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内容提要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要内容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要内容《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一首经典诗,内容真的是让人一读就上瘾。
故事的主角是唐玄宗和他的爱妃杨贵妃,哦,简直就是古代版的“爱情公寓”啊!两人之间那种缠绵悱恻的爱情,简直是让人忍不住想为他们点个赞。
想象一下,唐玄宗那个大帝,权倾天下,拥有无数财富和美色,结果却因为一个女人而心神不宁,这种反差简直太有戏了。
故事一开始,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恋爱简直甜到齁!他为了她,花了大把银子,弄得满城花红柳绿,真的是“春光乍泄”,就连鸟儿都得给他们让路。
两个人在一起的日子,就像是开了挂一样,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潇洒,简直就是“人生得意须尽欢”嘛!可是,生活总是喜欢开玩笑。
就在他们甜蜜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国家的事儿却逐渐变得复杂起来,边疆的事态也愈发紧张。
这时,宫里的小人儿开始捣鬼,给唐玄宗耳边风,说什么杨贵妃家族势力太大,会影响皇权,真是阴险得可以啊!就这样,唐玄宗的心开始变得忐忑不安,这下好了,爱情和权力的斗争就此展开,像极了当今社会那些为了利益而翻脸的朋友,真是让人感叹“人心难测”。
然而,唐玄宗怎么也不想放弃自己的爱,毕竟“白头偕老”的梦想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于是,朝堂之上,风云变幻。
唐玄宗为了保护杨贵妃,干脆把她藏起来了,真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坚持。
可是,命运的玩笑真是开得绝。
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不得不带着杨贵妃逃亡。
想象一下,两人逃得四处奔波,那种爱情的坚持和无奈,简直让人心碎。
就像那些老电影里的经典情节,总是让人哭得稀里哗啦。
逃亡的路上,唐玄宗心里想着的是“我心永驻”,而杨贵妃却因为这场动荡变得面目憔悴,真是令人心疼。
最终,逃亡的结局也不是那么美好。
唐玄宗在一处荒凉的地方无奈之下做出了一个悲惨的决定,杨贵妃被迫离开了他,简直就是“离别伤感”的极致表现。
唐玄宗心里那个苦啊,简直是“欲罢不能”,说不出话来。
之后的日子,唐玄宗虽然坐拥江山,却心里永远有个空洞,杨贵妃的笑容成了他心中永远的伤痛。
那种“相思无尽”的苦楚真是让人忍不住想起“天长地久”的承诺。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赏析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赏析《长恨歌》的实质就是一首悲情之歌,所谓的悲情之歌,主要是从《长恨歌》前后对比来说的。
具体的来看下!《长恨歌》的写作背景就是安史之乱,在叙事长诗中,白居易对唐玄宗淫乱误国的事实进行讥讽,但是其主旨并不在于此,贯穿《长恨歌》全诗的是长恨,经历安史之乱后二人阴阳两隔,对彼此的思念构成这一真情流露的着眼点。
一、《长恨歌》概述《长恨歌》是白居易所写的有关唐太宗与杨贵妃之间爱情故事的长篇叙事诗,其内容既有对唐太宗荒淫误国予以讥讽,又对唐太宗与杨贵妃凄婉爱情故事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并蕴含同情的个人情感。
《长恨歌》不仅具有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而且还具有特色性的艺术特点。
二、《长恨歌》的内容分析从整体上来说,《长恨歌》的内容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分别是淫欢倾国、妃死恨生、帝思缠绵、长恨无期,从结构上来予以剖析。
(一)淫欢倾国在“淫欢倾国”这一部分,主要是就唐玄宗与杨贵妃缠绵现实生活予以细致描绘,其结果自然与下文安史之乱的爆发,以及所造成的巨大灾难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蕴含着白居易对唐玄宗“淫欢倾国”的讥讽。
在《长恨歌》的开始就对杨贵妃的美貌予以描绘:“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一句既有对杨贵妃出众外貌直接描绘,又运用对比揭示出受到宠爱的原因,“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与“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则是对二人的骄奢生活予以刻画,表达出皇帝对杨贵妃的过度宠爱,尤其是在前一句中,皇帝“爱屋及乌”的特点被淋漓尽致揭示出来,这也就为以后安史之乱爆发埋下伏笔。
再来看“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一句,因为与贵妃处于欢乐之中,皇帝不再上朝,大臣们只能在宫殿上苦苦等待,淫欢倾国的讥讽之意至此暴露无遗。
(二)妃死恨生“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由淫欢倾国转为妃死恨生关键点,杨贵妃的命运至此发生变化。
这一部分是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
结构《白居易长恨歌》
结构《白居易长恨歌》
《白居易长恨歌》是一首叙事性长诗,描绘了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
故事以及玄宗执政期间的政治变革,构成了一个情节丰富、内涵深刻的整
体结构。
整首长恨歌是以杨玉环对唐玄宗的爱情为主线展开的,按照时间顺序
组织,通过大量的描写和细节展示了两人之间甜蜜、动人、悲痛的生活点滴。
首节描绘了杨玉环从少女时期开始对玄宗产生情感,然后通过宫廷中
的仪式将两人聚在一起。
接下来的几节以婚姻生活为主题,展示了两人亲
密的关系和相互爱护的情感。
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玄宗被迫与杨
玉环分离,两人的爱情出现了变故,因此后续的几节描述了杨玉环被害的
过程以及玄宗对她的思念和悔恨。
在整个结构中,长恨歌通过巧妙的叙述手法将个人情感和历史大背景
相结合,展现了唐朝晚期的政治风云与皇帝个人命运的辗转变迁。
通过对
杨玉环和玄宗爱情的描写,长恨歌也间接揭示了政治人物的无情和权谋对
爱情的破坏力。
长恨歌采用了叙事性极强的抒情方式,整首诗以五言绝句写作,每一
句都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
通过描写细节和情感的表达,歌词的语言
优美动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拟人、对仗等,丰富了诗歌的表达效果,使得整个故事更加鲜活生动。
王安忆的《长恨歌》内容简介
王安忆的《长恨歌》内容简介王安忆的《长恨歌》内容简介《长恨歌》讲述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这部作品的相关的知识介绍,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王安忆,1954年出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到沪。
1970年赴安徽插队落户,1972年考入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调回上海,任《儿童时代》小说编辑,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专业创作至今。
自1976年发表第一篇散文,至今出版发表有小说《雨,沙沙沙》、《本次列车终点站》、《流逝》、《小鲍庄》、《叔叔的故事》、《69届初中生》、《长恨歌》等短、中、长篇,约有400万字,以及若干散文、文学理论。
其中一度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二度获全国中篇小说奖。
翻译为外国语的有英、法、荷、德、日、捷、韩等文字。
王安忆的《长恨歌》内容简介《长恨歌》讲述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
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垒了无数理想、幻灭、躁动和怨望,她们对情与爱的追求,她们的成败,在我们眼前依次展开。
王安忆看似平淡却幽默冷峻的笔调,在对细小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津津乐道中,展现时代变迁中的人和城市,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
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的第三名,被称作“三小姐”。
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
做了李主任的“金丝雀”,使她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
上海解放,李主任遇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
表面上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
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想来都是命里注定,也在艰难的生活与心灵的纠结中生下女儿薇薇并将她抚养成人。
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女儿同学的男朋友为了金钱,把王琦瑶杀死,使其命丧黄泉。
台湾知名学者王德威曾在《海派作家又见传人》一文中评价王安忆,认为她的创作是对海派女作家张爱玲的继承与补充,都善写上海的风情与女人,但笔锋却不相同,张爱玲是抱着反讽的心情来精雕细琢,而王安忆是平淡的、同情的态度来讲述故事,自创作以来就不断对小说的创作技巧与形式进行创新与研究,曾经从事过伤痕文学、知青文学、寻根文学的创作,但是创作的题材以知青在乡村的生活为主,虽然题材单一,但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九十年代的《长恨歌》这部长篇小说以庞大的空间建构及时间流程,丰富的人物活动叙述了上海的历史,刻画了上海的女性,审视了上海的文化。
长恨歌清唱剧每段的表现内容
长恨歌清唱剧每段的表现内容
《长恨歌》清唱剧每段的表现内容如下:
第一幕:杨家有女初长成,天生丽质难自弃。
杨玉环在华清池洗浴,这是她生活的美好开端,充满希望和憧憬。
第二幕:唐宫夜宴,名声初现。
杨玉环与唐明皇的恋情被发现,杨玉环被封为贵妃,她因美丽而名声大噪,也因此招来了嫉妒和不满。
第三幕: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宠爱无以复加,他们的爱情达到了高潮。
然而,这也预示着未来的悲剧。
第四幕:仙乐风飘处处闻,华灯溢彩的梨园。
在梨园的繁华场景中,杨贵妃和唐明皇享受着音乐、舞蹈和华灯的盛宴。
这也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第五幕: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明皇被迫逃离长安,到达马嵬坡。
将士哗变,杨贵妃被迫自缢身亡。
这一幕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杨贵妃的悲剧命运。
以上是《长恨歌》清唱剧每段的表现内容,它通过细腻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展现了杨贵妃和唐明皇的爱情悲剧,同时也揭示了战争和权力斗争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白居易长恨歌主要内容
白居易长恨歌主要内容白居易长恨歌主要内容《长恨歌》可谓是白居易的出名作品,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居易长恨歌主要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白居易长恨歌主要内容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唐玄宗沉溺美色,荒废朝政,导致安史之乱,在局势之逼之下,不得不将杨贵妃赐死,之后十分思念杨贵妃,四处寻找,现实中找不到就在梦中找,梦中找不到就在仙境中找,最终在临邛道士的帮助之下在蓬莱中找到了一名女子,像是杨玉环的转世啊之类的,然后两个人定在七月七日夜半无人的时候在长生殿相逢。
推荐阅读:《长恨歌》赏析本文首先对长恨歌的诗歌内容进行解读,作品共分四个部分,第一层从相识、貌美、受宠、享乐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二层叙述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与贵妃在马嵬驿生离死别的场面;第三层写李隆基对杨贵妃的思念;第四层为虚写。
其次,笔者对李隆基及杨贵妃进行了历史评价。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一、诗歌内容简析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到“尽日君王看不足”,主要描写了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相识、享乐及玉环的貌美、得宠。
(一)两人相识作品中两人是这样相识的,“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即杨玉环到了该出嫁的年龄,然后通过选秀,被李隆基看中。
实则两人是这样认识的吗?杨贵妃本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小名玉环,自幼由叔叔养大。
开元二十三年,被封为唐玄宗之子寿王李瑁的妃子,被唐玄宗看上后,先出家为道,号太真,至天宝四年纳宫中,册封为贵妃,受到玄宗的极度宠爱。
李商隐的《龙池》诗:“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最后两句写夜半后,宴罢归来,宫中的铜壶滴漏声绵绵不绝,心中无事的薛王痛饮后早已睡去,而寿王却彻夜难眠,一个“醒”字非常警策,可见其当时的痛苦情状。
长恨歌内容
长恨歌内容《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此诗可分为三大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破霓裳羽衣曲”共三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
从“九重城阙烟尘生”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为第二段,写马嵬驿兵变,杨贵妃被杀,以及此后唐玄宗对杨贵妃朝思暮想,深情不移。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共四十六句为第三段,写唐玄宗派人上天入地到处寻找杨贵妃和杨贵妃在蓬莱宫会见唐玄宗使者的情形。
《长恨歌》的中心思想是批评唐玄宗重色误国导致安史之乱,同时又同情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
全诗的艺术性较高。
其一是对原有史料的选择和运用。
唐玄宗既是悲剧的制造者,又是悲剧的承受者。
诗人在写他们的罪恶一面时,注意点到为止,尽量不太损伤他们的形象,从而保证了悲剧故事前后的和谐统一。
其二是故事中浪漫色彩的加入。
爱情可以使生者死,可以使死者生,这样的力量在此之前还没有人描写过。
其三是有关人物形象、人物心理活动的精彩描写。
其四是对离别之苦、相思之情的正面描绘,它不仅占的篇幅大,而且角度多、变化多。
其五是语言的精美,既生动、形象、凝练,又婉转、流利、韵律性强,使人传诵不绝。
元代白朴的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明代吴世美的传奇《惊鸿记》、清代洪昇的传奇《长生殿》等,在构思上都曾受到《长恨歌》的启发,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原文:长恨歌【作者】白居易【朝代】唐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长恨歌内容简单概括
长恨歌的故事梗概唐玄宗喜好美色,杨家有女玉环天生丽质,玄宗选中后极尽宠爱,终贪色误国。
安禄山兵叛乱权,无奈于逃亡,途中迫于群臣压力将玉环赐死。
后玄宗每每思念,辗转难眠。
临邛有一道人能乱晓阴阳,有感于玄宗情义,愿为天上地下寻玉环魂魄。
后寻得海上仙山太真仙子,仙子得闻玄宗消息,悲喜难名,将一簪带于帝王,以约为誓。
惜仙人永隔,此情难续,是为长恨歌。
长恨歌原文如下: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王安忆《长恨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介
王安忆《长恨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介(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王安忆《长恨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介【导语】:《长恨歌》是王安忆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关于《长恨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本店铺来介绍分享一下。
《长恨歌》详细解读
《长恨歌》详细解读先简要说明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它的作者是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在唐德宗贞元16年进士及第,贞元19年他被任命为正九品的校书郎,负责国家经藉图书的校正,这个官的任期是三年,到唐宪宗元和元年年初,白居易在校书郎的任期就已经满了,还要等着吏部重新安排工作。
但是这个事情显然并不容易,唐朝的时候安排工作这个事儿就不容易,不光是我们现在。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这个情况,白居易早就领教了,所以他又直接参加了当年四月的科举。
唐朝的科举是非常灵活的,就多达100多个科目,和宋以后的科举是不一样的,元和元年的这次制科,它的名称叫做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这是一个吏治的科目,是非常实用的,他有一点儿岗前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的这个意思,考中了之后就可以直接放官了。
白居易很顺利的就再次及第,看人家多厉害啊,连考连及第。
这次考试选中了18个人,第一名就是他的好朋友元稹。
白居易被调任了盩厔县尉,盩厔就是今天陕西省周至县,这俩生僻字是有很多人不认识的,直到上世纪60年代,改成了我们都认识的周至,周至是历史很悠久的一个地方。
山曲曰盩,水曲曰厔,这里南接秦岭,北临渭水,山环水复的地理位置,所以称为盩厔。
著名的道教圣地楼观台,唐代玉真公主隐居的玉华观都在周至县,这里还有一处仙游寺,这里曾经是隋文帝的行宫,后来改为仙游寺,他用来存放佛教的舍利子。
白居易跟当地的两位朋友陈鸿、王质夫到仙游寺来玩,他们谈起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他就是在这个地方写出了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因为诗的最后有一句“此恨绵绵无绝期”,绵绵就是长的意思,所以叫《长恨歌》。
白居易的诗是非常通俗易懂的,所以我们也不需要花太大的气力进行注释,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友好的。
长恨歌写的就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因为这首诗写得很长,它的内容自然就是非常详细的。
我们换个角度来看的话,这相当于一个非常完整的剧本,从杨贵妃刚刚入宫开始,到她得宠时的无限风光,九州震荡的安史之乱,直到她魂断马嵬驿。
白居易《长恨歌》简介
白居易《长恨歌》简介白居易《长恨歌》简介白居易的长恨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你知道这首古诗其中的意义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简介,欢迎阅读!白居易《长恨歌》简介 1《长恨歌》简介《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最著名的长歌行之一,对后世诗歌文学创作都有深刻的影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称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原人,生于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
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作者时任盩厔县尉,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话及唐玄宗、杨贵妃事,有感而发,陈鸿作《长恨歌传》,白居易作《长恨歌》。
传世的《长恨歌》就这样诞生了。
白居易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
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这些观点充分反映在《长恨歌》的李杨爱情传奇中。
《长恨歌》的第一部分:由汉皇重色起笔,以李杨爱情为主线,写一代君王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起因。
第二部分:描述由安史之乱引起的马嵬事变,这是爱情悲剧的高潮。
第三部分:唐玄宗失去杨贵妃后的痛苦感受,包括单身入蜀与孤守长安宫殿两个情景。
第四部分:在临邛道士的帮助下,玄宗、贵妃重新团圆,这是神话传奇般的结局。
《长恨歌》的主题反映在诗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之中。
这个主题充分反映了李杨二人悲剧的命运与永恒的爱情。
在《长恨歌》中,杨贵妃一出现就成为悲剧式的主人公,在封建社会的压力之下,一朝选入君王侧,她被迫入宫,她的命运不能由自已作主。
白居易对贵妃寄予了极大的同情,成功地在开就塑造了女性的悲剧,还原了历史的原形。
白居易一反古代史学家们的女人祸水论的谬论,如陈鸿《长恨歌传》就直白其写作目的在于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
而白居易却不这样持有偏见,他将唐玄宗的误国与杨贵妃的得宠分开来谈。
长恨歌唐代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
长恨歌唐代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
(实用版)
目录
1.长恨歌的背景和作者
2.长恨歌的内容概述
3.长恨歌的艺术特点
4.长恨歌的历史影响和价值
正文
《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诗人通过讲述这个故事,抒发了对人生短暂和爱情无常的感慨。
长恨歌的内容概述如下:诗中通过描绘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展现了两人从相识、相爱到分离的过程。
其中,既有对美好爱情的赞美,也有对政治斗争和命运无常的反思。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寓言和象征手法,将两人的爱情与国家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作品具有更深刻的内涵。
在艺术特点方面,《长恨歌》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首先,白居易在
诗中采用了生动的叙事手法,使得诗歌内容丰富而立体。
其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等,使得诗歌语言优美,韵味悠长。
最后,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寓意,使得作品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
《长恨歌》自诞生以来,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成为了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还对后世的叙事诗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同时,长恨歌的故事也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一。
总之,《长恨歌》作为白居易的代表作,无论在文学价值还是历史影
响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恨歌赏析及大致意思
长恨歌赏析及大致意思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恨歌赏析及大致意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星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馀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长恨歌》的主要内容
《长恨歌》的主要内容《长恨歌》是现代女作家王安忆的重要作品,创作于1994-1995年。
王安忆以上海为中心,以女性为主体,深入开掘市民生活常态下的意义,创作了不少有关都市的小说,其突出代表就是《长恨歌》(2000年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它叙述了上海小姐王琦瑶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前后绵延四十年。
王琦瑶的故事从片厂起步,经过程先生的摄影间,王琦瑶成为“沪上淑媛”,进而竞选上海小姐成功,成为三小姐。
不久王琦瑶就依附了有权势的李主任。
但繁华一梦很快破碎,李主任因飞机失事丧生,王琦瑶则带着伤痛离开上海来到邬桥,遇到了少年阿二。
重返上海后,王琦瑶进入平安里以给人打针度日,开始了平淡的生活,康明逊、萨沙、程先生依次走入她的生活又离去。
王琦瑶独自抚养与康明逊的女儿薇薇长大。
到了20世纪80年代,王琦瑶与怀旧青年老克腊产生了一场恋情,但老克腊最终离去,王琦瑶则死于青年长脚的抢劫事件中。
王安忆写王琦瑶,其实是为了写上海这城市,通过对王琦瑶四十年人生的叙述,展示了上海的历史变迁和市民生活。
开篇第一章“弄堂”,“流言”,“闺阁”即详细叙述了上海城市的生活形态和精神面貌。
“鸽子”则奠定了全篇的叙述视点,是鸽子式的对这城市的俯视,洞悉一切秘密的。
王琦瑶是全篇的灵魂人物,也是这城市的象征,代表了上海的精神。
作为上海三小姐的王琦瑶,“可说她是真正代表大多数的,这大多数虽是默默无闻,却是这风流城市的艳情的最基本元素……三小姐其实最体现民意。
大小姐二小姐是偶像,是我们的理想和信仰,三小姐却与我们的日常起居有关,是使我们想到婚姻、生活、家庭这类概念的人物”。
王琦瑶是上海市民生活的底色,她的平淡里也能见出绚烂,是那种不动声色的。
王琦瑶是上海城市生活的芯子,任时光流逝而不曾改变的。
无论是繁华还是平淡甚或是有些艰难的时候,王琦瑶都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在一点一滴中过着虽然琐碎却坚韧的日子。
小说着重刻画的是这种平常的生活,是一系列琐碎的细节,是放大的人物的感觉。
长恨歌总结范文
《长恨歌》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叙事长诗,作者白居易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感人至深的爱情悲剧。
这首诗以“长恨”为主题,通过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故事的叙述,展现了人性、命运与历史的交织,令人感慨万千。
诗的开篇“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揭示了唐玄宗好色、沉迷于美色的性格。
在诗中,杨贵妃的美丽、才情和忠诚被诗人赞颂,而唐玄宗对她的宠爱则达到了极致。
然而,好色的皇帝终究无法抵挡命运的捉弄,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被迫自缢,唐玄宗痛失爱妃,陷入无尽的悲痛。
《长恨歌》通过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描绘,反映了人性的弱点。
唐玄宗沉迷于美色,荒废朝政,导致国家陷入危机;杨贵妃虽然美丽,却因出身卑微而备受排挤,最终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诗人通过对这些人物性格的刻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悲剧性。
在诗的叙述过程中,白居易巧妙地运用了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环往复、感人至深的动人故事。
诗中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相识、相恋、相爱,以及他们共同度过的欢乐时光。
然而,好景不长,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被迫自缢,唐玄宗悲痛欲绝。
诗人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叙述,展现了历史的残酷和无情。
《长恨歌》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成就。
首先,诗的篇幅较长,叙事详实,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
其次,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最后,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音乐性,易于传唱。
总之,《长恨歌》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的叙事长诗。
它通过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叙述,反映了人性的弱点、历史的残酷和无情。
这首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也让我们深刻反思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悲剧性。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努力克服人性的弱点,追求美好的爱情和生活。
白居易《长恨歌》故事梗概
白居易《长恨歌》故事梗概白居易《长恨歌》故事梗概《长恨歌》可谓千古绝唱。
它将李杨二人的爱情写得凄凄切切,刻骨铭心。
这段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超越时空,甚至超越了生死,在代代后人心中印下美好的佳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故事梗概,另附原文,欢迎大家查阅。
《长恨歌》故事梗概:汉家的皇上看重倾城倾国貌,立志找一位绝代佳人。
可惜当国多少年哪,一直没处寻。
杨家有位刚长成的姑娘,养在深闺里没人见过她容颜。
天生丽质无法埋没,终于被选到皇上身边。
她回头嫣然一笑,百般娇媚同时显现出来。
六宫的粉白黛绿啊,立刻全都褪掉了色彩。
正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她肌肤如凝结的油脂。
侍女扶出浴,正娇懒无力,原来是刚得到皇上的宠幸!花一般容貌云一样鬓发,金步摇在头上颤。
绣有莲花图案的帐子很温暖正适合度春宵,春宵太短!太阳多高天子才睁眼,从此再不早早上朝去和那些大臣见面。
追陪欢乐,伺候宴席,她总在皇帝身旁转。
春天随从春游,夜晚也是她独占。
后宫美人儿三千人,对三千人的宠爱都集中在她一身。
深宫的'夜晚,她妆饰好了去伺候圣君。
玉楼中宴会,她醉态中含着春情。
姐姐弟兄都封了大邦,好羡人呀,一家门户尽生光。
叫天下做父母的心肠,觉得生男儿还不如生个女郎。
避暑的骊宫,高插云霄。
宫中仙乐飘,人间到处都能听到。
宫里缓歌曼舞,徐徐地弹琴慢慢地吹箫。
皇上整天看,总也看不饱。
谁知道渔阳反叛的战鼓会震地敲,把霓裳羽衣曲惊破了!皇家城阙烟尘出现,天子的大驾,一千辆车,一万匹马,逃往西南。
才走到百来里,走走又停停。
六军不肯前进可怎么办?宛转蛾眉竟死在皇上马蹄前。
她的花钿丢在地上没人收,还有她头上的翡翠翘呢,她的金雀,她的玉搔头。
皇上掩着脸,想救救不了,回头看,眼泪和血一起流。
栈道插云弯弯曲曲上剑阁,风刮起黄尘格外萧索。
峨眉道上没多少行人,天于旌旗也没了光彩,阳光是那样谈薄。
蜀江水这么碧绿哟,蜀山这么青翠,皇上日日夜夜怀念情思难断绝。
离宫看见月光是伤心颜色,夜里听雨打栈铃也是断肠声息。
长恨歌的主旨大意是什么?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题争论《长恨歌》一出,关于其主题,便成为历来读者争论的焦点。
观点也颇具分歧。
大抵分三种:其一为爱情主题。
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
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
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其三为双重主题说。
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
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
应该说,写作之初,白居易至少在主观上是同意陈鸿的“惩尤物、窒乱阶”之说的,后来在《新乐府》的《李夫人》、《古家狐》中还重复强调了“尤物惑人”、“狐媚害人”的主题,明确宣扬性爱之为害,但是又承认“人非木石皆有情”,性爱是消灭不了的.,所以解决问题的途径只好是“不如不遇倾城色”。
但在《长恨歌》的实际写作当中,他又服从了民间爱情故事所表达的人类的向美本能和情感欲望。
这样,整个故事便具有了更为深刻复杂的涵义:既写了真美,又写了真恶,并将两者直接联系在一起;《丽情集》本《长恨歌传》有一段话:叔向母曰:“甚美必甚恶。
”李延年歌曰:“倾国复倾城。
”此之谓也。
这段话大概可以代表中唐士人对这一问题的最后思考。
白居易写作《长恨歌》时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不因为“甚恶”而抹煞“甚美”。
尽管其主题最后似偏离了对“甚恶”的谴责,但“甚恶”内容本身毕竟没有被抹煞,反过来又丰富了“甚美”的涵义。
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
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唐代杰出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不仅在当时妇孺皆知,传诵海内外,而且直至今天,在学习唐代诗歌时。
对《长恨歌》主旨的讨论也从未停止过。
而争论的要点就是《长恨歌》是一篇讽刺之作,还是一篇对李杨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颂吟。
要分析这篇文章首先要认识到我们与作者所处时代的差异,遵循“知人论世”的原则,对作者的思想和创作心态做一番深入细致的考察,消解作品的历史偏见,独得自己的见解。
那么,让我们先分析一下这篇诗歌的创作缘由吧。
在与白居易同一时代的史学家和传奇作家陈鸿曾写过一部《长恨歌传》,而在这部书的最后部分提到了有关白居易作《长恨歌》的一些事情。
陈鸿告诉我们《长恨歌》是白居易应唐人王质夫的要求作的。
是要白居易用他“深于诗,多于情”的禀赋“为歌之”、“润色之”,使这一“希代之事”能够保持长久。
而王质夫属白氏作诗的目的是有“警戒”意味的。
在《长恨歌传》后文也提到了“怨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的目的。
所以,这就是白氏为诗的“动机”,但并不能称之为“主题”。
紧接着又出现另一个耐人寻味的疑问,在白居易完成《长恨歌》一诗后,为何请陈鸿为之作传呢?众所周知,《长恨歌》和《长恨歌传》的写作手法和感情基调有很大的不同,陈鸿纯叙事性的方法和客观冷静的视角使他本人更易抽身于男女欢爱之外,更易直抵“鉴训为本”的目的。
既然如此,不妨说白居易要陈鸿为他的“诗”作传,是出于某种“弥补”和“填充”或是“润色”的目的。
索性说明白,白居易创作《长恨歌》时的“忘我”使其忽略了本人与“诗中事”的距离,以致最终作品主题与原始动机发生偏差。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其一为爱情主题。
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
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
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
《长恨歌》主题思想其一为爱情主题。
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
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
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其三为双重主题说。
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
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
长恨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长恨歌》可分为四段: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
贵妃进宫后恃宠而骄,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
开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
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
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
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人梦”,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是一片“伤心色”和“断肠声”。
长安收复以后回朝时,重过马嵬,“不见玉颜空死处”。
回宫后,池苑依旧,物是人非,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荡气回肠。
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唐玄宗的孤寂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忧伤追忆。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缈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长恨歌》主题及艺术特点[内容提要]唐代诗人白居易根据民间流传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创作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诗歌主题鲜明,以“情”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高唱了一曲爱情颂歌,赞美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始终不渝的爱情。
在艺术特色上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情节结构巧妙,层层展开,抒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相遇、相见、相思的缠绵悱恻、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
诗人巧妙地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谐地融为一体,反复铺陈、渲染,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在诗中作者着力塑造了两个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唐玄宗、杨贵妃,以极大的同情,刻画了杨贵妃——一个被牺牲的女性形象,而对另—个主要人物唐玄宗,既有谴责,也有同情,更肯定了他对杨贵妃真挚的爱情。
正是这种感人至深的爱情主题和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奠定了《长恨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愧为“古今长歌第一”。
[关键词] 《长恨歌》主题艺术特点唐玄宗元和元年(806)冬,三十五岁的白居易被授周至县尉,当时,他与好友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听到当地民间流传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故事,深有感触,于是创作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它不但是白居易诗歌创作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古典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标志,它继承了《诗经》、《离骚》、汉魏乐府的艺术传统,保留了中国诗歌中的抒情诗的抒情特点,通过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丰满鲜明的人物形象抒写出来,融抒情、叙事、写景于—炉,成为独具特色的抒情叙事诗,自立诗歌园地之林,博得了“古今长歌第一”(明.何良俊),“千古绝作”(清.赵翼)的评价,是古典诗歌艺术的瑰宝。
《长恨歌》以其标格卓异的风姿赢得了古今无数的读者,甚至当时长安歌妓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而自夸,并因此身价倍增。
“—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不仅是作者的自我肯定,也道出了众多读者的心声。
对《长恨歌》的主题及艺术特点前人已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下面我就《长恨歌》的主题及艺术特色谈谈自己的浅陋之见。
一、爱情颂歌——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是读者争论的焦点问题,观点颇为分歧,有爱情主题说、政治主题说和双重主题说。
此外,还有人认为此诗是作者借李、杨悲剧来抒发自己爱情失意的情怀,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
(一)就诗歌内容而论。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
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摩,去回味,去感受。
入宫专宠。
贵妃入宫后持宠而娇,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士”,诗歌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写出了“长恨”的内因。
马嵬赐死。
写他们的生死离别,杨贵妃的死是他们的爱情成为一场悲剧。
诗人有意将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刻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氛围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情批判。
忆旧相思。
着力表现了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和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及回宫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荡气回肠。
方士招魂。
重在表现贵妃的孤寂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忧伤追忆。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终在虚无飘渺的仙山上让杨贵妃以“玉容寂寞泪澜干,梨花一支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
“情”的渲泄已超脱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更多的带有诗人的主观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围,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表现无余。
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捉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进入无极之境。
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
(二)就读者的阅读心理而论。
《长恨歌》所写的历史题材是依照史实想象而成的帝妃间的爱情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唐玄宗又是唐朝历史兴衰转折期中的关键人物。
由于重道德而视爱情为罪恶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读者对于《长恨歌》的认识,便常常游移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或者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同文学批评混淆起来,或者以伦理的批评取代审美评价,从而产生理解上的困惑与分歧。
这种分歧,大概在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即已存在。
当时白居易、陈鸿、王质夫闲谈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王质夫说“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他期待白居易的是表述爱情。
陈鸿则不然,他认为,白居易写《长恨歌》“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赋予《长恨歌》以伦理说教的意义。
白居易本人则认为,该诗表现的是“风情”,并非如同《秦中吟》、《新乐府》那样的正声。
惟其如此,他在编集时才把它归入感伤诗,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
”《长恨歌》以“情”为中心的主旋律始终回旋激荡于全诗之中,当白居易把“情”作为描写对象时,那种被他承认的,人皆有之的情潮,便会以其固有的人性之美奔涌于笔端,而无从遏制,即使他心存讽喻,只要着意深入感情的领域,作品便不会以讽喻说教的面貌出现。
《长恨歌》写作之初,无偿不曾出现过如陈鸿所说的“惩尤物,窒乱阶”的念头,写作的结果却是倾注着作者感情的爱情描写。
依照正常的艺术感受,读者是很难从中感受到女人是祸水,李、杨之恋是唐帝国衰亡根由的。
假若白居易真的把这个故事写成讽喻诗,使全诗充满了“尤物惑人”的讽刺与说教,其价值将如何。
我想,是很难与此篇分庭抗礼的。
诗人以历史为素材,又不拘囿于史实,在文学与历史的隔膜中求得平衡,超越时空局限,并与人们普遍意义上的情感产生共鸣。
读者掩卷之余,甚至会忽略造成这—爱情悲剧的根源,而完全将审美意识集中于李、杨之间缠绵悱恻、难舍难分的感情渲染。
生死离别的悲痛、绵绵长恨的情思、婉转动人的传说、虚无缥缈的仙境完全将读者带进一个透明的纯情世界,它没有尘世间的喧嚣与龌龊,其中凝聚着诗人的理念,也层层积淀着历代读者的理想,一种对真情向往的共鸣使这首诗获得了永恒的魅力。
(三)就作者的个人经历而论。
《长恨歇》所涉及的安史之乱历史事件,或许可以写成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但他却选择了另外的主题,这源于诗人儒家知识分子的政治立场。
其道德主题与历史主题交织在一起。
应该说白居易在此问题上并没有太多的道德禁忌,或者说,他对道德问题的看法比较单纯,礼法所不容的事情不能做,人本有的情欲也应有适当渲泄。
但即使在礼法较宽的唐代,白诗的这种公然将“重色”、“风情”当作诗歌主题,尽情讴歌女性美的描写也已经对某种道德规范和文学规律造成了冲击。
也就是说,白居易在这样处理感情问题时,早巳面临道德的压力。
他在道德与感情之间有时也有非此即彼的选择,有些可能更为无形但仍约束人心的道德锁链是他不愿接受而抛在一边的。
这使我们联想到他早年曾有的恋爱经历。
正式结婚前,白居易曾与一位名叫湘灵的女子自由恋爱。
但家庭和社会不能接受这种婚姻,原因即在于它是非礼结合,两人的关系属于两情相悦的私下结合,而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这也是其不能长久维持下去的根本原因。
再加上家庭对白居易幼年的影响,使他的世界观和个性在两个并列的世界中形成:一个是道德和仕进的世界,另一个是感情和个人生活的世界,父亲代表前者,母亲代表后者。
这幼年的两个世界——道德和感情,实际上成为白居易人生和文学创作所围绕的两大主题。
联想到《长恨歌》又未尝不是对往事的痛苦回忆,我们便不难理解,白居易在道德与感情问题上也常常陷于困境,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必然发生过若干次精神危机,他的感情生活也肯定会有不少难言的隐衷。
或许应该这样说,这些来自早年生活的情感体验便构成了他不畏“结靡”之攻击而大胆进行感情主题创作的动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长恨歌》并非是一篇政治讽谕诗,而是一篇歌颂爱情的诗篇。
如果说李、杨的生离死别是个爱情悲剧的话,那么,这个悲剧的制造者最终成为悲剧的主人公,无法不叫人遗憾。
而这个悲剧的焦点是誓言与结局、愿望与现实的矛盾,其价值则在于爱情的坚贞专一、生死不渝。
二、艺术奇葩——关于《长恨歌》的艺术特色由于诗人追求功利的淡化与艺术的深化,以“情”为中心,描绘了中国版的“人鬼情未了”的动人故事,是一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作品。
其中凝聚着诗人的理念,也层层积淀着历代读者的美好理想,人性的赞美使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了互动。
惟其绵绵“长恨”的亘古主题和对真情的向往与追求使此诗获得了永恒的魅力。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
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
《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婉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引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一)精巧严谨的构思《长恨歌》构思精巧、故事完整、情节曲折、首尾照应、结构谨严、层次清晰、波澜起伏、沉郁顿挫几乎无懈可击。
诗中精选情节和细节,描述详略得当。
对必不少的背景和情节,以高度凝练的语言交代清楚。
“渔阳鼙鼓动地来”,“天旋地转回龙驭”两句写安史之乱,一笔带过,真是惜墨如金,但其千钧笔力却不使读者感到单薄。
对关系到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的重要内容,如李、杨的相思之情,则铺写详密,用墨如泼,但又不使读者感到冗杂,许多细节的艺术描写充满诗情画意,给读者造成鲜明强烈的印象。
诗歌首句以“汉皇重色思倾国”领起全篇,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原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
诗人用俭省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
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画龙点晴的描写了李杨初见时的情形。
此后,又反复铺叙,渲染李杨的欢爱和杨妃的专宠,先写“春寒赐浴”欢爱之始;继写“春宵苦短”欢爱之深。
再写承欢侍宴,宠幸之专;又写杨家势焰——宠幸之重。
不料乐极生悲,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两句,突兀而起。
惊破迷梦,突出了人生不测,乐极生悲的气氛。
接着诗人具体描写了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
着重抓住了李杨仓皇出逃、杨妃马嵬坡缢死,玄宗血泪和流三个镜头,突出了他们死别的留恋和悲惨。
安史之乱平定后,玄宗回京途中和回京之后对杨贵妃的相思之情,先写由蜀返京,途经马嵬,双双而来,孤身而归,痛定思痛,涕泪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非常传神地写出了玄宗回宫后的冷清凄凉的生活和思念杨妃的痛苦心情。
诗中写出无论是景色宜人的春天,还是寒气肃杀的秋季,无论是看到池苑宫室景物依旧,还是看到梨园弟子白发新生,无论是夏之日,还是冬之夜,无论是清醒之时,还是睡梦之中,唐玄宗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杨贵妃,无时无刻不是处于不能消除的伤痛之中,唐玄宗这种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