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音韵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音韵教学课件.ppt
• 音韵产生后,逐步成为传统语音文字中的三门学 科之一,历代统治阶级,以诗赋举士,又促进其 发展。
• 五∙四以后,科学思潮兴起,人们使用西方语音学 理论,分析汉语音韵,使之与现代科学相通。
• 目前,汉语音韵已纳入历史语音学研究范畴,成 为我国乃至国际研究汉语必不可少的学科。
三、音韵学的功用
• 汉语音韵学和汉语史、汉语方言学、训诂学、考 古学、校勘学、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古代 文献学以及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其 作用是多方面的。
古代汉语音韵学
参考书目: 王力:《汉语语音史》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
音韵学与语音学
• 音韵学又叫声韵学。它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和它 的历史演变的一门科学。
• 音韵学和语音学都是研究语音的,但又是两门不 同的学科,因为它们研究的对象不一样。
• 语音学是研究人类发音的生理基础和物理基础。 语音学是对人类的发音进行客观的描写,着重分 析人类语音的生理现象和物理现象,讲述发音器 官的作用,分析各种语音的构成。
一、汉语音韵的结构特点
• 首先分析汉字字音。汉字语音经音节为单位, 一 个汉字是一个音节,由于轻音,儿化,两个汉字 一个音节的情况也存在。
• 另有合音词:如不用——甭;不可——叵;之于 ——诸等。
• 传统音韵分析汉字使用声韵:分声、韵、调三部 分。
二、声、声纽、字母
• (一)、古人对声、声母概念的认识 • 古人所谓“声”,是一个比较含混的概念:
• 其次:声母并非全由辅音充当,如零声母,但不 能是零辅音。
• 唐代,人们开始给声母制定专用名称,叫做“ 纽”。
• 清末,人们把声母称作纽(取“枢纽”意), 或称音纽、声纽。
• 古代没有记录音素的符号,为了标记声母的类别, 就从同声母的汉字中选取一个汉字来作代表,这种 用来标记声母类别的代表字就叫字母。
古汉语音韵 PPT
代把206韵归为16摄。
(BACK)
《广韵》音系里相关术语图示:
( 4 )
阴声韵 阳声韵 入声韵 阴声韵 :没有韵尾和以元音结尾的韵
↘
舒声韵 阳声韵:以鼻辅音 [-m][-n][-ŋ ]结尾的韵↗ 入声韵:以轻塞音 [-p][-t][-k] 结尾的韵 →促声韵
入声韵尾(-p –t –k)的消失:
韵古 汉 语 音
第一节
音韵学基础知识
一、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期 上古音(先秦两汉) : 《诗经》 中古音(六朝至唐宋) : 《广韵》 近古音(元明清) : 《中原音韵》 现代音(五四后) : 普通话 二、传统音韵学分为: 古音学(上古音) 、今音学(中古音) 、等韵 学(等韵图)
(二)上古音的声类
王力上古三十二声母:
全清 牙音:见 舌音:端 章 唇音:帮 齿音:精 庄 喉音:影 半舌: 半齿: 次清 全浊 溪 群 透 定 昌 船 滂 并 清 从 初 崇 晓 匣 次浊 疑 泥 明 心 山 邪 全清 全浊 次浊 余 书 禅
来 日
清代以后关于上古声母的研究成果: 1.上古时期无轻唇(清· 钱大昕) 轻唇音非、敷、奉、微,在上古分别读帮、滂、 並、明,即上古没有f ,读如 b或p. 如:“旁”从“方”声;“匍”从“甫”声; “枹”(bāo)又作“桴”(fú);“父”古读如 “爸”。“潘、播、蹯、藩”都从“番”取声。 阿房宮:音ē páng gōng,秦宮名。“房”屬 奉母。 逢澤:音páng zé,古澤藪名。“逢”屬奉母。 《經典釋文》:“繁,步幹反。”
轻唇音↘ 舌上音 正齿音 ↗
五音
古代汉语ppt课件
促进文化交流
古代汉语作为连接古今的桥梁, 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和理解。
培养人文素养
学习古代汉语可以培养人的人文 素养,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
修养。
古代汉语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价值
文化创意产业
古代汉语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来源,如古装剧、历史小说等。
学术研究
古代汉语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 化、哲学等领域的重要工具,对于 推动相关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音韵学是研究语音的历史演变的学科,涉及古音、今音、方音等多个方
面。音韵学对于理解古代汉语语音的特点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02
音韵学研究方法
音韵学研究方法包括历史比较法、内部拟测法、审音法等。这些方法在
揭示古代汉语语音演变规律和特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03
音韵学与古代汉语研究的关系
音韵学对于古代汉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汉语语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修辞的比较
修辞手法种类
古代汉语修辞手法丰富多样,现代汉语在 继承古代汉语修辞手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和发展。
表达效果
古代汉语修辞注重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现代汉语修辞更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 性。
文化内涵
古代汉语修辞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和历史背景,现代汉语修辞则更注重时代
性和普适性。
差异与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音韵 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现代汉语的词汇量更加丰富, 表达方式更加多样;语法结构更加简化;音韵系统也发生了一 定的变化。
02
古代汉语的语音与音韵
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声母系统
古代汉语的声母系统相对复杂,包括清浊音、送气与不送 气等区别。常见的声母如帮、滂、并、明等,在发音部位 和发音方法上各有特点。
古代汉语音韵PPT课件
东方朔《答客难》
.
4
4、音韵学史上做出贡献的学者
(1)顾炎武、江永、段玉裁、戴震、孔广森、王 念孙、江有诰、夏炘、朱骏声、章太炎、黄侃等 人相继研究,基本弄清了上古汉语韵部的面貌;
(2)钱大昕、章太炎、曾运干、黄侃等人相继研 究,基本弄清了上古汉语声母的面貌;
(3)孔广森发现了“阴阳对转”这一汉语语音发 展的重要规律;
(一)字母 传统音韵学有关声母的概念主要有声纽、 母、声类、字母等几种。 1、声纽 或简称“纽”,即声母。
.
7
2、声类 对同类反切上字的称呼。
古人制造反切,同一个声母使用了多个 反切上字,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同类的反切上 字归纳成若干类,每一类就叫做一个声类。
例如“多德得丁都当冬”这组切上字就 叫一个声类,可以给它起一个名叫“都” 类,“都”类代表的声母是[t]
二十世纪新兴部门“北音学”
北音学的基本内容是研究汉语近代北方音 的语音系统,近代指元 、明 、清时期。
.
2
3、音韵学的应用
分析汉字结构、探求同源词、破通假字、 校勘古籍、进行音系比较、从事方言调查、 根据古反切确定今音以及学习和创作古典 诗词
①甲组:氓(明阳)—亡(明阳)
② 乙组:桃(定宵)—兆(定宵)
.
17
(三)开口呼、合口呼
古代音韵学家根据韵母首音的状况把韵母分 为两大类:开口呼与合口呼。
今天齐齿呼中古叫开口呼,今撮口呼直到明 代才产生,故明代以前汉语没有撮口呼。
中古的开、合口韵母各有洪细之分。现代汉
语中的开口呼主要来自中古的开口洪音,齐
齿呼主要来自中古的开口细音,合口呼主要
来自中古的合口洪音,撮口呼主要来自中古 的合口细音。
创制字母的人传说是唐末一个叫守温的和尚,
.
4
4、音韵学史上做出贡献的学者
(1)顾炎武、江永、段玉裁、戴震、孔广森、王 念孙、江有诰、夏炘、朱骏声、章太炎、黄侃等 人相继研究,基本弄清了上古汉语韵部的面貌;
(2)钱大昕、章太炎、曾运干、黄侃等人相继研 究,基本弄清了上古汉语声母的面貌;
(3)孔广森发现了“阴阳对转”这一汉语语音发 展的重要规律;
(一)字母 传统音韵学有关声母的概念主要有声纽、 母、声类、字母等几种。 1、声纽 或简称“纽”,即声母。
.
7
2、声类 对同类反切上字的称呼。
古人制造反切,同一个声母使用了多个 反切上字,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同类的反切上 字归纳成若干类,每一类就叫做一个声类。
例如“多德得丁都当冬”这组切上字就 叫一个声类,可以给它起一个名叫“都” 类,“都”类代表的声母是[t]
二十世纪新兴部门“北音学”
北音学的基本内容是研究汉语近代北方音 的语音系统,近代指元 、明 、清时期。
.
2
3、音韵学的应用
分析汉字结构、探求同源词、破通假字、 校勘古籍、进行音系比较、从事方言调查、 根据古反切确定今音以及学习和创作古典 诗词
①甲组:氓(明阳)—亡(明阳)
② 乙组:桃(定宵)—兆(定宵)
.
17
(三)开口呼、合口呼
古代音韵学家根据韵母首音的状况把韵母分 为两大类:开口呼与合口呼。
今天齐齿呼中古叫开口呼,今撮口呼直到明 代才产生,故明代以前汉语没有撮口呼。
中古的开、合口韵母各有洪细之分。现代汉
语中的开口呼主要来自中古的开口洪音,齐
齿呼主要来自中古的开口细音,合口呼主要
来自中古的合口洪音,撮口呼主要来自中古 的合口细音。
创制字母的人传说是唐末一个叫守温的和尚,
古代汉语音韵学常识PPT共28页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古代汉语音韵学常识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Leabharlann 名,于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古代汉语音韵学常识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Leabharlann 名,于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古代汉语四音韵98页PPT
谢谢!
98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பைடு நூலகம்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古代汉语四音韵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
古代汉语音韵学PPT课件
七、反切
• 反切也称反语、反言、反音、反纽,或单称反、
• •
• 《切韵》成书于隋仁寿元年(公元
601年),其编写体例、审韵原则 由当时著名的音韵学家颜之推、 萧该等八人所定,由陆法言执笔。 • 该书编写的目的有二:一是为研究 音韵的人提供一本正音字典,一是 为诗人提供一本检韵的韵书。
• 根据前一目的,需要讨论语音的古今南
北异同, 本着从严从细的原则将具有细微 差别的韵全部区分开来,即陆法言在《序》 中所说的“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 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捃选 精切,除削疏缓”。因此全书分韵有 193个之多。
• 戴震《声韵考· 卷一》:“微有韵书,先有
反切。韵书产生之前,反切散见于经传, 论韵者博考以成其书,反切在前,韵书在 后也。” • 反切是韵书的基础,无反切即无韵书。 • 出现最早的韵书是公元3世纪魏国李登著的 《声类》,其后,有晋朝吕静的《韵 集》。
• (3)南北朝时期四声说的创建是韵书产生的
• 1955年姜亮夫将自己在国外摹录的27种
唐五代韵书及附录6种编成《瀛涯敦煌韵 辑》出版。 • 1983年,周祖谟将自己从1945年即开始收 集、编辑的30种韵书题为《唐五代韵书 集存》,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书中有详 细考释和校记。
五、韵及相关概念
• 1、韵 • 韵这个概念的内涵比较复杂,常见的义
• 反切不仅有注音的作用,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
还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统一读音的作用。读书音寄 存于反切,反切又起了统一读书音的作用。 反切出现在先,韵书随后出现。
• 在音韵学史上,反切的出现非常重要,
它促成了韵书的产生。
• 韵书正是总结了前代的反切,每组同
音字都是用反切注音的。而反切则是 韵书的精华,是今天考察韵书反映的 语音系统的珍贵资料。
古代汉语语音知识幻灯片课件
管韵头。 2、上古韵部是怎样归纳出来的 (1)系联韵语;(2)声符归类;(3)纵横比对。 3、上古韵部的情况 清初顾炎武最早归纳韵部,分为10部。今天通行的
是王力先生归纳的30部。 4、叶音说:六朝以后,人们为了说明古诗押韵,
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求和谐,这就是“叶音说”。 “叶音说”的错误在于不了解汉语语音是发展变化的。
(三)中古声调 有4个,即“平、上、去、入”。“四声”
为南北朝人发现。 从中古到近代,汉语声调主要发生了以下
三个变化:1、平分阴阳;2、入派三声;3、浊 上变去。
Hale Waihona Puke (2)古无舌上音:是清代人钱大昕对上古声母 研究的一种观点。他认为中古的舌上音“知、彻、澄” 等字母在上古应同舌头音“端、透、定”分别同音, 上古不存在“知、彻、澄”这一组字母。
(二)中古声母 有36个,即“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
母”是古人总结的汉语的36个声母。是宋朝人 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 而成的。
(二)上古声母
1、如何考求上古声母 根据:(1)形声系统;(2)异文;(3)注音
材料;(3)声训。 2、上古声母的两个重要结论 (1)古无轻唇音:是清代人钱大昕对上古声母
研究的一种观点。他认为上古音声母中没有轻唇音 “非、敷、奉、微”,而只有重唇音“帮、滂、并、 明”。中古才产生的轻唇音在上古都读重唇音。
古代汉语语音
古代汉语语音知识
一、汉语语音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上古音(先秦两汉): 以《诗经》音为代表。
(二)中古音(三国到唐宋): 以《切韵》音系为代表(北宋《广 韵》)。
(一)近古音(元明清): 以《中原音韵》语音系统为代表。
(一)现代音(现当代): 以现代北京音系为代表。
是王力先生归纳的30部。 4、叶音说:六朝以后,人们为了说明古诗押韵,
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求和谐,这就是“叶音说”。 “叶音说”的错误在于不了解汉语语音是发展变化的。
(三)中古声调 有4个,即“平、上、去、入”。“四声”
为南北朝人发现。 从中古到近代,汉语声调主要发生了以下
三个变化:1、平分阴阳;2、入派三声;3、浊 上变去。
Hale Waihona Puke (2)古无舌上音:是清代人钱大昕对上古声母 研究的一种观点。他认为中古的舌上音“知、彻、澄” 等字母在上古应同舌头音“端、透、定”分别同音, 上古不存在“知、彻、澄”这一组字母。
(二)中古声母 有36个,即“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
母”是古人总结的汉语的36个声母。是宋朝人 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 而成的。
(二)上古声母
1、如何考求上古声母 根据:(1)形声系统;(2)异文;(3)注音
材料;(3)声训。 2、上古声母的两个重要结论 (1)古无轻唇音:是清代人钱大昕对上古声母
研究的一种观点。他认为上古音声母中没有轻唇音 “非、敷、奉、微”,而只有重唇音“帮、滂、并、 明”。中古才产生的轻唇音在上古都读重唇音。
古代汉语语音
古代汉语语音知识
一、汉语语音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上古音(先秦两汉): 以《诗经》音为代表。
(二)中古音(三国到唐宋): 以《切韵》音系为代表(北宋《广 韵》)。
(一)近古音(元明清): 以《中原音韵》语音系统为代表。
(一)现代音(现当代): 以现代北京音系为代表。
音韵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古书的读音
❖ 一、古书读音原那么 ❖ 二、古音通假 ❖ 三、破读 ❖ 四、特读 ❖ 国名:燕、龟兹、大宛、月氏、康居 ❖ 族名:吐谷浑、 荤粥、先零、吐藩、 ❖ 地名:东阿、冤句、阿房宫、阳夏、铅山、番禺 ❖ 人名:傅说、莫邪、伍员、曹大家 ❖ 姓氏:乐、仇、任、种、|解、万俟、尉迟
近代音
❖ 近代音是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元代周德清的 <中原音韵>音系为代表。<中原音韵>分19个韵 部,21个声母,46个韵母.
❖ 中古到近代汉语声母系统有很大变化:其一 全浊声母清化;其二,轻唇音从重唇音中分化出 来;其三,知、庄、章三组合并未一组;其四, 影、以、云合并归为一格零声母。
❖ 韵母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个韵部,46 个韵母:一是入声韵消逝,并入阴声韵;二是韵 母大幅归并。
❖ 3、读假设、读如 ❖ 4、反切 :东,德红切。 ❖ 三、根本概念 ❖ 1、声母三十六字母.doc ❖ 2、字母 ❖ 3、韵母 ❖ 4、韵摄 ❖ 5、韵部
古今语音的异同
❖ 6、韵 ❖ 7、韵目 ❖ 8、韵类 ❖ 9、阴声韵 ❖ 10、阳声韵 ❖ 11、入声韵 ❖ 五、古今腔调的变化 ❖ 1、平分阴阳 ❖ 2、浊上变去 ❖ 3、入派四声
❖
中古音
❖ 中古音是指六朝到隋唐时代的语音,以< 切韵>为代表。中古音是研讨汉语语音史 的根底。<切韵>在唐宋两代经过多次修订, 书名也有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北宋陈彭 年等修订而成的<广韵>。<广韵>与<切韵> 在分韵上略有差别,但是音系根本上是一 样的,由于切韵本来曾经看不到了,所以 如今研讨中古音实践上主要根据的是<广 韵>。三十六字母.doc
古代汉语通论5音韵幻灯片
发音时,两部位不完全闭合、然后打开的叫“擦音/摩擦音”, 如“f、h、x、s、sh、r”。
发音时,两部位闭合后缓慢打开的叫“塞擦音”——先塞后擦, 如“j、q、z、c、zh、ch”。
发音时,两部位闭合后气流转道由鼻腔通过的叫“鼻音”,如 “m、n”。
发音时,两部位闭合后气流从舌边通过的叫“边音”,如“l”。
齿音古代分为齿头、正齿两类。齿头音现代称“舌尖前音”, 如“z、c、s”。正齿音现代也称“舌面前音”,如“j、q、 x”。
牙音现代称“舌面后音”或“舌根音”,如“g、k”。
喉音现代归入“舌根音”,古代另立,包括三小类:(1)喉 塞音“影[ ]”,(2)喉擦音“晓[ ]”和“匣[ ]”,(3) 半元音“喻[ ]”。
二,韵母及相关术语
1、韵母、韵、韵类、韵部、韵摄、韵目
韵母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由韵头、韵腹、韵尾三要素构 成。
头+腹+尾:宣扬-uan、-iang
腹:
社稷-e、-i
头+腹: 华夏-ua、-ia
腹+尾: 山峰-an、-eng
韵腹由元音充当,是汉语音节的必备要素;韵头由半元音[ 、
、 ]”充当;韵尾由元音、鼻音[ 、 、 ]或塞音
[ 、 、 ]充当,比现代复杂。
韵是韵部的简称,指形成诗歌韵脚的同一类韵母。李白《早 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jian),千里江陵一日还(huan)。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shan)。
“间、还、山”的韵母不完全相同,但能形成韵脚,即属同 一韵——平水韵的“删韵”。
❖ 韵和韵母的区别:
4、送气与不送气
也是描述辅音发音方法的术语。
发音时,呼出气流较强的叫“送气”,较弱的叫“不送气”。 两者相对而言。如“b和p”、“d和t”、“g和k”、“j和q”、“z和c”、 “zh和ch”的区别,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送气在国际音标 中加标[ ]。
发音时,两部位闭合后缓慢打开的叫“塞擦音”——先塞后擦, 如“j、q、z、c、zh、ch”。
发音时,两部位闭合后气流转道由鼻腔通过的叫“鼻音”,如 “m、n”。
发音时,两部位闭合后气流从舌边通过的叫“边音”,如“l”。
齿音古代分为齿头、正齿两类。齿头音现代称“舌尖前音”, 如“z、c、s”。正齿音现代也称“舌面前音”,如“j、q、 x”。
牙音现代称“舌面后音”或“舌根音”,如“g、k”。
喉音现代归入“舌根音”,古代另立,包括三小类:(1)喉 塞音“影[ ]”,(2)喉擦音“晓[ ]”和“匣[ ]”,(3) 半元音“喻[ ]”。
二,韵母及相关术语
1、韵母、韵、韵类、韵部、韵摄、韵目
韵母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由韵头、韵腹、韵尾三要素构 成。
头+腹+尾:宣扬-uan、-iang
腹:
社稷-e、-i
头+腹: 华夏-ua、-ia
腹+尾: 山峰-an、-eng
韵腹由元音充当,是汉语音节的必备要素;韵头由半元音[ 、
、 ]”充当;韵尾由元音、鼻音[ 、 、 ]或塞音
[ 、 、 ]充当,比现代复杂。
韵是韵部的简称,指形成诗歌韵脚的同一类韵母。李白《早 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jian),千里江陵一日还(huan)。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shan)。
“间、还、山”的韵母不完全相同,但能形成韵脚,即属同 一韵——平水韵的“删韵”。
❖ 韵和韵母的区别:
4、送气与不送气
也是描述辅音发音方法的术语。
发音时,呼出气流较强的叫“送气”,较弱的叫“不送气”。 两者相对而言。如“b和p”、“d和t”、“g和k”、“j和q”、“z和c”、 “zh和ch”的区别,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送气在国际音标 中加标[ ]。
古代汉语史课程音韵章节的课件
2013-12-1 1
• 反切 悉昙 • 反切的方法+四声的发明+四声八病
昔开皇初,有仪同刘臻等八人同诣法言门宿。夜永酒阑,论及音韵。以 (古)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丌同。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涉 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又支(章移反)、脂(旨夷反) 、鱼(语居反)、虞(语俱反)共为一韵,先(苏前反)仙(相然反)、尤 (于求反)、侯(胡沟反)俱论是切。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 ,即须轻重有异。吕静《韵集》、夏侯咏《韵略》、阳休之《韵略》、李季 节《音谱》、杜台卿《韵略》等各有乖互。江东取韵不河北复殊。因论南北 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消舒缓。颜外叱、萧国子多所决定。魏 著作谓法言曰:“向来论难,疑处悉尽,何为丌随口记之!我辈数人,定则 定矣。”法言即烛下握笔,略记纲纪。后博问英辩,殆得精华。于是更涉余 学,兼从薄官,十数年间,丌遑修集。今反初服,私训诸子,凡有文藻, 即须明声韵。屏居山野,交游阻绝,疑惑之所,质问无从。亡者则生死路殊 ,空怀可作之叹;存者则贵贱礼隔,以报绝交之旨。遂取诸家音韵,古今字 书,以前所记者,定之为《切韵》五卷。剖析毫厘,分别黍累。何烦泣玉, 未可悬金。藏之名山,昔怪马迁之言大;持以盖酱,今叹扬雄之口吃。非是 小子与辄,乃述群贤遗意,宁敢施行人世?直欲丌出户庭。于时岁次辛酉, 大隋仁寿元年也。
2013-12-1
• 从《广韵》里查出下列字各在何韵,幵注出其反切和同小 韵的字数: 1. 好男儿志在四方 2. 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 邮箱:twgchys@ 密码:rongrong
2013-12-1
2013-12-1
• 《广韵》 • 体例 四声,韵目,小韵
• 《切韵考》 第一部将《广韵》反切系统进行整理的著作。 • 系联法: 同用: 冬 都宗切 当 都郎切 互用: 当 都郎切 都 当姑切 递用: 丁 当经切 当 都郎切 • 补充条例: 又音 冻 多贡切 又音东。 冻 德红切 又音都贡切。 • 分析条例:证明反切上字丌是同类。 反切下字相同,上字一定丌是同类。 同 德红切 通 他红切
• 反切 悉昙 • 反切的方法+四声的发明+四声八病
昔开皇初,有仪同刘臻等八人同诣法言门宿。夜永酒阑,论及音韵。以 (古)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丌同。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涉 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又支(章移反)、脂(旨夷反) 、鱼(语居反)、虞(语俱反)共为一韵,先(苏前反)仙(相然反)、尤 (于求反)、侯(胡沟反)俱论是切。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 ,即须轻重有异。吕静《韵集》、夏侯咏《韵略》、阳休之《韵略》、李季 节《音谱》、杜台卿《韵略》等各有乖互。江东取韵不河北复殊。因论南北 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消舒缓。颜外叱、萧国子多所决定。魏 著作谓法言曰:“向来论难,疑处悉尽,何为丌随口记之!我辈数人,定则 定矣。”法言即烛下握笔,略记纲纪。后博问英辩,殆得精华。于是更涉余 学,兼从薄官,十数年间,丌遑修集。今反初服,私训诸子,凡有文藻, 即须明声韵。屏居山野,交游阻绝,疑惑之所,质问无从。亡者则生死路殊 ,空怀可作之叹;存者则贵贱礼隔,以报绝交之旨。遂取诸家音韵,古今字 书,以前所记者,定之为《切韵》五卷。剖析毫厘,分别黍累。何烦泣玉, 未可悬金。藏之名山,昔怪马迁之言大;持以盖酱,今叹扬雄之口吃。非是 小子与辄,乃述群贤遗意,宁敢施行人世?直欲丌出户庭。于时岁次辛酉, 大隋仁寿元年也。
2013-12-1
• 从《广韵》里查出下列字各在何韵,幵注出其反切和同小 韵的字数: 1. 好男儿志在四方 2. 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 邮箱:twgchys@ 密码:rongrong
2013-12-1
2013-12-1
• 《广韵》 • 体例 四声,韵目,小韵
• 《切韵考》 第一部将《广韵》反切系统进行整理的著作。 • 系联法: 同用: 冬 都宗切 当 都郎切 互用: 当 都郎切 都 当姑切 递用: 丁 当经切 当 都郎切 • 补充条例: 又音 冻 多贡切 又音东。 冻 德红切 又音都贡切。 • 分析条例:证明反切上字丌是同类。 反切下字相同,上字一定丌是同类。 同 德红切 通 他红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广韵》是我国现存最早又较完备的一部 韵书,反映了中古的语音系统。
.
25
一、韵书介绍
▪ 研究中古音的依据主要是韵书。
▪ 韵书是我国古代一种按韵母编排的字典 。韵书的特点是把同韵或同音的字编排 在一起,便于写诗填词的人选字押韵。
第六单元 音 韵
第一节 音韵学基本知识
一、音韵学及其功能
(一)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古 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发 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2021/3/11
.
1
音韵学与语音学不同
▪ 虽然二者都研究语音的,但音韵学属于历 史语音学范畴,主要是研究中国古代的各 个历史时期的汉字读音及其变化。
▪ 语音学是研究人类发音的生理基础和物理 基础。属于普通语音学。
.
9
宋三十六字母ຫໍສະໝຸດ .10三、韵母的基本概念
1、韵和韵母 韵不包括韵头,只要韵腹和韵尾相同。而韵 母还要区别韵头。韵母相同,韵一定相同; 韵相同,韵母不一定相同。韵的概念比韵母 的概念大。
2、韵部和韵目 韵部指韵腹、韵尾相同的音节。韵书中把所 有相同韵的字汇集在一 起,构成一个韵类。 从各个韵部中取一个代表字作为标目,这个 代表字就叫韵目。
2读若、读如: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注音。 例:渔,读若《论语》之“语”
2021/3/11
.
22
3直音:用同音字注音,相对于读若和譬况譬况, 直音法用完全同音的字注音是一大进步,但是 ,有时同音字较少,或者用来注音的同音字本 身就是个生僻字,也会影响注音效果。如:瑊 ,音鍼。玏,音勒。
4反切:用两个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 口诀如下:
2021/3/11
.
20
古代四声与现代方言区声调对应表
.
21
五、古代注音的基本概念
特点:用汉字给汉字注音 1譬况:是用打比方,作比较,以及描写说明发音 情况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术语:长言之,短 言之,急气,缓气)
例如《公羊传》中有一句话:“春秋伐者为客,伐 者为主。”这句话中的两个“伐”字意义不同,何 以区别呢?古人注道:“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 ”,“见(被)伐者为主,读伐 短言之。”
.
18
▪ 入声韵例字
.
19
四、声调的基本概念
1、四声:韵文的创造者为了使韵文达到抑扬顿挫 的音乐美而对声调的一种分类。即平、上、去、 入四声。
2、平仄:就是四声的分类,是平声和仄声的合称。
平:中古的平声;现代的阴平、阳平。
仄:中古的上,去,入三声;现代上声、去声。
3、舒促:是舒声和促声的合称,本是古人用来区 分韵尾类别的术语。平上去可叫舒声调,入可 叫促声调。
3.等和呼
▪ 等和呼是等韵学中的重要概念。 等是用来 分析汉语语音的一种重要方法。呼是用来 区分韵母发音时嘴唇的圆展。
4.洪细
洪细有大和小的意思。在音韵学上用这一 对术语来区分韵头或韵腹开口度的大小。 洪音指的是开口度大的韵母,细音就是开 口度小的韵母。
.
13
▪ 下面是中古二呼与今音四呼的对比:
.
14
▪ 例如《韵镜》中的开合两组以及四等的排 列
.
15
等韵图
.
16
5.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就叫阴 声韵。
阳声韵:以鼻辅音(-m,-n,-η)收尾的就 叫阳声韵。
入声韵:以清塞音(-p,-t,-k)收尾的就叫 入声韵。
2021/3/11
.
17
▪ 广州方言保存完整的鼻音韵尾和入声韵尾 ,例如:
▪ 上字取声母定清浊;下字取韵调定开合
▪ 例:顿,都困切;礼,卢启切;乌,哀都切
.
23
第二节 中古音
本节学习掌握内容: ▪ 一、《广韵》的性质和体例 ▪ 二、《广韵》的声母系统 ▪ 三、《广韵》的韵母系统 ▪ 四、《广韵》的声调
.
24
▪ 研究古代音韵多从中古音入手,这是因为 ,除中古音自身有其承上启下的性质外, 这个时期有一部声、韵、调体系完整的《 广韵》。凭借它上推上古音,下推近古音 ,都是较为方便的。
.
3
1.语音系统:指汉语的声、韵、调及其配 合规律。
2.古音学:是研究上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3.今音学:是研究中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4.北音学:是研究近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5.等韵学:依据等韵图来分析音节的结
构,探讨发音原理和方法。 6.小 学:是我国传统的语言学,包括音
韵学,训诂学,文字学。
2021/3/11
全浊:发音时声带振动的塞音,擦音,塞擦 音。
次浊:发音时声带震动的鼻音,边音,半元 音。
2021/3/11
.
8
中古三十六字母:在守温三十字母的基础上, 宋初有人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又增加了 “非、敷、奉、微、娘、床”这六个字母, 并改“不”为“帮”、改“芳”为“滂”, 即成为“三十六字母”。
2021/3/11
.
2
(二)音韵学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
(1)上古时期(先秦两汉),以《诗经》、形声字 为主要研究材料;
(2)中古时期(六朝至唐宋),以《切韵》为主 要材料;
隋:陆法言《切韵》
宋:陈彭年《广韵》(《大宋重修广韵》) (3)近古时期(元、明、清),以《中原音韵》
为主要材料;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
2021/3/11
2021/3/11
.
6
二、声母的基本概念
(一)声母(声,母,纽,声纽,字母) 1、五音、七音(见教材) 2、清音、浊音 3、全清、次清 4、全浊、次浊
2021/3/11
.
7
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辅音。
浊音:发音时声带振动的辅音。
全清:发音时不送气,声带不振动的塞音、 擦音、塞擦音。
次清:发音时送气,而声带不振动的塞音、 擦音。
2021/3/11
.
11
▪ 例如:红[oŋ]、孔[oŋ] 、贡[oŋ]三者声调不 同,属于3个不同的韵类,而它们所包含的 韵母只有一个。
▪ 韵类有声调的差别,而韵母不论声调。
▪ 韵部不计较韵头,也不计较声调,因此, 韵部的概念比韵和韵母都大。
红类[oŋ]:红东公空 东韵
弓类[ioŋ]:弓戎中隆
.
12
.
4
(三)音韵学的功用
1、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 2、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 3、是训诂学的工具。 4、是学习和研究古代诗歌声律的基础。
2021/3/11
.
5
(四)学习音韵学的目的 1、有助于学好古汉语(文字学,训诂学,
词汇学,声训,通假,古今字等) 2、有助于学好现代汉语,了解汉语史
(五)学习音韵学的方法 1、共时观察 2、历时观察 3、比较观察
.
25
一、韵书介绍
▪ 研究中古音的依据主要是韵书。
▪ 韵书是我国古代一种按韵母编排的字典 。韵书的特点是把同韵或同音的字编排 在一起,便于写诗填词的人选字押韵。
第六单元 音 韵
第一节 音韵学基本知识
一、音韵学及其功能
(一)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古 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发 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2021/3/11
.
1
音韵学与语音学不同
▪ 虽然二者都研究语音的,但音韵学属于历 史语音学范畴,主要是研究中国古代的各 个历史时期的汉字读音及其变化。
▪ 语音学是研究人类发音的生理基础和物理 基础。属于普通语音学。
.
9
宋三十六字母ຫໍສະໝຸດ .10三、韵母的基本概念
1、韵和韵母 韵不包括韵头,只要韵腹和韵尾相同。而韵 母还要区别韵头。韵母相同,韵一定相同; 韵相同,韵母不一定相同。韵的概念比韵母 的概念大。
2、韵部和韵目 韵部指韵腹、韵尾相同的音节。韵书中把所 有相同韵的字汇集在一 起,构成一个韵类。 从各个韵部中取一个代表字作为标目,这个 代表字就叫韵目。
2读若、读如: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注音。 例:渔,读若《论语》之“语”
2021/3/11
.
22
3直音:用同音字注音,相对于读若和譬况譬况, 直音法用完全同音的字注音是一大进步,但是 ,有时同音字较少,或者用来注音的同音字本 身就是个生僻字,也会影响注音效果。如:瑊 ,音鍼。玏,音勒。
4反切:用两个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 口诀如下:
2021/3/11
.
20
古代四声与现代方言区声调对应表
.
21
五、古代注音的基本概念
特点:用汉字给汉字注音 1譬况:是用打比方,作比较,以及描写说明发音 情况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术语:长言之,短 言之,急气,缓气)
例如《公羊传》中有一句话:“春秋伐者为客,伐 者为主。”这句话中的两个“伐”字意义不同,何 以区别呢?古人注道:“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 ”,“见(被)伐者为主,读伐 短言之。”
.
18
▪ 入声韵例字
.
19
四、声调的基本概念
1、四声:韵文的创造者为了使韵文达到抑扬顿挫 的音乐美而对声调的一种分类。即平、上、去、 入四声。
2、平仄:就是四声的分类,是平声和仄声的合称。
平:中古的平声;现代的阴平、阳平。
仄:中古的上,去,入三声;现代上声、去声。
3、舒促:是舒声和促声的合称,本是古人用来区 分韵尾类别的术语。平上去可叫舒声调,入可 叫促声调。
3.等和呼
▪ 等和呼是等韵学中的重要概念。 等是用来 分析汉语语音的一种重要方法。呼是用来 区分韵母发音时嘴唇的圆展。
4.洪细
洪细有大和小的意思。在音韵学上用这一 对术语来区分韵头或韵腹开口度的大小。 洪音指的是开口度大的韵母,细音就是开 口度小的韵母。
.
13
▪ 下面是中古二呼与今音四呼的对比:
.
14
▪ 例如《韵镜》中的开合两组以及四等的排 列
.
15
等韵图
.
16
5.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就叫阴 声韵。
阳声韵:以鼻辅音(-m,-n,-η)收尾的就 叫阳声韵。
入声韵:以清塞音(-p,-t,-k)收尾的就叫 入声韵。
2021/3/11
.
17
▪ 广州方言保存完整的鼻音韵尾和入声韵尾 ,例如:
▪ 上字取声母定清浊;下字取韵调定开合
▪ 例:顿,都困切;礼,卢启切;乌,哀都切
.
23
第二节 中古音
本节学习掌握内容: ▪ 一、《广韵》的性质和体例 ▪ 二、《广韵》的声母系统 ▪ 三、《广韵》的韵母系统 ▪ 四、《广韵》的声调
.
24
▪ 研究古代音韵多从中古音入手,这是因为 ,除中古音自身有其承上启下的性质外, 这个时期有一部声、韵、调体系完整的《 广韵》。凭借它上推上古音,下推近古音 ,都是较为方便的。
.
3
1.语音系统:指汉语的声、韵、调及其配 合规律。
2.古音学:是研究上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3.今音学:是研究中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4.北音学:是研究近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5.等韵学:依据等韵图来分析音节的结
构,探讨发音原理和方法。 6.小 学:是我国传统的语言学,包括音
韵学,训诂学,文字学。
2021/3/11
全浊:发音时声带振动的塞音,擦音,塞擦 音。
次浊:发音时声带震动的鼻音,边音,半元 音。
2021/3/11
.
8
中古三十六字母:在守温三十字母的基础上, 宋初有人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又增加了 “非、敷、奉、微、娘、床”这六个字母, 并改“不”为“帮”、改“芳”为“滂”, 即成为“三十六字母”。
2021/3/11
.
2
(二)音韵学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
(1)上古时期(先秦两汉),以《诗经》、形声字 为主要研究材料;
(2)中古时期(六朝至唐宋),以《切韵》为主 要材料;
隋:陆法言《切韵》
宋:陈彭年《广韵》(《大宋重修广韵》) (3)近古时期(元、明、清),以《中原音韵》
为主要材料;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
2021/3/11
2021/3/11
.
6
二、声母的基本概念
(一)声母(声,母,纽,声纽,字母) 1、五音、七音(见教材) 2、清音、浊音 3、全清、次清 4、全浊、次浊
2021/3/11
.
7
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辅音。
浊音:发音时声带振动的辅音。
全清:发音时不送气,声带不振动的塞音、 擦音、塞擦音。
次清:发音时送气,而声带不振动的塞音、 擦音。
2021/3/11
.
11
▪ 例如:红[oŋ]、孔[oŋ] 、贡[oŋ]三者声调不 同,属于3个不同的韵类,而它们所包含的 韵母只有一个。
▪ 韵类有声调的差别,而韵母不论声调。
▪ 韵部不计较韵头,也不计较声调,因此, 韵部的概念比韵和韵母都大。
红类[oŋ]:红东公空 东韵
弓类[ioŋ]:弓戎中隆
.
12
.
4
(三)音韵学的功用
1、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 2、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 3、是训诂学的工具。 4、是学习和研究古代诗歌声律的基础。
2021/3/11
.
5
(四)学习音韵学的目的 1、有助于学好古汉语(文字学,训诂学,
词汇学,声训,通假,古今字等) 2、有助于学好现代汉语,了解汉语史
(五)学习音韵学的方法 1、共时观察 2、历时观察 3、比较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