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松解肩周炎粘连的方法,一次显效

快速松解肩周炎粘连的方法,一次显效
快速松解肩周炎粘连的方法,一次显效

肩周炎,又名50肩。该病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肩关节周围无菌性炎症、软组织粘连为其特点。相信各位同仁都在临床上遇到过此类病例。这个病实在太常见了。治疗这个病最难的环节就是如何松解粘连的软组织。记得第一次看见师傅为一个肩周炎的病人治疗,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

那个病人当年48岁,长得五大三粗,外形颇为彪悍。我师傅先是给他在肩关节的各个痛点打了封闭,药物配方为:强的松龙5ml,利多卡因5ml,当归注射液2ml,麝香注射液2ml,维生素B1 2ml,维生素B12 1ml。打完封闭,接下来就是手法按摩。先是轻揉,几分钟后,我师傅让病人自己抬胳膊,说是看看好点没有。病人信以为真,努力地向上抬,就趁病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我师傅忽然出手,猛地抓住病人的胳膊往上一抽,只听见病人的肩关节内“噗噗”作响,病人应声而倒。抱着胳膊满地打滚,口中哀嚎不断,头上黄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那场景,说实在的,给我当时还很脆弱的心灵造成不小的阴影。但是,那个病人第二天来,症状好了一大半。又经过几天治疗,就痊愈了。后来,我师傅告诉我说:肩周炎必须要这么治,不然,粘连的软组织松解不开。这是我第一次对肩周炎的软组织粘连有了概念。从那以后,遇到肩周炎的病人,我基本上也都是采取这样的方法。效果也还算理想。只是每每看见病人痛苦的挣扎,心里多少会有些不忍。那种痛,真的难以承受。所以一直在想,能不能找个没那么痛苦,疗效又好的方法治疗肩周炎。那期间,同院的一个医生用这个方法治疗肩周炎,结果出了事故,一个病人被拉成了骨折,还有一个病人肩关节脱臼,事件造成了很坏的后果。

这更加坚定了我寻找新疗法的想法。

期间试过很多种方法,中药外敷,针灸,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一次性牵拉,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等等。但是效果都不怎么理想。直到2004年,在一本书里面看见介绍支川疗法的文章,才受到启发,摸索出这个方法。用过之后,感觉效果还不错,病人也没那么痛苦。特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讨论,如果能进一步完善,那就更好了。

所备药品为:0.9%氯化钠100ml*1瓶地塞米松5mg*1支一次性注射器20ml*1支一次性7#针头*3-5支

配药简单,直接将地塞米松兑入氯化钠即可。

具体操作:病人采取坐位,除去上衣。医者站与患者身后,先在患侧肩胛处仔细寻找最痛点,一般可扪及明显的条索状物。(个人体验,天宗穴附近比较常见)找准最痛点后,拿笔做好记号,局部常规消毒。抽取20ml配好的药液,换一次性7#针头,在标记好的最痛点进针。进针时仔细体会针尖下的感觉,感到刺入最有张力的部位(肌硬结的中心点,以下注射点都以此为标准)停止进针,回吸无血即可推药。推药时病人会有轻微的胀痛,在病人能够忍受的情况下,推药速度可以适当快一点。这个点推药5-10ml。(没错,是5-10ml。推药的过程可以明显的看到局部隆起,甚至针眼会有淡淡的血水渗出)然后,调整针尖,往其余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依次注药。直至20ml药物注射完。

上面是第一个注射点,然后,更换针头,继续抽药,选择肩井穴,消毒,注射药物,(针刺深度一定要掌握好,不能太深,否则造成气胸后果自负)注药量可以酌减,2-3ML即可,然后针尖偏向头侧和肩侧各注射1ML。接下来以肩禺为中心点注射,直刺注药3-5ML,然后,调整针尖,向下斜刺,注药3-5ML,最后,调整针尖,向云门穴方向透刺,注药5ML,(这点很重要,关系到患者手臂后背时是否疼痛)。

如果患者曲池穴、手三里穴处有明显压痛,也可以每个穴位注射2-3ML。

注射完后有时针眼会有淡红色血液流出,用棉签按压一会就好了。上述几点注射完后,采用手法轻揉患者肩部几分钟,然后站于患者患侧背后,一手扶住患者的肩部,一手握住患者的肘关节,做肩部回环,上举,后背等动作,一般来说,此时患者的肩部活动范围比治疗之前会大幅度增加。嘱咐病人回家之后做爬墙,后背等功能锻炼。没痊愈者3-5天后可

以做第二次治疗。

(目前我所治疗的病例中,还没有超过3次没好的。)

治疗机理:肩关节软组织粘连,主要由于无菌性炎症造成。大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入,可以产生液压,对粘连的肌纤维起到冲击分离的作用。加入少许地塞米松同时也能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注射量大,病人会有明显的胀痛感,但是相对于猛力牵拉所造成的损伤、疼痛来说,这点痛苦显得微不足道。药物在吸收过程中,肌肉纤维细胞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变得更加柔软,为手法松解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效果也还算是比较理想。

对于神经缺乏营养的患者,也可以在药液中加入维生素B1一支,由于加入维生素B12患者疼痛会加剧,我一直没有采用。各位同仁可以自己权衡利弊。

快速松解肩周炎粘连的方法,一次显效

肩周炎,又名50肩。该病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肩关节周围无菌性炎症、软组织粘连为其特点。相信各位同仁都在临床上遇到过此类病例。这个病实在太常见了。治疗这个病最难的环节就是如何松解粘连的软组织。记得第一次看见师傅为一个肩周炎的病人治疗,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 那个病人当年48岁,长得五大三粗,外形颇为彪悍。我师傅先是给他在肩关节的各个痛点打了封闭,药物配方为:强的松龙5ml,利多卡因5ml,当归注射液2ml,麝香注射液2ml,维生素B1 2ml,维生素B12 1ml。打完封闭,接下来就是手法按摩。先是轻揉,几分钟后,我师傅让病人自己抬胳膊,说是看看好点没有。病人信以为真,努力地向上抬,就趁病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我师傅忽然出手,猛地抓住病人的胳膊往上一抽,只听见病人的肩关节内“噗噗”作响,病人应声而倒。抱着胳膊满地打滚,口中哀嚎不断,头上黄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那场景,说实在的,给我当时还很脆弱的心灵造成不小的阴影。但是,那个病人第二天来,症状好了一大半。又经过几天治疗,就痊愈了。后来,我师傅告诉我说:肩周炎必须要这么治,不然,粘连的软组织松解不开。这是我第一次对肩周炎的软组织粘连有了概念。从那以后,遇到肩周炎的病人,我基本上也都是采取这样的方法。效果也还算理想。只是每每看见病人痛苦的挣扎,心里多少会有些不忍。那种痛,真的难以承受。所以一直在想,能不能找个没那么痛苦,疗效又好的方法治疗肩周炎。那期间,同院的一个医生用这个方法治疗肩周炎,结果出了事故,一个病人被拉成了骨折,还有一个病人肩关节脱臼,事件造成了很坏的后果。 这更加坚定了我寻找新疗法的想法。 期间试过很多种方法,中药外敷,针灸,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一次性牵拉,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等等。但是效果都不怎么理想。直到2004年,在一本书里面看见介绍支川疗法的文章,才受到启发,摸索出这个方法。用过之后,感觉效果还不错,病人也没那么痛苦。特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讨论,如果能进一步完善,那就更好了。 所备药品为:0.9%氯化钠100ml*1瓶地塞米松5mg*1支一次性注射器20ml*1支一次性7#针头*3-5支 配药简单,直接将地塞米松兑入氯化钠即可。 具体操作:病人采取坐位,除去上衣。医者站与患者身后,先在患侧肩胛处仔细寻找最痛点,一般可扪及明显的条索状物。(个人体验,天宗穴附近比较常见)找准最痛点后,拿笔做好记号,局部常规消毒。抽取20ml配好的药液,换一次性7#针头,在标记好的最痛点进针。进针时仔细体会针尖下的感觉,感到刺入最有张力的部位(肌硬结的中心点,以下注射点都以此为标准)停止进针,回吸无血即可推药。推药时病人会有轻微的胀痛,在病人能够忍受的情况下,推药速度可以适当快一点。这个点推药5-10ml。(没错,是5-10ml。推药的过程可以明显的看到局部隆起,甚至针眼会有淡淡的血水渗出)然后,调整针尖,往其余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依次注药。直至20ml药物注射完。 上面是第一个注射点,然后,更换针头,继续抽药,选择肩井穴,消毒,注射药物,(针刺深度一定要掌握好,不能太深,否则造成气胸后果自负)注药量可以酌减,2-3ML即可,然后针尖偏向头侧和肩侧各注射1ML。接下来以肩禺为中心点注射,直刺注药3-5ML,然后,调整针尖,向下斜刺,注药3-5ML,最后,调整针尖,向云门穴方向透刺,注药5ML,(这点很重要,关系到患者手臂后背时是否疼痛)。 如果患者曲池穴、手三里穴处有明显压痛,也可以每个穴位注射2-3ML。 注射完后有时针眼会有淡红色血液流出,用棉签按压一会就好了。上述几点注射完后,采用手法轻揉患者肩部几分钟,然后站于患者患侧背后,一手扶住患者的肩部,一手握住患者的肘关节,做肩部回环,上举,后背等动作,一般来说,此时患者的肩部活动范围比治疗之前会大幅度增加。嘱咐病人回家之后做爬墙,后背等功能锻炼。没痊愈者3-5天后可

肩周炎粘连无痛松解术

肩周炎粘连无痛松解术
肩周炎粘连无痛松解术 邱一平 (武川县医院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700) 关键词 :肩周炎 ; 粘连 ; 无痛松解术 中图分类号 :R681.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号 :1004-2113(2007)06-0508-02b5E2RGbCAP 1990-03~2006-12, 我 院疼痛门诊采 用无 痛松解术治疗肩周炎 90 例 , 疗 效 较好 , 现报道如 下 。p1EanqFDPw 1 1.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 90 例 , 男 41 例 , 女 49 例 , 年龄 43 岁 ~75 岁 , 肩周炎病程最长达 2. 5a, 最短 1mo 。 术前合并 肺心病 3 例 , 合并糖尿病 4 例 , 合并高血压或冠心 病 5 例 , 合并颈椎病 7 例 。DXDiTa9E3d 患臂上举 <90°者 79 例 (正常 180°) , <100°者 11 例 ; 外 展 <60°者 71 例 (正 常 90°) ; 后 伸 <10°者 66 例 (正常 45°) 。 所有病例内收时手触 不到 对肩 , 外旋手触不到枕部及对侧耳朵 , 内旋手 触不到肩胛骨下角 。RTCrpUDGiT 1. 2 1. 2. 1 治疗方法 痛点 注 射 选择 肩 臂 部压 痛 点 , 用 0. 125%布比卡因 10~20mL
加地塞米松 5~10mg 作 局部浸润封闭 , 痛点多数为肱骨结节间沟处 、 肩峰 下肩后
1/5

小圆肌附近 。 注射时要浸润至肌肉与骨质 附着点的深层 , 抵达骨质 。 在粘连松 解术后 , 每周 以同样方法注射 1 次 , 注射 4 次为一疗程 。5PCzVD7HxA 1. 2. 2 臂丛阻滞 局部封闭后 , 使病人在仰卧位 下作肌间沟臂丛阻滞 ,
用 1. 0~0. 2%利多卡因 10 ~15mL 一次注入 。jLBHrnAILg 1. 2. 3 粘连松解 臂丛阻滞 15m in 后 由助手固 定好患侧肩关节及肩胛 部屈起 , 同时按压腋下肌群 , 将上臂沿头侧徐徐上
骨 , 术者将病入 上臂向头
举 , 直至贴于床面 (即上举达 180°) 再将上臂外展 90°, 然后让病人坐起 , 将上 臂按照功能 位各方向 运动 , 一定要达到正常最大功能位 (与健侧对照 ) , 手内收 搭对侧肩时 , 肘关节达胸骨中线 , 内旋时手 触到肩胛骨 下角。在松解操作过程中 , 可听到似 撕布时的 “ 咔咔 ” 撕裂声 , 松解后患臂上举 、 展 、 旋 、 收 、 屈的阻力消失 。xHAQX74J0X 1. 2. 4 功能锻炼 术后 病人 每天必须自行功能 锻炼 , 上 举、 内旋 、
外旋 、 内收、 外展必须达到最大 功能位 , 每天至少锻炼 3~4 次 。本组中 有 32 例 配合理疗按摩治疗 , 效果更佳。LDAYtRyKfE 2 结果
90 例经过上述系统治疗后 , 1 个疗 程内治愈 者 59 例 (占 65. 5%) , 2 个疗程 内治愈者 23 例 (占 25. 5%) , 治疗 2 个疗程以上 , 疼痛减轻、 功能较治 疗前明显 好转 , 但仍未达 到正常功能者 8 例 (占 9%) 。Zzz6ZB2Ltk 3 讨论
肩周炎为 50 岁左右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 多发 病 , 由于急性损 伤或慢性劳 损 , 受损 的肌肉筋膜 、 韧带、 关节囊 、 骨膜等组织于骨骼附着处早期发生 充
2/5

正确锻炼方法对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重症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正确锻炼方法对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重症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邵景汉 (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浙江 315010) 摘要目的:比较概要叙述和要点叙述肩周炎锻炼方法对麻醉下肩关节粘连松解术后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4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概要叙述组、要点叙述组各20例。概要叙述组在麻醉下行肩关节粘连松解术前向患者概要叙述术后锻炼的方法和动作,要点叙述组在麻醉下行肩关节粘连松解术前向患者概要叙述术后锻炼的方法和动作的同时强调每个动作的要点,两组治疗方法、所用药物、锻炼手段相同。结果:概要叙述组的治愈率为70%,有效率为95%;要点叙述组的治愈率为95%,有效率为100%;治疗1周后肩关节疼痛(VAS)和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要点叙述组优于概要叙述组。结论:正确锻炼方法指导能显著提高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重症肩周炎的疗效。 关键词功能训练;肩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肩周炎 肩周炎是一种在中老年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国外初步研究报道,肩周炎好发于 40~70岁的中老年人,患病率2%~5%,女性较男性多见,左右手无明显差异[1]。肩周炎导致的肩关节活动障碍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诸多痛苦和不便。对肩周炎晚期粘连明显的重症患者传统的封闭、针灸、按摩及口服镇痛药物等单一方法往往疗效欠佳,需配合行肩关节粘连松解术及功能锻炼以改善肩关节功能,但同样的治疗方法如果患者功能锻炼方法理解的偏差或要领未掌握往往会明显影响疗效,本文探讨正确锻炼方法指导对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后重症肩周炎疗效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以来疼痛门诊经临床确诊的肩周炎患者4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概要叙述组20例,其中男5例,女15例,年龄45~67岁,平均56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86 d 。要点叙述组20例,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43~65岁,平均53岁;病程3个月~2.4年,平均80d。患者均以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同时均为单侧肩周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病情等方面较均衡(P >0.05) ,具有可比性。治疗前X线摄片排除肩关节骨折、肿瘤、骨质疏松及化脓性炎症,凝血机制检查排除造血系统疾患。 1.2 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二届肩关节周围炎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排除条件:病情属于轻度无肩关节活动障碍患者;合并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等。 1.3 治疗方法 1.3.1 概要叙述组入室麻醉前向患者及家属概要叙述松解术后功能锻炼动作、方法、每天锻炼次数要求。开放静脉,常规心电图、血压、氧饱和度监测,面罩吸氧,取仰卧位,头转向健侧,消毒铺巾后用1%利多卡因25ml行肌间沟穿剌臂丛镇痛,完毕后静注异丙酚 1.5~2mg·kg-1,至睫毛反射消失后实施手法松解术。肩关节粘连手法松解术:术者一手握住患者肩部,一手握住肘部,将臂前屈90°,上举150°,内收60°,外展110°,内旋90°,外旋60°,后伸35°。在松解过程中,应听到粘连的撕裂声,但不能用力过度,以免引起脱位和骨折。麻醉清醒前用消炎镇痛液对患肩周围痛点行注射治疗,患者清醒后即能自如活动患肩达接近接近正常幅度。在松解的当天即行功能锻炼,主要为爬墙运动、前后划圈甩臂、拍肩内收、摸脊内旋等,活动幅度从小到大,动作从简到繁,循序渐进,以不损坏关节及周围组织为原则。1月后常规复诊,观察疗效。 1.3.2 要点叙述组入室麻醉前向患者及家属叙述松解术后功能锻炼动作、方法、每天锻

肩周炎的诊断和针刀治疗

肩周炎有哪些症状 (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尤以肱二头肌腱长头腱沟为甚,少数呈肩周软组织广泛性压痛,无压痛点者少见。 (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6)X线及化验室检查: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实验室检查多正常。 肩周炎针刀治疗 根据病症状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点,患者取侧卧体位,患侧向上,充分暴露肩部,手臂平放在躯体上,定以下5点,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①喙突点:左手拇指扪及喙突,指尖顶住下缘,右手持针,刀口线与臂丛走向平行,到达喙突骨面后,调转刀口90°,与肱二头肌短腱垂直,针体向头部方向倾斜45°,紧贴喙突排切3刀,松解挛缩的肱二头肌短腱及深面的滑囊,将针提起2mm,刀口线仍与臂丛神经平行,针体向内下方倾斜60°,紧贴喙突外上缘排切2~3刀,松解挛缩喙肱韧带,深度达韧带深面1cm,笔者认为此点是针刀治疗肩周炎的关键所在。 ②结节间沟:刀口线与肱二头肌长头腱平行,针刀体与该平面垂直,刺入肌腱深面,在间沟骨槽面做纵行疏通,横行剥离各1次即可。 ③肱骨大结节外下部小圆肌止点:刀口线与上臂平行,针刀体与大结节骨面垂直,刺达骨面后排切3刀即可。 ④肩胛骨外缘压痛点,即大圆肌起点:刀口线与小圆肌肌纤维平行,针刀体与腋下皮面呈75°刺入,达肩胛骨外缘骨面,做纵行疏通与横行剥离,亦可切开2~3刀。 ⑤冈上窝最外缘,冈上肌腱腹结合部:在肩峰内缘处进针刀,刀口线与冈上肌走向平行,针体向外下倾斜15°,深达冈上窝骨面,将冈上肌的腱腹结合部沿骨面铲起,松解因腱腹结合部缺血、渗出导致的粘连。炎症重、疼痛剧烈的患者可用2%的盐酸利多卡因2ml、曲安耐

左肩周炎(肩凝症)病程记录

住院病区:针灸科床号:204-2 住院号:12930 首次病程记录 2010年03月22日 09:30 病例特点: 1、郭云峰,男,58岁,农民。 2、主诉:左肩痛伴活动受限两月,加重半月。 3、现病史:患者自诉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肩周疼痛,为持续性钝痛,疼痛以夜间、受寒及阴雨天时为甚,左肩关节上举、旋后功能活动受限,穿衣活动困难。病程中无发热,无心慌、胸闷及上肢麻木无力等症。间断行膏药外贴治疗,近半月感上症明显加重。今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肩周炎”收入院。 病后患者精神、睡眠差,饮食、二便正常;体重、体力无改变。 4、既往史: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多年,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手术外伤及输、献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5、体格检查:T36.4℃、P80次/分、R20次/分、BP100/80mmHg 神志清楚,精神欠佳,步入病房,疼痛病痛苦面容,查体合作。舌淡苔薄白脉沉紧。头颅五官无畸形,心肺腹未查见异常,脊柱无畸形、压痛。左肩关节无畸形,局部肤色、肤温无改变,左肩关节周围广泛性压痛,以喙突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结节间沟处压痛明显,搭肩试验(+),左肩关节前屈40°、后伸30°、外展50°,臂丛牵拉试验(-)。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6、辅助资料:2010.02.05于市人民医院行左肩关节X线、胸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拟诊讨论: 1、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左肩痛伴活动受限”为主症入院,属中医“肩凝症”范畴。中老年男患,久居冷湿之地,劳汗当风,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寒为阴邪,入于筋骨,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最易阻遏气血津液的流通,不通则痛,结合 1

全身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重症肩周炎临床效果研究

全身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重症肩周炎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下行手法松解治疗重症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0月~2015年3月我院骨伤科门诊原发性重症肩周炎患者55例,分为口服药物治疗组(D组)、局部注射治疗组(I组)和全麻手法松解组(A组)。其中D组以非甾体镇痛药为主的口服药物治疗;I组予以0.5%利多卡因20 ml 与得宝松(复方倍他米松)1 ml/7 mg组成的消炎镇痛液痛点注射;A组予以全身麻醉下手法松解术。疗程结束后2 w评价疗效、V AS和不良发应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术后2 w治愈率优于其他两组(P<0.05);有效率与I组没有差异(P>0.05),两组均高于D组(P<0.05)。V AS在A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间不良反应没有统计学差异,其中A组患者未发现有不良反应,其他两组分别为2例与1例。结论对于重症肩周炎患者全麻下实施手法松解术优于口服药物治疗和局部注射治疗。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general anesthesia manipulation therapy for severe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Methods From October 2014 to March 2015 in our hospital outpatient primary severe periarthritis patients 55 cases,divided into oral drug treatment group(D group),local injection treatment group(I group)and general anesthesia manipulation group(A group).Oral drug group D with non 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treatment;group I received 0.5% lidocaine 20 ml and Diprospan(compound betamethasone)1 ml/7 mg composed of analgesic pain point injection;group A received general anesthesia maneuver releas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peration.The curative effect,V AS and adverse reaction rate were evaluated two weeks after the end of treatment.Results The cure rate of A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wo groups(P<0.05)2 w after operation;the effective rate was not different from that in group I(P>0.05),and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D(P<0.05).V A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roup A than in the other two groups(P<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and no adverse reactions were found in the A group.The other two groups were 2 cases and 1 cases respectively.Conclusion For severe frozen shoulder patients,manual loosening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is superior to oral medication and local injection therapy. Key words: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Manipulation loosening;General anesthesia 肩關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俗称“冻结肩”“五十肩”,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的良性疾病。尽管肩周炎具有自愈倾向,但患病期间常难以忍受,尤其是重症肩周炎,不仅疼痛剧烈,而且严重损害肩关节功能。肩周炎常规疗法(口服药物、痛点注射或神经阻滞等)对重症肩周炎效果不佳。我科自2014年10月~2015年3月对门诊重度晚期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重症肩周炎”)患者行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下无痛手法松解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专业篇针刀治疗肩周炎

【专业篇】针刀治疗肩周炎 【适应症与禁忌症】 除一般禁忌症外,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冻结肩均为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体位】 由于针刀闭合型手术部位的不同,可选用侧卧位、仰卧位、俯卧位等体位。以操作方便,病人舒适为准。 【体表标志】 肩峰肩峰是肩胛冈向外侧的延伸部和最外侧点,覆盖在肱骨大结节的上方。该处是韧带和肌的附着点,但骨面上无肌跨越,故肩峰位于皮下。沿肩胛冈向外侧触摸,肩胛冈的最外端即是肩峰,易于扪及。肩峰下点,即在骨凸的下端定点。 喙突在锁骨中、外1/3交界处的前下方25mm处,可扪及一圆形骨凸。也可沿腋部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向上扪之,该间沟的顶端之骨凸即是。大结节肱骨上外侧端,正对肩峰之下的骨凸。小结节肩峰下内侧、大结节内侧的骨凸即是。结节间沟大小结节之间,并可扪及一条粗大的肌腱。 【定点】

依病变不同可定点于以下各点: ①肩峰下点定1点,松解肩峰下滑液囊的粘连及关节腔的粘连。 ②喙突点定1点,松解肱二头肌短头、喙肱肌和喙突下囊的粘连。 ③肱骨小结节点定1点,松解肩胛下肌腱和腱下囊的挛缩和粘连。 ④肱骨大结节点松解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腱和腱下囊的挛缩和粘连。 ⑤结节间沟点定1~2点,松解肱横韧带即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 ⑥肱骨小结节嵴点定1~2点,松解背阔肌肌腱的止点。 ⑦肱骨大结节嵴点定1~2点,松解胸大肌肌腱的止点。 ⑧小圆肌起点定1点,即肩胛骨外侧缘背面中1/3处,松解小圆肌肌腱的挛缩。 ⑨大圆肌起点定1点,即肩胛骨外侧缘背面下1/3处,松解大圆肌肌腱的挛缩 ⑩冈上肌、冈下肌、肩胛提肌、菱形肌等处痛点,其处理方法与肌损伤同。 【针刀操作】

(完整版)肩周炎-病程记录

丹江口市中医院 病程记录 住院病区:针灸科床号:204-2 住院号:12930 首次病程记录 2010年03月22日09:30 病例特点: 1、郭云峰,男,58岁,农民。 2、主诉:左肩痛伴活动受限两月,加重半月。 3、现病史:患者自诉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肩周疼痛,为持续性钝痛,疼痛以夜间、受寒及阴雨天时为甚,左肩关节上举、旋后功能活动受限,穿衣活动困难。病程中无发热,无心慌、胸闷及上肢麻木无力等症。间断行膏药外贴治疗,近半月感上症明显加重。今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肩周炎”收入院。 病后患者精神、睡眠差,饮食、二便正常;体重、体力无改变。 4、既往史: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多年,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手术外伤及输、献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5、体格检查:T36.4℃、P80次/分、R20次/分、BP100/80mmHg 神志清楚,精神欠佳,步入病房,疼痛病痛苦面容,查体合作。舌淡苔薄白脉沉紧。头颅五官无畸形,心肺腹未查见异常,脊柱无畸形、压痛。左肩关节无畸形,局部肤色、肤温无改变,左肩关节周围广泛性压痛,以喙突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结节间沟处压痛明显,搭肩试验(+),左肩关节前屈40°、后伸30°、外展50°,臂丛牵拉试验(-)。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6、辅助资料:2010.02.05于市人民医院行左肩关节X线、胸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拟诊讨论: 1、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以“左肩痛伴活动受限”为主症入院,属中医“肩凝症”范畴。中老年男患,久居冷湿之地,劳汗当风,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寒为阴邪,入于筋骨,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最易阻遏气血津液的流通,不通则痛,结合1 丹江口市中医院 病程记录 住院病区:针灸科床号:204-2 住院号:12930 舌脉之象与“风寒湿痹”相符,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2、中医鉴别诊断:与“肝肾不足”型鉴别:疼痛呈缓慢加重,或失治日久,肩痛不剧,绵绵不休,局部不红、不肿、不热,筋腱松驰,肌肉消瘦,舌质淡,舌苔薄白或无苔,脉象缓而无力,二者可相互鉴别。 3、中医诊断: 肩凝症(风寒湿痹) 4、西医诊断依据: 1)中老年男患;2)因“左肩痛伴活动受限两月,加重半月”入院; 3) 专科情况:左肩关节无畸形,局部肤色、肤温无改变,左肩关节周围广泛性压痛,以喙突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结节间沟处压痛明显,搭肩试验(+),左肩关节前屈40°、后伸30°、外展50°。 5、西医鉴别诊断: 与“神经根型颈椎病”鉴别,该病常见颈项强痛伴上肢麻痛,一般不伴肩关节活动受限,臂丛牵拉试验(+),不予考虑。 6、西医诊断:左肩周炎 诊疗计划: 1)针灸科常规护理,清淡饮食; 2)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肝功能、血沉);

针刀治疗肩周炎粘连期

针刀治疗肩周炎粘连期 【摘要】目的:探讨肩周炎粘连期的针刀治疗有效途径。方法:1.针刀闭合术;2.局部阻滞;3.手法。结果:1次治愈15例,2次55例,3次80例。结论:针刀加局部阻滞,加手法治疗肩周炎粘连期临床疗效好。 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刀、手法、水针、药物等综合疗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150例,疗效满意,兹报道如下。 天民针刀治疗肩周炎疗效 1 一般资料 15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大62岁,最小40岁;女性106例,男性44例;病程最长12个月,最短2个月。均为单侧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肩痛,活动受限,功能障碍(内旋、外展均不能完成)。病程长者三角肌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部分病例经过热敷、封闭、针刺、拔火缺罐、膏药外敷、中药内服等治疗效果欠佳。 2 治疗方法 首先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点,尤以喙肱肌和肱二头短头的附着点喙突处,肩峰下冈上肌抵止端处,冈下肌和小圆肌的抵止端压痛最为明显。患者坐位患侧肩部皮肤充分暴露,紫药水在敏感痛点及条状病性反应物处定点,消毒.铺洞巾,选用四号针刀用四步进针法刺入,针刀到达病灶后,用切开剥离法或纵行疏通剥离法,剥离3—5针,当针下有松动感时出针,然后在每个针孔注入药物2ml(强的松龙125mg,2%利多卡因100mg,VB121.Omg,VB10.1mg),最后创可贴敷盖,每隔6天治疗1次,3次为1疗程,术后配合手法,患肢外展,医者站于患肢外侧并嘱患者肌肉放松,用滚、拿、揉法放松术后紧张的肌肉,自前而后,自上而下的进行,然后医者托起患肢肘尖和腕关节左右环转运动30—50次,医者站于患者右后,左手放于患者右肩,右手握住患者左手腕关节向前360度环转1 5—30次,反之向后环转360度15—30次,最后向上拔伸5—1 0次,手法10次为l疗程,手法完毕后,嘱患者功能锻炼,口服中药加味桂枝汤:桂枝、大枣、姜黄、海桐皮、威灵仙、羌独活各15g,生姜、甘草、白芍、桑枝各108,蜈蚣2条,全蝎6g。 注意事项 ①遵循四步进针,严格要求无菌操作。 ②施术时针刀不能离开骨面,以防损伤神经、血管。

肩周炎的诊断和针刀治疗

肩周炎的发病特点为慢性过程。初期为炎症期,肩部疼痛难忍,尤以夜间为甚。睡觉时常因肩怕压而特定卧位,翻身困难,疼痛不止,不能入睡。如果初期治疗不当,将逐渐发展为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能上举,呈冻结状。常影响日常生活,吃饭穿衣,洗脸梳头均感困难。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肩臂局部肌肉也会萎缩,患者极为痛苦。 四、肩周炎的治疗原则 肩周炎的治疗原则是针对肩周炎的不同时期,或是其不同症状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肩周炎有哪些症状 (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尤以肱二头肌腱长头腱沟为甚,少数呈肩周软组织广泛性压痛,无压痛点者少见。 (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6)X线及化验室检查: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实验室检查多正常。 肩周炎针刀治疗

小针刀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分析

小针刀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07T14:37:41.85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作者:沈剑荣 [导读] 部分难以治疗的肩周炎,尤其是冻结期的肩周炎,活动障碍较大。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中心医院邮编:314005 摘要:目的分析小针刀疗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价值。方法将2016 年4月到2017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冻结期肩周炎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小针刀治疗组和针灸推拿对照组。各组分别包括30例病患。并且比较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小针刀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针灸推拿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00%,小针刀治疗组明显优于针灸推拿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病患具有起效快、疗程短的特点,属于一种较好的治疗肩周炎病患的方法。 关键词:小针刀;冻结肩;针灸推拿 虽然肩周炎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病,而且症状较轻的患者往往也会获得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部分难以治疗的肩周炎,尤其是冻结期的肩周炎,活动障碍较大,疼痛症状一直存在,再加上一些常规的治疗方法,比方说,针灸推拿、物理疗法和功能性训练等治疗效果较差,因此,要想减轻病患的痛苦,提升其生活质量,就应该采取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基于此,文中重点研究了小针刀疗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疗效。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2016 年4月到2017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冻结期肩周炎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小针刀治疗组和针灸推拿对照组。各组分别包括30例病患。其中,小针刀治疗组包括19例男性病患,11例女性病患,年龄区间为38~61岁,平均年龄为49岁;针灸推拿对照组包括16例男性病患,14例女性病患,年龄区间为43~57 岁,平均年龄为48岁;通过比较两组病患的基本资料可以看出,存在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小针刀疗法治疗组 在病患的肩周痛点采用小针刀实施切开或者是通透剥离法。首先,严格进行无菌消毒,先使用碘伏擦拭进针部位的皮肤2遍,最后将消毒小方巾铺在上面,使用一次性灭菌4号小针刀。其次,切开剥离法就是采用小针刀在冈上肌抵止端和冈下肌以及小圆肌的抵止端,分别行切开剥离法或者是纵行疏通剥离法,同时在肩峰下滑囊行通透剥离法。倘若肩关节附近还存在其它明显的痛点,就可以在此痛点处实施小针刀手术。针刀手术时不用激素及麻药,要求术者手法熟练,解剖熟悉,术毕将小针刀拔除后按压5分钟后,确认创口无渗血后使用创可贴外贴。一般一周一次小针刀治疗,三次为一疗程,大部分一疗程治愈,少部分2--3疗程治愈[1]。 1.①针灸治疗;首先,操作方法主要以手三阳经穴为主。其次,配合理疗针刺得气后,用艾灸来熏患肢或者是采取辅助TDP照射的方式。比方说,局部灼热者单用针法。最后,每疗程针半个小时,每天一次,七到十次为一个疗程,停歇三到五天,再进行第二疗程。②推拿手法治疗;操作方法体现如下:第一,松解放松法。病患呈坐位,术者站立于患侧,使用一只手将病患的上臂托住,使其向外微微扩展,另外一只手采用滾法或者是拿揉法。第二,解痉止痛法。术者采用点压和弹拨的方法来点压肩部的各个穴位,以酸胀为度。第三,运动关节法。术者一只手将患肩扶住,另一只手将其腕部握住或者是将肘部托住,以肩关节为轴心按照从小到大的幅度作环转摇动。 1.3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肩周炎的疗效标准划分为 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来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比较两组病患的临床疗效可以看出,小针刀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病患的治疗效果要优于针灸推拿对照组,因此,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中医针刺疗法结合西医手术疗法的新型跨学科医疗技术。此种技术是把传统的针刺疗法的“ 针”同当代手术疗法的“刀”相结合,从而能够起到剥离、疏通和松解的作用[2]。其方法简便、病痛较小、见效快。实际上,它就是剥离松解肩关节严重的粘连点,刮除疤痕,让其产生血管神经的活性物质,增强组织功能,进而达到缓解或者是治愈疾病的目的。 通过研究表明,针对冻结期肩周炎病患行小针刀疗法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周鄂.小针刀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5). [2]苏小军,王海东.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新中医, 2016(2):77-80.

肩周炎治疗论文:肩周炎治疗的发展现状

肩周炎治疗论文:肩周炎治疗的发展现状摘要:肩周炎是我们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群都患有肩周炎,目前的临床治疗多为非手术治疗,如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传统中医治疗以及康复疗法等。 关键词:肩周炎;肩关节;治疗 1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老年人的常见病,又称"粘连性关节囊炎"、"凝肩"或"冻结肩"。据统计,临床发病率可达20.6%。通常认为肩周炎有一定自愈倾向,但自然病程长达6个月至三年,甚至更长。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 2病因病理 肩关节是人体全身各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其关节囊较松弛,关节的稳定性大部分靠关节周围的肌肉、肌健和韧带的力量来维持。由于肌腱本身的血液供应较差,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改变,加之肩关节在生活中活动比较频繁,周围软组织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磨擦挤压,故而易发生慢性劳损并逐渐形成原发性肩周炎。中国传统医

学对肩周炎的认识最早有关肩周炎的描述出现于晋代的《针灸甲乙经》认为:"肩痛不可举,引缺盆痛,云门主之。"中医学认为肩周炎属于痹症范畴,是由于年老体衰,肝肾亏损,气血不足,脉筋失于濡养,加之感受风寒湿邪及劳累伤损等因素所致。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肩周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患者主诉无明显诱因,查体无明显异常(除肩关节活动受限外)或x光片无阳性发现者,则属于原发性;若诱因是创伤损害,则属于继发性。原因有以下方面:炎症因素:1934年condman认为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肩袖肌腱炎。depalma曾在42例冻结肩患者手术中发现肩关节周围的一切组织都存在低度炎症性过程,使肌腱滑动受损。而黄公怡认为,肩周炎是肩的组成部分包括肩峰下滑囊、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及腱鞘、肩肱关节囊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炎症的总称。 3肩周炎临床表现: 3.1肩部疼痛 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

肩周炎康复治疗方案

图文详解!肩周炎康复治疗方案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类引起盂肱关节僵硬的粘连性关节囊炎,表现为 肩关节周围疼痛,肩关节各个方向主动和被 1临床症状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临床上常将肩周炎病 程分为三期。 急性期:又称疼痛期,肩部疼痛为主,持续2?9个月; 冻结期:又称僵硬期,慢性期,有明显的关节活动受限,关节几乎不能活动,持续4~12个月; 恢复期:又称缓解期,解冻期,表现为软组织挛缩,粘连解除,炎症逐渐消退, 疼痛消失,活动逐渐恢复,持续5?26个月。 2致病因素 产生肩周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肩部隐性挫伤、牵拉伤后肩部固定过久, 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或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因 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续性疼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肩周炎的运动康复应该以解除疼痛为主,并预防肩关节功能障碍进、持之以恒。 运动要循序渐尽管肩周炎本身有很大比例的自愈性,但它可以使功能严重丧失 数月甚至数年,因此,一旦诊断确立就需要枳极地治疗。一套科学、简单、实用 的肩关节运动操,就可能帮助患者增加关节活动度,减轻肩部疼痛,缩短病程, 避免二次损伤。 适量的体育活动和日常活动能促进肩部和上肢肌力的恢复。生活中常用的动作经 常需要不止一组肌肉的力量与协调,适当的肌肉自主牵伸训练既可以放松肌肉组 织,也可增加肩关节肌肉的柔初性。瑞士球的练习致力于提高肩关节的活动幅度, 弹力带的练习以增强力量和协调性为主。 肩周炎患者的运动康复指南 1牵伸训练 (1)肩前部肌肉牵伸:面对柱子或门口直立。患背伸直,与肩平行,手拿置于墙上 或门框上,拇指朝上。全身向前倾。毎天2组,毎组3次,毎次持续5?10秒 ⑵肩外部肌肉牵伸:面对柱子或门口站立,右肩与门框在同一条直线上,脚尖朝 前。右臂从身前绕至左肩,肘部顶住柱子。向外侧转体,直到右后肩有牵伸的感 觉。每天2组,每组15次,每个持续5? 10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