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导学案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案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课件:岳麓山)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

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

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

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

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

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导学案第【1】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古诗两首,板书课题,要求:学生抬起右手,跟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师对“首”作强调,下面是“自”不是“白”。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用上我们在识字一学过的成语来形容这些美丽的景色。

(生回答:层林尽染,山河壮美……)不光我们现代人喜欢秋天,赞美秋天,在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苏轼他也写了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送给他的好朋友刘景文。

题目叫:赠刘景文(板书)齐读。

大家想读读吗?快快打开语文书。

二、初读古诗1、生借助拼音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

)2、同桌互相读古诗,互相纠正。

(生互读。

)3、四人小组轮读,读完后说说自己读懂了词语或者句子?(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交流字词理解,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识字1、出示本课10个生字,带拼音。

生自由练读,不认识的借助拼音朋友,读完以后,有哪些字比较难读,你在刚开始读的时候就读错了,需要提醒一下大家。

(生自由读,全班交流,师做重点指导,必要时领读。

)2、组词、读准字音:(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

)刘景文菊花残枝君子橙色橘子(齐读,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练读词语。

4、保留生字,抽读。

5、这些生字大家都读的非常准确,相信大家也有自己能很快的记着这些生字,你把哪个字记的最牢?在小组里跟同伴说说。

(小组合作记着生字。

)然后全班交流。

6、齐读生字。

(师檫掉生字)这些生字现在跑到古诗里去了,赶快打开书,读一读吧。

四、学习古诗1、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听听老师哪里读的最美。

(师有感情的范读,以夸张的节奏、韵律来感染学生。

)生评价老师。

师:“大家想不想学学老师,把古诗读的有感情?”生齐读,抽读,(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师作评。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案+教学反思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案+教学反思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案+教学反思4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首古诗,默写《山行》。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意境美。

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山行》。

3.迁移运用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重难点)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连绵的群山图、满山火红的枫叶图)同学们,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山路而上,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山行》,从诗中去领略秋天山林的美景。

(板书课题)1.释题:“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的意思。

2.简介作者杜牧:唐代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代表诗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赤壁》等。

二、自学交流,感知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边读边思考: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重点提示:“径”,后鼻音,读“jìnɡ”。

)(2)指名讲述诗句的大意,了解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情况。

三、理解朗读,领悟美(一)引导学习第一、二句。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看图。

出示句子: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2.指名读,结合看到的景色,理解“寒山”“石径”“斜”“生”的意思。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曲折。

生:产生,生出。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导学案合集3篇金品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导学案合集3篇金品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导学案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导学案第1篇】《赠刘景文》教学实录壹师:上课!生:起立!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师:看屏幕上的这张图片,你们知道是在我们语文书的什么位置吗?生:是语文书上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读。

师:对。

从中,你们知道第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什么吗?生: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起航的地方。

是“校园”。

师:是的,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走进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还知道了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在私塾不懂就问的故事。

再看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读,聪明的你们一定能发现第二单元我们的学习主题是——生: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

是“秋天”。

师:秋天的美藏在大自然中,也藏在这些词语当中,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课件)。

生朗读: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师:秋天的美还吸引了很多古代诗人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图背古诗(师出示图片)。

生齐背: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同学们的背诵声让我比平时更喜爱秋天了。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再学习一首秋天的古诗——生:《赠刘景文》贰师:哪位同学能为大家解释题意呢?同时请分享你的方法。

生:我猜想“赠“是赠送的意思,借助注释我知道“刘景文”是指诗人的朋友。

所以诗题的意思是赠送给刘景文的诗。

师:太棒了!你用猜字义和借助注释的办法,解释了诗题的意思,你真是个学习有方法的孩子!请你带着大家一起齐读诗题。

生齐读诗题。

师:在诗题中还藏着两个要求我们会认会写的生字(出示生字:赠、刘),让我们先读一读吧。

生读。

师:在田字格中书写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呢?生:“赠”字中的贝字旁最后一笔是点,“刘”字中的“文”最后一笔捺要变为点。

师:观察仔细,提醒到位。

让我们一起规范书写这两个字吧。

师板书“赠、刘”,生书空。

老师补齐诗题,生齐读诗题。

师:知道了诗题的意思,我们还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表达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古诗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我国古代诗歌,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内容1. 《山行》:使学生理解诗意,感受秋天的美景,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2. 《赠刘景文》:使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和激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 《夜书所见》:使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夜晚读书的宁静与喜悦,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三首古诗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的朗读节奏,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独立阅读古诗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意:教师讲解诗意,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理解诗意。

4. 感悟诗情: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表达等方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 背诵:学生背诵三首古诗,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六、板书设计1. 《山行》:描绘秋天的美景,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2. 《赠刘景文》:赞美友人的才情,激励友人珍惜时光,积极向上。

3. 《夜书所见》:夜晚读书的宁静与喜悦,对知识的渴望。

七、作业设计1. 背诵三首古诗,并默写其中一首。

2. 任选一首古诗,发挥想象,为其配一幅插图。

3. 收集其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引导他们积极发言,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4古诗三首第二课时《赠刘景文》(导学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4古诗三首第二课时《赠刘景文》(导学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4古诗三首第二课时《赠刘景文》(导学案)引言《赠刘景文》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创作才华和成就在整个唐代诗歌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

这首诗句清新简洁,感情真挚,是白居易思考感情与人生的一篇优秀佳作。

本文将分析《赠刘景文》的内容、结构和形式特点,以及对学生学习古诗的启示,为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学生导学。

内容分析第一联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边丝雨细如渐,川原东畔谁家子,独自莫凭栏,第一联主要描绘了一个晚秋的景象,作者运用了描写手法,把草色、烟光、残照、丝雨等词语融入其中,使读者感受到了秋日的清冷和萧瑟。

在这个景色中,似乎只有一个孤独的人在黯然思索着什么,无人相陪。

第二联算思明月胧,心事静深,深独藏,今宵好向郎说,未卜先知难,第二联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和情思。

此联开头“算思明月胧”,象征思考者的内心迷茫不定。

紧接着“心事静深,深独藏”,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感慨与沉重。

最后一句“今宵好向郎说,未卜先知难”,表示诗人想向心仪的人倾诉,但是却又感到犹豫、难以启齿。

借问此情谁为主,何如薄倖同此山,渐行渐远身何在,天涯海角横峰断,第三联从作者对爱情的态度出发,诗人抛出了一个问题:此情谁为主?借以反映出诗人对情感的迷茫和不确定。

接着,“何如薄倖同此山”,表明诗人宁愿和情人一起薄命而不愿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

最后一句“渐行渐远身何在,天涯海角横峰断”,表示两个心灵默契的人已经隔着千山万水,越走越遥远,难以相见。

结构分析《赠刘景文》全诗八句四联,每联四字上下,除第五联为五字上下。

全诗情感含蓄,善于把感情寄托在景物之中。

作者先是通过描写周围景色,引出关于孤独思考的人物形象,再在第二联中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无奈与向往,最终在第三联中表达诗人对于爱情的迷惑和不确定。

形式特点首先,《赠刘景文》采用了四字上下的结构,形式统一而又简洁明了,每一个字都格外凝练,极大地提高了艺术感染力和韵味。

整首诗花边少,但平淡中透露出浓郁的思想气息,让读者在时空之外感同身受。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 山行、赠刘景文》导学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 山行、赠刘景文》导学案
四、自我提升
1.学生自由吟诵,朗读、背诵。
2.讨论: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
五、总结梳理
查找有关苏轼及其作品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其文其事。
第三课时
一、温故导新
1.学生交流已知的材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
2.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3.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4.感情朗读。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五、总结梳理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复备课




第一课时
一、温故导新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香山枫叶的录像)
2.板书: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引导学生自读。
二、合作探究
1.明确目的,交给方法(学习要求)
(1)读一读这首诗。(2)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3)在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互相讨论,再和同伴说一说诗的意思。
3.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合作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正确。
2.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三、自我提升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山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山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山行、赠刘景文》教课方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山行、赠刘景文》教课方案夜书所见预习作业:1、圈生字,勾生词,并给课后生字注音并组一个词语。

2、看课文说明理解诗句的意思。

3、读《字词句每日练》。

4、读课文起码三遍。

一、板书课题 , 《夜书所见》,齐读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

2、学习借助说明理解诗意,领会诗歌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自学指导: 1、听录音画出停留线。

2、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畅。

(二)、学生自学(三)、后教1、请生读生词:萧萧、梧叶、促织。

2、请几名学生读古诗,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字词、句。

3、分组、分男女等形式读古诗。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一)自学指导:自由读古诗。

1、理解“夜书所见”。

2、勾出诗中描绘了哪些光景?3、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二)学生自学(三)后教要点理解“书”、“客”的意思。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一)自学指导:频频读这首诗。

1、江上一灯明让作者想到了什么?2、理解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3、睁开想象诗人童年时,与家乡的小伙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二)学生自学(三)后教:学生沟通,教师板书六、当堂训练。

1、睁开想象诗人童年时,与家乡的小伙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童年时,在草地上,诗人和小伙伴在童年时,在小河畔,诗人和小伙伴在童年时,在书斋里,诗人和小伙伴在2、读背古诗。

板书:梧叶秋风(动客情)一灯明《山行》教课方案教课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山行》教材剖析:《山行》一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道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暮秋节气的枫林风景,描述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组成的山林秋景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绘,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境界之美呼之欲出。

我们能够在赏析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觉秋天山林的勃勃活力。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详细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详细教案

4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山行【课时目标】1.会认“径、斜” 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 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⑩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园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课堂作业新设计】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丁二月花2.(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丁二月花【板书设计】山行(唐)杜牧远上I寒山II石径I斜,白云I生处II有I人家。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导学案(推荐2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导学案(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导学案(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导学案第【1】篇〗赠刘景文【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作者是苏轼。

诗中描写的是秋末初冬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初冬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赞美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

【教学目标】1、会认“赠、刘、残、犹、傲、君、橙、橘”8个生字,会写“赠、刘、盖、菊、残、君、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

4、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古诗词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

千百年间,万口成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其二,《赠刘景文》。

1、“赠”是本课的生字,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想一想,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师范写。

学生描红、临写。

2、赠也就是送的意思,类似的赠写诗你知道哪首?《赠汪伦》李白写给汪伦的,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刘景文是苏轼的好朋友,与苏轼诗酒往来,情谊颇深。

3、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诗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想知道答案吗,只要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2、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读出节奏自读指名读提示停顿出示抑扬顿挫的“顿”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分析、教学⽬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三年级语⽂上册第四课《古诗三⾸》课⽂原⽂ ⼭⾏ 【唐】杜牧 远上寒⼭⽯径斜, ⽩云⽣处有⼈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花。

赠刘景⽂ 【宋】苏轼 荷尽已⽆擎⾬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灯明。

【篇⼆】部编版三年级语⽂上册第四课《古诗三⾸》知识点 ⼀、我会写 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径jìng(径直、途径、⼤相径庭) 斜xié(斜线、斜坡、⽬不斜视) 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赠zèng(赠⾔、赠送、回赠) 刘liú(姓刘、刘海⼉) 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 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 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 君jūn(君⼦、君⾂、国君) 橙chéng(橙红、橙⾊、鲜橙) 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 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 ⼆、我会认 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 傲ào(骄傲、傲⾻、傲慢⽆礼) 橘jú(橘⼦、橘红⾊、橙黄橘绿) 三、多⾳字 ⾏ háng(银⾏) xíng(不⾏) 挑 tiǎo(挑灯) tiāo(挑选) 四、古诗诗意 ⼭⾏诗意:⼀条弯弯曲曲的⼩路蜿蜒伸向⼭顶,在⽩云飘浮的地⽅有⼏户⼈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那⽕红的枫叶⽐江南⼆⽉的花还要红。

赠刘景⽂诗意:荷叶败尽,像⼀把遮⾬的伞似的叶⼦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机勃勃。

别以为⼀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夜书所见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不禁思念起⾃⼰的家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山行》、《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三首古诗;理解诗句中的字词含义,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朗读《山行》、《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三首古诗,理解诗句中的字词含义,把握诗人的情感表达。

2. 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3. 学习诗歌的韵律特点,如押韵、平仄等,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4. 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并默写《山行》、《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三首古诗;理解诗句中的字词含义,把握诗人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古诗朗读音频。

2. 学具:古诗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音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句,注意停顿、语气和表情。

3. 理解:教师逐句解释诗句中的字词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把握诗人的情感表达。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如比喻、拟人、押韵等,理解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5. 背诵与默写:学生分组背诵诗句,教师检查并指导;学生默写诗句,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17 古诗三首》2. 诗句:《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3. 字词解释:重点字词的含义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5. 韵律特点:押韵、平仄等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山行》、《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三首古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导学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导学案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先进行自主学习,在文章中勾画出相关诗句或词语,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我的自学评价2:




1、看拼音,写词语。
hán shān cán jú fēng shuāng zèng sòng
二、比一比,再组词。
刘( )挑( )残( )
列( )桃( )钱( )
导学案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 送交时间_____ 印刷时间_____
课 题
4、古诗三首
课 型
新 授
主备人
责任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首古诗,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描绘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一定要认真做,注意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
不确定的字音可以请教字典老师,养成随时动手的习惯。
认真阅读古诗,初步对这三首古诗有一定的整体认识,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我的自学评价1:




合作


1、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2、结合注释, 大致理解下列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荷尽已无擎雨盖”中的“擎”读( ),意思是( )。
A.qíng B.qín C.双手捧着 D.举,向上托
(3)“橙黄橘绿”的意思是( )。把下面含有颜色的词语补充完整。
万( )千( ) 姹( )嫣( )
桃( )柳( ) ( )山( )水
(4)“一年好景须君记”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________”,在诗中指_________________(填人名)。

三年级上册 语文 4 古诗三首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 语文 4 古诗三首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 4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案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山行》这首诗,背诵全诗。

能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料,理解诗句含义,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深秋山林景色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含义,体会诗人对枫林景色的喜爱。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理解诗人为什么会觉得霜叶比二月花还要红,这种对比手法的精妙之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秋天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季节,不同的人对秋天有着不同的感受。

今天,我们要走进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秋天,去领略那别具一格的秋景。

(板书课题:山行)2. 了解诗人杜牧(1)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杜牧的资料。

(2)教师补充:杜牧,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的诗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强调容易读错的字,如“径(jìng)”“斜(xiá)”。

3. 学生再次朗读,同桌互相检查。

(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1. 借助注释,理解词语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坐:因为。

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2. 理解诗句大意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意。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意思是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教师可以结合简笔画,画出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向高山,山上有几处房屋被白云缭绕,帮助学生理解。

赠刘景文教学导学案(部编版)

赠刘景文教学导学案(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导学案
年级:三年级学科:语文编号:4
本周训练主题:我会认真倾听
学科:二年级语文
主备人:
复备人:
课题:《赠刘景文》
课型:学诗写字
总课时:2
课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认识10个生字“赠、擎、 菊、残、犹、君”,会写4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会古诗。
3、我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引入古诗。
二、学古诗
1.我能认真地把第一首古诗读一读。(请读准字音哦!)
2.我能和对子轮读古诗。(认真倾听,记得纠正。)
3.小队齐读并交流易错字。(例:擎、橙、橘、景、霜)
4.小队预展读古诗,并展示读古诗。(每人读一行)
5.全班齐读本诗。
6.思考:本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描写了那些景物?
7.小队内交流,在全班展示。
时间预设:明确目标2′,学诗感悟20′,写字10′,达标检测8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交流的方法
课前提示:
1、圈画生字,认读并口头组词。
2、知道这首诗是描写秋天的诗。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苏轼的画像,介绍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8.图文结合,把小队内不理解的词语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来。解决词语难题,小队在全班展示。
9.背诵全诗。
三、写字(首、枝、刘、记)
1.我能说出这些字的读音、结构、组词、笔顺、关键笔画。我会组词。(和对子合作学习)
2.教师范写易错字(首、刘),我能认真听并跟着老师书空。
3.我会按照要求描红,仿写。(起笔很重要,别忘了提醒呀!)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人教(部编版)1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人教(部编版)1

《夜书所见》导学案教材来源: 部编版教学内容来源: 小学年级语文语文(上册)第三组教学主题: 夜书所见课时: 第一课时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设计者:三年级组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掌握本单元34个生字。

读读写写29个词语。

掌握本单元28个生字。

(2)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展开想像, 领悟内容。

(3)背诵优秀诗文。

三上学生在朗读上应注重语气、语调的培养。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能够展开想象, 另外内容。

2. 教材分析作为本册第三组第一篇课文, 本课古诗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 都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的情感。

南宋诗人叶邵翁先是写客游在外, 因秋风落叶, 感动孤独郁闷, 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 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 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3. 学情分析学习这首古诗时正好是深秋时节, 也正值重阳之际, 而这两首诗又正好是抒写秋色乡情的千古绝唱。

要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 借助注释、结合图意并结合秋天的特点来理解诗意, 感受诗中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1. 学习“促、深”两个生字。

会认会写。

2.通过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读书形式,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体会诗歌的感情。

4.会背诵古诗《夜书所见》。

5.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学习“促、深”两个生字。

会认会写。

2.通过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读书形式,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体会诗歌的感情。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体会诗歌的感情。

评价任务任务一: 书写“促、深”两个生字。

任务二: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练习读准字音, 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带着理解读出感情。

任务三:会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体会到诗歌的思乡之情。

任务四: 会背诵古诗。

任务五: 喜欢搜集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导学案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导学案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导学案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导学案第1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认识本首诗中出现的生字,学写“刘、枝、首、记”四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这幅图上画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图上画的是秋天的景色,从一片片的红叶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景色。

)你从图上还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的荷叶已经枯萎,岸边开满了菊花。

)2.这幅图画就是诗人苏轼当年所看到的景色,于是,他写了一首诗送给他的朋友——刘景文。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出示生字卡片。

刘菊残君橙橘(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小组合作,交流记字方法。

)(3)学习书写“刘、首、枝、记”。

①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②分析字形。

③指导书写。

a.首:下半部分是“自”。

b.枝、记:左右结构,注意要写得左窄右宽。

c.刘:左右结构,“文”的第四笔写成点。

④学生描红、仿写。

2.自由读古诗,在诗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3.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每人读一遍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一起讨论。

三、再读感悟,想象画面1.自由读诗,说说你懂了什么,读懂了哪句就说哪句。

课件演示“擎雨盖”,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甲:第一句的意思是说荷花已经凋谢了,连擎雨的荷叶都枯萎了。

学生乙:第二句的意思是说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不怕寒冷。

学生丙:第三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学生丁:第四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全班一起解答。

(1)尽:没有了,在诗中指荷花凋谢了。

(2)残:是说菊花已经开败了。

(3)君须记:你一定要记住。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古诗三首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古诗三首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人教(部编版)
课后反思
课题
古诗两首
所属单元
第三单元
第 1课时
主备人
主备学校
审核组成员
审核领导
分享学校
分享人: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 学 流 程
教学调整
落实目标:
问题一、你能理解古诗的题目并根据注释理解诗意吗?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落实目标:
问题一、初步学习古诗,想想你从古诗中能学懂什么?
1、自由通读一遍古诗,把诗读正确,读出古诗的节奏
2、再读古诗:诗人当时写这首诗时内心是什么感受?
从哪里看出来。
3、展示朗读
问题二、你能理解古诗的意思吗?
1、从哪里看出诗人的孤独?
2、思考: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
板书
作业布置
完成第九课练习册
背诵古诗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板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送、挑。
3.示范书写,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4.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1.交流自己怎样识记生字,读好多音 字“挑”,练习扩词、造句。
2.认读生字,观察范字。3.交流写字方法。练习书写生字。
4.同学之间进行恰当评价,取长补短。
教学中要了解学生掌握生字的实际情况,针对难写、易错的字,引导学生及时进行交流,教师做重点提示,强调“送”的笔顺,强调“挑”中的“兆”的笔顺。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径”和“斜”的。
4.结合书下注释、看插图来理解古诗,说一说读懂了哪一句诗,如果有不懂的字词,可以提出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5.看图,交流想象山中秋景,练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6.想象诗中美景,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山中景色迷人,以及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1.重点理解“石径、斜、坐、红于、霜叶、白云生处”这些字词的意思。
独得之乐
赠刘景文
荷尽菊残
橙黄橘绿
秋之美
夜书所见
梧叶寒声
秋风客情
挑促织一灯明思乡之情
[教学反思]
在这三首诗的教学中,我通过图文结合、启发想象、练习说话、小组合作读背诗文等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大大增强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5.观察课文插图,找出诗中写到的景物,并圈画出来。结合课件图片,理解词语。
6.欣赏图片,说说看到这样的景象后的感受。说说秋天还有什么美丽的景色。
7.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有感情地诵读。
1.学生在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时,可借助图片,在学生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朗读时可通过教师范读、学生仿读、师生交换读、指名读、齐读等不同方式,引导学生读出 古诗的韵律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
2.理解古诗意思时,不要求学生逐字逐词翻译,要注意通过诗句来想象当时的画面,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景物。
三、自主学习,朗读感悟(用时:12分
1.板书诗题——赠刘景文,学习“赠”“刘”。
2.简介诗人资料。
3.组织学生自读,按要求自学生字。
4.检查朗读,指导读好停顿。重点指导“残”是平舌音,“犹”读二声,“橙”是翘舌音。
2.对比一下三首古诗,说一说:这三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从哪里看出来的?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背诵积累。
1.齐读三首古诗。
2.通过理解感悟,能够明确这三首古诗都是写秋天的,从“寒山” “霜叶”“菊残”“橙黄橘绿”“萧萧梧叶”“秋风”可以看出来。说一说自己体会到的诗人的情感各有什么不同。
3.独立进行背诵。同桌互相检查。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关于作者的资料,搜集关于秋天的诗句。(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连绵的群山图、满山火红的枫叶图)同学们,说说你看到的景象。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山路而上,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山行》,从诗中去领略秋天山林的美景。(板书课题)
1.可引导学生恰当评价,在评价中把握读诗的要领。从而能够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三、细读感悟,领悟诗情(用时:12分钟)
1.出示自学提纲,指导自学。
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交流。
3.感悟第一、二句。
4.创设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5.出示第三、四句,思考:哪些是作者想到的?为什么会想到这些?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古诗,揭示诗题(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秋天的图片,回忆描写 秋天的诗句。
2.板书诗题——夜书所见,质疑诗题。
3.交流资料及写作背景。
1.欣赏图片,谈感受。背诵描写秋天 的诗句。
2.齐读诗题,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3.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相互补充。
1.释题:“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的意思。
2.简介作者杜牧:唐代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代表诗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赤壁》等。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理解诗题,认识诗人(用时:3分钟)
1.鼓励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古诗。
2.揭示本课学习目标。
3.板书诗题——山行。
4.请学生读诗题,猜想诗题的意思。
5.补充杜牧的资料,引导学生认识诗人。
1.背诵古诗,同桌赛读。2.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3.齐读诗题。
4.说一说诗题的意思。 5.交流对诗人的了解。
教师可以介绍《山行》的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七言绝句,最为后人传颂”。
二、学习《山行》,感受诗情(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6.指导朗读。
1.默读古诗,自己借助插图和注释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交流画面内容,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想象到了这样的画面。
3.自由朗读第一、二句诗,小组推荐一人描述画面。
4.把自己想象成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 产生怎样的情感?
5.自由读第三、四句,理解诗句。先在小组里进行讨论,再在全班汇报。
3.观察教师示范,跟随教师进行书空。
4.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5.同桌互相评议,说一说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提出恰当的建议。
1.认读生字时,要强调“霜、橙”是翘舌音,“赠、残”是平舌音。
2.对于“寒、残、橙”这些生字,教师强调易错笔画,指导学生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2.组织学生赛读古诗,检查字音朗读是否正确。教师相机指导。
3.组织学生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4.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然后汇报学习成果,讲解、点拨诗意。
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作者在山上行走,看到了什么,这些景物怎么样。
6.指导朗读。
1.自由朗读古诗,同时画出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赛读古诗,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学生在背诵描写秋天的诗句时,教师适时拓展,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相关诗句中蕴含着的“悲秋”之情,让学生了解古诗中一般用“秋”这一悲凉环境做思乡的衬托。
二、多种形式,朗读古诗(用时:6分钟)
1.教师范读。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读。
1.认真倾听教师范读。
2.给古诗划分节奏,自由朗读古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5.引导学生找出诗中景物,相机指导理解“荷尽”“擎雨盖” “菊残”“傲霜枝”。
6.出示插图,引导学生感受“橙黄橘绿时”的色彩美及丰收美。
7.配乐指导朗读。
1.齐读诗题,口头给“赠”组词。认读“刘”.
2.说一说自己搜集到的关于苏轼的资料或诗词。3.自由朗读古诗,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4.开火车读准生字,读通诗句,注意停顿。
四、巩固认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寒、径、斜、霜、赠、刘、盖、菊、残、君、橙。2.指名说一说书写要点。
3.范写,强调书写要点。重点指导“寒、斜、赠、残、橙”。
4.监督学生练写。
5.书写评议。
1.认读生字。
2.观察生字,说一说这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提出自己认为哪些字比较难感。
1.在小组交流活动中,教师要倾听小组同学的发言,了解学情。
2.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交流自己的感受。
3.适时进行朗读指导。在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时,请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去读。
四、背诵古诗,对比阅读(用时:7分钟)
1.整体回顾《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1.引导学生有对比阅读的意识,发现共同点。
2.体会情感时,引导学生结合对诗的理解进行感悟,如《山行》中表达了作者喜爱枫林、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赠刘景文》中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之情;《夜书所见》中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五、认读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出示多音字:挑。指导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4《古诗三首》导学案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借助注释理解“寒山、萧萧”等词语。【语文要素】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秋景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意境美。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师:苏轼的《赠刘景文》一诗让我们知道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忘了生活中仍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而《夜书所见》一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儿童挑促织的夜景图,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课后请同学们把这两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板书]
4 古诗三首
山行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霜叶山林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