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与政策论文_海洋战略时代的中国文化任务
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拥有主权的海上岛屿数千个,发展海洋经济和保障海洋安全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完整、周边安全和核心利益。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对自己的正当海权长期有所忽略。而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以后,中国日益频繁的海上活动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高度关注。2009年4月2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以”和谐海洋“为主题的海上大阅兵在”海军城“青岛隆重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举办这次多国海军活动,是中国政府和军队致力于推动建设和谐海洋环境的重要举措,标志着人民海军与世界各国海军合作交流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海洋战略“时代。应该说,”海洋战略“不仅是军事战略,更是国家的整体战略,是中国”开放战略“在新的时代起点上的进一步发展,是中国文化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此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中国”海洋战略“的时代背景,如何从国家总体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中国海洋战略问题,如何将中国文化置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中使之服务于国家海洋战略,如何在”和谐海洋“理念中深度挖掘符合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的文化内涵,搞好海洋文化建设,是具有战略性、紧迫性和现实性的重大课题。
一、中国”海洋战略“的时代背景
(一)国内层面
首先,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中国贸易额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以航运为主要交通形式的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制约力日益突出,石油等战略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一直居高不下,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目前,经过马六甲海峡运送的石油数量约占我国石油进口总量的70%以上,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近60%是中国船只。[1]同时,中国的持续发展,对开发海洋资源的依赖度越来越大,东海及南海蕴藏丰富的天然资源和能源,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这些资源关系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安全和持久动力。2007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为2492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成。[2]因此,保障海上战略通道的畅通、保护国际贸易和海上经济活动的安全正成为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
其次,中国”反分裂、促统一、保主权“的国家核心利益在周边附近海域面临诸多挑战。美国第七舰队在我国台湾海峡充当台湾当局的”保护伞“,原本属于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被”长期化“,国家统一大业受到巨大阻力。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领土的钓鱼岛受到日本的公然侵犯,其势愈演愈烈。中国”南大门“南海领土主权被一些周边国家蚕食,”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互利共赢理念面临挑战,特别是在2008年,菲律宾、越南等邻国更是加快试图以法理和武力争夺我国南海领土的步伐,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正受到来自西方大国和多数周边国家的严峻挑战。
最后,历史的惨痛教训与现实的复杂形势使得中国人民越来越意识到壮大海军的重要性、紧迫性,建设强大海军,构建海洋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一个良好的海上安全环境,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众多的屈辱来自海洋,甲午海战的惨败就是典型的例子,它给广大中国人民烙下了深深的”屈辱记忆“。今年4月,国防部长梁光烈在会见日本防卫大臣时表示”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随后,民间掀起了关于中国航母的讨论热潮,为航母捐款集资、航母征名等成为最热门的话题。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新青年论坛最新民调显示,有64.7%表示支持国家兴建航空母舰。在中新网论坛”中国造航母,你是否会捐款“的调查中,超过八成网友表示愿意捐款,81.20%
的网友认为”5年之内中国航母应该下水“。[3]可见,强大的民间呼吁和支持,凝聚着推动中国海军建设与发展”海洋战略“的要求和决心。
(二)国际层面
一方面,近年各种海上走私和跨国犯罪活动、海洋利益纠纷、海洋权力争夺等都有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全球海上安全,中国海军在维护国际海上和平与安全方面,已开始扮演重要角色。2008年至今,中国海军按照联合国决议,先后交叉派出两批舰队前往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和反海盗任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需要和应该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和使命。
另一方面,中国海军实力与世界海上大国的差距仍然较大,特别是缺乏大海战的实际经验,中国海军亟需在国际海洋舞台上找到符合自身综合实力的位子。事实上,中国海军军事实力与美、英、俄、法等世界一流海上大国相比,差距甚远,距离”海洋世纪我国应在大洋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如美国《华盛顿邮报》所说:在海军现代化建设的技术方面,中国与美国及其他主要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中国需要理智地看清这一事实。[4]所以,中国迫切需要建设一支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强大海军,以扞卫中国的海洋权益,维护海上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二、”海洋战略“时代要求中国海军加强和完善自身的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安全战略和军队建设中重要的软实力。当前,”海洋战略“时代的中国海军建设正处在一个加快发展、推进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更加需要先进文化的推动,更加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因此,加强和完善中国海军自身的文化建设对发展”海洋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中国海军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要求,根据海军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创建”蓝色文化“的构想,各海军部队官兵用自己的智慧、情操和意趣,并结合自身特色形成了具有浓郁海军特色的守岛战士保家文化、潜艇部队龙宫文化、陆战士兵的沙滩文化、爱国爱岛乐守天涯的西沙精神、戍郊卫国艰苦奋战的南沙精神等,打造出了具有浓郁海洋气息和军种特色的”蓝色文化“。[5]国际新形势和”海洋战略“赋予了海军文化建设新的内涵,不仅需要将海军”蓝色文化“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也要使海军自身的文化建设与国家整体战略发展、
中国文化的结构性转型保持一致,以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文化思维来要求自己、发展自己。
”战斗性“是军营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显着特征,”打得赢“是一切军事力量的生命线。所以,人民海军在中国”海洋战略“中,需要丰富和拓展”蓝色文化“,将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放在催生部队战斗力上,注重运用文化建设的力量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从而为”打得赢“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笔者认为,作为国际性兵种的海军还应当站在国家整体战略的高度,发展”国际文化“,学习和吸收世界海上大国的先进文化建设理念和经验,积极融入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打得赢“的基础上展现”开放性“和”国际性“,在文化建设中提升中国海军的”巧实力“。
三、大力弘扬”海洋文化“,推进中国国内文化建设的结构性转型
人类栖居的地球海陆面积的比例为7:3,是一个70%以上的面积都被海洋所覆盖的蓝色星球。海洋不仅孕育了人类文明,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西方史学家把人类文明划分为海洋文化和陆地文化,并且认为海洋文化终究要压倒陆地文化。中国虽然具有悠久的远洋历史,但中华文明的本质归根结底是农耕文明,中国人民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意识也主要源于农耕文明,特别是在15世纪明朝实施”禁海令“以后,人们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强烈的”大陆意识“和”江河文化“,认为中国仅是一个属于陆地农耕文化的”大陆帝国“。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海军建设取得骄人成就,海军军事战略从”近岸防御“发展到”近海防御“,再从”近海综合防御“发展到新世纪的”近海纵深防御“,经历了由陆向海、由近到远的的巨大跨越,但大多数民众仍然缺乏”海权意识“,没有”海洋大国“的概念。
2000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19世纪美国海军战略学家马汉甚至声称”海军即海权“。21世纪是海洋世纪,是人类社会开发海洋、挺进海洋、争夺海洋的世纪。目前,虽然人们的海权意识有所增强,但与西方大国民众的海洋观仍然存在较大差异。随着中国正式进入”海洋战略“时代,在这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国内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重心需要实现结构性的转型,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应当大力弘扬”海洋文化“,发展海洋经济,将国内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主旨从”大陆战略“转向”海陆双强“和”海洋战略“,从西方扩张性的”海洋观“转向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综合海洋观“,实现从”内陆文化“到”海洋文化“、”海陆文化“、”海陆空文化“的历史性跨越。
四、坚持”和谐海洋“理念,调整和优化中国文化发展的国际方略
海洋和谐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美好追求,也是中国”和谐世界“理念的具体体现。当今世界,海洋形势和海上争夺愈来愈激烈,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出现。面对日益猖獗的全球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势力,以及日渐严重的海盗、海上武装抢劫、走私等跨国犯罪等,单个国家和单支海上力量显然无法应对如此复杂的全球海上安全威胁,只有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才能充分保护各自的海洋权益和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