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月经过少的中医诊疗思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探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项目NO:国中医药(2009年)30号

月经过少的中医诊疗思路*

杨鉴冰 王改梅 屈小会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咸阳712046

) 摘 要 目的:

探讨月经过少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从中医理论认识出发,结合临床病史、症状、检查资料等,归纳致病因素及发病机理,确定治疗方案及方药。结果:常见病因为肾虚、

血虚、气滞、血瘀、痰郁及手术等六类因素,而肾虚血瘀是月经过少的基本病机。治疗以补益肾精,化瘀调经为主,采用分期调周法,使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功能健全,肾精充足,经量恢复。结论:月经过少主要病因病机为肾虚血瘀,补肾养血、化瘀调经为主要治法,分期调周加减用药可提高疗效。

 主题词 月经过少/中医药疗法 病因病机 @诊疗思路 @补肾育宫汤

 【中图分类号】 R75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7369(2013)06-0734-03 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

月经量明显较常量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d,甚至点滴即净者,并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为“

月经过少”。一般认为月经量少于20mL为月经过少[1]

。月经过少常可发展为

闭经,导致不孕及卵巢早衰等,严重威胁妇女的身体、精神及心理健康。现就月经过少的中医病因病机特点及治疗探讨如下。

1 月经过少的发病因素 中医认为月经量少的

发病有虚有实,

虚者多因亏少,冲任血海亏虚,经血乏源;实者多因气滞血瘀,或痰湿阻滞,冲任壅塞,血行不畅而月经过少。临床多表现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肾虚、

血虚、气滞、血瘀、痰湿为多见。肾虚所致 多因先天肾气未充,或禀赋素弱;或育龄期房劳多产及各种妇科宫腔手术而直接伤肾,致天癸衰竭,精血乏源,冲任血海空虚致经血量少或闭久不潮

[2]

。故《傅青主女科》曰:“经水出诸肾”,《医学正传·妇人科》也言:“经水全借肾水施化”

。血虚所致 素体血虚、久病未复,营血亏虚,或饮

食劳倦,口服避孕药和某些减肥药物,损伤脾胃,生化乏源;

或多产堕胎,数脱于血,使血海不满或满溢不多,致冲任、胞宫、胞脉失于滋养,经行不畅,经来量少。

气滞所致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女性面对生活、工作压力日益增大,情绪易波动甚至处于紧张状态,易造成七情内伤,致使肝之功能失常,肝失条达,气血运行受阻,气郁血滞,冲任受阻,血行不畅,出现经行量少。《万氏女科》中云:“忧愁思虑、恼怒怨恨,气郁血滞而经

不行”。《普济方·妇人诸疾门》亦曰:“妇人室女以肝气为用,

盖肝乃血之府库,肝即受病,经候衍期,或多或少,或闭断不通”

。血瘀所致 妇女若经、产之时感受寒邪,寒客胞宫,

血为寒凝;或素多忧郁,气郁血滞;或宫腔手术损伤脉络,离经之血不能速去,瘀血停留,阻滞冲任胞宫,血行不畅,血海受阻而经血量少。即如《金匮要略》所言“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

。痰湿所致 自幼素体肥胖,加之学习紧张、缺乏运动锻炼;或素体脾虚,多次外感湿邪,作息不规律、饮食单一,

盲目减肥等,水湿停聚冲任胞脉、胞宫,内生痰浊,阻滞冲任、胞宫,经不畅行而致月经量少[2]

。《万氏

妇人科》中描述:“惟彼肥硕者,膏脂充满,元室之户不开;

挟痰者,痰涎壅滞,血海之波不流,故有过期而经始行,或数月经一行,及为浊,为带,为经闭,为无子之病”

。手术所致 多见育龄期宫腔手术操作直接作用于胞宫,妇女包括堕胎、小产后清宫手术,或无痛人流及药物流产等手术,均可直接损伤胞络,致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瘀血内停,新血不生,冲任、胞宫失于滋养且瘀血内阻,经脉不畅,冲任阻滞,发为月经过少。2 月经过少的发病机理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

既藏先天之精,又藏后天之精,精血同源,肾精所化之肾气主宰着天癸的至竭及月经的潮止,肾气盛则先天之精化生的天癸在后天水谷之精的充养下最后成熟,通过冲任胞脉而达于子宫,促成月经的出现,因此月经的产生以肾为主导。而经血的按期而泻,又与肝藏血,主

疏泄,司冲任;脾运化,气血生化之源有着重要影响。肝的精血充盈,藏精储血功能正常,余血方可下注血

海,使冲脉满盛,月经如期而至。肝主疏泄,能调节一身之气机,肝气条达则任脉通利,从而胞宫得养,经事正常。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之运化功能正常,则后天之精源源不断充盈先天精血,痰浊不生,使肾-天癸-冲任-胞宫的生理正常。概括起来,月经过少的病机以肾气亏损,精血衰少为本,气滞、瘀血、痰湿为标,病久往往虚实夹杂形成肾虚血瘀、肾虚肝郁、肾虚痰湿、血虚夹瘀,肝郁兼瘀等证,而以肾虚血瘀是月经过少的基本病机。

3 月经过少的辨证思路 辨证是中医治病的关键,也是中医的精髓,更能体现个性化的治疗。随着现代医学检测手段在临床上的广泛运用,更增加了中医辨证的确切依据,故对月经过少的辨证除根据月经量、色、质及有无腹痛,结合全身症状及舌脉辨虚实外,还要注意将中医四诊微观化,结合BBT(基础体温)测定、B超及性激素检测、妇科检查等进行辨证论治。

结合BBT测定,辨期按周调经 根据患者BBT(基础体温)测定,可分辨患者处于月经周期中的不同生理时期。若BBT出现高相持续8d,此时可确定患者由黄体期将转入月经前期,可采用促经法,以泻为主,活血调经;经净后进入经后期,BBT呈现低相,处于亏虚阶段,则采用补肾益精养血为主;进入月经间期,BBT较前升高0.3℃并维持3d以上,可采用补肾阳促黄体治疗。

结合B超检查,内膜厚度辨虚实 对于初诊月经量少并发月经稀发的患者,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可确定虚实,若患者经来量少且月经延期不至,B超测子宫内膜厚度≥8mm,可辨有实邪阻隔,采用泻法,或益气活血催经,或温阳化瘀促经;若子宫内膜厚度≤5mm,可辨为精血不足,不宜通经,需采用补法,以补肾养血调经为主。治疗阶段中,按期B超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往往可预示治疗的效果。

结合性激素检测,辨病以定病机 月经量少可见于多种妇科疾病表现的同一个征像,如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卵巢早衰、人流、药流术后等,检测性激素,有助于辨别疾病性质,若检测T(睾酮)高的患者多属PCOS,以肾虚痰湿病机进行辨证;PRL(泌乳素)超高的患者多辨为肾虚肝郁或肝郁血瘀;E2(雌二醇)、P(孕酮)较低的以肾虚精亏而定;若月经周期第2~4d空腹晨血测10IU/L≤FSH(促卵泡激素)≤40IU/L;或月经周期第10dFSH≥20IU/L,或FSH/LH(促黄体生成激素)比值>3.6为卵巢储备功能低下[5],多辨为肾虚血瘀;FSH和LH均升高,有卵巢早衰迹象,多辨为血虚夹瘀或肾虚血瘀型。

4 月经过少的中医药治疗 依据“肾虚血亏夹瘀”是月经过少主要病机,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治疗月经过少的经验方—补肾育宫汤[4],以“补肾益血、化瘀调经”为根本治则,方由当归、熟地、山萸肉、枸杞、茯苓、菟丝子、杜仲、紫河车、紫石英、鸡血藤组成,方中紫河车为血肉有情之品,大补真元,补肾益精,养血益气,兼有补阳作用,为君药;紫石英专主女子风寒在子宫,温营血,通奇脉,祛风寒;菟丝子补阳益阴;熟地味甘,微温,滋阴养血,填精益髓,与菟丝子、紫河车、紫石英等温肾助阳药相配,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肾中阴阳得以调理;当归、鸡血藤补血活血调经,使诸滋肾益精之品补而不滞,且与熟地合用共奏养血益精之效;山萸肉、枸杞子、杜仲补益肝肾;茯苓健脾助运化,以后天养先天。全方有补肾气,滋肾精,温肾阳,益化源、促血运,调月经之功效,使机体肾气旺盛,精血充足,冲任相资,血海满盈,溢于胞宫,如时常量而下。治疗时再根据月经的周期性及子宫藏泻规律和子宫内膜消长的变化,采用分期调周法,同时利用现代诊断技术弥补传统中医四诊之不足。

肾虚血瘀型 经来素少或渐少,色黯淡,可伴婚久不孕;或人流术及药流清宫术后,月经量逐渐减少,甚点滴而下,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带下稀少、阴部干涩、性欲淡漠、小腹胀痛、面色晦暗有褐斑,舌淡黯或边有紫气,脉沉涩。治以补肾填精,活血调经,以补肾育宫汤为主,并根据月经不同的时期辨证加丹参、红花、川芎等活血化瘀药进行调周治疗。

肾虚肝郁型 平素性情急躁、抑郁,情绪不定,经来素少,甚不足2d即净,质暗或有小血块,经前胸胁乳房胀痛,或有乳头排液;或伴烘热汗出、胸闷心悸、烦躁少寐、腰酸乏力、健忘、情绪忧郁等,舌淡红,苔薄,脉弦细。治以补肾疏肝,活血调经,以补肾育宫汤为主按调周法加疏肝解郁之柴胡、白芍、郁金、香附、生麦芽等药进行辨证治疗。

肾虚痰湿型 形体肥胖,经行量少伴延期而至,色淡红,质粘稠,伴胸闷呕恶,肢体多毛,或面部痤疮;舌淡,苔白腻,脉细滑。治以补肾化痰,除湿调经。以补肾育宫汤为主按调周法加半夏、苍术、胆南星、茯苓等化痰燥湿之中药。

血虚夹瘀型 经来血量逐渐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黯,质稀或夹有血块;伴头晕眼花,面色萎黄,形体消瘦,食纳减少,肌肤干燥,便秘难解,舌淡黯,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治以养血活血,化瘀调经,以补肾育宫汤为主加重养血活血药物如当归、阿胶、茺蔚子、丹参等药。

肝郁血瘀型 证见每于经行之前一周即出现小腹作胀,胸胁乳房胀痛,经来行而不畅,时下时止,色暗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