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昂《松雪墨迹行忆三段卷》

合集下载

《松雪斋文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松雪斋文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松雪斋文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松雪斋文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又名《赵文敏公松雪斋全集》、《松雪斋集》、《赵子昂诗集》等。

元代艺术全才赵松雪,行书《后赤壁赋》欣赏,秀雅挺劲冠绝古今

元代艺术全才赵松雪,行书《后赤壁赋》欣赏,秀雅挺劲冠绝古今

元代艺术全才赵松雪,行书《后赤壁赋》欣赏,秀雅挺劲冠绝
古今
前言:
声明:本文由清雅阁书画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谢!
汉字是象形文字演变而来,很大程度上是依照物体本身的形状所产生的,这一点在篆书上就很容易发现。

也就是说汉字的形态是抽象的表述方法。

一个字就是一个意思或是一句话。

所以我们的文言文都是非常简短而精炼的字词进行组合的。

书法是在围绕汉字本身的结构而产生的艺术升级,既然汉字是抽象的意境表述,那么书法艺术所产生的的意象类型也应该是抽象为主的,书法是汉字书写的造型艺术,它具有艺术的一般特征,也具有自己独特而具体的特征。

就艺术的形象性而言,书法艺术是通过意象性来实现的。

书法的意象,就是书法的艺术表象和由此所产生的艺术情趣、艺术境界或艺术精神等相统一的泛美过程。

书法的意象主要指象外之象、象外之意。

赵子昂最经典的代表作!取法王羲之,将行书之美写到极致

赵子昂最经典的代表作!取法王羲之,将行书之美写到极致

赵子昂最经典的代表作!取法王羲之,将行书之美写到极致墨品风雅发布时间:19-12-2618:34优质创作者赵子昂是元朝初期著名的书法家,深得皇帝器重,据《元史·赵子昂传》记载: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子昂比唐李白、宋苏子瞻。

又尝称子昂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

元世祖认为赵子昂之才可比唐代的李白和宋代的苏轼,又说他品行纯洁端正,学识丰富,佛道皆通,别人都比不上他。

不错,赵子昂可能是迄今为止在艺术领域涉猎最为广泛的艺术家,他通晓书法、绘画、篆刻、鉴定、诗词、音律等多项艺术,尤其是书法方面,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据《元史·赵子昂传》载:(赵子昂)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赵子昂书法这一评价虽然有些夸张的意味,但是从他的代表作《洛神赋》中,我们不难看到他书法造诣之精深,水平之高超,的确影响了后世几百年。

所以,民国时期的书法家潘伯鹰才感慨的说道:“自从赵子昂之死,到今日已经六百多年,还不曾再生出一个像他那样伟大的书家来。

”赵子昂书法《洛神赋》乃是由三国魏时期的文学家曹植所作,全篇辞藻华丽,描写细腻,如梦如幻,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以及彼此间的思慕爱恋,亦堪称中国古代女士之美的典范之作。

而赵子昂写就的《洛神赋》最完整版本之一,是他四十七岁时所书,也是他最为经典的作品。

赵子昂书法他取法“二王”,以同样柔美、圆润的笔墨作书,肆笔自得,灵动飘逸,颇有儒家佳公子之风姿,又有温润的仙人风采,展现出了他对于“二王”书法的深刻领悟。

且看那优美潇洒的字姿、圆润灵秀的运笔、密中有疏的布局等,都展现出了他集众家之所长而自成一体的艺术特色,即便不懂书法的人,看上去也十分养眼!商品引导语:赵子昂的《洛神赋》,是后世临摹、学习行书的经典范本,今天将赵子昂的《洛神赋》1:1的比例进行复制,通过高清宣纸打印技术进行打印,高度还原原状,希望书法爱好者们能够喜欢。

学习王羲之、王献之小楷,这些要点你必须要知道

学习王羲之、王献之小楷,这些要点你必须要知道

学习王羲之、王献之小楷,这些要点你必须要知道楷书是单字用笔最丰富的书体,小楷不单是一种书体,魏、晋之后,又成为行草书的技法基础。

其技法特点:一、以其字小,起笔多露锋取势,要求精准遒劲。

王羲之自道云:“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

用尖笔须落锋混成,无使毫露浮怯,举新笔爽爽若神,即不求于点画瑕玷也。

”(《书论》)孙过庭理解为:“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豪芒。

”(《书谱》)米芾的理解为:“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董其昌的理解为:“自起自倒,自收自束。

”(《画禅室随笔》)这里的“藏锋”指逆势,“混成”“衄挫”是指用笔顺逆转化,其效果就是洞精笔势,遒媚逼人。

要点就是用笔要“有偃有仰,有欹有侧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

”(王羲之《书论》)董其昌门生倪后瞻理解为:“转换者,用笔一反一正也,此结构用笔也,即古人回腕藏锋之秘。

”能转换,自能识得轻重、缓急、向背、偃仰。

所以,体势结构由笔势带出就是这个意思。

至于“二王”笔法之别,王羲之用笔内,王献之外拓,表现在结体上就是王羲之内敛,王献之开张。

小楷的特点:“小楷则精致萧散,秀逸而存风骨。

倾欹而见正大,出奇示变于规矩准绳之中。

”(郝经《叙书》)又苏轼《论书》云:“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

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其实,都根源于笔势。

小字同样要注重笔势,不然只能是“痴冻蝇”。

临摹的要点是“临帖之法,欲肆不得肆,欲谨不得谨;然与其肆也,宁谨。

非善书者莫能知也”。

(赵孟《松雪斋书论》)那我们该如何学习“二王”小楷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古人学“二王”小楷成功的例子,最具代表性的就属赵孟頫了。

赵的时代“二王”小楷已不可得见,所以,他早年就从宋人入手,即宋高宗赵构,时代近又能见真迹。

他从十九岁一直学到三十岁左右,这个时期相对来说学习的面较窄。

三十一、三十二岁得《淳化阁帖》祖本,开始学习钟繇、萧子云小楷。

至大二年(1309)其五十六岁时跋自书小楷《禊帖源流》云:“余二十年前为郎兵曹,……余往时作小楷,规模钟元常、萧子云,尔来自觉稍进,故见者悉以为伪,殊不知年有不同,又乖合异也。

行书千字文拓本

行书千字文拓本

行书千字文拓本篇一:怀素-千字文怀素草书《千字文》。

此拓本品相完好,为明代原拓,拓本纵33厘米,横16厘米,共55页。

千字文正文每页3行7字。

全文及跋44页,还有明代草书大家宋克书杜甫《前出塞九首》碑拓,和《克顿首再拜复》计10页。

页尾空白处写有程甲锐的题跋和两方印。

从余子俊(1429-1489)跋语中得知,《千字文》是明成化六年(1470年)刻成。

据考证,家藏怀素《千字文》拓本为原拓本,装裱时,《千字文》正文有部分文字的右侧有红字行书标注,以便于阅读。

该拓本刻工精细,字迹清晰,装裱古朴。

成化六年距今530余年,此拓本保存完好如新,且存世绝稀,十分难得,有着极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

值得一提的是,扉页书法墨迹由于年代久远已浸透纸背,在透光角度清晰可见行草大字:“草书珍宝藏者加意重之”;另有两行:“明拓唐怀素千字文今很少见,得之不易也,藏者当永惜之,非金钱能求也。

”因《千字文》系明拓,而宋克又是明代前期人,据此判断,《前出塞九首》碑帖应是初拓本,亦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千字文》虽短,而先贤呈现给我们的文化内涵却很厚重,有时,我不敢轻易去触动这本碑拓,或许静静地遐想,让思绪穿越时空,追记虔诚的感怀,更能使我聆听到历史的回声。

这是怎样一段缘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壹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临深履薄夙兴温凊似兰斯篇二:碑帖拓片收藏基础知识碑帖拓片收藏基础知识碑帖拓片收藏刍议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并没有全部记载于浩瀚博大的史书里,悠久的灿烂古文化,也没有全部积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引用】赵孟《行书十札卷》赵子昂十札法帖带【释文】

【引用】赵孟《行书十札卷》赵子昂十札法帖带【释文】

【引用】赵孟《行书十札卷》赵子昂十札法帖带【释文】引用以拙为进的赵孟頫《行书十札卷》\赵子昂十札法帖带【释文】行书十札卷纸本25.8×57.3cm不等上海博物馆藏赵孟頫是元代书坛当之无愧的领袖。

赵孟頫的《行书十札卷》十通尺牍合装卷,为赵孟頫致好友石民瞻书信九札,致高仁卿一札。

石民瞻号汾亭,江苏人,好书画,曾为官九江等地。

早年便与赵孟頫为友,后成亲家。

仁卿即高复礼,河南人,官兵部侍郎,是石民瞻亲戚。

所以赵孟頫、石民瞻、高复礼三人即具友情,亦有亲情,关系甚为密切。

十件书札原为石民瞻珍藏,其临殁时赠给友人戴氏;明代,张黼从戴家购得,后张家一直传递五代;入清后,是卷为王鸿绪所得,王鸿绪的儿子又将其献给乾隆帝,因内府贮赵迹甚多,乾隆十六年,本卷又还给王家。

后又经潘延龄、罗天池、裴景福、伍元惠等人收藏。

全卷横为五千三百一十五毫米,卷末后人题跋甚多,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关于十札书信书写的时间,有的专家认为是赵氏四十六岁至五十六岁时书写,亦有的专家以为是四十二岁至四十六岁时书写。

尽管这些专家意见不一,但都认为,十札书信系赵氏盛年所书。

这十通书札为亲友之间关于家庭琐事的通信,写来信手随意,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性情意趣和功力修养。

书卷中真、草间出,映带匀美,较之正规书作,字形更多抑扬、奇正之态,流溢出温雅清朗的审美意蕴。

笔意婉转停匀,妍润多姿,展现出书家一圆、二润、三熟的独特艺术风格。

释文:(札一)记事顿首再拜民瞻宰公仁弟足下,孟頫谨封。

孟頫顿首再拜民瞻宰公仁弟足下、顷旆从一再过吴。

何不蒙见过耶.孟頫滞留于此。

未得至杭。

想彼中事已定.昨承许惠碧盏。

至今未拜赐。

岂有所待耶。

兹因仁卿来。

草草数字附问。

旦夕到杭。

又有承教之便也。

不宜。

孟頫顿首再拜。

十二月廿七日。

(札二)孟頫方雨中闷坐。

忽得惠字。

乃(欲)知为雨小留。

同此无类。

承示画梅及观音像;一如来意。

题数字其上。

却用奉纳。

冀目入。

行潦满道。

不敢奉屈。

临纸驰情。

不宣。

用笔千古不易

用笔千古不易

用笔千古不易作者:***来源:《收藏与投资》2020年第06期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

系宋太祖的儿子秦王趙德芳之后,赐第湖州,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其曾祖、祖父“仕宋皆为大官”。

他的父亲名与訔,字仲父,号菊坡,官至中奉大夫,富收藏,多与画家文人交往。

所以他在书文书画方面自幼即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

赵孟頫性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元史》本传),“未弱冠时,出语已惊乡里儒先,稍长大,而四方万里重购以求其文”(戴表元《松雪斋文集序》)。

赵孟頫是位很勤奋的书法家。

他早年学习宋高宗,继学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后欲展大字,又学李北海、柳公权。

用笔得古法甚多,结字尤精熟。

明宋濂说他:“留心字学甚勤,羲献帖凡临数百过。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这与他倡导的复古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认为学习书法,取法要高,不能仅仅停留于两宋,要直追晋唐。

尤其倾心王羲之,钟爱《兰亭序》。

至大元年(1310)九月,赵孟頫奉召自吴兴北上,前往大都(今北京)。

船行至浙江南浔,幸得独孤长老所藏的《宋拓定武兰亭》。

爱不释手,时时展玩、临习,颇有心得。

在舟中月余时间里,先后写下十三段跋文,后人称为《兰亭十三跋》。

在跋文中既记载了“乞得”这本《兰亭序》的经过,又不时地写下了自己对书法,特别是摩挲此本《定武兰亭》以后的体会。

关于笔法方面的跋记主要有两处,第一处是在第六段中,写道:“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右军书兰亭是已退笔,因其势而用之,无不如志,兹其所以神也。

”第二处是在第七段中,写道:“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两段跋文中都提到“用笔”,可见赵孟頫对用笔的重视。

细细品味,两处“用笔”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第一次提到的“用笔”是与“势”相联系的,“势”即“笔势”的简称,通过细究笔势,他发现王羲之在写《兰亭序》时用的是一支旧笔。

赵松雪《松雪斋书论》

赵松雪《松雪斋书论》

赵松雪《松雪斋书论》赵松雪《松雪斋书论》【作者】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等。

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又称“赵吴兴”。

元代著名书画家,系宋太祖赵匡胤第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

元世祖时,以以遗逸被召,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时称“赵承旨”。

卒后追赠魏国公,谥文敏。

著有《松雪斋集》。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极有影响的书法家。

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他善篆、隶、真、行、草诸体,尤以楷、行著称于世。

《元史》本传载:“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赞誉极高。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题注】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及其深远的影响力。

他的论书思想体系绝不亚于他的传世书法作品。

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独到见解。

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

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

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

”尤其他在书论中提出“用笔千古不易”的观点,惊世骇俗,振聋发聩,影响之大,以至今日仍聚讼纷纭,争论不休。

本编《松雪斋论书》、《论宋十一家书》、《阁帖跋》辑自于《松雪斋集》、《铁网珊瑚》、《笔道通会》等书,汇集了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理论上重要的书学思想。

原文:《醉翁亭记》①北宋学士东坡苏公②之笔,赵子固③家藏旧物也,今为伯田冯先生④所得。

余在京时,尝见此卷于高仁卿⑤家,前后有子固印识,今悉亡之,想为俗工裁去,讵谓神物而灾亦见侵如是,然而字画未损,犹幸甚耳。

或者议坡公书太肥,而公却自云:“短长肥瘦各有度,玉环飞燕⑥谁敢憎?”又云:“余书如棉裹铁。

”余观此帖,潇洒纵横,虽肥而无墨猪之状,外柔内刚,真所谓棉裹铁也。

夫有志于法书者,心力已竭而不能进,见古名书则长一倍,余见此岂止一倍而已。

赵孟集字古诗

赵孟集字古诗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

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其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他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1.《点绛唇》元·赵孟頫昏晓相催,百年窗暗窗明里。

人生能几。

赢得貂裘敝。

富贵浮云,休恋青绫被。

归欤未。

放怀烟水。

不受风尘眯。

2.《蝶恋花》元·赵孟頫侬是江南游冶子。

鸟帽青鞋,行乐东风里。

落尽杨花春满地。

萋萋芳草愁千里。

扶上兰舟人欲醉。

日暮青山,相映双蛾翠。

万顷湖光歌扇底。

一声催下相思泪。

3.《绝句》元·赵孟頫溪头月色白如沙,近水楼台一万家。

谁向夜深吹玉笛,伤心莫听后庭花。

4.《浣溪沙》元·赵孟頫满捧金卮低唱词,尊前再拜索新诗。

老夫惭愧鬓成丝。

罗袖染将修竹翠,粉香吹上小梅枝。

相逢不似少年时。

5.《南乡子》元·赵孟頫云拥髻鬟愁。

好在张家燕子楼。

稀翠疏红春欲透,温柔。

多少闲情不自由。

歌罢锦缠头。

山下晴波左右流。

曲里吴音娇未改,障羞。

一朵芙蓉满扇秋。

6.《浪淘沙》元·赵孟頫今古几齐州。

华屋山丘。

杖藜徐步立芳洲。

无主桃花开又落,空使人愁。

波上往来舟。

万事悠悠。

春风曾见昔人游。

只有石桥桥下水,依旧东流。

7.《人月圆》元·赵孟頫一枝仙桂香生玉,消得唤卿卿。

缓歌金缕,轻敲象板,倾国倾城。

几时不见,红裙翠袖,多少闲情。

想应如旧,春山淡淡,秋水盈盈。

8.《太常引》元·赵孟頫弄晴微雨细丝丝。

山色淡无姿。

柳絮飞残,茶蘼开罢,青杏已团枝。

赵孟章草书《急就篇》再考

赵孟章草书《急就篇》再考

赵孟章草书《急就篇》再考作者:肖燕翼来源:《中国收藏》2016年第06期元赵孟书《急就章》,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石渠宝笈·续编》著录赵孟章草书《急就章》,经今人研究被认定为元人仿本。

但继续深入研究发现其后的明清多人题跋均不可靠,正文缺字又与明代刻本相同。

可见其并非元人仿本。

赵孟(1254年至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等。

世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

擅诗文,精鉴赏,尤以书画成就为著。

书法称“赵体”,唐以后仅见者。

元杨载撰“赵公行状”,言其“性善书,专以古人为法。

篆则法《石鼓》、《诅楚》;隶则法梁鹄、钟繇;行草则法逸少(王羲之)、献之,不杂以近体”(载于1991年6月中国书店出版《松雪斋集》)。

赵孟曾为其夫人管道升撰“墓志铭”,中云:“天子命夫人书《千文》……又命余书六体为六卷”(同上)。

元黄公望曾跋赵孟《行书千字文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曰:“精进仁皇全五体,千文篆隶草行真,当年亲见公挥洒,松雪斋中小学生。

”指的就是天子命书之事,并且表示出钦羡之情。

这其中有其能书六体还是五体之别,按其自撰管夫人《墓志铭》,应当擅长六体书,即在篆、隶、楷、行、草五体之外,还能书写古章草书,也符合杨载所说:“专以古人为法。

”迄今传世有赵孟所书的《六体千字文》及数卷章草书《急就篇》。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赵孟《六体千字文》,徐邦达、刘九庵二先生均以为是元人临仿。

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伪讹考辨·下卷》一书中,又对传世三件章草书《急就篇》均以为非真迹。

其中,清宫旧藏的《石渠宝笈·初编》著录本,以为是元俞和所书;《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本今藏辽宁省博物馆,以为同是元人仿书;上海博物馆藏明项元汴旧藏本,尚“不如以上临本二种”。

详细考鉴,可参见徐先生的著述。

除上述赵孟数作外,北京故宫博物院又藏元邓文原章草书《急就章》一卷(以下称“邓卷”),本人曾撰文辨其亦为伪书(见《中国收藏》杂志2016年5月号)。

赵子昂罕见真迹从哈佛流出,水平极高,专家:王羲之也没这水平!

赵子昂罕见真迹从哈佛流出,水平极高,专家:王羲之也没这水平!

赵子昂罕见真迹从哈佛流出,水平极高,专家:王羲之也没这水平!我们纵观中国书法史上的书法家,绝大部分都是天才,这不得不说学习艺术,天分很重要。

从蔡邕到钟繇,从“二王”到羊欣、王僧虔,从智永到“初唐三大家”再到“宋四家”,无一人不是天才,无一个不是精擅诸艺而学养丰厚之人。

所以对于书法学习者而言,要想成为划时代意义的书法名家,非得具备超高的天分不可。

在元代就出了一个书法史上的顶级天才,他5岁的时候,就能便临历代法帖,开始作文作诗。

10岁的时候,书法就已经闻名乡里,后来被元世祖忽必烈征召入朝为官,最后官居一品而名闻天下,他就是大书法家赵子昂!赵子昂是书法史上的罕见全才,他可以说什么都会,而样样精通,在书法上,他扛起了元代的“复古”大旗,对于一个时代书法风气的引导起了决定性作用,并且他成为了著名的“楷书四大家”之一。

在绘画方面,他继承了苏东坡的画风,开启了中国文人画的一个新篇章,在诗词文学方面,他也是一代文宗,被誉为元朝的“翰墨之冠”!此作在音律之学,也颇有著述,在金石以及考古训诂方面,甚至在经济学方面赵子昂都是一个时代的翘楚,论及才华横溢,在整个书法史上极为罕见!尤其是在书法领域,赵子昂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他纠正了宋朝以来过于崇尚个性的书法风格,开始主张上追晋唐,使中国书法的走向,出现了一种短暂的“复苏”,他自己也是一位书法“复古”的实践者。

赵子昂的书法之所以妩媚而典雅,乃是因为早年学习宋高宗赵构的缘故,后来他上追“二王”,从李北海处取法,形成了自己端凝而稳健且不失骨力和秀逸的风格!在今天的哈佛大学,藏着一件赵子昂生平罕见的行书极品,这件作品具体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流落到美国的,但此作点画之精到,结构之娴雅,用笔之从容,格调之高雅,在赵子昂生平的作品当中并不多见!清朝的大理论家钱泳这样评价赵子昂的书法:松雪书用笔圆转,直接二王,施之翰牍,无出其右。

惟碑版之书则不然,碑版之书必学唐人。

或曰:“然则何不径学唐人,而必学松雪,何也?”余曰:“吾侪既要学书,碑版翰牍须得兼备,碑版之书其用少,翰牍之书其用多,犹之读三百篇,《国风》、《雅》、《颂》不可偏废,书道何独不然。

释读赵松雪《兰亭十三跋》

释读赵松雪《兰亭十三跋》

近日受友之托,为其手书出版法帖注释古代书论数篇,并呈诸前辈哂正。

再拜!抱素斋主释读赵松雪《兰亭十三跋》【作者】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等。

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又称“赵吴兴”。

元代著名书画家,系宋太祖赵匡胤第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

元世祖时,以以遗逸被召,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时称“赵承旨”。

卒后追赠魏国公,谥文敏。

著有《松雪斋集》。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极有影响的书法家。

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他善篆、隶、真、行、草诸体,尤以楷、行著称于世。

《元史》本传载:“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赞誉极高。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题注】元至大三年,即公元1310年,赵孟頫时年五十七岁。

这年九月,赵孟頫奉诏自吴兴(今浙江湖州)乘舟北上,前往大都(今北京)。

船行至浙江南浔,为赵送行的独孤长老拿出一件《宋拓定武兰亭》。

赵爱不释手,从独孤长老处“乞得”,带去大都。

同舟的吴森亦携有《定武兰亭》一本。

此次北行,赵孟頫在舟中历时一月有余,旅途无事,得以赏玩两本《定武兰亭》,并对“独孤本”时时展读、临习,颇有心得,先后自九月五日至十月七日写下十三段跋文,后人称之为《兰亭序十三跋》。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并书。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礼,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

《兰亭序》即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所序文手稿。

其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与颜真卿《祭侄季明稿》、苏轼《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

唐太宗获得《兰亭序》真迹后,遂命供奉拓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摹拓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

赵子昂超越“二王”的行书,已达天人合一之境,字字飘飘欲仙!

赵子昂超越“二王”的行书,已达天人合一之境,字字飘飘欲仙!

赵子昂超越“二王”的行书,已达天人合一之境,字字飘飘欲仙!公元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为了笼络读书人,开始寻访江南名士征召入朝为官,而在这些文士的名单当中,排在第一位的,便是大名鼎鼎的赵子昂。

整个元朝的文艺史,也似乎是在围绕赵子昂一个人展开的,他的光芒甚至掩盖了同时期的所有的书画大家。

忽必烈在见到赵子昂之后,一时间惊为天人,在《元史》中有这样的记载:赵子昂《行书三段》全卷本“世祖见赵孟才气豪迈,神采焕发,如同神仙中人”由此可见,此人仿佛画中神仙一般,潇洒出尘。

所谓“字如其人”,一个书法家的精神面目和修养志趣,往往在其书法当中,也有着极致的呈现。

赵子昂《行书三段》全卷本在赵子昂晚年有三件极品之作,分别是他52岁,53岁,66岁时候的作品,这三件作品从整体的气质上来看,是超越了“二王”的作品,并且已达天人合一之境,每个字都飘飘欲仙。

这就是著名的赵子昂《行书三段》。

赵子昂《行书三段》全卷本我们仔细梳理下赵子昂的书法学习路径就不难发现,其书法的成长轨迹,早年的赵子昂学习智永,深谙“二王”家法之后的他,又师高宗赵构,继而又师法唐人陆柬之《文赋》,学得唐人平正中的精微变化体式,到了晚年赵子昂逐渐发现“二王”一脉书风的较大弊病,就是过于妍美而失雄强之体式。

这个时候的赵孟转而学习李北海,这《行书三段》就是赵子昂融合了王羲之与李北海之后的一种呈现。

可以说是达到了一种入神坐照的境界。

赵子昂《行书三段》全卷本这《行书三段》第一段是赵子昂抄写的《易》中的一段,落款是“大德九年十月十一日谒介真馆,为南谷尊师书此章。

弟子赵孟。

”这一年赵子昂52岁,这个年纪的赵子昂已然深谙李北海的体式,他的书法已经祛除了青年时期的秀逸妩媚气息,在用笔上进一步改良,字形也开始变得硕大,这件作品也是他生平为数不多的大字珍品。

赵子昂《行书三段》全卷本第二段内容是抄写的《玄都坛歌》,从款署来看,是赵子昂写给“南谷禅师”的作品,风格与第一段相差不大,亦精妙非凡。

行书唐诗宋词

行书唐诗宋词

赵孟頫行书唐诗宋词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一说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兰溪。

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

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

他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

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到见解。

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

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

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

”“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在临写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前人得到古碑帖数行,专心学习,便能闻名于世。

何况《兰亭集序》是王右军(王羲之)满意的书法。

如果不停地学习,怎么会担心书法胜不过别人。

”这些都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赵松雪《阁帖跋》

赵松雪《阁帖跋》

赵松雪《阁帖跋》淳化阁帖赵松雪《阁帖跋》【作者】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等。

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又称“赵吴兴”。

元代著名书画家,系宋太祖赵匡胤第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

元世祖时,以以遗逸被召,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时称“赵承旨”。

卒后追赠魏国公,谥文敏。

著有《松雪斋集》。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极有影响的书法家。

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他善篆、隶、真、行、草诸体,尤以楷、行著称于世。

《元史》本传载:“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赞誉极高。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赵炅(即赵匡义)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上石(实为枣木镂刻)于禁内“秘阁”,名《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或称《官帖》,简称《阁帖》。

刻成后,内府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拓印。

《淳化阁帖》为丛帖始刻,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

《淳化阁帖》共十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名家书法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

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五月至次年六月赵孟頫集得《阁帖祖本》全帙,诚是不易,欣喜非常。

同年八月他写下长篇《题淳化阁帖祖本》,即《阁帖跋》。

赵孟頫一生钟情《阁帖》,时时加以观摩、临抚。

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五十六岁的赵孟頫发兴欲临竟全帙。

自此用六年时间,在六十一岁时将全部十卷通临完毕,堪称用工至深至勤。

“书法之不丧,此帖之泽也。

”是他对《阁帖》给予的极高评价。

《阁帖跋》全文溯本求源,阐说书道发展,评点历史名家,论说《阁帖》渊源,述及得书始末。

此文不愧是一篇研究《阁帖》的重要文献。

每天古书画:元·赵子昂绘画佳作三帧

每天古书画:元·赵子昂绘画佳作三帧

每天古书画:元·赵子昂绘画佳作三帧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 —1322年7月30日[1]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2] ,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

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其父赵与訔曾任南宋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将赵孟頫引见于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赞赏其才貌,两年后任集贤直学士。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

元贞元年(1295年),回京修《世祖实录》。

鉴于元廷内部矛盾重重,赵孟頫便借病乞归。

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名满天下。

至治二年(1322年)卒,年六十九,追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

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他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元赵孟頫将军狩猎图赵孟頫力追晋唐和北宋风貌,其工笔重彩人物鞍马, 取唐人风范, 法度严谨, 风格古朴。

此作绘一执弓荷箭蒙古将军策马而行,似在狩猎。

画面用线丝丝不苟而气韵生动,人物、鞍马分别施以不同色彩,丰富浓郁而又清丽,做到了色不掩笔。

用笔精细,色调浓润,风格清新秀丽。

马的结构除了线条之外,主要运用渲染的方法,继承了唐代的鞍马画风。

画上有鲜于枢题诗一首,书法精绝。

元赵孟頫白鹦鹉图赵孟頫有着深厚的学养和功力,不仅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主张,并且还把它和“不求形似”的士大夫画相结合,再融以“师法自然”,就此奠定了元代文人画的理论基础。

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孟頫《松雪墨迹行书三段卷》
首段节录《周易·系辞》: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大德九年十月十一日谒介真馆,为南谷尊师书此章。

弟子赵孟頫。

署款:“大德九年十月十一日谒介真馆,为南谷尊师书此章。

弟子赵孟頫。

”钤“赵氏子昂”印。

书于元大德九年(1305年),作者时年52岁。

二段录杜甫《玄都坛歌》:玄都坛歌。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大德十年正月十八日,南谷尊师过我车桥之馆。

要写古诗,乃书此篇。

弟子吴兴松雪道人赵孟頫书。

署款:“大德十年正月十八日,南谷尊师过我车桥之馆。

要写古诗,乃书此篇。

弟子吴兴松雪道人赵孟頫书。

”钤印同上。

书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作者时年53岁。

末段录自作诗《寄题杜尊师白云庵琼秀亭》二首:白云从何来,乃在计筹山。

山中老仙伯,翱翔白云间。

结屋松竹里,开窗泉石边。

焚香诵《道德》,清斋降神仙。

俯仰皆自得,洗心游太玄。

我欲往从之,规买山下田。

艺药扫白发,栽桃映红颜。

庶几林下意,期了区中缘。

丹成从师去,笑拍洪崖肩。

琼山发天秀,珠泉表地灵。

柔荑吐丹葩,乔林标绛英。

酌醴吸冲和,汲涧漱甘清。

石门开洞门,木龙走岩扃。

清飚一时至,四座浮幽馨。

阆风何必远,世尘空自冥。

从游当有期,淹留讵无成。

左手撷紫芝,右手采黄精。

振衣陟崇冈,遐观散神情。

长啸烟雾里,满空鸾鹤声。

吾昔年为先师杜真人赋此二诗,今其弟子袁安道来索书,因写与使藏之。

延祐六年十二月廿九日松雪斋书。

子昂。

前诗似更有二句,然老昏忘之矣。

署款:“吾昔年为先师杜真人赋此二诗,今其弟子袁安道来索书,因写与使藏之。

延祐六年十二月廿九日松雪斋书。

子昂。

”钤印亦同前。

书于元延祐六年(1319年),作者时年66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