”(见《中国书法思想史》)作为开宗立派的人物,赵孟頫早年学宋高宗,中年的专习“二王”,虞集谓之“楷法探《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谐《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

同时对篆、隶、章草等赵皆苦心研习,晚年又着力李北海,因此深厚的传统积淀成就了赵体的辉煌。

《前后赤壁赋》一文为苏东坡贬谪黄州,在人生最为失意、最为灰暗时所作的名篇。

公元1301年,时年47岁的赵孟頫重读此文时,其内心的隐痛击打着他的心灵。

这时当“明远弟”(此卷跋文中记)呈纸求书时,他内心的郁闷与悲凉便随着东坡的语言汩汩流淌。

他的婉约凄美的笔调款款写来,恬然而静谧在宣泄着自己的情怀。

这就是赵孟頫这件书法作品(附图为局部)的创作背景。

二、临写准备准备下笔临写前,我们应当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准确的思想切入,二是相关的工具选择。

《前后赤壁赋》卷(附图为作品局部)为赵孟頫47岁时所作,艺术上正值其深研“二王”书风的阶段,已对行草技法有了相当高的体悟。

而在思想上,此时的他仕途得意,但心中依旧有些黯然,一是因为朋友的冷漠,二是来自发自内心的某种抑郁。

苏轼前赤壁赋多少字

苏轼前赤壁赋多少字

苏轼前赤壁赋多少字《前赤壁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赋,《前赤壁赋》总共644字。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轼前赤壁赋多少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前赤壁赋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元赵子昂高清书前后赤壁赋附译文以及赏评

元赵子昂高清书前后赤壁赋附译文以及赏评

元赵子昂高清书前后赤壁赋附译文以及赏评赤壁赋附译文前赤壁赋原文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阿建荐文:苏轼《前赤壁赋》书法赏析

阿建荐文:苏轼《前赤壁赋》书法赏析

阿建荐文:苏轼《前赤壁赋》书法赏析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少有的艺术全才,几千年才出一个。

其书法注重“取意” ,且字形温润、笔圆韵胜、格调高雅,姿态万千,风格多样。

在用笔上强调执笔一定要灵活自如,认为“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 ,反对死硬。

在楷书与行书的关系上,东坡强调一定要打好楷书基础,才能在行草方面有所成就。

他说“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能行立而能走者也” 。

他还赞赏颜真卿书“一变古体”;认为一个杰出的书法家最可贵的应是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出新意、形成自家面目。

我在前面推荐同学张百军的文章中指出,百军不仅在书法上达到了一定境界,其文笔也颇令我吃惊,我是写不出如下这般既有学术性又具艺术性的文章来的,我在敬服之余对其散文爱不释手,读者诸君自可鉴赏。

——题记张百军:苏轼《前赤壁赋》书法赏析苏轼,中国文化史上百科全书式的通才,其诗歌豪放杰出、超然尘埃;其散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其绘画独抒性灵、不拘程式;其书法意造无法、信手推求。

凡所涉足的领域,苏轼都有超乎前人的卓越建树,无一不成为开宗立派的巨匠。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次子。

嘉祐二年(1057)及进士第,授凤翔府签书判官,后历判官告院、开封府推官。

熙宁中因上书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州、徐州、湖州。

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捕下狱,一百余天后出狱,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

哲宗元祐年间旧党当政,历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

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

元祐六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为洛党贾易等所排挤,出知颍州,复徙扬州。

次年,以兵部尚书召还,改礼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读二学士。

哲宗亲政,出知定州。

绍圣初,以“讥斥先朝” “诽谤先帝”之罪名落职降知英州,未至,旋贬惠州安置。

绍圣四年(1097)再贬昌化军安置。

徽宗即位,因大赦内徙,次年病卒于常州。

宋孝宗赵昚《后赤壁赋》高清附释文

宋孝宗赵昚《后赤壁赋》高清附释文

宋孝宗赵昚《后赤壁赋》高清附释文宋孝宗,赵昚《后赤壁赋卷》草书,纵24.5厘米,横101.4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赵昚(zhào shèn)==宋孝宗==(1127-1194年)原名伯琮,字永元,是南宋第二位皇帝;::前赤壁赋(qián chì bì fù)==《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后赤壁赋(hòu chì bì fù)==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由于该作之末没有作者的款识,因此对于书写人是谁这一问题,从元代起就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是宋徽宗赵佶所书,有人认为是宋高宗赵构之作,还有人认为是宋孝宗赵昚手笔。

赵昚学赵构书法很像,几可乱真。

从书写上分析,赵昚作字较之赵构,往往落笔凝重不够,结字略显松懈。

检视此卷,正有这样的欠缺。

再则,赵昚更喜爱苏轼诗文,因此这件草书《后赤壁赋》卷当出自赵昚之手。

::赵佶(zhào jí)==宋徽宗==(1082~1135年)是北宋王朝的第八代皇帝,19岁继位,53岁退位,为帝34年,赵佶具有书法、绘画才能,鞠蹴(足球)也踢得很好,堪称宋代风流天子;::鞠蹴(cù jū)==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

祝允明《前后赤壁赋》的历史故事

祝允明《前后赤壁赋》的历史故事

祝允明《前后赤壁赋》的历史故事祝允明,明朝有名的大书法家、诗人,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大才子”,因出任过京兆应天府通判,世人又称他为“祝京兆”。

祝允明《前后赤壁赋》《祝允明草书前后赤壁赋》精选了荣宝斋珍藏的明清大家墨宝,分真、草、隶、篆猪体,为了尽可能的方便读者体会、临摹,丛贴做了展示作品全貌,局部放大等编辑加工。

祝允明的《前后赤壁赋》,书法为狂草,内容是苏轼的两篇散文。

此卷乃祝允明晚年所做,本是千古绝唱之文,再经生华之笔,构成书法艺术,堪称精品。

此卷书法下笔犹如游龙,变化万千,随意而行,结构上大小相间,修长合度,纵观全卷,似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飞动自然,意太朴素。

祝允明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齐名,是吴中四大才子之一。

自幼勤奋苦学,苦练书法,功底扎实。

其书法集各家之所长,在明朝独领风骚,其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祝允明与文征明、王宠并称为“明中期书法三大家”。

王世贞曾评价到“天下书法归吾吴,祝京兆允明为最”。

祝允明吸取楷书大家褚遂良、赵梦頫书法之精髓,习王羲之、王献之行书之神韵,扬唐怀素草书之气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他的书法之路开始于外祖父徐有贞,再加上其岳父弘治朝太仆少卿李应祯的教导,祝允明耳濡目染、勤奋苦练,在吴中四大才子中,书法艺术最为突出。

祝允明是个怎样的人祝允明,明朝有名的大书法家、诗人,生于公元1460年,病逝于1527年,享年67岁。

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大才子”,因出任过京兆应天府通判,世人又称他为“祝京兆”。

祝允明画像祝允明年幼时,跟随外祖父徐有贞学习,外祖父在乡里德高望重,经常有人请他作墓志铭,因此除了外祖父以外,祝枝山接触到了很多人,长年耳濡目染,再加上祖父祝灏的悉心教导,五岁时就变现出了常人所不能及之才。

青年时发奋苦学,想要和他的长辈一样求取功名,立志和他的长辈一样成为一代文豪,他严格按照前辈的教导,扎扎实实的下功夫,他把读书和写字结合起来学习,董其昌评价他的字为“绵里铁”。

赤壁赋翻译

赤壁赋翻译

赤壁赋翻译赤壁赋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首古文,描述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这首赋由东晋时期的文学家陆机创作,以其鲜明的意境和雄奇的景色描绘了古代战争的壮丽场景,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历史的追忆。

这篇赋以“赤壁”作为背景,讲述了赤壁之战的背景和战争的具体经过。

赋的开始,即第一段,以“江陵城南有凤栖梧谿”为开篇,秀丽的自然风景映衬出紧张的战争气氛。

接下来,陆机通过诗意的语言描绘了赤壁水域的美丽和宏伟,以及水面上蔚蓝的天空和波光粼粼的江水。

赋的第二段,陆机再现了东吴与蜀汉的对峙局面。

以“左能右","右能左","左合右"为开头,陆机描绘了两军对峙时的紧张气氛。

随后,陆机开始描写刘备和孙权的智谋,他们利用火攻和水战等战术来获得战争的胜利。

接下来,陆机通过对身世的独白,描述了自己因文才而受到关注,并在这个历史战场上担当了一名参谋军师的角色。

他描述了自己借着赤壁这个历史事件,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欢喜与感慨。

最后,陆机通过对赤壁战争胜利后的一系列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过去辉煌时刻的追忆。

赋以“人说安能与?岁月如流水”为结尾,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历史的敬仰。

这首赤壁赋以其生动的描写和朴实的语言表达了陆机对历史事件的热爱和追忆,同时也通过描绘古代战争的场面和人物形象,表达了对和平和文化的追求。

通过赤壁之战的背景和战争的描写,赋予了赤壁这个历史事件更加丰富的含义,使得这篇赋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总之,赤壁赋是一篇以历史战争为题材的古文,通过对赤壁之战背景和战争经过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历史的追忆。

这篇赋以其意境深远,语言朴实的特点,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