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区域红色资源,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合集下载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 优化学校德育工作6篇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 优化学校德育工作6篇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化学校德育工作6篇第1篇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学校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素质,更是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和影响力。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化学校德育工作,是当前各级学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红色文化是指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红色经典、红色故事、红色地标等内容,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感召力。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革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化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1. 引导学生学习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包括《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等著作。

通过学习红色经典,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过程和伟大成就,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2. 定期举办红色故事分享活动。

红色故事是中国革命史上感人至深的真实事件和人物,如焦裕禄、雷锋等。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红色故事分享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和无私奉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3. 创办红色主题班级。

在学校设立红色主题班级,通过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和活动,培养学生的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建立红色主题班级评选制度,激发学生的自觉参与和积极表现。

4. 创设红色文化角落。

在学校和班级设置红色文化角落,展示红色经典书籍、图片、实物等,让学生随时接触和感受红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欲望。

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和纪念碑,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

5. 加强红色文化培训师资队伍。

学校要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的应用与探究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的应用与探究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的应用与探究1. 引言1.1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的应用与探究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探究价值。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那些具有革命传统和理念的文化遗产,包括革命文物、红色故土、革命先烈遗迹等。

这些资源承载着革命历史的荣光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教育意义。

而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与探究,可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

探讨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的应用与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入探讨如何创新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发展,是当前高校教育领域亟需关注和探讨的课题。

2. 正文2.1 红色文化资源的定义与内涵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革命时期留下的具有红色精神、红色意识和红色情怀的文化遗产。

其内涵包括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革命文物遗迹、红色历史事件等。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浓厚的时代氛围,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民族气质。

这些文化资源承载着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具有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资源的定义不仅限于历史遗迹和实物,还包括红色精神和价值观的传承。

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革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深入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其参与社会实践和建设的热情,推动学生成长成才。

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通过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和实践育人工作中,可以有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2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用好区域红色资源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用好区域红色资源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用好区域红色资源提升思政育人实效摘要:新时期,发挥红色资源育人的功能十分重要,红色资源极大地丰富和增加了民族优秀文化的内涵。

以红色资源引领学校做好思政教学,推动思政教育发展,不仅能扩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知识储备,还能向学生呈现出革命时期我国人民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品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与信仰,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勇气和矢志不渝的爱国热情。

推动红色资源走进高中校园,融入思政课堂,对学校思政工作建设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用好区域红色资源提升思政育人实效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红色资源;思政育人;实效对策引言红色资源在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人才培养功能,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不仅要在学校思政课堂中深入讲解红色资源的思想内涵,增强精神凝聚力,更要在实践教学中,通过行为体验增强红色资源的感召力。

因此,积极探索红色资源与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对培育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红色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作用(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传统的高中思政课教学形式相对单一,不足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容易使学生对思政课学习产生倦怠心理。

红色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活化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

尤其是讲述红色故事、学唱红色歌曲,既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又能够营造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提升教学效果。

(二)提高学生道德水准现在的高中生大多存在“以个人为中心”观念,部分学生害怕困难、不想吃苦。

另外,高中生的思想观念还不够成熟,尚未形成完善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文化素养。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红色资源,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中国人民不畏艰苦、努力奋斗的革命史及英雄先烈的革命事迹和爱国主义精神,将抽象的红色资源具体化,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红色资源、理解红色资源的深刻内涵;能够在榜样的引导下,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

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校园实施方案

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校园实施方案

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校园实施方案一、方案背景与意义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文化,是我们党的精神风貌和独特的政治文化现象。

当前,一些学校的教育教学环节中缺乏对红色文化的宣传与传承,学生们对中国革命历史的了解不足,对党的光辉历程和奋斗精神的认知有所欠缺。

因此,为了弘扬红色文化,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党爱国意识,我们提出了以下打造红色校园的实施方案。

二、目标与具体措施1. 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为了给学生提供亲身接触红色文化的机会,我们将在学校内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基地内设置有关红色文化的展览馆、纪念馆等,并安排专业的讲解员进行解说。

每个学生都应至少有一次参观的机会,以便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的背景和内涵。

2.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活动内容可包括红色革命历史知识的讲座、红色经典作品的朗读、红色电影的放映等。

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红色文化,并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认同。

3. 开设红色文化课程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增加红色文化课程,如《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等。

通过系统学习红色文化的知识,培养学生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的认知和理解。

4. 组织红色文化研究小组由教师和学生自愿组成红色文化研究小组,定期开展红色文化的研究工作。

小组成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研究红色文化经典作品等方式,深入了解和探索红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并将研究成果与全校分享。

5. 举办红色文化艺术节每年举办一次红色文化艺术节,组织学生通过舞蹈、歌曲、书画等形式,展示红色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同时,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为艺术创作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

6. 设立红色文化奖学金学校可以设立红色文化奖学金,对在红色文化教育领域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

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红色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活动,增强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凝练特色文化,引领内涵发展——_《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实录

凝练特色文化,引领内涵发展——_《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实录

凝练特色文化,引领内涵发展—— 《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实录辑 | 刘洁◎曾国徽: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办学理念的提炼。

而办学理念的提炼,我认为要充分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政策因素,既要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也要符合学校所在地区的政策要求;二是历史文化因素;三是地理环境因素。

以杏坛实验初级中学为例,学校地处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

顺德区“以水兴城”发展战略的提出与杏坛镇“杏韵水乡”发展定位的明确,为杏坛实验初级中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方向支撑。

另外,从地域上来看,杏坛是岭南千年水乡;从历史文化上来看,杏坛是状元之乡——水乡文化与状元文化是杏坛的两张名片。

水“包容万物、润物无声”的特点和状元“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无不蕴含着教育的普遍原理与最高追求。

基于政策背景、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考虑,杏坛实验初级中学决定将“润人若水、多元共生”(简称“润生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润人若水”强调教育的过程与方法,要像水滋润万物一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多元共生”强调教育的目标和追求,要让不同类型与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在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坚持以多元化的教学观、人才观、成才观塑造学生、评价学生,以丰富广博的知识体系开启学生智慧,在全校形成了开放包容的良好氛围和多元共生的奋进气象。

此外,学校校徽也以“生”为核心设计,中间是“生”字的变体篆书,寓意以生为本,也学校文化承载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神圣使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师生的思维和行动,润物无声地为师生打上深厚的文化印记。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建设特色文化,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彰显学校教育内涵的重要内容。

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找准定位、展现特色,考验着每一位学校管理者的智慧。

本期《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我们邀请了几位中小学校长,就特色文化建设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徐万田 江苏省淮安市教师发展学院主任曾国徽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实验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周建卫 浙江省杭州第六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主持人嘉 宾议题一:厚植文化底蕴,提炼文化内核观看回放,请扫描二维码可以解读为学校教育旨在滋润生命、让学生学会生活,还可以理解为教育让人类生生不息;下面的图形既像流动的水(象征杏坛水乡的水滋润生命成长),也像打开的书(象征知识润养学生的生命),还像一只飞翔的鸟(寓意学生像鸟一样自由飞翔)——整个图形像水和书本滋润下的一朵生命之花。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 优化学校德育工作7篇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 优化学校德育工作7篇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化学校德育工作7篇篇1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样的文化成果,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化学校德育工作,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色文化资源在德育中的价值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道德理念,如坚定信仰、忠诚于党、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等。

这些精神力量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深入挖掘和整理红色文化资源,我们可以将其中的革命精神、英雄事迹、光荣传统等转化为生动的德育教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 课堂教学融入红色文化元素。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通过讲述革命故事、展示文物图片、播放影像资料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革命历史的厚重与深沉,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 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

通过举办讲座、演讲比赛、参观考察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公民意识。

三、红色文化资源在德育中的实施策略1.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红色文化资源在德育中的整体规划和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 注重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实效性。

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时,应注重创新方式方法,如采用互动式教学、体验式学习等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红色文化知识储备和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和有效利用,我们可以将其中的革命精神、英雄事迹、光荣传统等转化为生动的德育教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新红色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三篇)

最新红色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三篇)

最新红色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三篇) 红色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篇一一、红色教育影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形象时刻都在影响着学生。

学校通过“走进红色历史”报告会、“塑红色课堂”观摩、“游红色旧地”、“读红色经典”等培训活动,在教师中营造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风气,培育教师忠诚奉献、勤劳吃苦、团结友善、光明磊落的精神,挖掘、传承和弘扬红色校园精神,让教师志存高远,神采奕奕,敢与强的比、敢跟高的攀,既能教书,更会育人。

让教师充分利用校本和社会区域资源,深挖学科教材与德育内容的"结合点,巧妙地把革命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使“红色精神”通过课堂,逐渐进入学生的心田,潜移默化地纳入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之中。

二、校园环境熏陶针对确立的红色教育主题,我们将重新设计校园文化,将校园里、走廊中、教室内全部以红色人物的事迹介绍、革命故事为主题,做全面的展示,营造浓厚的红色教育氛围。

三、系列活动感染1、听革命故事。

每学期,学校都请老干部、老革命军人到学校为孩子们讲述革命故事,回忆当年的腥风血雨,诉说自己的亲身经历。

让一个个动人的革命故事,化作对孩子的无声教育,滋润孩子的心灵。

2、看红色影片。

学校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外活动或班会时间观看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红色影片;或者让教师以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家观看红色电视或电影。

3、唱红色歌曲。

学校利用音乐课、课前5分钟等时间,举行校园红歌会,教唱红色歌曲。

4、读红色书籍。

学校为学生提供反映革命战争时期的故事书、小说、诗歌、回忆录等书籍让学生阅读,从而刚感受革命先辈的集体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5、祭革命烈士墓。

每年清明节,学校都组织学生到陈店烈士陵园进行祭扫活动,让少先队员献上最诚挚的敬礼,并擦拭墓碑,清除墓碑周围的杂草,激发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理想信念。

挖掘地域红色文化资源拓展学校德育空间

挖掘地域红色文化资源拓展学校德育空间

挖掘地域红色文化资源拓展学校德育空间【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挖掘地域红色文化资源拓展学校德育空间。

了解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是必不可少的,它承载着历史传统和精神文化。

红色文化资源在学校德育空间的应用可以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然后,挖掘地域红色文化资源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文物遗址的保护和传承。

红色文化教育与学校德育的关系密不可分,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拓展学校德育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和社会参与意识,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水平。

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对学校德育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对学校教育有积极推动作用,值得未来进一步发展和建设。

【关键词】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学校德育空间、挖掘、重要性、应用、教育关系、利用、拓展、推动作用、发展方向、建设思路1. 引言1.1 挖掘地域红色文化资源拓展学校德育空间挖掘地域红色文化资源拓展学校德育空间,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值得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精神价值,它们是中国革命斗争的重要见证和经验总结,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通过挖掘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为学校德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资源支持,丰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优秀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学校德育工作正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挖掘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为学校德育提供新的发展路径和理念,促进学生品格的培育和道德素质的提高。

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传承,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在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挖掘地域红色文化资源拓展学校德育空间,对于加强学校德育的内涵建设、完善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体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创新的重要课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

2. 正文2.1 了解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了解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和拓展学校德育空间的前提和基础。

利用红色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利用红色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利用红色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摘要:红色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将红色文化运用于学校德育,既是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的统一,也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红色文化引领发展我校地处大别山南麓——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胜利镇,是一所红色文化色彩浓郁的学校。

全镇走出了多位抗日将领和革命先烈,也留下了许多的红色印记。

有罗田革命烈士陵园,有张体学曾经战斗的地方,有肖芳、李梯云故居,胜利老街金凤楼——中共罗麻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

我校充分挖掘这些红色资源,加大对红色资源宣传的力度,对我们的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保持老区人民本色,传承红色精神,成为我校办学过程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精神,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优势,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依托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使我校工作呈现出一个崭新的面貌。

一、利用红色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精神风貌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不乏存在世俗、功利的心理倾向。

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动漫、游戏和庸俗文化对广大青少年的影响日益加剧。

年轻的一代崇尚个性和自由,部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甚至存在着严重的个人主义倾向,他们往往只顾眼前的利益和自身需要而置组织纪律、集体利益于不顾。

如何教育广大青少年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已成为基础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挥红色教育资源优势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发挥红色教育资源优势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发挥红色教育资源优势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摘要:发挥校园文化独特的德育功能,是学校进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而红色资源又成为了近几年我国学校进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亮点。

我们应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区域红色资源,使这些红色资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块重要园地,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我们国家的“红色资源”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被空前开发利用,也使得我们看到了“红色资源”正在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新亮点。

关键词:红色资源学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提升一、“红色资源”与学校校园文化“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

可见,“红色资源”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

物质的红色资源指的是,革命的历史遗迹,博物馆、烈士公墓、文学作品等;精神的红色资源指的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如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建设时期形成的98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这些宝贵的资源曾经带领中国人民经历革命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和平建设时期的艰苦创业、改革开放时代的开拓进取,使得中华民族始终能昂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校校园文化”是指“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学校所特有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具体来说,就是指在学校区域内,由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活动中共同营造的活跃校园气氛、陶冶情操、寓教于乐地展示时代精神和风貌的文化氛围。

”①从以上概念可以发现,学校校园文化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其特殊的德育功能。

学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是指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对学生产生思想、道德、行为、人文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从而提高其道德修养,使其逐步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导向功能。

追寻红色足迹,践行崇高志向

追寻红色足迹,践行崇高志向

追寻红色足迹,践行崇高志向——南辛镇红军小学红色文化建设纪实曲阜红军小学是全国百所红军小学之一,山东省第六所。

在曲阜红军小学建设之际,为了挖掘我校红色教育内涵,凝聚全校同学的精神力量和昂扬士气,激发同学的民族自豪感,特进行了以‚红色文化‛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

重温长征路,革命小故事,革命历史人物,乡土革命历史,分别以展牌的形式悬挂在墙壁上,供全校师生游览。

同时,我校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坚持‚深挖教材内涵,拓展课堂教学,弘扬革命传统‛的工作思路,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渗透革命传统教育,培育红色课堂教学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并且我校举办了‚唱红歌、评红旗、营造红色校园文化‛活动,活动目的是在校内广泛传唱红歌、阅读红书,让学生重温历史、感悟经典、欣赏艺术。

同时,通过深入开展习作比赛、榜样评比等活动,引领和指导中小学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以此通过红色校园文化,让学生自觉抵制腐朽思想侵蚀,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成人、成才、成功目标。

我校为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充分挖掘学校的“八一”品牌资源,开展各种“红色”文化活动。

开展学习革命传统活动。

组织革命诗歌朗诵、革命故事演讲、革命歌曲演唱等多样的比赛活动,在新时期,革命传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是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升华。

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是新时期新阶段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但如何让革命传统教育工作真正落在实处,而不是停留在纸上、嘴上呢?为此,为确保‚唱红歌、评红旗、营造红色校园文化‛活动务实、高效地开展,隆阳区成立了‚三红‛德育实践教育领导小组,研制发放了活动方案,推荐了《十送红军》等百首红歌和《小兵张嘎》等百部红色影片,明确了校队引领、班级‚拉歌‛、节庆汇报、社区延伸等活动方式,注重‚校园广播播放红歌、校报校刊介绍知识、学生撰写‘三红’感言‛长效机制的建立,并将活动纳入学校考核,进行‚十佳红色(青)少年‛和‚百首红歌大家唱‛评选物化成果,促使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在红歌、红剧、红书的感悟中接受红色革命教育,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进一步将全区开展得如火如荼的‚珍爱生命、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教育引向深入。

地方特色文化助推高校内涵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龙岩学院为例

地方特色文化助推高校内涵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龙岩学院为例

文化视野地方特色文化助推高校内涵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龙岩学院为例邱华锋 吴钒珲 龙岩学院摘要:作为闽西红土地上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龙岩学院始终站在文化传承创新的前列,自觉参与地方文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文化高地的引领、辐射和服务作用。

同时,学校用好用足用活“红色”和“客家”特色文化,助力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内涵建设,取得较大成效。

关键词:文化;高校;内涵建设;实践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3-000391-02龙岩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二十年红旗不倒”的光荣赞誉,闽西有三万多儿女参加长征,顺利到达陕北的只有2000多人,平均每500米长征路上就倒下一位闽西儿女,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闽西留下的丰功伟绩至今仍激励后人。

龙岩又是客家祖地,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起点和重要聚集地,客家文化、建筑、民俗、风情积淀深厚,以永定土楼为代表的客家文化享誉海内外。

作为闽西红土地上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龙岩学院始终站在文化传承创新的前列,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育人,自觉参与地方文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文化高地的引领、辐射和服务作用,将学校建成先进文化的示范区,近年来注重挖掘地方资源,致力于具有“红·土”文化特色的实践探索,助力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内涵建设,取得较大成效。

一、完善顶层设计,用特色校园文化培育人才在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把文化传承创新摆在重要位置,围绕学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来进行,按照学校的发展目标来定位,将大学精神的支撑、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科学精神与人文的融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办学目标的基本元素,注重深入发掘独具特色、弥足珍贵的红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大学文化在培养人才中的涵育功能,着力培育文化品格。

结合学校发展的历史积淀和地域文化特征,总结凝练了师生广泛认同的学校核心价值理念体系,包括:形成了“龙岩学院是海峡西岸的高校,闽西人民的大学”的师生共识;确立了“根植红土、致力应用、彰显特色、服务发展”的办学理念;树立了“厚于德,敏于学”的校训;明确了“立足龙岩、服务海西、面向基层、紧贴行业”的办学定位;提出了“应用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描绘了“办学水平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个别专业达到全国同类高校先进水平,建设成服务地方、特色鲜明的闽粤赣边应用型多科性本科院校”的远景目标;创作了《龙岩学院赋》,以骈文的形式简约深刻、生动活泼地艺术描写龙岩学院办学历程,阐释龙岩学院精神;厘清了“一个中心(强化教学中心地位)、两个转变(实现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从师范教育向多科性应用型教育转变)、三个追求(不求发展过快,但求保证质量;不求大而全,但求有特色;不求顶天,但求立地)、四个打造(努力打造“红·土”特色的高校、接“地气”的高校、竞争力强的高校、合作共赢开放式的高校)”的办学思想。

传承红色经典 打造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经典 打造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经典打造红色文化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6年第27期文/ 徐雪玲冯友兰把做人分为四种不同的境界,实际上不仅做人要找境界,办学也要找境界。

办学有了境界,才会产生持久、无穷的魅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有涵养的学生。

这境界源于独有的学校文化。

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中心小学位于京西百花山脚下,始建于1945年,自1998 年9 月至2010 年底,全乡15 所小学全部撤并到霞云岭中心小学,成了一所完全寄宿制小学。

学校现有普通教室12 部,专用教室10 部,现有8 个教学班,在校生181 人。

在历经完小验收、山区工程建设和规范化建设之后,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近年来,霞云岭中心小学充分挖掘地域资源,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校园红色文化建设为主线,开展“实施红色教育,促进自主发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升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依托地域优势打造红色文化依托地域优势学校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传统文化资源,是革命老人曹火星的传世之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红色圣歌”词曲的创作地。

这首歌,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被亿万中国人民广为传唱,增强了人民对党的感情,激发了人民的革命斗志;这首歌老幼皆知,妇孺会唱,早已成为红色经典。

学校多年来开发与利用“红色”资源,在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的同时,把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与师生的自主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德育与智育并行。

满足师生对文化的需求学校地处深山,师生全部寄宿。

因此在学校的管理中,引导师生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主发展、自我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

红色文化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红色文化不仅让师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得到内化,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师生艰苦创业和奋力拼搏的精神。

满足学校内涵发展的需求红色作为时代精神内涵的象征,落位于教育,表现为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红色还具有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奉献社会的积极精神内涵,具有激情、活力、积极向上的寓意。

传承红色文化 凝聚精神力量

传承红色文化 凝聚精神力量

传承红色文化凝聚精神力量【摘要】百色市八一希望学校创建于1905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百年名校。

百余年来,学校不断从历史积淀中汲取宝贵教育资源,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为了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办学内涵,提高办学品位与办学水平,加快特色学校建设步伐,切实做好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确定“发扬右江革命光荣传统打造红色德育特色强校”作为我校特色建设的创建目标。

始终以创建红色文化特色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校园周边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弘扬广西精神和百色起义精神,努力营造和谐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

【关键词】校园精神文化;红色文化百色市八一希望学校创建于1905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百年名校。

百余年来,学校不断从历史积淀中汲取宝贵教育资源,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为了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办学内涵,提高办学品位与办学水平,加快特色学校建设步伐,切实做好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确定“发扬右江革命光荣传统打造红色德育特色强校”作为我校特色建设的创建目标。

始终以创建红色文化特色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校园周边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弘扬广西精神和百色起义精神,努力营造和谐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

1 以红色为主线打造学校的传统文化底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我校充分利用百色红色文化资源,着力营造具有革命传统特色的德育环境氛围,深化红色校园文化内涵,把红色文化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红色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使校园文化成为师生精神家园的重要力量。

着力培育校园精神,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探索和总结了“以德励志,以德育行,以德陶美,以德欢心,以德健体,以德育智”的全新德育模式,使精神文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传承红色文化培育红色传人——巴师附小“红色文化”校本化的探索与思考

传承红色文化培育红色传人——巴师附小“红色文化”校本化的探索与思考

传承红色文化培育红色传人——巴师附小“红色文化”校本化的探索与思考发布时间:2021-04-26T06:58:18.062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5期作者:赵茂森[导读] 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巴师附小)的前身是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入川创办的“川陕工农小学”,是四川省首批重点实验小学。

近年来,巴师附小挖掘整合地域资源,探索“红色文化”校本化建设路径,创新“以文化人”举措,加强校园文化课程化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

赵茂森四川省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巴师附小)的前身是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入川创办的“川陕工农小学”,是四川省首批重点实验小学。

近年来,巴师附小挖掘整合地域资源,探索“红色文化”校本化建设路径,创新“以文化人”举措,加强校园文化课程化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红色文化”校本化的背景与内涵学校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还是学校师生规范行为的纲领。

其主题不是一个有着词语表征的符号,而是一个内涵接受时间和实践荡击的枢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内涵。

(一)“红色文化”的背景巴中是一块古老文明的红色土地。

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转战巴山,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老一辈共和国元勋战斗数年,解放巴中,建立了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

巴师附小前身就是1932年红军入川创办的“川陕工农小学”,是川陕游击队总指挥部和川陕少先队总部所在地。

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顽强、攻坚克难的红军精神是巴师附小弥足珍贵的财富,底蕴深厚的红色资源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砺志教育的“主基地”。

(二)“红色文化”校本化的内涵巴师附小既着眼于学校发展历史.立足地缘优势,又着眼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弘扬正能量等时代教育主流,将“红军精神”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红色文化”。

“红色”具有多元意蕴,既可以指艰苦奋斗、英勇无畏的红军精神,又可以指热情、阳光、喜庆、美好和积极向上的品质,这与教育的本真相契合。

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融合发展实践

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融合发展实践

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融合发展实践作者:于战平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23年第10期革命先烈用鲜血浸染的每一寸红色热土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红色往事,凝结着艰苦卓绝的奉献精神,铭刻着气吞山河的壮丽情怀,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近年来,渭南市教育系统将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融合发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思考(一)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必要性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而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物质富足的新时代,成长在信息发达的社会,生活平顺,缺少意志锤炼和苦难磨砺,他们中的部分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薄、团结协作观念不强、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红色文化所传递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及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信念等,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红色文化中革命精神的熏陶,帮助青少年扭转不良倾向的同时,又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政治认同感,在切实提升教育教学实效的同时使学生主动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梳理分类与开发利用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资源,其中的物质资源表现为遗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

非物质资源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

近年来,渭南一方面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研学旅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另一方面把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古迹文化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文化娱乐和观光游览,开展红色旅游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又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三)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四进”的依据和意义《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是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核心课程,要全面反映革命传统主要内容,注意对思想内涵的深刻解读,突出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政治认同;同时引导学生弘扬革命精神,培养高尚品德。

小学利用周边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的实践研究

小学利用周边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的实践研究

小学利用周边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的实践研究小学利用周边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的实践研究中国是一个拥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传统文化大国,其社会长期受到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巨大影响。

尽管在近代以来经济的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精神文明的进步,中国正在向实用性文明转变,但红色文化仍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形式,因此,传承和发展中国的红色文化是必不可少的。

在树立爱国和尊敬祖先精神,把老一辈先进人士的历史精神和政治理念传承下去的过程中,发挥中小学教育领导和引领作用至关重要。

尤其在承载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的中小学教育中,以“红色资源”为基础,让新一代更贴近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激发他们实现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传承,保持“红色基因”的教育任务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实践研究中,中小学的教育应抓住“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机会,加大“红色教育”的力度,重视学生重视社会历史的认识,使学生更具有社会的素质和精神家园,以国家的高度发展国家安全,从而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助推。

中小学应将“红色基因”教育内涵包括对传统文化典籍、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历史教育、文化教育、思想教育、道德行为教育等内容,纳入课程教学,开设专门的“红色课”,同时用“三步一站”的方式让更多学生参与“红色活动”,进一步营造具有宣传性、活动性、参与性、互动性、深度性和真实性的教育氛围,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传统红色文化的认知和接受。

另外,在开展“红色教育”时,还备好了充足的资源,让教师利用课堂装饰、多媒体讲解、学生随堂作业等形式贴近学生,结合实际强化意识,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对历史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能够紧密联系、切身感受到这些历史精神,让“红色基因”更加深入和扎实。

此外,留足学生发言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多多发表自己的看法,让教育变得有趣且有效。

总而言之,中小学要利用好周边的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教育,一是要把握正确的教育思想,锻炼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尊敬祖先的道德品质;二是营造有利的教育气氛,有效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制定完善的教育政策,使学生们在知识学习、思想品德丰富、实践经验和自我锻炼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能力,从而推动社会文化的和谐统一。

以党建铸魂 创育才育人新模式——“一二三四” 红色基因育人模式

以党建铸魂 创育才育人新模式——“一二三四” 红色基因育人模式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1 . 7以党建铸魂创育才育人新模式在喜迎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文章指出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

红色基因的生命力在于挖掘出新的时代内涵,彰显出新的时代价值。

哈尔滨市虹桥第一小学(以下简称虹桥一小)多年一直坚持以党建铸魂,逐渐积淀形成富有特色的育人育才新模式:“一二三四”红色基因育人模式。

一、“一个”学习框架,梳理红色教育路线图学校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理念,从目标导向、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建构了红色教育的学习路线图。

学校设计了“四类课程、一种机制”的运行系统。

“四类课程”分别指校本课程、节日课程、实践课程、智慧微课;“一种机制”指的是知、情、意、行四个环节紧密联系的教育机制。

其中学校依据思政教育四大要素———知、情、意、行设计的教育机制是保障红色教育的关键。

知:紧紧抓住课堂教学,通过专门化和体系化的教学内容,同时配套虹桥一小自主创编、出版的“五自”德育教育读本、线上微课和学校公众号学习资料库等丰富的教育资源,让红色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情:不断强化活动熏陶,如针对不同年级特点,通过“唱党的歌曲”“讲党的故事”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在课程实施中增强学生对党的情感认同。

意:参与实践磨砺意志,以社会实践活动为重点,结合学生不同学段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设计实践项目、开展研学体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最生动的红色之旅。

行:注重日常行为养成,如坚持党员教师党史天天读、高年级学生每天早自习“新闻今日播报”活动,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

二、“两支”队伍建设,占领红色教育阵地学校把红色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坚持两条主线:教师、学生齐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经过几年努力,初步形成了立体化、网络化管理格局和内外结合、齐抓共管的局面。

1.党员分层学习提升,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党支部把深入开展红色教育、发扬优良革命传统,作为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推进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彰显红色基因传承内涵 提升教育品质——无锡市新吴区江溪小学特色办学实践探索

彰显红色基因传承内涵 提升教育品质——无锡市新吴区江溪小学特色办学实践探索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2021年第08期(总第432期)▲管理智库彰显红色基因传承内涵 提升教育品质——无锡市新吴区江溪小学特色办学实践探索无锡市新吴区江溪小学 杨伟光 胡 婷【摘要】“在传承中创新,走特色办学之路”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培养多元化人才的需要。

无锡市新吴区江溪小学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红色资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红色文化引领特色办学,全面推进学校对红色基因的新时代传承,进而推动学校品牌发展、内涵发展,稳步提升教育品质。

【关键词】红色基因;办学特色;文化始建于1906年的无锡市新吴区江溪小学是一所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百年老校。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瞿秋白同志曾于1916年在此校任教,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

在110余年的办学历史中,江溪小学坚持以“秋白精神”为引领,注重内涵发展,同时积极寻求变革。

近年来,学校在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的基础上,依托现有红色资源努力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把传承红色基因与培育时代新人有机结合,开拓了学校优质教育品质的提升之路。

一、内涵追求学校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这四个层面进行整体设计,使具有“红色”特征的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特色办学最直观的载体[1]。

(一)打造主题鲜明的物质文化学校在物质文化上精心构思,努力打造具有浓郁红色元素的育人环境,让文化可触摸、可感受、可交流。

比如,神情端庄的秋白铜像、别致精美的秋白图书馆、幽静雅致的秋白读书亭、丰富多彩的秋白文化长廊等,都让师生切实感受到以秋白为代表的革命英雄人物的具象存在;学校在走廊、板报、班牌的布局和设置上努力营造以“秋白精神”为内核的红色文化氛围,使师生在纪念先辈的同时,将红色精神根植于心灵。

学校的群楼分别被命名为博雅楼、励志楼、弘毅楼、文沁楼、致远楼,让人不知不觉拥有努力向上的精神力量。

(二)形成民主自觉的制度文化为充分发扬民主管理,学校始终秉持“以人为本、开放民主、与时俱进”的原则,通过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切实提高师生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其参与学校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学校健康和谐发展;通过教代会、少代会、家委会等民主程序,进一步强化学校成员乃至社会各界对学校制度的认同感;鼓励广大师生立足岗位、积极奉献,为学校发展共同努力,使制度管理从外在约束逐渐演进为内在自律,不断提升师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水平,从而形成“民主自觉”的制度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掘区域红色资源,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作者:董付进王洪玲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5年第13期
马牧池乡中心小学位于红嫂故里——马牧池乡驻地。

学校前身为抗战时期“沂蒙母亲”王换于创办的战地托儿所。

2010年5月17日,学校被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办公室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山东沂南换于红军小学”。

2013年9月26日学校被全国红办授予“全国红军小学五星级学校”。

学校的发展得到了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学校也成为沂南县打造革命传统教育品牌、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学校将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道德教育优势,以“弘扬红军精神,争做红军传人”为办学宗旨,以“让红色飘香,让红星闪光”为办学理念,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实践活动,打造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校园文化,积极探索素质教育新模式。

一、建设红色阵地,让红色文化渗透到学校每一个角落
为积极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学校在主体建筑色调选择上,选择深红色,既渲染红色文化氛围,也彰显学校的红色特色。

为了让学生随时随地能够与红色文化亲密接触,学校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建设红色文化展室。

我们将人民子弟兵将帅、“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大姐”李桂芳、“小车队长”李家才、战地救护、支前妇救会、拥军识字班、百位红嫂群体展、火线桥、小推车等战争年代的英模人物以及能体现战争年代的遗存物品一一展现出来,让学生们不出校门,就能接受到浓浓的革命传统文化教育。

二是举办宣传专栏。

围绕“红军精神”、“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等题材,举办宣传专栏,开辟“工农红军的发展历程”、“知我沂南,爱我家乡”橱窗,让学生充分了解革命历史,努力学习革命前辈的可贵品质,把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三是建立校外红色阵地。

学校将红嫂故居、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战邮会纪念馆、“小车队长”李家才故居、沂蒙影视基地、烈士陵园等作为校外德育活动基地。

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组织学生参观德育基地,写参观日记,谈参观感受;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红色主题实践活动,追寻英雄的足迹。

通过校外阵地活动的开展,使学校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充实。

四是开展“利用红色资源为班级命名”活动。

各班根据班名确定一种励志精神,作为全班同学追求的精神,打造富有特色的班风。

学校根据班级申请和考评,对达到标准的班级举行命名宣誓和授牌仪式。

如“王换于班”“明德英”班等。

二、营造红色氛围,让红色歌声在学校上空飘扬
为了使红色教育在内容上更系列化,学校开展红色文化宣传阵地,每月选取一首富有教育意义的红歌,师生学唱,营造人人爱红歌、人人唱红歌的良好氛围。

校园广播系统每天多次播放红歌,引导全体学生认同红歌精神、践行红歌精神,学校举行“师生同台唱,红歌献给党”歌咏比赛,共享红歌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激励学生牢记革命传统。

使红军精神“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三、开发红色课程,让红色书香浸润校园的每一颗心灵
一是加强校本课程开发,深入挖掘红色教育的深厚内涵。

学校专门组织教师搜集查阅档案资料、参观影视基地、走访老同志,从各种渠道搜集信息,多处寻访革命遗存,将以前的校本课程《沂蒙颂歌》从人物篇、战役篇、综合篇这三个方面进行修订改版,作为我校的红色教育校本课程。

为了使红色文化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让校本教材成为学生的必读书目,安排专门学时进行讲授。

学校还将《沂蒙母亲王换于》《红嫂第一人明德英》《沂蒙红歌选》作为学校自选读本进课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马牧池的红色历史。

二是认真开展研讨活动。

学校教师以青少年创新大赛为契机,分工负责,通力协作,组织学生共同探讨红色资源开掘与整合的真谛,发挥协作精神,不仅能提升研讨能力,也能形成良好效果。

三是广泛开展课程竞赛。

人人参与,将红色课程的内容延伸到课外,在竞赛中进一步理解、感悟,进而内化影响师生的行为。

四、开展红色活动,让孩子在红色精神熏陶下健康成长
学校设立红色教育办公室,成立红色社团,组织开展了“我是红色接班人”“做一个了不起的沂蒙人”、看革命电影、举行红色运动会等一系列红色教育活动,让学生积极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树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的风尚,激发全体学生振奋精神,在红色精神熏陶下健康成长。

我校的“中国梦”红色小导游社团走出了校门,与“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对接,到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做红色讲解员,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此项活动在《全国红军小学网》《光明日报》《沂南共青团网》分别进行了报道。

我校举办的“红色运动会”,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沂南电视台、临沂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跟踪拍摄和报道。

同时,学校编排了展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大型情景剧《沂蒙红嫂颂》《红星闪闪》等剧目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抓好课题研究,让红色教育在课堂教学生根发芽
学校积极创建“让红色飘香,让红星闪光”红色文化教育-临沂市特色学校和红色德育教育全市中小学德育品牌学校。

学校申报并立项省级课题“红色课程资源开发于学校特色发展研究”和国家级课题“学校道德与法治相结合德育模式创新行动研究”。

我校刘平老师执教的课外阅读课《沂蒙母亲王换于》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表演、朗读展示、复述、手抄报等方式,为学生搭建阅读交流的平台,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凸显红色教学,受到领导们的好评。

同时,学校
积极开展“践行弟子规,争做美少年”活动,将《弟子规操》、舞蹈《沂蒙红嫂颂》融入到阳光体育大课间当中中,扎实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把学生阳光运动每天一小时落到实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