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班教育随笔《关爱父母离异的孩子》
特别关爱离异家庭的学生

特别关爱离异家庭的学生王化胜青州市弥河初中特别关爱离异家庭的学生一些经历了家庭裂变的后进生,心理缺陷十分明显,往往表现为冷漠、孤僻、放纵、任性等。
他们很容易采取自暴自弃等极端的人生方式,如离家出走,甚至犯罪。
没有家庭温暖的孩子很容易误入歧途,后进生犯罪70%以上都是单亲家庭的孩子。
因此,学校对于离异家庭的后进生应当给予更多的关爱和保护,也应当从预防犯罪的角度关注他们的成长教育。
有这样一个案例:15岁的少年满某,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历了父母离婚、母亲再婚。
继父对他非打即骂,他从未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因此经常夜不归宿。
不幸的家庭使他自卑感很强,致使他在校无心学习,学习成绩自然很差。
因此,老师看不起他,同学冷落他,初一后他就辍学了。
他开始游荡在社会上,经常光顾游戏厅、录像厅,在那里结识了许多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
用满某自己的话说:在游戏厅里玩游戏的孩子有的不太好,我就是在游戏厅里学会了抽烟、打架,直至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进了监狱。
在这个案例中,家庭的分裂和错误的教育方法是满某走上歧途的开始,而缺乏正规的学校教育,过早地步入社会,又进一步把他推上了犯罪的深渊。
学校对于满某这样失去家庭温暖、心理上很自卑的学生,不仅没有采取适当的关怀和教育措施,反而歧视,导致该生辍学。
辍学后的满某闲散在社会上无人管理、无人教育,游戏厅等娱乐场所成了他的栖息之处,而这些场所的一些不健康因素,使他受到了不良影响,因而走上犯罪道路就是难免的了。
学校对于离异家庭的学生,主要是情感教育和人生观教育。
如通过各种主题班会、文体活动、义务劳动等有益的集体活动对他们进行情感渗透,丰富他们的情感,培养高尚的情操,摆脱消极卑微的个人情感体验。
教师应满腔热情地对待这些心灵受到伤害的学生,经常与这些学生谈心,使他们懂得家庭和父母是无法选择的,但人生的道路却可以选择,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生活目标,正确对待人生的挫折。
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当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融于集体之中,与集体一道前进。
幼儿园教育笔记推荐《正确面对离异家庭的孩子》

幼儿园教育笔记推荐《正确面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教育笔记:正确面对离异家庭的孩子随着社会上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增多,这一变化不仅影响孩子社会文化素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突出。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自卑等多种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值得我们教育人员的关注。
我们班有一位女孩子叫王钰(化名),天真烂漫属于它,活泼可爱属于它。
黑黝黝的皮肤、大大的眼睛总是望着你,说着贴心的话语让你开心,是个不得不让人喜欢的孩子。
可是在前不久的日子里,她的表现在幼儿园逐渐的转变案例描述:在前不久的日子里,首先我们是观察到了孩子的表现逐渐在变坏,我们很奇怪。
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准备向父母反映一下最近孩子的表现的时候,发现孩子的父母也有点异样,让我们又停止了去了解。
我们只能够向孩子那进行沟通,最后我们还是选择了反映孩子在园中的现象。
我们向孩子妈妈反映的时候,她的妈妈表情微变说:最近她们家里有事。
这样的状态又持续了一段时间,刚好有一天是孩子爸爸来接,我们也试图去了解,而她爸爸说了一件我让我们很惊讶的一件事,她爸爸无奈的说了一句昨天我们离婚了,这让我们原本想说的话卡在了喉咙底内。
紧接着就是长假,在假期中孩子一直跟随着妈妈住在外婆家。
当回来幼儿园时,孩子的情绪明显很低落。
这一天,她哭着来幼儿园,我们问她为什么说,她说:我有点想哭的感觉。
那天她在办公室里坐了半天。
吃午饭的时候,我去叫她,她说不想吃饭。
半天没有进水和吃过东西,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严厉的说:我已经给了你半天的时间让你稳定情绪,半天没有喝水吃东西,你现在又说不吃饭,你觉得你自己这样做对不对她是个很聪明懂事的孩子,听到我的呵斥声,她反而哭的更大声了。
从这一次之后,她每天早上来园都哭,甚至还说不想来幼儿园,于是艰难的沟通之旅就开始了。
案例分析和反思: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首先是向她妈妈了解了孩子的家庭现状,知道离婚的事是隐瞒孩子的,就是没有住在一起,而她爸爸也会抽出时间三人一起到外面去吃饭或者是去玩。
对父母离异的孩子应倾入更多的关爱

对父母离异的孩子应倾入更多的关爱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回民小学李欢当今社会,离婚率越来越高,离异家庭子女是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常出现品行障碍问题。
父母离异极易导致孩子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怨恨感等消极情感。
而且,在很多孩子身上,这些消极情感不但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轻消失,反而会愈积愈深。
和成人应付离异创伤不同,孩子的创伤愈合期要比成人长得多。
尤其是那些年幼的孩子,因为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对家庭的突变他们无法预见,所以在事发后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很容易将父母的离异归结于自己,形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夫妻离异超过百万对。
在父母离异后,1/3的孩子在五年内感到压抑,缺少目标和抱负。
父母离异子女常出现品行障碍问题。
而孩子的父母,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对这一问题缺乏正确认识,误以为这些出现品行障碍的孩子道德败坏,就放任自流,使这些孩子的心理与行为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环境,产生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倾向,部分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这些孩子,有的性格内向、孤僻;有的为所欲为,性格叛逆,不听大人管教。
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不去从正面引导、不及时地教育他们,很容易走向极端、心灵扭曲。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懂得——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
我们的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人生当中最高的学位是高尚的思想品格,只有培育学生的品德与修养,保护他们的自尊与自信,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这才是教育的最高成就。
为了让这些孩子能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倾入了更多的关爱。
我们班就有一个这样的孩子,作为一年级都是七岁的孩子,她应该是快乐幸福的,但她沉默寡言,课下还躲在角落里,上课不愿发言,性格孤僻,行为也较为散漫,学习成绩也不太好。
后来我知道她是个父母离异的孩子,母亲再嫁,爸爸外出没了音信,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给她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使她不能像正常学生那样得到父母的抚爱和家庭的温暖,许多要求得不到满足,不愿和人交往,胆小,天常日久成为班上的后进生。
幼儿园单亲家庭教育随笔

幼儿园单亲家庭教育随笔导语:近几年来,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单亲孩子也越来越多,单亲孩子的表现越来越怪异,正是由于特别的家庭才使得这些原本天真、可爱的孩子变得孤僻、不和群、任性。
下面是随笔网我整理的《幼儿园单亲家庭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幼儿园单亲家庭教育随笔【第一篇】:如何对待单亲家庭的孩子今年我们班里有两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按说小孩子他自己不会感觉到和别人有太大的差别,但是我们班的这个女孩子就有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特征。
开学不久,小女孩的小姨跟我说了她们家的状况,让我多费点心。
渐渐地我发觉这个孩子和别的孩子的性格差许多,成天一幅愁眉苦脸的样子,眉头紧锁,总感觉她似乎有特殊多的心事一样。
针对这个孩子的状况,我在内心做了一个简洁的方案,我要转变这个孩子……每次课堂上,我总会有意无意地去让她回答问题,熬炼的次数多了,现在,这个小女孩有时候也能自觉举手回答问题了。
课外的活动的时候我也对她的关注比较多,多让她做班长,多鼓舞她到人前表现自己,刚开头时,她不张嘴说,让唱歌也不唱,而现在,她可以大胆地说唱了,而且复述故事的力量很强的。
这个孩子写字很工整,我抓住这个闪光点,多次表扬她,增加了她的自信念。
现在,这个孩子有时还是会很宁静,但我能感觉出变化,变的爱玩、爱笑了,而且早晨来了能跟我大声问好,放学后能跟我大声说“再见。
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幼儿园单亲家庭教育随笔【其次篇】:让单亲的孩子享受阳光近几年来,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单亲孩子也越来越多,单亲孩子的表现越来越怪异,正是由于特别的家庭才使得这些原本天真、可爱的孩子变得孤僻、不和群、任性。
李同学,父母离异,学习成果优秀,就是特别内向,不合群。
如何对这样同学进行心理沟通和辅导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1、坦诚——正视家庭现实谈起了单亲家庭,说到现在社会单亲家庭很一般,也很正常。
但家庭的失败不代表人生的失败,我们每一个孩子都要勇于面对自己家庭的现实。
正是由于特别的家庭才让我们走在了一起,坦诚的交谈让这些孩子不再背着家庭这一沉重的包袱,摆正了自己的心态;坦诚的交谈让这些孩子不再怕同学谈论自己的家庭了,而是很骄傲的对同伴们说“我是阳光中队的队员”;坦诚的交谈还让这些孩子理解了什么是一份“责任”,作为家庭中的一名成员都应当主动担当起家庭的责任。
重义立德,关注离异单亲家庭儿童

重义立德,关注离异单亲家庭儿童刘老师的做法对我触动很深,我班***5岁时,父母离异,养成一种散漫倔强的性格。
如何关心帮助他,我从刘老师的做法中学到了很多。
家庭的不完整、亲情的淡漠,给这些孩子带来了严重的自卑感,心理脆弱、性格怪僻,缺乏同龄孩子的热情与活力。
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自卑、情绪低沉、性格孤僻。
这种心态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格的发展。
针对单亲家庭孩子的这些不良现象,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一点关爱:第一,用爱心抚慰创伤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最受伤害的是心灵和情感。
常言道,心病需要心来医。
为此跟学生打交道最多的班主任,我们要让他们把失落的爱捡回来。
我们要求班主任用“爱心”行动来表示对单亲学生的关爱,以情来感动他们,比如班主任可以利用课间、节假日,为其补课、带他们出去游玩等。
还可以在单亲学生过生日时赠送一件小礼物,在学习困难时多加以辅导,生活上要关心冷暖温饱,有时还可以把学生请到家中去玩,以真情来感动他们。
班级也要开展一系列的“爱心”活动,发挥集体力量来帮助他们,使他们体会集体的温暖。
第二,创造活动环境,用鼓励消除自卑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负担重,害怕老师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实情况,更怕同学知道。
班主任应帮助他们对这一社会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父母的事由他们自己去处理,孩子无法左右家庭。
同时,要创造活动的环境,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
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老师可以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其他同学的友谊。
对能力弱的单亲家庭学生,也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第三,辅以严格要求对单亲家庭学生,一定要奉献爱心。
在做耐心细致工作的同时,也一定要严格地教育和要求,对原则问题不能迁就。
要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使之不做出违法纪的事情。
单亲家庭的孩子如何教育随笔

单亲家庭的孩子如何教育随笔针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容易趋向内向和孤僻等特点,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多为孩子创设一些人际交往的机会,是一种良好的矫治方法。
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单亲家庭的孩子如何教育随笔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单亲家庭的孩子如何教育随笔1单亲家庭成为社会很普遍的一种现象,也成为了社会关注家庭和儿童的一种原因,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婚姻家庭的概念,来给予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多些关爱。
1.平静地告诉孩子关于父母离异的事实,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现实。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平心静气地接受夫妻离异的现实。
这样,你才能坦然地面对孩子,告诉他你们将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这种生活和原来相比会有一些不同,你们需要做一些调整来适应;你们还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你们共同努力去克服。
但无论出现什么问题,爸爸妈妈都像以前一样爱你,这一点是永远不变的。
2.给孩子安全感,不要把孩子做为报复对方的武器。
父母离婚对孩子最大的打击就是失去安全感。
所以,让孩子知道,虽然父母离婚了,但他永远不会失去父母对他的爱,这一点至关重要。
让他感受到虽然他只和父母—方生活在一起,但他的生活和以前一样安全、稳定,他不必担心什么。
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双方的合作,这对大多数离异的夫妻来说很难。
和一个也许带给你很多创痛的人合作,你可能极不情愿,但你不能把你们之间的恩恩怨怨迁移到孩子身上。
毕竟双方都是孩子的亲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无法抹去。
如果把仇恨强加给孩子,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还会使孩子长大后失去爱心。
所以,你需要以理性和宽容来对待曾经伤害你的人。
抚养孩子的一方要允许孩子与另一方联系,不抚养的一方则要多来看望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虽然不在一起,但对自己的爱没有变。
3.单亲家庭中,母子(父子)要在相依中各自独立。
单亲家庭中的两代人之间往往在情感上过于亲密,这是一种自然的情感联盟,但过分的情感依赖容易产生负面效应。
所以,让孩子和自己都有独立生活的心理意识和能力是单亲家庭最明智的选择。
教育叙事——善待离婚家庭的子女

善待离婚家庭的子女三十四中学杨志鹏在这个简简单单的风华十班竟然有20多学生是单亲,父母离异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无法磨灭的伤害。
他们就此自暴自弃,认为世界上的人都对不起他们。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的毁灭!而徐某算是最严重的一个了。
初次见到他我实在是吓了一跳,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脸上竟然饱含着忧伤。
他很少说话,走路就像个模特,说话总是含含乎乎,而且从来不把我这个年轻的男班主任放在眼力。
上课的时候就更成了他的天堂了,所有的课任老师对他都没什么好印象。
而我也是实在领教了他的“厉害”。
就这样在接下去的一段时间我不停的找他谈心,终于有一天,他惺忪的眼睛睁大了并且和我吼到,“我的事情不用你管,我就这样了,不需要你的可怜。
”初为班主任的我当时真有点伤心,为什么真心为了学生结果到头来却被学生斥责呢?就在那天下午,我的班长找到了我并和我说了徐某的一些事情,原来他父母离异,母亲是个高级知识分子。
由于和徐的父亲经常因为知识水平差异而吵架,就独自一人到北京工作。
从那时起家里人就对徐灌输妈妈如何不好,人如何的卑鄙。
于是他便对所有人产生了厌恶感。
于是开始了他的放纵生涯。
听了这些话后,我第一次感到了心痛。
从那以后我更加关心和爱护他,并且用一个男老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他。
偶然的一天,当我在我的小实验室给他包扎在体育课上弄伤的脚的时候,他突然放声大哭,边哭边和我说,“我好想我妈妈,我爸说她是个坏女人我不相信,我想我妈。
”我的心在收缩,我看着他那溢满泪水的双眼。
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
后来我通过各种渠道终于弄到了她妈妈的地址,于是我给他妈妈写了第一封长信,我记得很清楚信的开头是这样写的,“你好,我是徐某的班主任,一个年轻的男老师,一个没有妈妈的人……”从那以后我们就经常的通信,每次我都把信的内容给徐某看,直到有一天我鼓励他给妈妈写信……渐渐的他明白了大人也有很多无奈,他明白了最爱他的还是他的妈妈。
他明白了人应该怎么样面对生活……现在他的父母已经和好了,但是由于他妈妈在北京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所以他还是要上北京上学的,但是他却说什么也不走,他说要念完初四,他说舍不得我。
《教育随笔》用爱心浇灌孩子的心灵

“教师”这个职业是平凡的,只要我们用爱心去浇灌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如同对待我们心爱的孩子一样,我们没有理由不成功。
我们要用爱的和弦,奏出美的乐章。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
班上的一名学生父母离异,父亲长年外出打工,他与爷爷、奶奶一同生活。
因为缺少双亲的关爱,他不合群,经常迟到、旷课,常因一点小事就向同学大打出手。
看到这一切,我并没有因他违反纪律而训斥他、挖苦他,而是以母亲般的爱关心他、爱护他。
得到了温暖的他从此像变了一个人,性格开朗活泼起来,并能严格要求自己了,学习也努力了,进步了。
这让我更加认识到,要想与学生建立起浓厚的情谊,“爱”便是一座桥梁,更是一种无言的承诺。
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教师的爱应撒在学生集体中,插在学生的心坎上。
我班学生小阳从一年级开始便经常作业拖拉,成绩倒数,一直是老师们眼中的学困生,刚分入我们班时,各方面非常自由散漫,说话没有礼貌,上课不停说话捣乱,作业天天完不成,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就是全校出了名的学生。
对于这样一个学生,我没有急于批评,更没有放弃他,而是进行多方面观察,捕捉他的闪光点,我发现他其实挺聪明的,每次劳动也很积极,其实很想得到老师的关注,我就抓住时机表扬他,并鼓励他学习上也要积极努力,改变自己在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形象。
他上课偶有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专心写作业,我便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
渐渐地,他的诸多毛病在不断减少,上课能坚持听讲的时间越来越长了,作业也越来越认真了。
在一次评选优秀作业时,他也榜上有名,上台领奖励时我又大力表扬他,并承诺他如果表现好了,下次考试进步大了,便给他发进步奖。
从此,他学习的劲头更足了,上课发言也越来越积极了,每天晚上完成作业后还坚持不懈地读书打卡。
看到孩子的进步,家长也一改平时不管不问的态度,开始每天关切地询问孩子的学习,晚上、周末时间更是耐心地督促孩子学习、读书。
幼儿园幼儿教育随笔:关爱父母离异的孩子

幼儿教育随笔:关爱父母离异的孩子幼儿教育随笔:关爱父母离异的孩子我班有三对父母离异的孩子,他们的性格不同,有的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有的活泼好动,没有自控能力。
他们都是由爷爷奶奶抚养的,缺少了母爱,我常常觉得他们很可怜。
因此,在幼儿园了我会更加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母亲般的爱。
记得一次活动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我的一家》这一课,我问孩子们:“你的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他们干什么工作?”孩子们个个举起了小手,争先恐后的说着自己爸爸和妈妈的名字,自豪的说着他们的工作:“我爸爸开汽车、我妈妈卖衣服”。
“我爸爸和妈妈玩大棚”。
“我爸爸盖大楼、我妈妈在家给我做饭”。
这时,张晗站起来说:“我爸爸和妈妈离婚了”。
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又问:“张晗,你说什么?”“我爸爸和妈妈离婚了。
”说着,张晗伤心的哭了起来,我望着留着泪水的小张晗,不相信这是真的,急忙安慰她说:“他们没有离婚。
”张晗说:“妈妈走了,不在家了。
”我说:“妈妈是出去干活了。
以后会回家的。
”“真的,他们离婚了。
”我看到伤心的张晗,真不知道,说什么来安慰她。
下午,离园时,张晗对我说:“老师,妈妈今天不来接我了,妈妈回姥姥家了,她在姥姥家吃饭,不在我家吃饭了”我看到张晗不高兴的小脸,鼻子一酸,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
以前,离园时都是妈妈来接她,吃饭时有妈妈陪着,可是现在,妈妈去姥姥家了,在姥姥家吃饭,不能来接她,也不能和张晗一起吃饭了,她能不伤心吗?要离园回家了,张晗是盼着妈妈来接她。
我该怎样来安慰她呢?此刻,在张晗面前,我的一切语言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长时间了,但是,张晗那稚嫩的声音却时常萦绕在我的耳边,也常常提醒我,要给父母离异的孩子更多的关爱。
父母的离异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啊。
孩子等你长大了,也许你就会理解父母,也许你就不会这么伤心难过了。
孩子,我只能给你更多慈母般的爱,用心呵护你、关心你。
对父母离异的孩子多一份关爱

对父母离异的孩子多一份关爱对父母离异的孩子多一份关爱摘要:当今社会,离婚率高的背后留下多少让人心碎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往往都是被家庭牺牲了的孩子,伴随他们成长的不是家庭的欢声笑语,而是家庭的阴霾笼罩着孩子的心灵,面对此情此景,作为孩子的班主任,内心特别纠结,显得也特别无奈,唯一能做的就是给里这样的孩子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照顾!关键词:故事背景;心理;感想故事背景:今年我们班转进一个学生。
他,一个高高帅帅的小男孩,有着白净的皮肤,就是这样一个男孩,他的入学故事,以及在接下来的一段相处的时间里所发生的一些事,着实让我有种凝噎的感觉,想问问孩子为什么会如此受伤,面对这些的同时也让我犯了难,在这里我把它拿出来在教育专家们面前晒晒,希望能引起家长及专家们的关注和共鸣。
以下便是他的故事,不过我想说,与其说是他的故事,不如说是他的遭遇!入学前的故事:男孩的父母在他较小的时候就离异了,后来他就一直跟随父亲在上海生活、读书。
再后来父亲也再婚了,又生了个小弟弟,他所受到的关爱可想而知了,正因为如此,孩子在今年的春节过后硬是不愿随父亲上海去读书。
但为了让他接受到更良好的教育,他的妈妈于是把他骗到了上海,而且趁着孩子睡觉的时候悄然离开了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他居然用妈妈给的钱自己从上海跑到了西周外婆家,进门的霎那间,孩子正看见妈妈在为他的失踪而担忧流泪,顿时母子相拥而哭,孩子也因此决心一定要在西周好好学习,不给妈妈丢脸。
被震撼之余,想这所发生的一切是一个十岁的孩子应该去承当和面对的吗?入学后的心理:我要看到妈妈才来上课可是开学上课没几天,他就没来上课了,于是我打询问,原来是因为妈妈昨天没从宁波回来,他要等看到妈妈才来上课。
这样的答复好让人吃惊啊!找他来谈话,告诉他妈妈是爱他的,老师没有骗他,因为老师也是一位妈妈,有这样的亲身感受,妈妈没有理由不要他,请他放心,告诉他他在妈妈的心中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有什么话可以跟妈妈好好沟通,真想妈妈了也可以给她打个·····。
教育随笔幼儿园中班单亲

教育随笔幼儿园中班单亲《教育随笔幼儿园中班单亲(一)》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想跟你们聊聊咱们班那些可爱的单亲宝贝们。
你们知道吗,咱们中班有几个小朋友来自单亲家庭,一开始我还挺担心他们会不会因为家庭的不完整而有些小情绪。
但接触下来,发现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坚强和可爱。
就说小明吧,这孩子一开始有点内向,不太爱说话。
我就想着多给他一些关心和陪伴。
每次做游戏,我都特意拉着他的小手,让他感受到温暖。
慢慢地,小明开始主动跟我分享他的小秘密啦,比如他最喜欢的动画片,还有他在家搭的积木城堡。
还有小花,她是个特别懂事的小姑娘。
有一次画画课,她画了一幅一家三口手牵手的画,我问她为什么这样画,她眨着大眼睛说:“老师,我希望有一天爸爸能回来,我们还能一起出去玩。
”那一刻,我的心都要化了。
其实呀,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爱和关注。
我们要多给他们一些拥抱,多听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知道,在幼儿园里,他们一样有很多很多的爱。
小伙伴们,让我们一起用爱,为这些宝贝们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吧!《教育随笔幼儿园中班单亲(二)》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又来和大家聊聊咱们中班单亲家庭的小朋友啦。
咱们班的小宇,别看他平时风风火火的,像个小调皮鬼,但有时候也会一个人安静地坐在角落里发呆。
我知道,他心里也有着自己的小心思。
有一次,我轻轻坐在他旁边,问他怎么啦。
他低着头说:“老师,我想妈妈了。
”原来,他妈妈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陪他。
还有小乐,这孩子特别敏感。
有一次小朋友们在讨论爸爸妈妈一起带自己出去玩的事情,小乐默默地走开了。
我看到后,赶紧过去拉着他的手说:“小乐,老师带你去玩好玩的游戏好不好?”他点了点头,眼睛里闪着泪光。
我觉得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们要更加细心,更加有耐心。
要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我们都是他们的家人。
朋友们,让我们用满满的爱,陪伴这些小天使们快乐成长吧!。
用师爱关注离异家庭学生(共5篇)

用师爱关注离异家庭学生(共5篇)第一篇:用师爱关注离异家庭学生用师爱关注离异家庭学生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家庭是社会最基层的细胞,家庭是每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性格、行为习惯形成的源泉,婚姻家庭生活越和谐、稳固,就越利于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传统家庭观念在当今中国人的思想中悄然发生着变化,“离异家庭”逐渐增多,这样对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的孩子造成很深的心灵创伤,导致他们思想偏激、性格孤僻、无所事事。
对这些孩子的教育已摆在我们面前,教育好他们是对教育工作者的挑战,也是对社会和国家负责,更是对教育改革的检阅。
经过十几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和探索,我的学生都顺利度过这一难关,有的还成了三好学生。
自己坐下来认真思考,仔细分析觉得,对于特殊群体的学生一定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科学的方法。
我始终坚信: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芳草之地,必有宝藏。
我把自己的言行化做“片片阳光”照亮班内每个角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陶行知老先生说:教人变好是好教育,教人变坏是坏教育,教人不变不是教育。
我觉得把“离异家庭学生”教育好,既是教育的职责,更是衡量教师教育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离异家庭学生”由于平时家庭的“特殊熏陶”,经常“惹事生非”,所以便会时常受到冷落、训斥、不被信任。
因而,他们自卑感强,疑虑心重,排斥外部教育的抵触情绪也大。
在他们的心理埋藏了许多“委屈和痛苦”,要调治好这些学生的心理障碍,让他们体味到有和同龄人一样的“尊严、自由和快乐”,是改变他们行为的切入点。
“充分展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应该是他们的迫切需要,“师爱”应该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金钥匙,似春风的师爱可复苏学生的心理、似烈火的师爱能带给学生亲人般的温暖、似航标的师爱能给学生指明前进的道路,把他们一步步引向成功的彼岸。
从班里的学生情况来看,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常常是在班里吃最好的面包,喝最好的饮料,用最好的文具,背最好书包,穿最时髦的衣服,骑最棒的山地车,带最酷的手机,以显示他的身份,从中寻找心理平衡,释放心中的苦闷。
谈谈对父母离异学生的教育

谈谈对父母离异学生的教育•相关推荐谈谈对父母离异学生的教育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给孩子的心灵会造成很大的创伤。
由于家庭环境的变化,父母离异的孩子认为自己命运不好,不能像正常学生那样得到父母的抚爱和家庭的温暖,许多要求得不到满足,因而产生自卑心理,不愿和人交往,胆小,天常日久成为班上的后进生。
心理学认为,教师对学生诚挚热爱的情感,能够感染打动学生,乃至转化为学生的心理动力,影响其品德的形成和个性发展的方向。
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关心教育这样的孩子,并利用自身特殊的地位,协调好离异双方和孩子的关系。
一、教师从自我做起我的班上有一个女孩,沉默寡言,课间躲在角落里,上课不愿发言,性格孤僻,行为散漫,学习成绩一贯较差。
我了解到,她三岁就失去母爱,父亲没有固定工作,经常找一些人在家里酗酒、打麻将,很多家务活都得她干。
即使这样,父亲一不顺心还要打她。
在学校里,她总觉得老师、同学歧视她,对她冷淡,因而自卑心理严重。
教师的爱应该像阳光照射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温暖每一颗还十分稚嫩的心,特别是那些心灵受过伤害的学生。
我决心以行动去温暖她,消除她的自卑心理,唤起她的自尊。
于是,我常找机会和这个学生拉着手一起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谈她家里的事、同学的事,谈她喜欢读的书等,并经常告诉她要衣着整齐,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做好。
我还经常为她补课,课堂上简单的问题先请她回答,答对了,及时表扬。
为了调动她的学习积极性,我组织学生举行朗读比赛,并帮她选了一篇课文,然后指导她怎样读。
比赛中她发挥得非常好,获得了一等奖,笑得很开心。
当时,我对她说,你和其他同学一样聪明,你落后的原因,不只是没有好的学习环境,更主要的原因是缺少赶上同学的勇气。
她点了点头。
慢慢的,这个学生变了,学习成了她自觉做的事,各项活动都积极参加,不再自卑。
特别是,我看她体育素质比较好,推荐她参加了学校的田径队。
当运动会上她为班级争得了荣誉,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实践使我体会到,要想转变父母离异的孩子,教师的工作需更耐心更细致。
离异家庭孩子更需要关爱

离异家庭孩子更需要关爱
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离异等缘由,心理受到的创伤是显而易见的。
一项“离异家庭孩子心情现状调查与分析”的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81名离异家庭孩子中,有66名孩子日常心情消极,占81.48%。
具体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心情很不稳定,哀伤、焦虑、恐惊、生气、冷漠、孤独、自卑等消极心情时有发生。
调查表明:监护者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孩子心情进展的重要因素。
假如监护者实行民主宽容的教养方式,就能使孩子产生乐观心情;反之假如接受专制、放任、溺爱等过度型的教养方式,则必会使孩子产生消极心情。
调查还显示:非监护者的关怀程度和孩子心情有着亲热关系。
如有另一位(非监护者)家长,不仅定期来探望孩子,而且还和前夫一道陪伴孩子参加幼儿园的春游活动,这让孩子深感欣慰。
因此,非监护者增加同孩子见面的次数,对转变孩子的消极心情有着乐观意义。
对于离异家庭的孩子,父母应当赐予特别的关爱,使他们与核心型家庭的孩子一样能够健康成长。
---------------------------------------------------
---------------------------------。
幼儿园离异家庭幼儿教育随笔范文5篇

幼儿园离异家庭幼儿教育随笔范文5篇要做好离异家庭儿童的补偿教育,教师首先应对幼儿目前的状况做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包括身体发展水平、认知发展水平、社会性发展状况、监护人的教育观念(离异家庭的不良教养方式主要有三种:①溺爱型。
为了弥补离异给子女造成的心理创伤,家长往往对孩子溺爱娇惯,使孩子变得任性、自私、不听劝导、乱发脾气,行为放肆。
以至难以教养。
②粗暴专制型。
家长的情绪受到离婚的影响,不能理智地教育孩子,长期下去则容易造成孩子蛮横、逆反的心理,对一切充满敌意,形成顽同而冷漠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
③放任型。
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甚至不管不问)、监护人的抚养方式(如是否允许另一方家长定期探望,是否由爷爷奶奶代为抚养),弄清楚幼儿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是否存在情绪问题、是否有问题行为、是否存在社会交往不良、是否存在亲子关系紧张等)。
这是做好幼儿补偿教育的前提条件,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使教育工作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优势,塑造离异家庭儿童良好的道德和个性品质除了节假日外,大部分幼儿日间在幼儿园或其他专门的教育机构的时间比在家里的时间长。
在幼儿园里,幼儿与教师和同伴互相交往、互相影响,这个过程从幼儿人园开始,一直延续到幼儿离开幼儿园为止,它渗透到了幼儿在园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应该说同家庭比较起来,这是幼儿园教育的优势。
实施补偿教育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具有公正、诚恳、热心、和蔼、同情等人格特质,能根据具体问题设计灵活有效的教育活动。
调查发现,善于观察的教师通过幼儿在园的表现(如沉默寡言、易发怒、独自哭泣、发呆、敏感等)就能判断出该幼儿的家庭可能发生了变故。
离异家庭儿童由于家庭破裂,感到强大的压力或挫折,自己无法合理宣泄,这种不平衡状态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调适,持续时间过长会超出幼儿的承受能力,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教师可以通过自我意识、情感体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教育,减轻离异家庭儿童的内心压力和挫折感,帮助他们成长为心理健康的儿童。
《离异家庭的孩子也应该享受爱的温暖》读后感

《离异家庭的孩子也应该享受爱的温暖》读后感
《离异家庭的孩子也应该享受爱的温暖》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往往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他们可能会感到自责、焦虑甚至失望。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依然应该享受到爱的温暖。
文章中提到,父母的离异并不意味着他们对孩子的爱会减少。
虽然家庭结构改变了,但是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支持仍然是存在的。
无论是单亲家庭还是重新组建家庭,父母都可以通过陪伴孩子、鼓励他们的兴趣和才能等方式,给予他们爱的温暖。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歧视或排斥。
在同龄人中,他们可能会因为不同的家庭结构而被孤立或嘲笑。
然而,我们应该教育孩子要尊重和接纳不同的家庭背景,让他们学会关心和理解离异家庭的孩子。
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和机会去接受和给予爱。
最后,我认为这篇文章对于离异家庭的孩子给予了积极的指导和鼓励。
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每个孩子都有权利去追求幸福和接受爱。
父母的离异不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阻碍,而是一个机会去认识更多的人、学习更多的东西,并且培养出坚强和独立的个性。
总的来说,《离异家庭的孩子也应该享受爱的温暖》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无论在哪种家庭环境中,爱都是孩子们成长所必需的营养。
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引导和支持,离异家庭的孩子也可以享受到爱的温暖和幸福。
用爱温暖离异家庭孩子的心

用爱温暖离异家庭孩子的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剧,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离婚家庭数量逐年增加,学校离异家庭学生日益增多。
与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离异家庭学生在心灵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其年龄较小,极易产生不良心态,导致性格扭曲,直接影响其学习和情感道德的发展,甚至对后继发展产生严重消极影响。
因此,做好离异家庭学生的德育工作,已经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学生,单亲家庭,跟父亲生活一起。
说实话,原来我以为作为一名教师,只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就足够了,遇到他,我才发现仅仅教给孩子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肩负着呵护孩子身心成长的重任。
在我们学校,他简直是”名人”一个,我们学校的老师没有不知道他的,如果哪天出现骂人、打架的事,不用问,十有八九与他有关。
他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更不成样子了,根本不听老师的讲课内容,不是做小动作、看漫画书、扰乱其他同学,就是趴在桌子上睡大觉。
作业要么不交,要借同学的乱抄一气。
每次考试,成绩几乎都是班里的倒数第一名。
他的表现曾经一度影响到我们班正常的教学秩序,让我感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压力。
当问题摆在我面前时,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怎么办?如何才能尽快解决问题?我明显感觉到知识储备上的不足,尽管我明白这属于德育范畴的问题,但是对于离异家庭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一般常规的德育方法显得缺乏针对性。
我带着解决问题的决心,通过查阅大量相关书籍,最后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会成为家庭的累赘,总是感觉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同时,离异家长往往把自己的不如意迁怒于孩子,致使孩子小小年纪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过早地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和冷漠,从而导致他们性格孤僻、情绪急躁、意志力弱、行为放任,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主动性不强、不遵守课堂纪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些事情在所难免。
找到病根,我丝毫不敢懈怠,对他展开了有针对性的”拯救”行动。
父母离异跟着爸爸长大的孩子作文

父母离异跟着爸爸长大的孩子作文我是一个跟着爸爸长大的孩子,父母离异这件事对我来说,就像是一部无法回避的电影。
这部电影里,有欢笑,有泪水,有争吵,也有和解。
而我,就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一个在亲情的海洋里摸索前行的小船。
从小,我就知道自己和妈妈不在一个屋檐下。
每当妈妈来看我的时候,我总是兴奋得像个小猴子,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她分享我的点点滴滴。
可是,每次妈妈离开的时候,我又会感到一阵莫名的失落。
那时候的我,还不懂得什么是离婚,只知道爸爸妈妈不再住在一起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慢慢了解父母离异的原因。
原来,爸爸和妈妈在一起的日子并不好过,他们总是为了一些琐事争吵不休。
最终,他们决定分开,各自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虽然我知道这个原因,但我还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毕竟,我是他们的孩子啊,他们为什么要分开呢?初中时,我遇到了一个很好的朋友,她也是父母离异的孩子。
我们经常一起倾诉彼此的心事,互相安慰。
有时候,我觉得她比我更加不幸,因为她的妈妈经常来看她,却从来不关心她的父亲。
而我,虽然爸爸很少来看我,但他还是会给我买我喜欢的东西,带我去吃好吃的。
我想,这大概就是命运的安排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楚和快乐。
高中时,我开始学会独立。
我知道,我不能一直依赖爸爸,我要学会自己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于是,我开始努力学习,希望能够考上一个好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让爸爸为我骄傲。
每当我想起这些目标时,我就会感到一股强大的动力推着我前进。
如今,我已经大学毕业了,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虽然我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但我觉得我过得很好。
因为我有一个爱我、支持我的爸爸。
他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出现,给我鼓励和力量。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当初没有父母离异,我现在会不会变成另一个样子呢?也许吧,但是我相信,无论经历了什么,我都会遇到更好的自己。
父母离异这件事,对于我来说,既是一种磨练,也是一种成长。
它让我学会了独立、坚强和勇敢。
虽然我曾经哭过、痛过、迷茫过,但最终我还是走到了现在。
教育笔记:关注离异家庭孩子

在案例一区域游戏中,我在事后采用了行动上的干预,将婷婷小朋友重新引到表演区内,请她与小怡一起进行表演,一个弹玩具吉他,一个跳彩绸舞。我发现小怡兴致很高,于是我就提议让她和婷婷交换角色进行表演,随后我又对游戏进行讲评,让小怡明白与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与此同时,我还注意语言上的疏导,将婷婷引回表演区后,我对小怡说:“小怡,你不是说你会弹吉他吗,那你和婷婷一起表演给老师看,好吗?”小怡在我的暗示下,欣然地点点头,开心地弹起玩具吉他,婷婷拿着彩绸跳着欢快的舞蹈。不一会儿,小怡发现彩绸舞也很有趣,就主动用玩具吉他和婷婷的彩绸进行交换。游戏后,我故意表扬小怡:“小怡真了不起,吉他弹的可好了,而且还给其他小朋友弹自己的吉他呢。”在以后的区域游戏时,经我观察,小怡鲜见拒绝同伴的现象了,而且每一次都能和小朋友玩得很开心。
教育笔记:关注离异家庭孩子
教育笔记:关注离异家庭孩子
案例背景:
小怡的父母离异,法院判给爸爸抚养,现在她跟爷爷、奶奶一同生活。爸爸在平湖市里工作,平时由于工作原因,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小怡的奶奶目前也不清楚她的妈妈身在何处,我曾与孩子谈话中得知妈妈目前已从上海回到本地工作,过一段时间小怡就会到妈妈那里小住两天。由于爷爷和奶奶的怜爱,孩子有些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又因老人经济条有限,小怡相比其他孩子缺少物质上的支持与鼓励,没有漂亮的衣服和好吃的零食,孩子经常盼望着妈妈给她买漂亮的衣服、好吃的东西。小怡父母关系紧张的那段日子里,奶奶为此非常担心,交代老师除了她谁都不能接孩子离园,也希望老师多多关心这个孩子,在幼儿园的熏陶和老师的教导下,改掉她不良的习惯。
在案例四自主活动中,我发现了小怡身上增添的闪光点,她现在乐意把自己的玩具借给小朋友玩了,而且还会和朋友一起结伴游戏。小怡的转变,验证了一个道理:孩子是在发展变化的,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通过入学到现在这一个多学期的学习、生活,小怡的变化说明了只要教师给孩子留一点时间、一点空间,对孩子多一点耐心、一点提示、一点鼓励、一点肯定,相信孩子会有所变化和发展的。
[幼儿教育随笔-爸爸妈妈离婚了]幼儿教育随笔中班
![[幼儿教育随笔-爸爸妈妈离婚了]幼儿教育随笔中班](https://img.taocdn.com/s3/m/1ecfc0bb48d7c1c709a1458d.png)
《[幼儿教育随笔-爸爸妈妈离婚了]幼儿教育随笔中班》摘要:我赶紧把奇奇叫到跟前,高兴地对奇奇说:“奇奇,妈妈来看你了,”“我爷爷奶奶告诉我的,爸爸和妈妈离婚了,他们说妈妈再也不要我了,”“爷爷说的事气话,其实啊,爷爷也不愿爸爸和妈妈离婚幼儿教育随笔:爸爸妈妈离婚了这几天,奇奇的心情一直不好,上课活动的时候没精神,做游戏的时候也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看到奇奇的表现,我真着急,就是找不到原因。
今天,奇奇的爷爷来接奇奇,我把奇奇在幼儿园的表现告诉了奇奇的爷爷。
奇奇的爷爷跟我说:“王老师,不瞒你说,奇奇的爸爸跟妈妈这几天离婚了,奇奇的妈妈不要奇奇了。
看到奇奇瞪着一双小眼睛在看着我们,我赶紧打断了奇奇爷爷的话,对老人说:“奇奇爷爷,我知道了,赶紧带奇奇回家吧。
”看着奇奇祖孙俩离去的背影,我终于找到了奇奇心情不好的原因。
今天活动课的时候,传达室的保安叔叔打电话说奇奇的妈妈来看他,我真为奇奇高兴,据我所知,从爸爸妈妈离婚后,奇奇一直没看到妈妈。
我赶紧把奇奇叫到跟前,高兴地对奇奇说:“奇奇,妈妈来看你了!”让我没想到的是,奇奇竟然生气地说:“我不去!我不愿看到她!”听了奇奇的话,我大吃一惊!“奇奇,是妈妈来看你,你不是好多天没看到妈妈了吗?”我不去!爷爷说,她都不要我了!她再也不管我了!说着说着,奇奇趴在桌子上,大声哭了起来!看着哭泣的奇奇,我的眼泪也忍不住掉了下来,我把奇奇拥进了怀里,对奇奇说:“妈妈怎么会不要你了呢?”“我爷爷奶奶告诉我的,爸爸和妈妈离婚了,他们说妈妈再也不要我了!”“爸爸妈妈离婚那是大人的事情,可妈妈是爱你的,妈妈永远是你的妈妈。
如果妈妈不要你的话,今天妈妈怎么会来看你?”听了我的话,奇奇抬起了头:“可为什么爷爷说,妈妈再也不会要我了?”“爷爷说的事气话,其实啊,爷爷也不愿爸爸和妈妈离婚。
妈妈在楼下等着你呢,想不想妈妈?”“想!”“那就赶紧去看看妈妈吧!”奇奇撒开了脚丫,飞也似的向楼下跑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教育随笔《关爱父母离异的孩子》
我班有三对父母离异的孩子,他们的性格不同,有的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有的活泼好动,没有自控能力。
他们都是由爷爷奶奶抚养的,缺少了母爱,我常常觉得他们很可怜。
因此,在幼儿园了我会更加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母亲般的爱。
记得一次活动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我的一家》这一课,我问孩子们:“你的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他们干什么工作?”孩子们个个举起了小手,争先恐后的说着自己爸爸和妈妈的名字,自豪的说着他们的工作:“我爸爸开汽车、我妈妈卖衣服”。
“我爸爸和妈妈玩大棚”。
“我爸爸盖大楼、我妈妈在家给我做饭”。
这时,张晗站起来说:“我爸爸和妈妈离婚了”。
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又问:“张晗,你说什么?”“我爸爸和妈妈离婚了。
”说着,张晗伤心的哭了起来,我望着留着泪水的小张晗,不相信这是真的,急忙安慰她说:“他们没有离婚。
”张晗说:“妈妈走了,不在家了。
”我说:“妈妈是出去干活了。
以后会回家的。
”“真的,他们离婚了。
”我看到伤心的张晗,真不知道,说什么来安慰她。
下午,离园时,张晗对我说:“老师,妈妈今天不来接我了,妈妈回姥姥家了,她在姥姥家吃饭,不在我家吃饭了”我看到张晗不高兴的小脸,鼻子一酸,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
以前,离园时都
是妈妈来接她,吃饭时有妈妈陪着,可是现在,妈妈去姥姥家了,在姥姥家吃饭,不能来接她,也不能和张晗一起吃饭了,她能不伤心吗?要离园回家了,张晗是盼着妈妈来接她。
我该怎样来安慰她呢?此刻,在张晗面前,我的一切语言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长时间了,但是,张晗那稚嫩的声音却时常萦绕在我的耳边,也常常提醒我,要给父母离异的孩子更多的关爱。
父母的离异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啊。
孩子等你长大了,也许你就会理解父母,也许你就不会这么伤心难过了。
孩子,我只能给你更多慈母般的爱,用心呵护你、关心你。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