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公开课教学实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孤帆”、“唯”的意思。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在创设的意境中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4、拓展练习,激发学生积累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创设意境走进诗歌,理解诗歌,想像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所蕴涵的感情。
教学准备:
2、课件。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由诗谱写的歌曲吗?
生(齐答):听过。
师:都听过哪些诗曲?
生1:我听过《锄禾》的诗曲,非常好听。
生2:在一次少儿节目上,我听过《鹅》、《望庐山瀑布》等由诗谱写的歌曲,非常有韵味。
生3:老师,我们班上的很多同学都会吟唱《春晓》,好听极了!
师:好的,就让我们一起来吟唱一首《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师生一起吟唱《春晓》,学生意犹未尽。
)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吟唱诗曲,现在,老师唱一首歌,你们帮老师听一听,看看这首歌在哪种场合唱较合适?
师(吟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崖,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师入情地哼唱,学生入迷地听着。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精选16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精选16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篇1一、导入师:上课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乐曲,看你们从中能联想到什么?(教师播放《送别》曲)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你想到了什么?(生说出想到了什么)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分离与相聚切割又弥合着漫漫人生。
从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让人感慨万端的一件事。
不仅有歌唱离别,更有很多诗咏离别。
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堪称送别诗极品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提示注意读准题目中的生字)二、新课(一)、引导自学师:很好,都读正确了。
诗的题目中出现了一个“送”字,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了。
那围绕这个“送”字你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生:谁送谁?师:真聪明,我把这个问题记下来(板书)。
谁接着提?生:在什么地方送?师:好的,也记下你的问题。
板书:在哪送生:在什么时候送?师:也不错,也记下。
板书:何时送生:怎么送?师:太好了。
这是个最棒的问题。
板书。
生:送到哪?生:为什么送?师:同学们真不简单,围绕一个词提了这么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诗文中。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认真读读诗,把答案找出来了,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两个友情提示,谁给大家读一读:(教师课件出示)(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要读出古诗的节奏感,(2)结合注释插图,读懂诗意,想象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如果有什么收获和困惑了都可以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会儿我们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二)、引导汇报1、检测朗读师:刚才老师看有的同学边读边把重要的内容画出来,我非常欣赏这些让自己的思考留下记号的同学。
那我先来看看你们读得怎么样了。
谁先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只有认真听,你才能发现别人读的闪光点和不足,你才能进步得飞快。
生:读诗师:你读的时候注意到了用不同颜色表示出的生字,读音很正确,还注意到了古诗的停顿,相当不错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及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及反思第1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及反思☆情景说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但它却不同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一种深情体贴的送别。
从李白、孟浩然两人关系来看,虽带有一丝依恋,几许惆怅,更多的是李白表达自己的敬仰与向往,是一种富有诗意的送别。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
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
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意托付*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对联导入,揭示课题师吟诵一副《红楼梦》的对联,并写下来:“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
”导语揭题。
“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
有人说,友情是真挚而宝贵的。
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内容便与友情有关。
”二、小组交流,搜集资料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2、他俩是什么关系?3、本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三、整体入手,潜心会文1、自由读诗歌,理解诗意解决疑难:请理解的学生上台当老师,在()内填上正确的意思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精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短短的28个字表达了一种对友人的依依之情,同时又有一种开阔大气的意境。
这节课的目的,让四年级学生在原有学习古诗知识的基础上,既想教给学生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又希望学生能通过充分的自学预习,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学习初步理解古诗内容,通过朗读和交流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设置上先让学生逐步理解字、词、句,再整体把握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感情朗读。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一条长河,历经蜿蜒曲折,以无比宽阔的形态展现在我的眼前。
它的尽头正如它的源头一样无法窥尽。
天空笼罩着一层似有非有的薄雾,如同是在清晨的浅蓝色幕布上随意涂抹的白色。
稍后,一轮红日跳出了地平线,此时的江水成为了一条金黄的绸缎,滚滚的江水犹如复活了一般,发出了滚滚之声……化零为整悟教法课堂上,我正对着四年级(4)班的孩子们上课。
一双双清澈求知的眼睛正望着我。
这是我在前两天修改完教案之后进行的又一次教学活动。
坐在教室后面的,是这次负责我校参加区级赛课活动的老师们。
从接到参赛任务之后,老师们为了更好地帮助我进行准备,都付出了艰辛。
有的老师带病坚持来听我的课,有的老师专门调课找时间来指导我,有的老师陪伴我从第一稿修改到第四稿,还有的老师甚至在为我准备参赛的服装、课件和道具。
对于这么多老师的辛勤付出,我怎么能不感激,怎么能不把感激化作课堂上的激情呢?师:诗中的第一句已经交代了离别发生的时间、地点。
同学们,看看这一句诗中的“故人”指的是谁?生:孟浩然。
师:“黄鹤楼”是这场送别发生的――生:地点。
师:那“烟花三月”是这场送别发生的――生:时间。
师:“烟花”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生:繁花似锦。
师:那就让咱们再读一遍古诗,将古诗中的时间和地点有节奏地读出来吧!当孩子们在齐读古诗的时候,我仔细听着,孩子们读得不错,我所强调的部分都用重音来突出了。
但当我把目光投向教导主任李老师的时候,却发现了她不太满意的眼神。
作为这次参赛的主要指导者,她的目光是我最为关注的。
“莫非有问题?”一丝不安掠过我的心头。
下课后,就在教学楼的走廊里,老师们针对这堂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其中,李主任讲道:“你要注意,你现在教授的是一首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理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教学实录:1.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
我们在数学课上已经学过方位,知道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哪个同学能帮我贴出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指名上台贴出“黄鹤楼”·“扬州”·贴对了吗?生:对。
评价:真厉害!为什么这么贴?能结合诗句说一说吗?指名说。
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孟浩然从黄鹤楼去扬州要顺流而下,所以诗人说烟花三月-----------“故人”是什么意思?(老朋友) 在这指谁?(孟浩然)从哪知道的?(注释)真好,结合注释是弄清古诗意思的好办法。
师:烟花给你们什么感觉?(漂亮,绽放……)为什么用烟花形容三月呢?还可以说什么样的三月?生:百花盛开的三月,争齐斗艳的三月,阳光明媚的三月,鸟语花香的三月……师: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现在又逢三月,这个季节去扬州,李白仿佛看见了扬州怎样的一番景象?生:花团锦簇,郁郁苍苍……师:老师请大家欣赏下这时的江南一带的美景。
(播放课件)此时此情此景,好友要去繁华都市,你有什么想说的?(小结: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
李白对友人的这次出游自然十分羡慕。
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
)师:有一个读书的好方法就是展开想象,请想象刚才说的画面并带自己的感觉读读这两句诗。
2.孟浩然的船走了。
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啊?指名说:船。
几只?生:一只。
师:诗中哪儿告诉我们?生:孤帆。
师:对!孤帆就是?生:孤孤单单的一只船。
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
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只(课件点击:江上千帆)。
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生: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
师: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
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
(点击课件一支孤帆。
)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精选10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精选10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篇1一、谈话激趣1、你知道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是谁吗?2、如果说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
当时任工部侍郎的著名诗人贺知章(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建设部的副部长吧),读了他的诗作,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拿去换酒与他共饮。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对李白说:“你是不是神仙下凡到了人间?”因此,李白又被人称为——诗仙。
(板书:诗仙)3、除了写诗厉害,你知道李白还有哪些超人之处吗?他喝酒也非常厉害。
他在《将进酒》里写道:“会须一饮三百杯”,杜甫也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因此,李白又被人称为——酒仙。
(板书:酒仙)4、喝酒写诗,无人能比。
但李白还有一样本领,却只能排名第二,那就是他的剑术,当然是整个唐朝排名第二。
(在裴旻之下)年轻时候的李白还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剑相助的侠士,因此,他又是一名侠客。
(板书:侠客)5、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仙、酒仙、侠客李白的诗作。
二、循序渐进,读懂诗题1、读准诗题(1)谁来读读诗题?(2)诗题中有三个生字,谁来读读?鹤:第四声,发音要到位。
指生读。
孟、陵:都是后鼻音,注意孟的写法,第一笔是横撇。
指生读。
2、个性读题(1)这首诗题目很长,共有十个字、五个词。
读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觉得哪个词重要就着重读哪个词,试着读一读吧。
(2)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相机点拨:☆听出来了,你想强调“黄鹤楼”,黄鹤楼是送别的地点。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朗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鄂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前预热:师:肖教师是第一次到阶梯教室来上课,你呢?生:我也是第一次到阶梯教室来上课。
师:除上课的地址不同,还有什么和平常不一样的地址。
生:平常是唐教师给咱们上课,今天是肖教师给咱们上课,平常教室里没有那么多教师来听课,今天有很多教师来听课。
师:人不同。
生:平常我是比较放松的,换了个地址,今天我感觉有点儿紧张。
师:心情不同。
不错!我也有点儿紧张,你能说一两句安慰我的话吗?生:肖教师,你要深呼吸,如此能够放松心情。
生:咱们会认真听讲,高声发言,你要安心。
师:你们都能这么做吗?生:能。
师:那好谁来告知我咱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是?生:第20课《古诗二首》。
师:咱们先来学习第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猜字解题:师:先请同窗们猜一个字,答案就在诗题中。
(出示篆书“送”字)生:我以为这是个“楼”。
师:你可真会说话,没有把握的观点你能加上“我以为”三个字,表示仅仅代表自己的观点。
好的。
生:我以为是“鹤”字,因为那个字看上去比较复杂。
师:还把自己猜想的理由讲出来啦,专门好。
只是你们猜的不对,那个字是篆书的“送”字,那个字本来是指两个人打着伞送新娘出嫁,后来演变成了送别的意思,字的左半边读“cuo”,意思是走走停停。
你有过送别的经历吗?那时你的心情如何?生:我去年送我外公回北京,那时我内心专门舍不得?生:我去年送我表姐回老家,那时我内心专门难过?师:有过送别的经历,有过一样的情感的同窗举手,那咱们就不一一细说,带着如此的心情把“送”字放到诗题里读一读。
生:(声情并茂读诗题)。
师:题目用此刻的话来讲意思确实是------生:在黄鹤楼那个地址,李白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师:“之”确实是-----生:“去到”的意思。
师:你怎么明白?生:我预习时明白的。
师:看来预习是学习知识的好方式。
广陵确实是----生:扬州。
师:课文中有句诗叫做“烟花三月-----”生:下扬州。
师:对了,同窗们预习真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合集5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合集5篇]第一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设计理念:以一“送”字贯穿全文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以读促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以语言运用为中心,通过朗读、想象、合作、表达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在彰显个性中,边学,边积累,边创造;让学生在自读中真正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得到情感的陶冶。
教材分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
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
这首七言诗描写的是春天里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
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我非常重视读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努力在我的课堂里贯彻“以读为本自能读书”的理念,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在读中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领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学情分析1.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
2.学生的求知欲比较强,很有表现欲,上课气氛活跃。
3.学生善于想象,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4.学生对于在多媒体环境下学习的方式非常感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特别是第三、四句话所描写的情景,天、地、水、情融为一体。
(3)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2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2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1师:听,(课件出问题)好,没关系,老师准备的是一首送别的歌曲。
(师唱送别)在这样的一种音乐声中,你能不能激起情感的浪花,想起送别的诗来。
生:赠汪伦——。
师:你觉得李白和汪伦的情谊深吗?生:桃花潭尺深千丈不及汪伦送我情师:你觉得怎样能表现出情谊深。
生读。
师范读。
生:我想起草的后四句……。
师:真好。
还有吗?还有想起的古诗吗?生:我想起了《送友人》——师:同学们为什么古代有这么多送别的诗呢,古代交通不遍,所以写送词就成了当时送别的一种习俗。
我们今天的课文古诗两首就安排了这样两首送别的古诗。
打开书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看老师写课题,写字要一笔一划,做人也要认认真真,如果同学愿意可以举起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
孟第一笔注意是横撇。
生书空。
板书课题。
师:自己读一读课题,看看从课题中能看出是送别诗吗?生:能。
师:再看看题目告诉我们送的是哪些内容。
生:是从黄鹤楼送走的。
师:告诉我们送的地点。
生:送孟浩然去杨州师:送的目的地。
生:送的孟浩然。
师:黄鹤楼了解吗?说说看。
生:三大名楼之一。
生:我来补充一下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生:它分古楼和现楼。
古楼是三十多米,现楼是五十多米。
生:在武汉。
师:知道了地点,而且在长江边上。
百闻不如一见,一起去看一下。
(课件出了问题)师:不要紧,看来这天下名楼是一时看不见,没有关系,我们来说说广陵生:广陵师:是的,广陵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师:黄鹤楼也好,杨州也罢,我们所说的黄鹤楼就在长江与武汉的交口处。
如果地理位置我们了解了,学习古诗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如果了生:孟比李大十二岁。
师:不仅仅是大了十二岁,而且名气也很大,李白当时还是新秀。
生:孟浩然送了李白一幅画。
师:古诗的关键词我们都知道了。
能说说诗的意思生:李白送孟浩然去杨州师:下面我们从具体的诗句当中来看看李白送别好友时真挚的感情。
读得时候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生自读。
李白诗《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教学实录.doc
李白诗《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教学实录李白诗《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教学实录师: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去看看古人怎么送别?古人是怎么写送别的?下面我们开始准备上课,可以吗?好,你们不用站起来,我鞠躬,你点头。
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同学们,黑板上的两首,学过了吗?几年级?大屏幕:古诗两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四年级。
师:四年级我们就学过了,今天我们六年级了,再次学这首古诗,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同样的一个作品不同的人读,不同年龄的人读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你们今天六年级了再读,等到你们长大了读大学、读博士或参加工作了,有丰富生活体验和的时候,你再去读,你还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新的收获,这就是那句话说得好:经典不厌百回读,好的作品是要用一辈子去读的。
现在谁愿意把这两首古诗读给大家听,希望高高举起你们的手。
我请两位同学,一位读这一首,一位读第二首,我想请你(手指向一手学生),不举手的你(指向一角落没举手学生),因为林老师从小就躲在角落,从不发言,所以我要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请读第一首:生:(一男生朗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读得怎么样?你们鼓励他,我要告诉他一般般,一般般的意思就是还不够好,还不够好的意思是还可以更好(调侃的语气)。
还有谁愿意来?还是送给不发言的你。
生:(一女生朗读)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略好一些,特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地方,有一点点小感觉。
同学们读古诗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完全沉静,读古诗有特别的节奏、停顿、韵律和情感,现在林老师读给大家听,当音乐想起时候,我希望在场的所有的人都静静地走进那古诗的意境中。
(古筝弹奏的背景音乐响起,师深情朗诵两首古诗)师:同学们听出古诗特有的节奏、韵味和情感了吗?现在我想知道这两首诗最打动你的?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生:我认为是故人和作者一种离别的情感,非常的不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一、课前交流:师:孩子们,喜欢古诗吗?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首我国伟大的诗人李白所写的古诗。
小时候,我们读过这一首:生:拍手读《古朗月行》。
师:谁想读这首?生:读《静夜思》。
师:范读《静夜思》。
生:全班再读《静夜思》。
师:请一个嗓门亮点儿的孩子读《望庐山瀑布》。
生:读《望庐山瀑布》。
师:全班齐读《望庐山瀑布》。
二、引入课题。
师:刚才读的三首古诗,或美好愉悦,或孤独惆怅,或豪迈奔放,不同的诗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诗有不同的情感。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又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揭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解诗题。
师:谁愿意读诗题?其他孩子注意听:诗题中的三个生字是否读正确了?生:读诗题。
师:正音,重点字音“陵,孟”。
师:你从诗题中知道了什么?生:孟浩然要去扬州。
师:哪个字表明是“去”的意思。
生:之。
师:借助注释学习古诗,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你还从诗题中知道了什么?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
师:(出示介绍黄鹤楼的课件)师:用一句话概括诗题的意思?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好友孟浩然去扬州。
师:那我们就走进诗文,感受两位朋友分别的场景吧!四、读准诗,读出节奏。
师:自由读古诗三遍,注意把每个字音读正确。
生:自读古诗。
师:谁能把古诗读准读顺?生:读古诗。
师生共同正音后齐读。
师:请孩子们听老师读古诗,注意听老师在每行诗句中间是怎样停顿的?用“/”画出来。
生:边听师读边画节奏。
师:谁听出来了?生:在每行诗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后面停顿。
师:行。
老师这儿有点小区别,“下”字后面也可以停一下。
师:(出示划好节奏的古诗课件)谁能按这种节奏读?生:生按此节奏读。
师:全班齐读。
生:生读。
五、明诗意。
师: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但因时代久远,因而我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课前预习尤为重要。
通过课前预习,你弄懂了什么?生:我知道“孤帆”是指一只船。
“唯见”是只看见。
“碧空尽”是消失在天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教学实录3篇(优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教学实录3篇(优质)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理解一下吧。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教学实录篇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的〔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络、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的。
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送别朋友孟浩然去扬州时一方面年轻的他一方面向往扬州的繁华一方面又舍不得朋友的离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提醒同学们回忆的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并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由此唤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
接着,我给学生读诗的目的是:读准字音。
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并通过组词练习初步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再读古诗,运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
在这里,我让同学说说自己不懂的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求知的方法,再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诗意的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考虑;可以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己班上里的同学和教师。
学生们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
再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
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作业,稳固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认识本课回认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2、自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1、你知道哪些关于朋友送别的古诗?2、为什么喜欢它?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生读题目。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3)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3)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生写,师巡视)师:同学们我知道你还没写完,但是有一句就读一句,有一句就说一句?有感情地说出来。
生:母校啊!在您的怀抱里让我懂得了很多,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
老师啊!在您的歌声中让我学会了许多别人所教不了我的东西。
师:我永远记住母校,记住老师,记住这片情。
生:再见了!母校!再见了操场边的竹园,再见了!我学习、成长的地方,那操场边的梧桐树,正是抽出新芽的季节,我却要走了,我会永远记住您!我的母校!师:我相信那梧桐树也会默默地关注你,默默地为你送上它的祝福。
生:母校!再见了!老师您对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我们会永远记得,我们会永远记住你对我们的关爱!生:再见!母校!我们身边的桂花树又添了六个年轮,无知的少年又长大了六岁,离别是这样轰轰烈烈,也这样平平淡淡,只有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们能够相互铭记。
师:对!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淡淡就是我们的情。
同学们,这就是人生,有相聚也有别离。
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了一节课,现在我又要和你告别了,同学们举起我们的手,挥手人生的一次告别吧!再见了!拓展阅读: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之感第一,实录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课前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学生自己动手大量查阅资料,积累送别诗,让学生亲自去找有关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二、背已学的送别诗引入新课教学,新旧联系,衔接自然,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三、诵读方式多种多样:抽读、师生对读、循序渐进的理解品读、大声朗读,自由感悟读……以朗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感悟,诵读教学贯穿始终,诗要通过读去品味,去体会作者的内含。
四、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主导作用。
五、领悟诗意时,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充分联想。
六、教学中教师适时的旁征博引,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进一步的理解,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值得借鉴的地方还很多很多,在此就不一一罗列。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一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一(人教版语文第七册)这是我去年进入课题组上的一节公开课,也是我第一次呈现我的真实课堂,第一次毫无顾忌上公开课.虽然不是大家眼中的最好,但我却勇敢地挑战自己,挑战虚拟的公开课.下面是我整理的,还有陈教导的评析.在此我特别感谢陈教导的鼓励,是她的鼓励让我恢复了久违的自信.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孤帆”、“唯”的意思。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在创设的意境中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4、拓展练习,激发学生积累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1、创设意境走进诗歌,理解诗歌,想像诗中所描绘的情景;2、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所蕴涵的感情。
教学准备:1、学生充分预习,查找诗人的资料;2、。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由诗谱写的歌曲吗?生(齐答):听过。
师:都听过哪些诗曲?生1:我听过《锄禾》的诗曲,非常好听。
生2:在一次少儿节目上,我听过《鹅》、《望庐山瀑布》等由诗谱写的歌曲,非常有韵味。
生3:老师,我们班上的很多同学都会吟唱《春晓》,好听极了!师:好的,就让我们一起来吟唱一首《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师生一起吟唱《春晓》,学生意犹未尽。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吟唱诗曲,现在,老师唱一首歌,你们帮老师听一听,看看这首歌在哪种场合唱较合适?师(吟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崖,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师入情地哼唱,学生入迷地听着。
)师:(歌曲完毕,故作迟疑状)谁能帮老师这个忙呢?生1:好像可以在欢快热闹的场合唱。
生2:不,我倒觉得应该是在平静柔和的时候唱。
生3:我想这首歌曲应该是表达一种依依惜别的感情。
师:是吗?你怎么知道的?生3:老师的表情、老师吟唱的曲调告诉了我。
师:你是个心思细腻的孩子,感情也很丰富,谢谢你!其实不仅歌曲能表达难分难舍的离别情意,古诗也有许多是表达与友人送别情意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实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实录《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实录《黄鹤楼送之广陵》是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但它却不同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一种深情体贴的送别。
从李白、孟浩然两人关系来看,虽带有一丝依恋,几许惆怅,更多的是李白表达自己的敬仰与向往,是一种富有诗意的送别。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
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
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教学目标:1、感悟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醒课题师吟诵一副《》的对联,并写下来:“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
”导语揭题。
“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
有人说,友情是真挚而珍贵的。
确实,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内容便与友情有关。
”二、小组交流,搜集资料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2、他俩是什么关系?3、本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三、整体入手,潜心会文1、自由读诗歌,理解诗意解决疑难:请理解的学生上台当老师,在()内填上正确的意思。
之广陵(去广陵)故人(老朋友)西辞(在西边辞别)烟花(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即花开如雾)孤帆远影(孤独的一只船帆,远去的影子)天际流(在天边流)4、串讲诗意,师归纳: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李白老朋友在西边告辞了我,离开了黄鹤楼,在花开如烟雾的三月,去了扬州。
一片孤帆远去,影子消失在天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之水在天边滔滔流淌。
5、体会情感:师过渡:老友就要去他方,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用你们的语言描绘一番。
生1:依依不舍生2:恋恋不舍生3:难舍难分生4:情深意长生5:依依惜别师:这情景表达在哪两句诗中,读出来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善俊《黄鹤楼送别》课堂实录
(1)唐朝的诗歌浩如烟海,著名的诗人多似繁星。
孟浩然和李白就是其中杰出的两位。
板书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今天,我们用一篇课文,《黄鹤楼送别》来理解故事内容。
只要读好它,不仅可以理解意思,还可以学到好多好词好句。
这叫“一举”,“一箭~”,“一石~”
生:“两得”,“双雕”,“二鸟”。
(3)自己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一句句的读,尽量把读正确、流利,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两遍。
师:这里有“饯行”这个词,饯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送行呢?看看偏旁,分析分析。
师:解释“脍炙人口”现在指好的文章大家都喜欢读。
(4)我就知道你们已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
但是光这样,对诗句还是体会得不是太深,还是要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熟读精思,要读出感情来,要读得有韵味。
(5)边读边想,想象画面,进入角色。
就是这样简单,不信你试试。
边读想象,你就是孟浩然~行不行?
(7)静下心来想一想,默读,一边看一边想,哪些话变一变可以解释第一句,哪些话变一变又可以解释第二句诗?边看边想,把重要的句子划出来。
刚才朗读声音要响亮,现在要静下心来想。
(8)什么叫“烟花”?这两句话什么意思?
(9)自读第3个自然段,小组内分角色读,从中读懂了什么?诗人为什么用“下”?
(10)同桌合作读第4自然段,并演一演。
(11)谁能借助文中的话,理解三、四句诗意。
文中,哪两个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伫立,凝视。
此时李白满眼看到的都是?所以诗中运用了一个特别巧妙的词语?
(12)孤帆是什么意思?是指长江之上仅一只船吗?为什么用孤帆?从孤帆这个词看出什么?
(13)这正是过尽千帆皆不见,谁来接下一句?
(14)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
孟浩然是个怎样的人呢,咱们借助一首诗来了解他。
(15)出示《赠孟浩然》读。
不愿给皇帝当欺压老百姓的官,在田园里种菜,不侍奉皇帝。
这么好的朋友,要离别了,当然是依依惜别,难分难舍。
谁想读?
(16)李白这时按捺不住,吟出一首诗来,现在你们准能读出味来了,第五自然段,自己读。
(17)师范读,生闭眼想象。
指导学生把看到的景象读出来,背出来。
黄鹤楼送别
饯行依依惜别伫
人品诗品
伫立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