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典型的采集服务器体系结构设计
系统概要设计中的构架设计(1)【共15页】
系统概要设计中的构架设计(1)----------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第三章系统概要设计中的架构设计系统分析的目的就是把需求转换为系统的设计,分析与设计是一个前后相互关联的过程。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读者将被引入软件开发的设计阶段。
软件系统的设计一般分为概要设训和详细设计,概要设计中最重要的工作是系统的架构设计。
从软件系统的开发实现角度来看,系统的架构设计主要可以分为逻辑架构设计与物理架构设计两个紧密相关的设计内容。
系统的逻辑架构设计结果定义了应用系统中的基本逻辑组成元素,以及这些逻辑元素之间的关系,这在UML中主要通过架构包图来表示;系统的物理架构设计主要关注“目标程序及其依赖的运行库和系统软件”如何安装或部署到客户最终环境的物理主机中、以及如何部署主机(如各种形式的服务器主机)和网络配置来保证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可伸缩性和稳定运行性等方面的要求、这主要通过UML中的部署图来表示。
在系统的架构设计中,应尽可能地分析清楚系统中哪些逻辑元素是稳定的需求,哪些是经常变化的需求。
以便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能够将软件系统的核心部分建立在稳定的需求上。
本章主要介绍系统概要设计中与“架构设计”有关的内容,并通过州上商城项目中系统架构设计的示例来阐述与架构设计有关的思想、原则和方法以及模式的具体应用。
3、1 概要设计3、1、1 软件系统设计概述1、软件系统设计概述(1)什么是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就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平台,完成软件系统的整体功能(也就是把软件需求转变为软件的具体方案)的实现。
从工程管理的角度来看,软件设计分为如下两个阶段: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图3、1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具体工作内容。
图3、 l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具体工作内容概要设计的工作重点在于进行系统的静态结构或者高层架构设汁;详细设计的工作重点在于系统的用户界面、动态结构设计以及测试计划的制定等。
智能抄表系统的低功耗设计
下行 通信
i
上行 通信
和供 电局等机构 的营业收费系统相连,可以实现抄表 管理、 收 费一 体 化 【 。
将计算机技术 、 网络 技术 和 微 电子 技 术 的最 新 研 究 成 果 应 用 于 抄 表 系 统 , 需 要 人 员 到达 现 场 就 能 完 成 数 据 自动 采 不 集 、 时 发送 和 实 时监 控 , 样 可 以节 省抄 表 的 时 间 、 力 、 定 这 人 物 力 , 提 高 工 作 效 率 】 。另 外 , 自动 抄 表 系 统 可 以获 得 实
出一 对 正 负双 向脉 冲 电信 号 。 计 数 方 面 ,如 果 采用 光 电 式 在 传 感 器 和 霍 尔 开 关 式 传 感 器 ,当 电能 表 的 计数 齿 轮 反转 时 ,
信 号 ,并 与 上 行通 信 的接 口 电路 连 接 ,同 时 需设 计 上 行 通 信 与 主控 计算 机 的接 口 电路 。 2 约 0至 4 采 集 器 需配 置 一 个 0个
对 光 电传 感 器 、 尔 传 感 器 、零 功 耗 磁 敏传 感器 等几 种 霍 传 感 器 进 行 比较 可 以看 出, 功 耗 磁 敏 传 感 器 无 功耗 且抗 干 零
Mc c pt pc i s o 2 N .21 io m u r plao 1 8 o,0 r o eA itnV . , 3 2
文 章 编 号 : 10 —5 X(0 2304 3 0 77 7 2 1 )—090
开 应用 发
微型 壁垒
!竺篁 堂
智 能抄 表 系统 的低 功 耗 设 计
因有 3 1 :( )各种机械表在应用 中已相 当成熟 , 密、可靠 ; 精
( )能 够 在 不 影 响 基 本 性 能 的情 况 下 加装 远传 电路 ; ( ) 2 3 加 装 远 传 电路 后 , 备 了机 械 与 远 传 两 套 显 示 ,且 具 备一 致 具
软件工程第五章结构化设计
服务注册中心
发现
注册
服务消费者 调用
服务提供者
并发系统的集中式控制模型
传感器进程 用户界面Fra bibliotek传动装置进程 系统控制器
计算进程 故障处理器
系统控制模型
事件驱动系统
广播模型:发生的事件广播到所有子系统,任何能处理 该事件的子系统都会响应。该模型适用于基于网络的分 布式系统。
广播模型中的子系统注册其感兴趣的特别事件 广播模型的优点是进化比较简单
软件模块化设计
模块是一个独立命名的,拥有明确定义的输入、输出 和特性的程序实体。
软件的模块化设计(Modular Design)。系统是有 一个个模块组装而成。
软件模块化设计优点
可以简化软件的设计和实现 提高软件的可理解性和可测试性 软件更容易得到维护。
软件模块化设计缺点
结构化设计阶段 数据流设计方法 面向数据的设计 结构化程序设计 案例分析
结构化设计概述
结构化设计方法(Structured Design, SD)是基于模 块化、自顶向下细化、结构化程序设计等程序设计技 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结构化设计方法用模块结构图来表达程序模块之间的 关系。
缺点是子系统都知道是否和什么时候处理事件,这可能会引 起冲突。
中断驱动模型:由中断处理器对来自外部的中断进行检 测,然后在其他组件中处理这些中断。该模型适用于对 定时有严格要求的实时系统。
只用在硬件实时系统中,要求对一些事件能做出及时响应
总线架构
像水管一样随意接入 像PCI总线一样即插即用
第三部分软件设计与建模
结构化软件设计
阳王东
回答问题
什么是软件设计?有哪些阶段和任务? 什么是模块化设计?有哪些原理? 什么是软件结构和体系结构?二者有什么区别? 数据流有哪些类型?如何区分? 数据流映射的步骤是什么? 什么是结构化程序设计?有哪些工具? 什么是JSD方法?具体步骤是什么?
精品PPT课件--第9章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模式
9.1 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 体系结构的重要作用
体系结构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1)体系结构的表示有助于风险承担者(项目干系
层次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支持基于抽象程度递增的系统设计,使设计者可以把
一个复杂系统按递增的步骤进行分解。 (2)支持功能增强,因为每一层至多和相邻的上下层交
互,因此,功能的改变最多影响相邻的内外层。
9.2 典型的体系结构风格
(3)支持复用。只要提供的服务接口定义不变,同一层的 不同实现可以交换使用。这样,就可以定义一组标准 的接口,从而允许各种不同的实现方法。
9.1 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2.风格
风格是带有一种倾向性的模式。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 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模式,但我们根据经验,通常会强烈 倾向于采用特定的模式,这就是风格。
每种风格描述一种系统范畴,该范畴包括: (1)一组构件(如数据库、计算模块)完成系统需要的某
种功能; (2)一组连接件,它们能使构件间实现“通信”、“合作”
个对象的表示,而不影响其他对象。 (2)设计者可将一些数据存取操作的问题分解成一些交互
的代理程序的集合。
9.2 典型的体系结构风格
其缺点如下: (1)为了使一个对象和另一个对象通过过程调用等进行
交互,必须知道对象的标识。只要一个对象的标识 改变了,就必须修改所有其他明确调用它的对象。 (2)必须修改所有显式调用它的其他对象,并消除由此 带来的一些副作用。例如,如果A使用了对象B,C 也使用了对象B,那么,C对B的使用所造成的对A 的影响可能是料想不到的。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目标是实现可靠、可扩展、可维护、可重用和可测试的软件系统。
一个好的体系结构设计可以尽量减小系统的复杂性,提高系统的可理解性,减少系统的维护成本,并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以应对未来的需求变化。
在进行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时,一般可以采用以下的步骤:1.确定软件需求:在开始体系结构设计之前,必须明确系统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和约束条件。
需求的明确和准确是体系结构设计的基础。
2.选择合适的体系结构模式:根据系统需求和设计目标,选择适合的体系结构模式。
常用的体系结构模式包括分层模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主从模式、事件驱动模式等。
不同的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场景,选择合适的模式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维护性。
3.划分模块和组件:根据系统需求和体系结构模式,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和组件。
每个模块和组件应该具备清晰的责任和功能,并且之间应该有清晰的接口和依赖关系。
4.定义接口和交互方式:对每个模块和组件定义清晰的接口,明确它们之间的交互方式和协议。
接口应该具备明确的输入和输出,并且要符合系统的需求和约束条件。
5.设计系统结构图:根据模块和组件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绘制系统结构图。
结构图应该具备良好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可以方便开发人员理解系统的结构和流程。
6.实现和测试系统:根据系统结构图,实现系统的各个模块和组件,并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
测试过程应该覆盖系统的各个功能和交互,并尽早发现和解决问题。
7.优化和重构:在系统实现和测试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性能问题或设计问题。
在此时可以对系统进行优化和重构,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总之,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
一个良好的体系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为软件开发提供良好的基础。
SCADA系统
系统概述说明SCADA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
它可以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
由于各个应用领域对SCADA的要求不同,所以不同应用领SCADA系统域的SCADA系统发展也不完全相同。
SCADA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最为广泛,技术发展也最为成熟。
它作为能量管理系统(EMS系统)的一个最主要的子系统,有着信息完整、提高效率、正确掌握系统运行状态、加快决策、能帮助快速诊断出系统故障状态等优势,现已经成为电力调度不可缺少的工具。
它对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与经济效益,减轻调度员,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与现代化,提高调度的效率和水平中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SCADA在铁道电气化远动系统上的应用较早,在保证电气化铁路的安全可靠供电,提高铁路运输的调度管理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铁道电气化SCADA系统的发展过程中,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产品,同时我国也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SCADA产品与设备,这些都带动了铁道电气化远动系统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发展历程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全名为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
SCADA系统自诞生之日起就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
SCADA系统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三代。
第一代是基于专用计算机和专用操作系统的SCADA系统,如电力自动化研究院为华北电网开发的SD176系统以及在日本日立公司为我国铁道电气化远动系统所设计的SCADA计算监测中心H-80M系统。
这一阶段是从计算机运用到SCADA系统时开始到70年代。
第二代是80年代基于通用计算机的SCADA系统,在第二代中,广泛采用VAX等其它计算机以及其它通用工作站,操作系统一般是通用的UNIX操作系统。
在这一阶段,SCADA系统在电网调度自动化中与经济运行分析,自动发电控制(AGC)以及网络分析结合到一起构成了EMS系统(能量管理系统)。
架构选型必读:集中式与分布式全方位优劣对比
架构选型必读:集中式与分布式全⽅位优劣对⽐应⽤现状⽐较由于历史原因,集中式架构多⽤于传统银⾏、电信等⾏业。
主机资源集中在⼤型主机或⼩型机上。
集中式架构下,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基础软件” 均为闭源商⽤系统。
集中式架构的典型案例是 IOE(IBM、 Oracle、EMC)提供的计算设备、数据库技术和存储设备共同组成的系统。
近年来,分布式架构在 Google、Amazon、Facebook、阿⾥巴巴、腾讯等互联⽹公司⼴泛应⽤的基础上,也被⾦融⾏业越来越多关注和应⽤。
分布式架构⼀般采⽤性价⽐更⾼的 PC 服务器、分布式数据库和⼤量 PC 内存闪存,程序同时运⾏在众多 PC 服务器上。
图 1 集中式与分布式系统⽰意图核⼼要素⽐较以下是两种架构的核⼼要素对⽐分析:集中式架构分布式架构业务⽀撑能⼒经济性★★★★★⾃主性/安全性★★★★★★灵活性/兼容性★★★★★★★★扩展性/伸缩性★★★★★★★★可⽤性、⼀致性和可靠性可⽤性★★★★★★★★⼀致性/可靠性★★★★★★★★★运维复杂度和故障恢复能⼒维护性★★★★★★★★★业务恢复★★★★★★★★★表 1 集中式与分布式架构核⼼要素对⽐业务⽀撑能⼒⽐较客观讲,分布式架构在价格成本、⾃主研发、灵活兼容、伸缩扩展⽅⾯有⽐较显著的优势。
互联⽹⾏业具有请求量⼤、数据量⼤的特点,业务上⼜可能在集中的时间段出现⾼于⽇常流量数倍的业务⾼峰,这些特征对架构的可扩展性提出了极⾼的要求。
在集中式架构下,为了应对更⾼的性能、更⼤的数据量,往往只能向上升级到更⾼配置的机器,如升级更强的 CPU、升级多核、升级内存、升级存储等,⼀般这种⽅式被称为 Scale Up。
但单机的性能永远都有瓶颈,随着业务量的增长,只能通过 Scale Out 的⽅式来⽀持,即横向扩展出同样架构的服务器。
在集中式架构下,由于单个服务器的造价昂贵,所以 Scale Out 的⽅式成本⾮常⾼,⽆法做到按需扩展。
和利时MACS6系统结构模板
系统网
SNETA SNETB
系统硬件结构
3.硬件结构——系统网络
系统网节点的地址标定 冗余系统网网段设定: SNETA 128网段 SNETB 129网段 工程师站、操作员站、历史 站作为同类站标定地址,如图。 站号范围[80-111,208-239]
令牌总线网(DNT)
服务器、网络、电源、模块 控制器、模块、网络部件
自诊断技术
低功耗设计技术 结构设计技术 制造技术
通道、部件、站级、系统
控制器、模块无风扇设计 散热、防尘、模块化 SMT表面贴生产技术
DCS概述
2.DCS在工业结构中的位置
DCS—工业控制层
信息管理设备平台
DCS控制设备平台
现场工艺设备平台
系统网络
控制网络
现场控制站#10
操作员站:80-111,208-239 现场控制站: 10-73 I/O模块设备号:10-109 (KM) 8-125(SM) 2-125(FM)
系统硬件结构
4.系统多域结构概述
项目与域关系示意图 项目:这里的项目是指有着共同任务的若干相关工程的总和。 域:一个工程称作一个域,域号范围0-14。 项目与域的关系:项目是多域时,在一个项目可实现多域间通讯,不同项目间的域不能通讯 ;一个项目最多有15个域,系统最多可创建32个项目。
主要应用技术说明网络技术令牌总线网dnt全面冗余技术服务器网络电源模块热插拔技术控制器模块网络部件自诊断技术通道部件站级系统低功耗设计技术控制器模块无风扇设计结构设计技术散热防尘模块化制造技术smt表面贴生产技术dcs概述2dcs在工业结构中的位置dcs工业控制层现场工艺设备平台dcs控制设备平台信息管理设备平台dcs概述2dcs在工业结构中的位置dcs工业控制层dcs概述3dcs在工业结构中的作用dcs概述3dcs在工业结构中的作用过程对象数据转换控制运算传送数据和诊断结果到上层网络控制指令输出单元输入信号采集单元人机界面监视控制操作dcs系统现场过程对象主控单元io输出模块io输入模块操作员站以太网连接dcs系统现场现场总线连接仪表变送器阀门执行机构阀门执行机构仪表变送器我们可以把上述过程引申如下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4.1 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
软件系统设计的5个核心内容: 体系结构设计 模块设计(对象或类设计) 用户界面设计 数据库设计 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也称详细设计)
依据“分而治之”的思想,把系统设 计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高层设计阶段、 概要设计阶段和详细设计阶段。高层设计 阶段的重点是体系结构设计。概要设计阶 段的重点是模块设计(对象和类设计)、用 户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详细设计阶段 主要进行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设计工作 流程如图4.1所示。
4.4.2 体系结构的选择
体系的选取有如下几点关键问题: (1) 是单机还是客户机/服务器系统? (2) 是常规应用开发还是底层开发(是否有 单片机系统)? (3) 客户机最大终端数是多少?
(4) 是否提供给第三方应用编程接口? (5) 网络(或数据通信)是什么连接方式? (6) 数据文件的保存方式(文本、本地数据 库、大型数据库)?
在三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中,由于 数据访问是通过功能层进行的,因此客户 端不再与数据库直接建立数据连接。也就 是说,建立在数据库服务器上的连接数量 将大大减少。
4.4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4.4.1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原则 一个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的好不 好,可以用合适性、结构稳定性、可扩展 性、可复用性等特征来评估。 (1) 合适性 (2) 结构稳定性 (3) 可扩展性 (4) 可复用性
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风格有经典软件 体系结构风格,如管道和过滤器;两层客 户机/服务器结构风格;三层客户机/服务 器结构风格;浏览器/服务器风格等等。
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的原则是 满足合适性、结构稳定性、可扩展性、可 复用性。模块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信息隐蔽、 高内聚、低耦合。
软件架构风格
第三章软件架构风格软件架构风格概述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能否使用重复的体系结构模式,即能否达到体系结构级的软件重用。
也就是说,能否在不同的软件系统中,使用同一体系结构。
基于这个目的,学者们开始研究和实践软件体系结构的风格和类型问题。
软件体系结构风格是描述某一特定应用领域中系统组织方式的惯用模式。
它反映了领域中众多系统所共有的结构和语义特性,并指导如何将各个模块和子系统有效地组织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按这种方式理解,软件体系结构风格定义了用于描述系统的术语表和一组指导构件系统的规则。
对软件体系结构风格的研究和实践促进了对设计的复用,一些经过实践证实的解决方案也可以可靠地用于解决新的问题。
体系结构风格的不变部分使不同的系统可以共享同一个实现代码。
只要系统是使用常用的、规范的方法来组织,就可使别的设计者很容易地理解系统的体系结构。
例如,如果某人把系统描述为"客户/服务器"模式,则不必给出设计细节,我们立刻就会明白系统是如何组织和工作的。
软件系统结构风格通常分为三种模式,即架构模式,设计模式,代码模式。
这三种不同的模式存在于它们各自的抽象层次和具体层次。
架构模式是一个系统的,多层次策略,涉及到大尺度的组件以及整体性质和力学。
它描述软件系统里的基本结构组织或纲要,提供一些事先定义好的子系统,指定它们的责任,并给出把它们组织在一起的法则和指南。
架构模式的好坏可以影响到总体布局和构架结构。
设计模式是中等尺度的结构策略,它描述了普遍存在的相互通讯组件中重复出现的结构.这种结构解决了在一定背号中的具有一般性的设计问题,定义出了子系统或组件的微观结构。
设计模式的好坏不会影响到系统的总体布局和总体框架。
代码模式是底层次的模式,并与编程语言密切相关,它描述怎样利用一个特定的编程语言的特点来实现一个组件的某些特定的方面或关系。
代码模式的好坏会影响到一个中等尺度组件的内部、外部结构或行为的底层细节,但不会影响到一个部件或子系统的中等尺度的结构,更不会影响到系统的总体布局和大尺度框架。
图书馆自动化 第三章 Z39.50
11
C/S、B/S与Z39.50
数据库服务器 专 用 通 讯 接 口 Z39.50 中间件
Z39.50 客户端
数 据 库 内 核
专用客户端
图1 以中间件的形式为原有服务器系统增加Z39.50服务的原理示意图
12
C/S、B/S与Z39.50
3、B/S与Z39.50 B/S:
万维网是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另一种形态,万维网服务器 (Web Server)几乎可以被任何计算机平台上的万维网客户端浏 览器(Web Browser)访问。 我们将这种体系结构称为“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Browser Server Architecture),即B/S,以区别于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 在B/S体系结构中,Web Server承担了大部分的处理任务,客户 端一般只需要浏览软件,如IE,Netscape,Firefox等,其作用仅 限于提供输入信息的手段并显示由服务器输出的页面文件。
30
4.馆际互借
过去,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基本上是通过手工方式进行 的。虽有少数图书馆通过计算机实现馆际互借服务, 但因使用不同的管理系统软件,很难跨越不同的管理 系统软件实现计算机作业。 Z39.50标准的实施,不但可以使读者随时获取馆藏信 息,还可以提供发送图书的服务,实现相应的帐户管 理和结算功能,可以一次完成对其它图书馆资料的查 询和申请馆际互借的过程。
17
什么是Z39.50
Z39.50是一个有关信息检索的标准,根据这个标 准构成的检索系统,可以检索多种不同类型的信
息,如文本、图像和其他多媒体资源。
根据这个标准构成的检索系统,能够使客户端对 因特网上多个不同的数据库系统进行检索。 标准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共享接口规范,在体 系结构上力求完美严谨,具有极大的潜在应用价 值。
概要设计中的软件体系结构
概要设计中的软件体系结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软件体系结构是指将软件系统的各个部分组织起来,并确定其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概要设计中的软件体系结构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从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重要性、设计原则和常见类型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软件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的结构和联系。
它描述了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以及各个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软件体系结构包括系统的组成部分、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数据流向等内容,它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思想。
软件体系结构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软件体系结构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明确系统的整体架构,为后续的详细设计和实现提供指导。
软件体系结构可以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使系统更易于维护和升级。
良好的软件体系结构还可以降低系统后期的修改成本,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在进行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设计原则,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常见的设计原则包括:1.模块化原则: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具有明确的功能,并且模块之间尽可能减少依赖关系,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分层原则: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3.信息隐藏原则:模块之间减少直接依赖关系,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并对模块内部的实现细节进行隐藏,以减少模块之间的耦合性。
4.数据流控制原则:规定数据流向和控制规则,确保数据在系统中的正确流动,并控制系统中的数据访问。
4.软件体系结构的常见类型根据系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软件体系结构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类型包括:1.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系统由客户端和服务器组成,客户端负责用户界面和用户交互,服务器负责业务逻辑和数据处理。
2.分布式体系结构:系统由多个分布式节点组成,节点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实现系统的分布和负载均衡。
数据仓库(Teradata)
服务使用的财务信息 / 财务记录产品的成本和付款
OFFER (服务)
产品产生事件 / 事件包括产品类
定位网络/ 网络支持的位置
NETWORK (网络)
服务通过网络实现 / 网络支持服务
网络产生事件 / 事件包括网络类
广告针对特定产品 /
产品通过广告实现营销
cLDM – 核心主题
ETL服务器
AT&T
中央数据库
Fload Mload Fexport TPump Access Module
End Users
Teradata电信业cLDM的商业价值
使你能够轻松回答下列业务问题…
▪ 谁是我们最有价值的客户… ▪ 按在网时间、消费金额、收入、年龄、地域、业务规模... ▪ 按产品使用情况 (国内、国际、接线员服务、呼叫卡、全部)
▪ 在我们最好的客户中,谁最有可能流失? ▪ 我们的基站有问题吗? 我们可以将流失模式与用户的家庭关系或一个呼叫
Teradata数据仓库
Dr. Zhang Jian Senior Technical Consultant TD China, Apr., 2009
公司介绍
NCR公司介绍
▪ 创建于1884年,120年历史 ▪ 包括三大部门
– 数据仓库事业部 / Teradata – 金融服务 / ATM – 零售服务 / POS
•LDM逻辑数据模型 •详细交易数据 •面向主题 •3NF
•数据清洗/转换/加载 •文本文件
结算
•数据转换/压缩/传输 •文本文件 •标准数据接口
•面向业务流程 其他 •3NF
Teradata电信业cLDM
ADVERTISEMENT (广告)
CIMPLICITY介绍
1、CIMPLICITY软件在当前的工业自动化系统中软件的应用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特别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上位机软件其在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已经被系统设计人员放在很重要的地位来考虑,越来越多的用户在关心上位机软件的功能和应用的范围,一般意义上的上位机软件应具有人机界面和数据采集与监督控制等功能,上位机软件的这些作用可以从以下两个不同的方面来考虑:所示的应用中上位机软件作为人和机器与过程的一个界面,是将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集成单元,使人可以参与控制,在这种系统中上位机软件可以被称之为人机界面软件(MMI)。
同样作为一个界面,此时上位机软件担负的是将控制与管理集成的作用,好的上位机软件可以直接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传输给管理信息系统中。
实现两类不同系统的无缝隙数据交换由此看来,一个真正的强功能上位机软件的功能可以由下面的图来描述: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机界面和数据采集与监督控制软件是处于整个控制系统的中心地位,它将控制设备、管理系统和人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控制设备中所产生的工厂数据被采集到上位机系统中并以形象的方式提供给操作人员;操作人员或者系统管理人员对过程和设备的操作指令通过上位机下发给控制设备;上位机将采集到的过程中的数据加以整理和格式化形成生产数据并传给管理系统;同时管理系统产生的对生产过程的调度和决策命令也传给上位机分解和下发。
目前,不少供应厂商可以提供相应的上位机软件系统,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应用范围也不一样。
而尤为值得推荐的是一个名为CIMPLICITY系统的软件,它是美国GE Fanuc公司推出的能够提供企业级解决方案的人机界面和数据采集与监督控制软件。
GE Fanuc公司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控制系统生产厂家,它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同时提供自行开发的软硬件产品,而其软件系统又是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并具有很强的特点。
以下介绍的是CIMPLICITY系统的一些主要的功能和特点。
软件的组成:CIMPLICITY系统是模块化的软件结构,它由软件核心,基本系统,可选模块和设备通讯组件等组成:CIMPLICITY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能够支持多平台,CIMPLICITY能够运行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Intel系列微处理器的个人计算机、DEC Alpha工作站、HP-9000系列、IBM PowerPC、IBM RS-6000和DEC VAX等不同系列。
SCADA系统介绍
SCADA在制药行业中的作用: 制药行业各方面都要求遵循质量规范,其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完 整性是药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重要的一环。
在制药过程涵盖的各个领域和阶段,如固体制剂、无菌制剂、 生物制药等,SCADA 系统都能进行数据采集,从而保证对生产关 键工艺参数的采集准确性,并确保其有明确的验证文件支持。同时, 为了防止意外,SCADA系统还需要配备有UPS,并具备灾难恢复机 制,遇到突发状况能够迅速还原,最大程度减少数据损失。
网络式SCADA系统具有两种体系结构: 1.客户机/服务器结构(Client/Server结构,简称C/S结构)
C/S结构中的服务器通常采用高性能的PC或工作站,并配备使 用大型数据库系统。客户机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 C/S结构中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以“请求-响应”的方 式进行。客户机先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再响应这个请求。 C/S结构最重要的特征是:它不是一个主从环境,而是一个平 等的环境,即C/S系统中各计算机在不同的场合既可能是客户机, 也可能是服务器。如在SCADA系统中,当SCADA服务器向PLC请 求数据时,它是客户机,而当其他操作站向SCADA服务器请求服务 时,它就是服务器。这种结构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 将任务合理分配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 销。
通信网络
通信网络是SCADA系统能够实现数据通信的基础, 是SCADA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在SCADA系统中,普遍采用适配标准TCP/IP协 议的以太网通讯方案,结合已经采用以太网通讯的上层 MES、ERP架构,可以实现以太网一网到底。 以太网通讯具有诸多优势,如通讯距离长,数据传 输量大,成本低,施工简单等等。 在SCADA系统中,各下位机之间通过现场总线进行 连接,各上位机之间则通过局域网络进行连接,还可以 通过设置WEB服务器,用于提供远程监控网络。
资源数据采集技术方案
资源数据采集技术方案公司名称2011年7月二O一一年七月目录第1 部分概述 (3)1.1 项目概况 (3)1.2 系统建设目标 (3)1.3 建设的原则 (4)1.3.1 建设原则 (4)1.4 参考资料和标准 (5)第2 部分系统总体框架与技术路线 (5)2.1 系统应用架构 (6)2.2 系统层次架构 (6)2.3 关键技术与路线 (7)第3 部分系统设计规范 (9)第4 部分系统详细设计 (9)第 1 部分概述1.1 项目概况Internet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库和全球范围内传播知识的主要渠道,站点遍布全球的巨大信息服务网,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信息源。
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都越来越多地依赖对网上信息资源的利用。
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它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Internet成为人们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的桥梁。
网络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大量信息的产生,如何在海量的信息源中查找搜集所需的信息资源成为了我们今后建设在线预订类旅游网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信息的获取和信息的及时性。
而Web数据采集可以通过一系列方法,依据用户兴趣,自动搜取网上特定种类的信息,去除无关数据和垃圾数据,筛选虚假数据和迟滞数据,过滤重复数据。
直接将信息按照用户的要求呈现给用户。
可以大大减轻用户的信息过载和信息迷失。
1.2 系统建设目标在线预订类旅游网是在线提供机票、酒店、旅游线路等旅游商品为主,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综合资讯信息、全方位的旅行信息和预订服务的网站。
如果用户要搜集这一类网站的相关数据,通常的做法是人工浏览网站,查看最近更新的信息。
然后再将之复制粘贴到Excel文档或已有资源系统中。
这种做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在查找的过程中可能还会遗漏,数据转移的过程中会出错。
针对这种情况,在线预订类旅游网信息自动采集的系统可以实现数据采集的高效化和自动化。
软件体系结构知识点概要
软件体系结构知识点概要软件体系结构是指一个软件系统内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是软件系统的基础架构,用于定义系统的整体结构以及各个组件的功能和职责。
软件体系结构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需求分析阶段是确定软件系统的用途和功能需求,包括对用户需求、系统约束和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分析。
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明确的规划,对于不同的系统需求,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体系结构模式。
架构设计阶段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体系结构模式和技术,进行系统的整体设计。
常用的体系结构模式包括层次结构模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发布-订阅模式、管道-过滤器模式等。
在架构设计阶段,需要考虑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等方面的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进行设计决策。
评审阶段是对架构设计进行评审,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评审包括对系统的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评价,并对设计的技术和模式进行验证。
评审的目的是发现和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减少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风险。
验证阶段是对已经实现的系统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的符合需求。
验证可以采用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等方法,验证的结果可以反馈给设计人员,以便进行修正和优化。
在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一些重要的设计原则和概念。
首先,模块化原则是指将系统拆分为若干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具有明确定义的职责和功能。
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实现模块的解耦和独立开发,同时也方便了系统的维护和扩展。
其次,高内聚低耦合是指模块内部的组件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而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较弱。
高内聚能够提高模块的复用性和可维护性,低耦合能够减少模块之间的依赖和影响,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另外,分层架构是一种常用的体系结构模式,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层次,每个层次完成特定的功能。
分层架构提供了清晰的界面和抽象层,可以降低系统的复杂性,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SCADA)描述_V2
WinCC OA
WinCC OA 安装OPC Server软件
西门子PLC
S7协议 非西门子PLC
…
OPC DA/UA协议 …
西门子PLC S7协议
非西门子PLC OPC方式
Page 14
Siemens
数据采集方式——非PLC类型
文件传送
Page 15
报文传送(socket)
数据库传送
WebService传送
计数信息类 质量数据类 追踪类 人员类 环境能耗类 物流 维修维护类 工艺文件
Page 13
内容 机台信息、设备运行状态、呼叫、生产过程数据、调用程序,工装信息、配方信息
工位总报警和详细报警信息 订单、生产序列、工艺参数要求、班次信息、时间同步,程序、辅料,装配清单
工位合格、不合格产品计数信息,循环时间
机器人
PLC
现场总线系统
操作面板
分布式IO 转换器
自动焊接机
检测设备 E x
天车
RFID
Page 7
扫描设备
传感器,变送器
电机、驱动器
安全区域
Siemens
系统典型结构(环网)
监控库户端
IT网络
防火墙
工业网络
车间一
工厂级生产监控系统
工厂级生产指挥中心
防火墙 车间二
防火墙
车间三
其他车间网络
现场设备
Page 8
质量合格信号、质量项数据、质量标准
主工件识别码、物料条码信息,辅料条码信息
操作员信息 能源仪表数据采集,水、电、气、空调等信息 物流交互信号 维修信息 工艺文件下发
适用 PLC、PC
PLC PLC
PLC PLC、PC PLC、PC PLC、PC PLC PLC PC PC
第五节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
• (2)数据的储存管理功能较为透明。 • 在数据库应用中,数据的储存管理功能,是 由服务器程序和客户应用程序分别独立进行的, 前台应用可以违反规则,并且通常把那些不同的 (不管是已知还是未知的)运行数据,在服务器 程序中不集中实现,例如访问者的权限,编号可 以重复、必须有客户才能建立定单这样的规则。 所有这些,对于工作在前台程序上的最终用户, 是“透明”的,他们无须过问(通常也无法干涉) 背后的过程,就可以完成自己的一切工作。在客 户服务器架构的应用中,前台程序不是非常“瘦 小”,麻烦的事情都交给了服务器和网络。在 C/S体系下,数据库不能真正成为公共、专业化 的仓库,它受到独立的专门管理。
B/S架构软件的优势与劣势
• (1)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 • 目前,软件系统的改进和升级越来越频繁,B/S架构的产品明 显体现着更为方便的特性。对一个稍微大一点单位来说,系统管 理人员如果需要在几百甚至上千部电脑之间来回奔跑,效率和工 作量是可想而知的,但B/S架构的软件只需要管理服务器就行了, 所有的客户端只是浏览器,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维护。无论用户 的规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机构都不会增加任何维护升级的工作 量,所有的操作只需要针对服务器进行;如果是异地,只需要把 服务器连接专网即可,实现远程维护、升级和共享。所以客户机 越来越“瘦”,而服务器越来越“胖”是将来信息化发展的主流 方向。今后,软件升级和维护会越来越容易,而使用起来会越来 越简单,这对用户人力、物力、时间、费用的节省是显而易见的, 惊人的。因此,维护和升级革命的方式是“瘦”客户机,“胖” 服务器。
典型的B/S模式应用系统网络结构如下图
C/S和B/S 之比较
• C/S和B/S是当今世界开发模式技术架构 的两大主流技术。C/S是美国 Borland公 司最早研发,B/S是美国微软公司研发。 目前,这两项技术以被世界各国所掌握, 国内公司以C/S和B/S技术开发出产品也 很多。这两种技术都有自己一定的市场 份额和客户群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典型的采集服务器体系结构设计一个基于大量可复用模块的系统架构作者:成晓旭/cxxsoft(声明:版权保留,欢迎转载、请保证文章完整性)1、整个系统简介假设系统是一个常见的监控、数据采集系统的实例缩影:系统的最底层是硬件采集设备,硬件设备完成整个系统与外界环境或者设备的交互;上层的软件系统完成与自己硬件设备的交互,并且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存储、展现。
2、问题在我工作的软件项目中,类似的应用存在于多个软件系统中,虽然这些系统在子系统设计及职责划分方面也如上图一般进行了明确的分层及模块化,但在核心的“通信采集子系统”的设计及实现上存在诸多通病,导致整个子系统的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测试性、对需求变动的适应性极差。
集中表现在:A、整个系统被设计成一个“非常庞大”的“业务调度控制类”:此类中包括几乎所有的通信业务管理、通信中转、界面显示驱动、显示数据生成等。
B、在通信方式实现类(比如:串口通信类、语音卡控制类、TCP/IP通信类)中完成所有业务处理功能:通信任务管理、下行命令队列管理、通信数据的收发、通信协议的解析、业务数据的分析甚至存储,甚至有些系统中还包括显示数据的生成及界面显示驱动。
C、对于多任务并发,多个设备上、下行同时通信的管理非常复杂:在通信处理类中引入非常、非常多的数组来处理多任务并发,增加非常多的控制标志来标识记录具体某个设备当前所处的通信状态。
由于没有进行单独的业务抽象,当系统测试或上线运行之后,系统中实际的运行状态管理和运行标志判断,对调试人员或者系统维护人员来说,简单是一场噩梦!“整个系统就跟森林似的!”,已经是很多同事不约而同的感慨。
D、对于需求变化的适应性非常差:如果通信方式变了,对不起,你必须重新实现通信处理类;当然,所有的通信控制逻辑、协议解析、数据分析及存储、并行控制及管理、队列管理等功能你也必须重新开发了。
如果通信协议变了、数据分析逻辑变了,你必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在“通信处理类”的那成千上万行代码里找寻找你关心的蛛丝马迹。
E、几乎没有可复用性了:那个家伙熬更守夜花两周研究的语音卡控制代码,你想尊重一下那位大侠的劳动成果,直接拿过来用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那稀少的语音卡代码,早已淹没在茫茫的业务处理代码中了。
如果新签订的合同需要更换新的通信采集方式,那成千上万行业务控制代码你想将就用用也是难上加难的。
3、采集服务器设计采集服务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实现与硬件终端的通信、下行命令的执行、上行数据的接收、协议解析,并且完成业务数据的分析、存储以及显示驱动。
它既是系统的通信枢纽,也是业务核心。
下图是本人2004年设计的一个采集子系统体系结构的缩影。
A、通信采集子系统设计简介本系统设计主要参考了大量的实时系统设计模式,并分析、总结了以前多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经验与教训。
采集子系统的“外部系统接口类”,设计成Façade模式:在整个系统中,其它子系统需要执行什么控制命令、或者需要得到什么数据,只需通过“外部系统接口类”向采集子系统发出简单的命令请求,具体的实现细节不用操心,采集子系统完成命令之后,将结果再通过“外部系统接口类”反馈给命令发起者。
甚至命令的处理逻辑已经完全不同了,发起者仍然可以一如既往地执行相同的命令,得到其期望的反馈信息。
采集子系统借鉴“微内核”的实时设计模式:核心的通信、控制处理逻辑被严格封装在“采集控制器”中,“采集控制器”设计为一个抽象的“采集业务状态机”,也是一个自管理的可运行单元(比如:实现为一个线程、或者独立的服务进程),对外界实现一个通用的类似于计算机CPU一样的通信处理器,通过对其外围增加“命令队列”、“采集业务类”、“通信适配器”等“外围器件”实现一个针对具体功能应用的“主板”。
建立整个子系统的业务对象关联的是一个Mediator模式:用以最大可能地解耦各个功能组件,彻底解决各个功能组件之间直接相互引用(因为这些组件之间存在必然的逻辑关联)的问题。
每个功能组件都只需引用Mediator,也只需与Mediator类交互。
比如:外界接口类通过Mediator与命令队列交互,采集控制器的数据只能通过Mediator来存储到数据库中,从此不再引用复杂的数据库相关类及代码,采集到的数据也通过Mediator与显示控制器交互,不再与界面组件紧密耦合。
Mediator是采集子系统的业务调度中心和请求中转站,但是它从不自己具体实现任何功能。
在数据处理方面,引入“命令队列”作为数据缓存机制:“命令队列”是子系统“任务信息”的分界点,其上是任务的请求者,其下是任务的执行者,是典型的Command模式应用。
除了缓存下行命令之外,“命令队列”主要目的是降低“业务调度中心”与“采集控制器”的耦合度,并且解决“采集控制器”与“业务调度中心”之间“异步执行”的问题。
B、基本出发点就是可复用性:a)通信采集方式(如:串口通信类、语音卡控制类、TCP/IP通信类)代码可复用b)命令队列管理代码可复用c)标准界面通用组件库d)通信协议代码可复用(本系统内通用)e)通信采集业务代码可复用(本系统内通用)f)业务DAO类代码可复用(本系统内通用)g)外部系统接口类(本系统内通用)C、应用的设计模式或者沿用的设计模式原理:a)整个系统采用MVC的设计模式:业务数据、显示控制及界面显示严格分层,单独实现。
业务数据通过下层模块产生,通用“业务调度核心”这个中介与“界面接口定制类”这个控制器交互;控制器“界面接口定制类”可以根据不同的显示需要进行定制,与不同的界面组件交互,可满足不同的显示需求;在界面显示层,引用了其它项目中实现的“标准界面通用组件库”中的部分源码。
b)业务调度中心采用Mediator模式。
c)采集控制器采用“微内核”的实时设计模式。
d)命令队列采用Command模式:以强制分离命令的发起者与命令的执行者。
e)多通信方式、多通信协议的支持方面都采用Adapter模式:解耦“采集控制器”与“通信方式”,“采集控制器”与“通信协议”,并方便更换或者增加的通信方式、通信协议。
f)“采集控制器”采用State模式:通过抽象业务状态机,可以灵活地实现不同采集控制需求。
并且,如果采集方式类是语音卡之类的设备时,采集类里面也往往采集“状态机”模式来管理这类自身以状态方式驱动的通信设备。
g)“采集控制器”内部,对多协议的自动处理采用Chain Of Responsibility:将多个协议组件组织成一条“职责链”,实现对当前通信协议的自动识别、自动解析功能。
(当时的系统没有实现)h)“采集控制器”内部,考虑并发和性能,采用“通道”的实时设计模式:以尽可能地提升系统并发能力、提高系统吞吐能力(当时的系统没有实现)。
i)“采集控制器”内部,采用“轮巡”和“中断”的实时设计模式:为检测通信链路是否可用,在通信空闲时,系统要求与硬件终端进行定期“通信握手”,当“采集控制器”检测以“命令队列”或者“硬件终端”的任务请求时采用“中断”方式立即响应上、下行命令。
D、主要模块简介a)DB访问引擎:通用的数据库访问引擎代码,实现对各类不同的数据库访问代码;b)业务DAO类库:本系统的数据库业务逻辑代码库;c)业务调度核心类:是采集子系统的业务调度中心和业务请求中转站。
外部系统的命令请求通过“接口子系统”转入到“业务调度核心类”,“业务调度核心类”将命令请求存入命令队列中;“采集控制器”采集到数据之后,回调到“业务调度核心类”,之后,“业务调度核心类”调用“业务DAO类库”相关方法完成数据存储,并通过“界面接口类”完成数据显示;再通过“外部接口类”向其它系统反馈实时运行信息。
d)外部系统接口类:采集子系统与外部系统的信息接口模块,通过定制的协议和通信接口与外部系统提供信息交互;比如:接收外部系统的命令请求、向外部系统反馈命令执行结果。
e)命令队列:下行任务信息缓存类。
“业务调度核心类”向其中增加命令请求;“采集控制器”自动检测是否有新命令请求,当检测到后立即“中断”通信握手,执行请求,执行成功之后,从队列中删除该命令。
f)采集控制类:检测命令队列,管理、协调其下的“采集业务”、“通信方式”、“通信协议”等模块,完成所有的通信及数据采集功能。
g)采集业务类:封装当前系统的具体采集业务对象,为通用的“采集控制类”定制具体的采集任务。
h)通信适配器:采集方式的Adapter。
i)协议适配类:通信协议的Adapter。
j)采集方式类:封装具体的串口、TCP/IP、语音卡等通信采集类,实现具体的通信方式控制及通用的数据收发接口。
k)通信协议类:封装系统中软件与硬件的通信协议。
4、需求变化的易适应性实例采用此体系结构的软件在2005年现场试点中,果真遇到为其它厂商提供软件接口的需求变更,并要求快速实现,最终,需求的变更三次,此结构基本上都能较快满足。
具体的示例如下(分割后实际用到的模块包围在红线以内):A、只提供包括通信方式控制和硬件协议的接口模块(以DLL方式提供):B、包括命令队列、接口子系统和采集控制器的接口模块(以EXE独立进程方式提供):图错了......C、提供与数据库无关的功能完整的接口模块(以EXE独立进程方式提供):为满足此需求,将数据库访问、数据DAO及数据加载、存储等代码强制移植到另一个子系统中,并且将“业务调度核心类”强制拆分成上、下两部分,当时和同事PP在现场也没有花多少时间就搞定了,工作量大大少于我们自己的预计。
5、体系结构应用实例在本人以后的项目开发中,先后两次沿用了此体系结构,并较快速地完成了两个新的应用子系统。
简略示例如下:A、语音告警通知子系统:B、另一个采集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