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大全(绝对有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大全(绝对有用)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一、语文基本术语:表达方式:语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开门见山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
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二.文章类型分析:1. 说明文: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作诠释(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的说明了事物)、分类别、画图表(帮助读者掌握….的特征,头绪分明)、列数据(是所说明的事物准确化,更具有科学性)、作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下定义(更科学,更本质的概括事物的特征)、打比方(增强了说明的形象性与生动性)、引用(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真实)等。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文的结构: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说明文某段或者某句话作用:①吸引读者,增强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
②引出通过引用故事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③引用诗歌使文章更具有趣味性。
文章第一段的作用:①开头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事物的概况,给人以总体形象。
②开头描写事物的特征或状态,让读者有一个直观总体的认识。
③开始对事物下定义,提示事物的内涵,让人了解事物的本质。
④开头设问,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急切的了解事物或事理的心态。
⑤开头举例子吸引读者,增强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
(完整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大全(绝对有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解题技巧表中所列固定答题套路将稍后推出。
先见为快,如:修辞手法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表现手法对比:**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解题技巧(二)记叙文阅读理解一、记叙文的主要内容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2、记叙顺序及作用①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②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强调,制造悬念,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③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3、记叙线:①核心人物②核心事物③核心事件④时间⑤地点⑥作者的情感。
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4、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5、记叙文中的描写:作用分类人物描写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①肖像描写①外貌描写③神态描写④动作描写⑤语言(对话)描写⑥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推动情节发展;③渲染气氛;④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⑤突出、深化主题。
自然环境描写①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②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社会环境描写6、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常见的是第一人称,第三人称7、常用标点符号的作用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双关句:方法:一要答出本义,二要答出深层含义;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xx 句,因为它xx。
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初中
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初中一、记叙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
1. 概括文章内容。
- 公式:(何时 + 何地+ 何人 + 做何事 + 结果如何)。
- 示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何时),在小镇的街头(何地),一位卖火柴的小女孩(何人)为了卖火柴而奔走(做何事),最后冻死在街头(结果如何)。
2. 分析人物形象。
- 公式: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以及他人的评价等方面入手。
- 外貌描写:如果文中描写人物“他穿着破旧的衣衫,头发蓬乱”,可能暗示人物生活困苦或者不拘小节。
- 语言描写:如“我一定要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体现人物有志向。
- 动作描写:“他飞快地跑向那个摔倒的老人,将老人扶起”,表现人物善良、热心。
- 心理描写:“他心里想,这次考试一定要考好,不能让父母失望”,反映人物孝顺、有上进心。
- 他人评价:“大家都说他是个诚实的孩子”,这是直接表明人物诚实的特点。
3. 理解句子含义。
- 公式:抓关键词 + 联系上下文 + 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如果有)+ 表达的情感或哲理。
- 例如:“他的话像一把刀,刺痛了我的心。
”- 关键词是“刀”“刺痛”,联系上下文可能是他说了一些很伤人的话,这里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被伤害后的痛苦心情。
4. 分析标题的作用。
- 公式:- 内容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点明文章的中心事件或关键人物等。
- 结构上: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
- 表达效果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 分析段落的作用。
- 首段作用:- 公式:总领全文、开篇点题、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奠定感情基调等。
- 中间段作用:- 公式:承上启下(过渡)、推动情节发展等。
- 例如在一篇写成长经历的文章中,中间段落“一次失败的考试改变了这一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快乐时光,开启下文因为考试失败而产生的变化。
- 尾段作用:- 公式: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开头(标题)、使文章结构完整等。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可打印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可打印以下是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24个万能公式:
一、整体把握型
1.分析全文结构,确定主题思想。
2.筛选关键词,理解篇章概括。
3.找出关键连接词,建立篇章逻辑。
二、段落独立型
5.抓住首尾句,概括段落主旨。
6.寻找中心句,总结段落要点。
7.换位思考,理解段落观点。
8.分析依据论述,判断文章倾向。
三、语境辅助型
9.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10.利用反义词,推测词语解释。
11.根据同义词,推断词语意思。
12.总结词语搭配,掌握固定搭配。
四、句子结构型
13.确定主谓宾结构,维持句意流畅。
14.理解衔接词,关联句子段落。
15.借助修饰词语,理解名词解释。
16.辨析修辞手法,猜测句子意图。
五、猜测推理型
17.利用细节信息,推测文章脉络。
19.借助事例描写,猜测文章目的。
六、背景常识型
21.利用题外信息,理解文章含义。
22.关注历史背景,推测文章意思。
23.分析环境描述,理解事件原因。
24.观察文化特点,把握作品特色。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公式大全(绝对有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解题技巧考点分类具体题型答题技巧筛选信息1.考查文章的线索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关键看文章标题,标题往往就是线索;其次看文章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就是线索。
2.概括文章类容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用“(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的句式答题。
或用“什么+怎么样”句式组织语言。
3.考查文章的表达方式的辨析3.本文(文中某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识别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一般题目设置在议论句和描写句上,考试时从这两方面去辨别即可。
4.考查文章所描写对象的特征4.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作用)答案往往不止一点,需要提取。
注意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找到隐含的答题点进行概括并加工合并,避免遗漏。
5.理解文章类题5.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
把题干带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的附件,可以用文中相关语句作答,也可以用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审美鉴赏1.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注意,回答不能全部照搬,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2.分析文章重点字词的作用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1.动词生动表现人(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形状)。
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事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赏析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和段落3.(1)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对文中的划线句进行赏析;请说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某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1)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参见上面);分析修辞+修辞作用每种修辞手法都见其固定的答题套路(2)文章开头:引出下文;开头点名故事所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照应文章标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万能模板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万能模板一、概括文章内容类(3题)题1:概括记叙文主要内容。
- 公式:谁 + 做什么 + 结果如何。
题2:概括说明文主要内容。
- 公式:说明对象 + 特征。
题3:概括议论文主要内容。
- 公式:论点 + 论证过程概述。
二、分析人物形象类(3题)题4:分析记叙文人物形象(正面描写)- 公式:外貌描写(如有)+ 动作描写 + 语言描写 + 神态描写 + 心理描写(如有)得出人物性格特征。
题5:分析记叙文人物形象(侧面描写)- 公式:通过他人反应(侧面描写)+ 结合事件来分析人物形象。
题6: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综合描写)- 公式:综合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以及他人对人物的态度、人物所处环境等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 解析:从外貌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可知他生活穷困潦倒;语言描写“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体现他的迂腐;他给孩子们分茴香豆的动作描写,又显示他善良的一面;他人对他的态度是嘲笑、戏弄,也反映出他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下。
综合来看,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穷困潦倒、迂腐、善良但又被社会所不容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
三、理解词语含义类(3题)题7:理解文中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记叙文)- 公式:本义 + 文中联系上下文分析语境义。
题8:理解文中词语的指代义(说明文)- 公式:往前找,一般指代前面提到的相关事物或现象。
- 解析:在文中找到提到“这些自然现象”的句子,然后往前查找,会发现它指代的是“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题9:理解文中词语的深层含义(议论文)- 公式:结合文章论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社会背景等分析深层含义。
四、赏析句子类(4题)题10:赏析记叙文句子(从修辞角度)- 公式:修辞(判断)+ 修辞作用 + 写出了……(内容)+ 表达了……(情感)- 解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45个万能公式可打印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理解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训练,下面将介绍45个万能公式,供学生参考使用。
一、万能公式1-151、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然后看题干。
2、抓住主题,对照题干。
3、细读全文,理清思路。
4、指代题干的位置。
5、划出难点句,看透题意。
6、选项辨析法。
7、排除干扰项。
8、紧抠事实,抓住关键。
9、换位思考法。
10、句意猜词法。
11、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
12、中心句把握法。
13、连接词的作用。
14、对比分析法。
15、辨析事实与观点。
二、万能公式16-3016、绝对化与相对化表达。
17、主旨大意找中心。
18、排除干扰,找正确答案。
19、增加逻辑关联把握。
20、对照题干理清思路。
21、眼到口到手到全媒体。
22、综合分析法。
23、点题法。
24、比较与类比。
25、增加练习量提高效果。
26、阅读文章与综合素材。
27、解答问题要点。
28、提高揣摩能力。
29、整体解题法。
30、改变解题思维模式。
三、万能公式31-4531、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2、理性解题法。
33、增强辩证思维。
34、增加综合认知。
35、提高解题效率。
36、练习解题策略。
37、量化分析法。
38、心智导图解题法。
39、提高表达能力。
40、提高归纳概括力。
41、提高直接推断能力。
42、增加练习强化记忆。
43、深入探究教材。
44、增强识记记忆。
45、解题技巧与方法。
以上就是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45个万能公式,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提升语文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不仅是学习的一部分,更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希望大家能够多加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中,掌握一些有效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仅仅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抓住重点,提高阅读效率。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一、概括文章内容题。
解析:1. 概括内容模板: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件、景物等),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二、分析人物形象题。
解析:1. 人物形象分析模板: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析:1. 从他们对待于勒态度的变化来分析。
当得知于勒发财时,他们“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里的语言和行为描写表现出他们的贪婪、虚荣。
当发现于勒又变成穷光蛋时,“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这些描写体现出他们的自私、冷酷、势利。
三、理解词语含义题。
解析:1. 词语含义理解模板:本义 + 文中义。
2. “标致”本义是漂亮、好看。
在文中“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这里的“标致”是反语,实际是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丑态的厌恶,是一种讽刺。
解析:1. 本义是隔阂。
在文中,“我”和闰土之间存在着“隔膜”,这不仅是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由于社会地位的差距、封建等级观念等因素,使他们在思想、情感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距离,这种距离就是文中所说的“隔膜”。
四、赏析句子题。
解析:1. 句子赏析模板:从修辞、描写方法、词语运用等角度入手。
- 修辞角度:此句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
“盼望着,盼望着”反复,强调了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天当作人来写,赋予春天以人的动作“脚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即将来临的情景。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一、概括文章内容。
公式: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二、分析人物形象。
公式:从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事件+他人评价入手。
解析:从外貌描写来看,“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可以看出他生活穷困潦倒且好逸恶劳。
他的语言总是“之乎者也”,如“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表现出他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迂腐不堪。
动作上,“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显示出他想在短衣帮面前显示自己的阔绰。
他教小伙计认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等事件,能看出他心地善良的一面。
而旁人对他的嘲笑,如“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也从侧面反映出他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可怜人。
公式:同上。
解析:外貌描写文中未着重体现。
语言上,当他们以为于勒发财时,“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等话语,表现出他们的自私、冷酷、唯利是图。
动作上,他们发现于勒又变得穷困潦倒时,“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母亲的暴怒、躲避动作,生动地刻画了他们嫌贫爱富的嘴脸。
从整个事件中,于勒有钱时盼他回来,没钱时避之不及,他人的评价虽未直接点明,但从他们的行为可以看出在旁人眼中他们也是势利之人。
三、理解词语含义。
公式:本义+文中义(结合语境)解析:“标致”的本义是漂亮、好看。
在文中“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这里的“标致”是反语,结合语境,是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对他们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厌恶之情。
公式:同上。
解析:“隔膜”的本义是隔阂、不相通。
初三语文阅读答题公式
初三语文阅读答题公式一、记叙文阅读答题公式(一)概括内容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公式:谁(主要人物)+做什么(主要事件)+结果怎样。
示例:《走一步,再走一步》主要内容可概括为“我”(主要人物)在和伙伴们去爬悬崖时被困,在父亲(人物)的鼓励下,一步一步走下悬崖(主要事件),最终克服了恐惧(结果)。
2. 概括事件发展过程: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梳理出起因、经过、高潮、结局。
公式:起因是……,经过是……,高潮是……,结局是……。
比如一篇记叙文写比赛,起因是学校组织篮球比赛,各班积极准备;经过是比赛过程中双方激烈角逐,我方队员出现失误但又努力追赶;高潮是在最后几分钟我方打出精彩配合反超比分;结局是我方获得比赛胜利。
(二)分析人物形象1. 从人物描写方法分析:外貌描写(肖像描写):通过对人物容貌、神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
公式:外貌描写表现出人物……的特点,如“他头发蓬乱,脸上带着疲惫的神色,身上的衣服满是补丁”,可看出人物生活困苦、操劳的特点。
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对话、独白等来刻画人物。
公式:语言描写体现出人物……的性格,如“我一定要考上理想的大学,为家人争光!”这句语言描写表现出人物有志向、有责任感的性格。
动作描写:通过人物的行为动作来展现其性格。
公式:动作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品质,如“他猛地站起身,冲上前去,紧紧抱住了即将摔倒的老人”,体现出人物善良、热心的品质。
心理描写:对人物内心的想法、感受等进行描写。
公式:心理描写反映出人物……的心境和性格,如“她心里暗暗想:这次考试可千万不能再失利了,不然怎么对得起父母的期望呢”,反映出人物焦虑、有上进心的心境和性格。
2. 从具体事例分析:公式:通过……事例,看出人物……的特点。
例如,通过“小明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还帮忙提东西”的事例,看出小明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特点。
(三)理解句子含义1. 结合上下文理解:公式:先分析句子本身的字面意思,再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其在文中的深层含义。
初中语文阅读万能答题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万能答题公式一、记叙文阅读1. 概括文章内容- 公式:谁 + 做了什么(在什么情况下)+ 结果怎样。
比如说,写小明在下雨天去给生病的奶奶送药,最后奶奶病情好转,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概括啦。
2. 分析人物形象- 公式: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直接描写)以及他人的反应、环境描写对人物的烘托(间接描写)等方面入手。
如果文中说“小明皱着眉头,咬着嘴唇,握紧了拳头说:‘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从这动作和语言描写就能看出小明是个坚定、有决心的人。
3. 理解句子含义- 公式:先看句子表面意思,再结合上下文和文章主旨挖掘深层含义。
要是句子是“那扇门关闭了,却又好像打开了另一扇希望之窗。
”表面上是说一扇门关上另一扇开,深层次可能是说一个机会失去了,但又有了新的机会,反映了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4. 赏析句子(从修辞角度)- 公式:这个句子运用了[修辞名称],把[本体]比作[喻体](比喻句)或者把[事物]当作人来写(拟人句)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或者文章的主旨]。
例如“月亮像个大圆盘挂在天上。
”运用比喻,把月亮比作大圆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又大又圆的特点。
5. 文章标题的作用- 公式:二、说明文阅读1.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公式:说明对象一般在文章标题或者开头就会点明。
特征呢,要从文中找关键词句,比如“大熊猫是一种珍稀的哺乳动物,它毛色黑白相间,体型胖嘟嘟的,特别爱吃竹子。
”这里大熊猫就是说明对象,毛色、体型、食性就是它的特征。
2.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公式:-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例子],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某个特征]。
例如“我国的石拱桥有很多,其中赵州桥就是典型的代表,它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里举赵州桥的例子具体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征。
-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数字],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某个特征]。
像“这座大楼高100米,有30层。
”准确说明了大楼的高度和层数。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一、概括文章内容。
1. 题目:概括记叙文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 解析:2. 题目:概括说明文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
- 解析:3. 题目:概括议论文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
- 解析:二、赏析句子。
4. 题目:赏析记叙文句子从哪些方面入手?答题公式是什么?- 解析:- 方面及公式:5. 题目:赏析说明文句子的答题公式。
- 解析:6. 题目:赏析议论文句子的答题公式。
- 解析:- 公式:论证方法+论证方法作用+论述的内容。
例如“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这里运用了引用论证。
答题公式为:运用引用论证(论证方法),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论证方法作用),论述了无业游民是很难教诲的这一观点(论述的内容)。
三、分析人物形象。
7. 题目:分析记叙文人物形象的答题公式。
- 解析:8. 题目:分析议论文中人物事例的作用(从人物形象角度)的答题公式。
- 解析:四、理解词语含义。
9. 题目:理解记叙文词语含义的答题公式。
- 解析:- 公式:本义+语境义+表达效果。
例如“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中的“狡猾”,本义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在文中的语境义是“调皮、机灵”,表达效果是生动地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
10. 题目:理解说明文词语含义的答题公式。
- 解析:- 公式:词语本义+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说明对象及内容)+体现的准确性。
例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中的“几乎”,本义是“将近于;接近于”,在文中表示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不是到处都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 题目:理解议论文词语含义的答题公式。
- 解析:- 公式:词语本义+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论点及论证内容)+对论证的作用。
初中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可打印
初中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可打印
以下是24个万能公式,供初中阅读理解使用:
1.预测公式:通过阅读标题、首段和结尾段来预测文章的主题和大意。
提前预测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2.标题公式:找出文章标题中的关键词,预测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3.主题句公式:找出每段文章的主题句,这句话通常出现在段落的开
头或结尾。
4.细节公式:通过找出段落中的关键词和核心句,在文章中找到所需
要的细节信息。
8.逻辑公式:分析文章中的逻辑关系,包括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
列关系等,以帮助理解文章的意义。
13.问题公式:提出自己对文章内容的问题,帮助理解文章,并激发
更深入的思考。
14.总结公式:通过挑选出每段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总结文章的
中心思想和观点。
15.图表公式:如果文章中有图表或统计数据,利用图表中的信息来
解读和分析文章。
16.上下文公式:依靠上下文理解生词和句子的意思,避免仅仅依靠
字面意思的解读。
17.上下文词义推断公式:通过上下文的线索推断生词或不熟悉的词
语的意义。
18.词根词缀公式:通过词根和词缀的意义来推测生词的意思。
19.先行词公式:找到代词的先行词,以帮助理解代词的意义。
20.段落结构公式:了解文章的段落结构,包括主题句、细节、解释等,以帮助理解整个文章的组织和逻辑性。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15个万能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15个万能公式阅读理解是初中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下面是15个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万能公式,通过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大幅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
1.背景知识法:阅读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如时代背景、作者背景等,有助于理解文章。
2.首尾呼应法:理解文章的关键在于抓住首尾,通过对首句和尾句的理解,可以快速找到文章的关键信息,有助于整体把握文章。
3.关键词定位法:关键词往往是文章的重点,通过找到关键词,可以快速定位到关键信息。
4.逻辑推理法:阅读理解过程中要善于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通过对文章的描述、论述、对比等逻辑关系的分析,找出文章的逻辑关系。
5.句子分析法:有些文章句子较长,句子之间关系较复杂,可以通过对句子的分析,理解句子之间的关联,帮助理解整个文章。
6.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文章中的对比词语、句子的对比分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7.推理判断法:通过对文章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将零散信息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理解。
8.总分结构法:文章往往有总分结构,通过找到文章的总分结构,抓住文章的核心思想和重点内容。
9.上下文法:通过对文章上下文的分析,理解隐含在语境中的信息,帮助理解文章。
10.反复揣摩法:对于难以理解的句子、词语,可以反复揣摩,通过思考分析,逐步理解。
11.挖掘修辞法:阅读理解中常常用到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通过挖掘和理解修辞手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12.构词法:通过对文章中的词语的构词法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词语的意义和含义。
14.修辞手法分析法: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有时候能够帮助理解文章的内涵,可以通过对修辞手法的分析,深入理解文章。
15.内容概括法:通过对文章的主题、段落的主旨进行内容概括,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以上是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15个万能公式,通过掌握这些公式,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有针对性地运用这些公式,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初中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初中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1. 主题/中心思想公式:文章的主题 = 作者的观点 + 论据 + 证明2. 态度/情感公式:作者态度 = 词语/句子情感色彩 + 文章词汇选择3. 文体公式:文章文体 = 作者的写作目的 + 文章的语言风格4. 对比/类比公式:通过对比/类比展示事物相似或不同之处或关系5. 比喻公式:通过比喻用一个事物解释另一个事物,以形象化说明6. 递进公式:通过逐步升高或升华、推进内容的形式表达作者立场7. 举例公式: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问题,以使论点更加生动形象8. 回答问题公式:通过回答问题展开论述,达到表达观点的目的9. 叙述公式:通过叙述大量细节描写事情的发生、发展情况,以加深读者印象10. 分类/归纳公式:将事物进行分类或归纳,使信息更有条理性11. 演绎/归纳公式:通过逻辑推理和总结来证明论点的可信度12. 对话/引言公式:用对话和/或引言来引出文章的话题和内容13. 引证/出处公式:通过引用其他人的观点、数据等来证明论点的可信度14. 补充/丰富公式:通过补充和丰富信息来使文章内容更具说服力15. 问题解决公式:通过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用论证来解决问题16. 时间/空间公式:通过描述时间和空间来加强文字的描述和表达17. 道德/伦理公式:通过道德和伦理角度的论述来分析和评价某些事物18. 实证/统计公式:通过数据、事实和统计等来支持论点,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19. 比较公式:通过对比论述来进一步阐明观点,加强文章可信度20. 权威/专家公式:通过引用权威和专家的意见来支持论点21. 反面/对比公式:通过从反面来论述和对比所表达的观点22. 以小见大公式: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来反映大问题和深层次的内涵23. 自然/文化公式:通过自然和文化元素来表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24. 语感/节奏公式:通过音韵、韵律、节奏等语感效果来体现文章的美感和思想感染力。
初中语文48个答题公式
初中语文48个答题公式1、理解+抒情=诗歌鉴赏2、事实+分析=议论文写作3、表达+感悟=读后感写作4、描写+抒情=小品文写作5、情节+人物=小说梳理6、史实+解读=历史文章7、主题+剖析=文学作品阅读8、对比+分析=古代文学对比9、主旨+例证=现代文学分析10、现象+思考=社会热点评论11、文本+背景=文学批评12、语言+形象=写景鉴赏13、人物+故事=寓言故事分析14、情节+结局=小说评价15、文本+情感=散文阅读16、材料+观点=命题作文17、喜怒哀乐+描绘=古诗文鉴赏18、想象+描写=叙事作文19、观点+分论点=议论文构思20、现象+原因=科普阅读21、造型+主题=美术作品分析22、情感+意境=诗歌分析23、语言+意义=文言文理解24、文本+背景=传统文化解读25、现象+分析=新闻报道26、事实+解释=历史考察27、人物+心理=小说人物形象分析28、场景+描写=写景作文29、情感+传达=散文写作30、主题+情感=诗歌创作31、观点+证据=命题议论文写作32、风格+特点=文学流派分析33、对比+分析=文学作品对比34、文本+文化=语文文化阅读35、语言+韵律=古诗词朗诵36、情感+体验=读书笔记37、场景+人物=小说情节分析38、文本+观点=综合阅读39、事件+意义=历史故事分析40、人物+冲突=小说情节梳理41、思路+论述=文章写作42、对比+抒情=诗歌对比鉴赏43、背景+人物=阅读理解44、情感+感受=散文欣赏45、主题+表达=小说主题分析46、文本+解读=文学批评47、语言+韵律=现代诗歌欣赏48、情感+表达=写作技法练习。
初中阅读理解答题公式
初中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如下:1.题型:概括主旨大意•公式:这篇文章讲述了……,表达了……,呼吁……1.题型:解释词义•公式: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测词义1.题型:给文章拟标题•公式:用文章中的主题或线索来作为标题1.题型:推理判断•公式:根据上下文合理推理1.题型:理解作者态度•公式:通过文章中的描述,作者的态度是……1.题型:推断句子含义•公式:直接引用原句并解释句子的言外之意1.题型:列举例子作用•公式:具体、形象地表达了某个观点/问题1.题型:提出建议•公式:作者建议……,因为……,为了支持这个观点,作者提供了……证据/理由。
1.题型: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公式:作者采用了……论证方法,强调了……观点,使论证更加严密、有力。
1.题型:分析文章结构•公式:文章采用了总分总、总分、分总等结构方式,先……,再……,最后……。
1.题型:阅读感悟类题•公式:这篇文章让我深有感触,它启发我面对困难时要勇敢/勤奋/有毅力。
1.题型:对某个问题进行简答•公式:文章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但提到了……,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1.题型:对某事物进行评价•公式:我认为这个事物是……的,因为……。
1.题型:写作手法分析•公式: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1.题型:写作顺序分析•公式:文章采用了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写作顺序。
1.题型: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开头句: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结尾句:总结全文,呼应前文;过渡句:承上启下,引出话题。
1.题型:分析某个人物形象•公式: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1.题型:分析某个情节的作用•公式: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1.题型:赏析某个句子•公式: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1.题型:分析某个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公式:这个词语的含义是……,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万能公式(24个)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万能公式(24个)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是学生们在语文研究中常遇到的一个难点,下面给出了24个万能公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1. 审题要准确: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
审题要准确: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
2. 通读全文:进行整体把握,了解文章大意。
通读全文:进行整体把握,了解文章大意。
3. 找出关键句:寻找文章中解答题目的关键句。
找出关键句:寻找文章中解答题目的关键句。
4. 推理判断:根据关键句进行合理推理和判断。
推理判断:根据关键句进行合理推理和判断。
5. 信息定位:找到题目和文章中对应的信息。
信息定位:找到题目和文章中对应的信息。
6. 推敲选项:仔细对比选项,排除干扰项。
推敲选项:仔细对比选项,排除干扰项。
7. 紧记词性:注意选项中词语的词性关系。
紧记词性:注意选项中词语的词性关系。
8. 细心比较:仔细对照文章和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异。
细心比较:仔细对照文章和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异。
9. 排除关联:排除与文章无关的选项。
排除关联:排除与文章无关的选项。
10. 上下求索:结合文章前后内容进行综合思考。
上下求索:结合文章前后内容进行综合思考。
11. 找对应:找出与题目要求相对应的部分。
找对应:找出与题目要求相对应的部分。
12. 抓关键词:找到文章中与问题相关的关键词。
抓关键词:找到文章中与问题相关的关键词。
13. 归纳概括:将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总结和概括。
归纳概括:将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总结和概括。
14. 记句型教句法:重复出现的句型往往是关键信息。
记句型教句法:重复出现的句型往往是关键信息。
15. 注意细节:仔细寻找文章中的具体细节。
注意细节:仔细寻找文章中的具体细节。
16. 运用逻辑:通过逻辑关系推理出正确答案。
运用逻辑:通过逻辑关系推理出正确答案。
17. 辨别观点:分辨文章中的主观和客观观点。
辨别观点:分辨文章中的主观和客观观点。
18. 注重语境:注意选项在文章中的语境使用。
注重语境:注意选项在文章中的语境使用。
部编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大全(绝对有用)+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大全(绝对有用)一上初中,阅读理解在考试中的比例一下大了很多,难了很多,阅读丢了很多分。
有读不懂的,但更多的是读懂了答不来或答不到点子上的。
阅读其实有技巧和固定答题套路的,灵活掌握后做阅读题不再是难事。
下表是汇总出的解题技巧,希望能和各位同学共享。
表中所列固定答题套路将稍后推出。
先见为快,如:修辞手法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表现手法对比:**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如何做语文阅读理解题(二)二、现代文阅读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钓者①“文化大革命”中,那一个黄昏里,河边的芦苇全白絮了,我放牧回来,仄在牛背上,悠悠地吹那笛儿。
蓦然,就瞧见那弯弯的柳树根上,坐着一个人钓鱼,草帽把脸全遮住了,一只蜻蜓停在那帽沿上。
我感到新奇,从牛背上溜下来,悄悄走近去,他没有动,钓竿横在那里,已有几条小鱼在啜那钩上的小蚯蚓了,那浮子就微微地激动,像落下的一朵芦絮,又像冒上来的一个水泡儿。
那人还是不动。
我却急了:“钓,快钓!”②他仍一动不动地坐他的地,那钓竿依然没有拉,浮子静了一下后,又微微地激动了。
③但我终是看清他的脸了,很黄,满下巴的毛也黄,连两手的食指和中指都是黄得发焦。
我立即掉头逃走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怪人,一个外乡来的怪人了。
④第二天,第三天……几乎是每一个黄昏,我放牧回来,总要好奇地往那芦苇深处的柳树下看看。
他总是那么坐着,像一尊石头。
但终未见他钓上一条半尾鱼来。
⑤一天,一头牛病了,半下午我就赶牛回队牛圈,在那我竟看见这位钓者了。
他双脚踩在牛粪里,用锨往外铲那粪块,粪是泥草沤的,铲不动,手就伸下去了,那焦黄的食指和中指,一抠,抠起一大块来。
……抠完粪了,又去担干土垫,扁担在肩上跳,他前后顾着,用两手抓住捺,摇摇摆摆走,已经看见我在笑看他了,并不一言一笑,我想:他原来扁担都不会担,自然是不会钓鱼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做语文阅读理解题(一)
一上初中,阅读理解在考试中的比例一下大了很多,难了很多,阅读丢了很多分。
有读不懂的,但更多的是读懂了答不来或答不到点子上的。
阅读其实有技巧和固定答题套路的,灵活掌握后做阅读题不再是难事。
下表是汇总出的解题技巧,希望能和各位同学共享。
表中所列固定答题套路将稍后推出。
先见为快,如:
修辞手法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表现手法对比:**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
如何做语文阅读理解题(二)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
姓名--------座号--------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 )
1. 2 sin 60°的值等于( )
A. 1
B. 23
C. 2
D. 3
2.
下列的几何图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
3. 据2017年1月24日《桂林日报》报道,临桂县2016年财政收入突破18亿元,在广西各县中排名第二. 将18亿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1.8×10
B. 1.8×108
C. 1.8×109
D. 1.8×1010
4. 估计8-1的值在( )
A. 0到1之间
B. 1到2之间
C. 2到3之间
D. 3至4之间
5. 将下列图形绕其对角线的交点顺时针旋转90°,所得图形一定与原图形重合的是( )
A. 平行四边形
B. 矩形
C. 正方形
D. 菱形
6. 如图,由5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组合成一个立体图形,它的左视图是( )
7. 为调查某校1500名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结合调查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提供的
信息,可估算出该校喜爱体育节目的学生共有( )
A. 1200名
B. 450名
C. 400名
D. 300名
8.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 2 + 4x – 5 = 0,此方程可变形为( ) A. (x + 2)2 = 9 B. (x - 2)2
= 9 C. (x + 2)2 = 1 D. (x - 2)2 =1 9. 如图,在△ABC 中,AD ,BE 是两条中线,则S △EDC ∶S △ABC =( )
A. 1∶2
B. 1∶4
C. 1∶3
D. 2∶3 10. 下列各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 A. x 2
+ 2x -1=(x - 1)2 B. - x 2 +(-2)2 =(x - 2)(x + 2) C. x 3- 4x = x (x + 2)(x - 2) D. (x + 1)2 = x 2 + 2x + 1 11. 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E 为BC 的中点,AB = 4,∠BED = 120°,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 )
A. 3
B. 23
C.
23 D. 1 圆弧 角 扇形 菱形 等腰梯形
A. B. C. D.
(第9题图)
(第11题图)
(第7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