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

合集下载

地理学中的地表形态变化分析

地理学中的地表形态变化分析

地理学中的地表形态变化分析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地貌形态,是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表形态随着地球的演变、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不断变化。

在地学研究中,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变过程,预测未来的地质现象,及时应对地球的自然灾害。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类: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自然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变化、气候变化、水文变化、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人类活动包括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化等环境污染和人类开发等活动。

地质构造变化是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地质构造变化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喷发等,这些自然灾害都会造成地表形态的显著变化。

地壳运动和地震使山脉和平原形成,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山脉和地形也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火山喷发会形成火山岩、熔岩块和火山灰等地质剖面。

气候变化是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第二个自然因素。

气候变化影响着地球表面的生态系统,会改变植被分布、河流泛滥、海岸侵蚀等,从而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气候变化也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会带来全球海平面上升、冰雪融化、地表沉降和海洋酸化等现象,从而对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带来深远影响。

人类活动也是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农业化程度的提高,不断增加了建筑用地、采矿、造林、河流工程等活动,都会影响地球系统的平衡,改变自然地貌和造成地表形态的分布。

例如,农业化会导致土地土壤侵蚀、流失、贫瘠,森林砍伐会导致河流水位下降、水洼化严重等。

地表形态变化的分析方法地表形态变化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主要依靠测量、模拟和计算的手段,记录、描述和预测地球表面各个部分的形态变化。

比如,采用GPS、卫星遥感等技术可以记录和计算海平面和山体的高度和变化值,采用数字地形模型可以模拟地表形态的变化过程,计算出变化速率和趋势,以便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高中地理列表归纳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高中地理列表归纳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高中地理列表归纳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一、地壳的变化地壳自形成以来,本身的物质和能量不断地发生循环和转化,地壳结构及其表面形态也不断地发生变化,这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二、地质作用1. 概念: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三、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按照运动的方向,可以把地壳运动分为两类,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当一个地区隆起时,相邻地区就会凹陷。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常常交替进行。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有主次之分。

但从全球范围来看,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1. 地壳运动的类型2. 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的岩石圈分六大板块,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漂移在软流层上。

板块向同一方向运动的为消亡型,向相反方向运动的为生长型。

板块张裂地区往往形成裂谷或海洋(如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板块挤压处(消亡边界)地区又分为两种情况:一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如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的形成);二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边缘受挤压隆起为岛弧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

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均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链和海沟。

四、地质构造与地貌内力作用使地表形成一个粗略的轮廓,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得这一“粗毛胚”塑造出了更多的地表形态。

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 外力作用与地貌如下图表示外力作用的五种表现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动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2)风化作用:岩层经温度变化(物理风化)、化学破坏(化学风化)、生物生长活动(生物风化)变成松散、碎屑状沉积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为侵蚀作用提供条件。

(3)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的比较:。

高中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教学教案)

高中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教学教案)

高中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教学教案)第一章:地表形态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地表形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地表形态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3. 了解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地表形态的定义与重要性。

2. 地表形态的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

3. 地表形态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4.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地表形态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地表形态的重要性。

2. 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展示不同类型的地表形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3. 分析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如地壳运动、气候作用等。

4. 讨论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城市发展等。

第二章: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教学目标:1. 理解地壳运动的概念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掌握地壳运动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3. 了解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地壳运动的概念与重要性。

2. 地壳运动的主要类型:断裂、褶皱、火山等。

3. 地壳运动的特征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地壳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通过图片、模型等资料,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壳运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3. 分析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变化的作用。

4. 讨论地壳运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第三章:气候作用与地表形态教学目标:1. 理解气候作用的概念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掌握气候作用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3. 了解气候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教学内容:1. 气候作用的概念与重要性。

2. 气候作用的主要类型:风化、侵蚀、沉积等。

3. 气候作用的特征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气候作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气候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通过图片、模型等资料,展示不同类型的气候作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3. 分析气候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变化的作用。

4. 讨论气候作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水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

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地球内 部的能 量
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高低起伏,形成 高山和盆地
内力作 用
外力作 用
地壳活动、岩浆 活动、变质作用
地球外部 的能量
风化、侵蚀、搬运 堆积、固结成岩
削低高山,填平 盆地,使地表趋 于平坦
二、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1.地壳运动及其影响:
水平运动 地
使岩层弯曲或断裂,形成褶 皱山系、裂谷或海洋 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
背斜 山
褶皱
向斜 谷
(二)、断层
什么叫断层?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 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限度,岩体会发生破裂, 并且断裂面两侧的岩块沿断裂面有明显错动, 位移。
c
a
b
四、外力作用与地貌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固结成岩
四、外力作用与地貌
1. 流水作用:
(1) 流水的侵蚀地貌:
河谷、瀑布、峡谷,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壳 运 动
垂直运动
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南极洲、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 主要观点:: 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 板 海上----海洋、海岭 张裂区 块 陆上----裂谷、断层 (生长边界) 构 形成的 大洋板块与 海上---海沟 造 地 形: 相撞挤压区 交界处----岛弧 大陆板块 : 学 (消亡边界) 陆上----海岸山脉 说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高大山脉
(2) 流水的沉积地貌:
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四、外力作用与地貌
2. 风力作用:
(1)侵蚀地貌: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戈壁、裸岩、荒漠
(2)沉积地貌:
沙漠中的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等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案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案

3.2 地壳变动和地表形态教学目标:1、让学生区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理解不同地貌的形成原因。

2、让学生了解不同地貌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如背斜、向斜等对人类工程建设的影响。

课时:1教学重点、难点:难点:地质构造的判断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地形倒置的形成及成因。

教学方法:讲解法、多媒体、小组讨论法。

板书设计:3.2 地壳变动和地表形态一、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褶皱(背斜和向斜)2、断层(地垒和地堑)二、外力作用及其影响1、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关系2、流水作用及地貌3、风力作用及地貌4、冰川作用及地貌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地质作用是如何促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呢?引入新课:俗话说得好,“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所以地壳处在不断运动之中,那么地壳在运动时会形成一些遗迹。

请大家看一幅图片。

[展示图片]:展示褶皱和断层示意图。

类似的地形,我们在野外曾经见到过,这些都是地壳运动的“足迹”。

讲授新课一、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往往被保留在地壳岩层中,成为地壳运动的见证。

1、定义: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称为地质构造。

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叫做构造地貌。

常见的构造地貌——褶皱和断层。

那么什么是褶皱和断层呢?下来我们具体的分析褶皱和断层形成过程及形成的地貌等。

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便会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

地壳发生褶皱隆起,常常形成山脉。

世界上许多高大的山脉便是这样形成的,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等,都是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在板块交界处发生大规模褶皱隆起而形成的。

请大家看大屏幕,观察褶皱的形成过程。

[多媒体动画演示—褶皱(背斜和向斜)]展示岩层由于水平受力发生弯曲变形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有的岩层向上拱起,我们称之为背斜,有的向下弯曲,我们称之为向斜。

请大家注意,我们所说的岩层是指连续的岩层,是一个整体。

[教师提问]:那么在地貌上,背斜和向斜一般形成什么地形呢?[学生回答]: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3、板块间的交界处是地壳运动较活跃的地带。 两大火山地震带
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其中只有太平洋板块全为大洋。
边界类型 地貌
生长边界
海洋、海岭 裂谷、断层
陆—陆 山脉、高原
消亡
边界
海岸山脉、
陆—洋 岛屿、海沟
举例 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张裂) 大西洋(非洲板块、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形成) 红海(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 喜马拉雅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抬升) 阿尔卑斯山(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抬升) 落基山脉(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抬升) 亚洲东部的岛屿及海沟(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 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抬升)
岩浆岩
重冷 融却 再凝 生固
岩浆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变质岩
课堂小测
A
风力侵蚀
C
流水侵蚀
B
风力沉积
流水沉积——冲积扇
流水沉积——三角洲
A
流水侵蚀 (溶蚀,石灰岩,云贵高原)
B
冰川侵蚀 (高山、高纬)
地质作用
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 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 称为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内力 地球内部 作用 外力 太阳辐射能 作用 和重力能
表现形式
结果
岩浆活动、地壳运动、 使地表变得
变质作用等
高低不平
风化、侵蚀、搬运、 使地表起伏状
沉积、固结成岩
况趋于平缓
一、造成地表形态变化内力作用
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活动,对地表影响也较大。 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2、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的变形变位。 地质构造类型:褶皱与断层 构造地貌

简述板块构造运动与地表形态形成之间的关系

简述板块构造运动与地表形态形成之间的关系

简述板块构造运动与地表形态
形成之间的关系
板块构造运动与地表形态形成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板块构造运动是指地球表层岩石构成的板块在地球内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些板块的相对运动导致了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构造的形成,具体关系包括:
1.造山运动和地壳变形:
板块构造运动常常导致地壳的挤压、撞击和抬升,形成造山运动。

这种运动会导致地表山脉的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造成的结果。

2.地震和地表裂隙:
板块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壳运动可能导致地震,使得地表产生裂隙、断裂和地震构造。

3.火山喷发:
板块构造运动还会导致地壳上的火山活动,如板块边缘的构造运动可能导致地幔物质上升,形成火山喷发,从而影响地表形态。

4.地形抬升和下沉:
板块构造运动会导致地区性地形的抬升或下沉,形成高原、盆地等地表形态。

5.地质构造形成:
板块构造运动还会形成各种地质构造,如断裂、褶皱、褶皱山等,这些地质构造直接影响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变化。

板块构造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地球上的山脉、平原、地震带、火山带等地质地貌都与板块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地壳运动与地貌

地壳运动与地貌

【解析】第 (1) 题,从条件中的峰林可知此地为喀斯特 地貌,苏 ( 江苏 ) 、湘 ( 湖南 ) 、新 ( 新疆 ) 、内蒙古无大面 积喀斯特地貌分布,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滇(云南)、黔(贵州)、桂(广西)是典型地区,故C选项正 确。第(2) 题,甲处为流水溶蚀形成,从图中可以看出 乙地为侵蚀最强烈的地方,因为乙地顶部的整个石灰 岩层都被侵蚀掉了,故A选项错误;乙处是砂岩,为外 力堆积形成的沉积岩,但变成谷地说明受到了外力侵 蚀,故B选项错误;丙处位于背斜山山顶,容易受到外 力侵蚀破坏,且坡度较大,易发生滑坡现象,故C选项 正确;丁为典型的向斜山,故D选项错误。
使坡面地表破碎
沟万壑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形成山 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 成宽广的冲积平原;河流 入海口形成三角洲
物质逐渐沉积下来
作用因素 作用过程 在干旱地区,风 扬起沙石,吹蚀 侵蚀 地表;侵蚀形成 风 大片的戈壁和裸 力 岩荒漠 作 风在搬运途中, 用 当风速减小或气 堆积 流受阻时,导致 风沙堆积
【2—2】(苏北四市2013届9月联考)下图为某地地质 剖面图,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岩环境、 变质环境,箭头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回答问题。
【2—2】(苏北四市2013届9月联考)下图为某地地质 剖面图,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岩环境、 变质环境,箭头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回答问题。 若岩石c 为大理岩,则岩石d形成的地质环境和过程 是( )
2.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 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 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由洪积 — 冲积平原、河漫滩 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它们的差异比较如 下:
【考点3】
地壳组成、运动与地貌

地壳变化

地壳变化
形成
山脉
A、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形成 海沟、岛弧、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B、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形成 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
想一想: 想一想: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以下地
形的成因
1、大西洋的形成 、 2、东非大裂谷、红海的形成 、东非大裂谷、 3、冰岛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 、 4、日本岛、台湾岛等岛弧链的形成 、日本岛、 5、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 、世界最深的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 6、下列山脉的形成: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下列山脉的形成:喜马拉雅山、 脉、北美洲西海岸的海岸山脉的形成
侵蚀 地貌
沉积 地貌
3、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
地质作用 项目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 的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动、变质作用、地 震等
外力作用
太阳能 风化、侵蚀、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等
使地表隆起或拗陷, 削高填低, 对地表形态的影 使地表隆起或拗陷, 削高填低,使地表 形成高山和盆地 趋于平坦 响
(2)断层与地貌 ①概念 ②成因 ③形成的地貌
断层形态 构造 地貌 实 例 上升岩块
块状山地 或高地 庐山、 庐山、泰 山、华山
下降岩块
谷地 或低地
断裂带
裂谷 或河流
渭河平原、 渭河平原、 东非大裂谷 汾河谷地
对找矿、找水、 对找矿、找水、工程建设有帮助
背斜穹隆结构的储油、储气图
向斜储水的自流盆地
地质构造 形成 原因 基本形态
褶皱
受地壳水平运动产生的水 平挤压力, 平挤压力,使水平的岩层 发生弯曲
断层
受地壳水平运动产生的 强大压力或张力, 强大压力或张力,使岩 层发生断裂错开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

考向一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如下表所示:1.读秦岭北坡陡峭的断崖示意图,形成秦岭北坡断崖的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地表水平运动D.地表垂直运动考向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主要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

外力作用互为条件、紧密联系、共同作用,塑造各种地貌,其中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尤为普遍。

水蚀地貌,如沟谷风蚀地貌,如冰蚀地貌,如冰海蚀地貌,如海蚀二、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3)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4)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1)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多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2)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3)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或风力强大的地方)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

读图,完成1—2题。

1.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海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2.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A.岩洞B.岩礁C.沙滩D.海岸【答案】1.A 2.C【解析】1.从材料和图中可看出,鼓浪石是由于海浪拍打形成的,因此地质作用为海水侵蚀,A正确。

地壳运动和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和地表形态
➢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撞的结果是什么?举例 ——大陆板块边缘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链,如科迪勒 拉山系、东亚岛弧链;大洋板块边缘形成海沟,如马 里亚纳海沟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的结果是什么?举例 ——形成高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
第2课时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外力作用与地貌
五、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延伸·拓展
【例3】根据某地区地质图和等高线图,回答下列 问题
(1)该地区的地形是
,判断理由是

(2)A、B、C三地中,在
理由是

地有可能找到岩溶风景区,
(3)在A、B、C三地中,在
地可能找到有色金属矿。
(4)A、B、C三地中,在 变质岩存在。
地与
地之间可能有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其思路是: (1)图中有四条封闭的等高线,由其标高可知,为盆地地 形。 (2)岩溶地形(喀斯特地形)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 件:一是必须在可溶性岩石分布的地区;二是有丰富的 水。花岗岩和砂岩不是可溶性岩石,所以只有在可溶性 石灰岩广布的A地才可能找到岩溶风景。(3)有色金属矿 多产生于岩浆岩之中,它是岩浆岩分离出来的内生矿, A、B两地为沉积岩,故可能在C地花岗岩中找到。(4)沉 积岩由于受到岩浆活动的影响,造成温度与压力条件的 变化而形成变质岩,故在B、C之间可能存在变质岩。
1、概念: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的变形和变位
分类 形态特征
地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征
2、褶皱 (动画)
背斜 向斜
岩层向上拱起 未被侵蚀的背斜顶部成 为山岭;但因顶部受到 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岩层向下弯曲 未被侵蚀的向斜为谷地 或盆地;但因槽部受挤 压物质坚实反而成山
3、断层 上升岩块:块状山地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 下沉岩块: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高三第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三第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

生长边界
【技巧点拨】六大板块图的常考区域 (1)属于亚欧大陆的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却属于印度洋板块。 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北运动,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 形成东西走向的阿尔卑斯山。 (2)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最北几乎达到了北回 归线,这意味着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 撞形成的,而安第斯山脉则是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相互挤压 碰撞形成的。
有同学认为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山谷出口比干旱半干 旱地区更容易形成洪积(冲积)扇,这种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 不对。 因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岩石风化作用更显著, 山区有大量岩石松散堆积物,当山地降水较多时, 更利于洪积(冲积)扇的形成。
平原地形是外力沉积作用的结果,因此所有平原都 是特别平坦的。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
)
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 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 C.①③④ B.河道较浅 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D.②③④ ( )
(2)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解析: 第(1)题, 依据概念可知, ①说法不准确, D 项正确。 第(2)题,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底部, 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故河 道较浅。辫状河流的形成主要是河流多次改道的结果。
青藏高原地形图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 地表,使岩层发生水 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 凹陷 岩层运动 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方向
对地形的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 影响 脉 和平原等地貌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 拉雅山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 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高考总复习:地貌概述及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知识讲解

高考总复习:地貌概述及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知识讲解

⾼考总复习:地貌概述及内⼒作⽤与地表形态知识讲解⾼考总复习地貌概述及内⼒作⽤与地表形态编稿:王艳欣审稿:李永华考纲解读考点提⽰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作⽤。

复习建议了解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较三⼤类岩⽯的形成及基本特点,认识常见的岩⽯;理解内⼒作⽤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具体影响;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了解板块运动形成的全球构造地貌类型。

知识清单⼀、岩⽯圈的物质循环1.三⼤类岩⽯的形成和特点(1)岩浆岩:是____活动的产物,可分为____和喷出岩两类。

(2)沉积岩:主要是外⼒作⽤形成的,具有____构造,常含有____,常见种类有砂岩、页岩和____。

(3)变质岩:已经⽣成的岩⽯,在⼀定的____和____条件下发⽣____作⽤⽽形成的岩⽯。

2.岩⽯圈的物质循环过程(1)过程(2)意义a.形成____资源;b.改变____形态,塑造___;c.实现地区间、圈层间的____交换和____传输,从⽽改变地表环境。

⼆、地质作⽤——内、外⼒作⽤1.内⼒作⽤(1)能量来源:来⾃地球____,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的____。

(2)主要表现形式:a.____活动和变质作⽤。

b.地壳运动,可分为⽔平运动和____。

⽔平运动使岩层发⽣____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____和巨⼤的____。

____表现为地壳的上升或下降运动。

(3)主要影响: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____。

2.外⼒作⽤(1)能量来源:来⾃地球外部,主要是___。

(2)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作⽤、____、____、堆积作⽤和固结成岩作⽤。

(3)主要影响: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____。

三、板块构造学说与地貌1.全球岩⽯圈可分为六⼤板块。

—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较____;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较____的地带。

2.板块在不断____之中,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____;在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____或海洋。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地壳运动是指地球地壳发生的各种变动和运动的总称。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和运动的结果,对地表形态的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包括隆起和沉降、山脉的形成以及地震和火山活动。

首先,地壳运动导致了地表的隆起和沉降。

当地壳板块相互碰撞或岩石受到挤压时,地表会产生隆起。

隆起地区通常是山脉和高原的形成地带。

相反,当地壳板块发生断裂或地下岩层变形时,地表则会出现沉降。

沉降地区往往形成海平面以下的洼地和盆地。

地表的隆起和沉降对地貌发育和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河流、湖泊的分布和流动方向,以及地下水的流动,从而塑造了地表的形态。

其次,地壳运动是形成山脉的主要原因。

当地壳板块发生碰撞时,会形成褶皱和断裂,从而形成山脉。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喜马拉雅山脉,它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结果。

山脉的形成对地表形态产生巨大影响,不仅改变了地球表面的某个区域,还对气候、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山脉的高度和地势起伏使得气候变化显著,从而影响降水和风向,进一步影响植被和动物分布。

最后,地壳运动还与地震和火山活动密切相关。

地震是地壳运动中最显著的表现之一,由于地下岩石断裂或板块滑动,地震能量会释放并传播到地表,引起地震波的产生。

地震不仅会破坏地表的建筑物,还会导致山体滑坡、土壤液化等现象,对地表形态产生的影响多种多样。

火山活动是地壳运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当地下岩浆上升到地表时,就会形成火山喷发。

火山活动造成了地表的重塑和改变,不仅形成了火山口和岛屿,还改变了附近土壤的肥沃程度,对当地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带来了巨大影响。

总之,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地壳运动导致地表的隆起和沉降,形成了山脉和盆地;同时,地壳运动还与地震和火山活动紧密相关,对地表造成了巨大的改变。

地壳运动是地球长期地质演化的重要部分,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凸显了地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地理学中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理学中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理学中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学科。

在地理学中,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地质构造是指地球内部的构造特征,包括岩石的组成、地壳的厚度和地壳运动等方面;而地表形态则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山脉、平原、河流等。

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地质构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地表形态的形成和演化。

地球的地质构造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岩石壳体,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组成,厚度较大;而海洋地壳主要由玄武岩组成,厚度较薄。

地壳的厚度和组成不仅决定了地表形态的特征,还对地球的地热活动和地震活动等产生重要影响。

地球的地表形态是由地质构造和地表作用共同决定的。

地质构造的变化会导致地表形态的变化。

例如,地壳的抬升会形成山脉,而地壳的下沉则会形成盆地。

地壳的断裂和褶皱运动会导致地表形成断层和褶皱地形。

地壳的运动还会引起地震和火山爆发,这些地表作用也会对地表形态产生重要影响。

地表形态的形成和演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地质历史长河中,地球表面经历了多次的变化和演化。

地壳的运动导致了大陆的分裂和合并,形成了现今的大陆和海洋。

地球的表面还经历了冰川期和间冰期的交替,这些气候变化也对地表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冰川的侵蚀作用会形成山谷和湖泊,而冰川的融化又会导致海平面的上升。

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的研究对于认识地球的演化历史和预测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可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表特征,预测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同时,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的研究还对于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价值。

例如,通过研究地质构造可以找到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资源的分布规律,而通过研究地表形态可以评估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和环境承载力。

总之,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地球表面的特征和演化过程。

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

碰 撞 边 界
大陆 板块 ↕ 大陆 板块
喜马 高大 拉雅 山脉、 山脉、 高原 青藏 高原
板 块 碰 撞
大陆 板块 ↕ 大洋板 块(俯冲 俯 角小) 消 冲 亡 边 大陆 边 界 板块 界 ↕ 大洋 板块 (俯冲角 大)
美洲大 陆的安 海岸 第斯山 山脉、 脉,秘 海沟 鲁、智 利海沟
太平洋 陆缘 西部的 岛弧、 海沟、 海沟 岛弧链
2、地垒和地堑 断层构造带:因岩石破碎,
易发育成沟谷、河流
在两条断层之间,相对 两侧岩块上升的:地垒 地貌: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具体实例:华山、庐山、泰山 )
在两条断层之间,相对 两侧岩块下沉的:地堑 地貌: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具体实例: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构造
概念
发育的地形
实例
在断层中 两侧陷落、 常发育成陡 地垒 中间突起 峻的山峰 的部分 中间部分 地堑 相对下沉 的断层 常有许多典 型的构造盆 地或谷地
【典例 1】读图 2-3-2,回答下列问题。
图 2-3-2
(1)A、B、C、D 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属于向 斜的是________。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向斜在地貌上是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向斜成山? 背斜成谷 ?
分组讨论:为 何会出现向斜 成山、背斜成 谷这种地形倒 置现象?
①褶皱形成初期: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
向斜
1 2 3
褶皱形成初 期 ,由于 岩层受侵蚀 很小——背 斜形成山; 向斜形成谷。
②褶皱构造经受外力的侵蚀 背斜 向斜

高中地理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梳理一、地壳的变动地质作用:二、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1.地壳运动:指由于内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的机械运动。

地壳中的各种地质构造基本上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因而地壳运动又称为构造运动。

2.板块构造(1)全球岩石圈分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

(2)板块内部地壳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活跃,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于这一地带。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者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块张裂处形成了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两大陆板块交界处相撞形成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大陆板块与大样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三、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的变形、变位。

2.构造地貌: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

3.地质构造规律的实际应用应用规律原因找水向斜:良好的储水构造,常有自流井分布向斜构造底部低凹,两翼的水容易向中间渗流汇集,形成地下水,故可在向斜槽部打井。

向斜构造汇集的地下水,要承受静水压力,因此常形成自流井断层:多泉水、湖泊分布断层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岩隙水多沿着断层线出露断层:常发育沟谷、河谷断层岩石破碎,容易被风化侵蚀,常发育成沟谷、河谷,有利于地表水汇集找矿背斜:良好的储油(气)构造背斜顶部岩层封闭,易于储油储气,气分布于顶部,水分布于底部,油在中间向斜:良好的钻矿位置岩层中的煤、铁矿等矿产多保留在向斜处,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其岩层中的矿产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断层:良好的钻矿位置断层地带有利于矿体的形成工程建设大型工程建设:应避开断层、背斜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大型工程建设容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积水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背斜山坡上的大型工程建设易产生滑坡地下隧道:选背斜,避开向斜背斜岩层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向斜地形一般为盆地,成为雨水汇集区,在此处开隧道,隧道可能变成水道采石场:应选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裂隙发育,岩石破碎,为采石场提供原料四、外力作用与地貌侵蚀地貌搬运与沉积沉积地貌流水作用①冲刷坡面,形成沟谷,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②瀑布、峡谷是最强烈的表现①搬运侵蚀后的产物;②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①山前形成冲积扇;②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风力作用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戈壁、裸岩荒漠①搬走地表沙尘、碎屑;②风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②沙漠外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1.外力作用的形式以及关系2.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为主;湿润地区以流水侵蚀为主;高山地区以冰川侵蚀为主;沿海地区以海浪侵蚀为主。

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归纳高二

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归纳高二

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归纳高二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归纳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特征和形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平原、高原、丘陵等。

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的结果,涉及地理学、地质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本文将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进行知识点归纳,具体如下:一、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 构造运动:地震、地块运动等地壳构造的变动,能够形成山脉、断裂带等地表形态特征。

2. 地热作用:地下岩浆的喷发、火山爆发等地热活动,能够形成火山口、火山岛等地貌特征。

3. 抬升和沉降:地壳的垂直运动,涉及到地壳的抬升和沉降,可以形成高原、盆地等地表形态。

二、水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 侵蚀作用:包括河流侵蚀、冰川侵蚀等,能够形成峡谷、河谷等地貌特征。

2. 沉积作用:河流、海浪等水体的沉积作用,可以形成河口三角洲、海岸平原等地表形态。

三、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 风蚀作用:风力对地表的侵蚀作用,例如沙漠中的沙丘、风化造成的石漠、沙尘暴等。

2. 风积作用:风力对地表的沉积作用,例如风成沉积、黄土高原等地表形态。

四、冰雪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 冰蚀作用:冰川的侵蚀和磨蚀作用,可以形成冰碛、冰川湖等地貌特征。

2. 冰积作用:冰川的冰积作用,可以形成冰川三角洲、冰碛平原等地表形态。

五、生物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 植被侵蚀:植被根系的侵蚀作用,能够改变地表的物质组成,形成土壤侵蚀。

2. 动物活动:动物的挖掘、穿越等活动,能够改变地表的形态,例如土壤改良、土壤腐蚀等。

六、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 城市建设:人类的城市建设活动,包括建筑物、道路、河道的改造,能够改变地表的形态。

2. 采矿活动:矿山的开采活动,可以形成矿山、采空区等地表形态特征。

3. 农业活动:农田的耕种、水利设施的建设,能够改变地表的利用方式和形态。

综上所述,地表形态的塑造涉及到地壳运动、水力作用、风力作用、冰雪作用、生物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图与分析
反馈训练
1 .在图中A、B、C、D四处中,属于背斜的是__D__ 判断的依据是__中__心__岩__层__较__老__,__两__翼__岩__层__较__新____。
2 .C地地质构造的名称是 _向__斜__,判断的依据是 ___中__心__岩__层__较__新__,__两__翼__岩__层__较__老_________。
流水的侵蚀、沉积
冲积扇
三角洲
在沙漠,冲积扇边 缘往往形成绿洲。
在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东部山 麓、祁连山北部山麓有较大面积 的冲积扇。
风力堆积作用
戈壁 沙漠 黄土
移动沙丘的构造
静止沙丘的构造
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 ,如果遇到灌丛或石块 ,风沙受阻 堆积下来,就形成沙丘 .如果没有植被的滞阻 ,沙丘在风 力作用下则成为流动沙丘 .它会淹没农田村舍 ,破坏交 通.
3 .图中属于地垒的是 __A___,属于地堑的是__B__。 4 .D处形成谷地的原因是_顶__部__受__到__张__力__,__常__被__侵__蚀__成__谷__地__。 5 .东非大裂谷和图中字母 __B__所代表的地质构造相同。
裸岩荒漠
沙漠外缘形成 黄土堆积,如
黄土高原
问题:
六 大1 哪板一个块板块示全部意是大图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2 阿拉伯半岛位于哪一个板块中?(印度洋板块)
3 喜马拉亚山脉位于哪两大板块之间?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亚 欧 板 块喜马拉亚山脉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4)板块的相对运动与地貌
三、地质构 造与地貌
概念: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的变形和变位
分类
褶皱
断层
实际应用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正 地形成山,逆地形成谷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正 地形成谷,逆地形成山
上升岩块: 形成块状山 地或高地 华山,庐山, 泰山
下沉岩块:形成谷地或低 地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四、外力作用与 地貌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流 冲刷坡面,例如黄 水 土高原千沟万壑的 作 地貌;使沟谷加宽 用 加深,例如峡谷,
瀑布
搬运侵蚀后的 泥沙;流速降 低,泥沙逐渐 沉积
山前形成冲击扇, 河流中下游形成 冲击平原河口 三角洲
风 力
风蚀沟谷 ,风蚀 洼地
搬走地表沙尘, 风沙堆积形成 碎屑,形成戈壁, 沙丘,沙垄;
作 风蚀蘑菇,风蚀 用 城堡
3 .内力作 用占主导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裂谷或 海洋
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 陆变迁
二 、地壳运动 和板块构造
板块构造 学说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如图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 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比 较活跃
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相 撞地区常形成山脉,海沟,岛弧等
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
第二节 陆地环境的组成 ——地貌
一 、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作用结果 相互关系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地球内部 热能
地球外部 太阳辐射 能、重力 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风化、侵 蚀、搬运、 堆积
使地表变 得崎岖
使地表变 得平坦
1.同时进行
2 .一定条 件下,某一 作用占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