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评课稿
《唯一的听众》教学评价
《唯一的听众》评课稿张玉红今天听了刘老师执教的《唯一的听众》一课,老师整节课都落实了新课改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
具体表现如下: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课堂中,刘老师利用杜郎口教学模式,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全班分五个大组,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并且刘老师这一节课别具一格地安排听课老师深入到每一个组中,我坐在好问小组里面,置身于学生之中,确实感受到了学生探索新知,大胆发言,不是逢场作戏。
而且,刘老师到各组中反馈学习进展,循循善诱,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民主平等,营造和谐氛围。
课堂教学中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课堂上没有喝斥,没有讥讽,没有批评,有的只是老师那始终带着微笑的脸,以及鼓励、赞赏、期待的眼神。
学生因为有了信心,有了勇气而变得想说、敢说、愿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能表现得最活跃。
我更佩服每组代表的展示,他们大胆成功地展示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规律进行提炼提升,特别是博学小组的课本剧表演,他们表现得大胆,寓情于景,绘声绘色。
三、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
求知小组在读“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这句时没有突出重点,其他小组就有人指出应在重点词“最”、“首席”上读重音,老师也相机强调抓住重点,注重了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品读,揭开了这唯一的听众——一位资深教授的面纱,是她让“我”有了拉小提琴的信心。
综上所述,刘老师这节课优点多多,教者轻松,学者愉快。
人教版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评课稿
唯一的听众》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中,老教授对初学者的尊重,让他们奏出了真正的音乐。
美妙的音乐在琴弦上流淌,充满了整个林子和心灵。
___老师设计了教学环节,展现了她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亲切自然的教学态度。
___老师曾说过“语文老师要用语文的眼睛看语文,用语文的耳朵听声音,用语文的嘴巴去交谈,用语文的心灵去感受、去思考、去体验。
”在整堂课中,___老师通过细读语言,突破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她的教学思路清晰,层层深入,围绕“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以及老妇人的语言和神态的变化展开,表达了老妇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以及我对老人这与众不同的帮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___老师抓住了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平静地望着我”这一关键词,让学生通过品读、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谈感受,渗透了研究方法。
学生在___不同形式、不同角度的引导下,从读中获得个性化的感悟,做到了在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读懂课文。
学生通过自己去实践,感受体验作者的心理活
动变化,知道了平静的眼神中包含着鼓励、称赞。
学生思维的火花在一次次对文本独特的解读中碰撞着。
___老师还巧妙地设计了读写训练,让学生升华情感。
___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的,而想象力概
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想象和写作,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推动了自己的思维进步。
唯一的听众教案5篇
唯一的听众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的我为您带来的5篇《唯一的听众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小编我最大的乐趣哦。
《唯一的听众》教案篇一一、课题质疑,激发阅读期待。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4课(板书)的听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听众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你最想知道什么?2、学生质疑,教师归纳梳疑。
二、检查预习效果。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自学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在读中重点指导下列词语的读音及词语的意思。
(1)读准字音:沮丧叨念懊恼琴弦甭想兴奋(2)理解意思:难以置信全力以赴蹑手蹑脚(换个词)3、同桌互读三、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文中的”的听众”指的是谁呀?(板书:老妇人)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了一件什么事?(在什么情况下,谁怎么样?结果怎么样?)初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4、再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脉络。
四、辨析形近字7据()澳()谭()阻()锯()懊()潭()沮()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书写字词。
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1、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出示句子因为我拉得小夜曲就像距床腿,这使我感到沮丧。
后来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每天清晨我的听众。
2、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心中有疑问吗?(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我为什么”我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位耳”聋”的老妇人?”二、细读课文:1、是呀!到底是怎样的一位老妇人呢?同学们读一读”阅读思考”2题。
(指名读)2、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用不同的曲线画出老妇人在什么情况下对我说了什么,并体会联系上下文体会每句话的含义。
(也可以试着列一列表格)出示表格老教授的话在什么情况下讲的我的感受老教授是个怎样的人3、学生充分自学。
六年级语文评课稿9篇
六年级语文评课稿9篇六年级语文评课稿9篇六年级语文评课稿1《唯一的听众》这篇文章是通过一位音乐老教授装聋对青年小提琴手进行鼓励、帮助从而使青年人获得成功来歌颂人间真情的。
如何落实新课标精神,体现以生为本、因学而教的理念,周__老师执教的《唯一的听众》这一课例,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一、充分地读在初步感悟语言,体味情感的基础上,周老师让同学找出老人说的四句话,对这四句话重点品读、赏读,以读代讲、以读促学、以读悟情、以读体意,这是教者灵活处理教材,娴熟地驾驭课堂的一大特色。
朗读不但要有时间保证,更要有明确的要求与指导。
不论提出何种要求,采用何种指导方法,有一点总是应该强调的`,那就是要让学生读得投入,读出味道。
周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无疑是让人印象深刻的。
二、静静地思“我发现作者对自己非常失望,对自己评价很低。
”“虽然这里没有家人的评论,但是我。
我发现作者在遇到老教授之前是那样的懊恼。
”“我从‘我暗暗有几分兴奋’知道老教授的鼓励很有作用,作者鼓起了勇气。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我感受到小伙子开始有了自信,因为老教授不但表扬了他,还愿意做他的听众。
”。
老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来学习文本,揣摩情理;抓住反映“我”心路历程的句子研读,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准确性与深刻性。
三、大胆地写课堂中最后的写话练习第三次老人心理活动补白。
这不失为本课的一处精妙设计:既让学生自主对课堂进行小结,更让学生在深刻感悟内容、体验情感后水到渠成地外化表达、升华,同时也体现了读写的有机结合。
本节课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讨论:应重视学生之间的评价。
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表达给予欣赏、鼓励,这很好,但让学生之间评价就少了,应将评价权适度地让学生行使。
六年级语文评课稿2二期课改在上海全面实施已经第三年了。
常常听到有老师抱怨课文变长了,内容太深了,教学时间不够用。
我想课改中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人教版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评课记录
《唯一的听众》评课记录评课地点:六年级教室参加人员:三至六年级语文老师评课过程:一、韩旭红老师说课。
二、听课教师评课代婷婷老师: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而教师应当适时去挖掘孩子的潜能。
本节课在老人“平静”神态环节的设计中,韩老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联系上下文后,体会能老人“平静”眼神中所包含的意义,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也读出了文字背后的东西,孩子们有了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解读,“这眼神中包含着对作者的鼓励”、“这眼神中包含着对作者的期盼”、“这眼神中包含着对作者的肯定”、“这眼神中包含着对作者的赞许”……这一句句话从孩子们的嘴里迸出,让我看到了思维的火花在碰撞。
石婷婷老师: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清晰。
根据课文首尾鲜明的对比来制造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接着研读课文,通过品读老人的语言、神态描写、感悟老人对“我”的鼓励。
每一块活动目标明确,活动与活动之间的练习紧密。
梅士章老师:教学层次清晰,抓住老人的表现,结合自身的体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老人的话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每一次说话的表意也不同,老人的“用心”是什么心?多种多样,可能是保护他的自尊,关爱,不让他消沉。
感受他的成长过程。
让学生抓住关键句子,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
刘恋老师:思路清楚,上课不急不躁,紧扣教学目标,抓住老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学生的感受、体会比较到位。
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学生的发言中得到了验证。
作者在老人的鼓励之下,发生了什么变化?郜文青老师:韩老师课堂中语言紧凑、富有感染力,在训练当中,养成了较好的习惯。
韩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总是鼓励,和学生的互动贯穿始终。
建议:在抓句子,没有整体性的感觉。
板书有些不明白。
赵海曼老师:设计教材很用心,教学抓了开头和结尾相呼应。
韩老师的亲和力,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和他们一起开展的很顺利。
只不过有“用心”还挖掘的不够深,设计感悟很到位。
李勇老师:课件设计精致,教学思路清楚,静下心来聆听学生的发言,学生踊跃发言,畅所欲言,抓住老人的句子,感受老人的心理世界。
2019年人教版小学语文获奖评课稿-范文word版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人教版小学语文获奖评课稿篇一:人教版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评课稿《唯一的听众》评课《唯一的听众》一课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中,由于那位德高望重、音乐造诣极深的老教授对一个初学者的尊重,才有了令人惊讶的结果,我终于奏出了真正的音乐。
那些美妙的音乐在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
王静静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她虽然年轻,但是从课中看出她的教学基本功扎实,对学生的教学态度亲切自然,感情投入。
记得王崧舟老师曾说过“语文老师要用语文的眼睛看语文,用语文的耳朵听声音,用语文的嘴巴去交谈,用语文的心灵去感受、去思考、去体验。
”纵观整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教学思路清晰,层层深入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二是老妇人的语言、神态的变化,通过这两条线表现出老妇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表达出我对老人这与众不同的帮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王静静老师紧紧围绕这两条线索组织教学。
审视阅读理解过程,从求“变”到寻“因”,继而引出老教授的语言,在交流汇报中找出老教授眼神的句子,教学环节设计清晰明朗,主次分明,且环节相扣。
二、细读语言,突破难点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深处。
对语文教学而言,情是蕴涵在文本和生活中的情,认知是基于主体与心灵的认知。
课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平静地望着我”,俗话说:情到深处才反复。
王静静老师抓住“三个平静”,让学生通过品读,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谈感受,渗透了学习方法。
学生在王老师不同形式、不同角度的引导下,从读中获得个性化的感悟,做到了在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读懂课文;学生通过自己去实践,感受体验作者的心理活动变化,知道了平静的眼神中包含着鼓励、称赞……学生思维的火花在一次次对文本独特的解读中碰撞着。
《唯一的听众》课文原文及说课稿
《唯一的听众》课文原文及说课稿《唯一的听众》课文原文及说课稿「篇一」说教材鼓励也许是一个眼神、鼓励也许是一句赞美的话语,它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鼓起了人们的勇气,更给了他人可贵的自信。
文中老太太的一句句诗一般的语言造就了一个学琴少年在音乐的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文中讲述了“我”是一位小提琴爱好者,开始学琴时不掌握要领拉得十分刺耳,心理不由得十分沮丧、自卑。
我来到了一片树林中邂逅了一位称自己耳聋的老妇人,在她的鼓励和激发下,我重拾信心,坚持不懈地练习,最终当我已拉成曲调时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她根本不是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首席小提琴手。
至此更加激发了我的刻苦精神。
读罢此文,我不由得唏嘘不已,为人物前后的突变感到吃惊,为文中“我”刻苦练琴的精神感到敬佩。
更对老一代音乐人对年轻一代音乐人的呵护和鼓励感到无比欣慰。
课题“唯一的听众”表面指文中的老太太,内在还隐含着对我拉小提琴的鼓励和引导,是贯穿文章的线索,是文本核心价值所在。
在写作上设置了悬念,结尾出人意料。
我将带领学生认真研读课文中描写老太太语言的句子,走入人物的内心,凸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说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语言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感激、敬佩之情。
2、仔细阅读文章,边读边思,体会“我”学琴的心路历程,并且补白想象。
3、解老太太对我一份特殊的关爱和鼓励,感受她可亲可敬的形象。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老人语言的内在含义,感受老人对我的帮助、鼓励,感受她可亲可敬的形象。
说教学设计一、导入1、课前播放小提琴独奏曲《茉莉花》请学生欣赏。
因为学生对小提琴了解不多,很多同学可能根本不会欣赏,因此用音乐导入学习,让学生对小提琴取得有没有初步的感受,并由此想到,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二、学习课文1和14自然段我让学生分别读课文的第一和第十四自然段,来看看我在学琴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找到了我由一名音乐白痴变成了真正的小提琴手,并能在成千上万观众面前演奏。
《唯一的听众》评课稿
《唯一的听众》评课稿《唯一的听众》是冀教版教材5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唯一的听众》记叙了一个男孩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奏出“真正的音乐”的事。
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新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实践》一书中《唯一的听众》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一节成功的、不露指导痕迹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一体的、语文味很浓的设计。
整堂课流淌着老教授语“我”之间真挚的情感,但没有脱离文本的说教,而是始终依托文本,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有感有悟。
教学设计直扑重点,紧扣重点词句、语段,没有情节的干瘪叙述,而是通过字面的感知、感受、感动,获得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从而有所感悟。
阅读教学最主要的实践活动是读书,读书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教材的最好方法。
有人说:“汉字有形象,有颜色,有气味。
走进汉字,就是走进连绵的画廊,那人、那物、那情,可观、可闻、可触。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自主去读书、去思考、去探究、去感悟、去讨论、去表达,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实践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尤其是“读”方面,让学生自主读,自由读,读得充分,读得有层次,读得有效果。
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精读、美读、赏读后,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审美的享受。
整个教学设计听说读写始终贯穿其中,而且正是因为紧紧凭借语文文字又紧紧依托听说读写,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可能如此有机地整合。
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一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让学生在读文本时与自己对话、与作者对话、与作者碰撞出火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感动、享受收获,这才是一种最真实、最深刻、最有效的阅读。
在注重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的同时,更加注意在让学生反复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让学生通过咀嚼品味,体会语言魅力,从而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唯一的听众的评课稿(5篇)
唯一的听众的评课稿唯一的听众的评课稿(5篇)唯一的听众的评课稿1《唯一的听众》这篇文章是通过一位音乐老教授装聋对青年小提琴手进行鼓励、帮助从而使青年人获得成功来歌颂人间真情的。
如何落实新课标精神,体现以生为本、因学而教的理念,周xx老师执教的《唯一的听众》这一课例,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一、充分地读在初步感悟语言,体味情感的基础上,周老师让同学找出老人说的四句话,对这四句话重点品读、赏读,以读代讲、以读促学、以读悟情、以读体意,这是教者灵活处理教材,娴熟地驾驭课堂的一大特色。
朗读不但要有时间保证,更要有明确的要求与指导。
不论提出何种要求,采用何种指导方法,有一点总是应该强调的,那就是要让学生读得投入,读出味道。
周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无疑是让人印象深刻的。
二、静静地思“我发现作者对自己非常失望,对自己评价很低。
”“虽然这里没有家人的评论,但是我……我发现作者在遇到老教授之前是那样的懊恼。
”“我从‘我暗暗有几分兴奋’知道老教授的鼓励很有作用,作者鼓起了勇气。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我感受到小伙子开始有了自信,因为老教授不但表扬了他,还愿意做他的听众。
”……老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来学习文本,揣摩情理;抓住反映“我”心路历程的句子研读,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准确性与深刻性。
三、大胆地写课堂中最后的写话练习第三次老人心理活动补白。
这不失为本课的一处精妙设计:既让学生自主对课堂进行小结,更让学生在深刻感悟内容、体验情感后水到渠成地外化表达、升华,同时也体现了读写的有机结合。
本节课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讨论:应重视学生之间的评价。
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表达给予欣赏、鼓励,这很好,但让学生之间评价就少了,应将评价权适度地让学生行使。
唯一的听众的评课稿2在开课以后,教者出示的“青年由‘自卑’到‘自信’”这条线非常清晰。
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变化的句子,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体会“我”心理与行动发生的变化。
《唯一听众》说课稿范文模板10篇(唯一的听众评课稿)
《唯一听众》说课稿范文模板10篇(唯一的听众评课稿)下面是收集的《唯一听众》说课稿10篇(唯一的听众评课稿),以供借鉴。
《唯一听众》说课稿1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唯一的听众》,我将从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课件1)。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课件2)《唯一的听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位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传授朴拙无私的资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可以大概在种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歌颂了老传授敬服、勉励年轻人成才的优美心灵,表达了“我”对老传授的敬佩感谢之情。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生理、举措的变革,一条是老传授的语言变革。
教学中我将围绕老太婆的语言形貌、样子容貌形状形貌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心田,感觉老传授的美德。
2、学情分析:(课件3)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初读课文后了解大意,教师应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知,将阅读空间与时间,表达的权利充分放手给学生。
所以本课我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读”去感受、去联想、去认知,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
3、说教学目标:(课件4)根据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新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通过自读自悟、创设情境、朗读、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潜心会文的能力和朗读能力。
同时把目标(1)中的第二项作为本课的重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课件5)本课我将重点抓住老人的语言、三次平静的眼神,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引生入境、换位思考、情境想象等方法,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感悟人物的美好心灵。
三、说教学过程:(课件6)今天我所说的是第二课时。
一播放乐曲,引生入境:(课件7)播放小提琴曲《月光曲》,教师导入:多么美妙的小提琴曲啊!可是要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却绝非易事。
唯一的听众评课稿
唯一的听众评课稿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唯一的听众》评课稿李娜孔霞老师执教的公开课《唯一的听众》,给我印象深刻。
她不但吃透了教材,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展示了语文教学的魅力。
纵观整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一、线索明朗,层层深入。
孔老师这节课,教学流程简洁流畅,教学思路清晰。
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二是老妇人的语言、神态变化。
通过这两条线,表现出老妇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孔老师紧紧围绕这两条主线组织教学。
她先让学生根据“课后导读思考题”来自读自悟,学生很快地理清“我”的心理变化过程:从“沮丧—自信——感激”;紧接着,孔老师紧扣老妇人的语言、神态,让学生进行深入地品读,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感悟。
线索明朗,层次井然,省时高效。
二、以“读”为主线,贯穿课堂。
朗读是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
整节课,学生的默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老师的引导读等多样化的朗读形式交替使用;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审美的享受;整节课,书声琅琅。
三、关注细节,突破难点。
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
孔老师独具匠心,以关键词“平静”为抓手,让学生通过品读“平静地望着我”这三个句子,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平静的眼神包含着老教授的期待、关爱、鼓励、称赞等等,这是老教授的良苦用心。
不过,我想如果能再花一点时间,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三句话,学生的体会会更深切一些。
总之,孔老师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扎实有序的语言训练,为学生打开了一个美的窗口,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希望她的课,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听众!。
评课稿优秀8篇
评课稿优秀8篇评课稿篇一听了刘敏老师执教的《唯一的听众》一课,受益匪浅。
综观这节课,它最大的特色是体现了“发展与创新教育”的理念,在如何实现“以读为本,发展创新”等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认为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注重朗读训练,培养阅读能力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与主体,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刘敏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读的训练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刘敏老师在指导学生抓住文中老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及“我”的心理变化朗读中,手段灵活,形式多样,有教师导读、学生齐读、自由读、男、女同学比读等,使学生读中体会到了老人对“我”的关爱、尊重、鼓励和帮助。
整节课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朗读,交流彼此的情感理念。
刘敏老师那声声鼓励性的语言使课堂体现民主、和谐,使阅读真正成为悦读。
二、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发展与创新教育的理念。
刘敏老师这节课很好地体现这一特色。
①自读、自悟、自得。
如:课伊始,刘敏老师就让学生自读两段话,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然后指名说你读懂了什么?②注重探究。
在自读、自悟、自得的基础上,刘老师精心设计了几个探究性的问题,如:“作者是怎样从音乐白痴变成小提琴手的?”“从老人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等。
都很好地激活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通过自主质疑,使学生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了发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地提高。
三、拓展想象空间,培养创新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丰富的想象力是一种惊奇的思维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
刘敏老师在这节课中,给了学生自由想象的机会与空间,如:教学中,让学生想象“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从老人的眼神中,你明白了什么?”“学完课文后,你想对老人说什么?”等,通过学生动脑想,动口说,拓展了学生想象的广度,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求创新。
(整理)人教版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评课稿.
《唯一的听众》评课《唯一的听众》一课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中,由于那位德高望重、音乐造诣极深的老教授对一个初学者的尊重,才有了令人惊讶的结果,我终于奏出了真正的音乐。
那些美妙的音乐在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
王静静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她虽然年轻,但是从课中看出她的教学基本功扎实,对学生的教学态度亲切自然,感情投入。
记得王崧舟老师曾说过“语文老师要用语文的眼睛看语文,用语文的耳朵听声音,用语文的嘴巴去交谈,用语文的心灵去感受、去思考、去体验。
”纵观整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教学思路清晰,层层深入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二是老妇人的语言、神态的变化,通过这两条线表现出老妇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表达出我对老人这与众不同的帮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王静静老师紧紧围绕这两条线索组织教学。
审视阅读理解过程,从求“变”到寻“因”,继而引出老教授的语言,在交流汇报中找出老教授眼神的句子,教学环节设计清晰明朗,主次分明,且环节相扣。
二、细读语言,突破难点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深处。
对语文教学而言,情是蕴涵在文本和生活中的情,认知是基于主体与心灵的认知。
课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平静地望着我”,俗话说:情到深处才反复。
王静静老师抓住“三个平静”,让学生通过品读,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谈感受,渗透了学习方法。
学生在王老师不同形式、不同角度的引导下,从读中获得个性化的感悟,做到了在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读懂课文;学生通过自己去实践,感受体验作者的心理活动变化,知道了平静的眼神中包含着鼓励、称赞……学生思维的火花在一次次对文本独特的解读中碰撞着。
三、巧设读写训练,升华情感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王静静老师在突破难点教学环节后,紧接着进行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的心理活动,这种学生个性化的“补白”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更多的是激活了学生的经验和想象,通过想象体验,从而沟通与作者的对话,通过表述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抒发了情感与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一的听众》评课稿
李娜
孔霞老师执教的公开课《唯一的听众》,给我印象深刻。
她不但吃透了教材,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展示了语文教学的魅力。
纵观整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线索明朗,层层深入。
孔老师这节课,教学流程简洁流畅,教学思路清晰。
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二是老妇人的语言、神态变化。
通过这两条线,表现出老妇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孔老师紧紧围绕这两条主线组织教学。
她先让学生根据“课后导读思考题”来自读自悟,学生很快地理清“我”的心理变化过程:从“沮丧—自信——感激”;紧接着,孔老师紧扣老妇人的语言、神态,让学生进行深入地品读,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感悟。
线索明朗,层次井然,省时高效。
二、以“读”为主线,贯穿课堂。
朗读是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
整节课,学生的默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老师的引导读等多样化的朗读形式交替使用;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审美的享受;整节课,书声琅琅。
三、关注细节,突破难点。
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
孔老师独具匠心,以关键词“平静”为抓手,让学生通过品读“平静地望着我”这三个句子,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平静的眼神包含着老教授的期待、关爱、鼓励、称赞等等,这是老教授的良苦用心。
不过,我想如果能再花一点时间,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三句话,学生的体会会更深切一些。
总之,孔老师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扎实有序的语言训练,为学生打开了一个美的窗口,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希望她的课,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