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澳门妈祖信仰看福建与澳门的关系

合集下载

从世遗视野下的妈祖文化看两岸交流

从世遗视野下的妈祖文化看两岸交流
交 流 与 文化 共 享 的重 要 枢 纽 , 挥 了重 要 的 文化 交 流作 用 , 发 密
建 了对 妈祖 的民族文化认 同和崇拜信奉 。 近年来 , 妈祖文化交
流的新发展 ,越来越 鲜明地显示出妈祖文化在民族凝聚中的 和谐内涵。 妈祖文化既是 一种广泛的 民间信仰 , 也是两岸民众 普遍认 同的中华 民族优 秀传统 文化 的重要组 成部分 ,这种信 仰上的源流关 系 , 在两岸关系上有着积极 的因素 。 ( 促进两岸经贸往 来。 三) 妈祖文化是发展对 台经贸的独特 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 , 内外闽商在福建投资兴业 、 海 发展事业 、 壮 大实力 , 为福 建的繁荣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以莆 田为例 , 莆 田市运用妈祖文化 的感召力和亲 和力 , 积极实施 “ 以港 兴市 ,
妈祖文化这个题 目, 1 8 是 9 7年在莆 田举行 的《 妈祖 千年 祭学术研 讨会 》 上提 出的 , 与会 的专家 、 学者着重从 妈祖文化 的内涵和外延两个层面作了初步的研讨 。 二十多年来 , 学术界 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逐步 的加深 , 总的趋向是扩大了专家 、 学者 们的共识 , 缩小了大家的分歧 。
妈祖文化是 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 的一朵奇葩 ,她是一种 寻
根文化 、 和平文化 、 爱国文化和美德文化 。她经历 了一千多年 的传承 ,已发展为波及海 内外几十万个城乡地方聚落 的妈祖
文化圈和文化层 , 转化为广大地 区民众的精神和物质力量 , 形
成了普及万方 的中国妈祖文化版 图。构成 了极其和谐的文化
中图分类号 : 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 5 5 1 (0 )1 0 5 — 1 G0 A 1 0 — 3 2 1 1 — 0 3 0 2 0

妈祖信仰传播和分布的历史地理过程分析

妈祖信仰传播和分布的历史地理过程分析

妈祖信仰传播和分布的历史地理过程分析妈祖信仰是中国古老而庄严的宗教信仰之一,它在中国的历史地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传播和分布两个方面对妈祖信仰的历史地理过程进行分析。

首先,妈祖信仰的传播是从福建沿海地区开始的。

妈祖是中国近代民间信仰中的一个神祇,她被尊奉为渔民的守护神。

传说中,妈祖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渔家女子,她利用自己的超能力帮助渔民躲避海难和风浪。

由于妈祖的奇迹和神力,她的信仰迅速传播到了福建沿海地区的众多渔村和渔民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妈祖信仰逐渐扩散到了其他地区。

这主要得益于福建沿海地区的大规模渔民移民。

在明清时期,福建沿海地区的渔民为了生计而迁徙到了长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随着渔民的迁徙,他们把妈祖信仰带到了这些地区。

在迁徙过程中,渔民还在新的居住地修建了妈祖庙宇,以供奉妈祖。

这样,妈祖信仰得以在长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继续传播。

妈祖信仰的传播还得益于海上贸易的发展。

在明清时期,中国的海上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福建沿海地区的渔民除了捕鱼外,还从事着海上贸易活动。

他们使用海船将海产品运送到其他地区,同时也把妈祖信仰传播到了这些地区。

海上贸易的活跃程度直接决定了妈祖信仰的传播范围。

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妈祖信仰逐渐传播到了广东、台湾、海南等地区。

其次,妈祖信仰的分布与地理环境和海域文化密切相关。

中国的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渔民们常常面临诸如海难、风浪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妈祖作为渔民的守护神,受到了沿海地区居民的信奉。

因此,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尤其是福建和台湾地区,妈祖庙宇遍布各地。

此外,妈祖信仰还受到了海域文化的影响。

妈祖信仰与海洋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它融合了渔民的经验、智慧和传统文化。

妈祖庙宇常常位于海边,充满了海洋元素和图腾。

许多渔民常常在妈祖庙宇举行祭祀仪式,祈求妈祖的保佑和庇护。

这种海域文化和信仰的结合,使得妈祖信仰在沿海地区深入人心。

总结起来,妈祖信仰的传播和分布是一个历史地理过程。

澳门的民间俗神崇拜

澳门的民间俗神崇拜

澳门的民间俗神崇拜妈祖信仰是澳门华人最具代表性的宗教信仰,也是传入澳门最早的华人宗教信仰。

据称,澳门之西文名Macao,即来源于葡人初至澳门时曾见海岸立有一座“阿妈”神像,而称此为“阿妈港(Amacao)”,后省称为“妈港(Macao,又译作马交、麦高等)”。

可证,葡人未开埠澳门前,妈祖崇拜即已传入澳门。

澳门第一座妈祖崇拜的庙宇建于明万历33年(1605年),当时名天妃庙,位于澳门半岛南端今妈阁庙处,由当时在澳门做生意的闽籍商人修建。

稍后,明崇祯时,在澳门半岛北部居住的同胞又在莲峰山下建起一座天妃庙。

反映在澳门开埠的前一百年中,妈祖信仰已在澳门同胞中普遍流传。

妈祖是中国的海神,又称娘妈、天妃、天后。

澳门同胞早期除经营海上贸易外,则多为水上居民,特别是来澳贸易的福建商人,他们为了祈求海上航行的平安,将源于福建莆田的妈祖崇拜带到了澳门。

明以后,氹仔岛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建有关帝天后古庙,乾隆五十年(1785年)前建有氹仔天后宫,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前建有望厦康真君庙内的天后圣母殿,同治四年(1865年)建起的渔翁街天后古庙。

弹丸之地的澳门,竟建有六座以上的天后(妈祖)庙,足以反映澳门妈祖崇拜之盛。

每年农历三月,澳门妈祖阁前庆祝妈祖神诞,必搭棚会演神功戏,热闹非凡。

1860年英国画家爱德华·希尔德布兰特绘制的版画《妈阁庙的戏棚》,即反映百年前妈阁庙神功戏演出之盛况。

如今,妈阁庙之香火更盛,每年年三十晚,澳门居民多会赴妈阁庙上香礼拜,平日则有游客络绎不绝赴庙烧香参拜。

1998年10月,在澳门路环岛叠石塘建一座高达18米的天后塑像,是全球最大型的天后像。

开光之日,还从福建莆田湄州天后出生与成仙地请来一尊天后像及150人组成的祭仪队伍,来澳参加盛典,并在闹市中抬天后圣像巡游,盛况空前。

澳门近40座庙宇中,供祀着各种各样的神祗,很多庙宇都是诸神共处一殿,共享众生崇拜。

这种状况的出现,正反映澳门地少而居民拜神之风极盛这一特色。

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
二、此外海上交通、贸易也是妈祖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沿海地区的妈祖庙的分布过程主要就是有妈祖的诞生地莆田通过贸易 向周边附近传扬。
妈祖文化扩散路线图
大陆
泉州天后宫
湄洲湾妈祖祖庙
妈祖文化形成初期,其传播范围只限于莆田、泉州及其附近地区,到南 宋,传播到福建沿海、浙江、上海和广东及海外地区。到今天,在我国漫长 的海岸线上,北起丹东、沈阳,经天津、烟台到上海、杭州、福州、广东、 海南等地都建有妈祖庙,甚至内地江西景德镇、贵州镇远、安徽天长县、内 蒙古通辽和北京等地也建有妈祖庙。
妈祖文化对区域文化景观的影响
• 妈祖文化: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
现代,妈祖文化也是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妈祖由航海关系而演变为“海 神”、“护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民间信仰崇拜神 之一。
• 妈祖文化塑造的文化景观(最具有代表意 义的是妈祖庙):大型的妈祖宫庙一般由山门、牌坊、戏台、
澳门 妈祖阁
香港
据史料记载,海外最早出现妈祖信仰文化的地区是香港。明郑和下西洋时, 在新安县南山赤湾,开始立庙,史载“永乐八年钦差中贵张源使暹罗,始立 庙。“这便是赤湾天妃庙,是明清时期香港地区的妈祖信仰中心。其余还有 佛堂门天后宫、铜锣湾天后庙等,总之,明清以来香港的妈祖信仰长久不衰。
香港天后宫及内景
初一、十五上香
湄洲湾特色风俗
风俗
“妈祖生”
妈祖升天祭
妈祖出游 独特的问卜——掷筶杯
神功戏(澳门)
妈祖文化的信仰功能
祈晴求雨
抵御 外敌
生育之神
驱疫
镇压义军
海上庇护
求子
妈祖文化的产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妈祖文化产生的客观条件 二、经济地理环境是妈祖文化产生的物质基础 三、社会心理环境是妈祖文化产生的群众基础

妈祖文化与祖国统一的关系

妈祖文化与祖国统一的关系

妈祖文化与祖国统一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文化认同、信仰情感和社会凝聚等方面。

妈祖是中国南海沿岸地区非常崇敬的神祇,与海洋相关,她的信仰体系对于沿海地区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凝聚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妈祖文化与祖国统一关系的一些方面:
1. 文化认同与历史记忆:
-妈祖文化深植于南海沿岸地区,是海洋文化的代表之一。

这一文化传承中蕴含着对海洋历史、渔民生活的记忆。

这些文化元素有助于加深当地居民对于自身地域和历史的认同感。

2. 社区凝聚力:
-妈祖信仰在沿海地区形成了一个社区共同体,信徒通过共同崇拜妈祖、参与宗教活动,形成紧密的社区关系。

这种社区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地区内部的社会稳定。

3. 信仰与民族认同:
-妈祖信仰是中国南海沿岸不同民族和地区共同的信仰之一,与地方传统文化融为一体。

这有助于在地方层面强化对祖国的认同感,形成更加紧密的民族认同。

4. 文化多样性与国家统一:
-妈祖信仰区域内可能存在文化多样性,由于信仰在当地社区的深厚根基,需要在国家统一的进程中妥善处理文化多样性的问题。

保护妈祖文化的同时,也需要整合在地方层面形成的不同文化元素。

5. 海洋文化与海洋国策:
-妈祖文化深刻反映了中国南海沿岸地区的海洋文化,而海洋在中国的国家战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妈祖文化的传承有助于激发人们对于海洋的热爱,为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持。

总体而言,妈祖文化与祖国统一关系紧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信仰的共鸣,妈祖文化有助于强化当地居民对祖国的认同感,同时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国家统一的大格局。

这种文化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是多层次、多维度的。

导游传说典故:妈祖与澳门的传说

导游传说典故:妈祖与澳门的传说

妈祖是福建莆⽥湄洲岛⼈,⽣于宋建隆元年(960年),殁于宋雍熙四年(987年),⽣前做了许多被世⼈称颂的好事,⼈们敬仰她爱戴她。

在湄洲岛⽴庙奉祀。

传说⼈们只要遇到危险困难,有求妈祖,妈祖就会显灵,为⼈们排扰解难。

历皇帝给予30多次的褒封,使妈祖封号从夫⼈到天后,直到号称为天上圣母。

随着时间推移,妈祖分灵庙遍布世界各地,澳门就是世界分灵庙之⼀。

澳门,原名妈交,即澳门的妈祖阁的意思,外⽂称macau和macao,它某⽅⾯标志着澳门的历史与⽂化,她是湄洲妈祖祖庙的分灵庙。

早在15世纪,葡萄⽛⼈在澳门经过多年的活动后才登上澳门,初登上澳门时问当地⼈这是什么地⽅,当地渔民以为是问妈祖阁,便⽤澳语回答妈交,这就使澳成为妈祖的代名语,也就使妈祖成为第⼀个作为城市来命名,澳门也成为以妈祖命名的城市。

澳门与妈祖紧紧地联在⼀起。

澳门最早妈祖传播有两段⼩故事,这在1751年写成的《澳门纪略》中就记有这两个故事。

故事记述很早以前,有⼀天闽⼈来澳门,因有⼀位⽼妪⼀同随船⾏,船⾏的特别快,⽇⾏千⾥,⾃福建出发⼀夜之间抵澳门,⽼妪上岸时突然不见,⽽云端却出现了妈祖,⼈们认为⽼妪就是妈祖的化⾝,只有妈祖才有如此神威。

另⼀个故事记载闽商船运货赴澳,中途经娘妈阁时遇狂风。

忽然妈祖神像出现在妈阁⼭上,接着就风平浪静,闽商船平安,有惊⽆险,因⽽⼈们欢呼雀跃,认为妈祖已抵澳门。

这个故事在妈祖阁中的碑记上也能找到。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妈祖在澳门已有基础,终于构成了澳妈祖阁的建造和妈祖信仰基础,也构成了最初妈祖⽂化在澳门的传播。

考究历⼀些资料可确定,澳门的妈祖⽂化传⼊是通过⽔陆两个途径。

从陆路可以莲峰庙的建造为根据,从⽔路进⼊可以妈祖阁为根据。

澳门妈祖的传⼊不管⽔路或陆路,都是靠移民作为主要载体,估计澳门妈祖庙的建⽴都没有离开闽⼈的参与。

如澳门三州慈善值理会是由漳州、泉州、潮州⼈组成的,他们⼀向管理妈祖庙,并视妈祖庙为商会公产。

还有“林西河堂”在澳是历史悠久的世界性社团,他们主要是供奉妈祖。

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妈祖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妈祖文化也是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

历史上宋代出使高丽、元代海运漕运、明代郑和下西洋、清代复台定台,这一切都体现海洋文化的特征。

这就是“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的真实写照。

而影响所及,妈祖由航海关系而演变为“海神”、“护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民间信仰崇拜神之一。

中文名: 妈祖文化 类别: 海洋文化起始: 宋代 起源地: 湄洲岛 目录概况妈祖文化的内涵妈祖文化的外延妈祖文化的学术价值神格内容宋代崇道促进了妈祖文化与道教文化的结合元代妈祖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结合清代完成了妈祖文化与儒文化的结合妈祖祭典详解仪式卤簿船模祭海妈祖生平妈祖传说与显灵《化草救商》的传说《神女救船》的传说其它的著名传说妈祖传说显灵的意义妈祖的称谓妈祖、默娘的由来神女、灵女、天妃、天后的由来其它称谓妈祖民间信仰功用庇佑的历史背景祈晴生育之神 求子驱疫镇压义军抵御外敌历代对妈祖的赐封古代历朝对妈祖的褒逢各地妈祖庙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文化的传播海上传播历代朝廷册封传播宫庙文化积淀传播航运贸易传播学术文化研究传播民间贸易传播历史科研传播妈祖文化的重大影响意义精神财富历史文献涉及领域学术影响旅游文化信仰文化核心思想意义展开概况妈祖文化的内涵妈祖文化的外延妈祖文化的学术价值神格内容宋代崇道促进了妈祖文化与道教文化的结合元代妈祖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结合清代完成了妈祖文化与儒文化的结合妈祖祭典详解仪式卤簿船模祭海妈祖生平妈祖传说与显灵《化草救商》的传说《神女救船》的传说其它的著名传说妈祖传说显灵的意义妈祖的称谓妈祖、默娘的由来神女、灵女、天妃、天后的由来其它称谓妈祖民间信仰功用庇佑的历史背景祈晴生育之神求子驱疫镇压义军抵御外敌历代对妈祖的赐封古代历朝对妈祖的褒逢各地妈祖庙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文化的传播海上传播历代朝廷册封传播宫庙文化积淀传播航运贸易传播学术文化研究传播民间贸易传播历史科研传播妈祖文化的重大影响意义精神财富历史文献涉及领域学术影响旅游文化信仰文化核心思想意义展开编辑本段概况妈祖文化的内涵妈祖短暂的一生虽未留下什么著作,也谈不上有什么思想体系,但她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

澳门文化习俗礼仪

澳门文化习俗礼仪

澳门文化习俗礼仪文化习俗七子澳门闻一多的那首《七子之歌》向人们诉说了澳门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而今,澳门已经回归了21年。

20年里,中国依旧以稳健的步伐迈进一个崭新的时代。

而澳门,也在风云浮沉之后愈发的璀璨和耀眼。

这里的每一天都仿佛在创造一个新的开始,澳门人共同努力之下,澳门也日益蓬勃。

当我们回顾历史......从1553年被葡萄牙人占领之后,这个历经400多年的文化冲击,被中西方文化反复碰撞的“弹丸”之地,仍然保留了根植于血脉中的“中国风”,更从文化的交织之中,诞生了历久弥坚属于自己的奇特“风俗”妈祖信仰妈祖是我国沿海一带的渔民特有的海神信仰,起源于福建一带,在澳门又称娘妈、天妃、天后。

早期的澳门同胞以广东沿海一带渔民、来往东南亚的商人移居为主,两者最为重要的两件事就是大海和船舶,为了祈祷海上平安,妈祖祭祀文化也被带入澳门。

澳门被葡萄牙语翻译为“Macau”,意为“妈港”,最初****是葡萄牙人初到澳门时见海岸边立着高大的妈祖像而得名。

据史料记载,澳门的第一座妈庙宇像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由出海的福建商人筹资修建,当时名为天妃庙,庙宇的旧址就在今天的澳门南部妈阁庙。

如今的妈祖祭祀文化,经过数百年的沉淀,已经渗透进了澳门人的日常生活中年俗“谢灶”,在内地也叫“祭灶”,是澳门继承下来最古老的中国年俗之一。

在内地每逢农历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上天言好事”,给灶王爷摆上灶糖,祈求来年事事顺心如意。

澳门谢灶也用灶糖,不过与内地不同的是,澳门把谢灶的日期定在了腊月二十八,粤语中腊月二十八谐音为“易发”,所以澳门的大多数商家在这一天请吃“团年饭”,祈求财运亨通。

澳门过年当然也有除夕守岁,一家人团员相聚,共享天伦之乐,不过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年夜饭和祭拜演变成了用吉祥花木取代。

红包是所有中国人的“硬通货”,澳门当然也不例外,红包被称为“利是”。

礼仪风俗澳门邻近广东,居澳的广东人占绝大多数。

因此,广东人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礼仪在澳门的影响最为深远。

妈祖信仰的核心:家国情怀

妈祖信仰的核心:家国情怀

妈祖信仰的核心:家国情怀一、妈祖信仰的起源与发展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

民间在出海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

妈祖信仰在海外的大规模传播始于明朝永乐年间的郑和下西洋,妈祖信仰从中国走向了世界,凡华人所到之处,必建有妈祖庙,随着华人移民的扩大和华侨社团的发展,妈祖信仰在海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目前,全球各地已有49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妈祖庙宇和妈祖会馆,妈祖信众近3亿人。

妈祖信仰的发展第一阶段为形成期,妈祖信仰产生之初,妈祖既是救助海上遇险的艄公,又是乡民治病救人的神医,后来妈祖信仰扩展到沿海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妈祖信仰发展成为一种民众普遍信仰的民间神灵,成为渔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渔民们出海行船遭遇风浪时,妈祖成为护佑渔民安全的神灵;出海捕鱼遇险时,妈祖成为保佑渔民脱险的神灵;渔船遇险时,妈祖更是成为保佑渔民平安返航的神灵。

妈祖信仰的传播发展始终伴随着渔民们的生活体验和海上求生的艰辛,伴随着渔民们丰收时的喜悦心情和对平安归航的渴望。

妈祖的救苦救难精神不仅是渔民安慰自己在海上遇险时的安慰剂,同时也是渔民们在海上遇险时的精神寄托和坚强的依靠,这个时期的妈祖成为海上航行的守护神,保佑渔民安全出海返航,也能帮助人们治病救灾、化解灾难,此时期妈祖信仰范围局限在湄洲岛附近,体现的是妈祖对家人家乡附近渔民的保护与救助。

第二阶段为初步发展期,宋宣和五年(1123年),给事中路允迪奉旨出使高丽,船队航行途中遇风浪,八条船翻了七条,唯独路允迪所乘之船有红衣女神在桅杆上护佑而安然无恙,路允迪询问随行人员女神为何方神圣,同船保义郎李振告知是妈祖显圣护航,路允迪回国后具奏朝廷,于是宋徽宗特赐妈祖庙号“顺济”,获得皇帝御赐庙号,说明妈祖得到了官方的承认和重视。

祖信仰流布带该处妈祖信仰香火兴旺...

祖信仰流布带该处妈祖信仰香火兴旺...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妈祖信仰的流布与流布地区妈祖庙研究姓名:姚舒然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建筑历史与理论指导教师:朱光亚20070309摘要摘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妈祖这一民间女性海神形象逐渐取代其他海神崇拜对象,走出其诞生地福建沿海地带.传播至中国大陆北方沿海、内陆腹地甚至是高原地区;并借由郑和下西洋、外使邻国等政治性的海事活动传播至日本、东南亚等众多国家。

妈祖崇拜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

妈祖庙作为妈祖崇拜的空间载体,不仅记载着关于妈祖崇拜的宗教文化,还记录了所处地点某一历史时期的建筑文化,如建筑技术的发展水平和装饰艺术的类型等,对于建筑历史研究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论文以妈祖信仰的流布路径为线索,以流布地区的妈祖庙建筑研究对象,在实地考察测绘环渤海湾地区座妈祖庙、内陆地区座妈祖庙和郑和下西洋沿途座妈祖庙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的阅读,详述各地妈祖庙建筑的整体布局和建筑特色,初步探讨妈祖庙在妈祖信仰的空间流布进程中发生何种转变.从而归纳总结出妈祖庙建筑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概述妈祖信仰的产生与流布,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详细论述了环渤海地区,内陆地区等地妈祖庙的布局和建筑单体特征.第五章在第二章至第四章内容的基础上,探讨各地妈祖庙建筑文化现象产生的背景,对历史妈祖庙建筑的保护提出概要的意见.全文共计。

余字,共计图幅,表幅.关键词;妈祖信仰妈祖庙海洋文化建筑 .越州∞障幻;. 蹦 ..,.,.纽”画.’,’,时..., .【, .’,: ,,摘要摘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妈祖这一民间女性海神形象逐渐取代其他海神崇拜对象,走出其诞生地福建沿海地带.传播至中国大陆北方沿海、内陆腹地甚至是高原地区;并借由郑和下西洋、外使邻国等政治性的海事活动传播至日本、东南亚等众多国家。

妈祖崇拜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

妈祖庙作为妈祖崇拜的空间载体,不仅记载着关于妈祖崇拜的宗教文化,还记录了所处地点某一历史时期的建筑文化,如建筑技术的发展水平和装饰艺术的类型等,对于建筑历史研究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妈祖文化在澳门

妈祖文化在澳门

妈祖文化在澳门莆田湄洲妈祖是世人共同崇拜的海上女神,湄洲妈祖庙又是世人共认的妈祖祖庙—妈祖文化在澳门的传播.是由去澳门贸易的福建商人带去的。

明嘉靖十四年(1535),葡萄牙人开埠时询问地名,老百姓以为问是妈阁山,遂答道“妈阁”。

该山上有一座澳门最早的妈祖庙一弘仁阁,就是奉祀妈祖的。

有一副石刻楹联云:“圣德流光莆日福曜,神山挺秀镜海恩波。

”万历三十年(1605),由福建商人在澳门南端正式兴建第一座的妈祖庙——天妃庙、崇祯间又在澳门北部的莲峰山下建一座天妃庙。

清康熙十六年(1677)建有关帝、天妃古庙-乾隆五十年{1785),建有乙仔天后宫—乾隆五十七年(1792),建有望厦康真君庙内的天后圣母殿、同治四年(1865)建有的渔翁街天后古底澳门是弹丸之地,竟建有六座以上的天后宫(妈祖庙),足以反映澳门崇拜妈祖风气之盛、莆田九牧林后裔、清道光间钦差大臣林则徐于1839年9月2日巡视澳门时,其巡行终线以原称天妃宫的连蜂庙开始,以到妈阁庙进香为终点:林则徐虔诚地在妈阁庙向天后进香膜拜。

因为妈祖为林姓的莆田女子,澳门的林氏宗亲会——林西何堂,也以供奉妈祖为凝聚力,形成传播妈祖文化的载体。

该堂创立于清光绪年间,已逾百年的历史。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妈祖文化在澳门迅速扩展开来。

1998年10月,澳门福建同乡总会主办了澳门妈祖雕像开光大典:这尊由120块汉白玉石装嵌组成的妈祖雕像高1999米,重1060吨.是世界上最高的妈祖圣像、它象征着1999年澳门回归开光那天。

庆典隆重。

参与典礼的信徒有三万多人:澳门还从莆田湄洲妈祖祖屈虔请一尊天后神像云澳门奉祀,盛况空前,从而增进了莆澳之间妈祖文化交流。

2003年10月,澳门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有来自内地、台湾和东南亚地区的妈祖信众2000多人参加庆典,进一步传播妈祖文化。

2004年10月21日,莆田湄洲妈祖金身神像首次巡安澳门—妈祖神像于21日‘下午由福建专机飞抵澳门,澳门出任妈祖基金会在澳门国际机场举行哇重的接驾仪式时锣鼓喧天,瑞狮劲舞,数千虔诚的信徒焚香膜拜,基金会陈副主席等为妈祖金身披上金披风。

结合材料,谈谈妈祖文化的精神内涵

结合材料,谈谈妈祖文化的精神内涵

结合材料,谈谈妈祖文化的精神内涵
妈祖文化是中国闽南地区一种深受民众崇拜和尊敬的宗教信仰文化,其精神内涵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守护与救助:妈祖被视为海上之神,她的主要职责是保护渔民和船只的安全。

妈祖文化中的精神内涵之一就是守护和救助。

人们对妈祖的崇拜表达了对海上生活的敬畏与感恩,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的希望和祈福。

2. 家国情怀:除了在船只和渔民的安全上发挥作用外,妈祖也被视为民族和国家的守护神。

妈祖文化强调爱国主义情感,强调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与忧虑。

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中国人都会举行盛大的妈祖祭祀活动,表达对家乡和祖国的深情厚意。

3. 互助与关爱:妈祖信仰强调互助与关爱。

在妈祖庙里,信徒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形成了一种亲密的社群关系。

这种关爱和互助精神也体现在信徒与其他人的互动中,无论是在渔民相互合作、互帮互助,还是在妈祖庙里举办的义卖和慈善活动中。

4. 信仰与文化传承:妈祖文化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与信仰相关的文化传承。

这种文化传承体现在庙会、祭祀、戏曲、音乐、舞蹈等各种形式的表达中。

通过对妈祖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人们在信仰上找到了归宿,也继承了历史文化传统。

总的来说,妈祖文化的精神内涵体现了守护与救助、家国情怀、互助与关爱以及信仰与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

这种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信仰寄托、情感支撑和社会凝聚力,并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源同根的闽台民间宗教传统

同源同根的闽台民间宗教传统

同源同根的闽台民间宗教传统导言闽台地区作为两岸交流的重要节点,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宗教传统。

这些宗教传统不仅源自相同的文化背景,还有着共同的宗教根基。

本文将重点介绍闽台地区同源同根的民间宗教传统,并探讨其特点和影响。

闽台民间宗教的同源性1. 文化渊源:闽台地区文化渊源流长,同源于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其宗教传统也源自中国古代宗教,如、儒教等。

2. 同根:闽台地区的民间宗教传统多以神灵崇拜为核心,包括妈祖、土地神等,这些都与自然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传承了同样的宗教根基。

闽台民间宗教传统的特点1. 崇拜妈祖:妈祖是福建和台湾地区广泛崇拜的女神,被视为渔民和海上航行者的守护神。

每年的妈祖节,信众们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和游行,表达对妈祖的虔诚崇拜。

2. 尊崇土地神:闽台地区的民众对土地神十分和尊崇,认为土地神是保护家园和农田的灵性存在。

每年的土地神庙会上,人们会献祭和举行各种仪式,以祈求土地神的庇佑和丰收。

3. 多元融合:闽台地区的民间宗教传统融合了不同的,如、儒教、等。

信众们通常会在家中建立神龛,供奉不同的神灵,以求得各种福祇。

4. 社群凝聚力:闽台地区的民间宗教传统不仅是宗教,更是社群凝聚力的象征。

信众们在庙会上共同参与庆祝活动,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加强了社区和谐和团结。

闽台民间宗教传统的影响1. 文化传承:闽台地区的民间宗教传统通过庙会、神龛等方式,将宗教代代相传,并与其他文化元素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闽台民俗文化。

2. 旅游资源:闽台地区的庙宇和庙会是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宗教文化。

3. 社区和谐:闽台地区的民间宗教传统通过社区庙会等活动,加强了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和互助,促进了社区和谐和稳定。

4. 文化交流:闽台地区的民间宗教传统也是两岸交流的桥梁,两岸人民通过共同的宗教,增进了互相了解和友好交往。

结语闽台地区的民间宗教传统以同源同根的特点融合了妈祖、土地神等,形成独特的宗教文化。

闽商与澳门民间信仰文化

闽商与澳门民间信仰文化

㊀第41卷第3期2020年5月闽江学院学报JOURNALOFMINJIANGUNIVERSITYVol.41No.3May2020DOI:10.19724/j.cnki.jmju.2020.03.001闽商与澳门民间信仰文化黄建兴ꎬ牛新原(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ꎬ福建福州350108)摘要:闽商与澳门民间信仰的关系密切ꎮ目前可考的源于福建的澳门民间信仰庙宇就有9座ꎬ涉及妈祖信仰㊁临水夫人信仰㊁观音信仰和保生大帝信仰ꎮ从明代至今ꎬ闽商群体一直是这些庙宇的主要创建者和管理者ꎮ受澳门商业经济的影响ꎬ这些神灵信仰的功能逐渐发生转型ꎮ在当代社会ꎬ它们是闽商发展的重要平台ꎬ对内起到凝聚澳门闽籍乡亲㊁发展经济㊁服务澳门社会的作用ꎻ对外则加强了与原乡福建及其他地区的交流ꎬ从而在澳门和谐社会的构建及闽澳关系的良性互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ꎮ关键词:闽商ꎻ澳门ꎻ妈祖信仰ꎻ临水夫人信仰ꎻ澳门社团中图分类号:K892.29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7821(2020)03-0001-11FujianMerchantsandFolkCultureofBeliefsinMacaoHUANGJianxingꎬNIUXinyuan(SchoolofSocialHistoryꎬFujianNormalUniversityꎬFuzhouꎬFujian350108ꎬChina)Abstract:TherelationshipbetweenFujianimmigrants(especiallymerchants)andpopularreligioninMacaoisveryclose.AsfarasIknowꎬthereareninedifferentfolktemplesinMacaooriginatedfromFujianꎬincludingMazubeliefꎬChenJinggubeliefꎬBaoshengDadibeliefꎬandsoon.SincetheMingDynastyꎬFujianmerchantshavealwaysbeenthemajorfoundersandmanagersofthesetemples.UndertheinfluenceofcommercialeconomyinMacaoꎬthesepopularreligionsweregraduallytransformedwithcommercialcharacteristic.InmodernsocietyꎬtheybecomecommunicationplatformofFujianmerchantsinMacaoꎬandplayaveryimportantroleinunitingFujianimmigrantsꎬdevelopingeconomyꎬservingMacaosocietyandstrengtheningtheFujian-Macaoexchange.Keywords:FujianmerchantsꎻMacaoꎻMazubeliefꎻChenJinggubeliefꎻassociationsinMacao澳门与广东的关系密切ꎬ由于地缘相近ꎬ澳门的粤籍人口占有绝对的优势ꎬ语言也以粤语为主ꎮ粤澳的宗教信仰文化一脉相承ꎮ据研究ꎬ澳门传统的道教与佛教均源于广东ꎬ带有浓厚的岭南色彩[1-3]ꎮ但是澳门又是一个移民社会ꎬ中西文化交融汇聚ꎬ宗教信仰多元并行[4]ꎬ外来的天主教与来自福建的民间信仰亦是澳门宗教信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ꎮ澳门历代不乏福建移民ꎬ他们在澳门从事经贸活动的同时也带来了原乡的宗教信仰ꎮ这些信仰随着福建移民在澳门的发㊀㊀收稿日期:2019-12-052闽江学院学报第41卷展落地生根㊁开枝散叶ꎮ澳门历史上最大的三座民间信仰庙宇:妈阁庙㊁莲峰庙和普济禅院的创建均与福建移民息息相关ꎬ而对当代澳门影响最大的妈祖信仰与临水夫人信仰亦得益于澳门闽商社团的 精心经营 ꎮ关于澳门民间信仰的研究ꎬ以往学界多聚焦于澳门的妈祖信仰文化ꎬ其他信仰文化的研究则相对较少ꎬ且多历史分析ꎬ而少当代的探讨[5-10]ꎮ本文以闽商与澳门民间信仰文化为主题ꎬ检阅澳门社会源于福建的民间信仰ꎬ探讨福建移民特别是闽商群体ꎬ对澳门民间信仰文化㊁澳门社会及闽澳交流发展所做出的特殊贡献ꎮ一、澳门历代的福建移民和闽商澳门面积不大ꎬ包括澳门半鸟㊁凼仔岛和路环岛ꎬ总共32.8万平方公里ꎮ据2019年第4季的人口统计ꎬ澳门现有总人口为67.96万人ꎬ这其中包括外地雇员19.65万人[11]ꎮ由于澳门长期都为移民社会ꎬ因此其族群结构较为复杂ꎬ移民主要来自广东和福建ꎮ目前闽籍澳门乡亲共有十多万人ꎬ约占澳门常住居民的1/4ꎬ其中以闽南和闽东(主要是福州地区)的移民为主ꎮ澳门早期社会的原始居民是以捕鱼为业㊁以舟楫为家的疍民ꎬ但是为数不多ꎮ直到明嘉靖年间ꎬ澳门还是一个 邑本孤屿ꎬ土旷民稀 [12]的地方ꎮ据徐晓望研究ꎬ自五代两宋始就有闽人迁居香山(澳门古代隶属于香山县)的记载[6]ꎮ宋代福建逐渐出现人多地少的现象ꎬ明清时期这个矛盾越发突显ꎬ出现了 闽中有可耕之人ꎬ无可耕之地 [13]的局面ꎮ为了缓解人口压力带来的问题ꎬ福建居民大量向外移民ꎬ迁移的族群主要为畲族㊁客家和福佬(闽南人)ꎮ广东的福建移民主要分布在潮州㊁雷州㊁梅州㊁韵州㊁惠州等地ꎮ如潮州谚语: 潮州人ꎬ福建祖ꎮ 香山地区的畲族和客家人来自梅州地区ꎬ至今澳门路环岛屿还有不少居民是福建畲族㊁客家人的后代ꎮ明代澳门的天然良港吸引了大量来自福建的商人ꎮ据«明实录»载: 闽之奸徒ꎬ聚食于澳ꎬ教诱生事者不下两三万人ꎮ粤之盗贼亡命投倚为患者ꎬ不可数计ꎬ粤人不得安枕数十余年于兹矣ꎮ [14]这些所谓的 闽之奸徒 其实并非尽是作恶犯罪之人ꎬ而只是违反当时海禁政策的走私商ꎬ故此被当朝官员诽谤ꎮ然而这并不重要ꎬ重要的是文献中所提到的闽商数量ꎬ竟多达两三万之多!如果这条材料属实的话ꎬ足见当时澳门港口的繁华程度ꎮ这些在澳门从事经商的闽人主要来自闽南的漳州和泉州ꎮ据载: 其通事多漳㊁泉㊁绍及东莞㊁新会人为之ꎬ椎髻环耳ꎬ效番衣服声音ꎮ [15]为了更好地开展商贸活动ꎬ来自漳泉的民间商人已经能够做到入乡随俗ꎬ穿新式衣服ꎬ学习外语了ꎮ清代前往澳门经商贸易的闽南商人有增无减ꎮ«澳门纪略»载: 其商侩㊁传译㊁买办诸杂色人多闽产ꎮ若工匠ꎬ若贩夫㊁店户ꎬ则多粤人ꎮ [16]73福建商人在澳门的商业越做越大ꎬ几乎垄断了澳门当地的主要行业ꎮ从后文澳门妈阁庙等民间信仰宫庙的碑文也可以看出澳门闽籍商人的实力和势力ꎬ他们已经发展到通过建立会馆㊁修建庙宇㊁成立行业社团组织等形式来进一步发展在澳的商业活动ꎮ民国到当代ꎬ又有不少福建人移居澳门ꎮ抗日战争期间ꎬ澳门成为广东人和福建人躲避战争的避难所ꎮ改革开放之后ꎬ由于政策宽松ꎬ又有很多闽南人与福州人前往澳门打工创业ꎮ凭借着福建人敢闯敢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ꎬ有不少人获得了成功ꎬ成为澳门实力雄厚的著名实业家ꎬ如下文提到的颜延龄㊁陈明金和陈信光等ꎮ为了凝聚澳门闽籍乡亲ꎬ发展经济ꎬ维系其与原乡的关系ꎬ这些实业家延续闽商在明清时期的传统ꎬ带头组建各类民间社团ꎬ有按原乡地域组织的各级3 第3期黄建兴ꎬ等:闽商与澳门民间信仰文化织的商会ꎬ如澳门南安商会㊁澳门石狮商会㊁澳门福州商会等ꎻ及其他各类社团ꎬ如澳门福建青年联会㊁澳门福建妇女联谊会等ꎬ澳门与福建相关的各类社团竟多达200个①ꎮ其中闽南移民组建的社团最多ꎬ当然这与澳门闽南人的数量是成正比的ꎮ如上所述ꎬ澳门历代都有不少福建移民ꎬ他们移民澳门是受到了时代发展趋势的推动ꎮ明清时期澳门的福建移民是受到了当时闽地 地少人多 现象的驱动ꎮ为了生存的需要ꎬ他们必须向外移民ꎬ主要分为两路ꎬ一路从陆路往邻近的江西㊁广东和浙江迁徙ꎬ直至广西㊁湖南㊁四川㊁云南等地ꎻ另一路从海路向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等地迁徙ꎬ也就是闽南人所称的 下南洋 ꎮ而明清时期福建沿海港口(如漳州月港)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ꎬ也从客观上为福建百姓移民澳门及其他地区创造了条件ꎮ民国期间的移民多是受到战乱的影响ꎬ而当代的澳门福建移民则是受到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ꎬ在全国 下海经商 的浪潮下到澳门创业的ꎮ福建民间信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ꎬ随着福建移民传播至澳门ꎬ并与澳门的商业和海外贸易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ꎮ二㊁源于福建的澳门民间信仰澳门传统民间信仰庙宇有四十多座ꎬ包括妈阁庙㊁哪吒庙㊁包公庙㊁洪圣爷庙㊁莲峰庙㊁莲溪庙㊁康真君庙㊁北帝庙㊁关帝庙㊁三婆庙㊁医灵庙等ꎮ据笔者所知ꎬ这其中与福建移民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宫庙就有9座ꎬ涉及的信仰神灵有妈祖㊁临水夫人陈靖姑㊁观音和医灵神(保生大帝)等ꎮ(一)妈祖信仰提起澳门的妈祖信仰ꎬ人们首先会想到闻名世界的妈阁庙ꎮ澳门(Macao)的称呼就与该庙的名称直接相关ꎮ16世纪末佛罗伦萨人弗朗西斯科写了一篇关于澳门的游记ꎬ其中就提到了当时澳门的妈祖信仰: 在一重大的节日中上供上述东西时ꎬ人们在庙宇附近会餐ꎮ我在Amacao曾目睹此情形ꎮ于一旷野处ꎬ在他们敬拜庙宇的地方ꎬ有巨石数块ꎬ上镂刻鎏金大字ꎻ这一庙宇人称 Ama ꎬ故本岛称作Amacao岛ꎬ亦即Ama庙宇之地ꎮ该节日落在三月新月第一日ꎬ即他们的新年ꎮ作为最主要的节日ꎬ举国欢庆之ꎮ [9]8妈阁庙位于澳门半鸟的西南处ꎬ依山傍海ꎬ包括石殿㊁大殿㊁弘仁殿㊁观音阁等建筑ꎮ关于澳门妈阁庙的创建时间㊁创建者ꎬ谭世宝与徐晓望两位学者曾多有争论ꎮ徐晓望认为妈阁庙是漳州移民于明代天顺二年(1458)创建的ꎬ与明代海商严启盛和澳门的开港紧密相关ꎻ谭世宝却认为ꎬ妈阁庙是由广东官员李凤与澳门本地德字街众商合力于明万历甲辰至乙巳年(1604 1605)创建的[5-8]ꎮ关于妈阁庙的创建时间ꎬ两位学者的观点多有推测的成份ꎬ证据不足ꎮ妈阁庙石殿横梁以及神龛墙上至今仍然保存有: 万历乙巳岁ꎬ四街重修ꎬ仲夏吉日立 钦差总督广东珠池市舶税务兼管盐法太监李凤建 明万历乙巳年德字街众商建 崇祯己巳年怀㊁德二街重修 的石刻文字ꎮ 明万历乙巳岁重修 说明妈阁庙的创建年代早于此ꎬ因而官员 李凤 当是万历乙巳年(1605)重修时刻上的文字ꎬ并非最早创建者ꎮ至于妈阁庙的创建者ꎬ从历史文献的相关记载中可推知是闽商ꎮ明中后期ꎬ明廷加强了对在澳葡人的管理ꎮ据«澳门纪略»载: 又奏请就其聚庐中大街ꎬ中贯四维ꎬ各树高栅ꎬ榜以 畏㊁威㊁怀㊁德 ꎬ分左右定其门籍ꎬ以«旅彝»: 明王慎德ꎬ四译咸宾ꎬ无有远迩ꎬ毕献方物ꎬ服食器用 二十字ꎬ分东西各十号ꎬ使互相维系议察ꎬ毋得容奸ꎬ一听约束ꎮ [16]117可见明万历年间ꎬ澳门当地已有以 畏 威 怀 德 命名的街道ꎬ即畏字街㊁威字街㊁怀字街㊁德字街ꎮ这四街是澳门最早的商4闽江学院学报第41卷业街区ꎬ本是外国人聚居的地方ꎬ后来陆续有中国人迁入ꎮ由此得知ꎬ澳门早在明中叶就发展出了商业组织ꎬ这些商人不断出资兴修扩建了妈祖阁ꎮ«澳门纪略»载: 相传明万历时ꎬ闽贾巨舶被飓殆甚ꎬ俄见神女立于山侧ꎬ一舟遂安ꎬ立庙祠天妃ꎬ名其地曰娘妈角ꎮ娘妈者ꎬ闽语天妃也ꎮ [16]73-74谭世宝认为这只是一则传说ꎬ不足信ꎮ但是笔者却认为该则传说大致反映了澳门开港早期闽商创建妈祖庙的历史ꎮ在早期社会ꎬ人们往往利用传说来述说历史ꎮ妈阁庙的传说故事不止这一条ꎬ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闽人黄宗汉为妈阁庙所撰写的«香山濠镜澳妈祖阁温陵泉敬堂碑记»记载了另一则传说故事: 濠镜天后庙者ꎬ相传明时有一老妪ꎬ自闽驾舟一夜至澳ꎬ化身于此ꎮ闽㊁潮之人商于澳者ꎬ为之塑塐像立庙ꎬ并绘船形ꎬ勒石记事ꎮ 结合上文澳门港明中叶闽商云集的繁荣景象ꎬ妈阁庙为闽人所创建是可信的ꎮ澳门妈阁庙至今保存了七块碑记ꎮ清同治七年(1868)的«妈祖阁漳兴堂碑记»记述了明清时漳泉两地闽商敬拜妈祖的历史事实: 澳门壕镜①向有天后庙ꎬ自明至今ꎬ多历年所ꎮ凡吾漳㊁泉两地之贸易于澳者ꎬ咸感戴神灵ꎬ而敬奉弗怠焉ꎮ 从这两块碑记的题名上看可知ꎬ至迟到清道光㊁同治年间ꎬ福建泉漳两地的商人就已经在澳门各自成立了商业会馆组织 泉敬堂 和 漳兴堂 ꎮ这也说明了当时澳门闽商数量已经有不少ꎬ且财力雄厚ꎬ所以才有组建商业会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ꎮ碑记后面记载的闽商捐资也印证了这一点ꎮ如果说澳门妈阁庙的具体创建者还存在争议的话ꎬ那么其后庙宇的管理者和重修者无疑主要是闽商ꎮ随着澳门妈祖信仰影响的不断扩大ꎬ澳门妈祖阁早已成为了全澳门居民的公共庙宇ꎬ但是妈祖阁的管理者至今仍然是漳泉潮三州值理会ꎮ1984年妈阁庙三州值理会成立时请澳门著名学者曹思健撰写了«澳门妈祖阁五百年纪念碑记»ꎬ其中提道: 澳门初为渔港ꎬ泉漳人蒞止懋迁ꎬ聚居成落ꎬ明成化间创建妈祖阁ꎬ与九龙北佛堂门天妃庙㊁东莞赤湾大庙鼎足辉映ꎬ日月居诸ꎬ香火滋盛ꎬ舶艣密凑ꎬ货殖繁增ꎬ澳门遂成中西文化交通枢要ꎮ 发展至今ꎬ澳门妈阁庙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和名片ꎬ亦是澳门著名的旅游景点ꎬ妈阁庙中供奉的妈祖成为全澳门各个阶层民众共同瞻拜的信仰神ꎮ莲峰庙ꎬ俗称为 娘妈新庙 或 新庙 ꎮ之所以称其为新庙是针对妈阁老庙而言ꎮ乾隆«香山县志»记载: 新庙ꎬ祀天后诸神ꎬ在澳门莲峰山ꎮ土人建ꎮ [17]可见新庙的兴建时间至少在清乾隆之前ꎮ文献又提到新庙为 土人 所建ꎮ这里的 土人 应该不尽是澳门 土著 ꎬ而是包括在澳定居的闽粤商人ꎮ光绪«香山县志»载: 澳有天妃庙二ꎬ皆闽㊁粤人所建ꎮ [18]莲峰庙保存了清雍正朝文人罗复晋撰写的«鼎建纪事碑»: 五岭之南ꎬ皆濒大海ꎬ而澳门尤为南交极塞ꎮ明万历间ꎬ夷人叩准庐居ꎬ聚其族类ꎬ载货与海外诸番往来ꎬ遂以其地为聚货之乡ꎮ而中华旅客ꎬ亦以其地为聚货之乡ꎮ然由陆而来ꎬ逾岭度山ꎬ路纡而阴险ꎻ由海而至ꎬ巨浪滔天ꎬ洪涛荡日ꎮ非有神祠ꎬ不敢鼓囗而行ꎮ侧闻载货之舟ꎬ当风波震作ꎬ辄有祥云覆驾ꎬ赤火驻桅ꎬ其舟遂定ꎮ卜者谓祥云为观音降神ꎬ赤火为天后显圣ꎬ以二圣为群生大母ꎮ其于舟人急遽ꎬ犹孩赤之呱呱其极而救之也固宜ꎮ独澳为夷人所居ꎬ未有庙坛ꎬ以隆祀事ꎮ居者㊁行者恒歉于心ꎮ岁在壬寅ꎬ澳中诸君数十辈ꎬ偶集于入澳之莲峰山ꎬ览其奇胜ꎬ谋建庙于侧ꎬ以为二圣香火 可见ꎬ该庙创建的初衷是为了佑护外来的商人ꎮ至于参与建庙的 澳中诸君数十辈 应为当时财力雄厚的各地商人ꎬ主要来自漳厦潮三地ꎮ该庙宇后来也作为这三州商人的聚会和议事场所[10]215ꎮ同妈阁庙一样ꎬ莲峰庙也逐渐变成全澳门居民共同祀奉的公庙ꎮ清道光十九年(1839)ꎬ时任钦差大臣的林则徐在此接见澳门葡国官员ꎮ林则徐纪念馆就在该庙之侧ꎮ除了妈阁庙和莲峰庙之外ꎬ澳门历史上还有5 第3期黄建兴ꎬ等:闽商与澳门民间信仰文化三座妈祖庙宇跟福建移民有直接或间接关系ꎬ分别是望厦普济禅院内的天后庙㊁凼仔卓家村的关帝天后古庙㊁路环岛天后古庙[10]209-249ꎮ随着澳门妈祖信仰文化的发展ꎬ以颜延龄先生为首的闽籍商人决定在澳门新建一座大天后宫ꎮ1998年澳门 妈祖天后宫基金会成立 (2000年改名为 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 )ꎬ同年10月举行妈祖塑像开光大典ꎬ2001年5月举行妈祖文化村奠基典礼ꎬ2003年10月澳门大天后宫落成①ꎮ新建的妈祖文化村大天后宫是现今澳门规模最大的妈祖庙ꎬ位于路环岛的叠石塘山上ꎮ庙宇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ꎬ采用福建妈祖庙建筑布局ꎬ包括石碑坊㊁主殿㊁钟鼓楼㊁梳妆楼及一座高19.99米的汉白玉妈祖塑像ꎮ文化村大天后宫每年春节㊁元宵节㊁三月廿三妈祖诞辰及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都会举行大型的庆祝活动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每年由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主办的 澳门妈祖文化旅游节 ꎮ自2001年 首届澳门妈祖文化旅游节 启动以来ꎬ至今已举办了十七届ꎮ妈祖文化旅游节规模隆重㊁内容丰富ꎬ包括妈祖祭祀仪式㊁巡境游神㊁妈祖文化研讨会及各类艺术表演活动ꎮ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每年都寻找不同的承办单位ꎬ先后与福建㊁浙江㊁上海㊁天津㊁河南㊁山东㊁辽宁㊁广东㊁湖南㊁江西㊁陕西㊁云南等省市政府合作举办ꎬ这使得文化旅游节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元ꎬ也大大促进了澳门妈祖信仰文化的传播与弘扬[19]ꎮ在其推动下ꎬ妈祖信仰已然成为当代澳门社会最为主要的信仰之一ꎮ据相关学者问卷调查统计ꎬ当代约有2/3以上的澳门居民曾去过妈祖庙进香[20]ꎮ(二)临水夫人信仰与澳门妈祖信仰的悠久历史相比ꎬ临水夫人陈靖姑信仰是新近才得以在澳门传播和流行的ꎮ澳门临水宫的创建与澳门的福州籍乡亲有关ꎮ据粗略统计ꎬ澳门现有福州籍居民万余人ꎬ从缅甸归澳的福州籍乡亲有数千人ꎮ2001年澳门福州籍企业家陈信光有感于澳门没有祈拜临水夫人的庙宇ꎬ于是与一帮福州籍的朋友一起筹划在澳门兴建临水宫ꎮ2012年ꎬ陈信光等人着手成立澳门临水宫的正式管理机构 澳门临水宫值理会ꎮ值理会于2012年12月正式成立ꎬ在澳门公证署注册备案ꎬ编号为337号ꎬ并于2013年1月首次刊登政府公报公布于社会ꎮ2013年3月ꎬ值理会前往福建宁德古田临水宫祖殿举行请香接火仪式ꎬ将临水夫人的香火迎到澳门ꎬ并在福建厦门举行澳门临水宫诸尊神明入神仪式②ꎻ7月ꎬ值理会邀请古田临水宫理事会主任黄光辉道长为澳门临水宫临水夫人等十一尊神像举行开光和安座仪式ꎮ至此ꎬ澳门临水宫正式落成ꎮ澳门临水宫坐落于澳门慕拉士大马路南方工业大厦第二座11楼ꎬ面积约500平方米ꎮ有别于内地传统的民间信仰庙宇ꎬ澳门临水宫位于现代化的大厦之中ꎬ但是里面的设置却较为传统ꎮ临水宫大门刻着一副对联: 仰德神灵在ꎬ知尊福泽临ꎮ 宫殿中间神龛供奉临水夫人㊁林九娘和李三娘神像ꎬ及江虎婆㊁石夹夫人ꎬ杨㊁王㊁邓㊁高四位将军陪祀神神像ꎻ左侧神龛供奉土地神像ꎬ右侧神龛供奉观音神像ꎮ宫殿旁边两侧绘有临水夫人传说壁画ꎬ共32幅ꎮ澳门临水宫自建立之后便积极开展宗教活动ꎬ聘请管理人员负责庙宇的日常管理ꎬ为民众提供宗教服务ꎮ临水宫在庙宇所供奉神灵的诞辰和纪念日举办活动ꎬ如正月十四的临水夫人诞辰仪式ꎬ七月廿八的临水夫人得道纪念仪式ꎬ八月十五的林九娘诞辰仪式及九月初九的李三娘诞辰仪式等ꎮ在正月元宵期间ꎬ澳门临水宫还会从福建请道士来澳为民众做过关㊁禳太岁㊁拜斗和点光明灯等仪式ꎮ信众在其他时间也会不时地过来上香ꎬ其中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来朝拜的人数6闽江学院学报第41卷较多ꎮ澳门临水宫每年规模最大㊁最热闹的宗教信俗活动要属农历七月廿八为纪念临水夫人成道的民俗文化节ꎮ澳门临水夫人民俗文化节至今已经举办五届ꎮ首届澳门临水夫人民俗文化节(2013年7月24日至26日)分为祈福大法会㊁踩街游神㊁首届临水夫人信仰文化座谈会和澳门临水宫值理会监事会就职典礼四个部分ꎮ第二届澳门临水夫人民俗文化节(2014年8月26至28日)除了大型法会和踩街游神活动之外ꎬ还增加了首届中国(福建)书展暨 美丽福建 及 陈靖姑民俗文化 图片展㊁澳门临水夫人陈靖姑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㊁临水夫人信仰舞台文艺表演和首届临水夫人信仰文化论坛①ꎮ第三届民俗文化节(2015年9月9日至11日)增加了首届澳门临水夫人陈靖姑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ꎬ并在会后结集出版了论文集[21]ꎮ第四届民俗文化节(2016年8月24日至29日)增加了澳门临水夫人信俗与民间信仰考察活动ꎬ邀请了十多位来自闽粤台地区和马来西亚的学者到澳门考察ꎬ其目的是进一步挖掘和研究澳门的民间信仰文化ꎮ除了这些宗教活动之外ꎬ澳门临水宫值理会还积极参与一些两岸的宗教文化交流活动和慈善事业ꎮ临水夫人信仰在澳门传播时间虽然不长ꎬ才短短5年ꎬ但是通过澳门临水宫值理会的宣传ꎬ再加上五届民俗文化节的持续推动ꎬ使得它的影响迅速提升ꎬ一跃成为澳门仅次于妈祖信仰的㊁来自福建的民间信仰ꎮ(三)其他信仰位于澳门半岛北部望厦村的普济禅院也与福建移民有关ꎮ普济禅院又称为观音堂ꎬ供奉观音ꎬ始建于明末ꎮ望厦村有两座观音堂ꎬ另外一座称为古观音堂ꎬ据说是当地土著居民所建ꎮ相传当地土著原在古观音堂烧香ꎬ但是后来越来越多的福建商人也来烧香ꎬ当地人开始抱怨并制定乡规ꎬ禁止闽人在此烧香ꎮ闽商一气之下ꎬ自己筹资兴建了一座更加大的观音堂ꎬ也就是今天的普济禅院[10]209-249ꎮ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ꎬ但是并非毫无依据ꎮ望厦村早在明末就有福建移民ꎮ著名澳门史家白乐嘉(J.M.Braga)称: 在葡萄牙人抵达澳门之前ꎬ半岛上已住有少数渔民ꎮ在今天普济禅院即观音堂一带ꎬ是当时西江泥沙冲积的地方ꎮ寺院极古ꎬ但无实录可考ꎮ我们只知ꎬ此寺院的初期ꎬ是一间小祠堂ꎬ属于福建移民所有ꎮ这些少数移民ꎬ也就是澳门的初期居民了ꎮ这些初期的居民ꎬ有的姓沈ꎬ有的姓何ꎮ他们居住在此ꎬ赖西江所冲积的肥美土壤ꎬ从事种植为生ꎮ [22ə当地的沈㊁何二姓来自福建ꎬ至今仍有后代居住在望厦村ꎮ当地何姓还保存着一座小祠堂ꎬ位于观音堂之北ꎬ供奉何姓祖先牌位ꎬ第一位何姓先祖于明正德年间(1506 1521)来望厦村开基ꎮ澳门凼仔医灵庙ꎬ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ꎬ主神为医灵大帝ꎬ又称为保生大帝ꎮ保生大帝是福建漳州与厦门最具有影响力的区域神灵之一ꎬ明清时期该信仰随着闽南人漂洋过海ꎬ传播至台湾地区㊁澳门和东南亚等地ꎮ澳门莲峰庙也供奉保生大帝ꎬ每年三月十五是其诞辰ꎬ有相关的庆贺仪式ꎬ这一习俗与闽南和台湾地区的是一样的ꎮ除了上述这些神灵庙宇之外ꎬ澳门应该还有其他神灵信仰源于福建ꎬ如关帝信仰㊁福德正神信仰㊁三婆信仰等ꎬ只是由于年代久远ꎬ加上缺乏相关的文献记载ꎬ其研究也不够深入ꎬ暂且存疑待考ꎮ三㊁闽商群体在澳门民间信仰中的核心地位本研究发现ꎬ无论是历史上的妈阁庙㊁莲峰庙ꎬ还是当代刚刚兴建不久的澳门大天后宫和临第3期黄建兴ꎬ等:闽商与澳门民间信仰文化水宫ꎬ闽商群体一直是这些庙宇的主要创建者㊁传播者与管理者ꎮ历史上澳门妈阁庙的兴建重修有赖于泉州商人创建的泉敬堂㊁漳州商人创建的漳兴堂ꎬ管理依靠漳泉潮三州值理会ꎮ当代社会的澳门天后宫的管理组织为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ꎬ临水宫的管理组织是澳门临水宫值理会ꎮ这两个宫庙社团都采用现代的管理方式ꎬ制定有社团章程和完善的组织机构ꎮ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下设有董事局㊁监事会㊁咨询委员会㊁执行委员会㊁澳门妈祖文化村天后宫管理委员会ꎮ澳门临水宫值理会设有会员大会㊁理事会和监事会ꎮ申请参加值理会的成员必须经会员推荐并提交申请表ꎬ经理事会批准后方可入会ꎮ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的主席ꎬ临水宫值理会的会长均是具有相当实力的著名企业家ꎬ财力雄厚ꎮ如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主席颜延龄是澳门恒和集团㊁宝盛集团㊁通裕集团主席ꎻ副主席陈明金是澳门金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㊁澳门环宇国际旅运有限公司董事长ꎻ澳门临水宫值理会会长陈信光是亿美装修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㊁吉翔投资公司董事长ꎮ其他地区民间信仰宫庙主要靠乡老㊁福首㊁宗族组织㊁管委会㊁宗教神职人员或是政府部门来组织管理ꎮ可见ꎬ澳门民间信仰宫庙的管理组织不同于其他地区ꎮ这两个宫庙组织与澳门的福建社团关系紧密ꎮ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与澳门福建同乡总会及在澳的其他福建社团关系紧密ꎬ基金会董事局的成员多为澳门福建社团的主要领袖(表1)ꎮ表1㊀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董事局成员在澳门福建社团的任职情况(节选)Tab.1㊀PositionsoftheboardmembersofGoddessMazuFoundationofMacaoinMacao ̄Fujianassociations姓名籍贯任职情况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澳门福建社团颜延龄福建晋江董事局主席澳门福建同乡总会主席陈明金福建晋江董事局副主席㊁执行委员会主席澳门福建晋江同乡会会长许健康福建晋江监事会副监事长澳门福建同乡总会创会会长陈明确福建晋江董事局董事㊁澳门妈祖文化村天后宫管理委员会主任澳门福建东石同乡会会长何富强福建晋江董事局董事澳门福建总商会常务副会长吴在权福建厦门董事局董事澳门福建同乡会副会长㊁澳门福建总商会副会长资料来源:由澳门临水宫提供ꎮ澳门临水宫值理会与澳门福州十邑青年联合会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ꎬ有关人员在2个社团中的任职情况如表2所示ꎮ表2㊀澳门临水宫值理会成员在澳门福州十邑青年联合会的任职情况(节选)Tab.2㊀PositionsoftheboardmembersofLinshuiTempleofMacaoinMacao ̄FuzhouTen ̄TownsYouthAssociation姓名籍贯任职情况澳门福州十邑青年联合会澳门临水宫值理会陈信光福建福州创会会长㊁现任会长创会会长㊁现任会长孙仁坤福建福州创会会长名誉会长7。

教你用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澳门的传统民间故事和传说

教你用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澳门的传统民间故事和传说

教你用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澳门的传统民间故事和传说【小学三年级语文】教你阅读澳门传统民间故事和传说澳门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这里有许多传统民间故事和传说,它们代表着澳门的历史和文化,也教会我们许多人生哲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澳门的传统民间故事和传说,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实用语文能力。

1. 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澳门的一项传统运动,也是祭祀佛宫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

据说,这项运动起源于中国南方,由周朝的屈原所创,后来传至澳门,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在竞渡比赛中,选手要手持浆、舵、鞭等装备,驾驶龙舟在海上划行,比赛速度和技术水平,以赛事成绩决定名次。

龙舟竞渡有其独有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选手们的配合、团队合作、勇气和毅力都是比赛成败的关键。

从这里学习到的精神,让我们也要学会互相合作、加强团结、勇往直前,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 家神庙会家神庙会是澳门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活动。

每到农历正月十五日,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里准备香烛鲜花等物,祭祀家中的守护神——家神。

同时也在街上举办“街头庙会”,演出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和传统游戏,让游人们体验民间文化与民族艺术之美。

家神庙会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活动,如表演南音、龙狮舞、杂耍、魔术和人扮“五福贴”等。

学习这些传统文化,让我们更加尊重文化多样性,学会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3. 拜妈祖拜妈祖是澳门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澳门人民的信仰和传统。

妈祖是福建省莆田市霞浦县某个海边村庄的一位女神,人们因她自己救人的传奇故事而奉她为海上守护神。

到了现在,很多地方都拜妈祖,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是她的生日,有着“妈祖节”的盛大庆典,澳门也不例外。

学习拜妈祖和妈祖节,我们不仅了解到妈祖的传说故事,还学会了崇尚自然、珍爱生命的精神,让我们更加尊重神话故事的力量和博大精深。

4. 澳门的中西文化合璧澳门是一座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既有汉、葡、犹太、印度和穆斯林等多种民族和宗教,同时又具有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这种“中西合璧”的特点使得澳门的文化变得更加多元和弥散。

浅谈不同地域妈祖造像的变化

浅谈不同地域妈祖造像的变化

技艺创新JIYICHUANGXIN浅谈不同地域妈祖造像的变化妈祖信仰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信仰,不仅有着上千年悠久的历史影响,而且有着广泛的地域影响,群众基础宽广而深厚。

从宋代形成以来 , 其分布地域不断扩大。

现今 , 妈祖庙的分布区在中国已经扩大到了北至东北辽河流域 ,南至海南南沙群岛 , 东部遍布沿海各地, 西至四川云南的广大地区。

另外 , 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美国、巴西、甚至南非等等地区都有妈祖庙的分布。

据《莆田宗教志》的记载,截至 1990年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今有 2520座妈祖庙。

其中,中国 2346座(包括台湾 827座、香港56座、澳门 3 座)地域如此之广,庙宇如此之多,那么在这么浓重的信仰影响下不同的地方对妈祖神像的艺术塑造又将如何演变呢?一、妈祖之“祖”妈祖信仰风靡全球,“四海恩波颂莆海,五洲香火祖湄洲”。

湄洲岛是四海共仰的海上女神妈祖的故乡,形如秀眉,被称为“海上明珠”,是妈祖信仰的发源地。

其北端是妈祖祖庙的所在地,相传是妈祖升仙之处。

初建于宋代雍熙四年(987),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妈祖庙,故有“祖庙”之尊,意即所有妈祖庙之“祖”。

湄洲祖庙里供奉的是南宋妈祖木雕神像,异人妆塑,头戴凤冠,身着龙凰黄色金缦绣袄,面呈粉色,慈眉善目,一副安然落定南朝天妃的神态。

各处所供奉之像皆不能及。

这也是妈祖最初的俗身造像。

湄洲妈祖以粉红脸为特色,造型是年轻的女性,乃依照妈祖升天时(二十九岁)的形象来塑造,体型纤瘦。

由于这里是信仰的发源地,故将“粉红脸”妈祖称“大妈”。

而其他地方所供奉的妈祖皆为祖庙妈祖的分灵。

神像在不同的地方而各具特色。

二、台湾妈祖信仰下的“黑脸”妈祖妈祖是台湾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

无论大庄或小庄、山村或渔村、乡镇或市街、港口或内山,都可看到妈祖庙。

“大道公风,妈祖婆雨”是台湾岛上“迎妈祖常带来雨水”的事迹传播,经过时间的沉淀妈祖,已然台湾化,由海神而转成雨水之神。

澳门妈祖阁与妈祖信仰相关问题研究——兼答谭世宝先生的质疑

澳门妈祖阁与妈祖信仰相关问题研究——兼答谭世宝先生的质疑

作者: 徐晓望
作者机构: 福建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世界宗教研究
页码: 84-90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5期
主题词: 澳门;妈祖;妈祖信仰
摘要:澳门妈祖阁“神山第一亭”内陆续发现的明代碑刻,表明该地建筑于万历年间的石亭是重建、而不是始建。

明代前期漳州人的船队出没于香山南部沿海,应是他们最早将妈祖的香火带到澳门的港口——亚马港。

澳门妈祖阁是国内保存最好的妈祖庙,庙内神像以佛教为主,另有道教、儒教的因素,这证明妈祖信仰宗教属性的多元性,它并非只属于儒教或是道教、佛教,而是一个三教合一的民间信仰。

澳门妈祖文化是什么-妈祖文化

澳门妈祖文化是什么-妈祖文化

澳门妈祖文化是什么|妈祖文化]澳门大多信奉妈祖,澳门的妈祖文化很深远,这里,就给您详细介绍下澳门妈祖文化,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澳门妈祖文化介绍:和平女神由于妈祖拥有博大慈爱的襟怀和救苦救难的高尚品德,人们为了表达对她的崇敬,一千多年来赋予她诸多神奇的色彩和美丽的传说。

中华儿女也从妈祖的传奇故事中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看到了中国优秀文化的光彩。

经过千年的演绎,妈祖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妈祖也是海峡两岸及全球华人共同敬重的海上女神。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授予中国妈祖“和平女神的称号。

目前,全世界有妈阁庙近4000座,信众2亿多人。

目前,妈祖的名字凝聚着千千万万海内外中华子孙爱国爱乡、虔诚向善的心愿,妈祖信仰已经成为联络海内外、沟通全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妈祖文化妈祖阁平时香火不绝,每年农历除夕、三月廿三日妈祖宝诞、九月九日重九节,这里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为什么澳门妈阁庙的香火如此旺盛,海外华人也都信奉妈祖呢?设计、创作大型妈祖像的澳门著名雕塑家、画家梁晚年告诉大家:妈祖是人,也是护航海神。

妈祖在海上舍己救人,为民消灾解难的博爱精神受到人们的尊敬,信众就把她当作神来朝拜。

根据古代史料和福建莆田地方志记载,妈祖生于北宋太宗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卒于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二月十九日。

她是福建莆田湄洲郡巡检林愿的第6个女儿。

她原名林湄娘,因她从出生到满月从不啼哭,故又名默。

林默娘自幼聪颖,为人善良,乐于助人。

有一年她随父兄渡船外出,中途遇浪,船覆落水,林默娘下水救父。

她也屡次在海上救助遇难之人,还为百姓驱逐瘟疫,治病救人人们为感谢其恩德,称林默娘为“妈祖,福建话“妈祖是“母亲的意思,并被奉祀为“护航海神。

莆田人最初供奉妈祖的庙宇称为神女庙、神女祠。

林默娘海上救人的故事和传说逐步被人们神化,得到信仰者广泛热烈的信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澳门妈祖信仰看闽澳关系一妈祖信仰与中国海洋文化1.妈祖信仰妈祖又称湄洲圣母、海神娘娘、天妃、天后等。

妈祖是福建方言,意为奶奶或娘娘,本名林默或林默娘,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卒于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因出生一个月从不啼哭,所以起名为林默。

林默长大后,不但有一身好水性,而且有一副热心肠,多次在海上救护遇险的商客与渔民,被视为神女,最后在一次风暴中因抢救遇险的渔民不幸身亡。

从此林默在海上救难行善的事迹不断向外流传,并在流传中不断被神化,对其(妈祖)崇拜亦愈演愈烈,闽南沿海人们出海时都带着妈祖像,每天膜拜祈求平安,且每到一地总下船将妈祖像供奉起来祭拜。

千百年来随着历代帝王的褒奖、册封,以及福建的商客、渔民与侨居海外闽籍华侨的推动,妈祖渐成为了中国航运与渔业的保护神、“保赤之神”(保护儿童平安)、“送子娘娘”、掌司各事之神等,成了中国诸多保护神中声势赫然的一位。

崇拜者从渔民、海商、扩大到各行各业的人,中国沿海及东南亚地区的广大人民,特别是船工、纤夫、渔民、竹排工、船运商,对其极为信仰。

2.中国海洋文化与妈祖信仰海洋文化简而言之亦为人类依赖、征服海洋生活而形成的一种系统的文化方式和特定的文化消费方式。

海洋文化的概念是西方学者总结航海实践和经验教训形成的,具有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海洋经济,如海洋交通、商业、渔业、种植业等;二,海洋社会,涉及海洋的人群所形成的社会特点、社会结果、家族习俗等;三,狭义的海洋文化,包括神话、信仰、宗教、戏剧、文学艺术等。

1中国海洋文化起源于亚澳两洲间的南中国海,位于南部沿海地区的闽南是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最重要的地区之一。

闽南先民闽越族是百越民族的一只,素有越人善于用舟,习于水战之说,他们“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漂风,去则难从”2。

闽南“地狭人稠”,“八山一水一分田”,长期人口过剩,这种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闽南人靠海吃饭、靠天吃饭的海洋经济特点。

“天下至险莫如海”,渔业经济与航海商业的特点就是风险大,特别在古代航海技术不发达,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有限的条件下,沿海地区的渔民、海商需要心灵的寄托与安慰,妈祖崇拜应运而生。

妈祖信仰自产生开始就与海洋地区经济、社会生活发生着强烈的互动。

一方面它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着海洋地区的经贸与文化交流,另一方面随着闽南地区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扩大与闽南人向海外不断移民,妈祖信仰亦不断向外传播,影响的范围亦越来越大,被赋予的神性亦越来越多。

在海洋文化发达的地区,妈祖文化渗透到了每一角落,建妈祖庙、天后诞祭拜、演戏娱神、送船科仪、海上祭祀、设妈祖棍、祈祷呼号等有关妈祖信仰的活动和习俗丰富多彩,经贸活动、宗教信仰、社会心理、生活习俗等都深深的打上了妈祖文化的烙印。

妈祖信仰成为了中国海洋文化主要特征之一和最灿烂的一部分。

同时,海外妈祖信仰也是闽南与海外各地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见证。

二澳门的妈祖信仰1.澳门妈祖信仰历史与现状澳门是中国妈祖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弹丸之地的澳门辖区,现存八座妈祖庙。

其中列在首位的是号称岭南三大妈祖庙之一的澳门妈祖阁,它是澳门最早的建筑之一,具有500余年历史。

它几乎成了澳门城市的象征,相传澳门西文名字“MACAU”或“MACAO”系由闽语呼澳门之妈祖阁音译而来。

如果这个说法属实,说明葡人入據澳门时,即从嘉靖三十二年到三十六年(1553-1557),妈祖在澳门人生活中已有一定的影响,以致葡人将妈祖阁作为今天澳门的代名词。

除了妈祖阁,在澳门还建起了很多妈祖庙。

如澳门莲峰山下创建于万历年间的妈祖新庙(莲峰庙)、普济禅院的天后宫、望厦康真君庙内的天后庙、马交万天后宫,氹仔市区天后宫、氹仔卓家村天后宫、路环天后宫等。

妈祖信仰在澳门发展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澳门人对妈祖极其崇拜。

澳门渔民出海或者返港经过妈祖港,习惯上焚烧纸钱、元宝并燃放鞭炮,祈求妈祖保佑出海平安或感谢妈祖保佑使其能平安归来;撒网捕鱼之前,往往也要拜祭妈祖,祈求捕到尽可能多的鱼;遇到风大浪高时,常呼号妈祖保佑……。

除了渔民,澳门商人及各行各业的居民平时也经常到妈祖阁烧香拜祭,特别在妈祖诞节期间,澳门人不仅举行盛大而隆重的祭祀仪式,而且常常持续3天搭棚演戏娱神。

法国画家博尔杰1839年5月2日自澳门写给其朋友的信中说到妈祖阁:“这里从早晨到黄昏都挤满了人,……在中午最拥挤的时候,我不得不躲在树阴下继续工作”3。

另一位法国画家希尔德布兰绘了一副十九世纪妈祖神诞期间演戏娱神场面的画,画面上一座用竹木临时搭起的大棚场坐落在妈祖阁前的空地上,从正殿月门一直连到江边,旁边紧连着一排低矮的小棚屋,大棚里挤满了人,外面的人流仍在源源涌入,几个找不到落脚点的戏迷,居然爬到临时茅厕顶上坐着看戏,江边停泊着数以十计的渔船和两艘大海舶。

在澳门,妈祖信仰也得到佛教、道教以及西方文化的广泛认同。

为了扩大影响,佛道教也将妈祖作为自己的神袛来供奉,如:以观音为主神的莲峰庙和普济禅院也将妈祖奉为重要的神明,专设祭堂祭祀。

除此之外,妈祖信仰在澳门也得到了葡人及西方传教士的认同。

葡人信奉天主教,按照中世纪天主教的正统观念,妈祖属于异教徒所崇拜的偶像,应当在排斥之列,在澳门却将之视为西方的航海保护神一样,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共鸣,“所祀的(指澳门东望洋山上最古老的建筑圣母雪地殿教堂)是葡人奉为护卫航海之神,相当于闽粤渔民祀奉的天后”4。

尽管在近一个世纪里,受罗马教廷干涉,澳门天主教会当局多次破坏中国居民庆贺妈祖诞、演戏酬神的活动。

如:瑞典学者龙思泰在其著作《对澳门中国人娱乐的反对》中写道:康熙末年,罗马教廷否定了利马宝一派耶稣会士在传教方面调和中国礼俗,容忍中国敬天、祀孔、祀祖礼仪的做法,指斥中国人的礼仪为迷信或偶像崇拜。

大约在1735年前后,澳门代理主教弗兰西斯·达罗萨下令将中国居民正在演戏的舞台摧倒……罗马教廷的宗教裁判所反而于1758年致函澳门教区贺葡澳当局,下令不准容忍任何异教徒……”5。

但是,中国居民庆贺妈祖神诞的热烈而隆重的场面,却令许多基督教徒为之陶醉。

在澳传教士积极反对这种做法,葡澳当局的官员也通常采取不加干涉的态度,如:民国初年,汪兆镛称“华人……多沿旧俗,葡官不加限制。

”6;民国十六年,环路岛重修天后古庙时,澳门总督罗德礼还捐款三百元7;1954年,教皇特封妈祖为天主教七位圣母之一。

今天,澳门仍是世界上妈祖信仰氛围最为浓烈的地区之一,妈祖信仰具有相当的群众基础,澳门居民对妈祖的信仰与崇拜热情未减,每天前来妈祖阁烧香参拜的人络绎不绝。

据陈衍德的一次问卷调查表明,澳门仍有2/3的居民信仰妈祖。

8在澳门居民家中,尤其是渔民和水上居民的每条船上,都供奉着天后。

妈祖诞也是澳门的传统节日。

三从澳门妈祖信仰看闽澳关系自宋朝以来妈祖就是闽南人最崇信、最虔奉的神,他们的足迹到哪里,就把妈祖的信仰带到哪里,他们的船舶所到之处就是妈祖的神灵传播之处。

闽南对外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促进了妈祖文化的广泛传播,同时海外妈祖信仰的发展也是反映闽南人对外交流历史的一户窗口。

从澳门妈祖信仰历史可以看到闽澳几百年来的经济贸易与文化关系。

1.闽澳经贸关系在澳门有个家喻户晓的传说,妈祖阁是福建人最早建筑的。

1984年7月建立的《妈祖阁五百年纪念碑记》载:“澳门初为渔港,泉漳人莅止,懋迁聚居成落。

明成化间创建妈祖阁,与九龙北佛堂门天妃庙、东莞赤湾大庙鼎足辉映,日月居诸,香火滋盛,舶舻密凑,留殖繁增,澳门遂成中西交通枢要。

”徐晓望通过对各种文献与碑铭材料推测“澳门妈祖阁应建于漳州人到达澳门之时,即:明代天顺二年(1458年)”。

9澳门学者曹思健先生将妈祖阁定位为明成化、弘治年间(1465-1488)漳泉人修建的。

尽管对妈祖阁最早修建的时间、创建人、传播渊源缺乏详细资料无从考证。

但可以认定,闽商在澳门早期开发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经明政府批准,葡人1554年在浪白、濠镜与中商贸易,据葡人记载,葡人移居澳门则在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

而据黄之巨《澳门通史》记载,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澳门人口仅有400人,八年之后即1563年达5000人,到了1580年澳门的人口己达到20000人,澳门成为了远东著名的贸易港口。

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澳门从一个小小的渔村发展成为一个国际贸易港,说明了澳门的开埠发展与外来贸易有关,外来商人的到来促使了澳门经济的飞速发展。

明代的嘉靖《香山县志》亦反证了这一点,其第一卷风俗志云:“織縫貿販,東莞之民也;耕獲版築,新會之民也;斧斤木石,順德之民也;皆願覓為之,無務工商者”。

而外來商人中大部分应该是闽南人,之所以这样认为理由有三:一、葡人到澳门时,澳门仅有400人口,而闽南人已经在此建造了妈祖庙。

葡人将Macau视为澳门的代名词,说明妈祖庙在当时澳门的日常活动中已经有了很大的群众基础,闽南人在这期间的贸易中已经占主导的地位。

闽南人主要从事商业贸易,经济地位要远远高于从事渔业的当地人,其在对外贸易中领先于本地人也不足为怪;二、许多早期的著作也证明了闽人在澳门活跃的商业活动。

如明嘉靖年间的名臣广东人龙尚鹏说澳门:“其通事多漳、泉、宁、绍及东莞、新会人为之……”,清乾隆年间任澳门同知的印光任和张汝霖在其著作《澳门紀略》中谈到澳门半岛西南端南环一带的居民(媽祖閣正坐落于此):“其商會、傳譯、買辦諸雜色人多閩產,若工匠,若販夫、店戶,則多粵人”;三、黄之巨《澳门通史》中记载,5000人中葡国人900人,中国人4100人,说明外來商人主要是中国商人,而不是葡人或其它国籍人。

此外,徐晓望根据《香山县乡土志》等材料推断漳州人严启胜是最早开发澳门之人,尽管这种说法仅是一种推断,但上述分析证明了福建商人在澳门的开埠中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从古代到近代,澳门的福建移民和闽商既是当地工商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又是妈祖女神的虔诚信徒,妈祖阁香火的兴旺与闽商在澳门的工商业的繁荣互为辉映。

妈祖阁“第一神山”石殿前横柱下方刻有两行字:“明萬曆年乙巳年德字街眾商建,崇禎己巳年懷德二街重修”,据康熙《香山縣誌》載:萬厤史,督撫奏請就其聚廬重大街貫四位,各樹高欄,榜以“畏威懷德”四街,分左右定其門籍……分東西各十號,是互相維繫譏差,毋得容奸,聼海防同知及市舶提舉司約束。

上段文字说明,至明万历年间,妈祖阁附近聚居的商人及移民越来越多,已经形成了畏、威、怀、德四街。

而这一带主要是福建人,不断扩大的福建移民及商人队伍在澳门社会及经济生活中有了很大的势力,便不断的出资扩建妈祖阁,使之成为今天的规模。

关于闽商之富有,从妈祖庙的香资和历年重修的捐款中可见一斑。

据记载,妈祖阁的香资一向收入颇丰,常用来资助学校、医院等公益事业;而澳门的妈祖阁一向由闽南籍人士修葺,其中商人是每次重修的主要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