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失序的文化吊诡
警惕五大腐朽文化
警惕五大腐朽文化有人说,2000年后,中国处在一个文化崩溃的边缘。
此言虽有些极端,但不无道理,对比起历史长河中我国灿烂多彩的那些精华而言,当下流行的某些文化现象确实让人不堪入目,甚至不骂不爽!腐朽文化之一恶俗文化人有三六九等,有雅有俗,雅者不笑俗,俗者趋向雅,这才是文化发展进步的“常态”。
而现在的文化现状是,俗者恶俗,排雅贬雅骂雅,并且占领市场主流。
现在日渐搬上舞台的,从当年的打情骂俏,到后来的淫词艳曲,再到现在,脏话都光明正大地出现在了银幕上。
(并冠冕堂皇地自称为“民间艺术”)“你丫如何如何”、“B如何如何”都成了曲目名称,想我人民大众平日里就这么说话?想我泱泱中华拿这些来展示自己?那些爱凑热闹的所谓的“爱国者”,整日抵制这个抵制那个,为什么不倡导倡导抵制这种恶俗的文化?这些,曾几何时还停留在“地下”,现已光明正大地搬上舞台。
腐朽文化之二恶搞历史孔子被人编成了武士,黛玉被人写成了妓女,庄子在售楼处作售楼先生……凡是一个有良知的读过书的正常人,就不能容忍这种文化。
这简直就是对我国文化进行赤条条的凌辱。
历史都被写成这样了,还有什么不能写的?当然,这也是个渐进的过程,如果没有一开始的《花木兰》、《宝莲灯》之类,我想历史也不至于沦丧到今天这个地步?爱国爱国,怎么来爱?抵制抵制,抵制什么?爱凑热闹的那些由头无脑的人,好好思索思索吧。
在这个日本游戏中,林黛玉是一名妓女。
腐朽文化之三变态文化明明是个男人,偏偏打扮成女人,你说这叫不叫变态?从科学的角度讲,变态心理学中称这一行为为“异装癖”,是性变态的一种。
而现在的文化,偏偏由这种性变态所引领,你说是不是悲哀?这种文化飘到全国各地,并被很多人引以为时尚,甚至在孩子们当中,不谈这个,不看这个,就是土,就是另类。
你说悲哀不悲哀?寄予各位家长,在你们自己哈哈一笑的同时,你有没有想到,你的孩子在接受一种怎么样的教,如果今后小男孩问你们要钱买裙子,你们可不要感觉奇怪!不男不女的人,有啊,还是没有啊?腐朽文化之四炒作文化很早之前,就有人说,这是一个炒作的时代。
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与文化缺失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与文化缺失问题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悠久的文化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美、哲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精髓,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活和思想。
然而,随着现代化、全球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文化缺失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缺失问题。
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1.思想家与哲学思想中华文化的哲学思想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众所周知,孔子、老子、庄子和墨子都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他们的思想影响着中国整个文化的历程。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以“仁爱”、“尊重祖先”、“实践至善”等基本价值观为主要体系。
老子和庄子思想强调“自然”,即简单而自然的生活,强调人们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达到一种最理想的状态。
而墨子思想则强调爱、无私和公正,这些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哲学和社会思想。
2.文学与艺术中华文化的文学和艺术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古代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如五言诗、七言诗、长篇小说等,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传统艺术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如中国画、书法、剪纸、陶瓷等,这些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
二、文化缺失问题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中,却有着许多珍贵的文化宝藏被抛弃,被失传,这样的文化缺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中华传统文化缺失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快餐文化的挤压在当今的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传统的文化遗产,而更愿意接受短期、快速而简单神速的信息。
这些信息不仅没有深刻的内涵和思考,而且常常是极其片面和浅薄的。
2. 教育体系的变革现代教育体系为了适应市场化的需求和快速发展的时代,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文化缺失。
传统的教育体系更注重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现在的教育则更加强调实用性和就业率等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教育理念可能会使得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遗失。
道安“五失本”中的文质思想
道安“五失本”中的文质思想道安是唐代著名文人,他的文风清新优美,被誉为文士中的“道家”。
他在文学创作中注重思想内涵的展示,其中包含了道家文化的独有思想,对于文学的追求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在道安的文学世界中,他提倡“五失本”思想,即本于道、失本求真、失本求形、失本求神、失本求韵。
这一思想不仅体现了他对于文学的独特见解,更是他对于人生道理的解析和追求。
下面,我将详细解读道安“五失本”中的文质思想。
本于道是道安“五失本”思想的基石。
道安认为文学创作应该立足于道家文化的思想基础上,道是万物的本源,是真理和智慧的源泉,只有贴近道的心灵才能创作出真正有内涵的作品。
他在《道安诗序》中提到:“圣人箪瓢壶盲眼耳成孤根者,以非其所失,视其所亡也。
”道安以诗为例,认为只有在“非其所失”的情况下,艺术创作才能真正反映出人们内心的真实情感和艺术境界。
只有本于道,才能在作品中表现出真理和智慧的力量。
失本求真是道安“五失本”思想的核心要义。
失本求真,意味着摒弃繁琐的功利追求,回归本真的内心境界。
道安强调,文学艺术是一种精神追求,不应该被功利化和俗世的眼光束缚。
他在《绝咏赋序》中写道:“昔吴僧月照一夜鹅黄,已以世逼简䘌爽隐器,今简䘌爽者复以金钿石线为近.则天地宰赋乎?”他以咏鹅为例,呼吁文人不要追求华丽和繁复的形式,而是应该追求真实和深入人心的内涵。
只有摒弃虚华的形式,才能在作品中表现出真实、直击人心的力量。
失本求形是道安“五失本”思想中的重要内容。
道安认为,文学艺术应该追求形式的美感,但不应该因为形式而牺牲思想内涵。
他认为,纯粹追求形式的作品缺乏灵魂,只有融合了理性和感性的思想内涵,才能给人以真正的美感。
他在《题雪岳山和尚壁》中写道:“气糁糁然,音驳驳然,是欲与吴越心共。
平野英灵自有,辞林才子并无。
”他以诗境中的山和尚为例,提出了追求形式美的要求。
他认为,作品的形式美应该源自对自然和内心的真实感受,只有这样,才能给人以纯净、真实的美感。
如何看待文艺创作中“五去”的现象?
如何看待文艺创作中“五去”的现象?作者:董学文来源:《中华魂》2016年第05期文艺创作是高尚的事业,追求真善美是它的永恒价值。
文艺的最高境界是让人动心,让人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去发现自然、生活和心灵之美。
而做到这一点,需要文艺家和接受者自觉传递和吸纳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创作中那些有害的负面观念,恰是妨碍文艺创作发挥正能量的桎梏。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对此有深入的论述,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文艺的功能在于铸造人的灵魂习近平同志说:“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
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因此,他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这些中肯亲切的话语,不仅把文艺价值引领的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也符合艺术规律地揭示了文艺价值引领的方法与途径。
文艺要铸造人的灵魂,这是文艺分内的事情。
铸造什么样的灵魂,则是区别文艺高下优劣的分水岭。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它能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在真切反映人民心声、愿望和憧憬的同时将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所以,它才要求“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才要求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才要求文艺能“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
习近平指出:“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
”这便道出了社会主义文艺永葆青春的密码,道出了社会主义文艺根本属性之所在。
文艺是时代前行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浅析校园文化建设中“真、善、美”的缺失
浅析校园文化建设中“真、善、美”的缺失作者:戴明卿来源:《江西教育·综合版》2013年第06期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校特点的,师生一致认同的思维模式、道德规范、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总和,包括涵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示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育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
”可见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功能是育人,而育人的最高境界是培养人向善、尚美的理想人格。
近几年来,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内的一个热门话题。
不少学校不惜重金,大张旗鼓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这是一种好现象。
但是,在眼花缭乱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也不难发现一些“真、善、美”的缺失,徒有表面文章的现象比比皆是。
下面笔者试以案例加以分析。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缺失“真”的启迪案例1:有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历史较长,校园内大树参天,浓绿密布。
可是有一天,新任校长下令把校园内道路两旁的大树全部砍倒,一律栽种上低矮树种,其原因是大树的枯枝掉落下来,常常砸到路过的师生身上,砍掉大树是为了师生安全起见。
自然的校园环境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
一所学校校园内看不见几棵参天大树,如何能给学生带来生命的震撼和成长感悟?如何能激发学生将来成为“参天大树”的憧憬向往?这位校长以学校安全为借口而砍伐大树的极端行为,要么是对校园文化内涵认识不清,理解模糊,要么是不作为不负责任,要知道,安全工作重在教育和管理,枯枝残叶是可以有专人打理的,怎能因噎废食?难怪许多校友再进这所学校校园时,无不感到扼腕叹息。
二、校园文化建设中缺少“善”的感化例案2:笔者曾经到一所颇有名气的中学参观,一进校门,就有一股深厚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
校园建筑格调高雅,美观大气,校园绿化、美化令人赏心悦目,尤其是一排文化长廊,制作精美漂亮,内容丰富多彩,五色缤纷。
2024年吉林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4年吉林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生态环境部今年将启动实施美丽海湾建设提升行动,组织沿海省(区、市)重点推进()余个美丽海湾建设。
A.二百B.一百五十C.二百五十D.一百【答案】:D2.新华社北京2月12日电,近日以()为主题的第14届全球海外华文书店中国图书春节联展活动,在美国、德国、马来西亚等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家华文书店举办。
A.“阅读中国”B.“拜读中国”C.“阅览中国”D.“展读中国”【答案】:A3.中国黄金协会发布数据,2023年全国黄金消费量1089.69吨,同比()。
A.增长7.78%B.增长8.62%C.增长8.58%D.增长8.78%【答案】:D4.2024年3月14日,1列满载55个集装箱货物的中欧班列从哈尔滨启程,预计15天后抵达(),标志着黑龙江至()首条中欧班列线路成功开行。
A.米兰B.荷兰C.爱尔兰D.芬兰1/ 15【答案】:B5.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大会1月23日批准关于()加入北约议定书的议案,之后,土耳其总统将签字正式同意()加入北约。
A.丹麦B.瑞典C.芬兰D.瑞士【答案】:B6.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一些自救和互救的技能。
下列有关意外事故的处理不正确的是()。
A.如发现有人触电,应尽快切断电源,伤者脱离电源后,立即检查受伤情况B.发生火灾后,首先利用身边的灭火器进行扑救,并及时拨打火警电话C.食物中毒后,正确的处理步骤是:大量饮水、催吐、送医院急救D.煤气中毒时,应及时对中毒者进行抢救,然后再关闭煤气,打开门窗【答案】:D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的是()。
A.五带划分B.四季更替C.昼夜交替D.昼夜长短变化【答案】:C8.复函常用()。
作为结束语。
A.特此复函B.请即复函C.特此函询D.特此公告【答案】:A9.以下类型不属于行政处罚的是:()A.安监局对企业因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责令其停产停业B.交警对不按照道路标志行驶的驾驶员王某予以警告C.规划局对某企业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申请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2/ 15D.公安局对吸食毒品的社会无业人员李某实施拘留【答案】:C10.政府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体系,鼓励和支持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传统文化遗失的例子
传统文化遗失的例子<漫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by 南野藏马前几日在书房,兴之所致,随手拎起了一本四书,翻到到第一面,念了两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便发现自己意兴阑珊,随手又把它扔到了书橱里,拿起本日本漫画,有滋有味地啃到最后。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感叹中国当代青少年(主要是指80年代和90年代)对于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
反省自己前日所为,不禁感到惭愧,一向标榜热爱传统文化的我自己不也正慢慢放、弃这些中国骄傲么?时逢国庆,单位邀请我们新行员写一篇关于爱国主义的文章。
我便想,是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一篇空洞的文章来感叹祖国多么秀美多么壮丽的河山,还是切实关注一下我们正在慢慢遗失的民族骄傲呢?台湾忠信工商学校的校长高震东在内地演讲时说,“什么是爱国?哪里是爱国?什么都是爱国,哪里都是爱国!”爱国是微小却又具体的。
我们身在中国,有时却茫然不知自己国家有什么,是什么。
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是我们过于注意别人的东西?爱国其实很简单,最基本的是要了解和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发展起来的。
她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慢慢沉淀而成。
她是千百年来国人对文化的希望,是国人对文化思想的反思。
当我们今日面临着随资讯发达的电子时代而如洪水般涌来的西方文化时,还有多少人可以坚持那涓涓的细水长流?我们的81年代后、90年代的孩子们心目中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我想不会是女子十二乐坊穿着性感的高叉旗袍在舞台上闹哄哄的演奏那所谓的传统民乐吧?还是认为鲁迅先生笔下那个满嘴“之乎者也”的孔乙己就是代表中国的古代文人?简练的讲,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诗、书、礼、易、春秋”。
我用五经的名字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是因为它刚好总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五个方面。
“诗”,是指从最早的诗歌《诗经》开始到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古乐。
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人民日报》九论“不良文化趋向”
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人民日报》九论不良文化趋向2014年高考作文素材:《人民日报》九论不良文化趋向风起于青萍之末,而驰骋于天地之间,世间万物,无不受其吹拂。
文化无影无形,却润物无声,虽形成于日常俚俗之中,却能对社会产生恒久的影响。
文化思潮的变化,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不可不察。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文化生活却出现一些不良趋向,文化失范、道德失衡、心理失常成为时下人们议论的焦点,并引起有识之士的担忧与思考。
这些文化现象所来有自,亟须对之做出理性的梳理与分析。
为此,人民日报特开辟文化世象栏目,首期将刊出警惕不良文化趋向系列九篇文章,对当下最具代表性的九种不良社会文化现象进行集中分析与评论,以期为匡正时弊、推动社会文化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第一篇闭门造车何以大行其道贺绍俊作家余华新近推出的一部文学作品堪称罕见的热卖,小说未及印刷便已预订出70万册,在文学类图书中,销售量名列前茅,这是国内大部分作家难以企及的。
但是,细读这部作品,很多读者、评论家大呼失望。
作品尽管勇敢地触及强拆、卖肾等敏感的社会问题,然而令人感觉不过是把一些新闻事件拼接在一起,对这些社会问题并没有深入的了解,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体验,因此叙述浮于浅表,缺乏思想的力量,显得轻浮和单薄。
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是一个最基本的、被反复提到并一再强调的文艺理论话题。
有的人也许觉得,这并不是非常复杂的理论话题,无非是说明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缺乏生活的不断丰富,创作的资源就会枯竭,有必要翻来覆去地提及吗?事实证明,反复强调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现实中,脱离生活、闭门造车的现象从来就没有中断过。
读者或观众接触到这类闭门造车的文艺作品,掩饰不住他们的失望,尖锐的批评自然就不绝于耳。
难道我们的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就想不到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吗?难道作家艺术家进行创作时,还需要有人专门向他们论证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是多么重要吗?其实,对于作家艺术家来说,它首先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创作态度问题。
浅谈国学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
浅谈国学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以思想教育和道德标准角度探讨“国学〞一词,古已有之。
所谓国学,一般是指以儒学和道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当今“国学〞之意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
国学乃是中华之学,沉淀了最精华的中华文化和思想。
国学是大人之学,我们要学习国学中蕴含的真、正、善、光明、美。
国学的内涵就是让我们认清本来的自己。
国学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即便取其沧海一粟,也是很复杂的课题。
以思想教育和道德标准所形成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便是国学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局部。
谈到国学,我们会想到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道德经?,为春秋时期老子所着,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着之一,被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
对中国的哲学、科技、政治和宗教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德经?中主要论述的两个问题就是“道〞与“德〞,“道〞不仅是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道的方法;“德〞不仅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也是修道者所拥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等。
老子以?道德经?教授人们修道的方法,德便是修道的根底,而道是德的升华。
从“道〞和“德〞的学习中提高人们为人处世、治家、治国的能力。
古人亦有云:“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
〞我以为国学当中的真,是要真诚待人,真心处事,回归最真实的自己。
尽管许多国学的着作里没有直接用到“真〞这个字,但是在字里行间无不表达“真〞的精神。
“修身〞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真〞。
修身指的是修养身心,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古人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出的修身就是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
而修身的本质是改掉自身的恶习,提高自己的意志力,自省自律身心言行的过程。
修身不是说让自己一定要到达“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那种圣人的高度,而是让自己在修身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品德和性情的修养,抛弃自身懒惰、轻浮、骄傲自大等等的缺点,从而能够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中国历史上最“不正经”的十件文物,一个比一个搞笑,刷新三观!
中国历史上最“不正经”的十件文物,一个比一个搞笑,刷新
三观!
猪首人身俑。
形象逼真,衣纹流畅,彩绘精致,别有一番情趣。
不过这个“猪”笑的好邪恶啊!
北齐思惟菩萨。
怎么看都不是个正经的文物,这个小拇指和二郎腿有些像媒婆呀,真是卖得一手好萌!
四川三星堆博物馆。
位于四川省三星堆博物馆的这一马头,堪称古代的表情包。
这样一件出土的马头文物,表情却十分呆萌可爱,被网友调侃为“古人的表情包”。
藏传佛教大鹏鸟。
这是人鸟合体吗,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鸟人?
山西长治唐代王惠墓女俑。
不许动,我要开枪了。
要不是在博物馆里见到,还以为是假的呢,原来古人也很调皮啊!
商代石雕熊。
莫非这就是那个“用力抱住胖胖的自己”表情包的由来?
商青铜鸮卣。
难道这就是青铜器版愤怒的小鸟?
镇墓兽。
瞧这鼻孔,尔康,是你吗?
青釉镇墓兽、这便秘的表情,我也是醉了,不过还有点儿可爱!
象牙白菜。
简直太逼真了,不知道的还以为真的是一株白菜呢!这姿势还挺妖娆啊!。
“好善恶恶”的文化心理结构及其现实意义
“好善恶恶”的文化心理结构及其现实意义以儒家经典文献为依托分析了“好善恶恶”的哲学根据、思想渊源及其在文化传统中的表现;结合孔子、孟子、荀子的论述探讨了培养此心的条件与方法;指出了此文化心理结构的延续性与恒常不变性;并根据历史事实论述了此文化心理结构的作用与结果及其对社会、国家和个人的现实意义。
这一理论,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均有可资借鉴的重大意义。
标签:好善恶恶;物质与精神基础;延续性;恒常性《诗经》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以孔子、孟子、荀子(均精通五经)为主的先秦儒家继承了其中的许多重要思想,不仅有理论上的阐述和发挥,亦有历史上的根据。
值得一提的便是《诗经》中对黎民百姓文化心理结构与价值取向的论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①便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孔子对此有着很高的评价,认为为此诗者一定是明晓了人生的大道,方能有此嘉言之流露。
这首诗不仅点出了人的自然价值取向,而且指出了人心向背、朝代兴衰存亡的一个重要背景和依据,于今仍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好善恶恶”的文化心理结构儒家认为,人心具有天然的道德指向,而之所以有此指向,这是因为人禀赋了天地生生之大德,好善而恶恶。
这种德性来自于天,而内在于人,这是天人合一的根据,有一种形而上的必然性而不可致诘。
人可能由于后天的习为而与此自然指向偏离,有恶言恶行,但并不会真正改变这一倾向,也不会将人的善心完全消除而不存;人的善心时时会有透露和显现,并伴有懊悔之举,从而具有向善之可能。
而且,不论其个人自身的修为如何,也不论其自身能否为善,但最基本的一点是,其所欲者必为善,希望别人对自己好一点。
儒家对此是深信不疑的,孔子、孟子、荀子对人心的这种自然倾向均有非常到位的把握。
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陌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②也就是说,一个人以忠信、笃敬之道而行,不管他到哪里,都会为人所接受和认可,都是可以行得通的;不然的话,虽州里之近,亦不可行。
对当今审美乱象的反思与认识
对当今审美乱象的反思与认识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没有什么可以持之以恒,一成不变,当然也包括人们的审美与认知,尤其是在当社会面临着一种审美趋向于疲劳态的状况,“美”,在扭曲的利益趋纵下,已经被伤的面目全非,一次次的登场更是让大家大跌眼镜。
于是,什么才是美,这样的质疑早已存在于很多人心中。
但是,还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竟争激烈的社会里看到利益之下的变态美,也就是审美乱象。
打开电视,某些节目中渲染的拜金主义令人齿冷;登录网站,那些色情露骨的标题又让家长们心生担忧……近些年来,当人们感叹某些社会现象“物欲横流”、“道德滑坡”时,不可否认,那些“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乱象正在混淆着人们的视听,造成了文化审美与价值取向的混乱,为道德迷失推波助澜。
对于现在的文化审美中存在的乱象,某位记者总结出十大乱象的排行榜,从中我选则了几例作为典型:乱象一新《红楼梦》中“黛玉裸死”由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引发了种种争议。
其中,黛玉裸死的镜头尤其“震撼”观众。
从逢戏必有婚外恋、多角恋到床戏泛滥,现在连“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黛玉也不免“裸死”之命运,“畸恋”、“情色”仿佛成了某些导演吸引观众的制胜法宝,《人民日报》评论说:“以低俗的流行元素颠覆了原作的艺术精神,这是艺术俯就和谄媚收视率的典型体现。
”“如果靠情色成分来抓住观众的眼球,只能说明导演不理解艺术吸引读者和观众的真正奥秘。
”乱象二相亲类节目哗众取宠江苏卫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里,有“拜金女”扬言“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骑在自行车上笑”,引起社会广泛热议,节目中屡屡出现的出位语言,如对一位年长的男士直接发话:“如果知道你来,我就让我妈代替我来了!”……在营造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反感。
6月,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通知》,对“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要求“不得以婚恋的名义对参与者进行羞辱或人身攻击,甚至讨论低俗涉性内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念”。
九(8)韦雪漫谈真善美
漫谈“真善美”贵州省安龙县第六中学九(8)班韦雪指导教师:张文所谓“真善美”,不仅是一个人文明道德水准的反映,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真实写照。
我国是举世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古至今,重礼教,讲文明,求善真。
真善美,即文明行为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统了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里占有核心地位。
知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间理想。
因此,“真、善、美”是做人的标志、律己的规范、交往的准则,是学习和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保证。
人类一旦没有真善美,就失去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那时,纵然我们拥有渊博的学识,可敌国的财富,对人对己对社会又有何益!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作为一个民族的未来,我们怎么去看待和审视“真善美”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讲求真善美,不需要我们高大上,而需要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
社会生活中,总会听到对人的评价:这人素质高、有教养。
那人俗不可耐,满嘴脏话……其实,要做到前者,必须有良好的文明行为,这样,你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
当我们行走在干净整洁的校园时,你是否想到值日生的汗水;当我们在教室里叽叽喳喳时,你是否理解老师们的苦衷;当我们在升旗仪式上窃窃私语时,你是否想象到当年革命先辈的付出……我们是家庭的宝贝、社会的未来、国家的希望。
当前,我们拥有无比富裕的物质生活,就更需要高度的精神文明。
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影响你的一生,社会需要的是一个个或恬静、或可爱、或青春、或健康的接班人,而不是或炫富、或吸毒、或淫乱、或沉沦的腐掉的一代。
古人云:上善若水。
儒家向人提倡“善”,倡导“仁者爱人”,呼吁“求真务实”,讲求“博爱”。
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中学生更应接合生活实际,理解“真善美”的广阔内涵,才不枉中华民族先祖在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文明中造就的“真、善、美”这一博大精深的人类文明瑰宝!。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姓名:袁骏翼专业:木材科学与工程学号:2011118 指导老师:杨志钢摘要: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
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
但一个事物往往有其两面,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糟粕所谓传统,是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传统文化,则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之所以能够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也是开创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与新道德的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
然而根据时代的推移与变迁,在21世纪现代观念下衡量的传统文化与道德,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动力,还是一种阻力?它的哪些精华值得我们传扬,而哪些糟粕又值得我们摒弃呢?这是一个纠缠了近百年的老问题了。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1、中华文明的核心元素易经:可以说是百家思想之源:天行道,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乃阴阳五行辩证思想的源头,具有超越古今的大智慧!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世界客观规律本质的科学观,也是追求自然和谐的生命观!儒家:人之初,性本善!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以人性本善为出发点,追求博爱与大同世界,追求和谐完美的人文主义,讲究人文伦理,是人文思想的集中表现。
法家:人之初,性本恶!洞悉人性中恶的部分,以严明的法律约束一切,短短几百年,成就了秦国一统天下的霸业!!兵家:智慧超越古今的兵家---孙子兵法,这些先人高度的战争智慧的结晶,可是当今最发达的美国也在学习的瑰宝!也是确保华夏民族5000年长盛不衰的强大的军事思想保障!医家:中医,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不可替代的超越时空的科学性实用性与高效性!墨家: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2、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①包容博大的精神。
真善美传统哲学
汤一介: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我今天想讲的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真善美问题,主要是从儒家的角度来讲。
我们知道人类追求真善美。
真是什么?所谓真,就是正确的认识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宇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自己的规律,问题是我们认识没认识到这个规律,如果你正确的认识这个规律,那就掌握了真理。
当然,所谓“正确的认识”,也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并不是说在任何时代的认识,都是正确的,在这个时代是正确的,可能在下个时代就不是正确的,这个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可以得到证明。
比方说在自然科学方面,牛顿时代对世界的认识,有牛顿三大定律。
但是到了上世纪初,爱因斯坦把牛顿的思想给扩展了,扩展成相对论,对物理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
所以真理常常是有相对性的,在这个时代认识可能是正确的,下一个时代可能就不完全正确了。
人类社会也是这样的。
比方说在孔子时期的儒家思想认为“礼”对社会很重要。
比如必须是父慈子孝,父一定要慈,子一定要孝,光有父慈,没有子孝,这是不对的。
但是另外还有一点,虽然不是孔子讲的,但是儒家思想很讲究这个,夫为妻纲,就是做妻子的必须以听丈夫的话。
而今天这个社会,讲究男女平等,这个“礼”就不存在了。
这讲的是“真”。
善是什么?善是讲人与人之间关系。
怎么样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去要靠实践,“善”不是说的问题,必须去身体力行。
在孔子先秦时代,讲父慈子孝,这个就是善,父亲对儿子慈爱,儿子对父亲孝顺,互相都有利,互相都得到好处。
对社会就有好处。
这是讲“善”。
美是什么?美是人的感情和外在世界的交融。
比方说我们看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山谷,正是你的思想感情和美丽的山谷得到了交融,就产生了一种美感;我们登泰山,一览众山小,就产生一种雄伟的感觉,这也是一种美感。
真善美的问题,是人类普遍追求的问题,西方哲学史最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写了三本书,第一本叫《第一哲学》,讲形而上学,就是讨论真理的问题,真理到底是什么,要怎么认识真理。
刍议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善”——兼谈中国古典美学中真、善、美的关系
刍议 中国古典美学 中的 “ 善"
— —
兼谈中国古典美学中真、善、美的关系
孙
岩 ( 龙 江 省 牡 丹 江 师 范 学 院文 学 院 17 1 ) 黑 5 02
摘 要 : “ ”作 为 中 国 古典 美 学之 精 髓 ,贯 穿 于 中 国古 典 乐传 统 , 以 “ 学 ”作 为分 析和 解 决美 和 艺术 的根 本立 场 ,为儒 善 仁 美学体 系之 中,在 中 国美 学史 中具有 重要 的 美学意 义 。本 文将 试 家美 学 奠定 了理 论基 础 。孔 子所 追求 的理想 在于 恢 复和 维护 “ 周 图从 儒 、佛 、道 三 家美 学 思 想 中挖 掘 “ ”的 美学 意 义 ,兼谈 礼 ” ,借着 “ ”的亲 子之 爱 ,恢复 “ ”,实 现 “ 学 ”。 因 善 仁 礼 仁 ‘ “ 真” “ ” “ 善 美”三者之 间的 关系。 此 ,孔 子 的美学 就是 他 的仁 学 ,主要 强 调个 体 的心理 欲 求与 社会 关键字 :中国古典 美学;真 善 美 关 系 的伦 理规 范 的和 谐统 一 。理解 “ 仁学 ”中 “ ”,才 是 寻找儒 家 仁 美学 思想 内涵 的重要 所在 。 中华 民族 是 一 个 “尚善 ” 的 民族 , “ ”是 中 国古 典 美 学 善 许慎的 《 说文 解字 》 中说 : “ ,亲 也 从 人 ,从二 。古 文 仁 之精 髓 。彭会 资 的 《 国古典 美 学辞 典》 中说 : “ ”是 我 国古 仁 从 千心 。 ”针对 “ 中 善 从人 , 从二 ”,徐铉 认 为 : “ 者兼 爱 ( 仁 同 典美 学中 一个 含义 较广 的美 学 范畴 ,用 于文 学领 域 , 因论及 的对 时爱别 人 ) ,故从 二 。 ”;针 对 “ 千心 ”,徐灏 的 《 注笺 》 从 段 象 、 范围和 论者 的审美 态度 不 同 ,其 具 体所指 , 时有变 化 。u 纵 中说 : “ 千心 为 仁 ,即取 博 爱之 意 。 ” 从 文 字学 的角 度 ,可 以 观 各美 学著 作 ,笔 者发 现 “ ”这 一美 学 范畴 只是 散见 于各 个 著 看 出 “ ” 的含 义 ,并 不 是只 ~个 人 ,而 是在 强调 人 与人 、人 与 善 仁 作 之 中,很 少对 其进 行 系统 地论 述与 研 究 。在 中 国古典 美学 中 , 众 人之 间 的关系 ,才 能称之 为 “ ” 。在儒 家 思想 中 , “ ”作 仁 仁 “ ”虽为 “ 善 隐范 畴 ”,但 却贯 穿 于 中国古 典美 学体 系 中 ,具有 为 最 高 的 思 想境 界 。 生活 中 ,只 要 有 诚 心去 行 仁 ,谁 都 能 够做 重要 的意义 。为 此 ,笔 者将 从儒 、道 、 佛三 家美 学 思想 出发 ,对 到 。孔 子 的 《 语 ・ 而 》 中说 : “ 欲 仁 , 斯仁 至 矣 。 ” “ 论 述 我 为 “ ”的美学 意义及 与 “ ” “ ”的关系进 行初 步 的探 讨。 善 真 美 仁 由 己,而 由人 乎 哉 !”在 孔子 看 来 ,要行 仁 ,就 得克 制 自己的 私 欲 、 私利 ,就 要 为 他 人 ,为 社会 做 出贡 献 与 牺 牲 。 这 正好 符 儒 家 美学 思想 中的 “ ” 善 儒家 美 学思 想产 生 于 中国奴 隶社 会 的末 期 ,是 中 国古典 美学 合 , “ ”的本 义 。儒 家 的 “ ”是符 合伦 理道 德 与社 会规 律 的 善 仁 的重 要 流派 之一 。儒 家把 “ ” “ ” “ ”看 作 “ 孝敬 、厚 发 展 , 崇 尚博 爱 ,那 么 有 利 于 他 人 的言 行 举 止 就 是 爱 的 外在 表 诗 乐 艺 成 人伦 、美 教 化、 移风 俗 ”的 重要 手段 ,看 成 实现仁 学 、安 邦 定 国 现 ,这种表 现 就是 “ ”, 因此 , “ ”即是 “ ”。 善 仁 善 的必 由之道 。 因 此 , 以伦 理 为本 位 的文化 学 说 则成 为儒 家 思想 ( )美 其表 ,善其 实 二
遵循艺术规律追寻真善美非连续文本阅读
遵循艺术规律追寻真善美非连续文本阅读艺术要真,要善,还要美。
那么真、善、美是否可以统一起来呢?
孔子在论艺术时,还没有将真善美联系在一起讲,更没有明确提出这三者的统一,但从他要求艺术“尽善”、“尽美”,主张“情欲信,辞欲巧”,“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来看,他已有了要求将真善美统一起来的思想因素。
第一个将真善美并提的是孟子,他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孟子·尽心下》)但他讲的是人的善、信(即真)和美,而不是指艺术的真善美及其统一。
最早将艺术的真善美并提的大概是荀子,他在《乐论》中说:“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
穷本极变,乐之情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
”这里说的“礼”即善,“乐之情”即美的音乐所引起的美感,“诚”也就是真,认为如果三者具备,音乐就可以“管乎人心”,发挥“移风易俗”,使“天下皆宁”的作用。
对于艺术真善美的关系提出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见解的则是陆机、刘勰、钟嵘等人,尤其是刘勰。
他说:“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
”(《文心雕龙·宗经》)认为文艺作品情深事信,风清义贞,体约文丽,并将之结合起来,就能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就符合圣人经典所确立的标准。
刘勰以后,直接将艺术的真善美联系在一起并要求统一起来的人就多了起来,如白居易主张诗歌要“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李翱主张“义深”、“理辩”、“言信”、“文工”(《答朱载言书》)等等,都是要求将情真言信,义实理辩,声华文工,也就是艺术的真、善、美统一起来。
吊诡的中美关系如何影响全球气候问题
吊诡的中美关系如何影响全球气候问题
孙莹
【期刊名称】《世界环境》
【年(卷),期】2015(000)001
【总页数】4页(P26-29)
【作者】孙莹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资讯时代全球化教育发展的吊诡与超越 [J], 廖春文
2.真善美失序的文化吊诡--知识分子、文艺圈人士的道德信用与公共影响 [J], 朱光磊
3.对"历史的历史性问题"的追问——读郑坚《吊诡的新人——新文学中的小资产阶级形象研究》 [J], 胡军
4.道德教育之吊诡处境--培根道德哲学现代转向的影响探微 [J], 唐燕
5.破解面试的吊诡问题 [J], 蔡明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化失衡反面素材事例
文化失衡反面素材事例【忠孝仁义信礼智勇】何为忠孝仁义?何为信礼智勇?现在只有在台北的大街看路牌才能见到它们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维护的那个轶序不再回来,也切断了我们与"忠孝仁义"的关联。
"信礼智勇"好歹还是一个各社会通用的生存哲学和基本要求,但我们嫁接了西方的价值理念,在儒家的词语外壳下,内涵不再。
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
【四书五经】从前,作为书生15岁之前便要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几乎都是群"拜经教",他们对经典的了解,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生绝望。
1912年1月19日,当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的时候,这是一个解放思想的壮举;作为后果,近一个世纪后,已经没有多少人回答得出来什么是四书五经了。
孩子对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
现在,舒乙在北京创办了一家现代私塾馆,专门教授四书五经。
【任侠之气】何为任侠?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是荆轲、是聂政、是专诸、是李白、是一饭之恩的漂母、是救过伍子胥的渔女。
不过,今天他们都在风中消散。
再不见独行万里为曾允朋友一诺的男人,再也没有了"拼将一生休,尽君今日欢"的女子。
高晓松在他《青春无悔》的文案里这样幽幽地写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善美失序的文化吊诡作为公众人物的知识分子与文艺圈人士是文化领域的代表。
在一定程度上,知识分子体现了文化领域的真与善,演艺圈人士体现了文化领域的美。
当下中国的道德评价标准从道德系统逐渐转向知识系统,道德系统所崇尚的品行操守逐渐淡化了其公共影响力而成为私人领域中个体的情感选择。
同时,在文艺圈的艺术生产中,由于缺乏道德的支撑,无德无知反而成为有些人一夜成名的捷径。
真善美失序的吊诡世态呼唤着德性的回归。
真善美三者需要在心灵本真感动的基础上,用道德提升自己,以法律规范人我,在和而不同的状态中,促使文化人格趋于整全。
标签:公共道德问题;知识分子;文艺圈人士;真善美作为公众人物的知识分子与文艺圈人士是文化领域的代表。
在一定程度上,知识分子代表了文化领域的真与善,而文艺圈人士则代表了文化领域的美。
他们的道德信用关涉到整个文化界的道德水准,并对广大公众的道德生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中国目前关于道德的认识正处于各种诠释系统的转变过程中,显现出古今中西不同传统的文化特征。
这些不同系统对于当下中国道德信用的评判体系存在着较为模糊的适用空间,知识分子与文艺圈人士处于这种文化氛围的变化中,难以选择一种可以确立的道德系统,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易于迷失自我。
因此,厘清当下人们对道德的理解,并确立道德证成的各种条件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此基础上,知识分子与文艺圈人士在公众的道德生活上才能引领风气之先,树立起良好的道德信用,而广大公众也能在此群体性的伦理关系中得以保存住文化生活的安身立命之所。
一、是真还是善:知识分子话语权的变化知识分子一词使用得相当广泛,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有不同的陈述,并被赋予了颇具差异性的价值意义。
①卡尔·曼海姆提供了一种最为宽泛的解释,他认为,“在每一个社会中都会有一些社会群体,其任务在于为其社会提供一种对世界的解释。
我们称他们为‘知识阶层’”②。
在一般的意义上看,知识分子具有高于社会普遍状况的学识,他们对于世界的解读与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揭示被认为更为接近事物变化的本质。
因此,知识分子对于社会民众与国家政治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其他社会阶层,他们是最具影响力的社会群体。
在一个价值一元的时代,知识分子所秉持的是共同的或类似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他们对于世界的解释以及相应的定位与变革就容易趋于一致;而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知识分子具有多元的文化知识背景,故在定位与变革的主张上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
这些冲突或者可以通过对话得以沟通,或者对抗到底而无法消融。
當下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传统与现代转变的历史大背景中,它既有传统社会一元价值的文化背景,又兼具现代社会多元价值取向的文化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分子的话语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1.知识分子对社会影响支撑点的转移知识分子的影响力来自于其掌握的对于世界的解释与判断的能力。
在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中,这种解释与判断的支撑点也发生了巨大的转移。
在传统社会中,知识分子的影响力来自于对于儒家一元论的价值世界——天道的领悟。
鉴于儒家思想本身的特征,对于天道的领悟需要如实地体现在个人的道德操守上,而对于科学知识的研究则属于次要的地位。
在儒家社会中,无论是社会普通大众还是集权的君王,都需要认同天道。
天道本身不会说话,故他们需要在天道代言人的教导下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儒家知识分子通过个体的道德操守而与天道为一,并凭借这股力量而敢于冒犯或纠正任何违反天道的事物。
儒家知识分子俨然成为天道的代言人、道德的担当者,正是由于自身的操守,他们才能在社会上获得最大的影响力。
可以说,传统社会具有一元价值观的世界背景,而儒家知识分子通过道德操守而获得影响世俗的话语权,并且侧重在伦理层面对世俗社会施加影响。
随着儒家思想的没落,现代性思想开始兴起。
现代性思想充满了科学主义的气味,追求价值的中立,注重事物的实然状态。
数学统计的社会学研究方法逐渐占据了优势地位,让事实本身说话成了区别于道德价值的另外一种价值。
于是,传统的价值仅仅成为科学世界中人文社会学科内的一种已经过时的观点,它与中国古代其他思想,如道家、佛教的思想一样,已然成为历史研究的对象而丧失了指导社会的权威力量。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专门知识,所有学科为着效率而组织起来。
学者成为专家,他们仅仅对自己的研究对象有所精通,对其他事情则不甚了了。
知识分子丧失了整体的充满价值判断的世界观,取而代之的是科学与逻辑的世界观。
他们冷静地研究各自领域的知识,并且需要尽可能地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客观对待,以防止自己牵入其中。
当代的知识分子,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埋首于客观规律的探索,由此而淡化了人文价值诉求。
由于仅仅在自己的领域内进行深入研究,故他们对于其他领域漠不关心或力不能及,因此对社会的发展提不出全面的建议。
任何具有价值意味的建议都可能建基于不同领域的研究基础上,由于那些领域彼此不同,故针对现实提出的建议也可能完全相反。
在这种相反的状态下,没有理由判定那些建议孰优孰劣。
由于知识的分化,科学判断只能在某一领域中或以某一指标为依据作出限定范围内的最优化选择,而人文判断则被理解为判断主体趋利避害的生物本性的间接体现。
在现代社会中,一元论价值观已经瓦解,世界变成中性的客观自然物。
任何价值观都丧失了唯我独尊的辉煌,必须嵌合在此中性的世界框架中才能获得一席之地。
科学主义成为普世的理念。
于是,主观的价值衰落,而客观的知识得以兴起。
人与人之间缺少建基于共通的形上学基础上的情感浸润,而分解为独立的原子化的个体。
每个个体都可以具有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这是他的自由,只要这种自由不侵犯其他原子式的个体的自由即可。
因此,多元价值的存在就成为必然。
固然,多元价值观可以有融合为一的可能,但这种情况并不是必然能够达成的。
更多的情况是,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基本没有交集与商谈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人与人的交际就无法以价值论为前提,而需要寻求一个更为客观普遍的基础,于是,客观化的知识图景成为现代社会群体交往的基石。
知识分子不再是道德操守的承担者,而是客观知识与普遍规律的发现者。
2.道德与知识的争锋如果说道德的存在是基于人类普遍共有的应然的诉求,道德的实现需要人去奋斗与践履,那么知识的存在就是人类通过不断发展的手段揭示出自然界本身实然隐藏的客观规则,并利用此规则去改造事物。
因此,对于社会的实然状态的评判就会产生出两个不同的系统。
在道德系统下,实然的状态并非尽善尽美,即使社会运作在技术规律方面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由于在人性要求上未能促使人類达到完善,那么实然的状态就需要改进。
实然状态既在此道德标准下受到谴责,又在此道德标准的召唤下得到发展。
在科学系统下,实然的状态也可以进一步提高,但其基于的标准并不是一种“于心未安”的道德召唤,而是对于更为精确的客观规律的探求。
现实的实然状态之所以有待完善,是因为实然状态的设计者并没有真实地把握到客观规律,从而在其执行过程中渗入了更多的主观臆测,导致了事物发展与客观规律之间发生了人为的偏差。
正是在发现偏差的意义上,现实的行为状态可以受到谴责;在纠正偏差的意义上,现实的行为状态可以获得发展。
道德系统与科学系统作为两个评价标准,是基于不同的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分别代表着传统与现代的基本特征。
由于评价标准的不同,知识分子在不同时代所具有的影响力及其支撑点也不同。
在传统社会,道德伦理知识的掌握者与道德伦理的实践者被视为知识分子,他们以自身的道德伦理知识与操守而获得社会地位,产生社会影响,他们的判断标准更多的是道德判断。
而具体技术知识的掌握者仅仅处于工匠的地步,并不具备多少社会影响。
即使在一个需要科学技术知识的水利工程面前,工匠仅仅提供相关数据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儒家知识分子则思考这项工程的实施是否有利于国计民生。
在现代社会,道德问题逐渐划归为个人领域,公共领域则成为科学理性驰骋的场所。
不仅自然科学需要定性定量分析,社会科学也需要定性定量分析。
专业知识的掌握者与运用者成为知识分子,他们以优于其他人的专业技能而产生社会影响,其说服民众的方式并不主要依靠道德力量,而是依靠他的专业知识。
事实上,这些知识分子在个人私生活上可以毫无道德可言,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专业能力,故而也不影响他们的社会影响。
由道德系统转向知识系统,这样的变局导致了知识分子影响力的支撑点由道德操守转向知识掌握。
道德型的知识分子转向为知识型的知识分子。
中国目前的状态兼具道德系统与科学系统。
道德系统的影响来自于传统,固然国人与传统已经发生较深的断裂,也不一定赞同天道生生不息的价值观,但这种传统思维惯性仍然影响了当下的国人。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以及待人以诚信等伦理意义仍旧被大家视作道德的体现。
科学系统的影响来自于近代以来西学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西用”的吸收,“五四”运动对“赛先生”的推崇,改革开放后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都表明了科学系统在中国不断深化的进程。
当下中国社会的评判标准混杂着道德系统与科学系统的两重判断,人们对于知识分子也具有道德和科学双重要求,知识分子社会影响的支撑点需兼具道德操守与专业知识两个方面。
但是,这样的要求对于当前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则显得压力过大。
对于知识分子而言,由于他们接受更为全面的信息,故相较一般大众而言,更能意识到科学系统的优长。
而对于一般大众而言,一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故对于知识分子的专业解读不甚重视,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习俗的潜移默化,故更偏重以道德标准来要求知识分子。
即使在知识分子的群体中也有相应的分化。
对于接受中学为主的知识分子而言,他们偏向于道德系统而忽略科学系统;对于接受西学为主的知识分子而言,他们偏向于科学系统而忽略道德系统。
上述这些隔阂很容易产生相关问题。
比如,大众对于知识分子的专业解读不信任,怀疑他的诚意,并认为他们是替利益集团讲话;同时,大众反而容易被道德话语所煽动,产生群体性的“以理杀人”的倾向。
在知识分子内部,也有道德与知识的相互敌视。
比如,西学背景的知识分子对于中医的围剿、中国大陆新儒家对于西方政治文明的批判等。
这些问题的实质是,在道德型的知识分子以道德系统来批判现实并指出未来发展方向之际,他受到知识系统的质疑,而大大削弱了社会影响力;在知识型的知识分子以知识系统来批判现实并指出未来发展方向之际,他受到道德系统的质疑,而大大削弱了社会影响力。
如何协调并处理这些难题,则成为当下中国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美去了哪里:文艺圈人士及其作品的道德影响从理想状态看,知识分子依靠道德与知识来获得社会影响力,从而有意识地批评与改造社会。
道德是善的力量,知识是真的力量,只要人具有追求善、追求真的愿望,知识分子影响社会的力量之源就不会枯竭。
而演艺圈人士则与知识分子不同,他们并不以追求善或者追求真来作为自己影响力的来源,他们是美的创造者与体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