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自动化)自动化车床管理

合集下载

自动化系统管理制度汇编

自动化系统管理制度汇编

自动化系统管理制度汇编自动化系统管理是指对企业内部的各类自动化系统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它的目的是确保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保护信息安全,降低风险,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本文将从自动化系统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制度的建立、制度内容的具体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自动化系统管理的重要性自动化系统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然而,自动化系统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如信息泄露、系统故障、数据丢失等。

因此,建立科学的自动化系统管理制度,对于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自动化系统管理制度的建立1.明确管理目标和原则在建立自动化系统管理制度之前,需要明确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管理目标可以包括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护信息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等。

管理原则可以包括合法合规、科学决策、风险控制、持续改进等。

2.制定管理制度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建立自动化系统管理制度需要明确相关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职责。

可以设立自动化系统管理部门或委派专人负责管理工作。

其职责包括制定管理规定、协调各部门的合作、监督执行情况等。

3.制定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制定自动化系统管理制度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系统规划和建设:明确系统的规划目标、建设计划、技术要求等。

(2)系统运行和维护:规定系统的运行管理流程、维护保养要求、故障处理流程等。

(3)信息安全管理:包括对系统的访问控制、数据备份与恢复、安全审计等方面的要求。

(4)系统监控和评估:规定系统监控的指标、频率和方法,建立系统评估的机制。

(5)培训和知识管理:规定系统操作人员的培训要求,建立知识管理机制。

4.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制定好的管理制度需要得到有效的执行和监督。

可以通过建立考核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估、组织培训等方式来确保制度的执行情况。

三、自动化系统管理制度的具体要求1.系统规划和建设(1)明确系统的规划目标和建设计划,包括系统的功能、性能、安全等要求。

自动化公司设备标准化管理制度

自动化公司设备标准化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公司自动化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提高设备管理水平,降低设备故障率,保障生产进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自动化设备的采购、安装、使用、维护和报废等全过程。

第三条公司各部门应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设备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二章设备采购与验收第四条设备采购前,由相关部门根据生产需求提出设备采购申请,经设备管理部门审核后,提交公司领导审批。

第五条设备采购应遵循以下原则:1. 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优质服务的供应商;2. 优先选择国内外知名品牌,确保设备质量;3. 设备性能、技术参数应符合公司生产要求;4. 设备价格合理,性价比高。

第六条设备验收时,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确保设备符合以下要求:1. 设备外观无损伤,包装完好;2. 设备型号、规格、数量与合同一致;3. 设备技术参数符合合同要求;4. 设备随机附件、工具、资料齐全。

第三章设备安装与调试第七条设备安装前,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现场勘查,确定安装位置、环境等。

第八条设备安装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设备安装质量。

安装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以下要求:1. 安装环境符合设备要求;2. 安装过程中,不得损坏设备;3. 安装完毕后,进行设备调试,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第四章设备使用与维护第九条设备使用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设备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

第十条设备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以下规定:1. 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2. 不得擅自拆卸、改装设备;3. 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4. 保持设备清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第十一条设备维护保养应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计划检修;2. 按照设备说明书和技术要求进行维护保养;3. 使用合格的原厂配件;4. 定期检查、更换设备润滑油脂。

第五章设备报废与更新第十二条设备达到使用寿命或因技术落后、故障频繁等原因无法修复时,应予以报废。

第十三条设备报废前,由设备管理部门提出报废申请,经相关部门审核后,提交公司领导审批。

车间自动化分类管理制度

车间自动化分类管理制度

车间自动化分类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的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革。

而在制造业中,车间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生产方式调整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车间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安全性,降低资源消耗,为制造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

因此,车间自动化分类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车间自动化分类管理制度的概念车间自动化分类管理制度是指在制造业领域中,根据企业具体的生产情况和要求,对车间自动化设备和系统进行分类管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车间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三、车间自动化分类管理的目的车间自动化分类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对车间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分类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对车间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分类管理,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提高产品质量。

(3)降低生产风险。

通过对车间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分类管理,可以降低生产事故的发生率,保障生产安全。

(4)提高设备利用率。

通过对车间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分类管理,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车间自动化分类管理制度的内容(1)分类管理原则① 按照功能特点进行分类。

根据车间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功能特点进行分类管理,包括生产线设备、物料搬运设备、工艺流程控制系统等。

② 按照使用范围进行分类。

根据车间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使用范围进行分类管理,包括生产车间设备、仓储设备、办公管理系统等。

③ 按照维护管理进行分类。

根据车间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维护管理需求进行分类管理,包括定期维护设备、临时维护设备等。

④ 按照安全特性进行分类。

根据车间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安全特性进行分类管理,包括安全生产设备、非安全生产设备等。

(2)分类管理制度① 生产车间设备分类管理制度。

自动化行业的设备管理制度

自动化行业的设备管理制度

自动化行业的设备管理制度引言自动化行业是一个高度依赖设备的行业,设备管理制度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确保设备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自动化行业设备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包括设备采购、设备登记、设备维护以及设备报废等方面。

设备采购设备采购是设备管理制度的起点。

在进行设备采购时,应根据具体需求和预算制定明确的采购计划。

采购人员应对市场上的设备进行全面调研和评估,并与供应商进行充分沟通和洽谈,以确保所选设备的性能、质量和价格都符合公司的要求和标准。

在设备采购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与供应商签订正规合同,明确设备规格、数量、价格、交付时间等关键信息。

- 及时跟进供应商的生产进度,确保设备能够按时交付。

- 对于大型设备,可以考虑进行现场试用或实地考察,以验证其性能和适用性。

设备登记设备登记是设备管理制度的基础。

在设备采购完成后,应及时对设备进行登记,以确保公司对设备的掌控和管理。

设备登记应包括以下内容: - 设备名称、型号和规格。

确保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

- 设备采购日期和采购价格。

- 设备归属部门和使用人员。

- 设备存放位置和使用地点。

设备登记记录应存档备查,并保持及时更新。

对于设备的调拨、报废等变动情况,也应及时更新登记记录,以确保设备管理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设备维护设备维护是设备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维护和保养设备,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并降低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的生产停机损失。

设备维护应包括以下内容: - 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和维护标准,明确具体的维护内容和时间节点。

- 配置专业维护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润滑和调试等工作。

- 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检修,包括更换易损件、校准仪器和设备等。

设备维护记录应详细记录维护人员、维护时间、维护内容等信息,以备查证和追溯。

设备报废设备报废是设备管理制度中的收尾环节。

设备报废应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流程进行,以确保设备管理的规范性和合规性。

自动化生产日常管理制度

自动化生产日常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操作,确保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自动化生产的生产线、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

三、管理制度1. 设备管理(1)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所操作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

(2)设备操作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设备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密切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机检查。

(4)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 生产流程管理(1)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执行生产任务,确保生产进度。

(2)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误操作。

(3)对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品进行及时处理,确保产品质量。

(4)生产完成后,对设备进行清洁、保养,并做好生产记录。

3. 安全管理(1)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自身及他人安全。

(2)进入生产区域,必须穿戴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3)严禁酒后、疲劳驾驶、操作设备。

(4)严禁在工作区域吸烟、使用明火。

4. 环境管理(1)保持生产区域整洁、卫生,及时清理生产废料。

(2)对生产区域进行定期消毒,确保生产环境安全。

(3)节约用水、用电,降低能源消耗。

5. 质量管理(1)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确保产品质量。

(2)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进行追踪、分析、改进。

(3)加强质量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四、责任与考核1.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生产安全、质量管理负总责。

2. 操作人员对自身操作安全、产品质量负直接责任。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公司将进行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五、附则1. 本制度由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车间自动化设备管理点工作计划

车间自动化设备管理点工作计划

一、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设备在车间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降低生产成本,特制定本车间自动化设备管理点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确保自动化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

2. 优化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 提高员工对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技能,确保生产安全。

4. 完善设备管理制度,规范设备管理流程。

三、工作内容1. 设备巡检与维护(1)每日对自动化设备进行例行巡检,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每周对自动化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易损件进行检查和更换。

(3)每月对自动化设备进行一次全面保养,确保设备清洁、润滑、紧固。

(4)针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设备故障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 设备维修与保养(1)根据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

(2)建立设备维修保养档案,记录设备维修保养情况。

(3)对维修保养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维修保养水平。

(4)对设备维修保养效果进行评估,不断优化维修保养方案。

3. 设备操作与培训(1)对员工进行自动化设备操作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

(2)制定设备操作规程,规范员工操作行为。

(3)定期组织设备操作竞赛,激发员工学习热情。

(4)加强设备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

4. 设备管理信息化(1)建立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设备管理数据的实时监控。

(2)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设备管理效率。

(3)定期对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

四、工作措施1. 加强设备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素质。

2. 定期对自动化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设备性能。

3. 建立设备维护保养资金保障机制,确保设备维护保养工作顺利进行。

4. 加强与设备供应商的合作,提高设备采购质量。

五、工作总结本计划自实施之日起,每季度进行一次工作总结,对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

通过不断优化设备管理措施,提高车间自动化设备管理水平,为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制度

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制度

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制度一、引言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等。

为了确保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性,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包括制度的目的、适用范围、管理责任、管理流程等。

二、目的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减少故障和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

同时,通过规范管理流程和责任分工,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工作质量。

三、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部门和人员,包括系统管理员、操作员、维护人员等。

四、管理责任1. 系统管理员负责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包括系统的安装、配置、升级、备份等。

2. 操作员负责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系统操作,并及时上报异常情况。

3. 维护人员负责对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巡检,保证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

4. 部门经理负责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制度的执行。

五、管理流程1. 系统安装与配置(1)确定系统安装的位置和设备要求。

(2)进行系统安装和配置,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3)编写系统安装和配置文档,记录安装过程和配置参数。

2. 系统操作与维护(1)操作员按照操作手册进行系统操作,包括开机、关机、登录、注销等。

(2)操作员及时上报系统异常情况,如故障、错误提示等。

(3)维护人员定期进行系统巡检,检查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4)维护人员进行系统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3. 系统升级与改进(1)定期进行系统升级,包括软件版本的更新、功能的改进等。

(2)评估系统升级的影响和风险,制定详细的升级计划。

(3)进行系统升级测试,确保升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记录系统升级过程和结果,包括升级前的备份、升级过程的操作记录等。

自动化管理制度

自动化管理制度

自动化管理制度引言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管理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自动化管理制度作为一种组织和管理工作的方式,对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自动化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自动化管理制度的意义1.1 提高工作效率:自动化管理制度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完成繁琐的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1.2 降低成本:自动化管理制度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降低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

1.3 优化资源配置:自动化管理制度可以根据需求和资源情况,合理安排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自动化管理制度的应用领域2.1 生产制造领域:自动化管理制度在生产制造领域中可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2 物流管理领域:自动化管理制度在物流管理中可以实现自动化的仓储、分拣、配送等环节,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2.3 服务行业领域:自动化管理制度在服务行业中可以实现自动化的客户服务、订单管理等,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三、自动化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3.1 需求分析:明确自动化管理的目标和需求,确定自动化管理的范围和重点。

3.2 技术选型:根据需求分析,选择适合的自动化管理技术和系统,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

3.3 实施和测试:根据技术选型,进行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实施和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自动化管理制度的优势和挑战4.1 优势:自动化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4.2 挑战:自动化管理制度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同时也需要解决技术和人员培训等问题。

五、自动化管理制度的前景和发展趋势5.1 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管理制度将在各个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组织带来更大的效益。

5.2 发展趋势:自动化管理制度将越来越趋向智能化和个性化,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管理方式。

自动车床管理制度

自动车床管理制度

自动车床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自动车床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本制度制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自动车床的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内容包括自动车床的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安全操作、备件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第四条自动车床的使用管理应按照先进、安全、合理的原则进行。

第五条自动车床管理应遵循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质量至上、效益优先的方针。

第六条自动车床管理制度的内容应严格执行,不得有违反规定的行为发生。

第二章自动车床使用管理第七条自动车床的使用应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做到安全操作、精确加工。

第八条面向操作人员进行规范的技能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

第九条自动车床的使用应具备专业技术鉴定证书。

第十条在使用前,应对自动车床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第十一条自动车床的使用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或操作。

第十二条自动车床使用完毕后,应做好设备的清洁和保养工作。

第三章自动车床维护保养第十三条自动车床的日常保养工作应按照规定周期进行,不得有遗漏。

第十四条自动车床的保养工作应有专人负责,做好记录。

第十五条自动车床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工作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

第十六条自动车床的维护保养工作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不得擅自操作。

第十七条在维护保养工作中,应做好安全措施,防止发生意外。

第四章自动车床安全操作第十八条自动车床的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定进行,不得有违反规定的行为。

第十九条自动车床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规定的工作服和安全防护用具,不得擅自更改。

第二十条自动车床的操作过程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做到安全第一。

第二十一条自动车床操作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机处理,并上报相关部门。

第二十二条自动车床操作结束后,应将设备进行整理和清洗,保持设备的整洁。

第五章自动车床备件管理第二十三条自动车床备件的管理应符合规定,不得有遗漏。

第二十四条自动车床备件的购买应按照相关程序进行,不得有违规行为。

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制度

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制度

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制度引言概述: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管理,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设备维护管理1.1 定期检查与保养:制定定期检查和保养计划,对自动化控制系统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养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1.2 故障处理:建立故障处理机制,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排查和处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3 备件管理:建立备件管理制度,合理储备关键备件,确保在设备故障时能够及时更换,减少停机时间。

二、安全管理2.1 安全培训:对系统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2 风险评估: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2.3 紧急预案:制定紧急预案,明确应急措施和责任分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

三、数据管理3.1 数据采集: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和记录,为后续分析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2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和瓶颈,提出改进措施,优化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3.3 数据备份:建立数据备份机制,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四、运维管理4.1 运维计划:制定运维计划,明确运维工作的内容、时间和责任人,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4.2 运维监控:建立运维监控系统,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4.3 运维记录:对运维工作进行记录,包括维护记录、故障记录等,为后续的分析和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五、改进优化5.1 定期评估:定期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5.2 技术更新:关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及时进行技术更新和升级,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功能。

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制度

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制度

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它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

为了保证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制定一套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管理目标1.确保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工作。

2.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为操作的错误和风险。

3.保障生产设备的安全性,防止事故和故障的发生。

4.规范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5.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三、制度内容1.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详细介绍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并说明各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2.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1)运行管理:- 确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模式和工作流程。

- 设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

- 制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日志和报告的填写要求。

(2)维护管理:- 制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维护计划和周期,包括定期巡检、清洁、校准等工作。

- 确定维护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进行培训和考核。

- 设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故障排除和应急处理机制。

3.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全管理:(1)设备安全:- 制定设备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流程。

- 定期进行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 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紧急停机按钮、防护罩等。

(2)数据安全:- 制定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方案,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设立数据权限管理制度,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 加强网络安全,防止黑客攻击和病毒侵入。

4.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培训和考核:- 制定培训计划,确保员工熟悉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操作和维护。

- 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质量。

5.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改进与优化:- 定期进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评估和优化,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自动化设备管理制度(集合17篇)

自动化设备管理制度(集合17篇)

自动化设备管理制度(集合17篇)自动化设备管理制度第1篇1.目的作用为了使设备的检修管理科学化、高效率,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达到公司对设备管理的目标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设备的检修工作分为公司和车间二级管理。

年度大修、中修和二级以上的保养由公司统一安排,具体由设备动力科作出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二级以下保养及日常使用过程的检修由各车间负责组织实施。

3.设备修理的原则3.1先维修后生产的原则生产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能力的基础,设备修理必须坚持先维修、后生产的原则,以预防为主、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并重的方针,实行专群结合、群管群修的方法,有计划地组织好设备的检修工作,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产品的产量、质量不断提高和增长,为生产的发展提供必须的物质基础。

3.2修用结合的原则企业领导在下达生产计划的同时,必须下达设备的检修计划,检查生产计划的同时,检查检修计划。

在生产与设备维修时间上发生矛盾时,应根据“先维修,后生产”的原则合理安排。

在设备检修中,操作工人要紧密配合维修工人,坚持“修用结合”的方法。

3.3修理与教育相结合原则要对职工进行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设备的思想教育、技术教育,培养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及自觉爱护设备的习惯,在搞好群众性维护保养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修理质量和修理工修理效率,缩短停歇时间,降低修理成本,使设备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4.设备在中修、大修前的检查4.1设备预检设备在中修、大修前必须进行一次检查,一般称预检,在修前三个月左右进行。

修前检查要列人月份检修计划内,可以结合二级保养工作进行,不列人周期结构中,以尽量简化周期结构,减少计划人员的繁琐工作。

修后检查要查明下次计划修理时需要修复的缺陷,确定修理内容,为下次修理做好准备。

4.2设备的清洗和油箱的换油设备的清洗和油箱换油是根据设备的使用条件和环境及油箱换油的周期进行的。

设备使用、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使用、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使用、维护管理制度设备使用、维护管理制度11.操作人员在独立使用设备前,需对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规范、维护知识和安全操作等技术理论教育及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发给操作证后,方可凭证独立操作。

2.操作工人使用设备时,应掌握“三好”、“四会”,严格执行使用设备的”五项纪律”使设备经常保持设备维护”四项要求”。

3.设备的使用要实行定人定机,凭证操作,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因生产需要,操作其它同类设备时,需经车间领导批准,设备科认可;操作其它设备时,需办理其它机型操作证。

4.设备维护实行专责制。

对单人操作,一班作业的设备实行专人专机制,下班时填写操作记录;二班、三班生产或几人共同操作的设备;建立机长负责制,并作好交接班记录;公用设备应就指定专人负责设备维护。

5.操作工人应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设备,严禁精机粗用,严禁超负荷、超规范、拼设备,如遇现场生产管理人员或上级强令操作工人超负荷,超规范使用设备时,设备管理部门有权制止,操作工人有权拒绝,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对违章指挥者追究责任。

6.生产设备要严格执行日常保养、周末保养、定期保养。

对特殊设备要严格执行预防性试验。

设备使用、维护管理制度21.目的和适用范围1.1目的: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维护良好的设备能力,特制定本标准。

1.2范围:适用于本厂所有从事操作、维修与管理的人员。

2.职责2.1生产部负责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2.2各车间负责设备的使用与保养。

3.工作程序3.1设备建档工作。

1)按设备的类型建立台帐,做好公司生产设备编号。

2)设备使用、保养定人定机。

生产部编写相应设备的操作规程。

3.2设备使用要求1)三好用好:认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超负荷使用。

管好:设备专人使用,非经主管允许,非操作人不能使用和改动设备。

修好:操作工配合维修人员及时排除设备故障。

2)四会会使用:操作者要学习设备操作规程,培训合格后,方能独立操作。

会维护:学习和执行维护润滑规定,保持设备清洁完好。

机床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机床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机床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机床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是现代制造业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机床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已经成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机床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优化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机床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机床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是指根据生产任务和生产工艺要求,设计和选配适合的机床和自动化装置,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机床自动化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生产任务的要求、生产工艺的特点、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要求等。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机床的可靠性、稳定性、柔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的要求。

机床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中,首先需要确定机床的基本工作方式,包括加工方式、运动方式和控制方式等。

然后,根据产品的加工工艺要求,确定机床的工艺参数和运动轨迹。

在设计自动化装置时,需考虑装置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同时确保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机床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节能、环保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在节能方面,可以采用能源回收、低功耗设备和智能控制等技术手段,以降低机床的能耗。

在环保方面,可以考虑废气处理、噪音控制和废物处理等措施,以减少环境污染。

在安全方面,可以采用安全传感器、防护装置和紧急停机系统等措施,以保障工人的安全。

二、机床自动化系统的优化机床自动化系统的优化是指通过对机床和自动化装置的性能进行优化,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机床自动化系统的优化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生产过程的准确性、稳定性和柔性等。

在机床自动化系统的优化中,首先需要考虑加工精度的要求。

通过合理设计机床的结构和装置,以提高机床的刚度和减小热变形,可以达到提高加工精度的目的。

其次,机床自动化系统的优化需要考虑生产效率的要求。

可以通过改进机床的运动控制系统和自动化装置的功能,来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采用高速刀具、快速换刀装置和高速伺服系统等,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制度

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制度

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制度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制度是指为了规范和管理企业内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下面是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制度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目的和适合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生产安全和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适合于企业内部所有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二、术语定义1. 自动化控制系统:指企业内部应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程序和网络设施等。

2. 管理人员:指负责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和维护的专职人员。

三、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职责1. 确保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解决系统故障和异常情况。

2. 制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管理规定和操作流程。

3. 负责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工作。

4. 定期对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检测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四、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规定1. 系统备份和恢复1.1. 定期对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1.2. 制定备份和恢复的操作流程,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1.3. 定期进行备份测试,确保备份数据的可用性。

2. 系统安全保护2.1. 设立系统登录权限,限制非授权人员的访问。

2.2. 定期更新系统的安全补丁和防病毒软件。

2.3. 建立安全审计机制,对系统的安全事件进行记录和分析。

3. 系统维护和升级3.1. 制定系统维护计划,包括硬件设备的检修和软件程序的更新。

3.2. 定期进行系统巡检,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3.3. 对系统进行升级时,提前进行测试和备份,确保升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系统故障处理4.1. 设立故障报修渠道,及时响应和处理用户的故障报修请求。

4.2. 建立故障处理记录,包括故障原因、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案等。

4.3. 对系统故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五、培训和考核1. 对管理人员进行系统操作和维护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自动化公司车间管理制度

自动化公司车间管理制度

自动化公司车间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旨在规范车间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安全。

2. 车间内所有员工必须遵守本制度,违反者将按照公司规定处理。

二、人员管理1. 车间主任负责车间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人员调度、生产计划的执行等。

2. 员工必须按时上下班,严格遵守考勤制度,未经批准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旷工。

3. 新员工入职需接受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4.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技能提升和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三、设备管理1. 车间内的自动化设备由专人负责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设备,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机并报告维修人员。

3.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预防故障的发生。

四、生产管理1. 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任务,确保生产进度与计划相符。

2. 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质量标准。

3. 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要进行标记并隔离,防止流入下一工序。

五、安全管理1. 车间内严禁烟火,严禁违规操作设备。

2. 员工在操作机械时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等。

3. 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确保其完好有效。

4. 发生紧急情况时,员工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疏散并报告上级领导。

六、环境管理1. 保持车间内环境整洁,定期清理生产废弃物。

2. 合理布局生产线,确保通道畅通,避免交叉污染。

3. 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原材料,减少浪费。

七、持续改进1.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持续优化生产流程和管理方式。

2. 定期回顾制度执行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3. 通过数据分析和员工反馈,识别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车间主任负责解释。

2. 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自动化设备工厂管理制度

自动化设备工厂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自动化设备工厂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保障员工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自动化设备工厂的全体员工,包括生产、技术、管理、后勤等各个部门。

第三条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旨在规范生产秩序,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自动化设备工厂设立生产部、技术部、质量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后勤部等部门。

第五条各部门职责如下:1. 生产部:负责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任务的分配、生产过程的监控、生产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2. 技术部:负责产品研发、技术改进、技术培训、技术文件的编制与修订。

3. 质量部:负责产品质量的监控、检验、分析和改进,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

4. 人力资源部:负责员工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福利、员工关系管理等。

5. 财务部:负责财务预算、成本控制、资金管理、财务报表编制等工作。

6. 后勤部:负责后勤保障、设备采购、仓库管理、安全保卫等工作。

第三章生产管理第六条生产计划:1. 生产部根据市场需求、生产能力和库存情况,制定月度生产计划,并报总经理审批。

2. 生产计划应明确生产任务、生产周期、所需材料、设备、人员等。

第七条生产任务:1. 生产部将生产计划分解为具体的生产任务,并分配给各个生产小组。

2. 生产小组按照生产任务要求,合理安排生产进度,确保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第八条生产监控:1. 生产部负责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确保生产任务按计划进行。

2. 发现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第九条生产设备:1. 生产部负责生产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维修,确保生产不受影响。

第四章质量管理第十条质量目标:1.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确保产品质量。

2. 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不良品率,提升客户满意度。

第十一条质量监控:1. 质量部负责对生产过程进行质量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工厂自动化管理制度

工厂自动化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工厂自动化管理工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生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工厂所有自动化设备、系统及其相关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科学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工厂成立自动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厂自动化管理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

第五条自动化管理领导小组下设自动化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1. 负责制定和修订自动化管理制度;2. 组织实施自动化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3. 负责自动化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4. 负责自动化设备的技术改造和升级;5. 负责自动化设备的培训工作;6. 负责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7. 负责自动化设备的统计分析及报告;8. 负责与相关部门协调自动化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部门应设立自动化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自动化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

第三章自动化设备管理第七条自动化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应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执行。

第八条自动化设备选型应充分考虑生产需求、技术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因素。

第九条自动化设备采购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供应商,确保设备质量。

第十条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应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自动化设备维护保养应定期进行,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第十二条自动化设备维护保养内容包括:1. 清洁保养:对设备进行定期清洁,保持设备整洁;2. 检查保养: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3. 润滑保养:对设备进行定期润滑,确保设备运行顺畅;4. 更换易损件:对设备易损件进行定期更换,确保设备使用寿命;5. 调试保养:对设备进行定期调试,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第十三条自动化设备维修保养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维修保养质量。

第四章自动化系统管理第十四条自动化系统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自动化行业管理服务标准

自动化行业管理服务标准

自动化行业管理服务标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自动化行业正以惊人的速度融入到各个领域中。

为了确保自动化系统的顺利运行以及提供持续的管理服务,制定一套行业管理服务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质量管理、技术支持、维护保养和客户关系等方面,探讨自动化行业管理服务标准的内容要点。

一、质量管理自动化行业管理服务标准的首要任务是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为此,相关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质量标准、建立质量控制流程,并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

其中应包括生产过程的监督、产品的质量检测与控制、相关人员的培训与岗位要求等。

只有在质量管理方面做到严格把关,才能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二、技术支持自动化行业的产品和服务通常涉及复杂的技术问题,因此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自动化行业管理服务标准应包括技术支持的要求和流程,确保在客户需要时能够及时地提供技术咨询、方案设计、现场调试等服务。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的知识库和培训机制,为技术支持人员提供持续的学习和进修机会,以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维护保养维护保养是确保自动化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

自动化行业管理服务标准应规定维护保养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定期巡检、故障排除、设备维修、备件更换等。

同时,相关企业还应提供明确的维护保养流程,确保保养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及时记录维护保养的结果。

为了有效地管理维护保养工作,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维护保养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

四、客户关系客户关系的管理直接影响到自动化行业企业的发展与声誉。

自动化行业管理服务标准应规范客户关系管理的要求,包括客户沟通、需求分析、问题解决、客户培训等方面。

企业应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团队,负责与客户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合作关系。

此外,企业还应关注客户的反馈和建议,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总结自动化行业管理服务标准是确保自动化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A自动化)自动化车床
管理
自动化车床管理
摘要
本文针对自动化车床的刀具寿命的问题,建立了单目标动态规划模型。

首先我们使用MATLAB软件包对100次刀具故障记录数据处理作直方图,用分布拟合检验法可以证明刀具故障数据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假设其他故障服从均匀分布。

继而求出系统工序的寿命分布函数,列出以合格零件单位期望为目标,关于检测间隔和刀具定期更换间隔为变量的单目标函数方程,最后利用计算机进行列举比较求解,从而得出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系统工序的最优检测间隔以及最优刀具更换策略。

对于问题一,我们确定了三个技术指标:检查间隔(生产多少零件检查一次)、刀具更换间隔单位期望损失。

本问假设工序故障时产出的零件均为不合格品,正常时产出的零件均为合格品。

用Mathlab软件计算各项指标为===
对于问题二,该工序正常时产出的零件不全是合格品,有2%为不合格品;而工序故障时产出的零件有40%为合格品,60%为不合格品。

根据零件的合格与否来判断刀具的好坏会存在误差,文中工序正常而误认有故障停机产生的损失费用为1500元/次。

用Mathlab软件计算求解各项指标得:===
对于问题三,在问题二的条件下,我们采取两次连续检验的方式,制定方案,减小误判的几率,从而使损失费用减小到最低。

本文在第一、二问中采用了以一次检查为单元的等间距检查方案,进行预备性替换或事后替换,解决了问题,在问题三中提出了以两次甚至多次检查为单元的等间距检查方案,优化了模型。

随后我们还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分析了各个参数对单位期望损失的影响以及在影响中所占的比重,使本文对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关键字:动态规划正态分布单位期望损失
(一)问题的提出
一道工序用自动化车床连续加工某种零件,由于刀具损坏等原因该工序会出现故障,其中刀具损坏故障占95%,其它故障仅占5%。

工序出现故障是完全随机的,假定在生产任一零件时出现故障的机会均相同。

工作人员通过检查零件来确定工序是否出现故障。

现积累有100次刀具故障记录,故障出现时该刀具完成的零件数如附表。

现计划在刀具加工一定件数后定期更换新刀具。

已知生产工序的费用参数如下:
故障时产出的零件损失费用f=200元/件;
进行检查的费用t=10元/次;
发现故障进行调节使恢复正常的平均费用d=3000元/次(包括刀具费);
未发现故障时更换一把新刀具的费用k=1000元/次。

1)假定工序故障时产出的零件均为不合格品,正常时产出的零件均为合格品,试对该工序设计效益最好的检查间隔(生产多少零件检查一次)和刀具更换策略。

2)如果该工序正常时产出的零件不全是合格品,有2%为不合格品;而工序故障时产出的零件有40%为合格品,60%为不合格品。

工序正常而误认有故障停机产生的损失费用为1500元/次。

对该工序设计效益最好的检查间隔和刀具更换策略.
3)在2)的情况,可否改进检查方式获得更高的效益。

附:100次刀具故障记录(完成的零件数)
459362624542509584433748815505 612452434982640742565706593680 9266531644877346084281153593844
527552513781474388824538862659 775859755649697515628954771609 402960885610292837473677358638 699634555570844166061062484120 447654564339280246687539790581 621724531512577496468499544645 764558378765666763217715310851(二)基本假设与符号说明
2.1基本假设
1、假设此工序加工零件出现故障是完全随机的,假定在生产任一零件时出现故
障的机会均相同,且相互独立。

2、假设更换刀具或故障调节后,工序恢复初始状态。

3、假设一台自动化车床只有一把刀具。

4、假设零件检查、故障调节和更换刀具时间均很短,在下一个零件产出前完成。

5、假设所给的100次刀具故障记录是准确的。

6、假设以工序合格零件的单位期望损失为目标函数。

7、假设生产任一零件的所需时间相等。

8、假设其他故障数据服从均匀分布。

2.2符号说明
:表示零件的损失费,=200元/件
:表示检查的费用,=10元/次
:表示进行故障调节平均费用,=3000元/次(包括刀具费)
:表示未发现故障时更换一把新刀具的费用,=1000元/次
:表示工序正常而误认有故障停机产生的损失费用,=1500元/次:表示样本容量
:表示检查间隔
:表示刀具出现故障时已生产的零件个数
:表示到第次检查为止已产生的零件个数()
:表示刀具更换间隔
:表示工序正常时产出的零件为合格品的概率
:表示工序故障时产出的零件是合格品的概率
:表示正品个数的期望值(没有乘概率)
:表示第次检查为不合格品而停产时已产生的正品个数
:表示正品个数的期望
:表示产品个数的期望值
:表示产品个数的期望
:表示废品个数的期望
:表示检查次数的期望值
:表示检查次数的期望
:表示好刀具误判的期望值
:表示好刀具误判的期望
:表示至更新周期刀具仍未出现故障的概率
:表示系统的失效概率密度
(三)问题的分析
一道工序用自动化车床连续加工某种零件,由于刀具损坏等原因该工序会出现故障,其中刀具损坏故障占(=95%),其它故障仅占(=5%)。

根据100次刀具故障记录分析可知,刀具故障导致的刀具寿命服从N(600,196.6^2)的正态分布;而工序出现故障是完全随机的,假定在生产任一零件时出现故障的机会均相同。

自动化车床发生故障时,要及时实施维修,如果检查周期太长,故障不能及时发现,给生产带来损失;检查周期太短,又会增加费用,因为车床出现故障是随机的,问题是如何安排设备检查方案,使得刀具更换时,每个零件的平均费用最低.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建立了单目标期望值模型:
根据本题要求我们设计了两个指标检查间隔(生产多少零件检查一次)、刀具更换间隔。

我们将样本空间分为个阶段:前个阶段每个阶段进行一次检查,第阶段不进行检查只执行换刀操作,即到了换刀周期不管刀具是否检查出故障都必须进行换刀操作。

问题一的分析:对于问题一,在假定工序故障时产出的零件均为不合格品,正常时产出的零件均为合格品,我们以检验一个零件的合格与否作为判断刀具损坏的标准,即在刀具更新周期内,若检查出零件不合格,就停止生产,采取刀具更新;否则继续生产。

若检查零件为合格的,则工序未出现故障,此时更换刀具称为预备性替换(如图一);若检查零件为不合格的,则工序必已出现故障,此时应立即更换刀具,此称为事后替换(如图二)。

问题二的分析:对于问题二,情况较为复杂,因为仅凭1次检查零件是否合格,不能准确判断工序是否正常。

这时我们可以采用两次连续检查的方式,通过两次检查的结果,判断是否换刀,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误判的几率;若到换刀周期结束时,刀具仍未检查出故障也必须换刀具。

(2)时,
四、好刀具误判的期望值
(1)时,
(2)时,
综上所述:正品个数的期望
产品个数的期望
废品个数的期望
检查次数的期望
误判次数的期望
当到第n次检查时,刀具仍为好刀()的概率为:。

目标函数:
4.3.2模型二的求解
(五)刀具故障及其灵敏度分析
(六)模型的评价与改进
5.1模型的优点
(1)我们通过一些合理的假设,针对刀具加工一定件数后定期更换新刀具问题建立了一般模型,单目标动态规划模型求出了最优解,合理的检查间隔与刀具更新策略,解决了实际问题,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损失率。

(2)新刀具刚开始加工零件时,工序出现故障的概率比较小,通过求解得出了合适的一个检查点,而非单纯从第一个零件开始检查,则可以减少检查次数,降低检查成本。

5.2模型的缺点及改进方案
(1)此模型为等间距检查模型。

在实际情况中,随着刀具生产零件的数量增加,工序故障的概率越大,此时应减小检查间隔、增大检查频率。

因此,不等间距检查模型(如等差数列)明显要优于等间距检查模型。

(2)一次检查一个零件,通过这个零件的合格与否来判定工序是否出现故障的方式,造成误判的概率比较大。

可采取一次检查多个零件,减小误判的概率,来进行模型的改进。

(3)本文所阐述的模型是以单位期望效益为目标的更新报酬定理的改进与推广。

它广泛适用于自动化车床的管理系统,但只能是单道工序加工单一零件的情况,但对多道工序和多种零件的复杂车床管理系统不适用。

(4)在假设中我们假设检查零件时如检查到不合格零件,立即停止生产(即不再产生不合格零件),而实际中由于检查时间不容忽视,必然会多产生一些不合格产品,本模型中并没有考虑,会造成一些误差。

(5)本模型没有对故障及维修时间提出具体要求,即在整个工序中如何尽量提高生产效率问题上留下了遗憾。

参考文献
[1]宋来忠,王志明数学建模与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朱道元《数学建模案例精选》科学出版社2003
[3]李亚琼黄立宏《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科学出版社2007-8
[4]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运筹室《最优化方法》北京1980
附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