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代数部分知识整理

合集下载

高三数学各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数学各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数学各章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三数学是对前几年所学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通过对各章内容的归纳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还能够提升解题能力,为高考取得好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对高三数学各章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供参考。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集合与函数是数学的基础,也是其他数学章节的基础。

在这一章中主要学习了集合的概念、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需要掌握集合的运算、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间的关系(子集、并集、交集等),以及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分类、函数的表示方法等知识点。

第二章:数与代数这一章节主要包括数与代数的基本性质与运算,如实数的性质、绝对值与不等式、指数与对数等。

在学习这一章节时,需掌握实数的分类、实数的加减乘除法则、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指数与对数的定义和性质等。

第三章:平面与空间几何平面与空间几何是数学中的几何部分,主要学习平面和空间中的点、线、面的性质及其运用。

重点掌握点、线、面的表示方法、平行线与垂直线的判定、线段的长度以及角的概念、角的性质、角的平分线等。

第四章: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方程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章,需要对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像以及各类方程的解法进行深入的了解。

关键知识点包括函数的增减性与最值、函数图像的性质与变化规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函数与图像的关系等。

第五章: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对三维空间中的几何体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这一章节主要学习了空间中点、线、面以及几种常见几何体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需要掌握空间几何体的投影、相交、相似以及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以及对几何体进行计算的方法。

第六章:导数与微分导数与微分是微积分的基础,也是高中数学中的一大难点。

在这一章节中,需要掌握导数的定义、导数的运算法则、导数与函数的关系以及微分的概念与性质等。

此外,还要注意对函数的极值、中值定理等重要概念的掌握。

第七章: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数学中的应用部分,也是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

江苏高考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江苏高考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江苏高考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学作为高考的一门重要科目,对于江苏高三学生来说尤为关键。

为了帮助考生顺利备考,下面对江苏高考高三数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代数与函数1. 分式与带分数a. 分式的基本概念与性质b. 分式的四则运算c. 分式方程的解法d. 带分数的相关概念与运算2. 一元二次方程a. 一元二次方程基本概念b.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c.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d. 一元二次方程的图像与性质3. 不等式a. 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与性质b.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c. 不等式组的运算与解法4. 函数a. 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b.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特征与性质c.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d. 函数的运算与复合函数二、几何与三角学1. 平面几何a. 直线、线段、射线的基本概念与性质b. 平行线、垂直线的判定与性质c. 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d. 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e.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 空间几何a. 点、直线、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b. 空间图形的投影与旋转c. 空间几何体体积与表面积的计算d. 空间几何体的平移、旋转、镜像与对称性3. 三角学a. 弧度制与角度制的转换b. 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c. 三角函数的运算与解析式d. 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三、概率与统计1. 概率a.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的概念b. 概率的基本性质与计算c. 条件概率与乘法定理d. 事件的独立性与加法定理2. 统计a. 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性质b.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c. 数据的图表表示与分析d. 正态分布与抽样调查四、解析几何与空间向量1. 解析几何a. 二维坐标系与平面方程b. 直线与曲线的方程与性质c. 圆的方程与性质d. 双曲线、抛物线、椭圆的方程与性质2. 空间向量a. 向量的基本概念与性质b. 向量的运算与应用c. 平面与直线的向量方程以上是江苏高考高三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这些知识点,合理安排时间,多进行练习和总结。

高三必背数学知识点公式

高三必背数学知识点公式

高三必背数学知识点公式一、代数运算1. 加法公式:(a + b)^2 = a^2 + 2ab + b^2(a - b)^2 = a^2 - 2ab + b^22. 幂的性质:a^m * a^n = a^(m + n)(a^m)^n = a^(mn)a^(-m) = 1 / a^m3. 根式的性质:√(a * b) = √a * √b√(a / b) = √a / √b(√a)^2 = a4. 二次根式的展开和收集:√(a + b) ≠ √a + √b(√a + √b)(√a - √b) = a - b5. 平方差公式:a^2 - b^2 = (a + b)(a - b)6.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x = (-b ± √(b^2 - 4ac)) / 2a7. 余弦定理:c^2 = a^2 + b^2 - 2abcosC8. 正弦定理:a / sinA =b / sinB =c / sinC二、几何图形相关公式1. 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面积 S = 长 a * 宽 b周长 P = 2a + 2b2. 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面积 S = a^2周长 P = 4a3. 圆的面积和周长:面积S = πr^2周长C = 2πr4. 圆柱体的体积和表面积:体积V = πr^2h表面积A = 2πrh + 2πr^25. 直角三角形特殊关系:勾股定理:a^2 + b^2 = c^26. 同位角与内错角关系:同位角相等,内错角互补:∠A = ∠B ⇒∠C = ∠D, ∠E = 180° - ∠B7. 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体积V = (1/3)πr^2h表面积A = πrl + πr^2三、三角函数和三角恒等式1.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sinθ = 对边 / 斜边cosθ = 临边 / 斜边tanθ = 对边 / 临边2. 三角函数的正负:第一象限:sinθ > 0, cosθ > 0, tanθ > 0第二象限:sinθ > 0, cosθ < 0, tanθ < 0第三象限:sinθ < 0, cosθ < 0, tanθ > 0第四象限:sinθ < 0, cosθ > 0, tanθ < 03.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sin(θ + 2πn) = sinθcos(θ + 2πn) = cosθtan(θ + πn) = tanθ4.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tan(A ± B) = (tanA ± tanB) / (1 ∓ tanAtanB)5. 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sin2θ = 2sinθcosθcos2θ = cos^2θ - sin^2θtan2θ = (2tanθ) / (1 - tan^2θ)四、概率和统计相关公式1. 排列公式:A(n, m) = n! / (n - m)!2. 组合公式:C(n, m) = n! / (m!(n - m)!)3. 互斥事件的概率公式:P(A ∪ B) = P(A) + P(B)4. 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P(A ∩ B) = P(A) * P(B)5. 条件概率公式:P(A | B) = P(A ∩ B) / P(B)总结:以上是高三数学知识点公式的概要,掌握这些公式对于成功备战高考至关重要。

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整理

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整理

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整理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整理在我们上学期间,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

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整理篇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

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会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知道除法的.含义和除法各部分名称以及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熟练进行用乘法口诀求商。

会从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用所学知识(两步计算)加以解决。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使用小括号。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估算物体质量的意识。

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整理篇2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详细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详细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详细高三是整个中学生活的关键时期,对于将要面临高考的学生们来说,备考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而高考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需要一轮复习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和应试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的知识点。

一、代数与函数在代数与函数中,我们需要重点复习的知识点有:1. 分式方程:包括分式的乘除与分式的方程与不等式;2. 二次函数: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相关的图像变换;3. 复杂函数的运算:包括函数的合并、分解、复合与反函数;4. 分式与整式的混合运算:理解分式与整式的加减及乘法与整式的除法运算;5. 二元一次方程组:熟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6.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并进行相关题目的解答;7. 幂指函数:理解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图像变换与性质。

二、空间与几何在空间与几何中,我们需要重点复习的知识点有:1. 空间向量:包括向量的定义、加法、数量积与向量的共线与垂直关系;2. 圆锥曲线:掌握圆、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的定义、相关性质与图像变换;3. 球与球面上的直线与平面:认识球与球面上直线与平面的性质、夹角、交点等;4.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熟悉各种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计算;5. 空间几何体的相交关系:包括平行与垂直关系、位似关系等。

三、数与统计在数与统计中,我们需要重点复习的知识点有:1. 随机事件与概率:理解随机事件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与相关公式;2. 二项式定理:掌握二项式展开的方法与应用;3. 组合数学与排列组合:了解排列组合计算的基本方法与公式,掌握应用技巧;4.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与分析统计结果。

四、解析几何在解析几何中,我们需要重点复习的知识点有: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向量: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性质,掌握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积与向量的共线关系;2. 平面图形的方程:熟悉直线、圆、抛物线、双曲线及椭圆图形的方程;3. 几何变换:掌握平移、旋转、对称与放缩等几何变换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高三数学代数知识点归纳

高三数学代数知识点归纳

高三数学代数知识点归纳代数是数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它涉及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符号和变量。

在高三数学学习中,代数是一个核心的知识点,很多数学题都需要运用代数知识来进行解答。

本文将对高三数学代数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应对考试。

一、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1.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 = kx + b,其中k和b为实数,k为斜率,b为截距。

一次函数的图像为一条直线,斜率代表了函数图像的倾斜程度,截距代表了直线与y轴的交点位置。

2.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 = ax^2 + bx + c,其中a、b、c为实数且a≠0。

二次函数的图像为抛物线,开口方向和开口程度由a的正负决定。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b/2a,f(-b/2a)),对称轴为直线x = -b/2a。

二、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恒定的数列。

设首项为a1,公差为d,则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a1 + an) × n/2。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恒定的数列。

设首项为a1,公比为q,则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q^(n-1)。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a1 × (q^n - 1)/(q - 1)。

三、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1. 指数函数: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 = a^x,其中a为底数,x为指数。

指数函数的图像随底数a的不同而变化,当a>1时,函数图像呈现增长趋势;当0<a<1时,函数图像呈现衰减趋势。

指数函数的特点是过点(0, 1),且在x轴上无穷趋近于0。

2. 对数函数:对数函数是指以某个正数为底,使指数等于自变量的函数。

对数函数通常表示为y = loga(x),其中a为底数,x为函数的返回值。

对数函数的图像随底数a的不同而变化,底数a越大,函数图像变化越陡峭。

北京高三数学知识点大全

北京高三数学知识点大全

北京高三数学知识点大全
在以下正文中,我将为您提供一份北京高三数学知识点大全。

请注意,由于字数限制,本文将只是简要介绍各个知识点,更详细的内容可能需要另行查询资料。

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
一、代数与函数
1. 数与式的概念
2.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
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4. 指数与对数函数
5. 幂函数与函数基本性质
二、几何与三角
1. 点、线、面及其关系
2. 相似与全等三角形
3.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4. 平面向量与解几何问题
5. 三角恒等变形与应用
三、概率与统计
1. 随机事件与概率
2. 随机变量与分布
3. 统计图表与数据分析
4. 抽样与推断统计
四、数学思维与方法
1. 数学证明与思维方法
2. 数学建模与问题解决
3. 数学证明与实际应用
4. 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五、其他相关知识点
1. 数列与数列的性质
2. 函数图象与性质
3. 三角函数与图象
4. 平面几何构造及其性质
5. 空间几何与投影
这些是北京高三数学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涵盖了代数与函数、几何与三角、概率与统计、数学思维与方法以及其他相关知识。

希望这份知识点大全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高三数学课程的范围,并为您的学习提供参考。

感谢您的阅读!。

高三数学知识点公式总结大全

高三数学知识点公式总结大全

高三数学知识点公式总结大全高三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一个重要的阶段,而数学则是其中最为关键和复杂的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们更好地复习数学知识,我将在本文中总结一些重要的数学知识点公式,希望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一、代数与函数1.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公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它的解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求得:x=(-b±√(b²-4ac))/(2a)2. 因式分解公式:(a+b)²=a²+2ab+b²(a-b)²=a²-2ab+b²a²-b²=(a+b)(a-b)3.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对于一般式的二次函数y=ax²+bx+c,它的顶点坐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x=-b/(2a)y=f(x)=-∆/(4a),其中∆表示抛物线的判别式。

二、三角学1. 三角函数的定义:sinθ=opposite/hypotenusecosθ=adjacent/hypotenusetanθ=opposite/adjacent2.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sin²θ+cos²θ=1tanθ=sinθ/cosθ3. 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三、数列与数列极限1.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对于等差数列an=a1+(n-1)d,其中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an表示第n项。

2.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对于等比数列an=a1×r^(n-1),其中a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an表示第n项。

3. 常用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Sn=(a1+an)n/2等差数列前n项和:Sn=a1(r^n-1)/(r-1)四、微积分1. 导数的定义:导数是函数在某一点上的变化率,记作f'(x)或dy/dx。

高考数学代数部分知识点

高考数学代数部分知识点

高考数学代数部分知识点在高考数学中,代数部分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代数是数学的一个基础分支,它研究的是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运算规律。

代数的基础知识在高考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掌握代数知识是顺利应对高考数学的关键。

一、函数与方程函数是代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满足唯一性和确定性的条件。

在函数的研究中,我们常常涉及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图像、性质以及函数的运算等内容。

在高考中,函数的概念往往与方程的解法相结合,通过求解方程求出函数的参数值,或者通过函数图像来分析方程的解的情况。

二、多项式函数多项式函数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一类函数。

它是由若干个单项式相加或相减得到的,单项式由系数和非负整数次幂的变量相乘得到。

多项式函数的最高次幂决定了它的增减性和形状,通过分析多项式的根、极值点和图像形状等,可以解决与多项式相关的问题。

三、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一次函数是数学中最简单的一类函数,它由常数和一个变量的一次方程构成。

在高考中,一次函数常常被用来描述直线的运动情况,求解线性方程组,或者与其他函数进行比较。

而二次函数则是一个带有平方项的多项式函数,它在代数图形中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图像,通过对二次函数的分析,可以求解二次方程以及解决与抛物线相关的问题。

四、指数与对数指数与对数是代数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常常用来描述增长与衰减的比例关系。

指数运算是对一个数不断乘以自身的运算,而对数运算则是指数运算的逆运算。

通过对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研究,我们可以解决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进而分析各种指数和对数函数的特性。

五、不等式不等式是代数中常用的一种表示不定关系的方法,它用来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高考中,我们经常需要通过解不等式来求解实际问题,掌握不等式的解法和性质对于应对代数题目至关重要。

六、数列与数列极限数列是一组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而数列极限则是数列中数的逐渐趋近于某个常数的过程。

江苏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江苏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江苏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代数与函数1. 整式与分式整式的定义与运算规则分式的定义与运算规则分式方程的解法2. 幂与指数函数幂函数的定义与性质指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逆性质3. 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与性质一次函数的定义与性质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像特征4.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不等式组的性质与解法不等式与绝对值的关系5. 多项式函数与有理函数多项式函数的定义与性质有理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分式函数的图像特征6.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应用二、解析几何1. 直线与圆直线的性质与方程圆的性质与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 几何向量与坐标表示向量的定义与性质向量的坐标表示与运算向量与直线的关系3. 平面与空间几何体平面的性质与方程空间几何体的性质与方程平面与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4. 曲线与曲面函数图像与方程曲面的方程与性质曲线与曲面的位置关系三、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事件的定义与性质概率的定义与运算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2. 排列与组合排列的定义与计算公式组合的定义与计算公式排列组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概率分布与统计分析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统计分析常用方法与应用四、数学思维与方法1. 数学证明与推理数学证明的基本要素数学推理的常用方法数学证明与推理的应用2. 数学建模与问题解决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问题解决中的数学思维方法数学建模与问题解决的实例3. 数学思维培养与拓展发散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归纳与演绎思维的培养数学思维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上是江苏高三数学知识点的大全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通过系统全面的掌握这些知识点,相信你在数学考试中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油!。

高中知识点整理数学

高中知识点整理数学

高中知识点整理数学关键信息项:1、函数部分:包括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等。

2、几何部分:涵盖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各类定理和公式。

3、代数部分:包含方程、不等式、数列等内容。

4、概率与统计部分:涉及概率的计算、统计图表的分析等。

5、导数与微积分部分:重点介绍导数的定义、求导法则、微积分的基本概念。

11 函数111 函数的定义设 A、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 f,使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数 x,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f:A→B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函数。

记作:y=f(x),x∈A。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 x 的值相对应的 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112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设函数 f(x)的定义域为 I,如果对于定义域 I 内某个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 x1,x2,当 x1<x2 时,都有 f(x1)<f(x2)(或 f(x1)>f(x2)),那么就说函数 f(x)在区间 D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

奇偶性:设函数 f(x)的定义域为 D,如果对于定义域 D 内的任意一个 x,都有 x∈D,且 f(x)= f(x)(或 f(x)=f(x)),那么函数 f(x)就叫做奇函数(或偶函数)。

周期性:对于函数 y=f(x),如果存在一个不为零的常数 T,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f(x+T)=f(x)都成立,那么就把函数 y=f(x)叫做周期函数,不为零的常数 T 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

113 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图像是函数关系的一种直观表示,通过图像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函数的性质和特点。

12 几何121 平面几何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离、相切、相交,其判断方法可以通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比较。

三角形的相关定理: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

高中数学知识汇总(笔记版)-数与代数部分

高中数学知识汇总(笔记版)-数与代数部分

●均值不等式a,b 为两个正数,则算数平均数:2b a +,几何平均数:ab 均值不等式定理:2b a +≥ab (等且仅当a=b,a>0,b>0)推导过程:●不等式证明-求证A 式>B 式比较法,A-B>0或A/B=1综合法:条件→结果分析法:结论→条件反证法:假设结论不成立●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结合函数图像,例如:0432≥--x x →()()041≥-+x x 分式不等式:例如01>x ,同用穿针引线法绝对值不等式132>-x 几何法是数轴上,x 到2的距离>32521≥++-x x代数法:令x=1和x=-2分类讨论,当x≥1,-2≤x<1,x<-2 几何法:如上图,x 到1和到-2的距离之和≥5,故x 必须在上图位置。

当x 在-2左边时,x 取-3的时候,到-2和1的距离=5,故x≤-3,同理,x≥2O A BDC 2ba +AC=a CB=b ab 4-1开始穿1-2XX 不等式重点:1.均值不等式定理(求极值)2.不等式证明-差值法、商值法、反证法、直接证明(综合法、分析法)3.解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因式分解、穿针引线)、分式不等式解法(因式分解、穿针引线)、绝对值不等式解法(代数法、几何法)不等式重点:4、解不等式:线性规划的解题步骤(画可行域,观察目标函数)●复数的概念a+bi 为复数(其中a,b∈R),i 为虚数单位,规定i 2=-1,a 叫复数的实部,b 叫复数的虚部(b≠0)复数相等,则实部对应相等、虚部对应相等复数分类:纯虚数(a=0),非纯虚数(a≠0)共轭复数:虚部为相反数。

例:bi a +=z 的共轭复数是bi-a z =●复数的表示复数bi a +=z ,在复平面内有一一对应的点(a,b)复数的模:22z b a +=复数的三角形式:a=rcosθ,b=rsinθZ=r(cosθ+sinθi)●复数的计算四则运算:1加法:实部相加,虚部相加2乘法:直接乘3除法:分子分母同乘分母的共轭复数复数幂运算110=i ,i i =1,12-=i ,i i -=3,14=i ,i i =5...周期为4bi+a 实部虚部虚数单位,i 2=-1O xyZ (a,b )θa b r简易逻辑同真假集合与简易逻辑重点:1.集合个数的运算,集合的运算(交、并、补)2.互为逆否命题同真假,否命题(若¬P则¬Q),命题的否定(¬Q)3.充分必要条件判断(小范围→大范围)几种重要函数1.函数问题,注意定义域、值域,取值范围2.常用指数函数图像要记住对数函数(y=㏒a x ,a>0且a≠1)1意义:y=a x →x=㏒a y2重要对数:lgN(㏒10N),lnN(㏒e N)3对数函数比较大小对数函数图像,a>1时,图像越陡,a 越大;当0<a<1时,图像越陡,a 越小 或者令y=1,带入对数函数中比较大小4对数函数的计算和式:()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差值:NM NM a a a log log log -= 换底:a b bc c a log log log = 指系:b m n b a n a m log log =幂函数(y=x a )1y=x (一次函数)2y=x 2(二次函数)3y=x 34y=x 1/25y=x -1(反比例函数)6y=x+1/x (对勾函数)1.掌握对数函数图像以及运算法则2.掌握幂函数的图像y x O 1a>1y x O 10<a<1✓y=㏒a x 与y=a x 互为反函数步骤✓考虑定义域✓区间之间用逗号(,)隔开✓多用求导数方法求奇偶性:✓确定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求f(x)和f(-x)反函数1图像关于y=x 对称,相应区间单调性一致2y=f-1(x)●函数三大性质单调性1求单调性方法: 定义法:x 1,x 2∈D,且x 1<x 2,做差f(x 1)-f(x 2),判断正负图像法导数法 同增异减法(复合函数)奇偶性1奇函数 f(-x)=f(x)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f(0)=0(0属于定义域)2偶函数 f(-x)=f(x)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图像关于y 轴对称周期性1f(x+T)=f(x)●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概念1象限角函数重点:笔记函数判断符号借助象限角记忆:✓sin α在单位圆中,等于三角形的纵坐标,所以纵坐标为正,sinα为正✓cosα和tanα同理✓)sin(ϕω+=x A y 由x y sin =平移得到✓注意公式中的符号✓都是由和差公式推导出的2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3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平方关系:1cos sin 22=+αα 商数关系:αααcos sin tan =(22ππ+≠k α,k∈Z)4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为奇数)为偶数πn n n (cos )(sin )2sin(ααα 判断原函数±,再n 为奇数,就改变函数)sin(ϕω+=x A y 的有关概念1振幅A;周期ωπ2;相位ϕω+x ;初相ϕ三角函数的基础公式1和差公式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2倍角公式αααcos sin 22sin =1cos 2sin 21sin cos 2cos 2222-=-=-=ααααα ααα2tan 1tan 22tan -=函数重点:笔记函数✓tan α=sin α/cos α解决平移问题:✓左加右减,上加下减✓)42sin(π+=x y 的图像沿x 轴向左平移4π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各单位平移后的函数:24)4(2sin(+++=)ππx y 解题步骤:✓识别题型:有三角形,三条边,用正余弦定理✓转化为角的关系,运用三角函数运算✓配凑法:2A=(A+B)+(A-B)2B=(A+B)-(A-B)3辅助角公式a b a b x b a x b x a ==++=+ϕϕϕtan ,arctan ),sin(cos sin 22即 b a b a x b a x b x a ==-+=+'''22tan ,arctan ),cos(cos sin ϕϕϕ即4万能公式 2tan 12tan 2sin 2ααα+=2tan 12tan 1cos 22ααα+-=5平方差公式)sin()sin(sin sin 22B A B A B A -+=-正、余弦定理1正弦定理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三角形面积公式:C ab B ac A bc S ABC sin 21sin 21sin 21===△2余弦定理 Cab b a c Bac c a b A bc c b a cos 2cos 2cos 2222222222-+=-+=-+=函数重点:例如:✓3241a a a a +=+✓852,,a a a 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3d ✓46242,,S S S S S --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22d 等比数列Sn 推导:✓S n =a 1+a 2+a 3+...+a n✓qS n =a 2+a 3+...+a n +qa n ✓S n -qS n =a 1-qa n例如:✓a 1a 5=a 32=a 2a 4✓a 1,a 3,a 5仍为等比数列,公差为q 2●等差数列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1通项公式:dn a a n )1(1-+=dm n a a m n )(-+=2前n 项和:2)1(2)(11d n n na a a n S n n -+=+=等差数列基本性质1等差中项,若a,b,c 成等差数列,则2b=a+c,b 为等差中项2q p n m a a a a q p n m +=++=+则若,3若{}n a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则k m k m m a a a 2,,++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kd 4若{}n a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则n n n n n S S S S S 232,,--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n 2●等比数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1通项公式:11-=n n q a a mn m n q a a -=2前n 项和:⎪⎩⎪⎨⎧≠--=--==)1(,11)1()1(,111q q q a a q q a q na Sn n n 等比数列基本性质1等比中项,若a,b,c 成等比数列,则b 2=ac2qp n m a a a a q p n m =+=+则若,3若{}n a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q,则k m k m m a a a 2,,++仍为等比数列,公比为q k数列重点:求解步骤:✓公式法:先求a 1,再求a n ,再合并。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全提纲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全提纲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全提纲第一章代数与方程1.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1.1.1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与性质1.1.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1.1.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2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1.2.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与性质1.2.2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1.2.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3 不等式1.3.1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与解法1.3.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与解法1.3.3 不等式组的解法与应用第二章几何与三角形2.1 点、线、面及其关系2.1.1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2.1.2 平行与垂直关系2.1.3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三角形与相关概念2.2.1 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2.2.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2.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2.2.4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2.3 三角形的三心与圆2.3.1 三角形的外心与外接圆2.3.2 三角形的内心与内切圆2.3.3 三角形的重心与重心连线第三章空间与向量3.1 空间几何与立体图形3.1.1 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与公理3.1.2 空间几何中的平行关系3.1.3 空间几何中的垂直关系3.2 空间向量与向量运算3.2.1 空间向量的定义与性质3.2.2 空间向量的加法与减法3.2.3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3.3 空间几何中的位置关系3.3.1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3.3.2 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3.3.3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四章概率与统计4.1 随机事件与概率4.1.1 随机事件的定义与性质4.1.2 概率的基本概念与性质4.1.3 概率计算与应用4.2 统计与统计量4.2.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4.2.2 统计量的计算与应用4.2.3 抽样调查与样本估计4.3 概率与统计的应用4.3.1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4.3.2 统计推断与假设检验4.3.3 概率与统计的实际应用第五章排列组合与数列5.1 排列与组合5.1.1 排列与组合的基本概念与性质5.1.2 排列与组合的计算与应用5.1.3 Pn原理与鸽巢原理5.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5.2.1 等差数列的概念与性质5.2.2 等差数列的通项与求和公式5.2.3 等比数列的概念与性质5.2.4 等比数列的通项与求和公式5.3 递推数列与特殊数列5.3.1 递推数列的定义与性质5.3.2 斐波那契数列与裴波那契数列5.3.3 序数与序列的应用总结:以上是高三数学知识点的全提纲,涵盖了高中数学课程的所有重要内容。

高三数学代数知识点

高三数学代数知识点

高三数学代数知识点1. 根与系数关系在二次函数方程f(x) = ax^2 + bx + c (a ≠ 0) 中,如果方程有实数根 x1 和 x2,那么有以下关系成立:x1 + x2 = -b/ax1 * x2 = c/a2. 二次函数图像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其开口方向由系数 a 的正负确定。

当 a >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 a <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b/2a , f(-b/2a)),其中 f(x) = ax^2 + bx + c。

3.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关系设 f(x) = ax^2 + bx + c,g(x) = kx + d 是一个二次函数和一个一次函数。

若 f(x) = g(x) 在实数集内有两个不同的解 x1 和 x2,则有以下关系成立:x1 + x2 = -b/ax1 * x2 = c/ak = a(x1 + x2)d = f(m) = g(m),其中 m 为任意实数。

4. 零点与因式分解二次函数方程 f(x) = 0 的解称为方程的零点。

设 f(x) = ax^2 + bx + c,如果 f(x) = 0 在实数集内有两个不同的解 x1 和 x2,则可以将方程进行因式分解为 f(x) = a(x - x1)(x - x2)。

5. 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二次函数 f(x) = ax^2 + bx + c 的对称轴方程为 x = -b/2a。

对称轴将抛物线分为两个对称的部分。

6. 最值问题对于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 f(x) = ax^2 + bx + c,最小值为 f(-b/2a);对于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最大值为 f(-b/2a)。

7.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可以通过构造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

具体步骤如下:a) 将一元二次不等式转化为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得到 f(x) =ax^2 + bx + c。

b) 计算 f(x) = 0 的根,得到解集 {x | x < x1 或 x > x2},其中 x1和 x2 分别是方程 f(x) = 0 的两个不同解。

高三的数学知识点大全

高三的数学知识点大全

高三的数学知识点大全一、集合论集合的概念: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对象的总体或者一定范围内的元素的集合。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符号法等。

常见集合运算:并集、交集、补集、差集等。

二、数与代数实数的性质:实数的四则运算、实数的比较、实数的性质等。

代数式的展开和因式分解:根据代数式的性质进行展开和因式分解。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性质、图像、方程等。

三、平面几何平面几何中的基本概念:点、线、面、角等。

平面图形的性质: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的性质。

平面几何的证明方法:直接证明、间接证明、反证法等。

四、空间几何空间几何中的基本概念:点、直线、平面、曲线等。

空间图形的性质:球、圆柱、圆锥等的性质与计算。

空间几何的运算与计算:体积、表面积的计算,运用解析几何解决问题。

五、数列和数列的极限数列的概念:数列的定义、常见数列的特点与性质。

数列的极限:数列的极限定理、数列极限的性质与计算。

六、函数与导数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与四则运算。

基本初等函数:常量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

导数的概念与计算:导数的定义、导数的四则运算、使用导数解决问题。

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事件的基本概念、概率的定义与计算。

概率分布与统计: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样本、总体、抽样与统计量的计算与应用。

八、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式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

三角恒等式与三角方程:基本恒等式的运用、解三角方程的方法。

九、解析几何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定义、向量的加法、数量积与向量积。

空间中的直线与平面: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空间解析几何的计算问题: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的方程、平面的方程等。

以上是高三数学的知识点大全,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高考,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坚持练习,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一切都会有收获。

高三数学基础知识点大全

高三数学基础知识点大全

高三数学基础知识点大全一、代数与函数1. 数与式- 实数与复数- 四则运算与整式- 代数式的运算与等式辨识2. 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 绝对值方程与不等式- 分式方程与不等式3. 函数与图像-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幂函数与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与指数方程4.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基本性质与通项公式- 求和公式与应用二、几何与实数1. 平面图形- 直线与角度- 三角形与四边形- 圆与圆内接正多边形2. 立体图形- 空间几何体的性质与计算- 空间坐标与向量3. 合作的基本原理- 合作原理与比例- 合作原理与百分数4. 推理与证明- 相似三角形与比例应用- 数列的应用问题三、概率与统计1. 概率与事件- 随机事件与概率- 事件的运算与应用2.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随机变量的概念与性质- 离散型随机变量与分布3. 统计与抽样-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统计指标与样本均数四、数学思维与方法1. 分析与综合- 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 综合应用与技巧2. 探究与证明- 探究问题与数学模型- 数学证明与思维方法3. 推理与推断- 数学推理与推断- 数学归纳与猜想4. 沟通与交流- 数学沟通与表达- 数学交流的方法和技巧五、考试与应试技巧1. 高考数学命题规律- 高考命题特点与基本规律- 高考数学试题类型概述2.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 高考数学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数学复习与备考建议六、数学知识的应用领域1.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应用- 数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2. 经济与金融- 数学模型与经济问题- 数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3.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数学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4. 社会与统计学-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数学在统计学中的应用以上是高三数学基础知识点的大全,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数学考试,并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各个领域中。

数学公式知识:代数式的幂次计算与整理

数学公式知识:代数式的幂次计算与整理

数学公式知识:代数式的幂次计算与整理代数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幂次计算和整理就是代数式的基础知识。

在代数式中,幂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简化并计算代数式。

本文将会讨论代数式的幂次计算与整理,为大家介绍相关的基础知识,并且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

一、代数式的幂次计算在代数式中,幂次代表着变量的次数,也是代数式的指数。

例如,x的二次幂可以写成x²,其中“²”代表了x的次数为2。

在代数式中,幂次的基本运算有加、减、乘、除等。

1.幂次的加法:当两个代数式具有相同的变量和相同的次数时,它们的幂次可以进行加法运算。

例如,3x²和5x²可以进行幂次加法运算,结果为8x²。

2.幂次的减法:当两个代数式具有相同的变量和相同的次数时,它们的幂次可以进行减法运算。

例如,5x³和2x³可以进行幂次减法运算,结果为3x³。

3.幂次的乘法:当两个代数式具有相同的变量时,它们的幂次可以进行乘法运算。

例如,3x²和4x³可以进行幂次乘法运算,结果为12x⁵。

4.幂次的除法:当两个代数式具有相同的变量时,它们的幂次可以进行除法运算。

例如,4x³除以2x²可以进行幂次除法运算,结果为2x¹。

二、代数式的整理代数式的整理是将代数式从复杂的形式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使其更易于理解和计算。

在代数式的整理中,我们通常会进行如下操作:1.合并同类项代数式中的同类项指的是具有相同变量和同一次数的项。

例如,3x²和5x²是同类项,但3x²和5x³不是同类项。

当代数式中有多个同类项时,我们可以将它们合并在一起,例如,3x²+5x²可以合并为8x²。

2.分解因式代数式中的因式是指一个或多个数的乘积,它可以被其他项整除。

例如,x²-4是一个因式,可以被(x+2)(x-2)整除。

高三数学代数知识点总结

高三数学代数知识点总结

高三数学代数知识点总结代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高中数学中的一大重点内容。

在高三阶段,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前两年所学的代数知识,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更好地掌握代数知识,下面对高三数学代数的常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一次函数及其应用1. 一次函数的定义与性质:一次函数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其图象为一条直线,可以表示线性关系。

一次函数的一般式为y = kx + 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2. 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斜率为正表示函数图像上升,斜率为负表示函数图像下降。

截距表示函数图像与y轴的交点。

3. 一次函数的应用:一次函数可以用来描述线性增长、线性减少、直线运动等实际问题。

例如,利用一次函数可以描述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求解速度、时间、距离等问题。

二、二次函数及其应用1. 二次函数的定义与性质:二次函数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其图象为抛物线,可以表示二次关系。

二次函数的一般式为y = ax^2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且a≠0。

2. 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抛物线开口方向由a的正负确定,a>0时开口向上,a<0时开口向下。

顶点坐标为(-b/2a, f(-b/2a))。

3. 二次函数的应用:二次函数可以用来描述抛物线运动、物体的轨迹等实际问题。

例如,利用二次函数可以求解物体抛体运动的最高点、最远距离等问题。

三、不等式与不等关系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具有传递性、对称性和可加性。

对于不等式的乘法、除法运算,需要注意符号的翻转。

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可通过变形、化简、移项等方法得到解集。

最终解集的形式为开区间、闭区间或无解。

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可通过找零点、绘制图像、分析开闭区间等方法得到解集。

四、函数的复合与反函数1. 函数的复合:若存在函数f和g,使得f(g(x)) = x,即g的值作为f的自变量,f(g(x))的值等于x,则称f和g为互逆函数。

高三什么数学最难啊知识点

高三什么数学最难啊知识点

高三什么数学最难啊知识点高三阶段学习数学,主要内容包括高等代数、数学分析、几何与概率统计等知识点。

尽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高三的数学知识点中,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高等代数是较为困难的部分。

接下来,本文将逐一介绍高三阶段数学中可能较难掌握的高等代数知识点。

1. 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初等变换
在高三数学中,高等代数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涉及到向量、矩阵、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等基本概念和初等变换。

初学者可能会感到困惑,这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理解和掌握。

2. 行列式的性质和计算
行列式是高等代数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的性质和计算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点。

学生可能需要记住性质和计算的公式,并掌握应用。

3. 向量的定位和运算
向量是高等代数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既可以用几何的方法解释,也可以用代数的方法表达。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理解向量的定位和运算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努力。

4.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应用
线性方程组是高等代数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在数学和物理等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高三学生可能需要熟练掌握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应用,包括高斯消元法、矩阵法等。

5. 矩阵的运算和特征值特征向量
矩阵的运算和特征值特征向量也是高等代数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可能需要掌握矩阵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特征值特征向量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综上所述,高三阶段数学中,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高等代数可能是最困难的知识点之一。

为了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需要充分理解基本概念和性质,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应用。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相信高三学生们能够克服困难,取得优异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数学回归书本知识整理(代数部分)一、集合与简易逻辑1.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2.对集合A B 、,AB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求集合的子集时是否注意到∅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n2,12-n ,12-n.22-n4.“交的补等于补的并,即()U U U C AB C A C B =”;“并的补等于补的交,即()U U U C A B C A C B =5.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 韦恩图 。

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12|{2++==x x y x A ;}12|{2++==x x y y B ;}12|),{(2++==x x y y x C }12|{2++==x x x x D ;},,12|),{(2Z y Z x x x y y x E ∈∈++==;}12|),{(2++==x x y y x F ;},12|{2xyz x x y z G =++==6.符号“∉∈,”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符号“⊄⊂,”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

7.判断命题的真假要以真值表为依据。

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逆命题与其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当一个命题的真假不易判断时,可考虑判断其等价命题的真假;8.判断命题充要条件的三种方法:(1)定义法;(2)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若B A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A 的必要条件;若A=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3)等价法:即利用等价关系"A B B A "⇒⇔⇒判断,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 9.反证法:当证明“若p ,则q ”感到困难时,改证它的等价命题“若q ⌝则p ⌝”成立,步骤:1、假设结论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由矛盾判断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结论正确。

矛盾的来源:1、与原命题的条件矛盾;2、导出与假设相矛盾的命题;3、导出一个恒假命题。

适用与待证命题的结论涉及“不可能”、“不是”、“至少”、“至多”、“唯一”等字眼时。

10.书本重要习题:习题1.3 7,8 习题1.5 7 习题1.7 2,3,4 复习参考题一(A)11, 12, 13 (B)1, 2, 3, 6二、函 数1.指数式、对数式,m na =1m nmnaa -=,log a Na N = log (0,1,0)b a a N N b a a N =⇔=>≠>,.01a =,log 10a =,log 1a a =,lg 2lg51+=,log ln e x x =,log log log c a c b b a=,.log log mn a a n b b m =.2.(1)映射是“‘全部射出’加‘一箭一雕’”;映射中第一个集合A 中的元素必有像,但第二个集合B 中的元素不一定有原像(A 中元素的像有且仅有下一个,但B 中元素的原像可能没有,也可任意个);函数是“非空数集上的映射”,其中“值域是映射中像集B 的子集”.(2)函数图像与x 轴垂线至多一个公共点,但与y 轴垂线的公共点可能没有,也可任意个.(3)函数图像一定是坐标系中的曲线,但坐标系中的曲线不一定能成为函数图像. (4)原函数与反函数有两个“交叉关系”:自变量与因变量、定义域与值域.求一个函数的反函数,分三步:逆解、交换、定域(确定原函数的值域,并作为反函数的定义域). 注意:①1()()f a b f b a -=⇔=,1[()]f f x x -=,1[()]f f x x -=,但11[()][()]f f x f f x --≠.②函数(1)y f x =+的反函数是1()1y f x -=-,而不是1(1)y f x -=+.(5)函数解析式的求法:①定义法(拼凑):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④赋值法: (6)函数值域的求法: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如:),(,)(2n m x c bx ax x f ∈++=的形式;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y 来表示x ,再由x 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y 的取值范围;常用来解,型如:),(,n m x dcx bax y ∈++=;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⑤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 ⑥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0(>+=k xkx y ,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 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3.单调性和奇偶性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1)()(±=-x f x f (f(x)≠0); (1)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完全相同.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恰恰相反. 单调函数的反函数和原函数有相同的性;如果奇函数有反函数,那么其反函数一定还是奇函数. 注意:(1)确定函数的奇偶性,务必先判定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确定函数奇偶性的常用方法有:定义法、图像法等等. 对于偶函数而言有:()()(||)f x f x f x -==.(2)若奇函数定义域中有0,则必有(0)0f =.即0()f x ∈的定义域时,(0)0f =是()f x 为奇函数的必要非充分条件.(3)确定函数的单调性或单调区间,在解答题中常用:定义法(取值、作差、鉴定)、导数法;在选择、填空题中还有:数形结合法(图像法)、特殊值法等等.(4)函数单调是函数有反函数的一个充分非必要条件.(5)定义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的任意一个函数,都可表示成“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和(或差)”. (6)函数单调是函数有反函数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奇函数可能反函数,但偶函数只有()0({0})f x x =∈有反函数;既奇又偶函数有无穷多个(()0f x =,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称的任意一个数集).(7)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特点是:“同性得增,增必同性;异性得减,减必异性”. 复合函数的奇偶性特点是:“内偶则偶,内奇同外”. 复合函数要考虑定义域的变化。

(即复合有意义) (8)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的关系 ㈠0)(>'x f 与)(x f 为增函数的关系。

0)(>'x f 能推出)(x f 为增函数,但反之不一定。

如函数3)(x x f =在),(+∞-∞上单调递增,但0)(≥'x f ,∴0)(>'x f 是)(x f 为增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㈡0)(≠'x f 时,0)(>'x f 与)(x f 为增函数的关系。

若将0)(='x f 的根作为分界点,因为规定0)(≠'x f ,即抠去了分界点,此时)(x f 为增函数,就一定有0)(>'x f 。

∴当0)(≠'x f 时,0)(>'x f 是)(x f 为增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

㈢0)(≥'x f 与)(x f 为增函数的关系。

)(x f 为增函数,一定可以推出0)(≥'x f ,但反之不一定,因为0)(≥'x f ,即为0)(>'x f 或0)(='x f 。

当函数在某个区间内恒有0)(='x f ,则)(x f 为常数,函数不具有单调性。

∴0)(≥'x f 是)(x f 为增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一条重要性质,也是高中阶段研究的重点,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以上三个关系,用导数判断好函数的单调性。

因此新教材为解决单调区间的端点问题,都一律用开区间作为单调区间,避免讨论以上问题,也简化了问题。

但在实际应用中还会遇到端点的讨论问题,要谨慎处理。

㈣单调区间的求解过程,已知)(x f y = (1)分析 )(x f y =的定义域;(2)求导数 )(x f y '='(3)解不等式0)(>'x f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增区间(4)解不等式0)(<'x f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减区间。

我们在应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时一定要搞清以下三个关系,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以下以增函数为例作简单的分析,前提条件都是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㈤求极值、求最值。

注意:极值≠最值。

函数f(x)在区间[a,b]上的最大值为极大值和f(a) 、f(b)中最大的一个。

最小值为极小值和f(a) 、f(b)中最小的一个。

f /(x 0)=0不能得到当x=x 0时,函数有极值。

但是,当x=x 0时,函数有极值⇒ f /(x 0)=0判断极值,还需结合函数的单调性说明4.对称性与周期性(以下结论要消化吸收,不可强记) (1)函数()x f y =与函数()x 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0=x(y 轴)对称.推广一:如果函数()x f y =对于一切x ∈R ,都有()()f a x f b x +=-成立,那么()x 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2a b x +=(由“x 和的一半()()2a x b x x ++-=确定”)对称. 推广二:函数()x a f y +=,()y f b x =-的图像关于直线2b a x -=(由a x b x +=-确定)对称.(2)函数()x f y =与函数()x 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0=y (x 轴)对称.推广:函数()x f y =与函数()y A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2A y =对称(由“y 和的一半[()][()]2f x A f x y +-=确定”).(3)函数()x f y =与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坐标原点中心对称. 推广:函数()x f y =与函数()y m f n x =--的图像关于点(,)22n m 中心对称. (4)函数()x f y =与函数()1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对称.推广:曲线(,)0f x y =关于直线y x b =+的对称曲线是(,)0f y b x b -+=;曲线(,)0f x y =关于直线y x b =-+的对称曲线是(,)0f y b x b -+-+=.(5)曲线(,)0f x y =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所得曲线是(,)0f y x -=(逆时针横变再交换).特别:()y f x =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得()x f y -=,若()y f x =有反函数1()y f x -=,则得1()y f x -=-. 曲线(,)0f x y =绕原点顺时针旋转90,所得曲线是(,)0f y x -=(顺时针纵变再交换).特别:()y f x =绕原点顺时针旋转90,得()x f y =-,若()y f x =有反函数1()y f x -=,则得1()y f x -=-.(6)类比“三角函数图像”得: 若()y f x =图像有两条对称轴,()x a x b a b ==≠,则()y f x =必是周期函数,且一周期为2||T a b =-. 若()y f x =图像有两个对称中心(,0),(,0)()A a B b a b ≠,则()y f x =是周期函数,且一周期为2||T a b =-.如果函数()y f x =的图像有下一个对称中心(,0)A a 和一条对称轴()x b a b =≠,则函数()y f x =必是周期函数,且一周期为4||T a b =-.如果()y f x =是R 上的周期函数,且一个周期为T ,那么()()()f x nT f x n ±=∈Z .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 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 ︱的周期函数; 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 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 ︱的周期函数;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ba -的周期函数;若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 ≠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为2ba -的周期函数;特别:若()()(0)f x a f x a +=-≠恒成立,则2T a =.若1()(0)()f x a a f x +=≠恒成立,则2T a =.若1()(0)()f x a a f x +=-≠恒成立,则2T a =. 如果()y f x =是周期函数,那么()y f x =的定义域“无界”. 5.图像变换(1)函数图像的平移和伸缩变换应注意哪些问题?函数()y f x =的图像按向量(,)a k h =平移后,得函数()y h f x k -=-的图像.(2)函数图像的平移、伸缩变换中,图像的特殊点、特殊线也作相应的变换.(3)图像变换应重视将所研究函数与常见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三角函数、“鱼钩函数()0k y x k x =+>”及函数()0k y x k x=+<等)相互转化.(4)掌握函数)0();0(>+=≠-+-+=++=c xcx y ac b c x ac b a c x b ax y 的图象和性质;注意:①形如y ax bx c =++的函数,不一定是二次函数.②应特别重视“二次三项式”、“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曲线”之间的特别联系.③形如(0,)ax b y c ad bc cx d +=≠≠+的图像是等轴双曲线,双曲线两渐近线分别直线dx c =-(由分母为零确定)、直线a y c =(由分子、分母中x 的系数确定),双曲线的中心是点(,)d a c c-. ④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⑤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1)分离参数法;(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求解;⑥依据单调性,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0f(b)0f(a)(0f(b)0f(a)b)u (a 0(0)()()(⎩⎨⎧≤≤⎩⎨⎧≥≥⇔≤≤≤≥+=或)或x h u x g u f ;6.补充内容:抽象函数的性质所对应的一些具体特殊函数模型: ①)()()(2121x f x f x x f +=+⇒正比例函数)0()(≠=k kx x f②)()()(2121x f x f x x f ⋅=+;)()()(2121x f x f x x f ÷=- ⇒ )1,0()(≠>=a a a x f x ③)()()(2121x f x f x x f +=⋅;)()()(2121x f x f x x f -= ⇒)1,0(log )(≠>=a a x x f a ④)2()2(2)()(212121x x f x x f x f x f -⋅+=+⇒x x f cos )(= 7.书本重要习题:习题2.1 6 习题2.2 6 习题2.3 5,6 习题2.4 4,5 习题2.5 2,6,7 习题2.7 3 习题2.8 4§2.9例1 ,例3 本节练习题2(你能利用此题改编出一道最值问题的应用题吗?) 本章小节与复习的参考例题1,2,3复习参考题二 (A )3,12, (B ) 2, 3, 5三、数 列1.数列的通项、数列项的项数,递推公式与递推数列,数列的通项与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必要时请分类讨论).注意:112211()()()nn n n n a a a a a a a a ---=-+-++-+;121121n n n n n a a aa a a a a ---=⋅⋅⋅⋅.2.等差数列{}n a 中:(1)等差数列公差的取值与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2)1(1)na a n d =+-()m a n m d =+-;p q m n p q m n a a a a +=+⇒+=+.(3)1(1){}n k m a +-、{}n ka 也成等差数列. (4)两等差数列对应项和(差)组成的新数列仍成等差数列.(5)1211,,m k k k m a a a a a a ++-++++++仍成等差数列.(6)1()2n n n a a S +=,1(1)2n n n S na d -=+,21()22n d dS n a n =+-,2121n n Sa n -=-,()(21)n n nn A a f n f n B b =⇒=-.(7),()0p q p q a q a p p q a +==≠⇒=;,()()p q p q S q S p p q S p q +==≠⇒=-+;m n m n S S S mnd +=++.(8)“首正”的递减等差数列中,前n 项和的最大值是所有非负项之和;“首负”的递增等差数列中,前n 项和的最小值是所有非正项之和;(9) 对等差数列{a n },当项数为2n 时,S 偶—S 奇=nd ;项数为2n -1时,S 奇-S 偶=a 中(n ∈N*); (10)两数的等差中项惟一存在.在遇到三数或四数成等差数列时,常考虑选用“中项关系”转化求解.(11)判定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的主要方法有:定义法、中项法、通项法、和式法、图像法(也就是说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主要有这五种形式). 3.等比数列{}n a 中:(1)等比数列的符号特征(全正或全负或一正一负),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与等比数列的单调性. (1)11n n a a q -=n m m a q -=; p q m n p q m n b b b b +=+⇒⋅=⋅.(3){||}n a 、1(1){}n k m a +-、{}n ka 成等比数列;{}{}n n a b 、成等比数列{}n n a b ⇒成等比数列. (4)两等比数列对应项积(商)组成的新数列仍成等比数列. (5)1211,,m k k k m a a a a a a ++-++++++成等比数列.(6)111111(1) (1)(1) (1)(1)1111n n n n na q na q S a a a a q a q q q q q q q q ==⎧⎧⎪⎪==--⎨⎨-+≠=≠⎪⎪----⎩⎩. 特别:123221()()nn n n n n n a b a b a a b a b ab b ------=-+++++.(7) m n m nm n n m S S q S S q S +=+=+.(8)有限等比数列中,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的存在必然联系,由数列的总项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决定.若总项数为偶数,则“偶数项和”=“奇数项和”与“公比”的积;若总项数为奇数,则“奇数项和”=“首项”加上“公比”与“偶数项和”积的和.(9)并非任何两数总有等比中项. 仅当实数,a b 同号时,实数,a b 存在等比中项.对同号两实数,a b 的等比中项不仅存在,而且有一对G =也就是说,两实数要么没有等比中项(非同号时),如果有,必有一对(同号时).在遇到三数或四数成等差数列时,常优先考虑选用“中项关系”转化求解.(11)判定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的方法主要有:定义法、中项法、通项法、和式法(也就是说数列是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主要有这四种形式).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 (1)如果数列{}n a 成等差数列,那么数列{}na A(n a A 总有意义)必成等比数列. (2)如果数列{}n a 成等比数列,那么数列{log ||}(0,1)an a a a >≠必成等差数列.(3)如果数列{}n a 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那么数列{}n a 是非零常数数列;但数列{}n a 是常数数列仅是数列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4)如果两等差数列有公共项,那么由他们的公共项顺次组成的新数列也是等差数列,且新等差数列的公差是原两等差数列公差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有公共项顺次组成新数列,那么常选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进行研讨,且以其等比数列的项为主,探求等比数列中那些项是他们的公共项,并构成新的数列. 注意:(1)公共项仅是公共的项,其项数不一定相同,即研究nm a b =.但也有少数问题中研究n n a b =,这时既要求项相同,也要求项数相同.(2)三(四)个数成等差(比)的中项转化和通项转化法.5.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三种形式),②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三种形式), ③1123(1)2n n n ++++=+,22221123(1)(21)6n n n n ++++=++,2135(21)n n ++++-=,2135(21)(1)n n +++++=+.(2)分组求和法:在直接运用公式法求和有困难时,常将“和式”中“同类项”先合并在一起,再运用公式法求和.(3)倒序相加法:在数列求和中,若和式中到首尾距离相等的两项和有其共性或数列的通项与组合数相关联,则常可考虑选用倒序相加法,发挥其共性的作用求和(这也是等差数列前n 和公式的推导方法).(4)错位相减法:如果数列的通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与一个等比数列的通项相乘构成,那么常选用错位相减法,将其和转化为“一个新的的等比数列的和”求解(注意:一般错位相减后,其中“新等比数列的项数是原数列的项数减一的差”!)(这也是等比数列前n 和公式的推导方法之一).(5)裂项相消法:如果数列的通项可“分裂成两项差”的形式,且相邻项分裂后相关联,那么常选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常用裂项形式有:①111(1)1n n n n =-++, ②1111()()n n k k n n k =-++, ③2211111()1211k k k k <=---+, 211111111(1)(1)1k k k k k k k k k-=<<=-++--, ④1111[](1)(2)2(1)(1)(2)n n n n n n n =--++++ ,⑤11(1)!!(1)!n n n n =-++,⑥<<,⑦1(2)nn n a S S n -=-≥,⑧1111m m m m m m n n n n n nC C C C C C --+++=⇒=-. 特别声明:运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务必检查其公比与1的关系,必要时分类讨论.(6)通项转换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