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哪些-

合集下载

《民法典》关于监护职责的理解和认识

《民法典》关于监护职责的理解和认识

《民法典》关于监护职责的理解和认识一、介绍《民法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一部民法总则。

其中,关于监护职责的规定是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民法典》对监护职责的相关规定进行解读与分析,以加深对监护职责的理解和认识。

二、监护职责的基本含义和重要性监护职责是指当未成年人无助于自理生活等情形时,由法定监护人担负起保护和照顾未成年人的法律义务。

正确认识和履行监护职责对于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监护职责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法定监护人的义务《民法典》明确规定了法定监护人的义务,主要包括:1.基本生活与教育法定监护人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合理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住宿、教育等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

他们应当尽力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协助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2.人身安全和健康法定监护人应当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未成年人受到伤害和侵害。

他们应当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注意营养搭配,并及时提供医疗照料。

3.心理和情感需求法定监护人应当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孩子保持密切的亲子关系,给予必要的关怀与鼓励。

他们应当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财产管理和监督法定监护人有责任妥善管理未成年人的财产,保护其合法权益。

他们应当依法处理未成年人的财产事务,并及时向未成年人解释和说明财产的状况。

四、监护职责的限制和制约在实践中,监护职责也有一定的限制和制约。

《民法典》对监护职责的限制主要有以下几点:1.限制未成年人的自由权利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并不等同于控制和束缚未成年人的一切行动,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权利和自由。

未成年人在合理范围内享有自主权和选择权,不得因监护职责限制其个人发展。

2.不能滥用权力法定监护人不能滥用监护权,干涉未成年人的正常生活和发展。

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我们都知道每一个未成年的儿童都有一个法定的监护人,至到满十八岁成年,作为一监护人也是有很大的责任和义务的,如果孩子有什么事情,那么作为监护人要第一时间出来处理事情,那就来了解一下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下面就来听听小编的看法。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未成年的儿童都有一个法定的监护人,至到满十八岁成年,作为一监护人也是有很大的责任和义务的,如果孩子有什么事情,那么作为监护人要第一时间出来处理事情,那就来了解一下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下面就来听听小编的看法。

▲一、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是:①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②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③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消监护人的资格。

④代理被监护人参加民事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八条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

▲二、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的权利?监护人有权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代理监护人进行诉讼活动,有权管理、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除为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监护更多是一种职责。

.民法通则第十八条【监护人职责】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监护人的监护职责

监护人的监护职责

监护人的监护职责监护人的监护职责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或被法院判决需要监护的人进行照顾、教育、照料和保护,并代其行使法律行为能力。

监护人的职责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被监护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安全。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分析监护人的监护职责。

首先,监护人应该为被监护人提供合理的生活条件和基本生活需求。

这包括提供适当的食物、衣物、住所和医疗保健等。

监护人应当保障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和发育,并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其能够健康成长。

其次,监护人应该承担教育的责任。

监护人是未成年人最早的教育者,应该为被监护人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和条件。

监护人应鼓励和引导被监护人学习知识与技能,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使其具备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此外,监护人还应关心被监护人的心理健康。

他们应该倾听被监护人的心声,关注其情感状态,及时给予安慰和支持。

监护人要及时发现并解决被监护人的心理问题,避免其受到精神上的伤害。

监护人还必须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监护人要积极预防和制止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伤害,对于虐待、遗弃和剥夺自由等不良行为要有足够的警觉和处理能力。

监护人也应当合理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保障被监护人的利益不受侵犯。

另外,监护人还应该帮助被监护人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他们应当教育被监护人懂得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并指导他们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监护人应当促使被监护人养成合法、守法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监护人应该与被监护人保持亲密的关系,给予他们充分的爱和关怀。

监护人应该积极参与被监护人的生活,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面对困难,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抚慰。

总之,监护人的监护职责是多方面的。

他们不仅要提供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还要关心被监护人的教育、心理健康、人身安全、法律意识和家庭关系等方面的需求。

只有认真履行监护职责,才能使被监护人健康、快乐地成长。

监护人要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付诸实践,为被监护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监护职责和监护人责任是什么

监护职责和监护人责任是什么

监护职责和监护人责任是什么监护职责,是指监护人依法承担的监护义务。

包括:(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防止其受到不法人身侵害。

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以保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精神病人的康复及生活。

监护人的义务有两项,一是监护,二是抚养。

▲监护职责和监护人责任是什么监护职责,是指监护人依法承担的监护义务。

包括:(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防止其受到不法人身侵害。

(2)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以保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精神病人的康复及生活。

(3)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除非是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否则监护人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4)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对未成年人应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培养,约束被监护人的行为,防止其实施不法行为。

(5)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

监护人作为被监护人的法定代理人,依法为被监护人取得民事权利,设定并履行民事义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被监护人可进行与其智力和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也应征得监护人同意或由监护人代为进行。

(6)代理监护人进行诉讼。

当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有争议时,由监护人代理被监护人进行诉讼活动,以维护其合法权益。

▲监护人有哪些责任和义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8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这里说的监护人,是指对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人。

父母是青少年子女法定的监护人。

如果父母不能履行监护义务,那么,未成年人依靠谁生活,依靠谁照顾,谁就是监护人。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哥哥姐姐或其他成年人,都可以成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监护人的义务有两项,一是监护,二是抚养。

监护就是要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不让他们的权益受到侵犯。

二是帮助未成年人管理财产。

三是帮助未成年人解决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

例如,有一个不满6岁的男孩,他的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双身亡,由于他父母生前参加了人寿保险,出了事故可以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要求。

十大监护职责

十大监护职责

《十大监护职责》监护职责那可太重要啦,就像守护天使的任务一样。

咱今儿个就来唠唠这十大监护职责。

第一条,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

这是重中之重啊,就像超级英雄保护市民一样。

得时刻盯着,不能让被监护人磕着碰着,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

家里那些危险的角落得注意,像插座附近、尖锐的桌角,都得防着。

出门在外呢,车来车往的马路得拉好,人多拥挤的地方得护着,可不能让危险靠近被监护人一丝一毫。

保障被监护人的身心健康。

这可不是简单事儿,得关注他们的情绪呢。

要是被监护人不开心了,得想法子逗逗。

不能让他们老憋着,有啥烦恼得帮着排解。

而且得让他们吃得健康,睡得踏实,身体棒棒的,心理也得阳光灿烂,不能让阴霾笼罩他们。

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

这生活里的事儿可多啦。

每天的吃喝拉撒都得管。

早上得给准备好营养早餐,衣服得穿得舒舒服服的。

屋子得收拾得干干净净,让被监护人有个温馨的小窝。

洗澡、剪指甲这些小细节也不能放过,得让他们清清爽爽的。

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

要是被监护人有财产,那可得当宝贝一样看着。

不能让财产有损失,每一笔收支都得清楚。

不管是收到的礼物还是继承的财产,都得好好保管,就像守护宝藏一样,不能让这些财产莫名其妙地少了或者没了。

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

被监护人年纪小或者没能力的时候,得替他们出面。

签合同啦、买东西啦这些事儿,得用咱的经验和智慧帮他们搞定。

得为他们争取最大的利益,不能让他们吃亏,就像自己买东西砍价一样认真。

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

教育可不能马虎,得让被监护人学好。

品德得培养,知识得传授。

不能让他们学坏,得引导他们走正道。

做错事儿了得好好说,不能打骂,得让他们知道为啥错了,下次不能再犯。

而且得培养他们的好习惯,比如有礼貌、讲卫生这些。

代理被监护人进行诉讼。

要是有人欺负了被监护人,或者有啥纠纷,得站出来替他们打官司。

在法庭上得据理力争,为被监护人讨回公道。

不能让他们受委屈,得让那些欺负人的知道咱可不是好惹的,得保护好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

监护人的职责和权力具体有哪些

监护人的职责和权力具体有哪些

监护人的职责和权力具体有哪些监护人的职责和权力具体有供吃、穿、住、医疗等条件以保障未成年人得以生存和身体的健康,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对未成年人的思想、行为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和管理。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

▲监护人的职责和权力具体有哪些1、供吃、穿、住、医疗等条件以保障未成年人得以生存和身体的健康;2、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3、对未成年人的思想、行为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和管理,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4、保证未成年人接受学校科学、文化等知识教育;5、照顾未成年人的生活;6、管理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7、代理未成年人进行与其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活动;8、代理未成年人进行诉讼;9、保证未成年人不得早婚;10、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11、保障未成年人与监护人共同居住;12、公安机关汇报和请求帮助;13、代为赔偿;14、监护人不得允许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做童工。

二、相关法律规定:1、《民法通则》第133条规定:“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

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

”2、我国《民事通则》第18条第1款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违背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3、《民通意见》第10条规定::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包括: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人发生争议时,代理其进行诉讼。

4、《民法通则》第133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

”5、《未成年人保护法》第8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法定监护人的主要职责介绍

法定监护人的主要职责介绍

法定监护人的主要职责介绍第1篇:法定监护人的主要职责介绍(l)保护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人身。

监护人担负有维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健康和安全,保护他们的姓名权、荣誉权的责任,同时,还担负有排除来自于各方面的对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实施侵害的义务。

监护人也负有对未成年人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培养和教育的职责。

(2)管理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财产。

监护人于监护职责范围内管理好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财产,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的财产权益。

监护人应制止和排除他人侵犯未成年人财产权益的行为,并依法否定未成年人所为的与其行为能力不相适应的处分财产的民事行为,并对不当得利人进行追索,以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权益。

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财产为处分行为时,必须遵循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否则,监护人不得为未成年人的财产处理行为。

(3)未成年人的父母既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同时,也是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

监护人代理未成年人进行民事活动是其履行监护职责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根据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为民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除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外,为其他民事行为须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此外,未成年人参加诉讼活动,也应由其监护人代理。

在家庭保护中,代理是必不可少的,监护人除具备法定情事外,不得终止代理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法定监护人的主要职责(l)保护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人身。

监护人担负有维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健康和安全,保护他们的姓名权、荣誉权的责任,同时,还担负有排除来自于各方面的对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实施侵害的义务。

监护人也负有对未成年人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培养和教育的职责。

(2)管理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财产。

监护人于监护职责范围内管理好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财产,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的财产权益。

监护人应制止和排除他人侵犯未成年人财产权益的行为,并依法否定未成年人所为的与其行为能力不相适应的处分财产的民事行为,并对不当得利人进行追索,以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权益。

监护人的主要职责

监护人的主要职责

监护人的主要职责篇一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人身监护和财产监护两个方面。

1.对未成年人的人身监护,以教养、保护为目的。

对被宣告为无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以保障其本人及社会的安全,并促其恢复健康为目的。

2.至于财产监护,监护人得依法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监护人为法律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

”监护人在行使财产管理权时,得为被监护人的利益而使用或处分,但对不动产的处分,在许多国家的法律中是加以禁止或严加限制的。

为了防止监护人利用监护关系侵害被监护人的权益,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监护人不得接受被监护人的财产。

篇二1、保护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人身。

监护人担负有维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健康和安全,保护他们的姓名权、荣誉权的责任,同时,还担负有排除来自于各方面的对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实施侵害的义务。

监护人也负有对未成年人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培养和教育的职责。

2、管理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财产。

监护人于监护职责范围内管理好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财产,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的财产权益。

监护人应制止和排除他人侵犯未成年人财产权益的行为,并依法否定未成年人所为的与其行为能力不相适应的处分财产的民事行为,并对不当得利人进行追索,以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权益。

篇三(一)保护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人身。

监护人担负有维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健康和安全,保护他们的姓名权、荣誉权的责任,同时,还担负有排除来自于各方面的对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实施侵害的义务。

(二)管理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财产。

监护人于监护职责范围内管理好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财产,维护未成年人合法的财产权益。

(三)未成年人的父母既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同时,也是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

此外,未成年人参加诉讼活动,也应由其监护人代理。

在家庭保护中,代理是必不可少的,监护人除具备法定情事外,不得终止代理。

(四)代理未成年人行使索赔请求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哪些?
现实生活中,不仅未成年人需要被监护,就连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都需要监护。

监护权是重要的民事权利,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

那么,被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哪些?监护人保障未成年人身体健康、代理民事活动并且处分其财产,下面小编给大家做个介绍。

现实生活中,不仅未成年人需要被监护,就连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都需要监护。

监护权是重要的民事权利,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

那么,被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哪些?监护人保障未成年人身体健康、代理民事活动并且处分其财产,下面小编给大家做个介绍。

一、被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哪些?
监护人的职责是依法履行对被监护人的义务,保护其依法享有的权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具体意见(试行)》第十条规定,监护人的法定监护职责是:
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
2、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
3、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
4、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诉讼;
5、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
6、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人发生争议时,代理其进行诉讼。

另外,根据相关规定,因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了
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监护人应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由监护人承担,被监护人有财产交由监护人代管的,应从被监护人的财产中支付,不足部分,应由
监护人承担。

二、法定监护的范围是什么?
法定监护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监护人范围和顺序的监护。

法定监护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担任。

《民法通则》第16条第1款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父母对子女享有亲权,是当然的第一顺位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依次有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父母单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成年精神
病人的法定监护人的范围顺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

法定监护人有顺序在前者优先于在后者担任监护人的效力。

但法定顺序可以依监护人的协议而改变,前一顺序监护人无监护能力或对监护人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权从后一顺序中择优确定监护人。

综上所述,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是不同的,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是父母。

被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保管未成年人财产、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管理、代理监护人的民事活动及照顾未成年人生活,确保其身心健康等。

如果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去世,法院可以指定监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