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长恨歌》的内容与艺术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篇长篇叙事诗,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叙事结构《长恨歌》的叙事结构采用回溯法,以唐玄宗登基为起点,以杨贵妃死亡为终点,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相识、相爱、相守、相离的整个过程。
整篇诗歌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唐玄宗的登基、国泰民安的局面,以及他和杨贵妃初次相遇的场景;第二部分则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相处的点滴,唐玄宗宠爱杨贵妃的种种表现;第三部分则是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以及唐玄宗废后、赐死杨贵妃的悲剧结局;最后一部分是唐玄宗感悟与悔恨的自白。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整篇叙事流畅自然,为读者展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全貌。
同时,白居易也运用了众多诗歌技巧,如夹叙互补、章回交替、比兴夸张等,使整篇叙事富有变化,情节推进和交错错综,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的内涵。
二、艺术特色1.真实情感的表达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感情历程。
他以真实、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唐玄宗的爱情之深、眷恋之切,也因此更能凸显杨贵妃对他的意义和特殊性。
诗中唐玄宗摸索着生活,尝试着表达出自己对杨贵妃的感情,在当时的宫廷中,这样的持久、旷达和畅快的情感是难以被人所理解的。
2.丰富的艺术形式《长恨歌》是一篇非常具有史诗性的诗歌作品,它兼具抒情和叙事两种功能,表现了一个雄伟的时代的生动画卷。
白居易在诗歌表现上运用了众多的修辞手法,如比兴、夸张、意象等,在艺术形式上更富表现力和东方美学的内涵。
《长恨歌》的形式美感在不断地演绎和变形之中,达到了一种超越人生、超越时间的境界。
3.强烈的人性关怀《长恨歌》以深切、悠扬的情感引领着读者的情感,它并不是单纯的爱情记录,而是一种振聋发聩的人性关怀,从爱情与婚姻、权力与生命、漠然与自由等多个方面来展现了唐代宫廷的复杂和压抑。
白居易虚心地把自己的情感编织进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恋情之中,将自己的书生之气和艺术上的才情都融入到诗歌之中。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全篇共1200余字,描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典型的汉唐文化特色。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探讨《长恨歌》的独特魅力。
一、叙事结构《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前半部分是描写杨贵妃被选入宫中,并与玄宗相识相恋的过程;中间部分是描写唐玄宗外出游猎时杨贵妃未能随行,因而被人陷害,最终被迫害致死的情节;后半部分是玄宗听闻杨贵妃死讯后,对其充满思念和悲痛的描写。
全文以杨贵妃的生死为主线,通过叙述情节,展现了唐朝的华丽气氛和充满诗意的爱情故事。
各个部分之间互相呼应、相互炫映,使全篇构成一整个完整的艺术形式。
二、艺术特色(一)浪漫主义色彩浓郁。
《长恨歌》借杨贵妃的悲情经历,表现出了古代的浓烈爱情和悲壮情感。
整篇诗歌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描述了杨贵妃和玄宗之间深厚的感情和真挚的爱情。
通过对唐代宫廷和爱情的描绘,反映了人类内心深处强烈的情感需求和渴求。
(二)寓意深刻。
诗中通过杨贵妃的事迹,揭示了宫廷斗争的残酷和人心难测的真相。
她的美貌引来了无数追求者,但也因此引起了无数妒忌者的嫉妒,最终遭到了嫉妒者的陷害,最终走上了悲剧的命运。
这其中也包含了对人性的深刻揭示。
(三)艺术手法高超。
《长恨歌》的唐代特色得以通过艺术手法得到体现。
白居易通过对杨贵妃的芳容、容姿、婉转的声音的生动描绘,以及对唐代宫廷奢华、华丽气氛的展现,使《长恨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佳作。
总体而言,《长恨歌》通过情节的变化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奢侈、浪漫的爱情和悲壮的命运。
它不仅仅是一篇情感丰富,艺术精湛的诗歌作品,更具有深刻的社会寓意和人生哲理,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杰出之作。
《长恨歌》详解
《长恨歌》详解
《长恨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这首诗叙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通过历史人物和传说的创造,构建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关切。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叙事和抒情手法,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情节,展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和悲剧。
其中,对唐玄宗的纵欲和行乐的描写,暗示了他迷恋女色、祸国殃民的根源,也是悲剧的根源。
同时,对杨贵妃的美丽和忠诚的描写,则表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守。
在诗中,“长恨”是诗歌的主题和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
诗人通过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以及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表现了“长恨”的内因和悲剧故事的基础。
在表达上,《长恨歌》语言优美、形象生动,采用了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同时,诗中还运用了大量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度。
总之,《长恨歌》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诗歌,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传说的创造,展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和人性的光辉与暗
淡。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长篇叙事诗作品,由白居易创作于唐代。
全诗以长篇叙事诗的形式展现了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恨情仇,描绘了一个宏大而悲壮的历史画卷。
在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方面,这部作品展现出了白居易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叙事技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来看一下《长恨歌》的叙事结构。
整个诗歌在叙事上分为三个部分:前后叙事部分以及抒情部分。
前叙事部分主要讲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相识相恋的过程,包括他们的第一次相遇、相知相恋的情景,以及唐玄宗为了杨贵妃所做出的一系列的宠爱之举。
而后叙事部分则主要聚焦于杨贵妃飞黄腾达后的荒淫腐化和唐玄宗的昏庸无能,描绘了他们相爱相杀的恩怨情仇。
最后的抒情部分则是以杨贵妃的口吻叙述了她的悲痛之情和对唐玄宗的留恋之情。
整个诗歌的叙事结构清晰明了,层次分明,各部分之间自然流畅,使整个叙事架构紧凑有序,富有张力。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还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和细腻动人的诗歌语言,展现出了他独特的艺术特色。
他善于运用夸张、对比、排比等手法,使诗句更显华丽高远,同时又不失真实感和情感张力。
如“合昏尘、拆穿星”、“玉颜浮、白发露”等,不仅语言上古韵悠长,而且对比鲜明,富有戏剧性,能够深深打动读者的心灵。
白居易还在《长恨歌》中广泛运用了象征意义、双关语、暗示等修辞手法,使诗句寓意深刻,富有启迪和隐喻,给人以更加深刻的艺术享受。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运用得恰到好处,使整个作品显得生动而富有张力,引人入胜。
从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上来看,《长恨歌》展现出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情感深度,呈现出了白居易高超的叙事技巧和优美的诗歌语言,且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并没有过度的歌颂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而是借助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揭示了唐玄宗的昏庸和杨贵妃的荒淫,表现出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白居易的《长恨歌》解读
白居易的《长恨歌》解读引言白居易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创作了众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他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这首诗以其深情而广为传颂,描绘了杨贵妃的悲惨遭遇和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本文将对《长恨歌》进行解读,分析其中所表达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
主题分析《长恨歌》主要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并通过对于历史事件的回顾而使人们思考珍惜当下,不重蹈覆辙。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题:1.爱情与权力:诗中描述了唐玄宗深深地爱上了杨贵妃,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成全彼此之间的感情。
这一主题反映出个人感情与政治权力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2.美丽与陷落:杨贵妃是当时唐朝最美丽的女子之一,然而她的美貌却不幸导致了她命运的转折。
这一主题探讨了美丽与命运、荣耀与灭亡之间的复杂关系。
3.历史寓言:《长恨歌》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为线索,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溯,引发人们对历史轮回和人性的思考。
诗中表达了对权力腐败、内外交困等社会问题的关切。
情感描写白居易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悲欢离合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用生动动人的文字,描绘了他们甜蜜相恋、相互思念、无法圆满结合以及最终凄惨分离等一系列情节。
通过这些情感描写,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两人深深地爱意,也能够体会到他们因爱所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艺术手法白居易在《长恨歌》的创作中运用了一系列的艺术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感人。
其中包括:1.对景抒情:白居易巧妙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和思绪,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以物喻情:他巧妙地利用一些具体物象,如瑶池、仙乐等来象征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使得诗歌更富有意境和象征性。
3.细腻叙事:白居易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方式,将故事情节展示得十分真实、引人入胜。
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当时场景的真切。
结论《长恨歌》是白居易在唐代创作的一首优秀诗篇。
它通过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爱情悲剧的叙述,深刻地涉及了爱情与权力、美丽与陷落以及历史寓言等多重主题。
《长恨歌》古诗解析
《长恨歌》古诗解析《长恨歌》是中国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诗,记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本文将从结构、意境、艺术手法等方面对《长恨歌》进行深入解析。
首先,从结构上看,《长恨歌》共有九十九段,每段四个字,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呈现。
这种结构严谨而规整,让人感受到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另外,整篇诗以宫廷为背景,通过描写宫墙、梨园、玉树等元素,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繁华景象,为诗中的爱情悲剧增添了更多戏剧性和对比效果。
接着,从意境上来看,《长恨歌》以宫廷爱情为主线,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相思之苦为核心,穿插了各种宫闱纷争和帝王寂寞等元素,展现了唐朝宫廷生活的辉煌和虚幻。
诗中贯穿了对爱情的追求、痛苦、幸福等复杂情感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梦幻般的仙境。
此外,在艺术手法方面,《长恨歌》也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该诗采用了大量的对仗和押韵,使整篇诗歌韵律和谐,旋律流畅。
其次,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拟人等,使诗情更为丰富多样,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官冲击。
再次,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意象,如“罗幕轻寒”、“月华如练”等,通过形象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总体来说,《长恨歌》是一首意境深远,艺术技巧高超的古诗。
白居易以独特的结构、丰富的意境和巧妙的艺术手法,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至今仍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传颂。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长恨歌》虽然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为主题,但在对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存在一些片面和夸大的倾向。
此外,诗中对宫廷生活的描绘也显得过于理想化和浪漫化,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在欣赏《长恨歌》时,我们应该保持一定的批判性思维,理性对待其中的艺术表达和历史看待。
总结起来,《长恨歌》是一首古老而优美的诗歌作品,它通过结构的严谨、意境的深远以及艺术手法的独特,展现了唐代宫廷爱情的辉煌与悲剧。
正因为如此,《长恨歌》在我国古典文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永远珍藏。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该诗表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通过叙述杨贵妃的生平和悲惨遭遇,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追求和对权力的批判。
该诗的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
叙事结构方面,《长恨歌》采用了线性叙事结构,通过叙述杨贵妃的成长经历、与唐玄宗的相遇和爱情、以及最终的悲剧结局,展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全诗共分为七首,以时间顺序叙述了杨贵妃的一生,从她的出生和美貌、到她被唐玄宗看中、再到她受宠若惊、最后以死让位,表现了一个爱情悲剧的完整发展过程。
为了增加诗歌的艺术张力,白居易在叙事中插入了一些描写和抒情的内容,以丰富表现手法,突显情感。
整个诗篇的叙事结构严谨有序,铺陈中展开,情节推进自然,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画卷。
在艺术特色方面,首先是《长恨歌》的语言艺术。
白居易运用了许多技巧繁复、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这些手法在古文中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也使得作品更加富有感情色彩、动人心弦。
诗中也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例如“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形容,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诗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其对杨贵妃形象的刻画上。
在诗中,杨贵妃被描绘成一个美丽、富有智慧和才情的女子,她的形象真实而鲜活,让人们对她的遭遇产生共鸣和感悟。
通过对杨贵妃形象的刻画,使得整个作品在情感上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诗人通过描写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的爱情,既表现了深情缱绻,又抨击了权力的腐蚀和摧残。
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社会现实的批判相结合,使得《长恨歌》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译文及艺术特色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译文及艺术特色赏析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李夫人的悲哀离别为主题,通过对李夫人与唐明皇之间爱情故事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人生百态的深切思考。
《长恨歌》无疑是一首具有丰富叙事结构和独特艺术特色的诗篇,本文将对其叙事结构与艺术特色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我们来看《长恨歌》的叙事结构。
整首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李夫人离别的情节、李夫人怀怨的情节和李夫人回忆的情节。
这三个部分通过诗人的叙述和李夫人的独白互相交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
在第一部分,诗人通过描写李夫人的离别场景,展现了李夫人与唐明皇的深情厚谊,以及她对离别的不舍与伤感。
第二部分,李夫人在怀怨中对唐明皇不忠于情的忠贞表达了深深的歉疚之情。
第三部分,诗人通过李夫人的怀念之情,回忆起与唐明皇的往事,展现了对逝去爱情的眷恋和缅怀。
整体上,《长恨歌》通过这样的叙事结构,把李夫人的爱情悲剧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整个诗篇情感充沛,叙述流畅。
我们来分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之一在于其辞藻华丽、婉转动人。
比如“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表达了对生离死别的悲凉之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了对爱情无奈的感慨。
这些婉转动人的辞藻,为整个诗篇增添了许多情感的魅力,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对离别与爱情的深沉思考。
诗中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人生百态的思考。
比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更那堪”,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悲凉感叹;“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情感忠贞的感慨。
这些思考与感悟,使得《长恨歌》不仅仅是一首关于爱情的诗篇,更是一首关于人生、时代和情感的跨越千年的心灵对话。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之一在于其对音乐的运用。
诗中多处运用了音乐的修辞手法,比如“翩翩起舞,轻摇红袖”、“阮家女儿,彩袖为君绣”,这些修辞手法使得诗篇在语言和音韵的层面更加优美动人,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试分析《长恨歌》一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试分析《长恨歌》一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歌。
“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恨在何处?一个皇帝竟无法保全心爱的女子,马嵬兵变,生死离别,昔日共聚的时光是多么美妙,分离之后的寂寞悲伤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唐玄宗本人,既是悲剧的承受者,又是悲剧的制造者。
全诗通过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讲述了一个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准确把握了人物个性,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塑造了唐玄宗、杨贵妃这两个有血有肉、如生的艺术形象。
格调婉转缠绵、凄艳动人。
全诗可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不重生男重生女。
”开头六句,叙写杨玉环被选入宫。
接下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
既有“赐浴”、“侍宴”、“三千宠爱在一身”的人之常情,也有“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失度荒唐,还有“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艺术夸张。
第二部分写安禄山起兵后玄宗君臣逃奔西蜀,杨贵妃被绞死的经过。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写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
“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
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悲剧。
第三部分,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白日里,看到太液池的芙蓉和未央池的柳就想到杨贵妃的容颜,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然泪下。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写夜间唐玄宗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
第四部分写道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杨贵妃。
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寻找。
终于在虚无缥缈的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花冠不整下堂来”、“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
第五部分,写杨贵妃的话,极言生离死别之恨难消。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杨贵妃托物寄词,又重申前誓,照应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
《长恨歌》诗词赏析
《长恨歌》诗词赏析
《长恨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这首诗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精妙的结构,展现了爱情的复杂和悲凉。
首先,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他通过描绘两人的相识、相爱、相守和分离,展现了爱情的甜蜜和悲凉。
这种描绘方式不仅增强了读者的感官体验,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爱情的复杂和悲凉。
其次,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和精妙。
同时,他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命运进行对比,突出了命运的无奈和悲凉。
最后,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也非常丰富。
白居易通过描绘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思想内涵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
总之,《长恨歌》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它以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白居易的才华和艺术追求。
同时,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爱情的复杂和悲凉,以及人们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译文及艺术特色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译文及艺术特色赏析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1. 引言1.1 介绍《长恨歌》《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以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为主线,展现了唐代盛世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文化风貌。
这首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唐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长恨歌》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描绘了杨贵妃的美貌与才华,以及唐玄宗的痴情与荒唐。
诗中融合了史实与虚构,将历史人物和事件娓娓道来,既有对历史的还原,也有对情感的深刻体验,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震撼。
通过《长恨歌》,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唐代的繁荣与辉煌,更能体味到爱情的悲壮与无奈,以及人性的脆弱与坚强。
这首诗歌在叙述爱情的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引人深思和共鸣。
《长恨歌》以其独特的叙事魅力和深刻的意义,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
1.2 叙事结构的重要性叙事结构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构建整个故事框架的基础。
一个精心设计的叙事结构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展现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与感受。
在《长恨歌》中,叙事结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整个诗篇的支撑点,体现了作者在内容表达和情感表达方面的功力和思考。
通过对叙事结构的把握,读者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与主旨,从而更好地领略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意义。
叙事结构的巧妙运用能够使作品的表达更加有力,更具有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认识和掌握《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对于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只有深入剖析叙事结构,才能更好地解读出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情感。
1.3 艺术特色的意义艺术是文学作品的灵魂,而艺术特色则是作品鲜明的个性与特点体现。
在文学作品中,艺术特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作品独特性的展现,更是作品内涵和情感的具体表现。
在《长恨歌》这首诗中,艺术特色的意义是承载着唐代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展示着作者对时代和人物的独到见解,表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情感态度。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一首描写杨贵妃与唐玄宗爱恨纠葛的长篇叙事诗,由王之涣所作。
该诗通过细腻的叙事结构和独特的艺术特色,展现了唐代宫廷爱情和政治的错综复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情世故。
本文将着重从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来试析《长恨歌》。
叙事结构上,《长恨歌》以“汉帝重阁深宫,伤春一路几人回”为开篇,以“始信移金甲,露频转玉鞭”为结尾,贯穿了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悲剧。
整首诗共分为十个段落,每一段落都有明确的叙事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首先是诗人通过描述春宴与夜宴,巧妙的将宫廷生活描绘出来,为故事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然后是望长安、回长安两个段落,诗中通过描述杨贵妃与唐玄宗小房的事迹,为故事引出了主要的矛盾与问题。
再然后是相思段,通过描述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相思之苦,抒发了一往情深的爱情。
接着是凌波仙子段,再到无字乐段,都分别叙述了夫妻之间的相思之苦,埋下了爱情悲剧的伏笔。
最后几个段落则是诗人通过杨贵妃之死和唐玄宗的执念,巧妙的将故事高潮展示出来,营造了一种悲剧的氛围。
整首诗的叙事结构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将故事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在艺术特色方面,《长恨歌》的语言凄美动人,雄浑有力,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首先是词藻的精致。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闭月羞花”、“人面桃花”等,让整首诗显得既华丽又真挚。
其次是情感的真挚。
诗中虽然是叙述的宫廷纷争,但诗人通过对杨贵妃与唐玄宗的深情厚谊的描写,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份悲欢离合的情感。
再次是意境的深远。
诗中通过对宫廷生活和爱情纠葛的描写,展现了唐代宫廷的繁华与险恶,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长恨歌》的叙事手法也十分独特,整首诗通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将整个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增添了文学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这些艺术特色使得《长恨歌》在叙事和艺术方面都具有极高的水平,堪称唐代叙事诗的杰作。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篇长篇叙事诗,全诗以玉石山宫内的长春宫为背景,通过描绘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唐代社会的荣辱悲欢。
《长恨歌》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杰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一、叙事结构《长恨歌》共有294句,是一篇长篇叙事诗,叙事结构严谨有序,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开头自序、中部叙事、结尾抒情。
在开头自序部分,白居易通过长春宫的描写,营造了一个宏大的史诗般的背景,向读者介绍了故事的发生地和主要人物。
在这里,通过对长春宫的描写,诗人以盛大的场面为故事的发生做了铺垫,增加了读者的阅读欲望。
在中部叙事部分,诗人开始叙述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
诗人选用了实景外合的写法,将唐玄宗的重情义和杨玉环的美貌形象重新演绎,同时描绘了他们之间的相知相恋,相濡以沫,相互依偎的爱情故事。
诗人通过描写宫廷生活的点滴,展现了唐代宫廷的繁荣与辛酸,以及唐玄宗自私、奢靡的一面。
在结尾抒情部分,诗人通过对杨玉环的追思和祈祷,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功过得失的反思。
在这里,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并通过杨玉环的深情祈盼,点明了作品的主题。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采用了自序、叙事、抒情的叙述手法,将故事的发展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叙事结构严谨有序,达到了叙事情节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二、艺术特色《长恨歌》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杰作,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诗中通过对长春宫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唐代宫廷的繁华和辛酸。
全诗以长春宫为背景,通过对长春宫的描绘,展示了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
长春宫被描绘得如此美丽、富丽堂皇,使读者不禁沉浸感受到了唐代宫廷的壮丽和奢靡。
诗人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写,也表现出了唐代宫廷的虚荣和荒诞,使整个故事更加真实、生动。
诗中通过对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的叙述,揭示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情世故。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以女儿国悲恋唐明皇的诗篇,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绝世佳作。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来探讨《长恨歌》的价值所在。
一、叙事结构分析《长恨歌》采用对话式叙述,通过对话的方式展现了女儿国国王族与唐明皇之间的爱情纠葛。
整首诗分为七章,分别描述了女儿国国王与唐明皇的爱情和最终的不得圆满的结局。
第一章以“汉家宫阙”为开场,描绘了唐明皇的宫殿和帝王的雄伟气势。
这一章节通过对唐明皇的描写,为后面女儿国国王的出现做了铺垫。
第二章以女儿国国王的登场为开端,描绘了女儿国的风景和女儿国国王邀请唐明皇去女国的情景。
通过女儿国国王的描写,展现了她的聪明美貌和对唐明皇的爱慕之情。
第三章描写了唐明皇的心猿意马,他对女儿国国王的美貌产生了兴趣。
唐明皇对女儿国的景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心想要亲身去女国一探究竟。
第五章讲述了女儿国国王的离别之情,她在唐明皇心里留下了无尽的牵挂。
唐明皇对女儿国国王的离去感到无尽的悲伤,最终导致了女儿国国王的死亡。
第六章以“唳唳黄鹂,啼啼白鸟”为开端,描绘了唐明皇对女儿国国王的思念之情。
唐明皇深陷爱情的痛苦之中,对女儿国国王的想念化作了无尽的悲伤之情。
第七章以“铅华不见于空门”为结尾,揭示了女儿国国王愿意化作黄鸟为唐明皇报仇的壮烈情怀。
这一章节的结尾为整首诗营造出了悲壮的氛围,为整首诗画上了一个动人的句点。
以上从整体上看,《长恨歌》采用了对话式的叙事结构,通过精彩的对白和描写,展现了唐明皇与女儿国国王之间的爱情纠葛。
叙事结构紧扣主题,情节跌宕起伏,层层递进,使整首诗富有戏剧性,引人入胜。
每一章节都有鲜明的主题,各章之间融合紧密,错落有致,为整个故事的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艺术特色分析1. 对话式描写《长恨歌》采用对话的形式来叙述故事,这种对话式的描写使得整首诗富有戏剧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诗中女儿国国王和唐明皇之间的对话使得他们的情感表达更加直观真实,读者更容易沉浸感受到两位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起伏。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唐代长篇叙事诗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悲剧故事。
在史诗中,作者以多种叙事手法和艺术手段,勾勒出了杨贵妃一生中的跌宕起伏的经历,既传达了爱情的伟大和悲剧,也抒发了作者对唐朝政治派别的不满。
叙事结构:《长恨歌》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作者采用叠句、重复句式和对偶等手法,使诗歌更富有感染力。
叙事结构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杨贵妃出生及美貌描写。
描述了杨贵妃的家世和成长背景,揭示出她八面玲珑、机智灵活的性格特点和为了出人头地的心态。
同时,诗中对她的美貌描写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艺术特色。
第二段:杨贵妃被选中进宫以及与唐玄宗的爱情纠葛。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杨贵妃在宫中的生活,以及她和唐玄宗相遇、相爱的轨迹。
作者巧妙地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杨贵妃被宠爱所带来的奢侈和扭曲,同时也表达出对唐玄宗放弃国事,专注于娱乐的批判。
这部分的结构相对紧凑,情节也更激烈,以杨贵妃左右逢源、与唐玄宗独处和误解、得知唐玄宗要离弃自己等环节为主。
第三段:杨贵妃身亡及诗人感慨。
这一部分以杨贵妃自杀为结尾,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悲愤。
诗中描写了杨贵妃自杀的过程,以及唐玄宗被迫宣誓承担责任的情节,又通过回忆的方式对杨贵妃的生平作了总结概述。
艺术特色:1.描写手法丰富。
《长恨歌》采用了叠句、对偶、押韵等多种手法,使得诗歌流畅、令人难以忘记,同时也能让人直观地感受到杨贵妃美貌和唐朝的文化底蕴。
2.用典巧妙。
在《长恨歌》中,作者采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汉语成语,使得整个史诗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这些典故的运用,也让人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唐朝的历史文化。
3.描绘人物形象深刻。
无论是杨贵妃,还是唐玄宗,作者都使得角色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
杨贵妃的机智、聪明,唐玄宗的颓废和醉心于她的感情,使得整篇史诗更加坚实。
综上所述,《长恨歌》虽然只有十九十八句,却拥有着极其紧密的结构和浓厚的情感体验。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第五十九回。
该回描写了贾宝玉在花园和多情岛上游玩时,与黛玉、芳官、宝琴等人的琴棋书画、嬉戏玩乐的情景。
这一回的叙事结构以贾宝玉与黛玉的亲密互动为中心,通过对琴棋书画、嬉戏玩乐等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从而体现出《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围绕着贾宝玉与黛玉的互动展开。
在这一回中,作者通过详细描写贾宝玉和黛玉在花园和多情岛上嬉戏玩乐的情景,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感情和默契。
他们一起弹琴、下棋、研究书法,并通过这些活动表达了彼此之间的情感,进一步加深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通过这种情节安排,作者将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贾宝玉和黛玉之间的亲密互动上,从而突出了他们之间的深情厚意。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之一是细腻的描写细节。
在《长恨歌》中,作者通过详细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贾宝玉与黛玉一起嬉戏玩乐的场景。
作者描写了他们两人一起弹琴的情景,描述了他们轻柔婉转的琴音,详细描绘了贾宝玉的指法和黛玉的眉目表情。
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不仅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贾宝玉和黛玉的琴音婉转动听,还能够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深情厚意。
这种细腻的描写细节是《长恨歌》的重要艺术特色之一。
另一个《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是音乐化的叙述语言。
在《长恨歌》中,作者运用了丰富多样的音乐比喻和修辞手法,使得整个叙述语言具有音乐的美感。
作者用“丝竹聒聒”来形容贾宝玉和黛玉弹琴时的琴声,用“箫笙喧喧”来描绘多情岛上的乐声,用“兰箫直须”来形容黛玉的琴艺。
这种音乐化的叙述语言为《长恨歌》增添了诗意和美感,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琴声的美妙和乐趣。
通过对《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可以看出该回通过贾宝玉和黛玉的亲密互动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深情厚意,通过细腻的描写细节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们的琴音婉转动听,通过音乐化的叙述语言为整个叙述增添了诗意和美感。
这些特色使得《长恨歌》成为了《红楼梦》中一个独特而精彩的回目。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摘要“长恨歌”是唐代玄宗李白的著名诗歌作品,以叙事性诗歌的形式表达宋初女子珍妮受封为越国太子母之痛苦哀叹。
本文从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角度分析诗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分析该诗歌的叙事结构:先有珍妮的表象,然后出现女子的哀叹,最后是社会现实的叙述,文字结构呈现出“起承转合”的叙事历程。
艺术手段上结合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反复等表现手法,烘托出无奈、愤慨、悲哀的心境。
关键词:李白;长恨歌;叙事结构;艺术特色《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一、《长恨歌》背景及内容简介《长恨歌》是唐代玄宗李白的著名诗歌作品,充满了悲壮的情调,以叙事性诗歌的形式表达宋初女子珍妮受封为越国太子母之痛苦哀叹。
诗歌描述珍妮离开家乡,被迫与越王武则天北上,成为太子母。
珍妮一路走来,思量别离,终日哀恸,为自己不幸的命运而悲叹,表现出对自由被剥夺的顽抗情绪,也有着对相爱之人痛苦分离的沉痛之感。
二、《长恨歌》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1、叙事结构《长恨歌》共有五节,文字结构呈现出“起承转合”的叙事历程,叙事结构依次是:首先有珍妮的表象,通过大量的象征及比喻来描绘珍妮颓唐的气质,以及越王武则天对珍妮的慈祥,暗示爱情的那种无奈;然后出现女子的哀叹,也就是第三节中的回忆,珍妮怨叹所处的环境,可以看出她的焦虑和失落,以及对爱情的无奈;最后是社会现实的叙述,珍妮叹息家乡,最终死在越国,失去自由而失落,身处断桥之边。
2、艺术特色艺术特色上,《长恨歌》结合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反复等表现手法,比如“叹息失乐园”中的宫殿形象,将人的婚礼变成了悲剧;“春波江上游人”是没有返回家乡的游子;“恨不是无始无终”中“始”“终”表现出无限的悲伤;“今夕复何夕”暗示珍妮离开家乡以及再也不能回去;最后一节“太息其痛”中“太息”表达渴望得到安慰的失望情绪,也表示了珍妮永无安慰的结局。
综上所述,《长恨歌》运用诗歌的艺术特色,烘托出无奈、愤慨、悲哀的心境,表达了一个女子不情之苦涩的痛苦心情。
《长恨歌》 文章解析
《长恨歌》文章解析《长恨歌》是一首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诗,也是唐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长恨歌》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以及艺术特点进行解析。
一、创作背景《长恨歌》创作于唐玄宗时期,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唐朝疆土广阔、国力强盛的时期。
白居易在官场中享有盛誉,他与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之间有着一段曲折动人的感情故事。
《长恨歌》正是基于这段感情故事而创作而成,寄托了诗人对杨玉环以及自身命运的种种感慨和思考。
二、主题思想1. 爱情的苦短、人生的无常《长恨歌》以表现主人公杨玉环与唐玄宗之间的爱情为主题,诗中描绘了两人相识、相恋、相守的过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唐玄宗的政治境遇越来越不利,他们的爱情也逐渐受到了挫折。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短暂和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2. 社会风云变幻《长恨歌》在表达爱情故事的同时也不乏描绘社会风云的部分。
唐玄宗朝政出现诸多问题,朝臣纷争不断,外敌频繁进犯。
诗中通过唐玄宗的身份和他与杨玉环的风波,展现了一个世界变局与个人命运交织的动荡时代。
三、艺术特点1. 形象生动、细腻入微的描写《长恨歌》以白居易独特的笔触和写作方式展示了他对人物形象的生动描绘能力。
诗中对杨玉环的描写极具细腻感性,表达了她的美貌与聪慧,展示了她对唐玄宗的专一深情。
2. 优美的诗歌语言《长恨歌》采用五言古体诗的形式进行创作,其语言清丽流畅、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
白居易娴熟运用诗歌之美,使该诗成为唐代古典诗歌中的杰作,也为后世诗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创作启发。
3. 杂言与辞章结合的艺术特色《长恨歌》独特之处在于将世俗的杂言与经世致用的辞章相结合。
在诗中,白居易利用那些平凡的口语对话,增加了作品的亲和力,使读者更加贴近故事,感受到其中的真实性和情感共鸣。
通过对《长恨歌》的解析,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白居易对爱情和人生无常的思考,也能感受到他对社会变局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影响了后世文人,成为唐代文学的重要遗产,也深深触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经典MOOC课程第四讲白居易《长恨歌》主讲教师:胡可先白居易是唐代存诗最多的诗人,现存诗歌三千余首,他也是唐代第一流诗人。
他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即讽谕诗、感伤诗、闲适诗、杂律诗。
他自己对讽谕诗非常看重,但实际上,我们觉得,他的诗写得最好诗歌并不是讽谕诗,而是感伤诗里面的《长恨歌》与《琵琶行》。
我们今天就重点讲授《长恨歌》。
一、《长恨歌》的内容与艺术《长恨歌》写于元和元年。
陈鸿《长恨歌传》提到这首诗的写作经过,他说,元和元年冬十二月,白居易自校书郎为周至尉,陈鸿与王质夫家于周至,二人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作。
从《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的内容看,二者的故事情节是相同的,这可以说明,这个故事情节,在当时的民间传说中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故事情节。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详尽的叙事,热烈的抒情,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祸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上的苦果。
《长恨歌》可以称得上是空前绝后的。
在文学上,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可是写天子的爱情,而且写得这样回旋曲折,宛转动人,回环往复,缠绵悱恻,可以说古往今来仅此而已。
也正因如此,千百年来,才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
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的,而是通过他笔下的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的一开头就说: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一开头叙述故事的原委,便表现了这首诗在思想倾向上的复杂性。
“汉皇重色思倾国”,显然对玄宗有微词,而“天生丽质难自弃”明显地有着为尊者讳的意思,据历史记载,杨贵妃原是玄宗的儿子寿王的妃子,玄宗看中了,想法子弄了过来。
如果实写的话,则玄宗的荒淫与乱伦就不言自明了,指责的份量当然就更重点。
而现在却轻轻一笔带过,用“难自弃”三字,就为玄宗包涵了。
宋人赵与时《宾退录》对此评论说:“盖宴昵之私犹可以书,而大恶不容不隐。
”这是宋人的看法,并不一定符合唐人的实际情况。
诗接着就写杨贵妃的美丽与唐玄宗对她的恩爱无比: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游春从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唐玄宗因重色,而求色,终于找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
诗人进一步描写了杨贵妇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宣传唐玄宗得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顷于歌舞酒色之中。
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
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
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描写,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是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是娇媚恃宠的妃子。
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诗写到这里,然后来一个大转折,写乐极生悲: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一场空前的大战乱安史之乱爆发了。
唐玄宗怆惶向四川逃跑,至马嵬驿,将士们以祸乱由杨国忠所致,杀掉杨国忠;并逼迫玄宗杀杨贵妃以塞天下之怨。
玄宗无可奈何只好同意,在佛堂时缢死贵妃。
诗将这一段写得缠绵悱恻,给了极大的同情: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这一段写安史之乱发生后,玄宗兵马逃往西南的情景,但这是背景,而不是重点。
重点有二个方面:一方面是在这一场动乱当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的真挚,表现了他失去杨贵妃后的深悲。
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的情节,在这之后,他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
所以接下去进一步写这种悲哀,写执着的而又无可奈何的思念, 这也就是玄宗精神世界里的揪心的恨: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街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一切物色,旧时行踪,无不引动愁苦的思念。
诗中描写玄宗在西宫南内如何诗中写唐玄宗作为一个失势的太上皇,在西宫、南内如何靠悔恨、忧伤、寂寞、凄凉来打发那些难以消磨的时光时,用了下面的两句话:“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为了给这位老皇帝的感情上涂抹一层浓重的暗灰色,诗人挑选了萤飞的夕殿这个时间和地点,而以未成眠来证实思悄然,又以孤灯挑尽来见出他内心的痛苦之深,以致终夜不能入睡,由“迟迟钟鼓初长夜”到“耿耿星河欲曙天”。
我们知道,唐代的宫中是用烛而不是用灯而照明的。
这在宋代邵博的《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九中有所记载:“白乐天《长恨歌》有‘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之句,宁有兴庆宫中,夜不燃蜡油,明皇帝自挑灯者乎?书生之见可笑耳。
”即使用灯,也不至于在太上皇的宫殿里只有一盏孤灯,又何至于竟无内侍、宫女侍奉,而使他终夜挑灯,终于挑尽呢?这里显然不符合事实。
但是我们设想,如果作者如实地反映了当太上皇不眠之夜,生活在一个红烛高照,珠围翠绕的环境里,还能够象《长恨歌》这里所描写的那样成功地展示他的精神状态吗?所以我们说这两句诗就是遗貌取神。
也就是为了传达作品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而不去追究表面上的事实,这就是遗貌取神。
(有关“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分析,参考了程千帆先生《读诗举例:在中国文学批评史讲师班讲(话)》,载《文学理论研究》1980年第3期)《长恨歌》的内容与艺术刻骨铭心的悲苦思念,在现实中得不到排遣,只好求助于渺茫中的神仙,于是方士四处寻觅,终于在海上仙山中找到了已成仙子的杨太真。
诗到此从现实描写转入幻想,把现实的执着爱情升华到仙境中,反而更加动人。
上面集中写玄宗的思念之情,下一段则集中写杨贵妃对爱情的坚贞: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雷,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这一段情节是以民间传为基础,融合道教仙化故事而铺叙展衍的。
诗以临邛道士最终在海外蓬莱仙山觅得杨贵妃为起点展开,非常细致地刻画了杨贵妃的容貌、姿态、语言,她的内心世界以及在仙界的居住环境,甚至她身边的侍女都有所交代。
她的仙界生活环境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卓越多仙子。
”她的容貌是“雪肤花貌参差是”,仍然是明艳动人的。
到此是道士寻找杨贵妃的过程,找到以后,杨贵妃是如何反应的呢?诗歌接着又是一大段描绘: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栏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眇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目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背黄金合分钿。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当临邛道士来到仙山求见时,久已脱离人间爱欲的杨太真是丝毫没有思想准备的,所以“闻道汉家天子使”,不禁“九华帐里梦魂惊”了。
玄宗终宵不眠,太真恬然入梦,这是一个鲜明的对照。
接着,诗人以下列四句描写了她强烈的内心冲突从发生到解决的过程:“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由梦魂惊而揽衣推枕,徘徊不定,由徘徊不定而决心出见,这个内心斗争胜利的取得无疑地是相当艰苦的。
而当胜利之后,便不顾云髻半偏,花冠不整,迫不及待地走下堂来。
从这些细节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是多么成功地通过杨太真的动作刻画了她的精神状态,以语言音响传达生活的音响。
由当日的山盟海誓,而终于天上人间,惟有彼此思念而已。
这就是长恨之所在。
全诗缠绵悱恻,纯粹是一个带有感伤意味的动人的爱情故事。
下面我们就内容和艺术方面的几个重要问题作较为概括的阐述:第一,《长恨歌》中核心人物形象是杨玉环。
前面我们谈到《长恨歌》的男女主人公分别为唐玄宗和杨贵妃,而在这两个人之中,杨贵妃是核心人物。
诗从她天生丽质开始,到22岁时“一朝选在君王侧”,册为贵妃之后“三千宠爱在一身”,过着极为高贵而光亮的生活。
然而在16年之后发生了安史之乱,因为“六军不发无奈何”,故而“婉转蛾眉马前死”。
她在成为仙人以后,还在思念着唐玄宗,故当方士求见的时候,托以信物金钿还回,并嘱咐“但教心似金钿坚”,相信“天上人间会相见”。
诗以回忆当年长生殿山盟海誓结束,突出了长恨的主题。
第二,《长恨歌》的内容构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长恨歌》的内容构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出唐玄宗溺于女色,不顾国家大事,结果带来了安史之乱;另一方面由于安史之乱,杨贵妃悲惨死去,唐玄宗日夜思念,感情非常诚笃,杨贵妃成仙也念念不忘唐玄宗,但又不能相会,故形成“长恨”。
尽管内容是这两个方面,但明显是侧重后者的,诗篇题名长恨,表明它的主旨在于表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刻骨相思以及不能团聚的悲恨的。
(参考王运熙《略谈<长恨歌>的内容构成》)第三,《长恨歌》独特的艺术表现。
我在这里概括说三点:【一是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叙事笔触】,其叙事的对象是皇帝和贵妃,其叙事的时间是安史之乱前后,从极盛到瞬间动乱,其叙事情节是杨贵妃从生到死,这些都是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二是抒情的高度强化】,《长恨歌》的基础是叙事,而其魅力则多半在于抒情,抒情的落差也是惊人的,前半写唐玄宗与杨贵妃之情,突出“重色”就带有色情的味道和成分,而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思念和杨贵妃成仙之念念不忘唐玄宗,这才是爱情的表现,由色情转化为爱情,这是我们读这首诗应该注意的,全诗用“情”把“史”和“事”以及“民间传说”融化和联系在一起;【三是运用道教仙化故事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长恨歌》的前半基本符合历史事实,而后半杨贵妃成仙的传说显然是虚构的,参照陈鸿的《长恨歌传》,这个故事应该是以民间传说为基础的道教仙化故事,是出于美好的愿望说安史之乱以后杨贵妃成仙了,这样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动人的形象描绘表现杨贵妃坚贞不渝的生死爱情以及失去爱情之后绵绵不断的相思长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