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战略
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
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2012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5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海洋是陆海交汇的天然资源宝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区域。
没有海洋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中国要实现海洋强国梦,必须坚持海洋自信,走蓝色崛起之路,建设海洋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工作。
他指出,当今世界,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使用海洋,国际社会对海洋开发和利用有着广泛而深刻地共识。
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海洋经济与其他学科融合发展;坚持海洋权益维护;坚持维护海洋权益始终不渝;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共赢;坚持共同发展;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同推进蓝色崛起。
中国致力于海洋权益维护和开发,促进海洋文明共同繁荣。
•一、海洋强国的内涵海洋强国是以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经济发展为核心内容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国家形态。
海洋强国是一个多层次复合概念,既包括海洋的基本要素又包括海洋战略与规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战略、规划、政策等属于宏观层面的管理范畴和行动纲领。
海洋强国由国家的综合实力、海洋战略与海洋环境、国家综合实力、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等因素综合评判而形成。
随着人类对海洋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与海洋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海洋安全形势日趋严峻。
国际社会对海洋安全、海洋权益、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沿海地区经济等给予高度关注。
世界各主要海洋强国都已确立了具有自身特色和战略意义的海上强国建设方案。
因此中国实施“海权战略”(2013年3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巴西总统特梅尔时提出)需要对此有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
我们要贯彻党关于海疆事业发展要求,强化维护管控与开发能力建设在我国外交全局中作用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施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形成的“三大法宝”――坚持党对沿海工作领导、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实施全球治理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些重大问题。
海洋强国战略
浅析十八大之海洋强国战略简介编辑当前,中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加以维护和拓展。
这些都需要通过建设海洋强国加以保障。
;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作出的重大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以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发展道路,需要海洋工作者以及全社会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一、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是对我们党历代领导集体海洋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我们党长期以来的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海洋战略大致经过了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即以反封锁、反霸权为主要特征的第一阶段,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提出为重要标志的第二阶段,以实现海洋综合安全为核心内容的第三阶段,以及以建设和谐海洋为重要内涵的第四阶段。
二、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应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新形势作出的全面性战略选择(一)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在我国300多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内,储藏着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储藏量非常可观。
另一方面现阶段中国经济已发展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经济发展对与海洋空间的依赖度大幅提高,海洋本身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二)建设海洋强国是对与海上邻国领土争端与主权争议所带来的地缘政治压力的有效应对在中国周边海域,围绕领海主权和资源的斗争日趋激烈,海上安全不容乐观。
(三)建设海洋强国是对日益激烈的大国海上战略竞争压力的有效回应(四)建设海洋强国是维护我国海上利益,防止受到日益频繁的海上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的必然选择非传统安全问题在海洋领域表现为海盗、海上恐怖主义行动、走私、贩毒等活动,其中覆盖范围最广,危害性最大的当属海盗与海上恐怖主义。
三、发展力量、塑造观念、制定战略,全方位、多角度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一)建设海洋强国要发展敢打必胜的强大海军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中国国家海洋战略 ”
2010年2月10日超级欠扁的脑筋急转弯论“中国国家海洋战略”默认分类2010-03-06 16:03:04 阅读19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与世界“连接性”的不断增强,中国人的视线越来越被海洋所吸引。
中国正在逐步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陆地国家转型为一个海洋国家,至少已经成为一个海陆并重的新兴大国。
随着中国对海洋的依赖越来越深,海洋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也就日益显著。
中国要制定怎样的海洋战略,以及制定的原因和意义将是本篇文章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关键词:海权、海洋形势、海洋战略、海洋权益、海洋子战略、海洋观念一、战略提出背景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是世界各个名族繁衍生息的和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自古至今也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垂涎的战略要地。
争夺海洋水域管理权,海洋资源归属权、海峡通道控制权,已经成为国际斗争的重要内容,马汉的“得海洋者得天下”理论得到了践行。
遗憾的是,马汉的海权论思想在中国无论是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影响甚微。
中国虽然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但中国始终不是一个海洋大国。
受古代禁海令、重陆轻海等观念的影响,一直没能组建强大的海上作战力量,更没有产生过经略海洋的战略思想。
中国是最早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和航海事业发达的国家之一,在人类文明史上,曾经创建过惊人瞩目的辉煌业绩,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自先秦时代已开始海耕,在南疆史载有“骆田”的海洋农业;公元前6世纪,中国已有了舟师,春秋战国时代,地处沿海的吴、越、齐、燕等诸国已经“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
公元之初,中国已开始,构筑“海上丝绸之路”。
唐朝,中国的远洋海轮抵达地中海,开辟了世界上最长的海洋航道。
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比哥伦布探索新大陆早87年,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
船尾鸵、水密舱、航海指南针等的发明和最早的利用,是中华民族对人类航海事业做出的最大贡献。
中世纪晚期,我国的海洋事业比起地中海沿岸诸国并不逊色,在某些方面甚至与世界的领先地位。
中国海洋战略的意义
海洋作为孕育人类生命的摇篮,依然蕴藏着无尽的资源和秘密;海洋国界的无形和海运方式的廉价与便捷也使海洋成为了人类交往的通途中国的海洋战略是国家用于筹划和指导海洋开发、利用、管理、安全、保护、捍卫的全局性战略;是涉及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外交、海洋军事、海洋权益、海洋技术诸方面方针、政策的综合性战略;是正确处理大陆国土和海洋发展关系,迎接海洋新时代宏伟目标的指导性战略。
海洋战略从属于国家战略,是国家总揽海上方向健设与斗争全局的总方针,是处理国家海洋事务的总战略。
在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有利于破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限制,缓解土地的压力,缓解中国的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解决水荒问题并且能够提供生活空间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经营海洋,利用辽阔而宝贵的海洋国土,把中国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国,使海洋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重大的新增长点,对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部、第三部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海洋产业将成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源。
海洋经济对于陆地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是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效率所望尘莫及的。
因此,可以断言,开发海洋区域具有科技、经济、社会的三重价值,是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口膨胀三大难题的内在要求,在社会进步中能够发挥自身高与新的技术优势,使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得到改善,更加协调地向前发展。
21世纪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不仅要求对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益更高,而且要求经济腾飞与环境治理、社会发展之间更加协调,科学发展。
为子孙后代营造长期、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践行海洋政治战略和海洋军事战略,提高海军作战能力,将使中国更好的应对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岛礁归属、海域划界三大海洋挑战,解决中国的海权危机,维护蓝色国土的安全和完整。
中国海军在东海、黄海地区一定要争取拥有局部的优势,这对震慑日本、安顿朝鲜海域局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说对整个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都是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第三节 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
第三节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知识导学自主学习掌握新知知识清单一海洋权益1.含义:是国家在海洋中享有的各种权利和利益的统称。
2.范围:主要包括在领海的主权,在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在别国领海以外的自由航行、飞越权以及在别国领海的无害通过权等。
3.维护海洋权益的依据:主要包括国际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国内法、国家实践和历史证据等。
4.《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海域的划分5.我国海域分布的众多岛屿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⑴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由我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是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⑵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我国食港岛的附属岛屿,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南屿、北屿、飞屿等岛礁组成,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固有的领土。
[易误辨析]领海不属于领土。
提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领海属于领土的一部分,是一个国家不可侵犯的。
知识清单二我国新时期海洋发展战略1.目标: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2.海洋强国的含义: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等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
3.建设海洋强国的紧迫性⑴我国经济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
(2)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需要不断进行维护和拓展。
知识清单三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布局1.坚持陆海统筹发展。
2.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3.创新海洋科技。
4.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5.维护海洋权益。
6.全面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拓展补遗关于军用船舶关于军舰的无害通过,在国际法的理论和实践上,一般认为外国军舰通过领海应当事先征得沿海国的同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规定,“外国军用船舶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
我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防止对领海的非无害通过。
”素养导学min-inflllllll0作探究穗曲突薇IIIIII11任务清单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情境探究[情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明朝初期的1373年前后,我国渔民即已发现了钓鱼岛。
我国海洋发展战略
我国海洋发展战略大纲一、全面强化民族海洋战略意识1.“宽视野”的海洋意识2.“大时空”的海洋意识3.“高目标”的海洋意识4.“全民族”的海洋意识二、制定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海洋经济战略1.“全方位”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2.“高效益”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3.“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三、确立解决海洋权益争议的海洋政治战略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2.坚持和平协商的基本方针3.运用海洋法律法规等手段4.采取“先易后难,分区解决”的战略步骤四、全面实施海洋防卫战略1.加强海上防卫力量建设2.扩大海洋防卫纵深知识点汇总原理K01:对中国海洋权益现状的反思K02:民族海洋战略意识K03: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海洋经济战略K04:解决海洋权益争议的海洋政治战略K05:海上防卫力量建设K06:如何扩大海洋防卫纵深信息I01: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柬埔寨金边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正文目前,中国海洋权益面临着既复杂又严峻的形势。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中国历代统治者一贯缺乏海洋战略思维;二是“重陆轻海”曾一直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意识;三是中国的国土思维始终停留在“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定势上,但中国是海洋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四是中国曾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明朝实施禁海令长达400年,错失了发展中国海洋事业的良机;五是中国科技发展水平较低,还没有全面认识海洋,对海洋研究投入的力量比较薄弱。
海洋是国家安全的主要方向,海上安全维系着国家未来重大的生存和发展利益,没有海上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近年来,中国开始重视海上利益的拓展。
从2008年12月起到2011年5月,中国海军执行护航行动2年半,已成功护航3000多艘商船,其中有1400艘外国商船;另外还有“撤侨行动”,2011年1月,中国从埃及撤侨1800人,2011年3月从利比亚撤侨3.3万人。
一、全面强化民族海洋战略意识美国海军战略理论家马汉在其所著《海权论》中提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中国海洋安全战略
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中国海洋安全战略随着国际海洋形势的变化,中国海洋安全战略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国际海洋秩序变革的背景下,中国必须积极应对各种海洋安全挑战,保障国家海洋利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动建设海洋强国。
本文将从国际海洋形势背景、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挑战、中国海洋安全战略和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国际海洋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球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争夺愈发激烈,国际海洋秩序和规则面临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海洋安全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国际海洋形势不断复杂化。
全球各国对海洋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海上交通安全面临挑战。
一些国家甚至在南海、东海等地区进行挑衅性行为,严重影响了地区的和平稳定。
海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全球海洋污染、资源过度开采、海洋生态恶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海洋的健康发展,海洋环境安全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国际海洋法律体系不完善。
国际海洋法律体系虽然在UNCLOS等国际公约的约束下,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和原则,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争议和漏洞,一些国家不尊重国际法,以及一些国际法的适用也存在争议。
受到国际力量对比、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海洋安全格局发生了变化。
一些国家利用海洋力量加强其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使得海洋安全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挑战在国际海洋形势的变化下,中国的海洋安全面临了一系列挑战。
海洋权益保障挑战。
中国拥有辽阔的海洋权益,包括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
但是在南海、东海等地区,中国的海洋权益受到一些国家的侵犯,使得中国面临海洋权益保障的挑战。
海上交通安全挑战。
中国依赖海洋运输和海外贸易,海上交通安全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些海域存在海盗活动和航行安全隐患,使得中国在海上交通安全方面面临挑战。
海洋环境安全挑战。
中国海洋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了影响,海洋环境安全成为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重要挑战。
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根本目标是保障国家海洋利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动建设海洋强国。
中国海洋战略与国家安全
[王晓彬]中国海洋战略与国家安全[ 中国智库 2010年9月7日]发布:三略观察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的故乡,也是五洲通道和资源宝库。
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代欧洲就有了海权思想的萌芽,人们从古希腊、迦太基、古罗马争夺地中海通商要道的斗争中总结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
”19世纪末期,近代美国海权理论的奠基人马汉提出了海权思想,把争夺海权、控制海洋作为控制世界的关键,明确提出了海权“对于世界历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古今中外的历史说明,海权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大国崛起之路就是走向海洋、经略海洋、控制海洋之路。
辉煌与屈辱中国是岛屿众多的陆海兼备的大国,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 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走向海洋的民族,是世界上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最早的国家。
从沿海地区居民大规模采拾贝类开始计算,中国海洋渔业至少已有7000年的历史,而利用海水制盐则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
1405年~1433年,明朝郑和率领庞大的远征船队七次下西洋远航,“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是中国航海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是组织最为严密、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技术最完善的一次空前绝后的壮举,充分表明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人完全可以成为海洋的征服者!中华民族虽然最早走向海洋,但并不具备海洋民族应当具有的海洋意识和海权意识。
近代中国备受列强欺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海洋意识淡漠,海军力量薄弱,海防废弛。
中国经略海洋的历史,既有郑和七下西洋的辉煌,也有“禁海”政策的倒退;既有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胜利,也有鸦片战争和甲午海战的屈辱。
1840~1940年100年中,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我国479次,规模较大的84次,入侵舰船1860多艘,兵力47万多人,迫使清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50多个。
历史上中国人的海洋观和海洋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重陆轻海,始终存在海防与塞防之争;航海技术先进,但航海的经济效益低下,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视大海为地理障碍和天然屏障,而不是把大海看作国际通道和资源宝库。
从海洋发展史角度看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
从海洋发展史角度看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摘要:中国是海陆兼备的大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6000多个岛屿,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长期以来陆权比较强势,海权相对弱势。
“强于世界者必盛于海洋,衰于世界者必先败于海洋。
”纵观世界各强国,无一不是以海立国,以海兴国。
世界海洋强国的发展史,实质上都是海洋的掠夺史和海上霸权的争夺史。
通过对海洋发展史研究,总结经验,制定合适的海洋强国战略,对我国相对被动海洋战略做出迎接挑战的准备,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海洋强国,海洋发展战略,战略目标从世界强国盛衰演变的历史中可以发现,海洋主动性是影响国家战略走向的关键因素之一。
海洋权力直接影响着国家发展战略的政治主动性、军事主动性、经济主动性和外交主动性。
力争海洋主权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日益清晰的一条强国思路。
当今世界,陆地资源紧缺,而海洋中储有大量的战略性资源,日益成为各国发展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造成了争夺海洋的激烈场面。
因此,制定海洋强国战略、争取海洋主动性,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也是当今中国面临历史机遇且能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
一、海权论思想2500年前的古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和古罗马的西塞罗都提出了“谁能控制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的思想。
公元前古罗马的西塞罗在总结了古希腊、迦太基和古罗马争夺地中海通商要道的斗争经验后,也提出了“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的理论。
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伯里克利提出雅典的根本战略是发展海军,在一切可能控制的海域确立支配地位。
16世纪英国的罗利爵士,19世纪近代美国海军理论奠基人马汉等人,都普遍把争夺海洋、控制海洋与控制贸易、控制整个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道出了争夺海洋的实质。
19世纪末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创立海权论,他认为,海洋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强国地位的更替,实际上是海权的易手。
从战略角度分析了一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口数量、政府政策等因素对海权的影响。
从历史的角度浅析我国的海洋战略
从历史的角度浅析我国的海洋战略摘要: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海洋战略与国家兴衰民族复兴的关系,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进一步做好海洋工作,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海洋战略;海权;海洋经济海洋覆盖着地球70%左右的面积,蕴藏着地球至少65%以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在可预见的将来最重要的能源与矿产的来源。
可以说,“得海洋者兴,失海洋者衰”。
中国虽是一个海陆交汇的大国,拥有18 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6000多个岛屿,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海权相对较弱。
针对目前的周边局势,?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由此可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海洋意识的回归和觉醒。
一、什么是海洋战略一般来讲,所谓海洋战略是国家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海洋领土和主权、海洋军事、海洋安全、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法制、海洋文化等诸多方面,这些内涵相互联系,并与其他相关领域的战略有机的联系起来,海洋战备的基本要素由海洋地理条件、国民经济对海洋的需求、国家安全对控制海洋的需求、国家政治层面对海洋的需求、国家战略决策对海洋的重视等构成。
二、实施海洋战略的紧迫感和重要性海洋战略涉及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但从战略视角来看,中国海洋战略一直处于比较被动的困境。
从历史来看,海洋曾经带给中国人财富和荣耀,也带来过灾难和屈辱,而从现实与未来来看,则充满了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关于南海诸岛之争,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等对中国构成的严重威胁。
这充分说明提高海洋观念,增强海上力量,切实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已越来越紧迫和重要。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海洋事业的发展,制定新一轮的海洋战略,尤其是在海洋权益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竞争非常激烈。
海洋权益和我国海洋发展战略ppt课件
类型
内涵
开发利用意义
海洋生物 资源
动即物鱼、、植虾物、和贝微、生藻物类,①②为生提人活取类用各提品种供和药丰工品富业和多原保样料健的;品食。品、
海洋矿产 资源
滨海砂矿、石油、天 然气、多金属结核
①形成近海石油工业部门; ②多金属结核是未来可以利用
的最大资源。
①海洋资源利用形式多样﹐拓 海洋空间 交通空间、生产空间、 宽了人类生活空间;
➢ 在历史上,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 命名和利用的,中国渔民历来在这些岛屿及 其附近的海域从事生产活动;早在明朝,钓 鱼岛等岛屿就已经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 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
页码:33
▲钓鱼岛上到底有什么?
练习
页码:34
北部湾是中越两国陆地和中国海南岛环抱的一个半封闭海湾。中越在该海域已
规划范围包括山东沿海 六 市 两 县 , 海 域 面 积 15.95 万 平 方 千 米 , 陆 域 面 积 6.4 万平方千米。
教材活动
页码:31
1.山东省建设海洋强省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管辖的海域面积较大;政策支持;靠近北京,地理位置优越;海洋资源丰富; 海运便利;海洋科技发达;海洋开发历史悠久等。 2.山东省如何建设海洋强省? 加强陆海统筹建设、优化海洋空间开发格局;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加大海洋科技投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
开发 海洋
利用 海洋
保护 海洋
管控 海洋
综合 实力
▲我国海域地形
一、我国的海洋国情
领海面积:37万平方千米 可主张管辖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 岛岸线:14000千米 海岛:11000余个
页码:4
▲我国海洋资源分布
中国海洋战略的基本构想
二、迂回实施印度洋战略,打破岛链封锁和马六甲困局
收复领土联盟认为,由于中国已经在巴基斯坦、缅甸和非洲立定根基,中国人以巴基斯坦和缅甸为两大战略支点,以辽阔的非洲为依托,使中国内陆与印度洋和非洲连为一体已经不再是梦,中国实施印度洋战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层面已经诸事具备,只欠领导人拍板决定这场“东风”了。
第三,中国与绝大多数印度洋国家没有领土纠纷和历史恩怨,阻力小。与我周边海洋邻国截然不同的是,中国在印度洋没有领土,除了与印度在陆地上有领土纷争之外(这完全是印度侵占藏南造成的),中国与绝大部分印度洋沿岸的国家(马来西亚、印尼除外,这也是其蛮横侵占我南沙岛礁或海域造成的)没有领土纠纷,也没有历史恩怨,大多数国家对中国比较友好。建国后,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印度洋沿岸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的援助,更加深了他们对中国的感情。未来中国出于和平和防御的目的,进入印度洋,不会给他们带来威胁,反而可能将他们从霸权意识浓厚的印度的魔爪下解救出来,更会加大对他们的援助,他们没有理由不支持中国。除个别国家外,中国实施印度洋战略遇到的阻力普遍较小。
[ 转自铁血社区 / ]
(一)中国实行链封锁难度很大。美国挟二战胜利之威,占领日本,控制韩国、台湾,遥控菲律宾、印尼等地,构筑起围堵中国的第一岛链。这一岛链美国已经建立并经营了六十多年,其用心之苦、着力之大、投入之多、防范之严密都非同寻常,中国因此也被封锁和围堵了近六十年。近年来,美日两国更是将美日同盟作为遏制中国崛起、维护西太平洋海权的基石。收复领土联盟认为,对美国而言,第一岛链的最关键处是日本。如果日本易手,则美国岛链战略彻底失败,势力完全退出西太平洋;对中国来说,第一岛链的最关键处是台湾。如台湾回归,第一岛链即遭腰斩,中国面向太平洋的门户洞开。失台湾而得日本,美国仍然牢牢控制西太平洋海权,中国仅得喘息之机,一个出气孔而已,获得最基本的海权、安全和战略通道,但大局仍然掌控在美国手里。即便如此,台湾的战略价值仍然非常之大,美国人绝不会轻易放弃!对台军售仍然不会停止,台湾统一仍然遥遥无期!不要被眼前台海局势和缓和历史上美国人为了与中国建交而做出的与台湾断交、撤军、毁约所迷惑,美国的底线仍然是控制台湾!过去、现在以至未来都是如此,除非美国大幅衰落或中国用巨大的利益去交换。台湾是美国手中的王牌。可惜的是,中国手中并没有可以要挟美国的王牌。更可惜的是,中国人在历史上已经失去了通过库页岛进出北太平洋的机会!也没有趁机收复琉球群岛!何况,除第一岛链之外,还有第二岛链呢,美国早已大规模地建设关岛了。现在,中国人在台湾问题上都很难突破,更不要提解决琉球问题了。另外,南沙是攸关马六甲困局的一处战略要地,美国人更是处处插手。近年来,美国、日本、甚至印度介入南沙问题日益深入和严重,越菲马等周边国家加快侵略步伐,南沙岛屿被占领、海域遭瓜分、资源受掠夺的局面触目惊心!这一切,对于一贯秉持和平思维的中国人来说,维持现状尚且很难,还枉谈什么战略突破?
中国的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中国的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所谓海洋权益,指的是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的总和。
二战以后,各国战略利益空间不再仅限于陆地,也向海洋、太空、电磁等多维空间加速拓展。
特别是随着陆地资源的减少和海洋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海洋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海洋逐渐成为国家利益拓展的重要战略空间。
同时,随着国家安全意识的增强,海洋权益作为新的国家生存发展权益,其重要性日渐凸显,海洋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围绕海洋权益问题的争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成为世界沿海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自然也是如此,事实上,我国当前就与众多国家存在着海洋权益之争。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一定的了解。
在讲授本专题内容之前,先普及一点知识。
从法律性质上,可把我管辖海域大致分为以下几部分:(一)领海。
是指处于沿海国主权之下、位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
依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领海是沿海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续,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
早在1958年,我国就宣布领海宽度为12海里(1海里=1.852公里)。
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全面确立了我国的领海制度,再次明确我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
外国非军用船舶享有依法无害通过权,外国军用船舶经批准可进入我国领海。
(二)毗连区。
毗连区,顾名思义是连接领海的一部分海域。
毗连区的范围是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
我国在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才真正建立起我国的毗连区制度,规定我国的毗连区是在领海以外、邻接领海、宽度为12海里的一带海域。
(三)大陆架。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1998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从法律上正式建立起我国的大陆架法律制度,规定我国的大陆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以外依本国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至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足200海里,则扩展至200海里”。
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
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引言海洋是我国的国土一部分,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广阔的海洋领土。
为了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提高我国的海洋综合实力,我国制定了海洋发展战略。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包括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环境保护和国际海洋合作等方面。
海洋经济发展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是海洋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海洋能源、渔业资源、海底矿产等。
海洋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开发海洋能源海洋能源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风能、潮汐能和海洋温差能等资源。
我国通过建设海上风电场、利用潮汐能发电和开发海洋温差发电等方式,积极推动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
发展渔业渔业是我国海洋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
我国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包括海洋鱼类、虾蟹类等。
我国通过推进渔业结构调整、加强渔业科技创新和加强渔业管理等措施,提高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渔业的健康发展。
挖掘海底矿产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潜力。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底矿产资源,包括油气、金属矿产等。
我国通过加强海底矿产勘探和开发技术研究,积极推动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我国的海洋经济实力。
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科技创新是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我国通过加强海洋科技研究和创新,提高海洋科技水平,推动海洋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加强海洋观测技术研究海洋观测技术是海洋科技创新的基础。
我国通过建设海洋观测站网、发展遥感技术和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等,实现对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的全面观测和监测,为海洋科技创新提供数据支持。
推动海洋生物技术创新海洋生物技术是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
我国通过加强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推动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海洋工程技术研究海洋工程技术是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我国通过加强海洋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动海洋工程领域的创新发展,提高我国在深海开发、海洋装备制造等方面的技术水平。
南海问题与中国的海洋战略
南海问题与中国的海洋战略摘要:南海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依托,国家外交的重点区域,海上安全的重要战略方向,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上战略的重点关注区域。
中国作为正在崛起中的大国,南海对于中国的海洋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国南我国南海权益却时常遭受侵犯。
近年来,南海海上安全存在着严峻的挑战。
岛礁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大国插手南海的态势仍然存在;海上战略通道问题日益凸显。
加强海洋意识,规划海洋战略,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南海问题;中国;海洋战略南海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意义重大,南海是中国海域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海,总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排在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之后,是世界第三大海,其中中国拥有的海域超过260万平方公里。
而南海诸岛是对南海中中国诸多岛屿、沙洲、暗沙和浅滩的总称。
南海问题是指南海周边各国在南海岛礁归属与海域划分上存在的分歧与争端,其核心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南沙岛屿的主权归属问题;另一个是临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划分问题。
一、南海问题由来和中国拥有主权的依据(一)南海及其地位南海亦称南中国海, 是指位于北纬23b27c至南纬3b00c,东经122b10c至东经99b10c之间的海域, 总面积约350 万km2。
中国地图右下角标有9条断续的国界线, 有“九段线”等称谓, “九段线”内岛屿面积约13 km2, 海域面积约260多万km2。
南海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意义重大。
(1)“南海关系到中国的生存空间和长远发展。
中国人均陆地面积为0. 008km2, 远低于世界0. 3 km2 的人均水平, 用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1](p. 52)。
而中国的人均海洋面积和资源等都低于世界人均水平[2](p. 17)。
(2)南海对中国的安全非常重要。
“1840年至1949 年间,日、英、法、俄、德等国从海上入侵中国达470余次, 其中规模较大的有84次”[3](p.1225)。
中国国家海洋形势及海洋战略简析
中国国家海洋形势及海洋战略简析目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陆稳海动、陆缓海急”的状态,其中东部南部海域一带局势紧张,动荡频繁。
我国的海洋国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应归中国管辖的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 有150——190万平方公里存在着同邻国的争议。
我国是一个沿海大国,但由于种种原因, 海洋国土却屡遭侵犯, 至今仍悬而未决。
一、中国海洋国土概况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岸线总长1.8万千米,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
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不仅拥有内海渤海,而且拥有漫长的海岸和6500多个岛屿。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除内海,领海,毗连区外,还包括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共计300余万平方千米。
辽阔的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
二、中国海洋形势由于我国大量海岸线基点未最后确定,导致领海基线尚未确定, 所以无法准确地计算出内海和领海的面积,因之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不好确定。
我国的海洋国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应归中国管辖的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 有150——190万平方公里存在着同邻国的争议。
我国是一个沿海大国,但由于种种原因, 海洋国土却屡遭侵犯, 至今仍悬而未决。
目前,关于海洋国土划分的争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韩黄海划界问题黄海海域面临着同朝鲜和韩国的划界问题。
在这一带海域, 中朝、中韩之间的海洋距离均小于400 海里, 因此各方都不能单方依照《公约》划定“ 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
而是要依照《公约》的其它规定划界。
在这片海域的底部有一条明显的由北向南的海底谷线。
这条谷线是中国大陆架与朝鲜半岛( 包括朝鲜和韩国) 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外部天然接壤线,依照“沿海国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 并不限于二百海里。
大陆架的自然延伸扩展到二百海里以外时, 应当从大陆边的外部界线或大陆基的外部界线为界, 实际上就是以地形终止的地点, 到深海开始而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争夺焦点向公海及国际海底区域拓展,国际海权竞争更趋激烈
三、国际海洋规约体系严重缺失成激化竞争诱因
4.各国在海洋问题上的合作、斗争更趋复杂激烈,国际海洋秩序面临深刻调整
:当代八大国际海洋争端:
2.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现代海洋管理机制
3.推进海上国际合作,加大与国际海洋组织交流
4.强化全民海洋意识,加强海洋资源利用,保障发展安全
5.充实海上力量,打造综合防护体系
1.南沙问题:南沙群岛地处广阔浩瀚的南海南端,每年全球一半以上的超级油轮都要经过该海域。从法理上看,南沙是我国的传统海域,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钓鱼岛问题: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这些岛屿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上,均处于水深200米以内的我国大陆架边缘,是我国大陆的自然延伸。
3.西沙问题:西沙群岛位于我国海南岛东南约180多海里的海域,与东沙、南沙、中沙群岛共同称为南海四大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
4.俄日南千岛群岛(日称北方四岛)之争:北方四岛是指日本东北部的国后、择捉、齿舞、色丹四岛。
5.苏尔特湾之战:1973年,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宣布利比亚领海宽度为200海里,苏尔特湾(又称锡德拉湾)是利领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英阿马岛(福克兰)之争: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大西洋。
7.韩日独岛(日称竹岛)之争:独岛(竹岛)之争是韩日两国关系之间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
8.里海之争:里海位于亚洲中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中国的海洋战略,从某种角度看,对美国的利益可能构成挑战,但对世界和平和亚太地区的稳定来说,却有“铁肩担道义”的壮心。没有中国的制约力,朝鲜半岛、伊朗、南美、非洲等地,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般“有摩擦、有火星但没有战争硝烟”。
其一,尽快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制定出台21世纪中国海洋发展战略,为中国海洋建设指明大方向,将海洋建设真正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统一规划、协调中国在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海军力量建设、加强国际海洋合作、发展海洋科技教育事业、推进海洋公益和海洋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工作。其二,要尽快完善国家海洋政策法规体系,为国家海洋战略的具体实不断加深,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倚重海洋。海洋不仅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托,也将大大拓展国家安全的内涵。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经济、政治大国,中国的海洋战略不仅要为走向海洋、利用海洋提供理论支撑,还要体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
1.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重要性,加快构建新时期中国海洋战略。为此,应重点推进两大方面的工作: