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脾胃病辨证治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传变迅速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 易虚易实指一旦患病,邪气易实,正气易虚。
如外感风邪:感冒——肺炎喘嗽实证——心阳虚衰——阳气 暴脱 ;
泄泻:外感时邪,或内伤乳食的实证 -暴吐暴泻,津伤液脱 的伤阴虚证 。
易寒易热:稚阳稚阴,易向两极转化。
如风寒之邪可迅速化热传里,变为里热证 。 急惊风在实热证时,转瞬出现阳气外脱之虚证。
形指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 气指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肾气、脾气等,表现为肺常不足
、脾常不足、肾常虚。
历史文献
《灵枢·逆顺肥瘦》:“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 《颅囟经·病证》:“孩子气脉未调,脏腑脆薄,腠理开疏” 《小儿药证直诀》:“骨气未成,形声未正,悲啼喜笑,变态
吴鞠通等认为“古称小儿纯阳,谓其未曾破身耳”,是道家 说法。提倡稚阳稚阴,批判把纯阳认为阳气有余的观点 。
纯阳盛阳阳气有余有阳无阴阳亢阴亏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年龄越小,发育的速度越快。 精卵结合后第8周时的体重为1g,到出生时的
体重为3000g,1周岁时体重为出生时的3倍 。 1周岁时身长为出生时的1.5倍。 1周岁时的头围为出生时的0.5倍。
证,先证而治,防止传变。
二、儿科病治疗用药特点
5.不可乱投补益 儿童补益会出现内热、咽喉肿痛、脘腹胀满 、胸闷、食欲不振、大便干结等副作用,更 严重的会导致性早熟,使身高的增长受到抑 制。
6.掌握用药剂量 中药用量(大约比例):新生儿用成人量的
1/6,婴儿用1/3~1/2,幼儿及幼童用2/3 或成人量,学龄儿童用成人量。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发病容易 ①肺常不足,呼吸系统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 。 ②脾常不足,小儿脾胃疾病为多 。 ③肾常虚,易发生先天元精不足而引起解颅、胎怯、 胎弱、五迟五软等 。 ④肝常有余,易引动肝风,见手足抽搐、颈项强直、 角弓反张。 ⑤心神怯弱,心火易动、易发惊惕、烦躁惊乱、神志 昏迷。 ⑥时行疾病较多见,如麻疹、奶麻、丹痧、暑湿、小 儿麻痹症等。
中医儿科脾胃病辨证治疗
一、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 生机篷勃,发育迅速——纯阳之体
病理特点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两有余,三不足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 虚。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指五脏六腑嫩弱、幼稚,不耐外 邪侵袭。结构功能均未Leabharlann Baidu熟。
片状物,并可向咽喉处蔓延,甚至到食管、气管、肺 等。不宜擦去,强行剥离可有溢血。不痛、不流涎。 轻者无全身症状,不影响吃奶,重者可有低热、拒食 。 鉴别:白喉(全身症状重)、残留乳块。
艾滋病人口腔
小儿鹅口疮
光镜下的白色念珠菌菌丝和孢子
染色的菌丝和孢子
一、鹅口疮
鹅口疮
白喉
性 色白如雪叠叠层层,擦 色灰白,膜状,较
2.方药力求精简 宜:处方轻巧灵活(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 掌握有效剂量,中病即止 慎:大苦、大寒、大辛、大热和有毒、攻伐之品。 经方有优势。
二、儿科病治疗用药特点
3.注意顾护脾胃 “用药者,偏寒则伤脾,偏热则伤胃也。制方
之法,宜五味相济,四气俱备可也” 4.重视先证而治 小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先发制病,药先于
状 去较易,不易出血
难擦脱,脱后出血
部 口腔内,舌上,多在两 多于扁桃体、咽、 位 颊内侧,少见于咽喉 腭或鼻腔处
一、鹅口疮
三、辨证治疗 (一)治疗原则
总属邪火上炎,治当清火。 实则清热泻火 虚则滋阴潜阳 均当配合外治疗法
一、鹅口疮
三、辨证治疗 (二)分证论治 1.心脾积热 证候:面红赤,脉滑数,大便干,小便短赤,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由于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活力充沛,组 织器官修复能力强,而且病因比较单纯。《景 岳全书·小儿则》:“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 。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非若 男妇损伤积痼痴顽可比。”
绝大部分的儿童骨折都不需要手术。
五脏 肝常有余
心常有余
肺常不足 脾常不足 肾常不足
一、鹅口疮
二、诊断 病因病机: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染秽毒;
用药不当,正气损伤,虚火内生,上熏口舌。
心脾积热,上熏口舌—实证 阴虚阳浮,虚火上浮—虚证
病位:主要在心脾,病久及肾。 现代医学认识: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
一、鹅口疮
二、诊断 临床表现:口疮粘膜表面覆盖白色如凝块样小点或小
儿科脾胃常见病
鹅口疮 口疮 厌食 积滞
腹痛 泄泻 疳积
一、鹅口疮
一、概述 1.定义 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
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其状如鹅口,故称 鹅口疮。因其色白如雪片,又名雪口。西医 也称鹅口疮。 2.特点 多见于初生儿,以及久病体虚婴幼 儿,或长期应用抗生素及激素患儿。南方多 于北方。
不常,……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吴鞠通“稚阳稚阴” 学说。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纯阳的含义:高度概括了阳生阴长的过程,发育迅速 ,如旭日东升,蒸蒸日上,对水谷精气的要求格外迫 切。
《颅囟经》“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 说 明生机旺盛
《河间六书》“大概小儿病在纯阳,热多冷少也。”说明病 理情况下,易从热化火。
生理 肝气升发则五脏俱荣
心乃神舍, 神气爽健,神怯未定
卫外不固 脾胃薄弱 肾气未固
病理 易动肝风、
易从火化 心火易动、易发
惊惕、神昏
易受邪侵 易运化失常 先天不足,病后
肾虚
二、儿科病治疗用药特点
1.治疗必须及时、正确和审慎 《温病条辨.解儿难》云:“其用药也,稍呆则滞, 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捉风捕影,转救 转剧,转去转远。”
指纹紫滞。 治法:清心泻脾 方药:清热泻脾散加减
栀子1 生石膏1 黄连1 黄芩1 生地黄1 赤茯苓1 淡 竹叶1 灯芯草1 生大黄1
一、鹅口疮
清热泻脾散 【来源】《医宗金鉴》卷五十一。 【组成】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 苓 【用法】灯心为引,水煎服。 【功用】清脾泄热。 【主治】小儿心肿蕴热,致患鹅口,白屑生满口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