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概论

合集下载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C91.012.8呼吸系统肺部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白血病细胞浸润,多见于复发难治患者,表现为支气管浸润,粟粒样肺部病变及胸腔积液等。

少数患者可以胸腔积液为首发表现。

由于白血病细胞可以侵犯各种组织器官,或影响各系统功能,因此可引起多种并发症,有时这些系统的并发症甚至成为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

报道中的多数系统并发症与白血病细胞有直接的关系,有些则沿不能明确其发病机制。

外周血涂片分类以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可占10%~90%,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减少,但要注意有15%左右的患者外周血涂片找不到原始或幼稚淋巴细胞,而骨髓象可见大量的白血病细胞。

14.2生化检查多数病人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并且与白血病细胞负荷及预后相关。

白血病细胞负荷较大的病人常见血尿酸水平升高,白血病细胞浸润肝、肾可引起肝肾功能的相应改变。

14.3骨髓象14.3.1(1)骨髓涂片有核细胞的增生程度为活跃至极度活跃,以原始淋巴细胞为主,并有部分幼稚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占有核细胞的30%以上,细胞可大小不一,核浆发育不平衡。

成熟淋巴细胞少见,核分裂象易见。

破碎淋巴细胞多见。

粒系细胞、有核红细胞和巨核系细胞增生明显受抑,比例明显减少。

根据原始淋巴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预后情况,FAB(英国、美国、法国白血病协作组)将其分为L1、L2、L3三型,但在WHO新近发表的分类中已被取消,理由是L1和L2的形态学与免疫学、遗传学、临床特征及预后无相关性。

少数患者可因骨髓白血病细胞极度增生,骨髓穿刺时呈“干抽”现象。

极少数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呈破碎状态,涂片显示骨髓坏死,更换部位穿刺或行骨髓活检仍可明确诊断。

14.3.2(2)细胞化学细胞除过氧化物酶和苏丹黑呈阴性反应外,糖原染色在多数细胞中有阳性粗颗粒,以粗块状为典型表现。

14.4免疫分型根据白血病细胞表面不同的分化抗原,采用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仪,可以诊断A LL并将其分为不同亚型。

《急性淋细胞白血病》课件

《急性淋细胞白血病》课件
CHAPTER
急性淋细胞白血病的诊疗进 展
诊疗现状
01
02
03
诊断标准
目前急性淋细胞白血病的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诊断 。
分型与分期
根据细胞形态学、免疫学 、遗传学和临床特点,急 性淋细胞白血病可分为不 同的亚型和分期。
治疗方案
目前急性淋细胞白血病的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化疗、 放疗、免疫治疗和造血干 细胞移植等。
诊疗新技术与新方法
基因测序技术
基因测序技术可用于急性 淋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分 型和预后评估,有助于制 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靶向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信号 通路的靶向治疗,可提高 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免疫治疗
利用单克隆抗体、细胞因 子等免疫调节剂,激活患 者自身免疫系统,杀伤白 血病细胞。
诊疗未来展望
化疗周期通常为数周至数月,根据患 者的反应和病情调整。
放疗
放疗是利用放射线杀死癌细胞 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通常用 于缓解白血病细胞在局部浸润
引起的症状和并发症。
放疗的剂量和范围需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制定,以最 大程度地杀死癌细胞并减少对
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放疗可能会引起疲劳、恶心、 呕吐、皮肤损伤等副作用,需 要在放疗期间密切监测并及时 处理。
愈率和生存率。
03
CHAPTER
急性淋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化疗
化疗是急性淋细胞白血病的主要治疗 方法之一,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 细胞或阻止其生长。
化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 骨髓抑制等副作用,需要密切监测并 及时处理。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长春新碱、柔红 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等,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和病情进展,医生会制定 个性化的化疗方案。

急性白血病概念、分类、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护理查房

急性白血病概念、分类、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护理查房

急性白血病概念、分类、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护理查房概念急性白血病为骨髓中异常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急剧增生并浸润各种器官、组织,正常造血受抑制,导致贫血、感染发热、出血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分类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1.l型:原始和淋巴细胞,以小细胞为主(直径W12 )胞浆较少1.2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直径>12RnI)1.3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细胞内有明显空泡,泡浆嗜碱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急非淋)MO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l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红白血病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病因病毒:已肯定T细胞白血病由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引起放射:可使骨髓抑制机体免疫力缺陷,染色体发生断裂、畸变和重组等改变化学:苯及其衍生物、氯霉素、保泰松、烷化剂等可导致白血病遗传:单卵双生若一方患病,另一方发病率可达20%临床表现1贫血:常为首发症状,成进行性的发展。

半数病人就诊时已有中度的贫血2发热:发热为常见症状,最常见的致病菌为格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单胞菌、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疾病后期常伴有真菌感染。

感染主要原因是由于成熟粒细胞缺乏,其次是人体免疫力降低。

病人免疫功能缺陷后也可引起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

3出血:大量白血病细胞在血管中淤滞及浸润、血小板减少,以及感染是出血的主要原因。

4常伴有器官和组织浸润的表现①淋巴结和肝脾肿大②骨骼和关节:胸骨下段局部压痛。

四肢关节痛或骨痛,在儿童中常见。

③眼、口腔和皮肤:粒细胞白血病浸润骨膜形成粒细胞肉瘤(绿色瘤)常出现于眼眶部位引起眼球突出、复视和失明。

④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常发生在急淋缓解期,有头晕、呕吐、抽搐、昏迷症状。

⑤睾丸:无痛性的肿大,多为一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整理ppt课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整理ppt课件
究项目。
03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病的预后与康复
生存率与预后因素
生存率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根据统计 数据,儿童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成人患者生存率也有所提升。
预后因素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度、细胞类型、染色体异常等因素都会影响急性淋巴 细胞白血病的预后。其中,低危组患者的预后较好,而高危组患者的预后较差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整理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概述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与康
复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例分享
0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 )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细胞的造血 系统恶性肿瘤。
04
移植后需进行严密监测,防治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治疗、靶 向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仍处于 研究阶段,部分已在临床试验中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这些治疗方法针对急性淋巴细胞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旨在提高治 疗效果、减少副作用和降低复发
风险。
患者及家属应积极了解相关临床 试验信息,参与有益于治疗的研
放疗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局部皮 肤损伤、疲劳、恶心等,通常 在放疗结束后逐渐消失。
造血干细胞移植
01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通过移植健康的造血干细胞,重建患者的造血系统 和免疫系统,以达到根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目的。
0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
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等都可能与ALL 的发病有关。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贫血、出血、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
分型
根据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ALL可分为多种亚型 ,如L1、L2、L3等。
诊断标准及依据
诊断标准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检查,以及细胞化学染 色、免疫学检查、染色体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等结果进行诊断 。
心理干预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 理问题,给予心理干预和疏导。
04
预后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预后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临床指标
包括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等,用于评估病情 严重程度。
分子生物学指标
检测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预测治疗反应和复发风险。
免疫学指标
评估免疫系统的状态和功能,反映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情况。
长期随访管理策略部署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血常规、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等,及 时发现复发或并发症。
随访计划
制定详细的随访计划,包括随访时间、内容和方 式等,确保患者得到持续关注和管理。
健康指导
提供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包括饮食、运动、休息 等,促进患者康复。
生活质量提升途径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 面对疾病和治疗。
患者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和情绪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
的信心。
早期干预
对于高危患者,尽早进行干预和治疗 ,可以降低复发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 。
科研与临床结合
加强科研与临床的紧密结合,不断探 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为患者提供 更多治疗选择。

急性白血病概述范文

急性白血病概述范文

急性白血病概述范文急性白血病可分为两种类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

两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方面有所区别。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之一,也可发生于成人。

它起源于淋巴母细胞或前淋巴细胞,这种白血病类型通常进展迅速,会影响骨髓、淋巴结、脾脏等部位。

患者常出现乏力、贫血、易感染、淋巴肿大等症状,疾病进展快,但响应好,治疗后相对较好。

急性髓系白血病起源于骨髓干细胞或早幼粒细胞,常见于成人患者,尤其是60岁以上的人。

患者常出现发热、出血、贫血等症状,疾病进展迅速,治疗效果较差。

诊断急性白血病通常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检查,通过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染色体分析和免疫学检测进行确诊。

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化疗中,常使用化疗药物来消除恶性细胞,恢复正常造血功能。

放疗主要用于治疗骨髓或淋巴结受累的区域。

对于一些高危患者,无法达到完全缓解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免疫抑制、感染、出血等。

因此,患者需接受严密的监测和支持治疗,同时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

预后通常与多个因素相关,其中包括患者年龄、病情分型、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

儿童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而成人患者的预后较差。

总之,急性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对患者来说是一场严峻的挑战。

尽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未来的研究将着重于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2022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概况(全文)

2022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概况(全文)

2022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概况(全文)1. 定义急性T 淋巴细胞白血病(T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T-ALL)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的一种病理类型,是由T 系前体细胞在骨髓和胸腺发生恶性转化以及克隆性扩增引起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由于正常造血功能被破坏并且肿瘤细胞集聚,可出现感染、贫血、出血及组织浸润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2. 流行病学T-ALL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也发生于成人。

T-ALL在儿童ALL患者比例约为10%~15%,成人患者比例约为25%。

从历史研究数据看,相比于B-ALL,T-ALL 的复发率高,缓解率差,且远期生存率低。

T-ALL 在儿童ALL 临床分型中至少属于中危(intermediate risk,IR),单纯化疗治疗效果差,并且容易复发。

随着治疗方案的改进,包括改善甲氨蝶呤(MTX)治疗剂量等;检测水平的提高,如监测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水平及手段的提高等,儿童T-ALL的预后已接近B-ALL,5年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达到80%[1]。

成人T-ALL治疗后生存预后比儿童差,约50%成人患者在治疗缓解后一年左右复发,再次化疗的缓解率仅有30%~45%,最终只有40%的患者能长期生存,而且复发/难治型的T-ALL患者预后通常更差[2]。

3. 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对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并未完全明确,但T-ALL与一些白血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关。

如物理因素(电离辐射),化学因素比如苯及含有苯的制剂,遗传因素,特别是存在染色体畸变的人群以及其他血液病转化。

此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病毒感染与T-ALL发生相关性已得到证实,人类T 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1)的感染与T-ALL的发生密切相关,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可诱发人白血病的反转录病毒。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介绍PPT培训课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介绍PPT培训课件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护 理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5
患者教育与康复指导
生活起居调整建议
保持良好作息
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保 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和过度劳累。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定期更换衣物和床上用 品,保持环境清洁。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基因治疗技术前景展望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修复或替换 导致白血病的基因突变,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基因转移技术
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体内,替代或补偿缺陷基因 的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细胞重编程技术
通过改变细胞命运,将白血病细胞转化为正常细 胞,实现疾病的治疗。
提高治愈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途径
如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 减轻胃肠道负担。
心理调适及家庭关爱支持
心理调适
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面对 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
,减轻焦虑和压力。
家庭关爱支持
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 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 建立信心,共同应对疾
病。
寻求专业帮助
如遇到心理问题难以解 决,可寻求专业心理咨
询师的帮助。
参加康复活动
患者可参加医院或社区 组织的康复活动,与其 他患者交流经验,互相
ABL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感染防控措施
01
02
0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 需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减 少患者与外界病原体的接 触,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定期消毒患者环境
保持患者居住环境的清洁 与卫生,定期进行空气消 毒和物品表面消毒,以减 少病原体滋生。

内科学_各论_疾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并发症: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并发症_急性淋巴 细胞性白血病有哪些并发症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并发症: 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淋巴细胞 性白血病复发、严重的感染。
内科学疾病部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治疗: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方法_如何治 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内科学疾病部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治疗:
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较为成功。 四、骨髓移植。为根治白血病的方法
之一。 五、免疫治疗:目前已有几种技术开
始临床试用如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 因子、LAK细胞、单克隆抗体及其联物等。
六、造血因子:具有促进造血细胞增 殖的作用。
内科学疾病部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一、支持治疗。 (一)感染防治。 (二)改善贫血:可输全血或浓缩红细 胞。 (三)出血防治:加强鼻腔、牙龈的护 理。化疗期间还须注意预防DIC。 (四)防止高尿酸血症:在化疗期间须 注意预防高尿酸肾病。
内科学疾病部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治疗:
(五)纠正电解质及酸硷平衡。 二、化疗:化疗是白血病治疗的重要 手段。急性白血病治疗可分为两个阶段。 即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巩固强化和维 持治疗)。 三、诱导分化治疗:如维甲酸、二甲 基亚砜、放线菌素D、6-巯基嘌呤、阿糖 胞苷、三尖杉酯硷、阿克拉霉素、柔红霉 素等。其中以维甲
内科学疾病部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症状及病史:
一定价值。 (三)其他浸润体征:男性睾丸受累可
呈弥漫性肿大,成为白血病复发的原因之 一。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护理课件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护理课件

骨髓移植前需要进行严 格的配型和筛选,以降 低排斥反应的风险。
骨髓移植后,患者需要 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和密 切监测,以确保移植成 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护理
03
心理护理
01
心理疏导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恐惧等情绪,增强治 疗信心。
02
沟通交流
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沟通,了解其需求和顾虑,提供 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1.C 放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疲 劳、恶心等副作用,需要密切观察并及时处 理。
1.D 放疗结束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确保癌
细胞已被完全清除。
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通过将健康 的造血干细胞输注到患 者体内,以替代和重建 造血系统的一种治疗方 法。
对于某些类型的急性淋 巴细胞性白血病,如费 城染色体阳性的ALL, 骨髓移植可能作为首选 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作 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 度劳累和不良嗜好。
疼痛管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采取适当的疼痛控制措 施,如药物治疗、物理 治疗等。
康复锻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 计划,促进身体功能的 恢复。
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 质
如苯、甲醛等,减少职业暴露和环境污染。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 病护理课件
目录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概述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护理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康复
与预防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护理的挑战
与展望
01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 )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细胞的血液 系统恶性肿瘤。

急性白血病概述

急性白血病概述
急性白血病概述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病,常见于儿童和成年人。它是由白血病干细胞 的异常增殖和分化引起的,导致血液中白细胞过多,造成正常血细胞生成受 阻。
定义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白血病的类型,白血病是一组由恶性克隆细胞引起的血液 和骨髓疾病,以异常增殖和成熟障碍为特征。
症状
急性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包括疲劳、贫血、呼吸困难、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骨痛、皮肤出血等。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全身情况, 包括皮肤、淋巴结、脾脏等。
血液检查
通过检查患者的血液样本,可 以观察白细胞、红细胞、血小 板等的异常情况。
骨髓穿刺与活检
通过从骨髓中获取样本,可以 进行详细的细胞学与遗传学分 析。
治疗方法
1
化疗
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灭白血病细胞,并恢复正常造血功能。2Fra bibliotek骨髓移植
分类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该类型白血病起源于淋巴细胞系,常见于儿童 和青少年。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AMoL)
该类型白血病起源于单核细胞系,相对较为罕 见。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该类型白血病起源于骨髓干细胞,常见于成年 人。
急性红细胞白血病 (erythroleukemia)
该类型白血病起源于红细胞系,也较为罕见。
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替代异常的骨髓细胞。
3
免疫细胞疗法
利用患者自身或捐赠者的免疫细胞来攻击白血病细胞。
预后
急性白血病的预后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疾病类型、诊断时期和治疗反应等。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 显著提高预后。
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直接的预防急性白血病的方法,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致癌 因素、定期体检等可以降低罹患白血病的风险。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编辑本段治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近20年来,由于新的抗白血病药物不断出现,新的化疗方案和治疗方法不断改进,ALL的预后明显改善。现代的治疗已不是单纯获得缓解,而是争取长期存活,最终达到治愈,并高质量生活。 1.联合化疗 是白血病治疗的核心,并贯彻治疗的始终。其目的是尽量杀灭白血病细胞,清除体内的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防止耐药的形成,恢复骨髓造血功能,尽快达到完全缓解,尽量少损伤正常组织,减少治疗晚期的后遗症。 白血病的缓解标准是: (1)完全缓解(CR)①临床无贫血、出血、感染及白血病细胞浸润表现;②血象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正常或减低,分类无幼稚细胞,血小板>100×109/L;③骨髓象原始细胞加早幼阶段细胞(或幼稚细胞)<5%,红细胞系统及巨核细胞系统正常。 (2)部分缓解 临床、血象及骨髓象3项中有1或2项未达到完全缓解标准,骨髓象中原始细胞加早幼细胞<20%。 (3)未缓解 临床、血象及骨髓象三项均未达到完全缓解标准,骨髓象中原始细胞加早幼细胞>20%,其中包括无效者。 常用抗白血病化疗药物 有关药物的介绍详见肿瘤篇概述。这类药物在白血病治疗时的用法、剂量、适应证及其副作用,参阅肿瘤篇常用抗癌药物简表(表33-2)。 设计化疗方案时,应考虑周期特异性与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联合应用,选择周期特异性药物时,应选用不同时相的药物配伍。
④ 非特异性脂酶阴性,加氟化钠不抑制。4、其他检查出血时间延长可能由于血小板质与量异常所致。白血病细胞浸润可造成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减少,从而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出血。肝功能检查SGOT轻度或中度升高。由于骨髓白血病细胞大量破坏,致使LDH增高。 胸部X线检查有5%~15%的患儿可见纵隔肿物,为胸腺浸润或纵隔淋巴结肿大。长骨片约50%可见广泛骨质稀疏,骨干骺端近侧可见密度减低的横线或横带,即“白血病线”。有时可见骨质缺损及骨膜增生等改变。 4、分子生物学检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能存在一些分子生物学标志,与预后及治疗方案有一定相关性。其中,以BCR-ABL最为常见,可见于10-15%的ALL患者,此类患者可尝试靶向药物治疗。此外,儿童ALL还可见E2A-PBX,TEL-AML等融合基因,为预后不良标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课件课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课件课件

2021/1/12
61
临床表现
慢性期 1、起病缓慢,乏力、低热、多汗或盗 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表现。 2、上腹坠胀或疼痛。 3、胸骨压痛、脾大,肝也可肿大。 4、白细胞淤滞:呼吸窘迫、脑出血。 5、病程约1-4年。
2021/1/12
62
骨髓检查 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
2021/1/12
贫血20概21/1述/12
9
go
贫血的治疗
对症治疗
输注全血、红细胞、 血浆、血小板凝血
抗感染、止血 保护脏器功能
因子
对因治疗
补充造 血原料
激素、免疫抑制剂 细胞因子
贫血20概21/1述/12
10
go
贫血20概21/1述/12
11
continue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t anemia
高热:提示有继发感染, 体温常﹥38.5℃
三 、出血:
原因:主要因血小板 减少,其次为凝血机制障 碍,如 合并DIC
部位:皮肤淤点、淤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 过多为主。可有眼底出血,颅内出血为常见死 亡原因。
2021/1/12
37
四 、器官和组织浸润的表现
1.肝.脾.淋巴结肿大:多为轻至中度, 巨脾罕见。
2021/1/12
69
霍奇金病HD
2021/1/12
70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63
诊断 (慢性期)
(1) 临床表现:
(2) 脾大或伴有肝大,胸骨压痛。
(3) 高代谢:低热、乏力、多汗、体重减轻、
(4) (2) 血象:WBC ↑
(5)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降低。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陆道培)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陆道培)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陆道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种起源于B系或T系淋巴祖细胞的肿瘤性疾病,原始细胞在骨髓异常增生和聚集并抑制正常造血,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原始细胞也可侵及髓外组织,如脑膜、性腺、胸腺、肝、脾、或淋巴结等,引起相应病变。

发病率生老病死,是一种正常的规律,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因为白血病说没就没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类型,发病高峰年龄为3~4岁,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二者的比例约为1.1~1.6∶1。

发病原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由于未分化或分化很差的淋巴细胞在造血组织(特别是骨髓、脾脏和淋巴结)无限增殖所致的恶性血液病。

病种分类1、按细胞大小(FAB、我国标准)①L 1原幼淋细胞以小细胞为主大细胞﹤0.25(25%)。

②L 2原幼淋细胞以大细胞为主>0.25(25%)。

③L3 大细胞为主胞质较多深蓝色多空泡呈蜂窝状称BurKitt 型。

2、按细胞表型(WHO标准)①前体B--ALL:细胞形态学如L 1或L2免疫表型为B系:CD19CD22CD79aCD 10阳性TdT^+占ALL 中80%~~85%。

②前体T-ALL:细胞形态学如L1 或L 2免疫表型为T系:CD3CD7CD4CD8阳性TDT 亦可阳性占ALL中15%~~20%。

鉴别诊断一、血象:白细胞多数在10-50X109/L,少部分<5X109/L或>100X109/L。

二、骨髓象:骨髓穿刺检查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方法。

三、细胞化学:白血病的原始细胞有时形态学难以区分,可借助细胞化学作出鉴别.四、生化检查:(一)溶菌酶:测定溶菌酶有利于鉴别白血病类型。

(二)尿酸。

(三)电解质及酸硷平衡。

五、染色体检查:对急性白血病进行染色体检查有助于白血病的正确分型及预后的估计。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学生专用课件
编辑:胡梅琮杭州医学院
审校:吴怡春杭州医学院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在造血组织中异常增殖并浸润各组织器官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传统FAB分为三型:L1、L2及L3
外周血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增多
ALL特征:涂抹细胞或篮状细胞多见
L1
小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核形较规则,可见切迹,核染色质较粗、结构一致,核仁少而不清楚或不见,胞质量少
L2
大细胞为主,大小不一致。

核形不规则,常见凹陷或折叠,核染色质较疏松,结构不一致,可见1个或多个核仁,较清楚,胞质量常较多
L3
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核形较规则,核染色质呈细点状均匀一致,可见一个或多个小泡状核仁,胞质量丰富,深蓝色,含明显空泡,呈蜂窝状
POX染色
原始、幼稚淋巴细胞POX染色均呈阴性,残留的粒细胞(<>
病因:
1.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
2.可能遗传学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血象:
白细胞多增高,分类中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如
骨髓象:
1.淋巴系增生,以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为主(≥25%)伴形态异常,成熟淋巴细胞少见
2. 涂抹细胞或篮状细胞多见
细胞化学染色:
1.POX、SBB染色均阴性,阳性率<>
2.PAS染色呈颗粒状、块状阳性
3.NAP积分增高
欢迎到君安医学细胞平台下载更多资料并参与学习交流。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白血病,也可以发生在成人身上。

ALL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母细胞,表现为白细胞过度增殖和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一、病因ALL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的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能都与其发生相关。

一些研究表明,涉及免疫系统发育的基因突变可能与ALL的发生有关。

此外,曾接受过放射线或化学药物治疗、染料曝露、遗传疾病(如唐氏综合征)等也可能是ALL的危险因素。

二、临床表现ALL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多样,常见症状包括贫血、出血、发热、乏力、体重下降、脾肿大等。

这些症状常常被人们误认为是其他疾病,因此很容易被忽略。

三、诊断诊断ALL的关键是通过骨髓穿刺和外周血液检查来确定白细胞数量过多,并且存在淋巴细胞的异常形态和免疫表型。

此外,还需要进行配型和分子遗传学检测,以确定不同亚型的ALL。

四、治疗目前,ALL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化疗、放疗和干细胞移植。

化疗是ALL患者的首要治疗方法,通过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药物来消灭白血病细胞。

放疗通常用于预防或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的侵犯。

对于高危患者,干细胞移植可以提供长期生存机会。

化疗方案一般包括诱导治疗、后续治疗和维持治疗。

诱导治疗的目的是迅速减少恶性细胞的数量,以达到缓解的效果。

后续治疗是在诱导后继续进行的较长时间的治疗,以预防复发。

维持治疗则是为了进一步巩固缓解状态,并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化疗方案的药物组合和疗程根据患者的年龄、患病程度和相关危险因素而定。

对于不同年龄组的患者,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

儿童ALL的治疗方案相对较长,通常持续两到三年。

而成人ALL的治疗方案往往更为复杂,可能需要进行干细胞移植。

总的来说,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白血病,并且在儿童中较为常见。

目前,化疗是ALL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干细胞移植可以提供长期生存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定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细胞的B系或T系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

异常增生的原始细胞可在骨髓聚集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同时也可侵及骨髓外的组织,如脑膜、淋巴结、性腺、肝等目前依据ALL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已取得较好疗效,大约80%的儿童和30%的成人能够获得长期无病生存,并且有治愈的可能。

急淋病因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1.遗传及家族因素大约5%ALL与遗传因素相关。

特别是一些有遗传倾向综合征的患者白血病发病率增高。

2.环境影响电离辐射作为人类白血病诱因之一已被肯定,化学物质如苯及苯同类物、烷化剂被认为与人类白血病密切相关。

3.基因改变所有ALL细胞都有获得性基因改变,包括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易位、倒位、缺失、点突变及重复等变化。

急淋临床表现常见症状贫血,发热与感染,出血,器官组织浸润表现1.贫血80%以上患者发病时贫血,表现乏力、疲劳、心悸、头晕等,表现的程度主要与贫血的严重程度和下降的速度相关。

2.发热与感染ALL发病时多有发热,原因①白血病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所致,包括白介素-1、白介素-6等,引起反应性发热。

②粒细胞缺乏及功能异常导致感染,感染部位常见口腔、牙龈、肺部、皮肤及软组织、肛周等,如不能及时控制易发展为败血症。

3.出血出血是常见的表现,可以发生全身各部位。

出血部位包括: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女性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的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等。

原因①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功能异常是主要原因。

②凝血功能障碍。

③血管壁受白血病细胞浸润或感染的细菌毒素损伤。

4.器官组织浸润表现①淋巴结、肝、脾肿大见于70%~80%ALL患者。

②骨及关节痛患者超过1/4,以肢体长骨及关节痛多见。

30%~50%表现出胸骨中下段压痛,此表现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③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在ALL明显多于其他类型白血病。

儿童多于成人。

轻者可无症状,需在常规脑脊液检查中被发现。

部分患者表现头痛、呕吐、颅神经损害、视物模糊、精神失常、嗜睡、癫痫发作等等,甚至可危及生命。

5.睾丸白血病儿童ALL更多见,在25%男孩有隐匿性睾丸白血病。

表现睾丸无痛性肿大、阴茎异常勃起。

急淋检查1.血常规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

约有50%以上ALL白细胞总数增高,发病时白细胞>50×10[9] /L,提示预后不佳。

3/4患者有血小板减少。

大部分患者在末梢血涂片中可以见到数量不等的幼稚淋巴细胞。

2.骨髓多数骨髓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细胞分类可见到≥20%原始淋巴细胞,并有部分幼稚淋巴细胞。

3.细胞化学检查ALL细胞在糖原染色时多数细胞中有特异的阳性颗粒,以粗块状为典型表现。

过氧化物酶和苏丹黑染色呈阴性。

4.免疫分型通过ALL细胞表面不同的分化抗原可以用于诊断并可将ALL分为不同的亚型。

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一定价值。

5.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90%以上患者可以检测出克隆性异常。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基因诊断技术可发现异常融合基因。

急淋诊断ALL诊断目前采用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MICM)诊断模式。

分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2008标准。

WHO急性白血病最新分类标准中认为骨髓涂片中原始/幼稚细胞淋巴细胞比例≥20%即可诊断。

根据白血病细胞表面不同的分化抗原利用免疫学技术,可以诊断并分为不同的亚型。

一般分为T、B细胞系。

体格检查可见增大的肝脏和脾脏,皮肤青紫(瘀斑)及出血现象(瘀点、紫癜等)。

白细胞(WBC)计数异常。

全血细胞计数(CBC)提示贫血及血小板计数偏低骨髓穿刺结果示细胞数增加(细胞过多)以及淋巴母细胞增加。

急淋治疗儿童ALL治疗效果50年来稳步提高,5年无事件生存率达80%。

主要是联合药物化疗的应用;支持治疗的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预防治疗及危险因素进行的分组治疗。

所以对儿童ALL治疗策略是:诱导缓解治疗、巩固强化治疗、维持治疗和庇护所(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及睾丸)治疗。

一、支持治疗。

(一)感染防治。

(二)改善贫血:可输全血或浓缩红细胞。

(三)出血防治:加强鼻腔、牙龈的护理。

化疗期间还须注意预防DIC。

(四)防止高尿酸血症:在化疗期间须注意预防高尿酸肾病。

(五)纠正电解质及酸硷平衡。

二、化疗:化疗是白血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急性白血病治疗可分为两个阶段。

即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巩固强化和维持治疗)。

三、诱导分化治疗:如维甲酸、二甲基亚砜、放线菌素D、6-巯基嘌呤、阿糖胞苷、三尖杉酯硷、阿克拉霉素、柔红霉素等。

其中以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较为成功。

四、骨髓移植:为根治白血病的方法之一。

五、免疫治疗:目前已有几种技术开始临床试用如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LAK 细胞、单克隆抗体及其联物等。

六、造血因子:具有促进造血细胞增殖的作用。

白血病护理1、恢复食欲,是白血病的护理方法之一,疾病确诊和治疗过程中,患者难免会出现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等症状,所以家属最需要做的是帮助患者恢复食欲,比如给患者做些二米粥、蒸蛋羹等半流质或软质食物,也可以适当给患者吃些山楂等有利于消化的食物。

2、努力补充蛋白质,护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为患者补充充足的蛋白质,这是因为受疾病的影响,患者体内的蛋白质被大量消耗,而蛋白质又是维持生命特征和提高机体免疫力最基本的物质,因此,患者应吃些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3、注意维生素的补充,慢性白血病的护理方法有哪些呢?由于维生素有抑制癌细胞生成和扩散的作用,所以针对临床患者基本都有维生素缺乏的症状,专家建议患者在饮食中,注意维生素的摄入,多吃点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

4、形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受慢性白血病的影响,患者机体内脏处于亚健康状态,比如肠胃功能减弱,消化和吸收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遵循规律饮食、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如选择些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饮食保健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宜吃食物1.宜吃高铁含量的食物2.宜吃增加免疫力的食物3.宜吃高维生素的食物忌吃食物1.忌吃刺激性的食物2.忌吃燥性的食物推荐食谱1、高蛋白白血病是血细胞发生了病理改变所致,这类病人机体内蛋白质的消耗量远远大于正常人,只有补充量多质优的蛋白质,才能维持各组织器官的功能。

蛋白质另一功能是构成抗体,具有保护机体免受细菌和病毒的侵害,提高机体抵抗力的作用。

所以,白血病患者应摄人高蛋白饮食,特别是多选用一些质量好、消化与吸收率高的植物性蛋白和豆类蛋白质,如、豆腐、豆腐脑、豆腐干、腐竹、豆浆等。

以补充身体对蛋白质的需要。

人体蛋白质有调节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若人体的蛋白质缺乏,就会使人体体液酸碱失衡,使人体的弱碱性环境变为酸性,导致人体各种内源性疾病的产生,包括癌症的发生。

2、多进食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临床资料证明,恶性肿瘤患者中约有70~90%的人体内有不同程度的维生素缺乏。

国外医学研究证明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与水果,能阻止癌细胞生成扩散。

摄人大量维生素C,还能增强机体的局部基质抵抗力和全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控制和治疗癌症的目的。

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有油菜、雪里蕻、西红柿、小白莱、韭莱、荠莱、山楂、柑桔、鲜枣、猕猴桃、沙棘及柠檬等。

维生素A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调动机体抗癌的积极性、抵抗致病物侵人机体。

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有胡萝卜、南瓜、苜蓿、柿子椒以及菠莱等。

维生素可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的,水溶性的维生素有VitC和B族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有A、D、E、K,水溶性的维生素人体容易吸收也容易从体液里流失,若不及时补充会造成维生素缺乏症。

脂溶性的维生素,容易储存在脂肪组织和肝脏,从胆汁缓慢排出体外,所以过量会导致中毒。

人体维生素要合理搭配补充,不能多也不能少,适量补充。

维生素的缺乏也会使酸性的形成,人体要从植物中去补充所需维生素。

3、多摄入含铁质丰富的食物白血病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贫血,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鼓励病人经常食用一些富含铁的食物,如动豌豆、黑豆、绿色蔬菜、大枣、红糖、黑木耳、芝麻酱、蛋黄等。

4、少食多餐,容易消化白血病患者,尤其在治疗过程中,消化系统往往会出现诸多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此时可采取少食多餐的进食方法,或在三餐之外,增加一些体积小、热量高、营养丰富的食品,如糕点、巧克力、面包、猕猴桃、鲜蔬汁等。

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病人要多摄入碱性食物,以减轻消化道的不适,5、根据病情对症调理饮食病人如有食纳不佳、消化不良时,可供给半流质或软饭,如二米粥、蒸蛋羹、酸奶、豆腐脑、小笼包子等,同时可佐以山楂、萝卜等消导性食物。

总之,白血病患者由于机体代谢亢进,免疫力低下,需给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而易消化的饮食,以补充体内热量及各种营养物质的消耗。

尤其是进行化疗期间患者常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应注意菜肴的色、香、味、型,以引起患者的食欲。

白血病的病人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都是因为体液偏酸造成的,对消化系统,免疫系统都造成了破坏,改变体液的酸化,恢复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