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技术机构测量设备管理系统研究

合集下载

计量器具送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计量器具送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计量器具送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1. 引言1.1 背景介绍计量器具送检管理系统是一种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管理和监控计量器具送检过程的系统。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对计量器具的精度和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计量器具送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变得尤为重要。

在传统的计量器具送检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手工操作繁琐、错误率高、效率低下等问题,难以满足实际生产和使用的需求。

而引入计量器具送检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计量器具的全程跟踪、自动化管理和数据分析,提高送检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更好地保证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设计和开发一套高效、稳定、安全的计量器具送检管理系统对于推动计量器具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计量器具的智能化管理,提高计量器具的使用效率和准确性,为企业节约成本、提升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

【以上是背景介绍的内容,总字数为200字,已完成】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设计和开发一套计量器具送检管理系统,旨在提高计量器具送检的效率和准确性,规范化管理流程,保障计量器具的使用安全和准确性。

通过研究将现有的计量器具送检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如何充分利用计量器具送检数据,为企业和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持,促进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更新。

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和数据分析,提高计量器具送检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可靠的保障,推动我国计量行业的发展。

1.3 研究意义计量器具是用于测量和校准其他物理量的仪器或装置,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生产制造等各个领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立一套科学的计量器具送检管理系统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计量器具送检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信息不透明、流程繁琐、效率低下等,容易导致计量器具的质量控制不严格,甚至出现严重的测量误差。

ISO 10012-2003 测量管理系统.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ISO 10012-2003 测量管理系统.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3/14
w.bzfxw.c
ISO10012:2003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注:影响测量结果的具体要素由其他标准和指南规定,如测量方法的细节、人员能力和实验间比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 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 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VIM:1993 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BIPM、IEC、IFCC、ISO、IUPAC、IUPAP、OIML)。
目次 ISO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要求 5. 管理职责 5.1 计量职能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 质量目标 5.4 管理评审 6.资源管理 6.1 人力资源 6.2 信息资源 6.3 物质资源 6.4 外部供方 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 7.1 计量确认 7.2 测量过程 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8.2 审核和监视 8.3 不合格控制 8.4 改进 附录 A(资料性附录)计量确认过程概述
3. 术语 本标准应用上述 ISO9000:2000 和 VIM:1993 中给出的和下述的术语和定义。 3.1 测量管理体系 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 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3.2 测量过程 measurement process 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3.3 测量设备 measuring equipment 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3.4 计量特性 m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 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 注 1. 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 注 2. 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 3.5 计量确认 metrological confirmation 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 注 1. 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 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 注 2. 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注 3. 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 注 4. 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 注 5. 图 2 给出了计量确认过程框图。 3.6 计量职能 metrological function 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和技术职能。

浅谈计量技术机构质量管理控制要点

浅谈计量技术机构质量管理控制要点
械 振动 、 尘埃 是 主要 的影 响 因素 , 必须 加 以控制 。对
量设备 的运行状态 , 做好使用记录, 使其随时处于受
控状 态 , 发 挥测 量设备 的使用效 能 。
1 . 2 检 测 方法 控制 方面
于环境条件要求高 的实验室 , 配备温 、 湿度传感器,
利 用计 算机 技术 精确 调控 温 、 湿 度 。同时 , 配备监 视 仪表 , 自动 记 录 。对 于 现 场 检 定 、 校 准 和 检 测 的 项 目, 专 门制定 作业 指导 书 , 加 强环 境条 件 的管理 和控
求。要注重客户需求的变动, 以便更好 的关注检测
市 场 的动态 , 来 相应 的提 高服 务客户 的能力 。 每个 专业 项 目至少 配 备 两名 具 备 检 定/ 校 准 资 质 的技术 人 员 , 检定 、 校 准和检 测 工作 由具备 资质 的 技 术人 员完 成 。技 术 人 员 应 依据 相 关 技 术 文件 , 选 用 在溯 源周 期 内的标 准仪器设 备 , 控制 环境 条件 , 开 展 检定 、 校 准和 检测 工 作 , 及 时 完成 原始 观 察 记 录 , 处 理 导 出数 据 , 对 校准 结 果 进 行 不确 定 度 分 析 。切 实履 行核验 手续 , 由授 权签 字人 签发 检定 、 校准 和检
2 0 1 3年第 2期
文章编 号 : 1 0 0 5 - 3 3 8 7 ( 2 0 1 3 ) 0 2 - 0 0 5 1 — 5 2
浅谈 计量技术机构质量管理控制要点
韩文普
( 邯郸市计量测试所 , 邯郸

0 5 6 1 0 7 )
要: 本文通过介绍计量技术机构校准实验室 质量管理 体系及 运行 经验 , 总结 了实验室 管理体 系运行 的重点 , 以期业

计量检测数据库管理系统

计量检测数据库管理系统

计量检测数据库管理系统探究摘要:面对计量部门的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开发使用计量检测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计量部门的系统化操作和管理,使得企业满足用户的需求,企业效益得到提高。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计量检测数据库1.前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更多的计量检定选择现代化科技手段,全自动计算机控制应用于检定标准装置,校验管理系统是专用的。

尽管计算机可以直接生成结果数据,但是不同机构的检测证书以及报告的格式都是固定的,独有的,如若手工记录然后再输入系统中,不仅浪费了人力时间,还容易造成错误。

同时不同的系统采用不同的编辑方式,对于统计分析造成不便,所以采用计量检测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科技水平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计量技术的提高,技术人员研究开发了计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问世,规范了计量部门的工作,解决了数据集中管理,数据的安全储存的问题,同时随着该系统的问世,计量部门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获得提高。

2. 计量检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2.1计量检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目的为了降低计量检测数据管理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减少手工输入的内容,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从原始数据和证书)存储的准确和安全,同时便于查询,满足表单输出的规范性的需求,计量检测信息管理系统问世了。

该系统的在计量检测数据库中的应用,使得浏览查询功能、管理控制功能、事务处理功能和文档管理的无纸化得以实现。

2.2计量检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计量检测信息管理系统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系统平台以及开发工具,根据硬件系统和操作系统确定适用的运行环境。

根据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和扩展性原则,利用单位已有的网络资源,建立计量检测数据库管理系统。

3.计量检测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结构及主要功能根据计量部门的具体工作要求,将工作分配到具体的部门或者工作人的原则,研发了计量检测数据管理该系统,具体功能结构包括业务管理子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计量标准管理子系统、计价器管理子系统、人员信息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以及系统维护管理子系统。

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析报告

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析报告

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分析报告一、体系的运行方面自XXXX年X月XX日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及程序文件实施开始,体系运行6个多月以来,公司按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标准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已能按标准要求得到实施和保持,各单位能根据标准要求,结合生产前技术基础准备,从规范制度和流程入手,通过强化基础管理,开展现场管理,细化管理流程,树立精益生产的理念,提高管理制度和作业文件的可操作性,全公司的计量基础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加强。

按技术文件的要求,设计测量过程,配备相应的经确认合格的测量设备。

确保测量结果符合规定的计量要求。

二、组织结构方面体系文件中明确规定了各相关部门在建立和实施测量管理体系中的分工、职责和权限。

形成了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使体系的正常运行有了组织保证,规定了检测实验中心为测量管理体系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

三、计量职能方面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测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的要求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内、外部顾客的要求,形成公司测量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

明确过程要点的责任部门,明确主管部门、协办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职能。

明确公司各相关单位、相关领导及员工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

进一步加强内部沟通,实施全员参与,为测量管理体系运行,实现有效的持续改进提供组织保证。

四、资源配置方面1.人力资源是建立、实施、保持、改进测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保证。

公司人事部负责了体系所需资源的配备和管理,识别与体系有关的各工作岗位人员所需能力,并配备相应人员。

根据相关单位提出人力资源培训需求,编制年度培训计划和资金需求计划并组织和监督有关部门实施。

2.实验室组织相关部门编制了公司体系的手册和程序文件,并经批准发布。

各相关单位负责有关程序文件和技术文件的编制及产生的检测记录的管理。

3.实验室负责计量人员培训、文件、记录管理,测量管理体系的内审、管理评审等工作;同时负责了测量设备准确性、有效性的归口管理。

基于J2EE的计量设备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J2EE的计量设备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1 2 生 产属 性 .
这里所 指 的 生产属 性 , 类似 于在 生产 制造 型企
业 中经 常 提 到 的能 力 需 求计 划 ( a ai eur— C pcyR q i t e
1 1 计量管理 .
计 量是 指保证 量值 正 确 , 位统 一 的测 量 。为 单 了保证计 量 工作 的正 常 开展 以及 计 量 结 果 的准 确 性, 对计 量设 备需 要 采 取 一 系 列 的措 施 进 行 管理 。
1 计 量 设 备 的三 重 属 性
计量设 备 作为设 备 的一 种 , 首先具 有设 备 的一 些基 础属 性 , 例如设 备 采购 、 备 台帐 、 备状 态等 设 设 等 。这些 是所 有设 备共 有 的属性 , 也是 传 统设 备管 理 系统里所 包 含 的 内容 。除 此之 外 , 量设 备 还担 计 任着 对其他 设 备 的校 准 、 检测 等 任 务 , 些 功 能 是 这 普通设 备所 不具 备 的 。总结起 来 , 以认 为计 量设 可 备有 以下 三 重 属 性 : 量 管 理 , 产 属 性 , 产 属 计 生 资
例如对计量设备进行分类 管理 , 周期校准 ( 检定) ,
抽 ( ) 管理 , 置 合 理 的计 量设 备 , 校 检 配 在设 备采 购
案, 从而为企业实 现生产任务 提供能力 方面 的保 证。其实 , 能力需求计划制订 的过程就是一个平衡
企业 各 工作 中心 所 要 承 担 的 资 源 负荷 和 实 际具 有
13 资 产属 性 .
这 里 的资 产 属性 是 指 计 量设 备 是企 业 固定 资 产 的一部 分 , 备 在 使 用 的 同 时 , 自身 的价 值也 设 其 在随之 变化 , 即通 过 有效 的管 理 , 企 业 的计 量设 使

浅谈计量技术机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扩展

浅谈计量技术机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扩展
要 的T作 。 可 以采用 S L e e 2 0 数据库 。 Q r r 00 S v 主要包 含以下几个 主要关键字 :
3 仪器设备 的资料 和说 明书要有章可循 ; )
速度 。
4) 书 的生成 和打印需 降低成本 、加快流转 程 序 的编写 ,可 以将计 量检 定人 员从 繁杂 的计 算 证
Ill lI圄 lI
统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e 一 z 6 3


T e n o f h Wid w o
之窗 Ma a e n n gme t
l 。
| | j 孓国 赫 | 一‘ 量 | j
检时 间 ,可 以确保 所有 仪器 的检定 或校准 都在有 减少 了奔 波和等待的时间 。而且 ,可 以批量处理 , 效时间 内,极 大方便 了客户 。 每篇 文章 还设 置 了已读 和未 读显示 。如果发现 了
据 库 。界 面设计 上 ,考虑到不 同部 门人员 的差异 , 安排 。同时 ,可以在此模块 中设立 超期提醒功能 ,
尽量友好 易用 。 2 )平 台层次和架构 :
在仪 器 即将 到期 的时候 ,显示 特殊 标识 。业 务部 门的工作人 员可 以据此 及 H W 客 户沟通 ,确立送 en
3 完善标准器 的数据库 . 4
主要包含 以下几个 主要关键字 :
问题 ,可 以将责任 明确到人 。 此外 ,可 以设计 一 个 查询界 面 ,如 果送检 客户要 求查询仪 器检 定情
1 标准器 的来源: ) 包括生产 厂家 、产 品规格 、 况 ,可 以直接输 入仪 器信息 ,系统根 据之前 的流
厂编号、 可提供下载服务的说 明书或者使用手册。 转情况 , 自动定位到某一项具体步骤 ,简明直观 , 2 标准器 的证 书编号 、 ) 有效 期 。每年送检 后 , 满足 了客户需求 。

计量技术机构仪器收发标准化管理方法研究和应用

计量技术机构仪器收发标准化管理方法研究和应用

0 引 言
仪器收发作为计量技术机构业务流程的入 口和 出 口, 质量 的好 坏 不 仅会 影 响到 整个 系 统 的 正 常 其 运转 , 而且对 客户 信 息 和样 品 信 息 的唯 一 性保 障至 关重要 。特别 是 在信 息 化 高 度发 展 的 今 天 , 少 机 不 构 已经拥有 了 自己的管理 信息 系统 , 书\ 证 报告 制作 已趋 于智能 化 、 自动化 。因此 , 何解 决仪 器收发 标 如 准化 问题 已成 为实 验 室管 理 的重 点 和难 点 , 是 制 也 20 10 18 . … 约计 量技术 机构 快速 、 康 发 展 的一 个 “ 颈 ” 健 瓶 。所 号 :0 9 0 2 6 5 7) 。 . 以分 析仪 器 收发 “ 颈 ” 瓶 的成 因 并对 其 流程 进 行 最 22 网上业 务 受理平 台设计 利用 “ 户信息 和 器具 信 息 唯 一性 动 态保 障系 客 优化设 计具有 非 常重要 的现实 意义 。 统 ” 在计 量技 术机 构 现有 检 定数 据 的基础 上 , , 系统 1 仪器 收 发 “ 颈 " 因分 析 瓶 成 自动为每 个送 检过 的企业 建立 了属 于 自己的计 量器 具库 。企业通过验证登陆后 , 可在线对其器具信息 】1 对 仪器收 发重要 性 缺乏足 够认识 . 并 目 前大部分计量技术机构的管理信息系统多数 进行 管理 和维护 , 可 模 糊查 询 在 其 计 量器 具 库 中 查 询 、 选 出需要 送检 的器具 在线 提交 即可 … 。 勾 仍停在证书\ 报告制作上, 还未上升到利用信息对整 . 个机 构进行科 学 化管 理 , 业 务 实施 统 一 调度 的 高 23 计量器具名称库标准化设计 对 度上 。这集 中体现 在 各 机 构对 客 户 信息 、 品信 息 样 依据 J 15 —19 《 作计量器具命 名与分 J 0 1 96 工 F E CA 2 1 1) 06 实 _ 6 ( 等基础 数据 的采集 、 整理 、 规范 和挖掘 还普遍 不够 重 类代 码 》 、N S—I/ :2减少 中间环 ' 和人 为 因素 的影 响 。 最 节

测量系统分析管理规定

测量系统分析管理规定
测量系统分析规定
1、目的
本程序的目的是评价测量系统的适用性,保证满足产品特性的测量需求。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控制计划中要求的和/或顾客要求的所有测量设备的测量系统分析。
3、引用文件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4、术语和定义
MSA:指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测量系统分析)的英文简称。
b)、可能需要采用某些夹具协助操作员,以提高操作量具的一致性。
c)、量具经维修校准合格后再进行%R&R 分析。
7.1.6.5%R&R接受准则:
a)、%R&R<10%,且数据级数大于5时,系统可接受;
b)、10%≤%R&R≤30%,且数据级数大于5时,依据量具的重要性、成本及维修费用等因素,决定是否可接受或不可接受;
6.3由技质部根据测量设备的使用频率和其精度来确定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的频率。
6.3.1操作工和检验员使用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及其它相关量具,一般每年进行一次测量系统分析。
6.4技质部根据控制计划和/或顾客要求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并确定在控制计划和/或顾客要求中所用到的测量设备需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内容、预计完成时间、负责人员、分析频率、进度要求等,经部门领导核准后由技质部执行。
7.1.5.4结果分析:
A)、如果所有的极差都受控(即:均在控制限内),那么评价人是一致的,则方可进行下一步骤(即B);如果所有的极差都不受控,那么可能是由于评价人技术,位置误差或仪器的一致性不好所造成,则在进行下一步骤(即:B)之前应先纠正这些特殊原因,并使极差图进入控制中,方可进行下一步骤(即:B)。
6.7技质部根据使用单位采集的数据,按照测量系统分析计划要求,进行MSA分析。

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计量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计量管理
总结词
使用效率与流程优化
详细描述
量具使用效率低下可能会导致生产效率下降 和资源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应优化量具 使用流程,提高使用效率。例如,通过培训 员工提高量具使用技能、采用快速换模技术 缩短更换量具的时间、制定量具使用规范等 措施。此外,还可以采用统计方法对量具使 用数据进行跟踪和分析,以发现和解决潜在
签订采购合同
根据选定的设备,与供应商签订采 购合同,明确设备名称、规格、数 量、价格、交货期等条款。
测量设备的安装与使用
安装前准备
按照说明书安装
确保测量设备的存放环境符 合要求,如温度、湿度等; 准备安装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根据供应商提供的说明书, 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测量设
备的安装。
调试与校准
培训操作人员
3. 经验与教训:企业应充分认识节能 减排的重要性,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和 监测,优化生产工艺和设备选型;同 时应关注国内外节能减排政策和技术 动态,积极引入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理 念推进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降低生产 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6
计量管理案例研究
案例一:某机械加工企业的计量管理实践
1. 机械加工企业重视计量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生 产效率。
2. 该企业引入了先进的计量设备和仪器,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 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工艺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同时,通
过优化计量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外校准
是指将测量设备送至权威机构或标 准计量院所进行检定或校准,以确 保其量值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03
计量管理流程
测量设备的选择与采购
明确测量设备的需求
根据生产、检验等工作的需要,明确 所需测量设备的种类、规格、精度等

探讨计量管理体系中计量器具及检测设备分类及检定校准周期的确定方法

探讨计量管理体系中计量器具及检测设备分类及检定校准周期的确定方法

管理方略MODERNENTERPRISE CULTURE3012018.9MEC 计量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管理中较为重要的一项管理体系,在其体系的构建实施中,实现了对整个企业发展的科学化控制。

为了将计量管理体系构建的科学性进一步体现,需要按照其体系构建中的要求,将整个体系构建实施中的设备检测要点处理落实,保障在设备检测要点处理落实中,能够为整体的检测工作实施奠定保障,提升企业经营活动开展的计量科学性,为整个企业发展的可持续化转变奠定基础。

一、计量器具及检测设备定义计量器具作为当前计量管理体系构建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因素,在其管理实施中,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检测具有重要性关联,要想保障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管理的科学性提升,就应该注重对其经营管理工作实施中的器具检测设备应用分析,保障其整个设备检测分析工作实施处理中,能够将安全防护管理工作实施和具体的设备检测工作结合,以此提升整体的设备检测工作实施要点控制能力提升。

在现代化经济建设发展背景下,企业经营活动管理实施,为了将对应的经营活动管理实施能力体现,必须要注重对其经营管理中的计量器具及设备检测分析,这样才能保障在设备的检测分析处理中,能够为整体的经营活动开展公平性奠定基础,提升企业经营诚信能力。

二、计量管理体系中计量器具与检测设备的分类计量管理体系构建中,为了将整个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展现,需要按照检验工作实施中的需求,对整个设备检测工作实施的要点分析,保障在设备检测要点的分析处理中,能够控制好对应的设备及计量器具检测精准性。

一般情况下,计量器具检测分为三种,分别为ABC。

首先,A 类检测器具用于检测国家强制的监督检查测量装置应用中,是整个企业发展中最高的计量标准。

B 类检测计量器具属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施中,企业自身检验工作控制制定的检测装置,用来检验企业自身的产品质量,是企业安全生产防护实施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器具。

最后,C 类检测装置,属于最低安全生产标准控制的检测装置,一般情况下不用在企业的经营活动管理中。

计量标准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计量标准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户 界 面 处 理 、 务 逻 辑 处 理 、 据 业 数
量 检 定 机构 考 核 规 范 》 和GB 5 8 — 14 1
2 0 《 测 和 校 准 实 验 室 能 力 的 通 00 检
用 要求 》 定 的相 关 要求 。 规
第二 , 院 的 计 量 标 准 档 案 和 我 设 备档 案 管 理 的实 际情 况 与 特点 。 第 三 , 统 运 行 的稳 定 性 及 运 系 行速度 。 第 四 , 统 的 易 用 性 及 可操 作 系
据资源进行分解 、 类 、 新组合 , 归 重 本 设 计 方 案 将 计 量 标 准 设 备 管 理
系统 分 为 以下 四个 子系 统 :
且 还 要 考 虑 管 理 方 面 的各 种 要 求 。
在 对 系 统 进 行 设 计 时 . 别 考 虑 了 特
以下 四个 方 面 的 问题 :
检 测记 录外 ,对不 经 常一 起 检 测 的

定 的 空项 来 解 决 , 样 既 保 证 了 这
所 有检 测 信 息 的 录入 . 时 又 减 少 同
了记 录 的篇 幅 8除 一 些 必 备 的 信 息 ( 样 品 . 如
名 称 、 量 、 测 项 目 、 品 编 号 数 检 样
项 目应 尽 量 编 制 单 项 目的 检 测 记 录, 这样 既 便 于使 用 时灵 活 选 用 . 同
记 录 内 ,而 没 有 必 要 包 罗万 象 . 将
设备 只 需 在 现 场采 样/ 检测 、 验 室 实
检 测 记 录 中 记 载 , 没 有 必 要 在 检 而
所 有 的 信息 一 一列 在 记 录之 中 。对
出现 频 率 较 低 的 信 息 可 采 用 预 留

计量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说明书

计量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说明书

计量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说明书为推进计量检测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满足对各计量检测技术机构信息化管理的需求,特建设“计量检测信息管理系统”。

目的是使计量检测工作在全系统、全寿命监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计量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建立“计量检测信息管理系统”是设备信息化保障的基本要求。

设备种类多,技术含量高,对计量检测校准的实时性、精确性要求更高,因此设备的计量检测校准也必须跟上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只有积极推进计量检测信息化发展,才能充分利用计量检测技术能力,有效解决计量检测信息体系不完善、力量不足、手段滞后的问题,使得计量检测有效地掌握。

2)建立“计量检测信息管理系统”是计量检测管理工作精细化的基础条件。

计量检测技术机构多,分布范围广,保障任务复杂,如何有效的管理,通过管理的精细化,实现计量检测保障力量和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优化配置,是计量检测保障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计量检测管理的信息手段建设,是解决该问题的有力抓手。

3)建立“计量检测信息管理系统”是进一步提高设备的要求。

高新技术设备的研发需要发展新的测量技术手段,提供科学的计量检测测试方法,实行严格的测量质量控制。

信息化建设是规范计量检测技术机构工作流程、提高计量检测保障效率、形成整体技术合力的有效手段,所以提升计量检测校准的信息化水平,也是提高设备所必须坚持的方向。

4)建立“计量检测信息管理系统”是计量检测技术机构高效有序开展工作的需求。

通过“计量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及时、有效地掌握到各计量检测站人员配置、标准考核、认可时间等方面的情况,同时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将管理单位有关通知通告、规章制度、标准规程等计量检测资料进行及时网上发布,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为计量检测技术机构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提供保障和条件。

因此,建立“计量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对计量检测保障能力提高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计量检测信息管理系统概述通过建立“计量检测信息管理系统”,使得管理机关与计量检测技术机构之间、计量检测技术机构之间信息快速、有效地转递、各项工作规范一致,信息资源有效共享,实现计量检测工作管理的信息化。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和量值溯源控制程序》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和量值溯源控制程序》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和量值溯源控制程序编制:审核:批准:日期:20PP-02-01文件状态:发放号:未经批准不准翻印文件修订记录1范围本程序规定了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过程的方法和要求。

适用于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和量值溯源控制管理。

2引用标准和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计量法实施细则》4.7.1检定/校准人员必须按照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要求作好计量确认记录,处理检定/ 校准数据,并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4.7.2核验人员必须对检定/校准数据的处理进行审核,对计算的正确性和结果的判定负责。

4.7.3记录的管理执行《计量记录管理程序》。

4.7.4对外协校准计量设备,测量过程如存在计量要求,使用者根据需要进行验证,作好外协校准计量设备验证记录,注明是否符合计量要求。

4.8计量确认工作的组织和要求4.8.1计量设备使用单位在公司计量设备管理系统申报计量设备信息,逐级审核后,纳入计量设备台帐管理,根据周期检定计划送检。

4.8.2接收计量设备时,填写“送检计量设备登记表”,送检人、经办人应签名认可。

4.8.3计量设备在交接过程中,交接双方应对数量、外观、名称、规格、证书等进行认真核对。

4.8.4各检定/校准部门依照计划在10个工作日完成检定/校准工作,并根据检定/校准情况在计量设备管理系统反馈检定/校准结果。

4.8.5计量设备检定/校准完成后,使用单位凭“送检计量设备登记表”5日内到检定/校准实验室领取。

4.8.6需现场校准的计量设备,使用单位提前5天与检定/校准部门联系,确定现场检定/ 校准的时间、地点、条件等问题。

4.8.7对新采购的计量设备,由销售公司或生产单位申请计量设备入库检定/校准。

4.8.8确因生产不能停,不能按期送检的计量设备,各单位必须申请延期检定/校准,经本单位领导签名盖章后,经生产技术中心管理中心批准备案,随设备检修时完成计量设备的检定/校准,但应加强维护频次,确保计量设备测量数据的有效性。

测量设备状态信息管理系统

测量设备状态信息管理系统

该 系统 在 Widw 平 台 上 ,充 分 利 用 Mi oot — no s c sfVi r
sa F x r 以下 简 称 V ) 强 大 功 能 , 决 了计 量 处 u l opo( F 的 解
测 量 设 备状 态 信 息 的查 询 、 理 问 题 , 将 现 代 化 计 算 管 并
加 、 印等 功 能 , 为 用 户 提 供 了 多 种 查 询 方 式 , 便 打 并 方
用户的使用 。
本系统操 作维护简便 , 个系统 易学、 懂 、 整 易 易掌 握, 使用 者 只 需 点 击 屏 幕 上 相 应 的 指 示按 钮 , 能 轻 松 就
地完成各类操 作。
引 言
2 数 据 库 设 计 2 1数 据 库 .
维普资讯
信 息技术 ・

测 量 设 备 状 态 信 息 管 理 系 统
计量处
[ 内容 摘 要 】论 述 了 “ 量 设 备 状 态信 息 管理 系 测
统 ”的 开 发 。 该 系统 可 供 计 量 人 员对 测 量 设 备 状 态进 行 控 制 时 使 用。它使 西 飞公 司测 量 设 备 状 态 信 息 的 管 理 真 正 做 到 了 “ 态 管 理 , 环 控 制 ” 该 系统 的 开 发 动 闭 。 应 用 ,对 西 飞公 司 测 量 设 备 均 处 于 受 控 状 态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数 据 库 就 是 按 照 一 定 的 组 织 结 构 存 储 在 计 算 机 存
机 在 信 息管 理 上 的 优 势 , 并 与 国际 先 进 的 管 理 模 式 接
轨 ,利用 V F数 据 库 技 术 开 发 研 制 了实 现 测 量 设 备 从 入 厂验 收 、 入 使 用 、 期 校 准 , 封 存 、 废 等 各 个环 投 周 到 报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 19022—2003)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 19022—2003)

测量管理体系1.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 19022—2003) (2)1.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19022—2003)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本标准是GB/T19000族标准之一。

标准中的“应”(shall)表示要求,“应当”(shall)仅起指导作用。

本标准代替GB/T19022.1—1994和GB/T19022.2—2000。

本标谁与GB/T19022.1—1994和GB/T19022.2—2000的主要差异如下:——明确测量管理体系在组织中的作用,与GB/T19001标准协调一致;——明确满足计量要求是测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体现GB/T19000标准所述的质量管理原则。

本标准未使用术语“检定”。

当计量要求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时(7.2.2),计量确认与检定相同。

引言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

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

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的应用。

在本标准中,术语“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检测、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

以下情况可以引用本标准:●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供方在规定所提供的产品时;●立法和执法机构;●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定的审核。

GB/T19000标准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过程方法。

应当认为测量过程是支持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图1显示了适于本标准的测理管理体系模式。

本标准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施指南两部分,可用于改进测量活动和提高产品质量。

“要求”以正体字出现。

“指南”在相应的“要求”段落后面的框内,以斜体字出现。

“指南”仅作为信息而不是对“要求”的增加、限制或修改。

测量系统分析方案研究

测量系统分析方案研究

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和建议
采用更高精度的测量设备或仪器,以提高测量的绝对 精度。
采用误差较小的测量方法或模型,以降低测量的相对 误差。
通过定期校准和修正测量设备或仪器,以保证其准确 性和可靠性。
对测量设备或仪器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以保持其良 好的工作状态。
减少测量误差的措施与建议
多次重复测量以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以减小随机误 差。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测量系统的误差可能 会导致产品不合格、生产效率下降等问题。
3
因此,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了解其误差来源和分布,评估其 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改进测量系统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采用理论分析、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测量系统进 行分析和研究。
不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02
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建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来预测结
果的方法。在测量系统分析中,可以使用回归分析法来建立测量变量
与真实值之间的回归关系,从而预测真实值。
03
假设检验法
假设检验法是一种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结论的方法。在测量系统分
析中,可以使用假设检验法来检验测量系统的假设是否成立。
结果评估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测量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包括准确性、 稳定性、可靠性等。
结果解释
对结果进行解释,包括对测量系统的误差进行分析、对影响测量 结果的因素进行探讨等。
提出改进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包括改进测量系统的设计 、提高测量人员的技能水平等。
05
测量系统分析方案优化建议

中国人民解放军计量条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计量条例
第十六条测量标准应当符合装备和检测设备的性能指标及技术。保障要求,并通过认可或者考核合格的计量技术机构建立的不间断的溯源链,保证测量标准的量值能够溯源到相应的国家计量基准。
第十七条测量标准的日常使用、维护、存放和运输,应当符合测量标准的性能、编配用途和技术规范,并执行有关装备的管理规定。战时测量标准的使用、维护、存放和运输,按照战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计量检定人员
第十八条本条例所称的军队计量检定人员,是指经过考核合格,取得计量检定人员证书,在军队计量技术机构中从事计量检定、校准或者测试工作的人员。
第十九条军队计量检定人员履行下列职责:
(一)正确使用、维护测量标准和检测设备;
(二)负责计量检定、校准或者测试数据的准确、真实、完整;
(三)计量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十五条军队计量经费按照国家和军队的有关规定保障。
第三十六条总部、军兵种可以依据本条例制定有关规章。
第三十七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计量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八条本条例由总装备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一)在计量工作中,解决重大关键测试技术难题,提出科学先进的测试理论、测试方法,对装备建设产生显著效益的;
(二)在量值传递、能力测试、解决计量技术纠纷等工作中,成绩突出的;
(三)在执行计量保障任务中,做出突出贡献的;
(四)在计量工作的其他方面,成绩显著的。校准或者测试。
第三十三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的有关规定,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
第十条军队计量技术机构根据计量保障的需求,按照建制保障与区域保障相结合的原则,独立设置或者依托相关单位设置。

计量检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计量检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计量检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摘要:企业在计量检定过程中.面临庞大且复杂的数据信息,难以科学、全面地管理信息数据,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为提升企业计量检定信息管理实效,本文研究设计了基于B/S的计量检定信息管理系统,并测试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旨在帮助企业通过系统应用,提升计量检定信息管理实效,实现企业信息管理实效提升和生产工作管理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计量检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前言提高计量检定质量是保障计量结果精确度和权威性的关键。

与西方国家相比而言,我国的相关技术相对落后,在计量检定质量方面仍旧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提升,以及新理念的出现和完善,计量工作也在不断的改革前进。

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产品质量的提升,减少了产品二次返工的出现,起到了节约经济费用的作用。

保障计量结果的精确度和科学合理性可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

因此,需要加大提高计量检定与校准质量方法的研究力度。

1计量检定概念检定是指检查计量器是否与标准要求相一致的过程,主要包含检查、加准标记以及出具检定证书。

检定目的是为了对计量器具的计量特点与技术要求进行评定。

检定则分为首次检定与后续检定,其中后续检定可以分为有效期内检定、修理后检定以及周期检定。

站在法律的角度来看,检定有法律性,需要根据检定相关要求,检查和查看计量器具是否拥有法制性。

同时,计量检定需要判断被检测对象是否合格,而校准则不需要,校准需要拥有校准结果以及测量不确定度或者计量特点。

2提高计量检定的目的通常情况下,计量结果会受到人员、设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计量检定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因此,需要专门机构定期对检定的精确度进行检验。

若想提高计量检定的质量,就需要掌握合理的统计方法和应用实验,这样可以保障检定结果的准确度。

若检定结果出现了误差,则需要及时找出误差原因,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和预防方案,有效减少误差问题的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技术机构测量设备管理系统研究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繁荣,我国的社会生产、生活对于计量质量以及准确性的要求日益提升。

作为实现单位统一、确保量值准确的活动,计量作业开展的质量往往对社会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为此,计量技术机构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测量设备的运用以及管理,确保计量技术的稳步提升。

文章基于此,分析探讨计量技术机构测量设备管理系统。

标签:计量技术机构;测量设备;管理系统
伴随着我国计量管理内容的变革以及科学技术的创新,传统的测量设备管理方法无法适应新的工作需求,阻碍了计量工作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实现我国计量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国的计量技术机构加强了对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引进以及运用,从而构建起科学的、智能化的测量设备管理体系,带动计量作业的稳步开展,实现各项效益的取得。

1 测量技术机构测量设备管理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计量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繁荣,我国计量技术机构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扩大了测量设备的使用量,进而导致相关设备的数量住宅部增多。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计量技术机构普遍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监管制度缺失、工作人员权责不明、设备养护不到位等问题,继而导致测量设备在实际的计量工作中存在这计量不准确的状况,影响到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开展。

2 计量技术机构测量设备管理系统的构建
为了进一步促进测量设备得到妥善的管理,实现了计量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需要计量技术单位结合实际的状况对传统的测量设备管理方法以及理念进行变革。

关于计量技术机构测量设备管理系统的构建措施,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2.1 测量设备日常管理
在开展测量设备日常管理作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往往需要从设备采购、验收、检测、维护等方面开展全方面的管理,进而确保测量设备所出示的数据、结论的准确性得到显著的提升。

2.1.1 测量设备的购置
工作人员在进行设备采购时,需要依循适用、先进、耐用以及经济原则进行作业。

一般情况下,需要设备的使用部门依据自身的需要提供可行性报告,并开展市场调研工作,对仪器的参数进行了解,并对供应商进行全面的考核以及评价,进而选择出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进行合作。

此外,仪器设备的使用部门还需要填写《测量设备申购单》,并对采购设备型号、类型等参数进行标准,从而方便采购部门进行购买。

2.1.2 测量设备的验收
在进行测量设备验收时,仪器保管人员需要对设备外观等状况进行验收,确保其外观完好,此外,其还需要开展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作业。

在测量设备验收作业结束之后,工作人员需要制定《测量设备验收单》,并将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存档处理。

2.1.3 动态管理测量设备
由于测量设备在流转作业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自身状态的变更,进而会对后续的计量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此,管理人员需要开展测量设备的动态管理作业。

在这一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对流转的测量设备进行检测,并对其功能性、校准状态进行分析,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理。

此外,管理人员还需要进行测量设备档案的分类管理,并实现档案的电子化,确保管理人员的实时管理以及监控。

除此之外,在对测量设备进行计量确认后,还需要在其表明粘贴标识,标识内容分为两种:一是唯一性标识(包含设备的名称、型号等基本参数),二是准用标记,即依据设备的功能性进行等级的划分,确保工作人员合理采用设备进行计量工作。

2.1.4 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
在进行测量设备的核查作业时,工作人员需要依据ISO/lEC 17025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工作。

事实上,伴随着测量设备期间核查作业的开展,能够进一步促进设备置信度的提升,并规避了检测风险等状况的出现。

在开展期间核查作业开展时,工作人员可以加强对于下述措施的采取:一是借助高一等级计量标准的设备进行核查,二是选用同类别的仪器设备进行对比核查;三是利用仪器设备本身的程序进行自校。

在期间核查工作开展时,工作人员需要依据《期间核查管理程序》中的相关内涵做好记录,并将核查结果交付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存档保存,全面审查。

2.1.5 重视测量设备养护
计量技术机构在开展计量作业时,往往会采用各类功能、尺寸的仪器设备进行作业,故而导致各设备的养护方式具有差异性。

在进行测量设备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依循仪器的自身状况科学制定养护的方案,并交付设备管理部门进行确认以及后续的实施。

2.2 测量设备溯源管理
在进行测量设备管理系统的优化以及完善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还需要开展测量设备的溯源管理。

一般而言,工作人员你需要依据设备电子台账进行设备周检计划的制定,為了确保该技术的贯彻落实,相关人员还需要对计划实施状况进行全面的监督以及管理。

而测量设备的使用人则需要开展计量确认工作,并依据相关结果做出相应状态标识。

在溯源管理时,工作人员需要对相关资料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并对溯源信息进行存档管理,而对于无法开展溯源到国家基准的仪器,工作人员你需要借助实验室比对的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分析,确保其计量精准度符合国家的规定。

2.3 改善测量设备的运行环境
我国的测量设备在使用时为了保障其计量精确度的提升,往往对搬运、贮存、使用等工作有着较高的要求。

基于此,在进行侧脸该设备管理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依據设备的性质对其运行环境进行改善以及管理。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计量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对温度、湿度、振动、噪声等因素进行全面的管理,确保测量设备在良好的环境中运行。

2.4 注重测量设备的安全管理
最后,在进行测量设备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过程中,计量技术机构还需要对设备的运行安全性能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

由于测量设备大多属于精密仪器,故而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制定仪器操作规程,从而实现测量设备对于危险源的规避,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为实验室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机构测量设备管理的安全性往往会对相关工作开展的质量以及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基于此,工作人员需要加大安全管理,并加强对于测量设备管理、监督体系的建立,确保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并对各类安全事故进行规避。

3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我国的计量技术机构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对测量设备进行管理。

本文基于此,主要分析探讨了测量技术机构测量设备管理现状,并就计量技术机构测量设备管理系统的构建进行了论述。

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我国的计量技术机构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并带动相关效益的取得。

参考文献
[1]陈昱.浅谈计量技术机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扩展[J].上海计量测试,2011(2):63-64.
[2]杨爱军,康艳.浅谈技术机构测量设备的有效管理[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1(9):5-6.
[3]高富荣,李俊良.计量技术机构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J].中国计量,2015(9):72-74.
[4]胡少玲.计算机管理网络系统软件在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中的应用
[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5(5):58-60.
[5]张征.运用UML为计量技术机构检定/校准业务管理系统建模[J].中国计量,2010(8):104-106.
[6]胡畅,张娟,杨悦,等.计量技术机构证书/报告要素有效性控制的动态管理方法及系统[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9(6):36-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