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简介
(全)作文人物素材:村上春树+东野圭吾
作文人物素材:村上春树+东野圭吾村上春树村上春树(1949.1.12-),日本现代小说家,生于京都伏见区。
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亦擅长美国文学的翻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1年在日本畅销1500余万册。
参考消息网5月11日报道日本《朝日新闻》5月10日报道称,日本作家村上春树(70岁)为5月10日发售的月刊杂志《文艺春秋》撰文,提及了他的父亲村上千秋二战期间作为日军士兵在中国的经历。
村上春树此前几乎没有谈论过他的父亲。
他父亲的战争体验也反映到了他的小说之中。
这篇题为《扔猫,关于父亲我想说的话》的文章先从作为小学生的村上与父亲一起扔猫的回忆说起。
回到家后,村上发现被扔掉的猫不知怎么又回来了。
这种轻快的起笔方式符合村上的风格。
但当谈及父亲的战争体验,他的笔调为之一变。
报道称,村上的父亲村上千秋1917年出生在京都的一个寺院,是家中的次子。
1938年,还在上学的他进入了日军第16师团辎重兵第16联队。
村上在上小学的时候,从父亲那里听说过一次父亲所属部队在中国残忍杀害中国人的事情。
村上在文中写道:“用军刀砍掉人脑袋的残忍情景毫无疑问强烈刺痛了我幼小的心灵。
”他认为这是从父亲那里继承的“疑似体验”,“不管这是多么不快、甚至想背过脸去的事情,人们都不得不将其接受为自己的一部分。
否则,历史这个东西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报道称,成为作家以后,村上与父亲的关系“更加扭曲”,“有20多年完全没见过面”。
村上在文中写道,直到他父亲2008年去世稍早前,他们才“貌似和解”。
村上花了5年多时间调查父亲的当兵经历,用他的话说,“我逐渐地开始去见与父亲有关的各种人,打听关于他的事情”。
村上在2017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刺杀骑士团长》中,让一个出场人物模仿父亲回忆那样讲述了战争体验。
与战争和暴力的对峙继续成为村上作品的重要主题。
另据日本《读卖新闻》5月10日发表了题为《“继承”父亲的战争体验》的报道。
村上春树经典语录,优秀的作文素材
30句村上春树的经典语录,优秀的作文素材- 人物简介 -村上春树,1949年出生于日本京都,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
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被誉为日本80年代的文学旗手。
1979年,凭借小说处女作《且听风吟》获第23届群像新人文学奖。
1987年,出版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该书打破了日本文坛的沉寂,出现了所谓的“村上春树现象”。
代表作有《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奇鸟行状录》、《在约定的场所:地下2》、《盲柳与睡美人》等。
30句村上春树的经典语录01有希望之处定有磨练。
——《1Q84》「适用主题:磨砺、希望等」02永远的胜者是不存在的。
——《悉尼!》「适用主题:胜负、输赢等」03幸福,是有温暖的伙伴。
——《1973年的弹子球》「适用主题:幸福、温暖等」04所谓理解,通常不过是误解的总和。
——《斯普特尼克恋人》「适用主题:理解、误解等」05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舞!舞!舞!》「适用主题:处境不同、喜好差异等」06看海看久了想见人,见人见多了想看海。
——《且听风吟》「适用主题:独与众、安静与喧嚣等」07所谓努力,指的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
——《挪威的森林》「适用主题:关于努力等」08精神的锐利不可能产生于舒适的环境中。
——《1Q84》「适用主题:磨砺见锋芒等」09时代不同,空气不同,人的想法也随之不同。
——《再袭面包店》「适用主题:个人与时代、环境对人的影响等」10岁月这东西总是要按时带走它要带走的部分。
——《东京奇谭集》「适用主题:岁月流逝等」11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的东西,最好完全不说。
——《海边的卡夫卡》「适用主题:言多必失、沉默是金等」12倘若周围一团漆黑,那就只能静等眼睛习惯黑暗。
——《挪威的森林》「适用主题:学习适应、顺其自然等」13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
——《挪威的森林》「适用主题:自我强大等」14如果人能一直在十八岁和十九岁之间徘徊就好了。
村上春树简介及经典句子
村上春树简介及经典句子每个人都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
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作者简介村上春树,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被称为诺贝尔奖界“小李子”,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9年被视是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但均没能获奖。
可以堪称诺贝尔文学奖史上最长的陪跑者。
1949年1月12日生于京都伏见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
他曾在著作《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来》中提到:“我生在关西长在关西,父亲村上千秋是京都一和尚之子,母亲村上美幸是船场一富裕商家之女,可说是百分之百的关西种。
”受家庭熏陶,村上春树非常喜欢读书。
身为国语教师的父亲有意识培养村上对日本古典文学的兴趣,但他却始终未能入道,相反对西方文学却情有独钟。
1961年4月,入芦屋市立精道初级中学校就读,然而这位读书少年却不是个爱学习的好学生,进入中学后,村上常因不用功而挨老师的打。
后来他承认当时自己内心相当叛逆,“不想学的、没兴趣的东西,再怎么样都不学”。
读高中后村上的逆反心理更严重了,整日和同学厮混,抽烟、逃课,用中国的话说就是个“问题少年”。
但村上的文学素养很高,他经常在校刊上发表文章,还翻译自己喜欢的美国惊悚小说。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村上疯狂地迷上了爵士乐,常常饿着肚子将午餐钱省下来买唱片,他对爵士乐的痴迷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在早稻田大学读书期间,村上春树遇见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高桥阳子,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他们决定厮守终生。
1971年,22岁的村上决定休学与阳子注册结婚。
小夫妻白天到唱片行做事,晚上在咖啡馆打工。
村上春树29岁开始写作,1979年,在涩谷区千驮附近的神宫球场起了写小说念头,随后每晚在餐桌上挥笔不止,写罢投给“群像新人奖”评审委员会。
投稿的原因在于“有字数限制”。
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畅销一千万册,国内简体版到2004年销售总量786万,引起“村上现象”。
请大家介绍几个日本有名的作家,不胜感激!
请大家介绍几个日本有名的作家,不胜感激!日本作家的贡献和才华,让我们感到感激不已!接下来,让我们谱写一曲,盘点日本历史上几位著名的作家:狂草一代大文豪夏目漱石、蜷川实花,以及被称作“神乎其技”的安部公诚。
他们用笔尖勾勒出一段非凡无比的史诗,令人叹为观止!日本作家众多,其中不乏有名的作家。
以下列出几位日本有名的作家。
1. 村上春树: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出生在日本东京,他是现代日本小说家、诗人、哲学家和文学家,也是日本当代文学最佳代表人物之一,曾获得日本文部大臣文学奖、世界文学大奖和诺贝尔文学奖。
1995年发表的小说《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由川端康成——实际上,他给日本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其发展。
2. 东野圭吾:东野圭吾,1959年出生于东京。
他是日本著名作家,拥有本科学位、硕士学位和作家资格。
他曾获得日本文学竞赛大奖,其代表作有《放学后》(After School),《暗恋》(Secret Love)等,以及由日本《朝日新闻》、英国《卫报》等竞赛项目获得的荣誉。
东野圭吾被认为是“东洋小说家克雷斯亚”,其小说故事情节宏大,描写深刻,具有极强感染力。
3. 天野远子:天野远子,1956年9月3日出生于日本东京,现任日本作家。
他是日本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家和演讲家,以其小说作品《左之国》(The Country on the Left)著名。
他的文学风格以其耐人寻味的老谋深算闻名,受到世人的喜爱。
同时,他也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文学评论家,多次接受采访,发表了大量评论文章。
4. 松本清张:松本清张,1907年4月7日出生于日本熊本县古贺市现今的四户乡,现任日本作家,曾经获得斯坦福—乔治.傅斯奖、费希尔文学奖等多项文学大奖。
他的作品受到全球文学欣赏,是日本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作家,其创作主题有触及人类精神深处的爱情挣扎、家庭价值观以及少数族裔人民的故事。
5. 横滨纪之:2004年6月1日出生至今,横滨纪之(Korekiyo Yokobayashi)已经成为日本最受欢迎的文学新星,多部经典杰作如《梨花综合症》、《看的人》等极受欢迎,荣获了多项殊荣。
挪威的森林
绿子
较之精致幽雅的直子来说,绿子是鲜活的,用现在的话来讲,
是很现代的。如同译者在作序时所说的,直子是属于过去的,而 绿子是属于现在和将来的。绿子是一个突破传统的女性,这同她 的成长道路有关。在满是千金小姐的贵族学校中学习的经历打造 了她叛逆的个性。事实上,绿子的个性不得不说是有些男性化的,
而这多多少少也是吸引渡边君的原因所在。
村上春树借渡边彻之口写下这句话,是写给直子的,写给绿 子的,写给玲子的,写给永泽的,写给初美的, 写给你的,写 给我的,写给每个人的。一如梦并非现实的对立面,也只是现实 的一部分,梦醒了,现实留下,而现实消失了,存在不会是梦。 无法揣测当1987年的希腊某个小酒馆里,当村上写下如斯文 字时是什么样的心境。作为村上春树现在唯一的,将来也还是会 唯一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用他本人 的话来说,这个故事是不 得不写,不是他自己的故事,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故事。在我们 每个人心中的那片森林里,必定住着这么几个小人,有的叫做渡 边彻,有的 叫做直子,有的叫做绿子,有的叫玲子,有的叫永 泽,又有的叫作初美。因为存在了,所以他不得不用笔写下来, 然后把文字幻化为最悲伤的眼泪,沉默,与时光的 夹缝中,渡 边们在流浪,直子们在自杀,绿子们在电话那头沉默,玲子在谈 着吉他,唱着《挪威的森林》,永泽在出国,初美在割腕。 当一切的一切都不在了,也就是一切的一切都被拥有的时候。 一如,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独立存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这么以为的。
• • • •
“什么程度?” “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 “春天的熊?”绿子再次扬起脸,“什么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 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 你说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块儿打滚玩好么?’接着, 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 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 • “太棒了。” • “我就这么喜欢你。”
挪威的森林作者
挪威的森林作者在文学世界里,有一位备受赞誉的日本作家,他就是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的代表作之一是《挪威的森林》,这部小说出版后引起了轰动,许多人对村上春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作者以及他的作品。
个人经历村上春树,原名村上春樹,1949年1月12日出生在日本京都府。
他曾在早稻田大学学习戏剧。
在大学期间,他就读于文学系,学习了西方文学和马克思主义。
毕业后,他曾经短暂地从事广告业的工作。
后来,他决定辞去工作,专心致力于写作事业。
他的作品多次获得文学奖项,被誉为日本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作品特点《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浪漫主义风格描绘了主人公渡边以及他的朋友们之间的爱情和友情纠葛。
故事背景设置在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承载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情感和思想。
村上春树的文字简洁而富有诗意,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除了《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还创作了许多其他脍炙人口的作品,如《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舞舞舞》等等。
这些作品延续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探讨了人类内心的孤独、爱情、成长等主题,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
文学影响村上春树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并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
他的文学风格被认为是富有现代感的,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元素,引起了很多年轻读者的共鸣。
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深远影响,还成为了当代文化的一部分,被引用、模仿和赞美。
总的来说,村上春树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以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挪威的森林》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对于爱情、友情和人生的理解。
希望他的作品能够继续陪伴读者,散发着温暖和力量。
村上春树简介
译者眼里的村上春树
您也知道,日本人对着装十分讲究,尤其见客 人时往往西装革履,一派庄重。但村上不是那样。 尽管时值冬季,他却像在过夏天:灰白色紧身牛仔 裤、三色花格衬衫、里面套一件黑T恤,挽着袖口。 见到我,没有像一般日本人那样一边深鞠躬一边说 “初次见面请多关照”。握完手,对我这么多年翻 译他那么多书表示感谢。总的说来,见面的感觉和 想象中的差不许多,自然、真诚、不造作,完全没 有大作家的架子。最后我请他为中译本《海边的卡 夫卡》写序,他爽快地答应下来,笑道:“即使为 林先生也要写的!”
也正是从《奇鸟行状录》开始,村上开始告别 “淡漠”和“距离”,转而拥抱责任,尤其对日本 渐渐怀有社会责任感,其中最主要的是开始质疑那 段不少日本人讳莫如深的历史。他一针见血地指出: “今天的日本社会尽管战后进行了许许多多重建, 但本质上丝毫没有改变。归根结底,日本最大的问 题点在于:战争结束后未能将那场战争劈头盖脑的 暴力相对化。人人都以受害者的面目出现,以非常 暧昧的措词改口声称‘再不重复那样的错误了’, 而没有人对那架暴力机器承担内在责任,没有认真 地接受过去。”
关于创作动力。“我已经写了二十多年了。 写的时候我始终有一个想使自己变得自由的念 头。即使身体自由不了,也想使灵魂获得自由。 我想读的人大概也会怀有同样的心情。而这大 约就是我所追求的东西。” 关于奇异的想像力。“想像力谁都有。难 的是接近那个场所,找到门、打开、进去而又 返回——我并没什么才华,只不过具有这项特 别的专门技术。如果读者看我的书过程中产生 共鸣,那就是说拥有和我同样的世界。”
任何人都有一两件不愿失去的东西,在找出那 种东西方面我们可谓行家里手。人必然有欲望与自 尊之中间点那样的东西,如同所有物体都有重心。 我们可以找出它来。现在你也心中有数。失去之后 你才会意识到它曾存在。
读懂村上春树
小说由奇数章和偶数章两个故事交替展开,平行推进。小说共分49章 ,奇数章基本上用写实手法讲述卡夫卡的故事,偶数章则用魔幻手法展现 中田的奇遇。两种手法交互使用,编织出极富强烈虚构色彩的、奇幻诡诘 的现代寓言。
奇数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田村卡夫卡的少年,他在十五岁生日前夜 独自离家出走,乘坐夜行长途巴士远赴四国。原因是为了逃避父亲所作的 比俄底浦斯王还要可怕的预言:尔将弑父,将与尔母、尔姐交合。
二 主要作品·好书概要
7.《1Q84》
读懂村上春树
《1Q84》分为三卷,第一、第二卷采用双线,第三卷以三线平行结构 推进。村上春树并没有一味谴责暴力,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暴力产生的原因 。
故事讲述男主角天吾与女主角青豆在小小人所营造出的未知的Q世界 相遇的故事。青豆为了被侮辱而死的幼女,肩负着刺杀“先驱”教主的使 命,深绘里的父亲则被困于“先驱”组织之中,天吾则通过青豆、深绘里 与“先驱”产生联系,暗示着善与恶的对抗、个人与团体的斗争。
一 个人生平·6
读懂村上春树
1981年
开始写小说。
酒吧转让他人,移居千叶县船桥市,开始从事专业创作 。 作 为编委参与《早稻田文学》编辑工作,历时一年半。
一 个人生平·7
读懂村上春树
1983年
首次海外旅行。
1984年
去美国旅行6周。
1986年
移居神奈川县。赴意大利、希腊旅行。
1987年
返回日本。
在“冷酷仙境”部分,描写了两大黑社会组织在争夺一个老科学家发 明的控制人脑的装置,而主角则是试验的对象。但是由于技术错误,主角 丧失意识,进入了没有心、没有记忆、没有自我的“世界尽头”。
“世界尽头”是与世隔绝的小镇,居民相安无事,但人们没有心,没 有感情,没有目标。主角到达这里后,一直策划逃离小镇,返回现实世界 。但在即将成功时选择了留下,因为发现“世界尽头”其实是自己造出的 。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日本)人物简介
•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成就
• 1989年,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
• 2006年,获得捷克卡夫卡文学奖
• 2009年,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
• 2011年,获得西班牙塞万提斯文学奖
02
村上春树的作品风格与特点
村上春树的小说风格概述
文笔独特,善于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 作品中常出现超现实元素,如猫、井底等
主人公
配角
人物形象塑造
• 多为孤独、迷茫的年轻人
• 多为具有个性和独特性的人物
• 善于运用细节描绘人物性格
• 通过他们的成长和经历,展现人性
• 通过他们与主人公的互动,推动故
• 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和行为举止,
的复杂和多样
事情节的发展
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主题与思想
主题
思想
• 多涉及青春、孤独、迷茫等
注重健康,坚持长跑
• 长跑是村上春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 通过长跑,保持身体健康,激发创作灵感
村上春树与其他艺术家的合作
与电影导演合作
与音乐家合作
• 为**《神的孩子全跳舞》**等电影撰写剧本
• 与东京事变等乐队合作,为他们的作品创作歌词
• 与大岛渚、山田洋次等著名导演合作
• 与坂本龙一等音乐家合作,为他们的作品创作歌词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日本)人物简介
D O C S S M A R T C R E AT E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村上春树的生平与创作历程
村上春树的出生背景与成长经历
01
• 父亲是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村上修
• 母亲是家庭主妇村上美幸
名人讲堂(村上春树)ppt课件
然而这并不是村上春树第一次在作品中提及 日本侵华战争,比如在初版于1994年的早期作 品《奇鸟行状录》中,他就曾借书中人物之口 描述了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的种种暴虐行为: “在南京一带干的坏事可不得了,我们军人把 几十人推下井去,再从上边扔几颗手榴弹,还 有的勾当我都说不出口。”
他在游记《边境·近境》中,他更是直接发 出批评:“日本发起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就是这 般无可救药,何况是南京大虐杀这样的行为 呢?”写作之外,村上春树还曾多次在公众场 合表达过自己对于侵华战争的观点,认为日本 应该道歉。
考关于生存的人类。
14
村上是通过使现实世界虚无 化、使虚无世界现实化来进人 事物的本质的,他借此重新构 筑现实世界,却又强调新的世 界的虚无化本质,并在这一基 础上把握存在的本质,把握自 己意识的根。在村上那里,任 何世界都归结为意识,而意识 的根即是意识自己。
8
村上春树的那些 事儿
9
村上春树被称为诺贝尔奖界“小李 子” ——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7年被 视是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但均没 能获奖。堪称“最悲壮的入围者”然而 就村上本人的原话:“诺贝尔文学奖那 东西政治味道极浓,不怎么合我的心 意。”
10
村上是一位极有骨气的作家。他于2月24日发行了自己的 新书《骑士团长杀人事件》,他在书中明确提到,日本军 队在南京实施大屠杀。当时小说中主人公和邻居谈起一幅 画作的作者——老画家雨宫具彦及其弟弟在20世纪30年代 的一些经历,村上春树借书中邻居之口说道:“1937年7 月7日发生了卢沟桥事件,导致日中全面开战,然后1938 年引发了另一件重要的事—— 南京入城 。是的,就是世 间所说的南京大屠杀。日本在激战之后占领南京城,并在 那里杀害了很多人,既有交战中的杀人,也有战斗结束之 后的杀戮,日军无暇管理俘虏,杀害了大部分投降的士兵 和平民。”此外,小说还借由老画家兄弟的经历以及主人 公的思考透露出对战争和屠杀的反省。文中写到:“有说 法是中国人的死亡人数是40万,也有说法是10万人,但是 40万人和10万人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村上春树的十个经典作品
村上春树的十个经典作品(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村上春树的十个经典作品1949年1月,村上春树在日本京都附近出生。
高中作文 人物素材整理——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被誉为日本80年代的文学旗手素材整理人:曹庄琴整理日期:2020.3.26人物档案:村上春树(むらかみはるき1949.1.12-),日本现代小说家,生于京都伏见区。
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亦擅长美国文学的翻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1年在日本畅销1500余万册。
参考消息网5月11日报道日本《朝日新闻》5月10日报道称,日本作家村上春树(70岁)为5月10日发售的月刊杂志《文艺春秋》撰文,提及了他的父亲村上千秋二战期间作为日军士兵在中国的经历。
村上春树此前几乎没有谈论过他的父亲。
他父亲的战争体验也反映到了他的小说之中。
这篇题为《扔猫,关于父亲我想说的话》的文章先从作为小学生的村上与父亲一起扔猫的回忆说起。
回到家后,村上发现被扔掉的猫不知怎么又回来了。
这种轻快的起笔方式符合村上的风格。
但当谈及父亲的战争体验,他的笔调为之一变。
报道称,村上的父亲村上千秋1917年出生在京都的一个寺院,是家中的次子。
1938年,还在上学的他进入了日军第16师团辎重兵第16联队。
村上在上小学的时候,从父亲那里听说过一次父亲所属部队在中国残忍杀害中国人的事情。
村上在文中写道:“用军刀砍掉人脑袋的残忍情景毫无疑问强烈刺痛了我幼小的心灵。
”他认为这是从父亲那里继承的“疑似体验”,“不管这是多么不快、甚至想背过脸去的事情,人们都不得不将其接受为自己的一部分。
否则,历史这个东西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报道称,成为作家以后,村上与父亲的关系“更加扭曲”,“有20多年完全没见过面”。
村上在文中写道,直到他父亲2008年去世稍早前,他们才“貌似和解”。
村上花了5年多时间调查父亲的当兵经历,用他的话说,“我逐渐地开始去见与父亲有关的各种人,打听关于他的事情”。
村上在2017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刺杀骑士团长》中,让一个出场人物模仿父亲回忆那样讲述了战争体验。
语文 作家介绍 村上春树
绿子
玲子
玲子引出了这组影像的另 一个主题:作为一个人是 否“正常”应如何界定。玲 子道出了“我们的正常就在 于知道自己的‘不正常’”。 她有着女性身上不多见的 冷静,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个有意 思的人,不仅会以一种让人舒服的姿 势和表情弹奏吉他,也能合时宜的给 人以安慰和鼓励,青春不在的她却有 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魅力,在渡 边眼里,就是她的皱纹也是好看的。 同直子不同的是,玲子是因为经历了 外部世界后再幻想生活在世外桃源的。 她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较直子盲目而 又恐惧的感觉而言,无疑是理智而又 坦然的。
较之精致幽雅的直子来说,绿子是鲜 活的,换句话来讲,是很现代的。如 同译者在作序时所说的,直子是属于 过去的,而绿子是属于现在和将来的。 绿子是一个突破传统的女性,这同她 的成长道路有关。在满是千金小姐的 贵族学校中学习的经历打造了她叛逆 的个性。事实上,绿子的个性不得不 说是有些男性化的,而这多多少少也 是吸引渡边君的原因所在。 绿子同 直子之间有着一层相互依存的因素, 缺少了任何一方,另一方的影像可能 就不那么真切了。此外,对于全书的 主题来说,她俩亦是生与死的化身。 如书中所写: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 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不知当渡边 君在今后,会否把绿子当作是直子的 影子?
• 村上春树至29岁起才开始写小说, 在过去七年内曾经想写什么却什 么也写不出来。首作《且听风吟》 写作动机源于某日观赏职棒球赛 时于外野席喝啤酒,看到养乐多 队洋将大卫· 希尔顿(John David Hilton)击出一支二垒安打后的 所见光景。村上称这是“一种契 机刺激了心中的某种不寻常东西” 让他投入写作。 • 爵士乐对村上春树写作风格的形 塑有极大影响。“若没有迷醉于 音乐,我可能不会成为小说家。”
改编电影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村上春树作品介绍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村上春树作品介绍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
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
村上春树的作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
作品大事记:1979年且听风吟》获第23届“群像新人奖”。
1981年决心从事专业写作。
1982年《寻羊冒险记》由讲谈社印行,获“野间宏文艺新人奖”。
1985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由新潮社印行,获第21届“谷崎润一郎奖”。
1987年《挪威的森林》由讲谈社印行,上下册畅销430万部。
1988年《舞!舞!舞!》由讲谈社印行。
1992年《奇鸟行状录》第一部开始在《新潮》连载,《国境以南,太阳以西》由讲谈社印行。
1996年《奇鸟行状录》获得读卖文学奖。
1999年发表“地震之后系列”,包括《UFO降落钏路》,《有熨斗的风景》,《神的孩子全跳舞》,《泰国之旅》,《青蛙君救东京》。
2002年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印行。
2006年《海边的卡夫卡》获World Fantasy Awards。
2009年长篇小说《1Q84》出版,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
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生于京都伏见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
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
村上春树的作品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败后沉重的气息,他被称作日本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
村上春树:《挪威森林》备受所有文艺青年和影迷关注的村上春树大热小说《挪威的森林》改编的同名电影,讲述了日本青年渡边和直子、绿子两名女性之间欲说还休的青春故事。
原版小说自上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热卖1000万册以上,更是带动了亚洲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村上热”。
村上村树的简介
村上村树的简介
村上春树(1949~),日本小说家、随笔作家,生于东京。
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
1980年,发表《且听风吟》,成为著名的作家;1988年出版《挪威的森林》,被评为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1987年后发表多部长篇小说和数部中短篇小说。
在日本文坛,村上是个标志性的作家,他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艺术风格而著称。
他不喜欢热闹,甚至感到寂寞。
在他看来,人生的意义在于孤独的坚持和不断地超越自我。
他说:“我相信
写作是一种孤独的事业。
在我看来,写作是一种穿越世界的旅程。
”
《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出版于1987年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一对相互爱慕却又无法在一起的男女,以及他们在爱情中遭遇到的种种不幸和痛苦。
《挪威的森林》出版于1982年,它是村上春树最有代表性、也是最畅销、最受读者喜爱的小说之一。
它是日本80年代新感
觉派文学流派重要代表作之一,被认为是第一部描写现代年轻人爱情和生活的小说。
—— 1 —1 —。
村上春树简介分析课件
村上春树的作品对其他作家和 艺术家也产生了影响,他的创 作理念和风格被广泛借鉴和模 仿。
村上春树的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争议
村上春树的作品被评价为具有高 度的艺术性和文学价值,他的创 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备受赞誉
。
然而,也有一些人对村上春树的 作品持批评态度,认为他的作品 缺乏深度和内涵,过于注重形式
和技巧。
关于村上春树的创作理念和风格 也存在争议,一些人认为他的作 品过于迎合市场需求,缺乏独立
村上春树简介分析课 件
• 村上春树个人背景 • 村上春树作品解析 • 村上春树的影响与评价 • 村上春树的创作理念与技巧 • 村上春树的未来展望
目录
01
村上春树个人背景
村上春树的生平
1949年出生于日本京都 府
1975年毕业后从事过一 段时间的爵士乐酒吧经营
1967年进入早稻田大学 文学部学习
村上春树的写作技巧
独特的叙事风格
村上春树的叙事风格独特,他运用现 代主义的手法,打破传统的时间和空 间观念,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叙事方 式。
丰富的想象力
细腻的心理描写
村上春树的作品擅长对人物心理进行 深入剖析,他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来 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深度。
村上春树的作品充满了想象力,他通 过奇妙的情节和富有创造力的角色设 计,创造出一个个独特的世界。
品更具趣味性。
05
村上春树的未来展望
村上春树的创作计划与展望
创作计划
村上春树表示将继续坚持自己的 创作风格,探索更多元化的题材 和形式,不断挑战自我。
展望
村上春树希望未来能够创作出更 多优秀的作品,为读者带来更多 惊喜和感动,同时为文学发展做 出更大的贡献。
人物简介 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出生在日本京都市伏见区
人物简介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出生在日本京都市伏见区,为国语教师村上千秋、村上美幸夫妇的长子。
受家庭熏陶,村上春树非常喜欢读书。
高中时,村上疯狂地迷上了爵士乐,常常饿着肚子将午餐钱省下来买唱片———他对爵士乐的痴迷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在早稻田大学读书期间,村上春树遇见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高桥阳子,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他们决定厮守终生。
1971年,22岁的村上决定休学与阳子注册结婚。
小夫妻白天到唱片行做事,晚上在咖啡馆打工。
1974年25岁,在国分寺开爵士乐酒吧,白天卖咖啡,晚上当酒吧。
开店资金500万日元,250万为夫妇打零工存款,其余由银行贷款。
店名取自在三鹰寄居时养的一只猫的名字,后移店至千驮谷。
这是村上春树一生中最静谧、幸福的时光,他一边经营,一边读书,一边观察,生意也越来越顺利。
1981年,决心从事专业创作,酒吧转让他人。
人物分析1.爱猫村上春树对猫的喜爱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猫,陪伴他经历了从落魄到辉煌的各个人生阶段。
猫,也给他的写作带来了无限的创作灵感,可以说没有猫就没有村上春树。
当一家电视台采访村上春树:“为何您的作品总能让人感到温暖呢?”村上春树回答说:“也许这应该归功于陪我写作的猫咪吧。
”在一篇文章中,村上春树说:“人和猫的故事,在每一个有爱的角落传播,像春阳的芬芳、夏阳的热烈、秋阳的静美、冬阳的柔暖,如果有一天早上醒来,发现猫不见了,我的整颗心都会是空荡荡的,养猫与读书对我而言,就像我的两只手,相辅相成,编织出多彩的生活2.喜欢长跑“对一个小说作者来说,最重要的资质是想象力、理解力和专注力。
但要想让这些能力一直处于一定高度,你绝不能忽略的一点就是保持体力。
”村上春树说,“没有坚实的体力做基础,你不可能完成任何错综复杂或者要求很高的事情。
这是我的信念。
如果我没有坚持跑步,那么我想,我的作品可能就会与现在的截然不同。
”村上从跑步健身者,进一步变为跑步爱好者,他在北海道跑过10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56岁时,他参加了纽约马拉松赛,将近60岁时,他在神奈川参加了铁人三项赛。
挪威的森林作者
05
挪威的森林在世界文学中的意义
挪威的森林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挪威的森林》对世界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为世界文学界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 对世界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挪威的森林》对世界文学创作的启示
• 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这部作品
• 作品中的成长主题、孤独主题和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为读者提供了多种解读的可能
性
《挪威的森林》的多元解读反映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 多元解读使得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受众
• 反映了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价值
挪威的森林的批评与争议
• 《挪威的森林》在文学界存在一定的批评和争议
• 作品主题关注社会问题和年轻人的成长
• 代表作品有《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等
1980年代,村上春树的作品风格开始转向魔幻现实主义
• 作品中融入超现实主义元素,探讨个人生活和心灵世界
• 代表作品有《挪威的森林》、《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等
1990年代至今,村上春树的作品风格多元化
• 作品涉及科幻、悬疑、历史等多种题材
• 部分批评认为作品过于商业化,缺乏深度
• 部分批评认为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过于晦涩难懂 -但这
些批评和争议并未影响作品在读者中的广泛受欢迎程度
• 《挪威的森林》仍然被认为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经典之
作
• 作品中的成长主题和孤独主题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具有很高的
文化价值
挪威的森林的研究与展望
《挪威的森林》的研究仍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挪威的森林对日本文学创作的启示
村上春树
天国と地獄と喜びで笑いと涙の間には、后に、私は后に着いて未曽 有 の苦痛と幸せだった。生活は一度も経験したことの幸福と美しくて 私伝 聞だった。
大悲与大喜之间,在欢笑与流泪之后,我体味到前所未有的痛苦和 幸福。 生活以从未有过的幸福和美丽诱惑着我深入其中。
かつてこんなの時代に、誰でも生きたい冷静だった。 过去曾经有过这样的时代,任何人都想活得冷静。
挪威的森林*经典语录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我渐渐能意会到,深刻并不等于接近事实。
死已不再是生的对立。死早已存在于我的体内,任你一
再努力,你还是无法忘掉的。
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
——
《挪威的森林》
经典语句翻译(一)
பைடு நூலகம்
鱼は、あなたは私の目に涙を流し、私は水の中だった。水は言う、 私を感じることができてあなたの涙を流し、からあなたが私の心の 中で。 鱼说,你看不到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 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ある场合、1人の存在自体を伤つけ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もう一人だっ た。 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要伤害另一个人。
捨てなければ何にもなかった事にして、何もできない。 若什么都不舍弃,便什么都不能获取。
经典语句翻译(二)
結婚を控えた人たちにとっては、相手の心のは最も良い家です。 对相爱的人来说,对方的心才是最好的房子。
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几乎囊括了日本所有的文学奖项,在日
本销售了1500多万册,现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流行。 可以说,小说情节是平平的,笔调是缓缓的,语气是淡 淡的,然而字里行间却鼓涌着一股无可抑制的冲击波, 激起读者强烈的心灵震颤与共鸣。小说想向我们倾诉什 么呢,生与死,死与爱,坦率与真诚,一时竟很难回答。 读罢掩卷,只是觉得整个身心都浸泡在漫无边际的冰水 里,奔波于风雪交加的旅途中,又好像感受着暴风雨过 后的沉寂、大醉初醒般的虚脱、虚脱之后又获得新 生……
村上春树:29岁开始写作,坚持42年,你有多自律就有多优秀–写作辅导班
村上春树:29岁开始写作,坚持42年,你有多自律就有多优秀–写作辅导班01如果要年轻人评选出一名最喜欢的外国作家,那么村上春树的名字,必定会在列表之中。
村上春树,这个生于1949年的男人,被誉为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深受大众的欢迎。
他的书籍,畅销海内外,无数人被他的文字所深深吸引。
这一本本畅销书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以及将文字奉为一生的事业。
接下来,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村上春树是如何开启写作之路的。
0229岁开始写作,晚了吗?在还没大学毕业之前,也就是村上春树25岁的时候,他开始跟妻子两人在国分寺开了家爵士乐酒吧,白天卖咖啡,晚上当酒吧。
为了开这家店,夫妇两人将所有积蓄全部投了进去,不够,还找银行贷款。
那段日子,村上春树每天想的事情,都是如何将贷款快点还完。
他曾在自己的自传体小说《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写到这样一句话:“尽管眼下十分困难,但日后必定会开花结果”。
在这期间,他一边经营酒吧,一边安静读书,生活显然非常安逸。
他还养了一只猫。
猫,是村上春树最喜欢的动物之一,曾多次出现在他的文学作品里。
例如:在《奇鸟行状录》里,主人公跟其妻子,就共同养了一只猫;在《海边的卡夫卡》一书里,主人公中田就拥有能够跟猫对话的超能力。
可以说,猫,是村上春树生活跟作品的一部分。
就这样,酒吧开了四年之久,生意在村上春树的用心经营下,越来越好。
转眼,时间来到1979年。
这一年,村上春树在涩谷区千驮附近的神宫球场看球时,忽然动起了写小说的念头。
于是,29岁,这样一个对于作家来说,似乎年龄偏大的时间点上,村上春树开启了自己的写作路。
因为白天要经营酒吧,没多余时间写作,于是他便利用晚上酒吧关门的时间,一个人关在酒吧里写作。
就这样,写出了自己生平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
然后,他并没有报太大希望,便把这部小说,投稿参加了日本群像奖。
另村上春树意外的是,自己的第一步作品,竟然获奖了。
也正是从这一次获奖开始,村上春树走上了自己的作家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坦率地说,能够对那段历史采取如此态度的日 本作家是极为罕见的。在这个意义上,村上绝不仅 仅是执著于个人主义的或所谓“后现代”作家,同 时也是敢于追问一般日本作家不愿或不敢追问重大 历史事件及其意义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作为 中国读者,更应对此、对这个日本作家的勇气和良 知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评价。
村上春树的言论
关于创作动力。“我已经写了二十多年了。 写的时候我始终有一个想使自己变得自由的念 头。即使身体自由不了,也想使灵魂获得自由。 我想读的人大概也会怀有同样的心情。而这大 约就是我所追求的东西。” 关于奇异的想像力。“想像力谁都有。难 的是接近那个场所,找到门、打开、进去而又 返回——我并没什么才华,只不过具有这项特 别的专门技术。如果读者看我的书过程中产生 共鸣,那就是说拥有和我同样的世界。”
时间胁迫着跌爬着向前,即使肩上常常 背负的是众人口中那平面化的坚强,但, 我们也要让自己的那个世界变得立体。
----END----
每一个人都是一座两层楼,一楼有客厅、 餐厅,二楼有卧室、书房,大多数人都在这两 层楼间活动。实际上,人生还应该有一个地下 室,没有灯,一团漆黑,那里是人的灵魂所在 地。自己常走进这个暗室,闭门不出,日子久 了,就有了一篇篇东西出来。 ——村上春树谈成功的秘诀 2009年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时值新 一轮巴以冲突高峰期,支持巴勒斯坦的各方力 量极力劝阻,但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最终前往 以色列受奖,并发表了以人类灵魂自由为主题 的获奖感言。“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 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此举 使村上名声大噪,一跃成为和平主义者的典范。
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
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29 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 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 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 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 引起“村上现象”。村上春树的作 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 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 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 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誉为日 本鸟行状录》开始,村上开始告别 “淡漠”和“距离”,转而拥抱责任,尤其对日本 渐渐怀有社会责任感,其中最主要的是开始质疑那 段不少日本人讳莫如深的历史。他一针见血地指出: “今天的日本社会尽管战后进行了许许多多重建, 但本质上丝毫没有改变。归根结底,日本最大的问 题点在于:战争结束后未能将那场战争劈头盖脑的 暴力相对化。人人都以受害者的面目出现,以非常 暧昧的措词改口声称‘再不重复那样的错误了’, 而没有人对那架暴力机器承担内在责任,没有认真 地接受过去。”
译者眼里的村上春树
您也知道,日本人对着装十分讲究,尤其见客 人时往往西装革履,一派庄重。但村上不是那样。 尽管时值冬季,他却像在过夏天:灰白色紧身牛仔 裤、三色花格衬衫、里面套一件黑T恤,挽着袖口。 见到我,没有像一般日本人那样一边深鞠躬一边说 “初次见面请多关照”。握完手,对我这么多年翻 译他那么多书表示感谢。总的说来,见面的感觉和 想象中的差不许多,自然、真诚、不造作,完全没 有大作家的架子。最后我请他为中译本《海边的卡 夫卡》写序,他爽快地答应下来,笑道:“即使为 林先生也要写的!”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我渐渐能意会到,深刻并不等于接近事实。 山川寂寥,街市井然,居民相安无事。可惜人无 身影,无记忆,无心。男女可以相亲却不能相爱。 爱须有心,而心已被嵌入无数的独角兽头盖骨化 为“古老的梦”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 人多多少少都是都是按照自己的模式活下来的。 当别人和自己差别太大时会感到生气,过于相像 又会觉得悲哀。如此而已。
任何人都有一两件不愿失去的东西,在找出那 种东西方面我们可谓行家里手。人必然有欲望与自 尊之中间点那样的东西,如同所有物体都有重心。 我们可以找出它来。现在你也心中有数。失去之后 你才会意识到它曾存在。
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 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 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 长久不了。 在大悲与大喜之间,在欢笑与流泪之后,我体 味到前所未有的痛苦和幸福。 生活以从未有过的幸 福和美丽诱惑着我深入其中。
在30岁前,村上春树只是一个普通人
村上春树至29岁起才开始写小说,在过去七年内 曾经想写什么却什么也写不出来。首作《且听风吟》 写作动机源于某日在涩谷区千驮附近的神宫球场观赏 职棒球赛时,看到养乐多队洋将大卫· 希尔顿(John David Hilton)击出一支二垒安打后的所见光景。村 上称这是“一种契机刺激了心中的某种不寻常东西” 让他投入写作。 随后他每晚在餐桌上挥笔不止,写罢投给“群像 新人奖”评审委员会。投稿的原因在于“有字数限 制”。6月,《且听风吟》获第23届“群像新人奖”。 “
1979年 - “且听风吟”获得群像新人文学奖 1982年 - “寻羊冒险记”获得野间文艺新人奖。 1985年 -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获得谷崎润一郎奖。 1996年 - “奇鸟行状录”获得读卖文学奖。 1999年 - “约束的场所 ”获得桑原武夫学艺奖。 2006年 - 捷克法兰兹卡夫卡奖、短篇小说选集“Blind Willow,Sleeping Woman” 获得Frank O’Connor 国际短 篇小说奖 2006年 - “海边的卡夫卡”获得World Fantasy Awards。 2007年 - 2006 朝日奖(文学) 2009年 - 耶路撒冷文学奖 2009年 - “1Q84”获得第63回 每日出版文化奖 2011年 -荣获西班牙卡塔龙尼亚国际奖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 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 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 的绝望。
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 失去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 ,迷失的人 迷失了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 迟早要失去的东西并没有太多意义,必失之物 的荣光并非真正的荣光。
在写作开始时,他的酒吧正经营惨淡,然而在回忆里 他却这么说……
“每日早晨四点起便进行写作,至上午十点前终止 当日的写作工作。“我没有一天不写作。随笔也好, 翻译也罢。总是要写些什么。” “走出校门后几乎从未提笔,刚开始写得异常吃力。 唯一给我鼓励的是菲茨杰拉德那句话:‘如果叙述与 人不同的东西,就要使用与人不同的语言。’但毕竟 不是件容易事。边写边这样想道:40岁时肯定能写出 像样些的东西来。现在仍那样想。获奖固然让我欣喜 万分,但我不愿意受有形物的束缚,已经不再是那样 的年纪。” 这一年也是他决心从事专业创作的一年。
村上春树的文字平实自然,是无数个真实的生
活姿态的集合。而忙碌于生存的我们早已模糊 了生存和生活的界限,直到跟随村上字里行间 泛起的回忆,才觉过去的自己仿佛还在跳跃, 生活还是那么充满真味。在青涩岁月里,膨胀 的身体渴求着释放,爱情与孤独的交错,弥漫 着荷尔蒙的味道,烙印着成长的痛楚。最初的 本能超越了精神,回不到从前的我们,被
关于孤独与沟通。“人生基本是孤独的, 但同时又能通过孤独这一频道同他人沟通。我 写小说的用意就在这里。”“人们总要进入自 己一个人的世界,在进得最深的地方就会产生 连带感。或者说人们总要深深挖洞,只要一直 挖下去就会在某处同别人连在一起。而用围墙 把自己围起来是不行的。” 关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可能性。“最重要的 是读者。获奖不获奖对于我实在太次要了。何 况一旦获奖就会打乱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匿名 性’,非常麻烦。再说诺贝尔文学那东西政治 味道极浓,不怎么合我的心意。” (村上春树获得过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 之称的“弗朗茨· 卡夫卡”奖。 )
所以,村上的作品从一开始就表现了人的一 生中平淡得似乎一无是处的真味,那种无伴的心 灵的孤寂。即使你什么都有了,你依然无法驱遣 这一人生长河中断断续续的真实。世间有无数的 窗口,也就有无数寂寞的人;有多少间仓房,就 有多少无奈之人、无着之人。在同情之泪模糊了 视线的作者笔下,我们生活、生存,又被放逐、 消泯。然而,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同样地,其中 隐藏着人生的真味。
可贵的是,村上没有至此止步,他还把笔锋 指向日本这个国家最黑暗的部位。《奇鸟行状录》 最后一段出现“犹如一把中国刀”的尖锐的上弦 月,而此时“中国代表着日本军队在战场上犯下 的骇人屠杀恶行”。村上在美国创作这部长篇的 第三部期间,一次接受采访被问及“为什么你们 这一代人要对自己出生前即已结束的战争背负责 任”,村上回答:“因为我们是日本人。当我从 某些书上读到日本在中国的暴行时,简直不敢相 信。……我想知道是什么驱使他们做这种事,去 杀死或伤害数不清的人们。”并且断言“暴力是 理解日本的关键”。
村上春树与中国
村上的父亲战前是京都大学的优秀生,在校期 间被征召入伍。村上小时听父亲讲过在中国的骇 人经历。此后他“对中国及中国人的情感便十分 矛盾”。 在《去中国的小船》这个短篇从中可以看出 他对自己接触的几个中国人心怀歉疚,“看出村 上的确持续地对中国反思,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中 国是日本人的一段痛苦回忆。”
当我们回头看自己走过来的路时,所看到的 仍似乎只是依稀莫辩的“或许”。我们所能明确 认知的仅仅是现在这一瞬间,而这也只是与我们 擦间而过。
网无所不在,网外有网,无出可去。若扔石 块,免不了转弯落回自家头上……时代如流沙, 一般流动不止,我们所站立的位置又不是我们站 立的位置。
人死总是有其相应的缘由的。看上去单纯而并 不单纯。根是一样的。即使露在地面上的部分只 是一点点,但用手一拉就会连接出来很多。人的 意识这种东西是在黑暗深处扎根生长的。盘根错 节,纵横交织……无法解析的部分过于繁多。真 正原因只有本人才明白,甚至本人都懵懵懂懂。
——摘自林少华的访问记
我起身告辞,他送我出门。走几步我回头看了 他一眼。村上这个人没有堂堂的仪表,没有挺拔的 身材,没有洒脱的举止,没有风趣的谈吐,衣着也 十分随便(他从不穿西装),即使走在中国的乡间 小镇上也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就是这样一个 人在这个文学趋向衰微的时代守护着文学故土并创 造了一代文学神话,在声像信息铺天盖地的多媒体 社会执著地张扬着文学魅力,在人们为物质生活的 光环所陶醉所迷惑的时候独自发掘心灵世界的宝藏, 在大家步履匆匆急于向前赶路的时候不声不响地拾 起路旁遗弃的记忆,不时把我们的情思拉回某个夕 阳满树的黄昏,某场灯光斜映的细雨,某片晨雾迷 濛的草地和树林……这样的人多了怕也麻烦,而若 没有,无疑是一个群体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