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鉴赏小说(全方位分析)
简述小说鉴赏方法
简述小说鉴赏方法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
故事情节是塑造典型性格的依托,优秀小说的故事情节都和塑造典型性格紧紧结合,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也就是塑造典型性格的过程。
故事情节越典型,越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就越有利于典型性格的塑造;脱离了塑造典型性格,故事情节再曲折生动,也毫无意义。
小说的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鉴赏小说的情节,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清情节线索:
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2、分析人物性格:
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了解环境的作用:
小说的环境描写,通常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
4、把握作品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作者通过各种形象所要表达的思想。
文学作品的作用是使人从中得到教益,所以正确把握小说的主题是评价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环节,是实现小说社会功能的关键所在。
怎么分析小说,从哪些方面去看
怎么分析小说,从哪些方面去看
分析小说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分析时要把握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一篇小说中可以写一个人物,也可以写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人物,但其中必定有一个或几个集中体现作品主题的主要人物。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有“我”、菲利普夫妇、于勒、船长、姐姐、姐夫等人物,但主要人物是菲利普夫妇。
小说通过他们对于勒前后不同的态度,表现了他们自私、庸俗、冷酷、势利的性格特点,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主义。
第二,分析时要抓住主要故事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由人物活动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生活事件。
小说中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现,都是通过故事情节实现的。
因此,抓住了主要情节,也就抓住了理解作品的钥匙。
例如,《变色龙》中,围绕奥楚蔑洛夫根据狗的主人不同,其态度前后六次翻来覆去地变化,通过这个主要情节的展现,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善于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无常、不知羞耻的沙皇忠实走狗形象。
第三,分析环境描写对于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深刻意义。
例如,《孔乙己》开头对鲁镇酒店格局的介绍,巧妙地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使读者了解到孔乙己生活在阶级对立、贫富悬殊,人与人关系十分冷漠的环境中,这种环境造成了孔乙己最后悲惨的结
局。
因此,孔乙己的命运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正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人们才会嘲笑孔乙己,没有同情,没有怜悯,无情地鞭挞了人吃人的封建社会制度。
总之,分析小说要从分析它的三要素入手,仔细揣摩,就能深刻理解小说的内容,准确把握人物形象,领会小说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如何鉴赏小小说
如何鉴赏小小说山东潘洪刚一、把握背景。
阅读鉴赏小小说,首先要考虑的一点就是事件发生的背景,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小说把生活事件浓缩在时空坐标的某一特定点上,进行点式反映。
阅读鉴赏时,应从点到面,从小处看到大问题。
背景还包括小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
一个优秀的作家,他的心永远是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的,他随时受到当时社会气候的影响,并用饱蘸感情的笔把它传达出来。
所以,鉴赏小小说,了解创作背景是很重要的。
二、理清情节。
鉴赏小小说,既要紧紧抓住人物的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
鉴赏情节,一般应注意:1. 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四个环节,即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2. 提取线索,且注意线索的明、暗之分;3. 了解叙述情节的方法(如顺叙、倒叙和插叙等)及作用;4. 关注出人意料的“陡转”式情节,尤其是“陡转”式结尾。
三、分析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应注意:1. 认真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包括间接描写和直接描写。
直接描写包括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神态等的描写;2. 分清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和辅助人物;3. 评论人物不应“标签化”“脸谱化”,而应就事论“人”;4. 明确人物的“典型化”特征,注意对人物的评价和表现人物的方法(正面、侧面、多角度对比等)。
四、概括主题。
小小说常常是以小见大,以微见著。
所以阅读小小说时,必须透过情节、人物和事件,概括出文章的大主题。
提炼主题应注意:1. 主要人物也是“主题性人物”,应认真分析主要人物,借以透彻地领悟作品的主题;2. 应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通过联想,通过作品中的个别、具体的事例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普遍现象。
五、分析层次。
小小说是否成功,关键是在于构思是否精巧别致。
巧妙地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表现在情节的含蓄曲折。
所以,分析文章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既是小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小说的一个突破口。
六、鉴赏技巧。
以少胜多,以虚显实,这既是小小说语言表达的技巧,又是小小说构思、布局和剪裁的特征。
高二语文小说鉴赏与分析方法
高二语文小说鉴赏与分析方法在高二语文学习中,小说鉴赏与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小说的艺术特点、分析小说的结构和风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小说作品。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二语文学生可以采用的小说鉴赏与分析方法。
一、深入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在进行小说鉴赏与分析时,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文学观念以及创作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小说作品。
同时,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二、关注小说的结构与叙事技巧小说的结构与叙事技巧是展现作者思想和构建故事的关键。
在鉴赏与分析小说时,我们需要关注小说的叙事结构、时间线索、情节安排和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
通过分析小说结构,我们可以了解作者的叙事意图和对故事的整体把控。
同时,我们还可以关注小说中的描写手法、对话技巧和语言表达等方面,揭示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意图。
三、解读小说的主题与思想小说常常通过具体的情节和形象来表达抽象的主题和思想。
在进行小说鉴赏与分析时,我们需要注意寻找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隐喻、象征和意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深度和情感表达。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小说中的人物行为和心理变化,探索小说中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社会关怀等内容。
四、理解小说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点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常常体现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在进行小说鉴赏与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去理解小说所传递的文化内涵。
比如,我们可以关注小说中的地域特色、伦理观念和文化象征等方面,揭示小说与特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同时,我们还可以分析小说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比如描写技巧、结构安排和语言表达等方面,深入探究小说作为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五、辅助工具的运用与多角度分析在进行小说鉴赏与分析时,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辅助工具来辅助分析。
比如,我们可以运用文学评论和研究成果,了解专家学者对于该小说的研究成果和评价。
小说阅读与分析方法总结
小说阅读与分析方法总结小说作为一种流行的文学形式,是人们娱乐、思考和表达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和分析小说,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主题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总结一些有效的小说阅读和分析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和欣赏小说作品。
一、审视背景与作者在阅读小说之前,了解背景和作者的背景都是很重要的。
作者的生平、文化背景、个人经历等会对小说的写作风格和内容产生影响。
同时,了解小说的背景时代、社会状况以及文化环境等信息,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行为。
二、分析故事结构故事结构是小说的骨架,它决定了故事的发展和展开。
当阅读小说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故事结构:1. 引子:故事的开头,往往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通过分析引子,可以推测小说的主题或核心命题。
2. 起承转合:故事的发展过程,包括引发冲突、展开剧情等。
可以分析故事中发生的事件、人物的变化以及背后的含义。
3. 高潮:故事的最高潮部分,往往是故事中最关键和最紧张的时刻。
通过分析高潮,可以理解故事的转折点和发展方向。
4. 结局:故事的结束部分,往往是为了给读者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可以思考该结局是否符合故事的主题,并思考故事中的价值观和思想。
三、角色塑造与发展小说中的人物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元素。
在阅读和分析小说时,需要关注人物的塑造与发展,理解他们的动机、情感和性格。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外貌与性格:通过作者的描写和人物的言行举止,了解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
2. 内心变化:人物的内心变化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
分析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变化,探讨其动机和行为的原因。
3. 人物关系:小说中的人物之间往往存在复杂的关系网。
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探讨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四、主题与寓意分析每部小说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寓意,通过对主题和寓意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在阅读和分析小说时,可以思考以下问题:1. 主题:小说通过什么方式传达其核心主题?这个主题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2. 寓意:小说中是否存在隐喻、象征或暗示?通过分析这些寓意,反思小说中的深层含义。
小说鉴赏“五角度”
角度三:分析环境描写
在小说中,环境是烘托人物形象、展示事件发生背景的要素。 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不能不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必须 努力发觉它深刻的思想意义。社会环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 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自然环境描写可以渲 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小说阅读方法
鉴赏小说五角度
角度一:梳理故事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事件发展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小 说中起到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等作用。所以在阅读小说 时,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情节的设置与发展,既是小说的一个 考查点,也是阅读时的突破口。
Hale Waihona Puke 角度二: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 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 行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塑造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 象。我们在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时,要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 感受作者倾注在人物上的感情,同时要注意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 的关系。
角度四:领悟小说主题
小说往往是生活内容的高度浓缩,常常以小事件或平常现象 反映大主题或深刻的道理。所以阅读时,必须透过情节、人物和 事件,概括出文章的大主题。
角度五:鉴赏语言技巧
鉴赏语言包括鉴赏主人公语言和作者语言,还有作品中的修 辞和句式等方面的特点。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 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作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而又独具特色 的艺术才能。
小说赏析方法
小说鉴赏优秀的小说,无论长短,每篇都是一个精美的世界。
正因为这样,小说鉴赏在语文教学和各级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小说解析1、小说释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时,某大学举办了一次超短故事比赛,并要求内容要涉及宗教、王室、性和神秘。
获得比赛第一名的某大学生写的故事是:“我的上帝,女王怀孕了,谁干的?”当时,女王未婚,但女王却夸奖了此文的作者。
美国科幻小说家蒂支·布朗曾写出过一篇只有25个字的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2、小说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如《红楼梦》)、中篇(如《阿Q正传》)、短篇(如《最后一课》)以及微型小说(如《德军剩下来的东西》);按照写作体制分为章回体(如《三国演义》)、日记体(如《莎菲女士的日记》)、书信体(如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自传体(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按照小说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等;按照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如《促织》)、白话小说(如《祝福》)。
3、小说的历史(古代小说)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1)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
主要是先秦的“寓言”。
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谈神说鬼)、“志人”(记录名人轶事)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
这一时期,我国的小说初具规模。
主要作品有干宝的《搜神记》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3)唐代出现了唐代传奇。
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著名传奇有: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
(4)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话本是讲故事的人用的故事底本)。
(完整版)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
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一、理清情节线索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活动,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要分析情节,就要抓线索,情节的发展离不开线索的贯穿。
有时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小说还会有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就设置了两条情节线索。
文章可以以事物为线索,也可以以感情或心理活动为线索。
如巴金的《灯》开头是“窒闷”,中间有“心渐渐安定”“呼吸也畅快了许多”,结尾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抓住了这些,文章的情节和思路就得到了整体把握。
其次抓时空变化(或情节发展脉络)。
例如阅读鲁迅的《祝福》,抓住祥林嫂几次来鲁镇的不同时空及其肖像言行的变化,就可以较准确地把握全文的情节和思路,进而把握祥林嫂被封建礼教一步步摧垮的深刻主题。
当然,与分析情节有关的还要看选材、组材是否典型合理,文章结构是否完整,过渡照应是否自然恰切等。
二、分析人物性格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他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对各色人物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完整版)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
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一、理清情节线索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活动,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要分析情节,就要抓线索,情节的发展离不开线索的贯穿。
有时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小说还会有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就设置了两条情节线索。
文章可以以事物为线索,也可以以感情或心理活动为线索。
如巴金的《灯》开头是“窒闷”,中间有“心渐渐安定”“呼吸也畅快了许多”,结尾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抓住了这些,文章的情节和思路就得到了整体把握。
其次抓时空变化(或情节发展脉络)。
例如阅读鲁迅的《祝福》,抓住祥林嫂几次来鲁镇的不同时空及其肖像言行的变化,就可以较准确地把握全文的情节和思路,进而把握祥林嫂被封建礼教一步步摧垮的深刻主题。
当然,与分析情节有关的还要看选材、组材是否典型合理,文章结构是否完整,过渡照应是否自然恰切等。
二、分析人物性格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他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对各色人物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怎样鉴赏小说(全方位分析)
怎样鉴赏小说一高考中小说鉴赏什么1.鉴赏人物形象(1)从作者对人物得介绍与评价来把握人物;(2)从人物得语言、行动与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3)从人物活动得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4)从多种不同得角度对人物作面面观。
2.鉴赏故事情节(1)找出线索,理清情节得来龙去脉;(2)由事见人,瞧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3)见微知著,从场面与细节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得意义;(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得艺术匠心。
3 鉴赏环境描写(1)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得暗示;(2)分析环境对人物形象得烘托;(3)分析环境对小说氛围得创造;(4)分析环境对小说情节得推动。
4.鉴赏语言(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得个性特色;(2)注意鉴赏作者运用语言得风格;(3)注意从作品实际出发对语言进行具体分析。
5.主题得鉴赏(1)从作者背景瞧主题;(2)从人物塑造瞧主题;(3)从情节发展瞧主题;(4)从语言得情感色彩瞧主题;(5)从整体倾向瞧主题。
二小说得基本常识近几年现代代阅读在第Ⅱ卷文学作品阅读以散文为主,但也时常考小说阅读,侧重考查理解、判断、推断、想象能力。
从选文来瞧,更趋于考查文化内涵深、体现历史沉淀与寓含哲理性、教育性得散文或小说。
小说属于文学作品,其文学特征最为明显,也最体现《考试大纲》中得要求:鉴赏文学作品得形象、语言与表达技巧。
(一) 小说得基本常识1、小说就是通过人物、情节与环境得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得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就是小说得三要素。
2、小说刻画人物形象得方法包括: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与细节描写。
3、小说中得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4、小说得叙述方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
(二)小说得特点1、完整得故事情节2、鲜明得人物形象3、典型得环境4、深刻得主题5、精巧得构思(三)高考命题要点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三鉴赏小说得基本方法第一点鉴赏文学作品得形象(一)关于文学作品得形象1、优秀得小说与戏剧文学作品大都着力于刻画人物,创造典型得人物形象。
小说鉴赏方法
小说的鉴赏方法一原则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性格、生平,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目的,才能准确把握文学作品。
2以意逆志:通过作品的文辞,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原意。
3关注局部,顾及整体。
二具体方法1思路: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答题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尽量要点齐全(分值)2立意或中心思想:总结中心: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起因+经过+结果)/物/景,揭示了......的道理,歌颂/鞭挞了......的品质/现象,表现了我......之情。
三小说的鉴赏一)小说:具有的形象性、典型性,表现在以人物刻画为中心的情节展开和环境描写。
二)基本原理和方法1抓住人物形象做具体剖析①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小说的关键。
从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肖像(姿态、神情、服饰)、心理、行动和语言等。
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提示人物思想性格特征。
②理解环境(自然、社会)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表现作者情感,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2把握作品的情节和结构:主要从结构、人物及人物关系、主题、时代背景等方面把握。
3深挖作品主题4品鉴小说的语言特色三)基本途径与方法1人物鉴赏: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A表现人物的手法: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B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何鉴赏小说
如何鉴赏小说(一)把握故事情节1.分析情节的技法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1)情节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情节的特点A.情节安排:①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开头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是制造悬念。
④结尾留空白。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⑤线索贯穿到底式,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等。
B.情节安排基本技巧: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倒叙的作用:(1)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引人入胜。
(2)深化主题。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插叙的作用:(1)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3)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内容丰满。
(4)为后文铺垫,或照应前文。
2.解题方法(1)常见设问模式①某段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述。
②将小说的某个情节抽去,对小说的人物刻画和主题的表现有没有影响?为什么?③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④小说在哪些方面对某某人物作了伏笔,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2)解题思路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塑造人物形象:发展了或表现了人物性格,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人物形象(二)揣摩人物形象1.描写人物的技法及其作用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小说鉴赏技巧
小说鉴赏技巧小说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传达作家的思想和情感。
学会运用鉴赏技巧,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小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几种小说鉴赏技巧。
一、情节分析情节是小说的骨架,是故事的核心。
通过对情节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和主题。
首先要确立故事的起点、转折点和高潮,明确人物的目标和冲突。
在分析情节的同时,要留意作者使用的叙事手法、时间顺序和心理描写等,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涵。
二、人物塑造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是故事的推动力。
通过对人物的塑造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故事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以及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等,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轨迹。
此外,还要注意作者通过人物形象所传递的思想,这对于理解小说的意义和价值非常重要。
三、语言风格语言是小说的工具,通过对语言风格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欣赏作家的文字表达和艺术追求。
要注意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文体特点和字词运用等,这些都能影响到小说的表达效果和阅读体验。
既要关注语言的美感,又要关注语言与故事主题的统一性,只有综合考虑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
四、历史背景小说与时代紧密相连,了解小说背后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要关注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等,这些都能影响到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思想取向。
在阅读时,可以通过背景知识的补充,更加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时代特征和作者所表达的价值观。
五、主题探讨每个小说都有其独特的主题,通过对主题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层思想和审美追求。
要关注作品中隐藏的意象、象征和隐喻等,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同时,还要思考作品在社会和人生层面上所提出的问题,对作品做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六、跨文化阅读小说是一个具有广泛传播和多样性的文学形式,通过跨文化阅读可以更好地开拓视野,培养比较分析的能力。
方法指导:如何鉴赏小说
如何鉴赏小说1.品味小说的语言(1)由叙述语言确定小说的情感基调。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鲁迅这样开始祥林嫂悲剧故事的讲述。
这是一个肯定陈述句,叙述故事发生的背景这句话显得别扭、生硬,读起来拗口,听起来似乎也没有什么实在的信息,但实际上蕴含了丰富的内容。
“旧历的年底”,不是辛亥革命后确定使用的公历的年底,从语义表层看,“旧历的”指称语义是“传统的”、“历史的”;“毕竟最像”,作为逻辑联系语,在这里具有强调的意味,联系作品和外部语境理解,它强调年终大典深深地浸淫着、厚厚地积淀着中国古老文化的传统和习俗,指向中国深邃复杂的历史背景。
因其深厚,更加顽固;因其久远,牢如坚冰。
鲁迅的这句话以违反规则的形式流露出沉重的忧思,给充满喜庆气象的现实世界蒙上了一层冷峭深沉的灰色,故事的情感的基调也因之悄然确定下来。
(2)由叙述语言揭示人物性格、社会主题。
《祝福》一开头便讲述到鲁四老爷。
这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叙述者“我”讲道:“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过后说我‘胖了’,说‘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这段叙述是平实的,叙述者介绍了鲁四的身份,通过其言行的概述,反映出人物的立场和政治态度。
“监生”在清王朝是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的,可见鲁四并非货真价实的“科班”出身;“讲理学”暗示了人物维护封建道统,注重封建礼教的道德观念;“大骂其新党”更暴露了他维护封建统治的顽固政治立场。
联系后文对鲁四书房的描写,那“脱落”的对联,“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摆在案头的《近思录集注》和《四书衬》,一个不学无术信奉宋明理学的、没落腐朽的乡村地主的形象便鲜明地呈现出来了。
最有趣最深刻的是这里插人的一段叙述者的评议:“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骂的还是康有为。
”这是一个表认知行为的单句,宾语是一个复勾结构形式。
话语字面的指称语义是清晰的,骂的是康有为。
之所以骂康有为,是因为康有为是戊戌变法中改良派的领袖,有违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思想。
(完整版)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
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一、理清情节线索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活动,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要分析情节,就要抓线索,情节的发展离不开线索的贯穿。
有时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小说还会有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就设置了两条情节线索。
文章可以以事物为线索,也可以以感情或心理活动为线索。
如巴金的《灯》开头是“窒闷” ,中间有“心渐渐安定”“呼吸也畅快了许多” ,结尾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抓住了这些,文章的情节和思路就得到了整体把握。
其次抓时空变化(或情节发展脉络)。
例如阅读鲁迅的《祝福》,抓住祥林嫂几次来鲁镇的不同时空及其肖像言行的变化,就可以较准确地把握全文的情节和思路,进而把握祥林嫂被封建礼教一步步摧垮的深刻主题。
当然,与分析情节有关的还要看选材、组材是否典型合理,文章结构是否完整,过渡照应是否自然恰切等。
二、分析人物性格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他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对各色人物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解读小说的技巧
解读小说的技巧导言:小说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和语言表达等手法,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人性、情感等的思考和观察。
解读小说的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作品,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解读小说的技巧。
一、分析背景与时代每部小说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时代背景,了解这些背景信息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历史背景:了解小说发生的历史时期,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有助于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行为的动机。
2.文化背景:小说中常常涉及到特定的文化背景,包括宗教、习俗、价值观等,理解这些文化背景有助于解读作品的深层含义。
3.社会背景:分析小说中所描绘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思考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批判。
二、研究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故事的核心,通过深入研究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角色性格: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包括外貌、言行举止、思想情感等方面,思考这些性格特点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2.人物关系: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思考这些关系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成长的影响。
3.人物发展:观察人物在故事中的成长和变化,思考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三、解读主题与意义每部小说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意义,通过解读主题和意义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主题:思考故事中所探讨的核心问题或主题,例如人生意义、爱与自由、社会公正等,通过分析主题可以把握作品的核心思想。
2.象征与隐喻:观察小说中的象征与隐喻,包括物象、动作、对话等,思考这些象征与隐喻的意义和作用。
3.价值观与观点:思考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价值观和观点,包括对人性、社会问题的看法等,分析这些观点对读者的启示和思考。
结语:解读小说需要综合运用背景分析、人物研究和主题解读等技巧,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小说作品。
小说的鉴赏方法
小说的鉴赏方法(一)感受典型形象既然人物是一篇小说的核心,那么,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就意味着读者对小说基本价值乃至对创作者创作动机的追问。
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对形象的把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从行动、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独特而鲜明的个性。
例如,《守财奴》描写葛朗台想撬梳妆匣的金板与欧也妮展开争夺时手一摆一推的动作,读者会从这一连串的下意识行为中,感受到葛朗台占有金子的疯狂;《祝福》描写祥林嫂重复叙说“狼吃阿毛”的故事,读者会从中感受到祥林嫂失去爱子的悲痛;祥林嫂的眼神变化更让人感受到她生活境况和精神状态的变化;《母亲》尼洛夫娜在候车室由爆发“小火花”到吹灭“小火星”,形象的比喻让人感受到母亲由动摇到坚定的心理转化过程。
——在划分情节结构的基础上,从矛盾发展的角度分析情节的走向,并从中感受人物形象的深刻意义。
比如阿Q在“革命”问题上由主动转为被动的矛盾发展,具体表现为宣布革命、幻想革命、静修庵革命和幻想破灭的情节走向,读者就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物命运的起伏跌宕。
——从典型细节的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如《荷花淀》中水生嫂在听说水生要到大部队去的消息后,手指的震动,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一下的细节,读者会感受到水生嫂内心震动与外表镇静的不同心理变化。
——从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自然环境的描写所制造的气氛中感受人物的情趣、心境;从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性格。
如《药》的结尾描写坟场的自然环境,突出了悲凉的气氛,烘托了老妇人失去亲人的悲哀。
塑造典型性格的写作方法,包含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其中用间接描写方法塑造典型性格,是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药》中夏瑜这个典型性格,就是通过描写华老栓、夏四奶奶等等人物的相关行动、情态、语言,从而间接描写、塑造出来的。
当然,塑造典型性格最常见的还是用直接描写方法,即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正面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产生直接的感染力量。
小说鉴赏方法
小说鉴赏方法小说的鉴赏方法一原则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性格、生平,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目的,才能准确把握文学作品。
2以意逆志:通过作品的文辞,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原意。
3关注局部,顾及整体。
二具体方法1思路: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答题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尽量要点齐全(分值)2立意或中心思想:总结中心: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起因+经过+结果)/物/景,揭示了......的道理,歌颂/鞭挞了......的品质/现象,表现了我......之情。
三小说的鉴赏一)小说:具有的形象性、典型性,表现在以人物刻画为中心的情节展开和环境描写。
二)基本原理和方法1抓住人物形象做具体剖析①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小说的关键。
从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肖像(姿态、神情、服饰)、心理、行动和语言等。
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提示人物思想性格特征。
②理解环境(自然、社会)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表现作者情感,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2把握作品的情节和结构:主要从结构、人物及人物关系、主题、时代背景等方面把握。
3深挖作品主题4品鉴小说的语言特色三)基本途径与方法1人物鉴赏: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A表现人物的手法: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B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何理解和分析小说作品
如何理解和分析小说作品小说是一种以虚构故事为基础的文学体裁,通过描写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背景环境来反映现实生活或探索人类内心世界。
而理解和分析小说作品是我们深入阅读和欣赏小说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如何理解和分析小说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一、背景了解在开始理解和分析一部小说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小说的背景。
这包括作者的背景信息、写作动机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等。
通过了解这些背景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点。
二、阅读全文在阅读小说时,我们应该尽量读完全文。
只有通读全文,我们才能全面把握小说的内容和结构。
通读全文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理解人物关系、情节发展以及主题思想等重要要素。
三、分析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故事的核心,对于理解和分析小说作品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和心理活动等方面来揭示人物的内在世界。
同时,我们还可以对比不同人物形象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探索作者的刻画手法和意图。
四、剖析情节发展情节发展是小说故事的推动力,也是理解和分析小说作品的重要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情节的起伏变化、转折点和高潮部分等来理解作者的叙事手法和故事结构。
同时,我们还可以关注角色之间的互动、事件之间的联系,以及情节发展对主题思想的影响等。
五、把握主题思想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往往追求深入思考和表达主题思想。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和作者的观点。
我们可以关注作品中揭示出的社会问题、人生哲理或者道德观念等,通过对这些主题思想的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整个作品的精神内核。
六、评价和总结在理解和分析小说作品之后,我们可以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这包括对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创作技巧的评价,对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学意义的评判,以及对作品和主题的个人看法和思考等。
通过评价和总结,我们可以准确地表达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总之,理解和分析小说作品需要我们有系统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鉴赏小说一高考中小说鉴赏什么1.鉴赏人物形象(1)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2)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3)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4)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人物作面面观。
2.鉴赏故事情节(1)找出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2)由事见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3 鉴赏环境描写(1)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2)分析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3)分析环境对小说氛围的创造;(4)分析环境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4.鉴赏语言(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2)注意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3)注意从作品实际出发对语言进行具体分析。
5.主题的鉴赏(1)从作者背景看主题;(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4)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5)从整体倾向看主题。
二小说的基本常识近几年现代代阅读在第Ⅱ卷文学作品阅读以散文为主,但也时常考小说阅读,侧重考查理解、判断、推断、想象能力。
从选文来看,更趋于考查文化内涵深、体现历史沉淀和寓含哲理性、教育性的散文或小说。
小说属于文学作品,其文学特征最为明显,也最体现《考试大纲》中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一) 小说的基本常识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2、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3、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小说的叙述方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
(二)小说的特点1、完整的故事情节2、鲜明的人物形象3、典型的环境4、深刻的主题5、精巧的构思(三)高考命题要点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三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第一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一)关于文学作品的形象1.优秀的小说和戏剧文学作品大都着力于刻画人物,创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2.诗歌散文类作品,一般不注重刻画人物性格,而着力于描绘某种生活图景,抒发某种感情。
3.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环境的描写。
文学作品中的环境一般包括:①具体的风景描写、生活场景描写。
②促使主人公活动的生活和社会环境。
③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4.人物描写的方法一般有:概括介绍、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二)作品形象的基本要点1.人物的性格特征;2.人物的精神风貌;3.人物的思想特征;4.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等等。
(三)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四)高考中有关小说人物的命题指向1、小说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
2、根据文章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对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五)赏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
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4、从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入手。
5、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入手。
(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人物描写的方法: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
人物描写的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的场所。
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
社会环境主要是渲染时代特征。
环境往往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
作者为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从而显露出性格。
例如2008年高考浙江卷所选小说《乌米》,第五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就为我们提供了主人公乌米的生活环境,突出了她无助的处境,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3)从分析情节入手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根据情节分析人物性格要注意四点1、全面、恰当、实事求是。
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
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2、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3、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4、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4)从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入手许多小说作品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08年江苏高考卷所选小说《侯银匠》,虽然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可是小说的主要文字却是写侯菊。
如果考生不能准确地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很难全面总结出侯菊的形象特点。
再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她周围的人各是怎么看她的。
(5)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入手无论是人物的性格特征还是人物的历史命运,小说作家往往要在其中寄寓他对生活的审美理解和审美评价。
因此作者对小说中某个人物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某个人物评价的语句对我们把握人物形象来说很重要。
高考中人物形象题答题思路1、总体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2、具体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列举文中哪些信息体现了这一特点。
3、得出全面完整的结论。
例如2008年广东高考卷第17题答案: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总体概括)。
她对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得羞辱。
但对父亲,她虽不理解,在物质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具体分析)。
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得出结论)。
第二点小说情节的把握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一)高考中有关小说情节的命题指向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分析;3、对情节的高潮部分或结尾部分作用的理解;4、小说在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5、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6、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二)小说中情节的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4、照应前文;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安排的方式及作用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5、贯穿情节的线索。
可作线索的小说因素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
(四)分析小说情节的入手方式:1、抓住场面;2、寻找线索;3、理清小说的结构。
(五)分析小说情节时的注意事项1、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2、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六)情节安排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七) 情节的主要内容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3.贯穿情节的线索。
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4.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人物性格. 答题思路按顺序归纳情节,然后指出性格5.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主题. 答题思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主题小说常用的开头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小说的结局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思维方向)好处: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