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

合集下载

(完整版)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版)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推荐文档

示5,一个上珠表示5。

定位点:表示个位所在位置。

4、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

2.2 数射线(千)1、字母所表示的数:a =60b =180c =310d =410e =4802、与a 相邻的整十数是50和70;与d 相邻的整百数是400和500。

2.3 位值图上的游戏写作:521,读作:五百二十一1、加一个小圆片a)加放在个位,写作522,读作五百二十二b)加放在十位,写作531,读作五百三十一c)加放在百位,写作621,读作六百二十一2、移动一个小圆片a)移动个位i.放在十位,写作530,读作五百三十ii.放在百位,写作620,读作六百二十b)移动十位i.放在个位,写作512,读作五百一十二ii.放在百位,写作611,读作六百一十一c)移动百位i.放在个位,写作422,读作四百二十二ii.放在十位,写作431,读作四百三十一三、 时间的初步认识(二)3.1 时、分、秒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2、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这时,时针走了1大格。

百位十位个位········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指针是秒针,秒针走1格就是1秒。

4、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四、三位数的加减法4.1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整百数加、减法。

200+300=500。

想:2个百加3个百等于5个百。

800-200=600。

想:8个百减2个百等于6个百。

整十数加、减法。

420+190=610。

想:42个十加19个十等于61个十。

580-240=340。

想:58个十减24个十等于34个十。

4.2 三位数加减一位数(联系两位数加减一位数)477+5=482,因为77+5=82,所以477+5=482。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一、复习与提高1、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1)例如:14个6用乘法表示:14×6①可以将14个6拆成10个6个4个6,10个6是60,4个6是24,加起来是64,所以14个6是14×6=84②可以将14个6拆成9个6加5个6,9个6是54,5个6是30,加起来是84……(2)写法:① 14×6 ② 14×6=10×6+4×6 =9×6+5×6=60+24 =54+30=84 =84总结:这种方法就是利用巧算书写递等式,要求上下等号对齐。

练习:14×8 6×17 8×152、相差多少1利用算线进行计算算线就是从数射线演变而来的,变得更简化,只需标出数的大致位置,但数与数之间的位置不能出错,观察一下,这些数怎样排列?(小的数在左,大的数在右)(1)加法中借助算线表示计算方法时常用的方法是例如19+27:①第一步用第一个加数加第二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第二步再加第二个加数个位上的数。

19+27=19+20+7=39+7=46.②第一步用第一个加数加第二个加数个位上的数,第二步再加第二个加数十位上的数。

19+27=19+7+20=26+20=46.③先将第一个加数加几凑成下一个整十数,再加上第二个加数中去掉已加的数后剩余的数。

19+27=20+26=46(2)减法理解相差用减法减法中借助算线表示计算方法时常用的方法是例如:47 - 28①第一步用被减数减减数十位上的数,第二步再减减数个位上的数。

47-28=47-20-8=27-8=19②第一步用被减数减减数个位上的数,第二步再减减数十位上的数。

47-28=47-8-20=39-20=19③先将减数变成离它最近的整十数,多加了最后减去,多减了最后加上。

47-28=47-30+2=17+2=19相差多少,用大数减小数。

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1、认识千以内的数(1)算盘拨数①认读算盘上的1-9,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②注意定位点的位置,定位点表示个位所在位置。

沪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一、计算1、运算顺序:只有加减法,只有乘除法(同级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加、乘减,如3×2+2先算3×2,再加2,17-2×3先算2×3,再用17减6;除加、除减,如2+6÷3先算6÷3,再加2,18÷2-3先算18÷2,再用9减3。

2、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小于除数3、在□里填数,合适的数有多个,最大的数只有一个例:7×□<30,合适的数0、1、2、3、4,最大的数是 4 ,有 5 种填法。

二、分拆两位数乘一位数,一般我们可以将两位数拆成两个一位数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相加。

也可以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相乘后,再相加。

17×623×7=10×6+7×6=10×7+10×7+3×7=60+42=70+70+21=102 =1615×6+2×610×3-7×3=(5+2)×6 =(10-7)×3 =7×6=3×3=42 =9用这样的性质也可以合并进行巧算:4×5+3×4+2×4 7×6+7×5-7=4×(5+3+2) =7×6+7×5-7×1=4×10 =(6+5-1)×7=40 =10×7=70此类题建议可以先圈出相同因数,再进行计算。

一个7可以想成“7×1“再进行计算。

三、相差多少(用较大的数减较小的数)1、68+()=84 想84 - 68 =?列竖式: 8 4- 6 82、算线:(掌握一种即可)78 +()=10078 +(22)=78+2+20=10078 +(22)=78+20+2=10078 +(22)=78+30 - 8 =100第二单元一、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1、千位上写1,百位、十位、个位上写0,表示1000。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1、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同级运算按顺序从左往右进行计算。

2.、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和 - 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 被减数 - 差 = 减数和 - 第二个加数=第一个加数 差 + 减数 = 被减数 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数×因数=积 积÷第一个因数=第二个因数 积÷第二个因数=第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4、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被除数-余数)÷除数=商 5、 5×3+3×3=8×3=24 5×3-3×3=2×3=6计算方法:相同的因数不变;另外两个因数相加减。

6、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7、数的排列:从大到小排列;用 > 连接;先找最大数。

从小到大排列;用 < 连接;先找最小数。

8、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

9、位数有: 一位数、二位数、三位数、四位数······ 10、 数位有: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11、计数单位: 个位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的计数单位是千。

12、数的组成:1427是由1个千、4个百、2个十、7个一组成。

13、 100里有一个百;100里有2个50;100里有4个25;100里有5个20;100里有10个10.14、1000里有1000个一;1000里有100个十;1000里有10个百;1000里有1个千。

(完整版)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doc

(完整版)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doc

(完整版)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doc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序单号元1231 4567 2教学内容课本页次主要知识认知水平记忆解释性理解探究性理解登险峰 2复习第三册中各类计算的运算方法和正确性及长方形和正方√√形1 、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植树 3力。

√√2、探究乘法不等式中形如“□× 5 <40 ”,找到合适的解和最大的解。

4能将 14*6 这类表外乘法题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

感知乘法分√√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配率的思想,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1 .剪出正方体的展开图,通过剪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

正方体的展开图 52 .尝试将 6 个正方形的组合图折成正方体,并逐步认识到:√√√不是所有 6 个正方形的组合图都能折合成正方体的。

3 .培养学生正方体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61 .掌握连乘、连除的运算法则。

连乘、连除2√√.培养数学化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81 .在算线上做加、减法。

相差多少√√2 .在算线的帮助下,通过补充和减去求差。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101 .借助千数图认识千以内的数。

√√达 2 .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并在数位表中表示出来。

8 小探究9 数射线10 位值图上的游戏11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12 三位数加减一位数13 三位数的加法(横式计算)14三位数的加法(竖式计3 算)15 三位数的减法(横式计算)16 三位数的减法(竖式计算)17 估算与精确计算3.将数进行分拆,培养学生数的多种表达能力。

14 1 .认识数位顺序表。

2.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模型来表达数。

1 .在数射线上读、写千以内的数。

2 .找相邻数和相邻的整16十数。

3 .正确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4.会计算进、退到整十数、整百数的算式。

5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1.知道位值概念。

182.了解数的表达式的转换过程,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知识点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知识点

四、三位数的加减法4.1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整百数加、减法。

200+300=500。

想:2个百加3个百等于5个百。

800-200=600。

想:8个百减2个百等于6个百。

整十数加、减法。

420+190=610。

想:42个十加19个十等于61个十。

580-240=340。

想:58个十减24个十等于34个十。

4.2三位数加减一位数(联系两位数加减一位数)477+5=482,因为77+5=82,所以477+5=482。

792-6=786,因为92-6=86,所以792-6=786。

794+9=803,因为794+6=800,800+3=803,所以794+9=803。

903-7=896,因为903-3=900,900-4=896,所以903-7=896。

4.3三位数加法1、横式计算356+247=603356+247=603个加个6+7=13百加百300+200=500十加十50+40=90十加十50+40=90百加百300+200=500个加个6+7=13 13+90+500=603500+90+13=6032、递等式计算(分拆)356+247356+247=356+200+40+7先加百=356+7+40+200先加个=556+40+7再加十=363+40+200再加十=596+7最后加个=403+200最后加百=603=6033、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4.4三位数减法1、横式计算245-223=22245-223=22百减百200-200=0先减百245-200=45十减十40-20=20再减十45-20=25个减个5-3=2最后减个25-3=220+20+2=222、递等式计算(分拆)245-223245-223=245-200-20-3先减百=245-3-20-200先减个=45-20-3再减十=242-20-200再减十=25-3最后减个=222-200最后减百=22=223、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作10再减。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1、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同级运算按顺序从左往右进行计算。

2.、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被减数 - 减数 = 差和 - 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被减数 - 差 = 减数和 - 第二个加数=第一个加数差 + 减数 = 被减数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数×因数=积积÷第一个因数=第二个因数积÷第二个因数=第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4、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除数=商5、 5×3+3×3=8×3=24 5×3-3×3=2×3=6计算方法:相同的因数不变,另外两个因数相加减。

6、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7、数的排列:从大到小排列,用>连接,先找最大数。

从小到大排列,用<连接,先找最小数。

位,第四位是千位。

9、位数有: 一位数、二位数、三位数、四位数······10、数位有: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11、计数单位: 个位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的计数单位是千。

12、数的组成:1427是由1个千、4个百、2个十、7个一组成。

13、 100里有一个百,100里有2个50,100里有4个25,100里有5个20,100里有10个10.14、1000里有1000个一,1000里有100个十,1000里有10个百,1000里有1个千。

沪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一、整数与小数1.整数的认识:正整数、负整数、零的概念;整数的比较2.整数的加减法:同号相加减,异号相加减3.小数的认识:小数的读法、写法和意义4.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结合5.小数的乘除法:小数的乘法和整数的乘法结合;小数的除法和整数的除法结合二、小数的运算1.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混合的运算2.有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三、图形的认识1.点、线、面的认识:点的特征;直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平面是由无数个直线组成的2.直线的知识:线段、射线、垂直线、水平线、平行线、相交线等3.角的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对顶角和相对角等4.多边形的认识: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四、长度、面积与体积1.长度的认识:长度的比较、长度的测量和长度的换算2.面积的认识:面积的初步认识、面积的计算和单位换算3.体积的认识:体积的初步认识、体积的计算和单位换算五、分数1.分数的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和分数的意义2.分数的构成:分子和分母、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分子与分母相等的分数3.分数的比较与约分: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约分六、约数与倍数1.因数和倍数的认识:因数的定义和倍数的定义2.素数与合数:素数的概念和合数的概念3.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和最小公倍数的定义七、计算方法1.快速计算:利用数的性质进行计算,如:各位上的数相等时,十位上的数相等时等2.算式的变形:运算顺序的改变,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顺序改变时的计算结果的变化八、数据与概率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通过进行实际的观察、调查和实验来收集数据,将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2.数据的表示与分析:用表格、折线图、柱状图等来表示和分析数据3.概率的认识:事件的可能性大小,通过实验来计算和估计概率九、时间与时钟的认识1.时间的认识:钟表的读法,认识到一天有24小时,一个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2.时钟的读法:时刻的读法,如上午、下午和24小时制的读法3.时间的计算:时间的加减和时间的比较以上是沪教版小学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系统地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沪教版二年级数学课程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大小比较、加法与减法运算、乘法与除法运算、分数与小数等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数的认识1. 数的概念:数是人们用来计数、计量和表示数量关系的工具。

数包括自然数、零、整数、分数、小数等。

2. 自然数的认识:自然数是从1开始依次往后的数,用N表示,包括1、2、3、4……。

3. 负数的认识:负数是比0小的数,用负号“-”表示,如-1、-2、-3、-4……。

4. 零的认识:零是一个特殊的数,表示没有数量的概念,用0表示。

二、数的大小比较1. 自然数的大小比较:通过数字的大小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 正负数的大小比较:正数比负数大,负数比正数小,0与任何数的大小关系都是不确定的。

三、加法与减法运算1. 加法的认识: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在一起或相加的运算,用加号“+”表示。

2. 加法的性质:加法具有交换律、结合律和零元素的性质。

3. 减法的认识:减法是指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的差,用减号“-”表示。

4. 减法的性质:减法没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减去0还是原数。

四、乘法与除法运算1. 乘法的认识: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运算,用乘号“×”表示。

2. 乘法的性质:乘法具有交换律、结合律和单位元素的性质。

3. 乘法口诀:通过背诵乘法口诀表,掌握乘法的结果。

4. 除法的认识:除法是指将一个数分成若干部分的运算,用除号“÷”表示。

5. 除法的性质:除法没有交换律和结合律,除以1还是原数,除以0没有意义。

五、分数与小数1. 分数的认识:分数是指一个数被分为若干等份的数,包括真分数和假分数。

2. 分数的表示: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分的份数,分母表示一份的份数。

3. 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大小比较先要比较分母的大小,再比较分子的大小。

4. 分数的运算:分数的加减法要先通分,分数的乘法直接相乘,分数的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复习与提高 一、计算1、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乘加、乘减,如3×2+2先算3×2再加2,17-2×3先算2×3,再用17减6; 除加、除减,如2+6÷3先算6÷3,再加2,18÷2-3先算18÷2,再用9减3。

2、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小于除数3、在□里填数,合适的数有多个,最大的数只有一个。

7×□<30,合适的数0、1、2、3、4 , 最大的数4。

二、分拆(分拆两位数)17×6 23×7 5×6+2×6 10×3-7×3 =10×6+7×6 =10×7+10×7+3×7 =(5+2)×6 =(10-7)×3 =60+42 =70+70+21 =7×6 =3×3 =102 =161 =42 =9 三、相差多少(用较大的数减较小的数)68+16=84 用84-68=16竖式: 8 4- 6 8一、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1、千位上写1,百位、十位、个位上写0,表示1000。

千位上的1表示1个千。

2、623由6个百、2个十和3个一组成。

3、梁的上方的算珠叫做上珠,梁的下方的算珠叫做下珠。

1个下珠表示1,5个下珠表示5。

1个上珠表示5。

定位点表示个位所在的位置。

4、 写作:1020 读作:一千零二十(末尾的零不读,中间的零只读一个)5、880=800+80+0 700+20+8=7286、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十个百是一千。

7、37个十成的数是370,280是由28个十组成的。

二、数射线(千)(1)写出字母所表示的数:a=( ) b=( ) c=( ) d=( ) e=( ) (2) 与a 相邻的整十数是( )和( ); 与d 相邻的整百数是( )和( ) 三、位值图上的游戏写作:521,读作:五百二十一 1、加放一片小圆片加放在个位,写作:522读作:五百二十二加放在十位,写作:531读作:五百三十一加放在百位,写作:621读作:六百二十一2、移动一片小圆片 a 、移动个位放在十位:530 放在百位:620 b 、移动十位放在个位:512 放在百位:611 c 、移动百位百位 十位 个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 ·· 百位 十位 个位 ········ · 百位 十位 个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放在个位:422 放在十位:431第三单元时间的初步认识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1、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同级运算按顺序从左往右进行计算。

2.、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被减数- 减数= 差和- 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被减数- 差= 减数345、计算方法:相同的因数不变,另外两个因数相加减。

6、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7、数的排列:从大到小排列,用 > 连接,先找最大数。

从小到大排列,用 < 连接,先找最小数。

8、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

9、位数有: 一位数、二位数、三位数、四位数······10111213141516、写出相邻数: 前面一个数是原数减1,后面一个数是原数加1. 例如: (47) 48 (49)17、写出相邻整十数:(1)原数个位在1-9之间的,将原数个位变成0就是前面一个数,后面一个数是前面一个数加10. 例如: (50) 56 (60)(2)原数是整十数的,原数减10是前面一个数,原数加10是后面一个数.例如:(30)40 (50) 18、写出相邻整百数:(1)原数百位后面有数的,前面一个整百数是将百位后面的数变成0,后面的一个整百数就是前面的整百数加100.(2.192021(3)时针短而粗,分针长而细。

(4)时针、分针顺时针走。

(5)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分针指向6,时针指在两个数中间的时刻就是几时半。

(6)时针走两圈是一日,1日=24时。

分针走一圈(60小格,60分),时针正好走一大格。

(1小时)1时=60分。

(7)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22、角的定义:以一点为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3、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直边组成。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资料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资料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复习与提高 一、计算1、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乘加、乘减,如3×2+2先算3×2再加2,17-2×3先算2×3,再用17减6; 除加、除减,如2+6÷3先算6÷3,再加2,18÷2-3先算18÷2,再用9减3。

2、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小于除数3、在□里填数,合适的数有多个,最大的数只有一个。

7×□<30,合适的数0、1、2、3、4 , 最大的数4。

二、分拆(分拆两位数)17×6 23×7 5×6+2×6 10×3-7×3 =10×6+7×6 =10×7+10×7+3×7 =(5+2)×6 =(10-7)×3 =60+42 =70+70+21 =7×6 =3×3 =102 =161 =42 =9 三、相差多少(用较大的数减较小的数)68+16=84 用84-68=16竖式: 8 4 - 6 8 一、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1、千位上写1,百位、十位、个位上写0,表示1000。

千位上的1表示1个千。

2、623由6个百、2个十和3个一组成。

3、梁的上方的算珠叫做上珠,梁的下方的算珠叫做下珠。

1个下珠表示1,5个下珠表示5。

1个上珠表示5。

定位点表示个位所在的位置。

4、 写作:1020 读作:一千零二十(末尾的零不读,中间的零只读一个)5、880=800+80+0 700+20+8=7286、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十个百是一千。

7、37个十成的数是370,280是由28个十组成的。

二、数射线(千)(1)写出字母所表示的数:a=( ) b=( ) c=( ) d=( ) e=( ) (2) 与a 相邻的整十数是( )和( ); 与d 相邻的整百数是( )和( ) 三、位值图上的游戏写作:521,读作:五百二十一 1、加放一片小圆片加放在个位,写作:522读作:五百二十二加放在十位,写作:531读作:五百三十一加放在百位,写作:621读作:六百二十一2、移动一片小圆片 a 、移动个位放在十位:530 放在百位:620 b 、移动十位放在个位:512 放在百位:611 c 、移动百位放在个位:422 放在十位:431第三单元时间的初步认识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1、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同级运算按顺序从左往右进行计算。

2。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 = 差和 - 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被减数 - 差 = 减数和—第二个加数=第一个加数差 + 减数 = 被减数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数×因数=积积÷第一个因数=第二个因数积÷第二个因数=第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4、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除数=商5、 5×3+3×3=8×3=24 5×3-3×3=2×3=6计算方法:相同的因数不变,另外两个因数相加减。

6、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7、数的排列:从大到小排列,用 >连接,先找最大数. 从小到大排列,用<连接,先找最小数。

8、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

9、位数有: 一位数、二位数、三位数、四位数······10、数位有: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

11、计数单位: 个位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的计数单位是千。

12、数的组成:1427是由1个千、4个百、2个十、7个一组成。

13、 100里有一个百,100里有2个50,100里有4个25,100里有5个20,100里有10个10。

14、1000里有1000个一,1000里有100个十,1000里有10个百,1000里有1个千。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word版本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word版本

27

52
2.知道角的大小只与它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而与所画的两


条边的长短无关。
1.能够理解和辨别三角形、四边形及多边形。
28
三角形与四边形
54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


1.认识和辨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 29
形、直角三角形
word 可编辑
2.知道三角形可以按角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 57
12
三位数加减一位数
21
熟练掌握三位数加减一位数,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1 .迁移能力,将两位数横式计算迁移到三位数横式计算。
三位数的加法 (横式计
13
3
算)
22
2 .建模能力,用不同的材料建构三位数加法模式。



3 .算法思维多样化。
1 .掌握三位数的竖式加法计算。
三位数的加法 (竖式计
不是所有 6 个正方形的组合图都能折合成正方体的。
3 .培养学生正方体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
连乘、连除
6
1 .掌握连乘、连除的运算法则。


word 可编辑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2 .培养数学化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1 .在算线上做加、减法。
6
相差多少
8
2 .在算线的帮助下,通过补充和减去求差。
14
算)
24
2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两位数竖式计算迁移到三位数竖式计


算)。
15

202X年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202X年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202X年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1. 两位数的认识:认识并书写两位数的数字,理解十位和个位的概念,能够拆分和组合两位数。

2. 数的排列组合:通过给出的数字组成不同的两位数,将两位数的数字进行排列组合。

3. 加法运算:进行两位数的加法运算,能够灵活运用进位法进行加法。

4. 减法运算:进行两位数的减法运算,能够灵活运用退位法进行减法。

5. 数量的比较:通过图形的数量,进行数量的比较,能够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6. 时间的认识:认识并书写小时和分钟的时间,能够通过指针图示读取时间。

7. 长度的认识:认识并使用厘米和米进行长度的测量。

8. 重量的认识:认识并使用克和千克进行重量的测量。

9. 容量的认识:认识并使用毫升和升进行容量的测量。

10. 姓名的认识:认识并书写自己的姓名,理解名和姓的概念。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1. 数字的成倍关系:认识两位数中10的倍数:20、30、40、50、60、70、80、90。

12. 数的顺序:认识并书写两位数的顺序,能够根据大小关系排列两位数。

13. 二位数的加减法:进行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通过物品的数
量进行模拟运算。

14. 三角形:认识并辨认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

以上是202X年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4年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的认识与数的组成1. 规定数的字音和字形。

2. 认识数0和数的相邻数。

二、数的认识1. 认识比大小的含义,学会比较大小。

2. 认识比大小的符号,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3. 数字的顺序排列。

三、加法与数算关系1. 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

2. 认识加法的符号:加号(+)和等号(=)。

3. 认识加法的顺序不影响结果,即加法的交换律。

4. 理解加法的加零律。

5. 理解加法的结合律。

6. 计算简单的加法算式。

四、减法1. 认识减法的基本概念。

2. 认识减法的符号:减号(-)和等号(=)。

3. 知道减法的结果是比被减数小。

4. 计算简单的减法算式。

五、数的认识(二)1. 认识数之间的整体与分(零)关系。

2. 认识数系(100以内)中相应数的数目关系。

3. 认识数系(100以内)中几组相应数的数目关系。

4. 计算有关的数系活动。

六、数表与数轴1. 认识有序数表,能使用有序数表表示数。

2. 认识数轴,能使用数轴读取数。

3. 理解数在数轴上的大小。

4. 理解数轴上数的变化。

七、加法与减法的认识1. 认识加法与减法的相互关系。

2. 运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八、乘法1. 认识乘法的基本概念。

2. 认识乘法的符号:乘号(×)和等号(=)。

3. 认识乘法的简便性。

4. 了解乘法表。

5. 认识乘法的应用。

九、两位数的认识与应用1. 复习数数,重点在百以内的数的阅读。

2. 运用数表读出数和数的大小比较。

3. 运用数轴读出数和数的大小比较。

4. 学习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十、数的认识(三)1. 几个水果凑成一袋;把水果平均分给几个人;一千多粒西瓜子等问题的解法。

2. 问题拓宽到乘法和逆运算。

2024年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二)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共5篇)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共5篇)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共5篇〕篇1: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1、口算两位数的加法:(1)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再把两个结果加起来;(2)一个两位数加另一个两位数的整十数,再用它们的结果加上剩下的一位数。

2、口算两位数的减法:(1)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减,个位数与个位数相减,再把两次所得的差相加;(2)把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被减数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3)把减数凑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用它们的差再加上多凑的数或减去少凑的数。

3、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计算时,一定要看清运算符号。

4、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1)计算时先把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2)加法验算方法:把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后再加一遍,两次得到的结果相等就说明计算结果正确,不相等,那么说明计算结果不正确,需要重新计算。

5、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笔算方法:(1)先把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2)当个位不够减需要退位时,假如十位上是0,无1可退,就要从百位上退1当成10个十先传递到十位,再从十位退1到个位,当成10个一再计算。

(3)减法验算方法:差+减数=被减数(最常用的);被减数-差=减数最小的数是什么要答复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看一下“几位数”的概念:在一个数中数字的个数是几(其最左端的数字不为0),这个数就是几位数。

关于几位数的定义中,最左端的数字不为0是关键条件。

就像我们分数定义中,明确规定分母不为0一样,否那么没意义。

在整数中,最小的计数单位是1(个),当0单独存在时,它不占有数位。

当0出如今一个几位数的末尾或中间时,它起到的只是“占位”的作用,表示该位上没有计数单位。

假设0也算一位数的话,那么最小的两位数是“10”还是“00”呢?00是没有两位数的意义的。

所以,一位数是由一个不是0这个数字写出的数,只要几位数的意义不变,最小的一位数仍然是1。

二年级下册数学素材-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素材-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一、计算1、运算顺序:只有加减法,只有乘除法(同级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乘除后加减。

2、在□里填数,合适的数有多个,最大的数只有一个。

例:8×□<30,合适的数0、1、2、3,最大的数3。

有 4 种填法。

3、分拆:两位数乘一位数,一般我们可以将两位数拆成两个一位数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相加。

也可以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相乘后,再相加。

用这样的性质也可以合并进行巧算:4×5+3×4+2×4 7×6+7×5-7= 4×(5+3+2)= 7×6+7×5-7×1= 4×10 = (6+5-1)×7=40 = 10×7= 70●此类题建议可以先圈出相同因数,再进行计算。

一个7 可以想成“7×1“再进行计算。

4、相差多少(用较大的数减较小的数)算线:(掌握一种即可)78+( )=100·78+(22)=78+2+20=100+20+ 278 80 10078+(22)=78+20+2=100+20+ 2 78 98 100 78+(22)=78+30-8=100108 78 100-8+30第二单元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1、“千”的认识。

千位上写1,百位、十位、个位上写0,表示1000。

千位上的1 表示1 个千。

10 个一是十,10 个十是百,十个百是一千。

2、会读写千以内的数。

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1203写作:1203 读作:一千二百零三(末尾的零不读)3、分拆千以内的数,用连加算式、简图表示数的组成。

863=800+60+3 300+20+8=328326 由3 个百、2 个十和6 个一组成。

24 个十成的数是240,6000 是由600 个十组成的。

●313 用简图表示□□□-···4、梁的上方的算珠叫做上珠,梁的下方的算珠叫做下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
3.能够认识与运用符号。

4.掌握路线描绘的方法。

26轴对称501.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折叠、画、剪),初步认识轴对称
图形。

2. 在动手折和观察的过程中认识并找出对称轴。

3.在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
力,学会欣赏数学的美。

√√√
27角521.能够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知道角的大小只与它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而与所画的两
条边的长短无关。

√√
28三角形与四边形54
1.能够理解和辨别三角形、四边形及多边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

√√
29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
形、直角三角形
57
1.认识和辨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知道三角形可以按角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
三角形。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30
6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

60
1。

将数系从千扩展到万。

2.迁移能力——将数的认识与表达迁移到万——将数位顺
序表迁移到万。

√√
31大数的读与写62
1.熟练掌握大数的读与写。

2.能正确地将大数分拆。

√√
备注:《数学课标》中将认知水平划分为“记忆水平”、“解释性理解水平”、“探究性理解水平”等三个层级。

且对各层级认知水平的基本特征进行了一般的描述,本知识点中认知水平的划分,参照了《数学课标》中具体罗列的用于表述各水平层级的有关行为动词。

(具体可参见《数学课标》2004年10月第2版第3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