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闪--传统妈祖信仰中的民间记忆与官方记忆
妈祖:从民间信仲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高中阅读)
妈祖:从民间信仲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仰发生于宋代的莆田湄洲一带,随着海上贸易的盛行而在沿海各地得以迅速传播。
随后妈祖得到了朝廷的青睐和加封。
妈祖从此进入了国家正祀的序列,其信仰形式也得以官方化和经典化。
近现代以来,该信仰因其本土性和特殊性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相关研究层出不穷。
新时期的妈祖信仰又开始走上了一条现代化和全球化的道路,妈祖成了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一个标志性特号,妈祖信仰则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自明清以来妈祖就是一位国际化的神灵,但种种原因使得妈祖信仰呈现出多画相的特征。
当代的妈祖信仰开始通过网络、电视等新媒体进行传播。
伴随着妈祖信仰的传播,全球各地通过分香(分灵)的形式兴建了妈祖的宮庙。
缘于中华文化的“寻根”情怀,各地妈祖分香经常会前往湄洲妈祖庙进香,提升系谱的排位顺序;或彼此宫庙之间进行“绕境进香”,扩大妈祖信仰的向心力。
这些朝圣活动,一方面以拟亲属关系来建构不同地域层次的妈祖信仰共同体,另一方面也増进了两界三地人文血脉的联系。
随着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增进,很多海外、港澳台妈祖庙分香也会前往湄洲岛祖庙进香,这意味着妈祖信仰已经超越了地域,成为人类的“和平女神”,在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两岸三地的民族情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时期的妈祖信仰在“文化资源化”的社会大背景下,产业化和旅游化的发展趋势在所难免,但它作为一种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中华信仰文化,也必须保持其民间信仰的基本特质,同时不断注入民族性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成为全球化语境下的一个非常具有文化凝聚力的象征符号。
以妈祖的故乡和妈祖信仰的发祥地莆田市为例,在作为人类“非遗”代表作的“妈祖信俗”广受社会关注的同时,也应时刻意识到本身所肩负的让开发与保存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重任。
所谓开发,指的就是对妈祖文化品牌化的推进,同时加快湄洲岛地区的旅游设施配套建设,健全当地的服务体系,为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创一流的观光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
我国妈祖信仰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妈祖信仰研究现状分析
张宜强
【期刊名称】《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37)005
【摘要】自宋以降,妈祖信仰圈与祭祀圈逐渐扩大,对东亚历史与现实均有重要的影响.与此相关,学界对妈祖信仰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除了传统文献资料的整理汇编以及由此展开对妈祖身世、起源的考证外,近年来新兴学科不断介入,其研究主旨在于以妈祖信仰为媒介,分析妈祖信仰在国家认同中的作用,进而透视国家力量和民间社会的关系.文章从妈祖信仰的文献资料编撰、妈祖信仰研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以及权力话语在妈祖信仰中的在场三个方面入手,梳理妈祖信仰研究的历史,并对未来妈祖信仰研究进行展望.
【总页数】6页(P6-11)
【作者】张宜强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33
【相关文献】
1.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妈祖信仰变迁——以湄洲岛妈祖信仰为个案 [J], 柯力
2.妈祖研究的新成果——评李天锡先生的《海外与港澳台妈祖信仰研究》 [J], 刘福铸;
3.论妈祖信仰的国际化与地方化——以新加坡妈祖信仰为例 [J], 许源泰;曾伟;
4.妈祖庙里的财神:现代民间信仰的内在结构研究——基于蓬莱北王绪村妈祖庙的调查 [J], 宋宁而; 姜靖
5.妈祖信仰与道教文化——民间道坛之妈祖信仰相关科仪及文化形态考探 [J], 叶明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东地区的妈祖文化信仰略说
山东地区的妈祖文化信仰略说
李昕
【期刊名称】《世纪之星—交流版》
【年(卷),期】2021()25
【摘要】妈祖文化信仰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信仰,诞生于福建莆田地区。
妈祖本名林默,是著名的海上保护女神,于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正式被朝廷赐号册封,成为国家正神。
自此层累加封,从地方信仰逐渐扩大为国家普遍信仰,并逐渐传入山东地区,经过多个朝代的官方扶持和民间力量推动慢慢成为山东沿海地区的重要文化信仰。
妈祖文化在山东地区的传播过程中,其职能不断扩大,与山东本土的文化呈现出融合趋势,渐具本土化特征。
【总页数】2页(P0129-0130)
【作者】李昕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
【相关文献】
1.“民间信仰与传说暨妈祖文化研讨会”在山东长岛召开
2.本刊在山东长岛召开“民间信仰与传说暨妈祖文化研讨会”
3.山东沿海地区妈祖信仰的传播及本土化特征
4.山东庙岛显应宫和台湾北港朝天宫妈祖信仰文化之比较
5.从信仰流动到信仰叠合: 妈祖信仰在辽宁地区的文化传播学阐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传统妈祖信仰中的民间叙事与官方叙事_张士闪
& & 一千多年前的一位寻常女性, 既无著作等身, 又 无片言警世, 也未建立起显赫教派簇拥于生前身后, 围绕她的只有一堆支离破碎、 不成体系的神话传说, 却能成为历史上中国东南沿海和海外华人供奉的影 响最大的海神, 这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据不完全 信众达 ! 亿 统计, 现世界各地有妈祖庙近 %### 座, 人之多。而无数学者对于妈祖文化所表现出来的久 热不衰的兴趣, 也就不难理解。 乍看起来, 妈祖似佛非佛, 似道非道, 似儒非儒, 似巫非巫, 既多次受过皇封, 又作为一种民间信仰一 直兴盛于各地, 信众队伍庞大而成分复杂。它不仅 是民间信仰生活的某种形式, 已经成为传统社会中 上层文化与民间文化一个极其重要的复合点。 细察之, 妈祖信仰最初是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 的渔民生活中兴起, 自宋代始逐渐引起上层社会的 注意、 重视与推崇, 它在屡受皇封的同时也在民间社 会不断扩展着影响力, 至今仍盛而不衰。在这种官 民互动的发展态势中, 妈祖自身也经历了诸多变化, 从功能的累积到角色的转变, 从性质单一的区域保 护神到神性无限追加的万能海神, 由此附生出多重 文化意蕴, 这是很值得分析的。本文试图借鉴法国 历史学家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理论, 从官方叙事、 民 间叙事的角度对千百年间围绕妈祖信仰而孕生出的 神话传说、 庙记碑文等文本进行分析。
[ !] ( "#! $ ## ) 成声, 痛不欲生, 自恨未能及时救出父亲。
事实上, 妈祖生前是在“ 越 人 好 巫” 的大环境 中, 因事巫而在湄洲岛一带小有声名, 而湄洲岛是在 宋代才刚刚开发的岛屿, 影响有限。南宋廖鹏飞撰 写的《 圣 墩 祖 庙 重 建 顺 济 庙 记》 写于绍兴二十年 ( !!%& 年) , 被认为是现存有关妈祖的文字资料中最 早的一篇, 里面说道: “ ……姓林氏, 湄洲屿人。初, 以巫 祝 为 事, 能 预 知 人 祸 福; 既 殁, 众为立庙于本 屿。 ” 同 时 代 的 莆 田 人 黄 公 度, 在绍兴二十一年 ( !!%! 年) 遭贬赴平海军( 今泉州) 任节度判官时, 曾游览顺济庙, 并题诗一首: “ 枯木肇灵沧海东, 参
明清两朝妈祖崇祀的信仰面貌——以汉文历史文献的解读为中心
明清两朝妈祖崇祀的信仰面貌——以汉文历史文献的解读为
中心
(马来西亚)王琛发
【期刊名称】《《妈祖文化研究》》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论述妈祖之所以称圣,乃源于修道修德、由人而神,她与古希腊神话的海神波赛冬性质不同,妈祖实际应称为"镇海之神",就信众整体观念看,信仰妈祖是以大众共同积累的神灵公共印象,去彰显妈祖文化作为具体表达中华传统价值体系、思维模式。
妈祖信仰传播和祭祀规格,都受到朝廷对妈祖尊崇态度的影响。
【总页数】12页(P84-95)
【作者】(马来西亚)王琛发
【作者单位】[1]马来西亚道理书院马来西亚槟城11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33
【相关文献】
1.论历代的诸葛亮崇祀——以官方崇祀为中心 [J], 刘森垚
2.正祀与杂祀:明清运河区域的民间信仰研究——以张秋镇为中心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J], 吴欣
3.论历代的刘备崇祀--以官方崇祀为中心 [J], 刘森篧
4.越南两方碑记解读——以妈祖信仰为中心 [J], 李天锡;
5.祀典抑或淫祀:正统标签的边陲解读——以明清闽台保生大帝信仰为例 [J], 范正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间信仰与历史记忆的形成——以闽台保生大帝信仰的祖宫记忆为例
民间信仰与历史记忆的形成——以闽台保生大帝信仰的祖宫
记忆为例
范正义
【期刊名称】《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南宋时期,在闽台保生大帝祖宫记忆的原初形态中,漳州龙溪县青礁慈济东宫与泉州同安县白礁慈济西宫创建于同一年,两宫均为该信仰的祖宫.宋以后,在地域认同意识的支配下,白礁慈济西宫为保生大帝信仰绝对祖宫的观点被虚构出来并在信徒中得到不断地重温与强调,虚构的内容变成了普遍的社会影响,信徒群体中逐渐形成了新的"祖宫"记忆:白礁慈济西宫的建庙年代提前了一年,成为该信仰的绝对祖宫,青礁慈济东宫则逐渐被排挤出祖宫的圈子.
【总页数】8页(P78-85)
【作者】范正义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8
【相关文献】
1.民间神信仰与道教的互动--以闽台保生大帝信仰为例 [J], 范正义
2.民间信仰文化产业化开发探析——以保生大帝为例 [J], 黄金洪
3.闽台民间信仰研究的新视野——评范正义著《保生大帝信仰与闽台社会》 [J],
俞黎媛;
4.非遗是构建闽台共同文化记忆的重要途径——以"保生大帝信俗"的认同研究为例[J], 林青; 高秀华
5.祀典抑或淫祀:正统标签的边陲解读——以明清闽台保生大帝信仰为例 [J], 范正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图像证史:妈祖图像与俗信的互动--评张蓓蓓《民间信俗下古代妈祖塑像和图像艺术研究》
图像证史:妈祖图像与俗信的互动--评张蓓蓓《民间信俗下古
代妈祖塑像和图像艺术研究》
裘兆远
【期刊名称】《妈祖文化研究》
【年(卷),期】2024()1
【摘要】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载,佛陀到天上为母亲说法,优田王和波斯匿王思念佛陀,分别以牛头旃檀建造五尺高的释迦牟尼佛倚像,以紫磨金建造五尺高的释迦牟尼立像。
这是佛教设像的开始,佛教徒以此寄托思念与崇拜。
由此可见宗教情感或者人与人的情感都可以借助图像或者造像来延续与寄托。
也正如中国古代延续上千年的祖影传统,用图像形式记录祖先影像,在特殊时间段加以祭祀供奉或者追荐,是数千年文化中积淀下来的传统,设像祭祀基本也延续了这一传统。
【总页数】2页(P98-99)
【作者】裘兆远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4
【相关文献】
1.信俗类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莆田妈祖信俗为例
2.“俗信”概念的确立与“妈祖信俗”申遗——乌丙安教授访谈录
3.乡村治理视野下妈祖信俗与乡土社会互动发展研究\r——以福建省莆田市湄洲镇为例
4.民间信俗与地方
海洋社会——以莆田贤良港妈祖信俗为例5.系统阐释妈祖塑像与图像艺术,实证构建妈祖神像艺术体系——《民间信俗下古代妈祖塑像和图像艺术研究》评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间-庙堂-民间:妈祖阐释与妈祖信仰的螺旋式上升结构
民间-庙堂-民间:妈祖阐释与妈祖信仰的螺旋式上升结构李诠林
【期刊名称】《妈祖文化研究》
【年(卷),期】2022()1
【摘要】妈祖信仰的形成和扩展,是一个由小及大、由弱变强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民间口头的传说和朝廷(政府)命官上奏时所使用的讲故事的叙事修辞,乃至行政当局在被这些叙事说服之后所颁布的推广妈祖信仰的命令,都对妈祖信仰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成作用。
官方、民间推动妈祖信仰大规模发展的合力,使妈祖信仰得以螺旋式地发展。
妈祖信仰因民间与官方的差异化合力叙事,或者说是民间与庙堂合力的妈祖阐释而形成了一个妈祖信仰建构的曲线模型,可以称之为“螺旋式上升模型”(简称“妈祖螺旋”)。
“妈祖螺旋”叙事轨迹上近似于“格雷马斯方阵”,但模型结构又有较大差异。
“妈祖螺旋”是不断地肯定(双重否定),是在肯定基础上的细节否定之否定,这种模型曲线显示为由民间到官方再到民间的妈祖阐释与妈祖信仰的螺旋式上升结构,此种接近闭环的曲线更接近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总页数】5页(P38-42)
【作者】李诠林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3
【相关文献】
1.论妈祖民间传说、民间信仰之形成
2.大甲妈祖与两岸民间信仰互动的文化学阐释
3.妈祖庙里的财神:现代民间信仰的内在结构研究——基于蓬莱北王绪村妈祖庙的调查
4.妈祖信仰与道教文化——民间道坛之妈祖信仰相关科仪及文化形态考探
5.从民间信仰特征看妈祖信仰下中国古代海洋文化之缺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妈祖知识点总结
妈祖知识点总结妈祖,又称天妃,海上娘娘,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海神和渔民的守护神。
她的故事流传广泛,深受中国南部各地的人民信仰。
妈祖信仰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对中国南部地区的文化与宗教信仰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将从妈祖的传说故事、信仰仪式、庙宇祭祀以及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总结。
一、传说故事妈祖的故事始于宋朝。
相传宋朝时,有一位名叫林默娘的女子,她是福建省船政司的一个妓院歌女。
一天,她死后,她的尸体却不见了,而是在海上漂浮。
后来,林默娘的灵童遗骸漂流到了湄洲岛,被渔民们发现。
于是,当地百姓们将林默娘视为圣灵,立庙供奉,以此为开始,妈祖信仰逐渐兴盛。
传说中,妈祖能够帮助船只平安归港,并且解除海上风浪等自然灾害,保佑渔民及海员平安。
二、信仰仪式妈祖信仰有着丰富的信仰仪式,例如妈祖诞辰庆典、妈祖游筵、巡安、巡游等。
1.妈祖诞辰庆典是指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也即妈祖的生日。
这一天是妈祖庙的节日,信徒们会前来祭拜,供奉鲜花和美食,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2.妈祖游筵是指妈祖出巡时,信徒们会为她准备宴席,而妈祖庙的神职人员在几天内抬着神轿,巡行各村庄。
3.巡安是指妈祖巡游过程中的安抚与保佑,信众会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接引妈祖巡游的行列,并在各处巡游途径,就地安设祭台,供奉神像,队形会折回或继续进行。
4.巡游是妈祖信仰中最为盛大的仪式之一,一般发生在每隔三年或五年,甚至更长的周期里。
为了表示对妈祖的敬意和感谢,信徒们会举行祭祀仪式,并参加盛大的巡游活动。
三、庙宇祭祀妈祖信仰在中国南部地区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许多地方都会建立妈祖庙,以供奉和祭祀妈祖。
妈祖庙不仅是信仰的场所,更是地方社区的文化中心,提供宗教活动、文化交流和社会服务。
1.妈祖庙的建筑结构一般为屋顶独特、工艺复杂、富有地方特色的木结构建筑。
妈祖庙通常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中殿供奉妈祖神像,而前殿供奉关帝或城隍神像,后殿则供奉城隍夫人、子婴等。
这些建筑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设计和装饰,成为中国古建筑中的珍贵遗产。
论妈祖信仰的形成与东南海洋文化的扩张
论妈祖信仰的形成与东南海洋文化的扩张
彭维斌
【期刊名称】《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27)002
【摘要】妈祖信仰产生于十二世纪的东南沿海.从疍民巫神林默娘到东南海神妈祖,再到国祀天后,妈祖信仰从“淫祀”到“正祀”的转换,是在帝国中央与地方势力集团干预、鼓励与改造下完成的,但自远古就形成的东南土著先民的海洋经济与人文传统在东南“汉人”社会的积淀传承与延续发展,才是妈祖信仰长盛不衰的深刻历史基础.藉着妈祖信仰不断突破方言和地域的边界,在更广阔的范围开拓领地,东南海洋人文开始了深刻影响中国文化的历史新时代.
【总页数】5页(P1-5)
【作者】彭维斌
【作者单位】厦门市博物馆,福建厦门 361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92.4
【相关文献】
1.海南妈祖信仰与海洋文化研究
2.元代以来妈祖信仰在东南亚的形成与演变——从历史的丝路香火到多元的本土祭祀
3.中国妈祖信仰的韩国式变化与海洋文化
4.东南文化中的妈祖信仰
5.妈祖信仰与道教文化——民间道坛之妈祖信仰相关科仪及文化形态考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建畲族妈祖信仰调查
福建畲族妈祖信仰调查
麻健敏
【期刊名称】《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明代以来,畲族开始大规模迁移到汉族地区,在与汉族文化的交融中,汉族地区的民间俗神、世俗化的各路尊神进入到畲族的信仰世界.大约在明洪武年间,地处海边的厦门钟宅畲民接受妈祖信仰,开始供奉妈祖神灵.清中期以后,闽东靠海的个别畲族地区也出现了妈祖信仰.此外,在福建山区也发现畲族妈祖信仰的例子.受传统信仰习俗的影响,畲族的妈祖信仰偶发因素较多,传播面不广,一般而言,畲族信奉妈祖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村庄.
【总页数】6页(P15-20)
【作者】麻健敏
【作者单位】福建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杨府爷信仰在畲族社会中的辐射性影响研究——以凤阳畲族乡顶堡村杨府爷信仰调查为例
2.论畲族宗教信仰与基督教的共存与发展——广东畲族乡上、下蓝村宗教信仰田野调查研究
3.福建畲族妈祖信仰调查
4.论畲族宗教信仰与基督教的共存与发展——广东畲族乡上、下蓝村宗教信仰田野调查研究
5.福建第一大民间信仰——浅论妈祖信仰在福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建第一大民间信仰——浅论妈祖信仰在福建
福建第一大民间信仰——浅论妈祖信仰在福建
何绵山
【期刊名称】《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8(000)002
【摘要】闽文化的形成与古越文化的遗风、中原文化的传入、宗教文化的传播、海外文化的冲击、台湾文化的交融、邻域文化的渗透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中宗教文化除了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四大宗教外,福建民间宗教在福建民也极为盛行,据不完全统计,
【总页数】5页(P32-36)
【作者】何绵山
【作者单位】福建广播电视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33
【相关文献】
1.福建民间信仰研究的一部力作——读刘大可著《传统与变迁:福建民众的信仰世界》 [J], 钟红英
2.民间信仰中的信息沟通与传播——基于对福建莆田民间信仰田野调查的思考 [J], 吴重庆
3.由妈祖崇拜看福建民间信仰文化的功利色彩 [J], 陈矩弘
4.文化节与闽台民间信仰——以福建东山关帝文化节和湄洲妈祖文化节为中心 [J],
陈春阳;林国平
5.民间信仰与社会问题──析福建妈祖信仰文化的功用 [J], 林正添[1];李敬焕[2]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建民间信仰源流
福建民间信仰源流引言福建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民间信仰。
这些信仰源自古代神话传说、宗教文化、地方风土人情等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介绍福建民间信仰的源流,包括神仙崇拜、祖先崇拜、山水崇拜等内容。
神仙崇拜福建民间信仰中,神仙崇拜是一大特点。
据传,福建地区有众多的神仙,如妈祖、镇海神、东山老人等。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妈祖信仰。
妈祖,又称天上圣母,是福建民间最重要的保佑神祇之一。
妈祖信仰源于唐代,妈祖是一位生前为寻草药救人而逝世的女子,后被奉为海上保佑神。
每年的妈祖诞辰,福建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成千上万的人慕妈祖而来,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和经济效益。
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在福建民间信仰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福建人尊崇祖先,认为祖先的灵魂可以保佑后代,一直到现在仍然有许多人挂起祖先的神位,每年祭祀祖先。
尤其在传统节日,如清明节和中秋节,福建人会回家祭祀祖先,并向祖先祈福。
传统的福建家庭中,祖先神位通常放置在堂屋的贵宾席上或在专门的神龛中。
在祭祀祖先的过程中,家人会端正坐坐立,虔诚地供奉祭品,如鲜花、水果、米酒和香烛等,同时还会燃烧纸钱和纸品,以供祖先使用。
山水崇拜福建的山水崇拜是民间信仰的又一重要方面。
福建地处山水环绕,有许多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
福建人相信山川有灵,善待山川可以获得保佑和福祉。
因此,福建人会在山巅封山为神,称之为山神。
福建的山神信仰有着悠久的历史,追溯至古代,山神庙是当地居民祈求山神保佑和感谢山神恩德的场所。
许多山神庙都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如土楼、楼顶哨楼等,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也是福建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
结论福建民间信仰源流丰富多样,其中神仙崇拜、祖先崇拜和山水崇拜是最具代表性的。
这些信仰不仅反映了福建人民的信仰观念和宗教文化,也是福建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
通过研究和保护这些信仰传统,可以更好地传承福建文化,加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
妈祖庙传说和民间故事
妈祖庙传说和民间故事
妈祖,原名林默,是公元960年出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的一位传奇女性。
她在年仅28岁时因救助渔民而不幸遇难,此后被当地居民尊奉为海上保护神。
妈祖信仰起源于宋代莆田,由于海事活动的频繁以及历代统治者对妈祖的赐封,使海上保护神——妈祖的信仰随着航海者的足迹四处传播。
妈祖传说是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妈祖信仰传播的重要文化载体,集中体现了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
据记载,妈祖显灵的故事有很多,其中包括“甘泉济师”和“佑助收艇”。
在“甘泉济师”的故事中,清军水师提督施琅在平海驻扎时遇到干旱,军中缺水。
他在天后宫旁的废井中挖掘出泉水,解决了军队和百姓的用水问题。
而在“佑助收艇”的故事中,施琅在一次攻打台澎的行动中,因缺风船行很慢,下令回航平海。
不久后,忽起大风,战舰上小艇被风刮下海,不知去向。
第二天风停息后,命令出海寻找小艇,均安然停在湄洲湾中。
妈祖文化是由福建沿海地区发展至全国的一大地域文化。
妈祖信俗在2009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妈祖信仰是中国沿海地区传统民间重要的信仰之一,历经近900年的发展,遍及世界上任何与海有关的中国人社区。
妈祖:从民间信仰到非物质文化遗产
妈祖:从民间信仰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王霄冰;林海聪【期刊名称】《文化遗产》【年(卷),期】2013(000)006【摘要】妈祖信仰发生于宋代的莆田湄洲一带,随着海上贸易的盛行而在沿海各地得以迅速传播,并得到了朝廷的青睐和加封.妈祖从此进入了国家正祀的序列,其信仰形式也得以官方化和经典化.近现代以来,该信仰因其本土性和特殊性而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相关研究层出不穷.新时期的妈祖信仰又开始走上了一条现代化和全球化的道路,妈祖成了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妈祖信俗则入选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回溯与反思妈祖信俗从一种地方性民间信仰成长为人类“非遗”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认识到国家政治和社会文化思潮与民间信仰之间的互动、互构及相互依赖关系.对于民间信仰的承载主体而言,“非遗”不应仅仅是该信仰在当代社会取得合法性的一种手段,而且更应成为它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造和重新建构的一个契机.【总页数】9页(P35-43)【作者】王霄冰;林海聪【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广东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2【相关文献】1.妈祖文化跨学科领域研究的新成果——《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研究》读后 [J], 连心豪2.妈祖庙里的财神:现代民间信仰的内在结构研究——基于蓬莱北王绪村妈祖庙的调查 [J], 宋宁而; 姜靖3.社会资本视角下当代民间信仰转型的官方参与——以莆田贤良港妈祖信仰为例 [J], 牛新原4.社会资本视角下当代民间信仰转型的官方参与——以莆田贤良港妈祖信仰为例[J], 牛新原5.当代民间信仰嬗变历程探析--以妈祖信仰为中心 [J], 连晨曦;卞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妈祖信仰的社会功能
试论妈祖信仰的社会功能
谢重光
【期刊名称】《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02()1
【摘要】笔者应用民间信仰中各种神祗的功能能够互相渗透、交叉混淆、移易改
动的原理,并根据妈祖信仰具有极大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包容性,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广泛需要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妈祖信仰的社会功能能够不断
革新,在现代社会仍然能够拥有巨大信众、发挥重要作用的论断。
【总页数】5页(P67-71)
【关键词】妈祖信仰;精神满足;文化认同;社会功能;孝;道;仁爱精神;和平;道德体系;
文化资源
【作者】谢重光
【作者单位】福建省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92;B933
【相关文献】
1.妈祖信仰文化社会功能的演进与新说 [J], 黄秀琳
2.妈祖信仰文化社会功能的人类学分析 [J], 黄秀琳;林剑华
3.潮汕地区妈祖信仰的社会功能浅析 [J], 林逢春;陈梦莹;方俊宣;姚晓丽
4.从妈祖看中西海神信仰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功能 [J], 张开城;张国玲;
5.论妈祖信仰在琉球久米村的社会功能及其演变 [J], 连晨曦; 孙家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妈祖祭祀活动中的民俗元素探析
作者: 方遥[1]
作者机构: [1]厦门大学哲学系
出版物刊名: 东南学术
页码: 201-214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4期
主题词: 妈祖信仰;祭祀活动;民俗
摘要:妈祖信仰是起源于宋代福建莆田湄洲屿的一种民间信仰。
妈祖的祭祀活动作为妈祖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主要的活动内容之一,受到各地妈祖信众与历代朝廷的重视。
本文分为:“妈祖祭祀活动中的官祭与民祭”、“福建地区妈祖民祭活动中的民俗元素”、“其它地区妈祖民祭活动中的若干民俗特色”等三大部分,在简析妈祖信仰中官祭与民祭差异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妈祖信仰发源地及其它地区民祭活动中的民俗元素。
试论妈祖信仰的宗教属性
试论妈祖信仰的宗教属性
陈宠章;杨兆添
【期刊名称】《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1990()7
【摘要】妈祖信仰究竟是属道、属儒、属佛,还是儒,佛、道三者兼有?它是否可归入宗教信仰之范畴,还是纯属封建迷信活动?对此,不仅信徒与非信徒、官方与民间众说不一,就是许多专家、学者也是各持己见。
【总页数】3页(P51-53)
【关键词】妈祖信仰;宗教信仰;属性;封建迷信活动;信徒;范畴
【作者】陈宠章;杨兆添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33
【相关文献】
1.试论宗教信仰与非宗教信仰的异同 [J], 游俊
2.闽台妈祖信仰宗教属性比较——以湄洲祖庙和北港朝天宫为例 [J], 王福梅
3.试论自然科学家与宗教信仰的关系——宗教信仰能促进自然科学研究吗? [J], 于祺明
4.巫术、礼仪、神话与宗教——从弗雷泽《金枝》中的神庙看妈祖信仰的生成机制[J], 李诠林
5.试论妈祖信仰的宗教属性 [J], 陈宠章;杨兆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非遗题材的影像记录与文化传承--以妈祖信俗为例
论非遗题材的影像记录与文化传承--以妈祖信俗为例
刘志;马芳菲
【期刊名称】《妈祖文化研究》
【年(卷),期】2022()1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与情感寄托,是历史文化和民族特征的直接体现。
影像是非遗文化传播中的重要视觉载体,其形象性和易传播的特点使其在非遗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妈祖信俗作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研究从个案的角度,结合近年以“妈祖”主题创作的影视纪录片作品,认为妈祖信俗纪录片在创作实践中仍存在着叙事主题、叙事理念、叙事结构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性意见。
【总页数】10页(P67-76)
【作者】刘志;马芳菲
【作者单位】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3
【相关文献】
1.信俗类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莆田妈祖信俗为例
2.漳浦乌石天后宫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现状调查与研究
3.谱系观念与妈祖信俗的非遗保护——以湄洲妈祖祖庙为中心的考察
4.论非遗口述影像记录在达州"巴文化高地"建设中的作用——以石桥火龙非遗传承人口述纪实为例
5.当代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的归档范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妈祖信仰中的民间记忆与官方记忆[摘要] 本文借鉴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理论,透过千年间围绕妈祖信仰而孕生出的神话传说、庙记碑文、仪式行为等纷纭事象,关注围绕着妈祖信仰的官方记忆与民间记忆这两种迥然不同的集体记忆方式,借以分析妈祖信仰中的官民互动关系。
该文认为,妈祖信仰作为一种历史记忆的载体,承载着民众个人及集体的记忆,同时也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国家社会与民间社会的微妙关系;妈祖信仰中的官方记忆,是对相关民间记忆的有意识的吸纳、颠覆与重建。
妈祖信仰的集体记忆,乃是通过在民间民俗生活与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反复使用而得以长期传承,进而提供国家社会与民间社会之间的文化认同的深层基础。
[关键词] 妈祖信仰民间记忆官方记忆官民互动[作者简介] 张士闪(1964-),男,山东淄博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民俗学博士。
山东济南,250014。
一千多年前的一位寻常女性,既无著作等身,又无片言警世,也未建立起显赫教派簇拥于生前身后,围绕她的只有一堆支离破碎、不成体系的神话传说,却能成为历史上中国东南沿海和海外华人供奉的影响最大的海神,这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
据不完全统计,现世界各地有妈祖庙近4000座,信众达2亿人之多。
而无数学者对于妈祖文化所表现出来的久热不衰的兴趣,也就不难理解了。
乍看起来,妈祖似佛非佛,似道非道,似儒非儒,似巫非巫,既多次受过皇封,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又一直广泛兴盛于各地,信众队伍庞大而又成分复杂,研究起来似乎难以找到一条明晰主线。
而其典范意义实则正在于此,它既是民间信仰的某种形式,又是传统的上层文化与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细察之,妈祖信仰首先是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渔民生活中兴起的,自宋代始逐渐引起上层社会的注意、重视与推崇,并在屡受皇封后重新沉降民间,,如是再三,渐渐扩布到更大范围的区域,在民间社会中持续繁荣至今。
在这种官民互动的发展态势中,妈祖自身也经历了诸多变化,从功能的累积到角色的转变,从性质单一的区域保护神到神性无限追加的万能海神,从民间信仰的本体意义到附生的多重文化意蕴,不一而足。
本文试图在借鉴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哈布瓦赫集体记忆理论的基础上,透过千年间围绕妈祖信仰而孕生出的神话传说、庙记碑文、仪式行为等纷纭事象,关注围绕着妈祖信仰的官方记忆与民间记忆这两种迥然不同的集体记忆方式,借以分析妈祖信仰中的官民互动关系。
该文的出发点在于,妈祖信仰是一种历史记忆的载体,它承载着民众个人及集体的记忆,同时也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国家社会与民间社会的微妙关系;妈祖信仰通过在民间民俗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使用而使得这种集体记忆得以维系与传承,进而提供国家社会和民间社会共同认同的深层基础。
一、对于妈祖家世的官方记忆与民间记忆无论是民间传说也罢,庙记碑文也罢,都只是对历史的记忆,而不是对历史的实录。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于妈祖信仰诸多记忆文本中的矛盾之处,就不会惊讶了。
尽管历代皇帝加封在妈祖身上的封号众多,但我们注意到,越是靠近妈祖的出生年代,关于其人其家的说法越是语焉不详,矛盾之处甚多。
而在众说纷纭的相关神话传说中,却都显示出妈祖作为寻常村姑的一面,这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聪颖好学、急公好义的嘉言懿行与善“走阴走阳”之术、想往自由生活、避婚畏育、定时省亲等民俗特征。
即使是诸多官方记忆文本亦然。
这应该视为关于妈祖的历史记忆的基本基础。
对于同一个历史事件,一个社会中有多少群体,就有多少群体记忆。
自然,在一个有着比较稳定的系统结构的社会中,这些不同的记忆都是由其各自的成员通常经历很长的时间才建构起来的。
哈布瓦赫认为,过去是一种社会建构,这种社会建构,如果不是全部,那么也是主要由现在的关注所形成的。
这就是他著名的“现在中心观”(presentist)的基本要义。
这就是说,在每个历史时期分别体现出来的对过去的各种看法,都是由某一社会群体当下的信仰、兴趣、愿望形塑的。
这不仅对于那些经常处于断裂的、突变时期的社会具有意义,对于那些很久以来一直保持着社会结构相似性的社会一样有着阐释的力度。
而且,后一种社会由于从过去和现在盘根错节的交互作用中生发出来的错综交织的复杂性,集体记忆理论尤其是“现在中心观”的方法就更有助于我们厘清其中的逻辑。
对于在我国传统社会中有着悠久传承历史的妈祖信仰,正应作如是观。
比如关于妈祖的身家状况,一种认为她是“莆田九牧”之后,一种认为她是父兄出海劳作、自己在家耕织的寻常村姑。
现存的历史文献显示,有宋一代,“莆田九牧”与妈祖尚无任何关系,只是自元代中叶以后方有此说。
程瑞学在《灵慈庙记》首先将妈祖的出身拉入国家体制内的官宦之家:“谨案神姓林氏,兴化莆田都巡君之季女。
”后来有人便在林氏谱系中为她“寻找”双亲,明代倪中在《天妃庙记》中认为她乃林孚之女,黄仲昭的《八闽通志》认为是都巡检林愿之女,丘人龙的永乐版《天妃显圣录》最是言之凿凿:“天妃,莆林氏女。
始祖唐林披公,生子九,俱贤。
当宪宗时,九人各授州刺史,号九牧林氏……孚子惟悫讳愿为都巡官,即妃父也。
”这很明显地反映出官方社会与民间社会对于同一个妈祖,在历史记忆方面的两种不同选择。
上述林家历代高官、系“莆田九牧”之后的说法自然是靠不住的。
否则,一个宋代的官宦之家,任由家中女子年长不嫁、大兴装神弄鬼之巫风,这是很能想象的。
然而,民间宗族追认达官贵族为祖先借以自抬身价,官方社会屡以皇封尊号、溢美之庙记碑文为之推波助澜,由此形成的历史上妈祖信仰热潮的风起云涌之势,这本身又是值得仔细研究的。
从这个角度而言,妈祖到底出生于官宦之家还是寻常百姓之家,这种考证无太多价值,值得关注的倒是官方社会与民间社会如何以之为载体,各自建构起那些他们认为是至关重要而又合情合理的历史记忆。
当然,这两种集体记忆的边界是模糊的,并没有一个绝对固定的内容,而是在那些为人们确信曾经发生过或应该发生过的往事的基础上随机延伸。
这些往事可以是有着传奇色彩的,如预知祸福、走阴走阳的传说;可以是有着轰动效应的,如诞生时瑞霭凝香以及后来的古井受符、铁马渡江、水族来朝等奇闻;也可以只是一个村姑平凡的日常生活,如勤于耕织、孝敬双亲、想往自由生活、避婚畏育的少女心性等。
二、关于妈祖的民间记忆的建构由清人叶德辉序跋、据称是“明人以元版画像《搜神广记》翻刻”的七卷本《三教搜神大全》,又名《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里面保存了关于妈祖生平神迹的大量民间传说。
其卷四载:“妃林姓,旧在兴化路宁海镇,即莆田县治八十里滨海湄洲地也。
母陈氏,尝梦南海观音,与以优钵花,吞之,已而孕,十四月始娩身得妃,以唐天宝元年三月二十三日诞。
诞之日,异香闻里许,经旬不散……兄弟四人业商,往来海岛间。
忽一日,妃手足若所失,瞑目移时,父母以为暴风疾,急呼之。
妃醒而悔曰:‘何不使我保全兄弟无恙乎。
’父母不解其意,亦不之问。
暨兄弟赢胜而归,哭言前三日飓风大作,巨浪接天,兄弟各异船,其长兄船飘没水中耳。
且各言当风作之时,见一女子牵五两(指船篷桅索)而行,渡波涛若平地。
父母始知妃向之瞑目,乃出元神救兄弟也。
其长兄不得救者,以其呼之疾而神不及护也,恨无已……年及笄,誓不适人,即父母也不能强其醮。
居无何,俨然端坐而逝,芳香闻数里,亦就诞之日焉。
”台湾民间至今仍有类似的传说流传。
妈祖又叫默娘,从小聪明伶俐,温文尔雅,是一位孝敬父母的女子。
有一天她帮助母亲织布,忽觉困倦,伏机而睡,在梦中看见海涛汹涌,巨浪滔天,突然发现有一只船摇摇欲坠,船上水手已经翻船落水正处于危难之中。
她一看原来是父亲及两个哥哥,妈祖急忙跳入海中,用嘴咬住父亲的衣服,两只手各抓住两个哥哥的手,奋力向陆地游去,但在途中忽然听到母亲的呼叫声,妈祖回应,不料因口开而将父亲掉在海里,妈祖也从梦中惊醒。
醒后向母亲诉说梦中的所见,母亲说梦情不足为信。
但不久,两个哥哥归来,痛楚地叙述了遇难的经过,父亲不幸身亡,妈祖听后泣不成声,痛不欲生,自恨未能及时救出父亲。
①事实上,妈祖生前只是“越人好巫”习俗中因事巫而在湄洲岛一带小有声名,而湄洲岛是在宋代才刚刚开发的岛屿,影响有限。
南宋廖鹏飞撰写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写于绍兴二十年(1150年),被认为是现存有关妈祖的文字资料中最早的一篇,里面说道:“……姓林氏,湄洲屿人。
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既殁,众为立庙于本屿。
”同时代的莆田人黄公度,在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遭贬赴平海军(今泉州)任节度判官时,曾游览顺济庙,并题诗一首:“枯木肇灵沧海东,参差宫殿崪晴空。
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能报国功。
万户牲醪无水旱,四时歌舞走儿童。
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桅樯一信风。
”仙游县尉黄岩孙在宝佑五年编纂的《仙溪志》,其中有“三妃庙”条记云:“顺济庙,本湄洲林氏女,为巫,能知人祸福,殁而人祠之,航海者有祷必应。
”这些文献资料形成于妈祖尚未真正登上国家社会的圣坛之时,因而载录了不少当时的民间传说,反映出当时民间社会中妈祖信仰的真实状况。
他们所言大同小异——妈祖生前热爱劳动,孝敬双亲,还是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女巫,能预言人的祸福,而且每每灵验;死后成神,保风调雨顺、航海平安,佑护一方水土,因而深受所在沿海地区众百姓的信赖与颂扬。
三、关于妈祖的官方记忆的重建我们已知,在宋代文献传说中所叙述的妈祖,并无显赫身世,只是一个生前为巫死后成神的简略过程。
然而,这一切却在后来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关于她是观音转世、托生于累世簪缨之豪门的说法逐渐占了上风。
明朝人周瑛在其《兴化府志》中对这一点说得很清楚:“予少时,读宋郡志,得绍熙初本,亦称妃如里中巫,及见延佑本称神女。
今读志皆称都巡检愿女,渐失真矣。
”周瑛所言,涉及到关于妈祖的官方记忆的重建。
当已逝的巫女林默娘变成了“通灵神女”,关于她护航的传说渐由湄洲湾扩展到沿海各地,信仰的人日益增多,这对于当时从事着多灾多难的海上生涯的人们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到了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这类传说终于传到了朝堂之上。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这一年,宋朝派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国,船队在海上遇到飓风。
路允迪在风头浪尖之上仿佛看见桅杆上发出一道道红光,过后风浪顿息,转危为安。
路允迪感到奇怪,便询问部下是什么神灵显圣相救,正好船上有一位保义郎李振,是莆田白塘人,平时信奉妈祖,就向路允迪报告说是湄洲神女搭救。
路允迪深信不疑,还朝复命时就将途中奇遇上奏皇帝。
宋徽宗就下诏为妈祖庙赐以“顺济”匾额。
这是妈祖神迹第一次由民间传到官府,并得朝廷的确认、褒嘉。
按照廖鹏飞《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中的说法,当时出使高丽的总共有8艘使船,覆没7艘,唯独路允迪乘坐之船安然无恙。
但与路允迪同行而乘坐不同使船的礼物官徐兢,在回国后写成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一书中,详细记载了出使经过。
谈及突遭台风之际,他所乘坐的使船三柁并折,情况十分危机,船上人都望空跪拜,祈求神灵庇佑,天空随即出现一片祥光,顷刻云开雾散,风平浪静,并无哪只船翻沉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