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

合集下载

“双高计划”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双高计划”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2024年第2期现代园艺“双高计划”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路径探究王思璇,成维莉(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摘要:“双高计划”是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的计划,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

农业高职院校作为国家农业双创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双高计划”的实施对农业高职院校双创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农业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鉴于此,探究了农业高职院校双创人才的培养路径,针对双创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对策,以期达到提升双创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双高计划;农业高职院校;双创人才;人才培养“双高计划”中的农业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意在打造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引领农业职业教育服务于国家创新创业战略。

其中,创新创业人才(双创人才)的培养作为“双高计划”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全面深化农业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举措。

培养高质量的农业双创人才是农业高职院校的使命,是国家对农业职业教育的要求,是人民对农业职业教育的希冀。

当前,农业高职院校应以“双高计划”[1]建设为抓手,深刻剖析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探究农业双创人才培养路径,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质的农业双创人才。

1农业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1.1双创教育认知不高当前,诸多农业高职院校纷纷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致力于培养高质量农业双创人才。

但不容忽视的是,仍有部分农业高职院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双创教育的认知不高,存在明显的偏差。

一方面,由于部分农业高职院校对双创教育的内涵缺乏深刻认知,仍以应试教育的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好差,从而导致其培养的大多数学生一味地追求试卷上的分数,养成了学生用固定思维模式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双创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双创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双创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一、背景分析2014年,中国政府提出“双创”概念,即大力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各行各业的人才积极创业或者以新思维、新方法解决现有的问题。

在这种新的创业氛围下,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向创业的道路上,但同时也暴露出来各种问题。

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 现状分析当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尚未完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已经失去了效果。

传统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2)知识结构不够合理(3)技能树不够广泛(4)创新意识薄弱2. 培养模式研究(1)市场导向型模式在市场导向型模式中,学校应当尽可能多地与企业和社会沟通,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创新型模式创新型模式是针对双创人才的培养而提出的。

该模式特别强调创新,将创新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并注重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融入社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创新人才。

三、双创人才的实践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如何实际执行这种理论呢?1. 与企业建立联系与企业建立良好的联系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市场,把理论运用到实践,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并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用现实案例推广和增加教材。

2. 重视学生的思维创新在实际教学中,需要鼓励学生们探索,探究未知领域,抓住社会热点,进行讨论与研讨。

同时,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们知道如何结合社会现实,把创意变成实际操作。

3. 提高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很好地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对于相关专业的学生,应该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实践机会。

比如说,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可以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评估,帮助学生改进问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四、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挑战双创人才培养实践团队面临多重挑战。

中等职业学校电商“双创”人才培训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电商“双创”人才培训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电商“双创”人才培训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子商务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门行业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寻求电商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也开始探索如何培养符合电商需求的“双创”人才。

本文将探讨中等职业学校电商“双创”人才培训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一、培养目标的明确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电商“双创”人才时,首先需要明确培养目标。

电商“双创”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市场分析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

通过对培养目标的明确,学校可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

二、建立与企业合作的机制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电商“双创”人才过程中,需要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让学生能够在校期间接触实际的电商运营和创业活动。

可以通过与电商企业签订实习协议,让学生到电商企业实习,亲身参与电商运营的各个环节,从而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还可以邀请电商行业的专业人士来校授课,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电商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

三、注重实践教学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电商“双创”人才时,需要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可以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创新项目展示等活动,激励学生提出独特的创意和创业项目,引导他们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

学校还可以邀请成功的电商创业者来校分享创业经验,让学生从他们身上学习到成功创业的秘诀和经验,鼓励他们走出自己的创业之路。

五、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电商“双创”人才时,需要加强学科交叉融合。

电商行业涉及的知识面广泛,需要多学科的知识来支撑,因此学校可以将电商相关课程融入到不同的学科中,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

比如可以将电商营销融入到市场营销课程中,将电商技术融入到计算机课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上就是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电商“双创”人才培训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基于双创视角的高职“双螺旋循环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基于双创视角的高职“双螺旋循环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①本文系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十三五”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6-135-Y -00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聂青玉(1974—),女,硕士,副教授,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食品专业群带头人,从事高职教育教学工作。

[摘要]分析双创历史时期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要求,探索“双螺旋循环提升”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来源与内涵,基于“双螺旋循环提升”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结构与内容,提出构建这一模式的方法和途径,总结了“双螺旋循环提升”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与创新点。

[关键词]双螺旋循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双创教育[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15-0042-02基于双创视角的高职“双螺旋循环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探究①聂青玉,付勋,张艳(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40415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历史时期的又一改革举措,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双引擎”。

双创新形势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双创教育。

一、双创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指导意义双创教育,即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基本素质和创业型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不仅要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也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创业能力。

双创教育在我国尚处于启动和推进阶段,如何将双创教育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均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都在不断地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

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理念滞后、课程体系不全、方式单一、师资不足等系列问题[1]。

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停滞于浅层形式,创新创业课程只以模块呈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未能融入专业课程成为双创教育发展的瓶颈[2]。

这就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融合,重构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群,使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从基础普及、技能提升、行业体验、项目经营等不同层次深度重组,重构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增加实践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如“创新创业基础”、“创业实践”等,以多样化的 课程设置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和学习目标。
强化实践教学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如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实践、企业实习等 ,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引入企业导师
邀请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创业者担任特聘导师,引导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发 掘创业机会。
上海某高职院校的创业孵化器
孵化器简介
该孵化器是一个为学校学生提供创业支持和服务的平台 ,拥有优秀的导师团队和良好的创业氛围。
成功经验
孵化器通过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如项目筛选、资金 支持、法律咨询等,成功帮助多个学生团队实现了创业 梦想。
经验总结与启示
成功案例的共性
这些成功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以及有 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优秀的导师团队。
VS
建议
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趋势,高职院校 应该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共同构建双 创教育生态圈,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和创 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 争力。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国际化合作 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双创教育理念和 经验,推动我国双创教育的创新发展。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当前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双创型 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 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投入不足
一些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 面的投入相对较少,无法满足教 育发展的需求。
校企合作不够紧密
一些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不够紧密,缺乏与企业的深度合 作和资源共享,无法为学生提供 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创业平台 。
03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的 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新工科“双创”人才培养的“双螺旋”良性闭环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新工科“双创”人才培养的“双螺旋”良性闭环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新工科“双创”人才培养的“双螺旋”良性闭环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衔接新工科人才培养,共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构建双创教育的良性闭环,夯实“新工科”人才软实力,成为当下众多理工科高职院校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共性话题。

双螺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以“教与育交叉、渗透、融合”为总要求,具有“融合特性、渗透特性、强筋骨特性、铸灵特性、教育特性”等五大特性。

关键词:“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双螺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一、新时代“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双创”人才培养现状“新工科”,对工程教育体系进行了符合国际主流和我国实际的顶层思考,对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未来大批“新工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衔接新工科人才培养,共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构建双创教育的良性闭环,夯实“新工科”人才软实力,成为当下众多理工科高职院校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共性话题。

二、新时代“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双创”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一)创新创业教育专业优势凸显不够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方面仍然存在的许多薄弱节。

高职院校“双创”政策的研究不够,信息把握和分析不足,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政策导向,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不适应“新工科”建设的行业及专业的人才培养发展方向。

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脱离学生实际状况,重视理论轻视实践,没有到达应有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特色不够鲜明、缺乏渗透性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双创”教育在突出特色方面还有很大潜力。

有的高职院校没有深入研究,导致人才培养特色不足,吸引力不强。

比如有的院校没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双创教育更多的是理论灌输以及简单的报告会、演讲等形式,缺乏吸引力。

三、新时代“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双创”人才培养对策(一)突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针对性,凸显优势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双创”人才培养,要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最大限度提高有效性。

浅谈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的调研,应根据便利性和代表性的原则,依据化类选点的 方法,选取有代表性、便于调查的对象;选取的调研对象应 有政府部门、高校、在校学生、进行“双创”活动的学生。 调研的方法,可以采用文案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调查 中依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采用课堂观摩(观察法)、能力水 平测试(实验法)、结构式访谈、文案调研法、座谈以及问卷 调查等调查方法。可以利用调查问卷、态度量表、访谈记 录表等记录调查数据,利用头脑风暴法、专家意见法、讨论 会等对调研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利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AHP 层次分析法、建模以及莱克特五级记分制等对调研数 据进行定量分析。
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要以科学的调研为 前提
要建设科学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有相对科 学的调研。通过调研明确“双创”的社会需求和环境、“双 创型”人才的能力需求,同时分析目前人才培养模式中存 在的问题,为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改革确定方向,为 “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为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 内容改革提供设计思路和依据。“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第1期
投资与创业
浅谈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刘奇锋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双创”的发展有着我国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能,提升国际分工角色的国际背景,也有刻不容缓的严峻经济 形势对我们提出必须走新型发展道路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重要的高级技能人才源泉,在“双创”型人才 的培养上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本文以作者在此方面的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自己对“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思路和想法。
2015 年 5 月 13 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职学 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发,该意见明确提出推 动各高校全面完善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培养标准;完善创新 型人才的培养机制;对现有的不合理的教育方法和考核方 式进行改革,健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进学生创 业指导服务,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的专业化机构;同 时,加强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并完善其政策保证体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

61OCCUPATION2021 01编辑 陈子今MAJOR专业建设文 / 丁英娣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现代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职生须具备的创新发展能力和岗位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需从创新创业目标、课程改革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考虑,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目标不匹配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更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通过专业课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实训基地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但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专业岗位教育的目标不匹配,特别是专业课教学耗时较长,严重挤压了创新创业教育时间,未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的融合,违背了高职教育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初衷。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毕业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应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岗位素质外,还应具有极强的岗位创新发展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现如今,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不完善,未开设针对高职生的岗位发展和职业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这不仅背离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宗旨,也严重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不健全,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目前,高职院校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一般由一线专业课程教师担任,他们缺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理论和创新精神,对于高职生的岗位辅导和创新培养力不从心,导致新课程改革中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此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大多属于学院派,他们对于新时期就业岗位的创新创业发展缺乏足够了解;同时,高职院校未针对这种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未及时将符合新时期就业岗位创新创业发展要求的校外教师充实到本校的教师队伍中来,导致现有教师队伍无法进一步提升自身教学理论知识、岗位实践和创新发展水平。

专创融合:新时代职业院校双创人才培育的现实审思与实践路径

专创融合:新时代职业院校双创人才培育的现实审思与实践路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经济迈进高质量发展轨道以来,新科技、新业态不断涌现,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要纵深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迫切需要全面提升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职业院校因应产业需求,深化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切实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专创融合”),加快培养具有双创意识与双创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而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发展需求。

基于此,本文旨在分析专创融合的时代背景、现实需求及职业院校双创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并探讨相关的实践路径。

一、专创融合提出的时代背景专创融合是对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积极呼应,是对双创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的积极探索,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教育的主体责任,“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1],从而促进职业教育增值赋能、提质增效。

(一)专创融合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专创融合:新时代职业院校双创人才培育的现实审思与实践路径◎蔡 妍 娜,徐 自 远摘 要: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时代要求,是职业教育增值赋能的发展需求,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内在诉求。

当下,职业院校尚存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各自为营,双创教育顶层设计不足、课程支撑不够、师资力量薄弱等现实问题。

坚持产教融合的办学路径,从“理念架构、顶层设计、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场景、师资建设”六个维度改革实践,促进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深度融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全面培养具有双创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专创融合;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创人才培育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物联网技术应用”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指向计算思维培养的职业学校‘体验学习圈’模型建构研究”(项目编号:SJMJ/2022/16)作者简介:蔡妍娜,女,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与通信工程、职业教育;徐自远,男,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式技术、自动化技术。

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策略

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策略

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策略在当今社会,创新和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在双创型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师资队伍缺乏等。

因此,探索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明确培养目标,树立双创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的培养目标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点,明确双创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能够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创新实践,或具备自主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同时,要树立全新的双创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要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主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热情。

要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和创业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实现的。

二、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双创型人才的基础。

高职院校应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要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如《创新思维与方法》《创业管理》等,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同时,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专业课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此外,还应开设实践课程,如创新创业实践、企业模拟运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搭建实践平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高职院校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服务地方的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服务地方的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服务地方的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者:彭思敏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1年第01期一、创新创业时代背景分析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文件,规定高校要对高校毕业生加强创新创业的教育和培训,使毕业生具备符合我国特色的创新创业观念,对已有政策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继续深化改进培养目标,营造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乘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机遇,走在时代前沿的高等院校是教育和培养国家建设者的关键阵地,且立足于地方,服务于地方,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跨越提供各种富有创新意识、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支撑。

因此,为了响应国家号召,适应时代需求,服务于地方的高职院校必须积极探索完善“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方式,结合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特色,打造系统性的、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为当地企业转型升级培养人才,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做贡献。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一)国家经济稳步发展,社会安定团结的必然要求工作是人们生活的基础,大学毕业生能否实现稳定就业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许多低技能、重复性的劳动密集型岗位大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导致就业市场门槛低、技术含量低的岗位锐减,低技术含量工人却持续增加。

近日,国家颁布了推动双创工作的相关政策,明确持续推进双创工作高位提升,塑造双创工作20,一方面,增大有效需求、制造良好供给;另一方面,持续提升技术革新和产业开发的活力;最后,可以使创业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展现,对加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大学生竞争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然要求要使学生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培育:一是创业能力;二是创新意识。

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也开始向两个方面转变:一是技能教育;二是素质教育,学生学习也由阶段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化。

如何使学生能够适应这个变幻莫测的就业市场,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长久以来困惑高职院校的问题。

基于“专创”融合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探索

基于“专创”融合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探索

基于“专创”融合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探索作者:张凯来源:《科教导刊》2023年第35期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式,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文章从高职院双创教育改革中的问题出发,分析“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的困境,针对性地提出改革建议,以期对高职院双创人才的培养发挥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困境对策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2023.35.010Exploration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Specialization and Innovation"ZHANG Kai(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Liuzhou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Liuzhou,Guangxi 545036)Abstra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 talent cultivation method that cultivates the spirit,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t is the foundation for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evitaliz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untry through talent, and driving development through innovation, and achiev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skilled tal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requires a deep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tarting from the problems in the reform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reform of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specialized innovation" integration, and proposes targeted reform suggestions,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al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innovation" integration; dilemma countermeasures1 研究背景2010年5月教育部出臺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明确了全体学生全过程地接受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究

“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究

“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双创”政策的推动下,高职教育正在逐步转变与升级。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和个人职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而高职学生作为未来技术工人和创业者,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目前,高职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创新意识不足、对市场需求了解不深等。

如何有效地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教育培训,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职学生,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将探讨“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旨在为高职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问题提出在当前“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推进,创新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高职学生作为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目前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学生们在校期间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践机会和创新意识培养。

教育教学方式相对传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动力。

如何有效地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探讨如何在“双创”背景下,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和创业培训计划,引导学生开拓创新思维,激发创业潜能,从而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00字】1.3 研究意义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当前“双创”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高职学生是我国未来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他们具有年轻、活力和创造性强的特点,是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之一。

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双创”引领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双创”引领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

教育战线在十九大精神引领下,把握教育历史定位,明确教育根本任务,理解教育本质要求,突出教育中国特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018年政府工作部署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创新资源,打造“双创”升级版。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战略,对于促进我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1]高校要全面深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明确“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导向高校作为教育载体,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明确“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导向,真正做到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回答了新形势下,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指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教育要先行。

高校教育要引导学生强化创新意识、培育创业精神、训练创造能力,在开放环境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教育部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结合专业教育,融入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2]因此,高校教育在系统推进立德树人前提下,明确“双创”教育的核心是使每一个受教育者以创新创业精神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将创新创业理念贯彻于人生发展的全过程。

高校应把创新创业精神和内涵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创业,既尊重学生的创业意愿,同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索

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索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校内实践平台
创业竞赛
建立校内实践平台,如创业实验室、 创业实训中心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机 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组织各类创业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 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 能力。
校外实践基地
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让学生深入企业了解创业过程,提 升实际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搭建与资源整合
校内实践平台
01
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必要的设备支
持。
校外实践平台
02
与企业、行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
训机会,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
资源整合
03
整合校内外资源,包括师资力量、科研成果、社会资源等,为
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完善反馈机制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方式,确保培养效果不断 提升。
加强沟通与交流
建立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路径的有效性
创业导师团队建设
组建专业导师团队
聘请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投资人、创业 者等作为专业导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导师激励机制
建立导师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导师给予奖励 和荣誉,提高导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导师培训与交流
定期组织导师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导师的专业 素养和指导能力,促进导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05
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效果评 估与反馈机制建立

高职双创型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双创型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双创型人才培养方案一、现状分析1.目前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熟悉尚未真正到位。

创新和创业教育尚未变成高职院校师生的共同行动。

缘由是一局部治理者认为,现在学校扩招,教育资源严峻缺乏,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就不错了;一局部教师觉得现在生源质量下降,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质量都难以保证,还谈什么创新创业?大多数学生则在应付着各种考试,能否创新那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

2.“双创型”人才培育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确实立。

一是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而只是在传统培育模式根底上的局部修正和补充;二是形式重于实质,在“双创型”人才培育中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3.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强有力的目标导向。

长期以来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真正纳入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范围。

对学生传统单一评判模式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法依旧在教学领域保持,成为实施素养教育、培育“双创型”人才的“瓶颈”,阻碍着人才力量和素养的提高。

二、方案探讨1、转变教育理念,实现创新创业的一体化教育创新与创业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创新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新学问、新技术、新产品或效劳的发觉、创造和设计的过程,创业是一个发觉和捕获时机并由此制造新产品或效劳并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

创新是创业活动的前提和根底,是创业活动的最核心要素和最本质的特征,是创业的灵魂和关键,也是创业可持续性的保障。

而创业基于创新,并推动创新。

高职教育“双创型”人才的培育也应实现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一体化。

2、确定“双创型”人才培育目标“双创型”人才的目标特征有以下二个方面:一是“双创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学问根基和较完备的学问构造;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再学习的习惯和力量;具有典型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独到的思维方式,擅长推断和把握时机;具有超群的创新、实践、实施和拓展力量;具有优秀的团队精神和社会竞争力。

二是“双创型”人才也应当具有专业人才的行业特征。

3、优化“双创型”人才培育模式建立由学校培育与学生自我进展相结合、第一课堂与其次课堂相结合、校内理论教学和模拟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国内社会形势教育与国际背景教育相给的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校、社会在“双创型”人才培育中的多元作用。

“双创”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3D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创”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3D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创”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3D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中国“双创”政策的不断深化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在培养3D人才方面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围绕“双创”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3D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探讨高职院校在培养创新、创业和设计人才方面的优势和挑战,分析当前3D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策略。

一、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机构,在“双创”教育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高职院校具有较为灵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双创”时代对于创新、创业和设计人才的需求。

高职院校有着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和创新创业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和全面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3D人才培养模式,为“双创”教育贡献力量。

二、高职院校3D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问题在当前,“双创”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在3D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开展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些高职院校在3D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理论研究不足、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还有待加强,部分学生缺乏实际的创业经验和能力。

一些高职院校缺乏与企业和行业的深度合作,无法真正满足企业对于3D人才的需求。

高职院校在3D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制定相应的改进和完善策略。

针对高职院校在3D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和完善策略。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3D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和探索,结合实际需求和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和改进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建设创新创业实验室和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建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教师组成的团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创新创业指导和支持。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积极对接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和符合市场需求的教育培养。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要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从专业人才培养、双创教育和课程建设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二、专业人才培养高职院校作为专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机构,应该在培养方向上有更多的选择,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开设与社会需求、就业岗位相匹配的专业课程,以便更好地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高职院校要注重开展产教融合式的人才培养,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专业技能,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推荐机制,帮助学生顺利毕业后顺利进入就业市场。

三、双创教育双创教育是当前大力推行的一项教育政策,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

高职院校要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学生创新创业和信息化教育,开发新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产学研合作,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紧密关联,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推动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

四、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环节之一。

高职院校应通过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改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应用型技能。

可以引入面向需求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交流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大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推广。

此外,在课程建设方面,高职院校要关注知识结构的转变和更新,要让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还应拥有宽阔的人文社会知识结构。

五、结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涉及到教育领域的基础性和长远性问题。

高职院校应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加强教学管理与教师专业能力建设,攻克培养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推动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协调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
[摘要]文章从创新创业的关系辨析入手,厘清二者各有侧重、互有交叉、相互支撑的辩证关系,在剖析当前“双创型”人才培养中出现的主要症结后,提出了以专业教育为起点,以职业发展需求为依据,以一体化渗透式为特征,以活动课程开发为创新的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定位,确定了“双创型”人才职业能力层化培养实施体系、载体及执行体制。

[关键词]高职“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创业与创新的关系辨析
要开展创新与创业的一体化教育,首先要厘清创新、创业的关系。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实施创业教育,不单是为解决当前学生就业的权宜之计,还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长远大计。

1991年创业国际会议的东京会议报告中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

”可见,“创业”不等同于创办企业或其他赢利机构,它还包含寻找机会、采取主动、创造性解决问题等内涵。

创业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它的实施对象具有普遍性。

创新教育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方向,创新教育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创新教育不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它更注重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土壤”的养成。

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新精神人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

创新与创业教育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有着必然的联系。

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共性在于“以人为本”,是贯穿教育各阶段的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

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人格”,全面发展他们的兴趣、个性、知识和智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创新与创业教育的侧重又各有不同,创新注重价值发现,创业注重价值实现。

创新是创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创新并不必然导致创业活动,创业也并不等于创新,二者应视为互有交叉、相互支撑的统一体。

二、“双创型”人才的培养现状
1.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不甚明确。

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在“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中忽视了青年学生立足岗位创新创业的主流事实,忽略了青年学生进入企业创新创业,或在就业一段时间后自行创新创业的现实性,
重视原始创新,轻视岗位创新;重视现实创业实现,轻视创业的能力具备培养;重视创新创业方法教育,缺乏创新创业技能训练。

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

从制度上看,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没有融入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与专业教育未形成有机联系,使创新创业教育不够深入,融合度不高。

从教与学两方面来看,教师始终坚守着“知识传播者”的角色,使得创新创业所需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和研究能力难以开发训练,弱化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学习主动性。

从学生层面而言,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测验与考试等标准化程序的磨练后,形成了学生受教育程度越高,思维就越显单一,视角也越狭隘。

凡事均按标准答案思考的怪圈,对专业创新思维和能力形成造成很大阻碍。

3.职业能力的培养要素界定不清。

职业能力培养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特点进行系统性研究,首要应该明确哪些要素是形成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

同时,职业能力的培养要素不仅是具体的,而且要具备可操作性,不仅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也是针对个体发展的。

但目前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培养要素的界定或是较为标准单一,不结合学生个体情况,无法灵活操作;或是界定模糊,没有明确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地位。

4.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忽视了专业技能的可持续发展性。

不少院校将将创新教育的重点停留在专业竞赛之上,忽视了竞赛中的关注重点,往往与今后岗位的技能发展需求相脱节;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将推动就业工作和创业的利益化实现作为引导学生创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把创业教育简单地定位为“企业主速成教育”,参与创业实践的学生急于寻找商业机会,重创业经营,轻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

三、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定位
从整个高职教育过程来看,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体,其培养的人才在内涵和外延方面既不等同于创新型人才,也有别于创业型人才,更不是创新型人才与创业型人才的简单叠加,而是以创新与创业教育为基础平台培养出来的复合型实践人才。

1.创新创业教育以专业教育为起点。

对于大学生这一以知识和技能为首要创业资本的群体而言,在专业教育中深入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将其创新创业建立在专业特点的基础上,与专业课程相互结合,将创新创业方法与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进而形成创新创业的思维和能力是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牢牢把握的主要原则。

2.培养要素以职业发展需求为依据。

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

从能力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上,职业能力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部分。

高职学生在三年培养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方面的锻炼和提高要与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同步进行。

“双创型”人才职业能力结构的专业能力包括基本专业能力和核心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发展学习能力和技能创新能力
为主;社会能力包括团队组织协调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力。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一种“可携带的能力”,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一种“准能力”的培养,是为进入岗位后的适应与发展能力的培养,在培养的全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与发展,做到因材施教。

3.培养体系以一体化渗透式为特征。

面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确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活动课程为载体,以团队导师制为基础,以分层培养为方法”的一体化渗透式教育理念。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机整合教学环节、培训环节、活动课程环节和校企产学研四个主要培养环节,在全过程进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新创业方法的引导教育,形成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职业能力层化培养体系,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主体,立足于岗位需求的专业能力层、职业技术的专项能力层、行业特性的职业素养层和团队合作的“双创”职业能力层四个培养层次,使学生能多角度、多选择、多切入点地进入“双创型”职业能力层化培养体系,开辟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新途径,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多赢局面,切实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4.培养载体以活动课程开发为创新。

活动课程开发的目的是要将课程的实施过程隐性化,将课程的实施效果显性化,即以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生命体验作为学生个体意识提升的途径,师生在生活世界中通过交往共同建构专业的累积、创新思维的形成和社会生活的体验。

通过开展如创新工作室、研究性项目等各类以学生为主导的实践性、开放性、灵活性、多形式的活动和项目,引导学生形成将理论与实践知识融会贯通并内化的能力,探求如何将创业精神和专业能力迁移到各项工作与学习活动中去,使其在发展的道路上更有远见、魄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对未来世界的适应性。

四、“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实施选择
1.构建“双创型”人才职业能力层化培养实施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之间互相衔接。

分层式的培养模式符合实践教学的规律性,递进式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全面发展。

根据“双创型”人才职业能力结构的特征分析,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的职业能力层化培养体系(如下图所示)。

2.落实“双创型”人才培养载体。

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是以岗位需求为第一要素的,所以人才培养的载体必须与岗位需求相关联,即设计出具体的“双创型”人才职业能力层化培养体系是有机整合教学环节(课堂、实践、网络互动平台、实训)、培训环节(课程认证、技能鉴定)、活动课程环节(课程兴趣小组、竞赛、TRIZ创新培训、SYB培训)和校企产学研(研究性课程、横向项目、企业外包项目、订单企业课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四个主要环节,涉及从培养目标、教学环节、课程体系到考核评价的全过程。

所涉及的课程以任务形式进行组织,通过项目逐一贯穿,组织团队全力实施,最终达到学生主动探究,自我学习,在自主发展的过程中获得综合实力的提升。

这是“双创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能否成功推进和被企业、行业乃至社会所认可的关键。

3.建立“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执行体制。

“双创型”人才的培养,要营造“包容兼蓄、多元共生”的环境氛围,体现创新性,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培养的对象是面向所有学生,采取不分年级、自愿报名、择优录用的原则;学生完成相应阶段的训练后,可以选择继续下一层或者退出;学生参与活动和接受考核后,由系、部颁发参加活动证明或证书,完成较好的项目可以给予相应的实践创新学分。

对于师资的支撑,应形成第一、二层培养师资以青年专业教师和实验室人员为主体,鼓励专业教师按照自身特点,强化校企合作和项目开发能力;第三、四层培养师资应以具备一定研究能力与团队管理能力的骨干教师和专业主任为主体,同时加以辅导员的创新创业教育引导。

对于每一层的管理,要依照学生自身特点按项目分组,鼓励有创新内容的作品参加各类大赛。

[参考文献]
[1]谢小荫,孙伟,战弋.中美高校素质、创新、创业教育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比较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8(12).
[2]孙晓梅.试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功能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
[3]徐辉.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J].江苏高教,2009(6).
[4]胡建波.汤伶俐.职业能力的内涵与要素分析[J].职教论坛,200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